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东软集团阿尔派

东软集团阿尔派

发布时间:2022-09-15 07:15:37

❶ 东软集团怎么样

东软集团还不错,从发展成果来分析,该集团多次获得相关荣誉,从产品服务来说,该集团产品服务安全、可靠。

1、发展成果

东软获得“2008中国信息产业年度公益企业奖”、“2008中国信息产业年度高成长性企业”称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

东软连续进入“全球IT服务100强”榜单,蝉联“亚洲新兴市场外包十强”榜首,并于2009年入围全球“最佳表现IT服务提供商10强”和“人力资本发展10强”榜单(美国《全球外包》杂志和“全球外包服务咨询公司”)

2、产品服务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提供车载信息产品、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和IT产品等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服务。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IT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

公司现状

1991年,年轻的东北大学教授刘积仁在中国东北大学创立了东软。公司现拥有2万余名员工,在中国建立了8个区域总部,10个软件研发基地, 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在6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南美设有子公司。东软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公司。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东软集团

❷ 被骂上热搜的东软,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为什么财政要补贴东软

东软得到财政补贴是因为东软开发和运用的是核酸检测系统,所以这个补贴也等于给他们的技术和运营费用。

另外,成都9月2日的核酸系统崩溃了,给了无数成都人很不好的体验。有抱怨之声可以理解。也希望能有一个正式回应。

还有,我在想为什么全国不搞同一个系统运行,代码程序一样,分不同地区运行,开发和运维成本肯定会低很多呀。比如让企鹅做好整个框架和底层代码,之后各城市都可以各自运行,企鹅派人进行指导和远程协助。

❸ 东软集团是国企吗 东软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1、东软集团不是国企,是合资企业。从表面上来看,东软是私有股份制企业。但是东软其中一个股东为东北大学,是国有高等院校。

2、这样来看的话,应该属于国有占股私有制股份制企业。

3、大事的话,还是刘积仁董事长召开股东大会共同商议。占有东软股份的还有:阿尔派、东芝、飞利浦等公司。

❹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不好

简介: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沈阳市体改委体改发[1993]47号文批准,于1993年6月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东北大学下属的两家公司:沈阳东大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6月进行股份制改造,于1996年6月18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8年3月11日,公司办理完成了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股份登记手续。合并完成后,东软集团法人资格注销,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并入本公司,本公司作为合并方依法存续。 2008年5月30日,公司200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名称由"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月8日,公司名称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28日,公司名称由“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积仁
成立时间:1991-06-17
注册资本:124266.825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10100402001491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公司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新秀街2号

❺ 东软集团是国企还是私企

东软集团不是国企,是合资企业。


东软集团是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是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0718。
公司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
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我们开发并提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1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其中CT机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能够生产CT的国家。
我们不仅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其主要产品CT、MRI、X-ray、超声及多参数监护仪等产品系列相继通过了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

❻ “九条命”的东软集团,刘积仁的资本野望

寻瑕以“寻瑕伺隙”的初心写过许多上市公司,本意是要在繁杂的公开信息中,弄清楚资本运作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要害。

比如东旭集团的财务公司;英雄互娱的“融资-对赌-关联方收购”;天风证券的无实控人状态及关键时点的大笔融资;亿阳信通的上市公司保壳与集团破产强裁。

成败只是商战风云的表象,背后的核心逻辑才是资本运作的精髓。

曾经的校企“东软集团”,自1991年成立,至2020年,已经发展成为控制东软集团(SH.600718)、东软教育(HK.9616),并成功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准备科创板上市的控股集团。而实际控制人也从东北大学变为刘积仁领导下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东软”资本运作的核心逻辑,正是分拆和MBO,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分拆推动创新业务发展,通过MBO促成对东软集团的控制。


刘积仁,中国第一位计算机专业博士,3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教授,建设中国第一个软件园,一手打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软件帝国。

1988年,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与网络工程研究室成立,全部的家底是一间半的研究室,三台286电脑,三万元的研究经费。

从美国国家标准局学成归国,被破格提拔为教授的刘积仁就是在这样的研究环境里,搭建了一个技术转移中心。

1989年和1991年,主要生产 汽车 音响和 汽车 通信系统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两度到访东北大学,寻求 汽车 内部系统的研究合作,最终刘积仁的团队打动了阿尔派,获得了3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和阿尔派合资成立了沈阳东工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后来又合并为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东软集团的起点,也是后来的上市主体。

东软的发展,以2011年为界,从2011年之前的“合”,走向2011年之后的“分”。

1993年至1995年,IPO还施行额度制的遥远时代,沈阳东大阿尔派因为背靠东北大学,属于冶金工业部部属院校企业,1995年获批取得上市额度,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占发行前总股本10%的内部职工股400万股,分批上市流通。

上市之初,东大阿尔派的控股股东为东北大学软件中心,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利益主要体现为400万内部职工股,但团队的诉求明显不止于此。

1998年,东北大学由冶金部部属变更为教育部直属,5月,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给东北软件集团,11月,宝钢集团对东北软件集团增资,公司更名为宝钢东软。1年后,宝钢集团、东北大学软件中心等向宝钢东软工会转让21%的股份,员工利益通过工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

2001年,宝钢东软更名为东软集团,出于合规考量,宝钢东软工会最终量化为137名员工的持股平台沈阳慧旭 科技 。直至2008年,沈阳慧旭 科技 持有东软集团23.42%的股份,为仅次于东北大学的第二大股东。

2008年,证监会批准东软集团和东软股份合并,上市公司更名为“东软集团”。

一直并行发展的东软股份和东软集团合并,各方主体均获益颇丰。截至2010年底,大股东东北大学产业集团持有市值34.70亿元,员工持股平台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市值33.81亿元,阿尔派持有市值27.47亿元,宝钢持有市值19.54亿元。

2011年,东软集团第一阶段的发展,以员工持股平台的清算落幕,137名自然人股东均获得了不菲的财富。

2011年3月,持股平台转移至成都,更名为成都慧旭 科技 ,并通过法院裁定强制清算,将持股平台持有的股份分配给137名股东。白手起家创业,带领东北大学、阿尔派、宝钢、137名员工发家致富的刘积仁,落实股份后,共计持有上市公司716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0.58%。

东软控股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台前。

对于依靠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起步的东软控股而言,东软教育的意义非比寻常。东软控股的第一仗,就是拿下东软教育。

2011年11月,东软控股由大连康睿道联合东北大学和亿达投资共同组建。大连康睿道的背后,是刘积仁及另外22名自然人股东。

东软集团的教育业务起步于2001年,2007年起实现盈利,当年收入3.05亿元,盈利168万元。

2008年,在东软集团和东软控股合并后,教育板块以大连东软软件园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2011年12月,上市公司公告,东软控股以4.24亿元的对价,受让东软集团的教育资产,这个对价仅在合并净资产基础上,计入了10.43%的房屋土地增值。

2020年,东软教育申请香港联交所上市,2017年至2019年净利润为1.15亿元、1.32亿元和1.39亿元。上市前夜成为“暗盘之王”,大涨超过25%,市值40亿元。

在剥离东软教育的同时,2012年,东软控股与亿达集团共同成立天津东软睿道,面向高校提供IT培训和人才服务,当年即实现利润3497万元。

东软教育的利润构成中,除了占比近80%的高等教育学费及住宿费之外,还包括依托东软控股实现的“产教融合”业务收入。

2012-2014年,东软集团向天津东软睿道支付服务费分别为3250万元、1.21亿元和1.33亿元。2015年以后,东软集团以合并方式披露关联交易金额,当年支付服务费1.78亿元,2019年,东软集团向东软控股支付的服务费高达3.9亿元。

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剥离教育板块,并委托东软控股提供软件外包服务,外包毛利率13%,可谓一石二鸟,东软教育实现了稳定利润,东软控股及其股东获得了可观收益。

而当年,教育板块从上市公司剥离时,对价仅为净资产加上区区10.43%的评估增值,发展壮大直至独立上市的东软教育并没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收益。

一边是原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减持,一边是管理团队及引入股东对东软控股的增资,东软控股通过两次增持上市公司,逐步巩固了东软集团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2015年起,一直跟随东软集团的主要股东东北大学、阿尔派、宝钢减持陆续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2015年3月,宝钢集团公告累计减持5.2%的股份,减持后持有股份占东软集团总股本4.72%。

2015年7月,阿尔派向东软控股转让东软集团5%股份,总对价10.66亿元。

2016年12月,东北大学产业集团公告,累计减持比例达到东软集团总股本的5%。

此同时,管理团队和引入的股东对东软控股增资,东软控股对上市公司则两次增持,最终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5年9月,中国人保向东软控股增资10.12亿元。

2015年12月,阿尔派向东软控股增资5.77亿元。

增资后,东软控股估值达到55.74亿元。但根据东软控股2014年年报,净资产3.7亿,净利润仅为3278.34万元。

2016年11月,大连康睿道控股子公司大连东软思维对东软控股增资,按照2015年的55.74亿估值,此番增资至10.82%,耗资超过6.76亿元,而大连东软思维2013年净资产仅为948万元。

东软控股能够按照40-50亿的估值先后三次融资超过22亿元,与2011年收购东软教育,实现外包服务收入密不可分,也因此获得了进一步控制东软集团的筹码。

2016年12月,东软控股对上市公司增持至10%,交易对价11.93亿元。

2017年1月,东软控股再度增持至11.37%,交易对价3.25亿元。

至此,伴随着原大股东东北大学和二股东阿尔派的相继减持,让出控股地位;东软控股以总计约25.84亿的对价,成为东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国人保、阿尔派和大连康睿道的增资款。2017年3月,东软控股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悉数质押。

2014年至2017年,通过增资和股权转让的方式,东软集团相继失去了对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的控制。

东软大 健康 板块旗下,东软医疗,源于东北大学影像中心的CT设备;东软熙康是云医院板块的运营主体;东软望海主营业务为医疗信息化。

2014年12月,东软集团公告,东软医疗拟引入投资者,弘毅投资、高盛、通和、东软控股采用受让老股和增资的方式,出资27.33亿元(其中增资16亿元),对东软医疗战略投资,投前估值25亿元。其中,东软控股出资9亿元,增资后持有东软医疗22.2%的股权。

2016年7月,经过两轮交割协议,东软集团失去对东软医疗的控制。

2017年9月,大连康睿道继续对东软医疗以42.54亿的估值,增资4.22亿元。

东软控股及大连康睿道,以总计约13.22亿的对价,获得了东软医疗约24.4%的股份。

2020年7月,东软医疗申请科创板上市,2019年末,东软医疗营业收入19亿元,而可比公司万东医疗营业收入9.8亿,市值73.8亿元。

与东软医疗的引战如出一辙,东软熙康引入弘毅、高盛、东软控股等投资者1.7亿美元的融资,随后又引入中国人保和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的6400万美元融资,直至2016年7月,东软集团失去对东软熙康的控制。

东软控股则通过对东软熙康两次增资4300万美元及9400万人民币,获得总计23.4%的股份。目前,东软熙康也在积极筹备科创板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分拆时间恰恰横跨了中国人保和阿尔派对东软控股的增资:

2014年12月,东软集团公告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分拆计划。

2015年9月和12月,中国人保和阿尔派按照40亿的投前估值对东软控股增资。

2016年4月,东软控股完成对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增资。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国人保和阿尔派对东软控股增资时的估值,是否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纳入考量。否则,难以解释对于净资产3.7亿,净利润3278万的公司,给出40亿估值的合理性。

东软望海的上市计划也在运筹之中。

2015年12月,平安健腾和东软控股通过增资和受让股份,对东软望海战略入股,其中,东软控股出资2.06亿元,总计获得14.07%股份。

2017年11月,平安人寿、泰康、东软控股以15.04亿元对东软望海进行增资,东软集团持有东软望海的股权比例降至29.3%,对东软望海不再控股。东软控股两轮出资总计2.23亿元,持股8.23%。

纵观东软发展史,用刘积仁的话来说,“以退为进, 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

2011年以前,以“合并”为主线,上市公司收购东北大学影像中心进军医疗板块,东软集团与东软股份合并,教育板块并入上市公司。

在“合并”的过程中,东软集团员工持股平台赚得第一桶金。

2011年以后,以“分拆”为主线,出售东软教育,分拆东软医疗、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

在“分拆”的过程中,东软控股受让东软教育的控股权,其软件外包业务获得支撑,并最终通过东软教育的独立上市,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东软教育的股权增值,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的分拆方案,又为东软控股2015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高估值提供了支撑。“分拆”再次成就了东软控股和员工持股平台。

东软控股借“蛋”引“鸡”的资本运作模式,可谓精巧,实现了十年间的爆发式增长。但这一过程中,作为“孵化器”的上市公司,并没有获益:

收购教育资产后,上市公司和东软控股每年都会发生大规模的关联交易,支撑了东软控股的估值和东软教育的部分利润来源;

分拆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过程中,上市公司都承诺了回购责任,如果成功上市,包括东软控股在内的股东将获得巨额收益,一旦无法上市,则上市公司可能面临回购股份的或有负债风险;

分拆大 健康 板块的过程中,通过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成功规避了证监会分拆上市的要求,

但2017年10月至今的三年间,东软集团市值跌去了50亿元,一路持续的分拆模式,真的是对上市公司最有利的选择吗?

刘积仁喜欢用“猫有九条命”来说东软每5年就换一个活法,对于刘积仁而言,股权投资大时代的春风,或将成就东软系企业悉数上市后,广阔的资本版图。

阅读全文

与东软集团阿尔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投资炒股 浏览:895
原糖基金 浏览:12
北上资金走势东方财富 浏览:539
2017银行理财收益 浏览:550
国企煤电股票 浏览:642
云钱袋理财怎么样 浏览:593
券商龙头股票有哪些 浏览:502
斯太尔中金对外投资 浏览:265
什么叫整合贷款 浏览:320
主力杀融资 浏览:789
河南安阳融资 浏览:802
民生外汇业务 浏览:168
大自然地板股票 浏览:657
集市订单贷款怎么取消 浏览:968
我国股票储蓄 浏览:262
股票私盘 浏览:391
天翼视讯股票老左直播 浏览:544
恒瑞贵金属招商 浏览:7
我国基金为 浏览:610
投资拉动经济转型 浏览: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