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哈药股份外资进入

哈药股份外资进入

发布时间:2022-03-26 22:47:30

『壹』 哈药为什么跟三生合作

一个披着牌照的典型传销炒作、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制度、一个没有文化的产品系列、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管理队伍。酿成的崩盘结局,政府为了遮羞又不愿停其牌,两千万的保证失效,害怕经销商闹事。想出了“强强联合”的绝招,为政府遮了羞,为自己擦了屁股,三生赚了一笔钱。这就是真谛。相信什么?相信分享、简单、倍增、零起点而不是忽悠、炒作、爆长、牌照

『贰』 全国知名制药企业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去年共开发西药新药327个品种、949个批号。山东鲁抗、上海新亚等18个国有企业去年共开发了47个品种、76个批号的西药,而上海强生、珠海联邦等20个合资企业开发的西药也达到34个品种、52个批号。这样的新药开发力度比以前明显加大。

国有企业方面:山东鲁抗开发7个品种、8个批号,开发力度位居同行之首;华北制药开发6个品种、8个批号;山东齐鲁开发5个品种、9个批号;山东新华开发4个品种、7个批号;江苏扬子江开发4个品种、8个批号;浙江海正开发4个品种、7个批号;上海新亚开发3个品种、4个批号。就地域而言,山东的药企共开发了16个品种、24个批号,形成“鲁军”。

合资企业方面:上海强生开发了7个品种、7个批号;珠海联邦开发了5个品种、10个批号,位居前列。此外,重庆葛兰素、苏州中华、杭州中美华东、广州南新、苏州普强、天津武田、西安杨森、天津中美史克、拜耳等18个企业共开发22个品种、35个批号。这表明,在我国医药领域逐渐开放的背景下,企业已十分注意新药开发,新药开发已成为制药企业竞争的杀手锏。

05年1~4月我国制药企业销售收入排名
1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3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5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6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北京双鹤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东北制药集团
9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1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13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14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16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7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18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19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20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2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25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26山东省鲁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7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28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29浙江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30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32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
33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34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3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36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37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38诚志股份有限公司
39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大连)
40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4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2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43成都地奥集团
44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5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46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
47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48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49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50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叁』 请问引进外资有哪些利弊,谢谢!

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 方 政 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 国主要行 业。我们不计成本吸引来的外 资慢慢控制了我们的命 脉。我们来看一些外 资控制行业情况的

数据。国 务 院研 究发 展中心2006年8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 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 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 产控制权。比如玻 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 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 妆 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20%的医 药行业在外资手中;汽 车行业销售额的90%来自国外品牌。据国 家 工 商 总 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除工业领域外,外资对我国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呈加速趋势。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高端市场已经失守。随着外资从高端市场向下延伸,民族零售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问题不光是外资控制了这些行业,更可怕的是下面这些事实。
1、跨国公司通过高成本低报价转移了巨额利润,使我 国税 收严重流失。许多地 方 政 府采用一免三减半的政 策吸引外资,又加上许多外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有逃 税的天然优势,外资企业逃避了巨 额税 收。例如,由国 家统 计 局“利用外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每年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税 款损失有300亿元。
2、由于我国很多行业采用先对外开放再对内开放的策略(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外 资 企 业凭借超 国民 待遇和避 税手段,使其能以较低价格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已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挤 出效应,大大压 制了国 有企业和民 营企业的发展。以零售业为例。沃尔玛超市利用其全球最大的规模优势,压迫中国的供货商把产品的价格降到最低,同时对其收取种种不合理的进场费、促销费,恶意转嫁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使其仅够维持生存,很难扩大规模。对于其它的超市,则利用其规模优势将价格压到比竞争对手低,甚至不惜以海外的盈利来弥补中国境内沃尔玛超市的亏损,从而达到挤垮竞争对手的目的。该超市在国内所到之处,总是把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在高科技领域,以手机行业为例,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常常是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已从中赚取利润,实现了其“上游剩余价值” 。近期跨国公司已开始采用低价策略,进一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对国内手机赶尽杀绝,实现其“下游剩余价值,国内手机行业连这点赖以生存的“下游剩余价值都已无法实现,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近年以来国产手机商无一例外严重亏损,一些实力较弱的厂商已退出市场。
3、外资往往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逃避本国或发达国家严厉的环保法令限制,造成了中国大量消耗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环 保 总 局的一位副 局长曾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是世界工厂?就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工业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所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加工利润” 。一些地 方 政 府的官员,只顾抓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计成本地引进或批准一些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外资项目上马,如化工行业、焦炭生产、电解铝等等。这些行业由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在其本国生产,但我国许多地方却趋之若骛。
由于发达国家将一些会产生严重污染的产业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废气越来越多,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水质越来越差。空气污染加剧的直接后果就是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的疾病增多。据报载,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呼吸道疾病在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占第四位。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0倍,污废水排放量增长25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对全国10.97万公里长的河流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三类以上水质的河流长度占70.1%,这表明大部分河流已经被污染。由于水质变差,许多地方的土壤中铅、砷、镉等含量过高,种出来的蔬菜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吃了会危害人体健康。据估计,中国每年由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相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损失大约1700万美元,如果按2004年中国贸易依存度70%的比重来衡量,中国每年因外贸造成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约为1190亿美元。如果按2004年外企对外贸约57.4%的贡献率来算,每年外资造成中国资源和环境的损失约683亿美元,已超过改 革 开 放以来任何一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更可恶的是下面这个事实。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从国 家 环 保 总局以及各地环 保局等渠道搜集整理后发现,截至8月20日,出现在污染企业名单上的跨国公司已超过了100家,涉及食品、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诸多行业,有的公司在中国的多个投资公司或分公司都存在超标排放、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现象,包括百事、惠尔普、博世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都名列黑名单之中。事实上,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在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但他们进入中国以后很快就“入乡随俗”,降低了环境标准。如一家日本公司,其在日本的8家工厂里有7家都达到了零排放,但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没有达到。真的到了我们反思引进外资的时候。
4、外资并购造成大量贱卖国 有资产的事件发生,挥剑自宫了很多很有前途的国 有企业。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从“小局”出发而不是从大局出发,导致低估、贱卖或赠送国有资产的事情时发生。如,在洽谈中外合资时,少数外商利用中方急于寻求资金的心理,在对中方资产评估上讨价还价,有意低估中方资产价值,以降低中方股权比率,提高外商所占股权比率;一些中方代表则为了追求当前政绩,或得到一些“好处”,也在资产评估中迎合外商,低估国有资产,以促成国有资产早点卖出,反正资产不是自己的,亏了也不心痛,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类现象在国有企业改组过程中最为突出,而且涉及面广。又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我来举几个例子。江苏徐工集团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销售收入在当地企业中排名数一数二,在江苏省工业企业中也位列前十,整个工程机械国内136个产品,它占一半以上,并且有二十个左右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前三名。就这样一个国内的行业老大,经营得相当不错的企业,它的改制只引进国外投资者,不让国内企业参与,并在最后卖给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这使得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及其在中国控股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占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20%的份额。它一步到位,通过收购一下子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就这样,中国人自己将工程机械行业的主导权拱手让给美国人。这种引进外资的行为对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简直就是自杀。
在国内外享有价廉物美之誉的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
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资金很充裕。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当地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南孚公司的国有股东陆陆续续将所持股分卖给外方投资者,这些外方投资者最后又把股权转让给美国吉列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在国内市场上,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自杀”的国内优秀企业还有活力28、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哈啤集团、小护士等不胜枚举。
5、外资流入加剧了失业问题。表面上看外资流入增加了国内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外资携其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不断进攻国内其他企业,导致国内企业不断被挤垮。来看个例子,美国宝洁公司仅飘柔、海飞丝、潘婷和沙宣等四种品牌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美国宝洁公司利用其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的强大优势,扼杀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洗涤用品企业,致使我国原来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由于美国宝洁公司的效率更高,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我们知道经济就是一池水,不断从一个地方流向另外一个地方,但是外资企业汲取了大量利润,没有分配给工人,也没有交多少税收,却大量转移到了国外,等于不断从我们的池塘中抽水。这就是为什么苏州GDP连年高速增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
6、外资始终操控着核心技术,占据着利润的最高端。我们引进外资的目的是为了以市场换技术,市场让出去了,技术却没有任何进步。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家电行业。家电行业是国人最为骄傲的开放行业,但是我们的液晶显示屏全部是向日韩企业买的,自己无法生产。液晶显示屏占整个液晶电视的成本高达70%。也就是说,即使是这种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我们都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其他行业就更不用说了。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跨国公司只想得到市场,不想转让核心技术,而我国由于相关法规、政策的不够完善,加上在实际操作中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中方代表远不及外方代表用心,所以虽然有些合资说好外方必须提供技术,但到最后,中方总是被“忽悠”,什么技术都得不到,或者得到的只是外国早已扔进垃圾桶的技术。
总而言之,大量外资流入中国带来的结果就是:外资垄断了国内市场,摧毁了民族工业,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地破坏了环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主导了中国经济,但却未给中国带来核心技术,只是带来一些外国早已淘汰的技术,付给一点中国人民辛辛苦苦劳动所得的血汗钱,让中国的GDP得到增长。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种只长骨骼不长肉的增长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如果我们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留给我们的另外一个拉美厄运

『肆』 求中国十大知名药厂

中国十大制药企业分别是:

1、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4、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8、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10、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制药企业2017年十大变化

1、一致性评价将导致化学药生产企业批文数量呈减少趋势,一个企业仅保留10个以内主要产品批文的现象将广泛出现。

2、中药生产工艺核查使中成药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多种因素助推2017年药品涨幅在20%以上甚至更高,没有实力的中小型药企逐步出局。

3、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撤销或吊销GMP证书现象有增加趋势。中药配方颗粒将成为中药饮片中的“王冠上的明珠”,品牌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开始出现。

4、2017年医疗机构普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未纳入临床路径使用指南目录的医院产品将逐步退出医院市场。

5、处方药带金时代正在逐渐远去,学术推广时代已经到来,销售和推广各司其职的时代已经来临。

6、为了更好地应对两票制,制药企业纷纷成立咨询公司加以应对。

7、外资药企纷纷将专利到期药品外包给中国医药企业,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尝试CSO。

8、随着基层医疗市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纷纷尝试绿色疗法进军基层市场。

9、越来越多的大型处方药企业转型进军OTC市场。1家药企某个产品申请OTC身份,多家企业获益的现象开始出现。

10、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进军院外市场,院外销售将成为医药企业未来的主战场。

『伍』 股市上买一个公司的股票可以控制该公司吗

该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如下:
1、30%的持股比例是一个分界点。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可认定为拥有上市公司控股权。但别忘了,这是“可认定为”,不是“一定认定”,很多时候持股低于30%的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的,高于30%的却不是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并不少。为啥?因为真正控制了董事会,那才叫真正的控制。
2、如果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反对收购,那你把所有的股票全买过来,到时候公司因为股权分布问题不满足上市条件,要退市,那就亏大发了,这就不叫控股了,而是私有化了。
3、一些国有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你想买,别人不会卖的,比如像“两桶油”、中字头等央企,有钱也没辙。而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反收购制约行为了,而是国家意志。
4、就算是非上市公司的话,这套做法也行不通。因为根据《公司法》规定,任何股份制公司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一定的人数规定,一股独大不属于股份制公司。
拓展资料
反收购的方式:
1、毒丸计划。该计划的原理就是在公司被收购时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这样做的方法可以稀释收购方的股权,但同时也会增加公司的负债,让收购方失去收购兴趣。
2、修改公司章程。这也是比较直接的方法,我直接修改游戏规则,你就算有钱也不能玩。一般做法是提高召开股东大会、决策重要战略等的门槛,比如需要30%的股东同意修改为50%,1/3股东同意修改为2/3等。不过这种方法也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3、金色降落伞计划。为啥叫这名字呢?金色说明有一笔不菲的补偿金,降落伞说明你可以平稳过渡。原理是在公司被收购时,对公司的高管做出该安排,不管是离职还是被迫辞退,都必须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以增加收购方的成本。不过这种方法并不十分有效,对于动辄数亿数十亿的收购案来说,给你几百万几千万让你走人,又何妨呢?

『陆』 中国有哪些企业是美国控股的

2006年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银团申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洗涤品: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联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化妆品: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购小护士,2004年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国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产品大幅度降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柒』 医药制造行业全国五十强企业有哪些

说实话,这种问题你都不用自己问,直接上网上搜就可以。虽然我是做药的,懂一些,但也记不全。下面是最新的(2009)按销量的排名:
1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281,981
2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75,856
3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150,009
4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26,660
5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18,642
6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190
7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3,419
8 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84,150
9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73,261
10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0,913
11 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 64,733
12 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 63,533
13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8,626
14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53,871
15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53,037
16 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 51,642
17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9,624
18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48,497
19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47,480
20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45,252
21 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44,621
22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3,676
23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 40,860
24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0,064
25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38,256
26 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6,422
27 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32,877
28 青海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200
29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945
30 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29,916
31 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29,476
32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29,447
33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292
34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7,874
35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25,104
36 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24,827
37 海南省海灵制药厂 24,437
38 青岛国风集团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24,203
39 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 23,800
40 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23,683
41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23,282
42 河南辅仁药业有限公司 23,100
43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22,912
44 卫材(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22,120
45 山东省禹王实业总公司 20,596
46 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20,370
47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19,852
48 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19,817
49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9,623
50 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7,386
51 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 16,861
52 广州明兴制药厂15,737
53 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 15,134
54 常州市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15,090
55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4,880
56 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制药厂 14,684
57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14,326
58 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14,066
59 广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13,560
60 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200
61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12,673
62 广州光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341
63 安徽省丰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124
64 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11,948
65 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1,778
66 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305
67 中美合资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 11,270
68 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 11,232
69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11,088
70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11,070
71 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10,980
72 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斯达制药厂 10,977
73 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0,932
74 西施兰联合企业有限公司 10,695
75 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10,570
76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563
77 益侨(湖南)制药有限公司10,526
78 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10,509
79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10,489
80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10,456
81 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420
82 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10,331
83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10,287
84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277
85 天津华津制药厂10,201
86 常州药业延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0,190
87 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公司 10,040
88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9,909
89 福建省兴源集团(莆田)药业有限公司 9,765
90 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9,702
91 沈阳市兴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9,663
92 海南恩威药业有限公司9,502
93 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458
94 桂龙药业(安徽)有限公司9,396
95 广州绿十字药业有限公司 9,390
96 大连美罗大药厂 9,380
97 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9,345
98 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 9,333
99 江西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281
100 苏州东瑞化工有限公司9,000
其中有些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如拜耳、辉瑞、强生、葛兰素、百时美施贵宝、赛诺菲等。

『捌』 中国十大制药企业分别是哪些啊

中国十大制药企业分别是:

1、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4、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8、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10、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玖』 (高悬赏)在线等答案!!急求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前十强!!!!

1 阿斯利康

9月,阿斯利康(中国)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奠基。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包括中国区业务总部办公楼、培训中心和部分亚太及全球职能中心,预计于2011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为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新址,将于2012年底完工。

2008年阿斯利康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316亿美元,中国贡献了6亿美元。不过即便如此,阿斯利康超越了传统的对手——辉瑞、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排在了跨国制药企业中国销售的冠军位置。从2001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仅为8500万美元,到2008年,阿斯利康的销售数字定格在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30%。而阿斯利康未来10年在中国的年增长率定在22%,这意味着在2018年,销售额将翻三番达到48亿美元。中国将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阿斯利康目前在中国正在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且要利用城市包围农村之战略在华夏大地谋占我国医药市场。

2 拜耳医药

09年年初,拜耳医药保健旗下的拜耳先灵医药宣布,投资1亿欧元在北京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能力。

拜耳医药保健执行委员会成员、拜耳先灵医药董事会主席安德里费比说:“拜耳一直在加强亚太区的业务,中国更是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新建立的北京研发中心,拜耳将组建一支世界顶级水平的研发团队,从而延展拜耳全球的研发专业知识和能力。北京将是拜耳全球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地点。”

德国拜耳医药保健2008年的亚太区业绩:总销售收入为9.1亿欧元(合13亿美元),中国市场对其业绩贡献达到48%,北京将是拜耳全球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地点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3 罗氏

09年年初,瑞士罗氏公司向媒体透露或许今年会首次收购一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或者购买中国公司开发的化合物的销售权。

罗氏公司主管全球制药研发事务的Lee Babiss道“我们不仅在寻找这些领域里的资产,而且还在寻找药物制剂,因为中国公司对这方面的理解真的非常深刻。我们也在重点关注一些机会,这可能涉及兼并和收购,或者简单的许可交易。”

2008年,罗氏全集团的收入456亿瑞士法郎,其中有100亿瑞郎是来自于诊断这条业务线的收入。而在中国市场罗氏诊断年增长率超过了30%。 中国市场以19%以市场份额占到了亚太市场第一位,是整个亚太市场1/3的规模。随着制药公司在美国和欧洲这些成熟市场上的销售收入下降,它们正在将目光瞄向中国等新兴市场,以寻求获得更大的销售份额。罗氏正在中国实施的科研项目大约为6个。

4 强生制药

2009年4月16日,强生制药研发中心宣布在上海建立新研发中心,并成为其亚洲区研发总部。此次在上海建立亚洲总部,强生制药研发中心将把公司在北京、孟买、班加罗尔等地研发队伍整合起来,并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构建协作网络,致力于开发新的医疗方法。

本年第一季度强生公司药品业务销售收入下跌7.2%,为150亿美元;第二季度。药品业务销售收入下跌13.3%,仅为55亿美元。而强制药中国区每年的增长比例都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上升,这也充足表明了中国市场的价值所在。对于各大制药公司来说,中国机会不仅意味着市场和销售,而且让整个产业链深受裨益。

5 赛诺菲安万特

2009从今年年初开始,赛赛诺菲-安万特在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活跃。赛诺菲安万特与宣武医院牵手研发合作;与中国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意向书,双方拟共同组建一个新的消费医疗产品合资企业,新的合资企业将成为赛赛诺菲-安万特进入中国非处方药市场的战略平台;增加6亿元投资,扩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胰岛素工厂,建设来得时(甘精胰岛素)预灌装生产线;斥资 2.7亿元在杭州滨江高新区建新的生产基地,用于生产心血管病和癌症治疗药物;投资9,400万美元(人民币7亿元)在深圳建设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将于今年完成施工并进入设备和工艺验收阶段,并将于2012年按计划投产。

赛诺菲-安万特在中国成绩的取得源于其跟上了中国市场发展的脚步;源于其对中国市场的透彻了解和分析;源于其勇于开拓新兴市场的胆识与智慧;源于其不仅仅是要获取,而是要双赢的合作精神。在新兴市场中,赛诺菲-安万特的做法或可成为跨国药企的样板,而其对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对市场和投资的精准把握及其与合作伙伴的紧密结合等,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6 诺华公司

2009年诺华公司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正在动工, 诺华要在未来5年内共投资10亿美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同时宣布其全球技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苏常熟正式投入运营。

2009年诺华在华还有两项现金投资,分别是2500万美元增资诺华常熟生产基地和购买浙江天元生物药业85%的股份。

诺华中国2008年在华销售额为33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了“厚积”项目,被看作是“打基础”的阶段基本完成,接下来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在专利药和OTC领域,未来5年诺华将有计划地分别上市超过20个产品,非专利药山德士则期望每年上市20个产品。作为全球第5大疫苗提供商,诺华在中国也正加快步伐。

7 默克

2009年,默克9月以4000万美元收购苏州泰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月其旗下业务部门默克雪兰诺对外宣布,公司计划在北京建立一个全球研发中心,未来4年将投入1.5亿余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余元)用于建设该研发中心。

根据医药市场权威调研机构IMS Health发布的2009年截至目前的数据,默克集团在华医药业务今年增速位居中国前15大医药外资企业首位。默克雪兰诺在中国的业绩突出,销售收入近三年内增长了9-10倍。默克雪兰诺在中国已经有分布在8个不同领域的16个产品上市销售。主要分布在生殖、肿瘤、内分泌、心血管、外科急症等领域,在上述多个领域默克雪兰诺已经是市场主导公司,比如甲状腺领域默克雪兰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80%,在生殖领域的市场份额也超过65%。默克雪兰诺目前正在忙于新药在中国的注册事项。

8 辉瑞

2009年,辉瑞在中国先是对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新无菌车间追加投资建成一个新的生产车间,然后是扩大华研发规模武汉光谷设研发机构,接着联手北大开展生命科学基础研究。

辉瑞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早,1989年辉瑞在大连建立现代化的工厂。辉瑞目前是在我国投资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之一,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开展经营活动。今年一季度,辉瑞公司净收益下跌2%,但在新兴市场的业绩增幅为9%,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而中国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更让辉瑞重新梳理在华发展战略和重点。

9 雅培

雅培加大对中国地区的研发投入——今年年初,雅培在中国新建了两家生产基地,其中一个是位于广州的专门服务于中国市场的营养品生产厂,也是唯一一家由雅培营养部运营的服务于单一市场的生产厂。此外,雅培还在上海浙江高技术工业园创建了研发中心,这是该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研发设施。

雅培公司国际营养部高级副总裁陈芳田日前表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雅培这样的跨国公司带来发展机会,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未来5年内,中国将是雅培公司业务增长的关键贡献者”。

2008年,雅培的药品销售额为167亿美元。雅培国际(中国)总经理周文军说:“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个大国,医疗保健行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没有人能够接受十年之后自己没有在中国发展的代价。大家在基本战略上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

10 葛兰素史克

今年10月,葛兰素史克出手与江苏沃森公司组建合资企业,研发并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小儿疫苗。

虽然目前处方药仍是葛兰素史克在华最大的一块业务,但疫苗和消费品未来成长的潜力更大。是以葛兰素史克正加大对保健消费品和疫苗领域的投入,要在中国形成三足鼎立的业务构成。目前葛兰素史克的整个重心已经转移到东部地区,以中国市场为例,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可能已经超过欧洲一个国家了,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国内自建比较强的有 :哈药 上药 广药 扬子江药业 石药 .吉林修正.四川科伦 南京先声、恒瑞等。 不知道是不是十强

『拾』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网页链接

我的图书馆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馆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2016-05-22 赵金成0 阅 24728 转 82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醒醒吧】外资控制中国企业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经济安全威胁!! 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玻璃行业、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20%的医药企业在外资手中。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还仅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外资兼并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 凡外国资本对我国企的兼并,其结果无一不是在廉价占有我优质资产和庞大市场份额而大发横财后将我企业品牌和技术统统垄断扼杀,并将所有债务、失业、金融风险、穷困及堆积如山的严重社会矛盾全部留给我。这方面私募基金(PE)与专业跨国公司并无实质性区别,但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兼并却多了一个二道贩子剥层皮。 在金融业方面,2004年新桥资本(也是PE)最终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现已被美国花旗银行持股36%,其余各大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均已达25%(其中PE占相当大比例)。 造纸行业 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产量5600万吨(2005),近10年来,生产和消费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长,产能占世界10%,消费占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装备和原料均严重依赖国外,低档产能过剩,高档纸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2005年,国际纸业和太阳纸业在兖州共建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上3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华泰集团2006年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山东东营合资建设年产20万吨的高级超压纸项目等。 CVC并购晨鸣案:晨鸣纸业集团为中国纸业龙头企业,原为寿光造纸厂,产能0.6万吨,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总资产112亿元,拥有山东、武汉、江西、吉林、海拉尔等十几处生产基地,2005年纸产量210万吨,销售收入170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2006年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银团申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日化行业 洗涤品: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联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 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化妆品: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购小护士,2004年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国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产品大幅度降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2007年2月,作为全国护肤品行业第一的北京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股权(北京三露厂国有股83.42%,职工持股会16.58%),3月与美国强生签订了转让全部股权的合同。2005年,大宝销售额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宝遍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网络。 化妆品企业淘汰率很高,两年前全国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2005年外资化妆品企业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外资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以上,内资企业仅2-3%)。目前活跃于市场的本土品牌还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余种,随着外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制药: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亿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 DSM 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年2月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权;另出资1.06 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盖天力: 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和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小五金电器 法国SEB并购国内压力锅老大苏泊尔: 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2005年全国炊具行业销售额50亿元, 2006年上半年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苏泊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 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及相关公司以18元/股卖给SEB共2.5亿股14.38%股权;以同等价格向SEB增发4000万A股、要约收购苏泊尔4860-6645万股),控股苏泊尔。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的8家副理事单位中的6家,如爱仕达、沈阳双喜等,2006年8月发布声明,反对苏泊尔并购案。他们指出:苏泊尔在炊具行业销售额已过20%,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苏泊尔的并购触及四条“红线”中的三条;一旦这种垄断式的并购成为事实,行业良性竞争格局将变为以价格战、广告战等先导的恶性竞争,国内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将造成大量员工失业。仅在广东彩塘镇一地,炊具五金小企业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与上海电熨斗总厂合资的教训: 上海电熨斗总厂的“红心牌”电熨斗曾占有47.4%的国内市场份额,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达1.3亿元。 1996年4月,SEB与该厂共出资1650万元(SEB出资60%)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5人,法方占3个名额。法方利用控股权,把红心变成加工车间,高进低出,转移利润;利用中方多年积累的销售队伍和人脉资源,使SEB的特福、好运达品牌低成本打入内地数百个商场,并实行专柜分割,贬低红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于推广力度存在明显歧视,使“红心”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或被法方拒绝,处处掣肘,董事会议冲突不断,合资公司三年累计亏损3千万,财务报表年年获通过。最后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并将合资公司改为独资公司,留给中方一屁股烂账。 中方总经理(前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告诫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可轻易让外资控股。 双喜炊具销售总经理马德桃:并购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后就雪藏国内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上下通吃。通过垄断并购、品牌绞杀,外资用钱把国内企业固化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电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生产过糊式电池。1990年代中期,电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发展。21世纪初,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0%股权)与福建兴业银行(投90万元,15%)、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资组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据《商业银行法》,兴业银行退出,将其所持15%股份卖给南孚全体职工出资组建的大丰电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该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00多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1000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该子公司将此20%股份以7800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万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阅读全文

与哈药股份外资进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山西中诚信托 浏览:996
理财通撸法 浏览:417
新兴理财方式 浏览:899
股票型基金最后净值怎么确定 浏览:371
同花顺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吗 浏览:199
请查询000173基金净值 浏览:60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浏览:6
有关钼的股票 浏览:278
股票投资基础 浏览:929
北向资金流入生物股份 浏览:927
二手车消费贷款 浏览:975
北大荒股票为什么 浏览:84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 浏览:51
银行融资的问题 浏览:981
didi融资 浏览:704
汽车龙头股票 浏览:704
在股票上写字 浏览:225
知乎信托 浏览:527
战略配售基金转托管什么意思 浏览:710
土地抵押融资违规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