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人均GDP是多少是否到达发达国家水平
“北京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昨天联合发布数据称,2009年,北京经济运行呈现见底、复苏、回升态势。数据显示,2009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0.1%,不但实现了“保九”的经济增速,还超过预期值1.1%。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说,按照经济周期规律,本市2010年GDP的增速可以预期保持在10%以上。
北京市民更加富裕
200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78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070美元),比上年增6.2%。
业内专家指出,在GDP增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很多外地人对北京的GDP做了巨大的贡献,但在计算人均GDP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们计算在内。可以说北京在这方面占了很大的“便宜”。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七成
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上年为下降3%)。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37.7亿元,增长22.5%;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62亿元,增长26%。
2009年,全市销售商品房236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9%。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880.4万平方米,增长82.3%。在商品住宅中,现房销售410万平方米,期房销售1470.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96.5%和78.7%。年末,全市商品房(现房)空置面积135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6%;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426.8万平方米,下降18.3%。
车市销售连创新高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09.9亿元,在上年增长20.8%的基础上又实现了15.7%的较快增速。按商品用途分,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51.5亿元,增长9.9%;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96.6亿元,增长15.3%;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202亿元,增长20.4%;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9.8亿元,增长0.1%。
全年销售机动车114.8万辆,增长30.8%,增幅比上年提高20.8个百分点。其中,新车70.2万辆,增长42.4%,旧车44.6万辆,增长15.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31.1个和7.6个百分点。
房价快速上涨
去年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6%,降幅比11月份缩小0.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降幅缩小。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下降3.4%;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项目价格下降5.2%。
12月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11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3.9%,涨幅提高5.5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上涨2.9%,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房屋销售价格比11月份上涨3.1%,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4.7%,均连续10个月环比上涨;二手住宅上涨1.5%。
常住人口达1755万人
去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09.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4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万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9.7%,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4.5%,转移性收入增长42.2%,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009年全国GDP初测增长8.7%
在昨天上午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初步测算,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7%,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去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7%。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个指标中,去年12月,食品同比上涨5.3%,烟酒及用品同比上涨1.4%,衣着同比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同比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同比上涨2.2%,交通和通信同比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同比上涨-0.3%,居住同比上涨1.5%。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物价走势问题,马建堂介绍了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1.9%的原因,“主要是食品上涨了5.3%,拉动了CPI上涨1.74个百分点,这是主要因素。第二个上涨的重要项目是居住,包括住房在内的居住。去年12月居住支出价格上涨1.5%,拉动CPI上涨0.21个百分点。这两项加在一起,1.74加0.21就是1.95,所以CPI的整体上涨主要是因为食品上涨和居住支出价格上涨而引致的。”
“尽管去年中国的CPI全年是同比下降0.7%,但从去年的11月、12月中国的CPI已经由负转正。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大家当时都非常担心的通货紧缩,另外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的走势。”马建堂说。
“第一个担忧,如何既维持、维护、推进经济持续回升的势头,又把物价的上升控制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内,我想这是一个难题。”马建堂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了他的担忧,“一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比如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上涨应该说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也带来了挑战。”
另据介绍,国家统计局将在今年3月份公布一些主要指标的环比数据,目的是避免同比统计方法受上年基数过低或过高的影响。马建堂认为,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0.7%,这与2008年四季度数据比较低有关系。
北京2008年GDP增加627亿元
北京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北京市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最后核定为11115亿元,比当时初步统计的10488亿元增加了627亿元。
北京市统计局副巡视员魏小真在昨天举行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此次经济普查中新增的627亿元GDP,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经过普查核算,北京市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当时初步统计的减少了约66亿元,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则增加了693亿元,其中的95.8%来自于批发零售和房地产。
据悉,此次全国经济普查历时两年,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修订后的2008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3.6%、75.4%。
魏小真表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北京市第二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到最终核算的时候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导致了整个第二产业增加值到最后核算时是减少的。而另一方面,由于这次普查是全面地毯式清查,第三产业普查对象数量的增加幅度比较大,比如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法人单位数分别比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时增加了58%和47%,这是导致第三产业增加值统计数字增长的主要原因。
⑵ 请问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人均GDP各是多少
2014年全年,来上海实现生产总值源(GDP)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GDP为9.73万元。
2014年全年,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
2014年全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706.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全市人均GDP为129242.12元。
2014年全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160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GDP达到14.95万元。
⑶ 为什么北京,上海的人均gdp不够广州深圳高,还低广州深圳不少怎么回事,是因为不够它们发达吗
正常!复上海北京本来就是靠政策人口国制企倾全国人力资源堆出来的面子城市!肯定不如广州深圳这些全靠自己发展起来的城市!看看广州深圳地区多少间走向世界的民企就知道!直接和日本美国发达国家竞争的只有广东的企业了!
⑷ 为什么北京,上海的人均GDP还没有台湾的多而看起来比台湾有钱呢
要符合国际化都市.高楼建筑一定会很多.但相对的不能光看有钱啊!生态环境也很重要吧.
⑸ 为什么北京的人均GDP比上海高,但是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海低
北京公司更挣钱,个人收入比上海低
⑹ 人均GDP上海高还是北京高
2018年人均GDP上海高于北京。上海人均GDP是32679.87,此京人均GDP是30320。
⑺ 上海人.广东人北京人哪个地区比较有钱
外国人有钱,特别的是罗斯柴尔德,50万亿啊,全中国的人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他多。上海人和广东人看上去还有钱吗?
⑻ 上海人均GDP为什么这么低
你好,中国在城市GDP排名中,上海排30多名,北京排30名。能拿到30多名也很了不内起了,中国约有300个城容市(不含县级市)。
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这么高?应该是北京和上海,太多国企扎堆和国家机构扎堆了吧!要知道国企和国家机构都是福利多元化·待遇好·工作时间短!而民企却是福利单一·工作时间长·资薪又不高。
如:北京国企比深圳多好几倍,所以深圳人均GDP比北京高很多,但人均收入却是北京高于深圳。
⑼ 北京上海的人均gdp为什么远不如深圳广州是不是不够广州深圳的经济发达呢
因为北京是面积取胜,就好比一家两个人,月收入十万,而另一家十个人,总收入也是十万,你说哪个更富有?北京也就是年纪大而已,作为首都,拿着全国的资源优势,其实很垃圾,明明是一个省,却非要装市
⑽ 北京,上海和香港哪一个城市更发达比较一下`
上海与香港在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迅速缩小。
1.从GDP和人均GDP来看,上海与香港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2007年,上海的GDP(现价,下同)为12189亿元人民币,香港为15692亿元人民币,上海已达到香港的77.7%;而2000年上海GDP为香港的34.9%,1990年仅为香港的21.3%。2007年,上海人均GDP与香港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香港的29.3%,而1990年这一比例仅为9.5%,二者的差距也在迅速缩小。从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上海快于香港。10多年以来,上海的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两位数,2007年达到了14.3%,远远超过香港的6.4%。
2.从产业结构来看,上海与香港还有很大的差距。香港由于受地域小、人多等自身条件的限制,一直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金融业作为高端的服务业已是香港首要支柱产业。1990年,上海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9%,而香港已经达到了75.4%;2006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50.6%,而香港已经超过了90%。(见表1)
3.从进出口贸易来看,上海的外贸依存度远低于香港。2007年,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83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76.5%。其中,货物出口总额为1439亿美元。而香港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7122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43.7%,是上海的2.5倍。其中,出口商品总额为3445亿美元,是上海的2.4倍。
上海金融服务业发展与香港有较大差距。
1.2006年,上海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5亿元,而香港为2320亿元,上海仅为香港的36%;从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06年上海达到8.0%,而香港已经达到15.9%。(见表2)
2.上海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超过香港,但是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仍然低于香港。2006年,上海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9.57万人,香港为18.60万人,上海已经超过香港近1万人;而在2004年,上海的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还比香港少1万人。但是在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方面,上海仍然低于香港,2006年上海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0%,而香港为5.5%。
北京和上海的比较
从地理区位来看:长三角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圈,上海的衣食住行都是挺好,不过人口过多,生存压力过大。
北京处于京津唐工业区,综合水平可谓一等一。各行各业都很繁荣发达。再者,京津唐紧挨着辽中南工业区,经济交流密集,发展水平快,国家政策倾斜,人很多,但有用的人也很多,便于建立关系网。
综合比较肯定是上海在经济方面强过北京
因此,单是比较经济势力的话,目前排名应该是
香港
-
上海
-
北京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看一个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以外,人文素质和政治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个人看法是,总体来说目前内地远远比不上香港。
我个人认为一个地区发不发达,看的是那里的人民生活质量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香港是绝对的发达。其次上海然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