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政府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1)07年股市行情回顾扩展阅读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2. 06-07年的股市情况
1.2007年5月30号,是中国股市历史性的一天,这一天中国股市总开户数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户,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创记录地达到了18万亿元人民币,已经和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等值。此时炒股作为一种理财方式,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当中,股市成为了中国民众最重要的投资渠道,而开市以来最大的牛市也就在此时出现了。
解说:2007年5月的青岛,晚春最后的寒意已经渐渐过去,夏天快要来临了,操盘手刘江波过早地嗅到了这种气息,这年的春节过后,大盘开始一路走高,从1700多点持续上扬,到了5月已经突破4000点。
2.刘江波(股市操盘手):很快一个星期长10%、20%这样的概念,非常快。当时我记得买那个广船国际从6块钱涨到16块钱,两三个月就到了,非常快,最后这支股票涨到六十多块钱。
解说:刚刚进入股市不久,还在学校读研究生的肖明智,也同时感受到了股市的热度。
肖明智(股民):最有印象的是那一天,我看到三一重工的股票,那时候三一重工是七块钱,然后我说可以买这个,但是当时候建立一个账号的第一天,当天是不能买卖股票的,当三一重工就涨停了,后来就一路上涨,到后来它除过一次权,复权以后大概涨了十多倍。
解说:随后众多股民发现,股票的上涨并非一个个别现象,而是非常普遍,大盘上市的个股,十有七八都会一路飘红最终涨停,就连那些平常不甚活跃的股票,也被突然激活,变成了绩优股。
3.刘江波:就那个你不想挣钱都不行那感觉,只要你买进去了,你拿着它就行,就是你就是跟股神差不多,你说哪个涨,哪个就第二天涨。
4.马安强(老股民):当时的那种状态,好像所有的人都赚钱,没听说谁不赚钱,所以受那种气氛的影响,周边的同事、同学,好像一聊天都在聊股票,谁谁谁赚了多少钱,谁谁谁赚了多少钱,那碰好时就傻子都赚钱的那种,不是我赚钱,所有人全社会都赚钱。
解说:股市的高涨带动了整个社会投资股票的热情,一时之间人们纷纷掉头转向股市。新入市者,不仅有城市的工薪阶层,甚至还有退休老人、下岗工人、学生等等,银行的门口,每天都排着取款的长队,而股票交易大厅更是人满为患。
5.刘江波:你想占一台机器非常难,你得特别早来,拿一个杯子,把那地方占上,别动,才能找到台看盘的机器,就这么火。然后呢,一般到真开盘的时间呢,都是好几个人看一台机器。
解说:大批量的资金流向股市,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刘江波的公司开始快速扩张,人数从三个人变成三十多人,而资金规模则从最初的20万,一下膨胀到了四千多万。
刘江波:从不到20万的这种客户数量呢,很快在一年时间,飙升到了四千多万,这是很快的一个增长,因为市场非常好,整个钱大量涌入股市,那么我们整个当时挣钱也非常容易,基本上说,日进斗金是不为过这种感觉。
解说:操盘资金量的扩张,带来的是收入的节节攀升,刘江波的员工月收入从三五千元到上万元,甚至三四万元不等,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的青岛,是其他行业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股民的收益也是如此。
6.凯恩斯(股评人):我们以前的一个同事,他自己年轻小孩,还没有结婚,当时就买了一个叫中国铝业,应该是买进去就开始涨,然后涨到后来,涨到最好的时候涨到将近60块钱,20多块钱买的,两个月就涨到60块钱,他自己跟我说,他说我要把这个钱留给孙子。
解说:凯恩斯是专业的股票分析师,中国最早的专业财经博客写手,2000年之后,他进入股市,从菜鸟级别一路摸爬滚打,成为了业界知名的专业人士。
凯恩斯:我老婆跟我说,你看我们一个同事,买了一个某个铝业的股票,你看三个月翻了好几倍,你看你那股票从2005年就拿着,到现在不也就翻了五六倍,你看我们同事几个月就能赚这么多,你们这方法太慢了,然后呢,所以她就争着非得要去买股票,非得要去买。
解说:即便是凯恩斯这样的专业人士,对于这一波牛市的来临,最初也是雾里看花,形势前所未有一片大好,已经飙升至4000点的股市,还在上涨。
7.肖明智所在学校,周围的同学几乎都进入了股市,他们有的用学费、生活费,有的向家人转借,一些苦于没有资金的同学,甚至用信用卡套现的方式来炒股。
肖明智:信息卡套现,那时候的成本一年的年华利率大概是18%,但是当时觉得18%挺容易的,我买两个涨停板不就回来了吗。当时大家都处于一种特别,就是过分乐观的一种情绪里面吧,特别就渴望资金,特别渴望自己能有一笔钱去买股票,什么股票都会涨。
解说:肖明智的一位同学,甚至有意将几年的学费拖欠下来,进行炒股。
3. 请问2007年股市牛市行情主要是什么板块上涨的比较多,今年是计算机应用好像
那一轮牛市时典型的资源股行情,包括有色金属(江西铜业为代表) 煤炭 以及船舶制造(中国船舶)等
4. 07年股市达到的最高点是多少
07年股市达到的最高点是上海股市6124点。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综合。上证综指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2012年8月24日,沪指早盘低开低走,午后继续震荡下行,沪指失守2100点关口。2012年9月26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尾盘创出2009年2月3日以来的新低——1999.48点,跌破2000点。
(4)07年股市行情回顾扩展阅读:
市场分析:
1、股票是风险性资产,风险由投资者自担,所以每一个投资者应谨慎从事。当然风险是与收益对应的,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
因此,每一个股票投资者,在从事股票投资时,为了争取最大的收益,把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认真进行股票投资分析。这样在买卖股票时,才会胸有成竹,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避开隐蔽的陷阱,确保股票投资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2、股票投资又是一种智慧性投资。长期投资要偏重基本方法,短期投资则偏重技术分析,股市上的投机更是要运用智慧,其前提是看准时机才去投资;
而看准时机是需要投资者运用知识、理论、技术、方法以及详尽的分析判断,进行科学的决策,以获得有保障的投资收益,这与盲目的、碰运气的赌博性投资根本不同。
3、从事股票投资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盲目跟风随潮,入市前投资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分析时往往会受到资讯不足、分析工具不全、个人分析能力欠缺等问题困扰,因此,投资者除自行分析外,还应借助外界力量对股票投资所作的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5. 07年股市暴涨的原因
2007年8月23日上证综指一举突破5000点大关。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26日首度突破2500关口至今日突破5000点大关,仅用了160个交易日。为什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盘就暴涨2500点?
从96点到5000点
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最先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到现在的1美元兑换7.56元人民币,人民币真可谓是一路攀升。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于地产股和金融类股票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利好。而基金迅速、大量的注入股市,对于大盘的飙涨起了推动作。另外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重要原因。所以说人民币升值和股改实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转牛的两大重要因素。用。
举个例来说吧:工商银行的飙涨原因。
有统计显示,有33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在工商银行股改完成后,并于2006年10月27日上市至2006年末间的46个交易日内,对该股进行了买入交易。基金累计买入的金额高达125亿元,约占到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流通股票的45%。
确实,工商银行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工商银行在上市后走出了连续上扬的行情,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A股市场内市值最大的股票上涨了98%,市值净增近1万亿元。投资者也疯狂的涌入股市,股市行情也就不断的上台阶了。
继承2006年的大好形势,2007年的股市更是活跃,不,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惊心动魄。因为大盘不是一路顺顺利利突破5000点的历史性高点的。而是跌跌撞撞,震荡上扬。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7年股市的风风雨雨吧
2007年1月2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国际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的访谈,罗杰斯指出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并且有很大风险,股指马上从2994.2点下跌至2720.8点,跌幅达9.13%。次后中国股市存在泡沫的说法就没停过,但是到了5月9日,上综指收盘顽强站稳4000点整数关口,收于4013.09点。但即使是到了今天,大盘站上了5000点的高位,这种说法也没停下。
可是2007年5月30日,这也许是中国股市发展与演进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政府以异乎寻常的罕见方式与耐人寻味的罕见幅度大幅提高了股票交易的印花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当天大盘就跌了281.84点!收盘于4053.09 。
2007年央行4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看到,无论央行屡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担忧资产价格的讲话,都没能撼动这种狂热。
调整时间
调整内容
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2007年08月22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大盘收于5002.84点,首次冲破5000
2007年0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上证指数(行情论坛)开于4091.24点,盘中最高4220.32点,收盘收于4213.36点,涨154.51点或3.81%。
2007年0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5月21日 开盘:3902.35低开127.91 报收4072.22 涨幅1.04%
2007年0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3月19日,开盘:2864.26 报收3014.442 涨幅2.87%
6. 2007年5月,家公司以48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6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手续费10万元,2007年6月30日
2012年5月,甲公司以24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30万股,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支付回手续费5万元答。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40
投资收益
5
贷:银行存款
245
2012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7.5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
2012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每股0.2元;
借:应收股利
6
贷:投资收益
6
8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
贷:应收股利
6
2012年12月31日该股市价为8.5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2013年1月5日以250万元出售股票扣除1万元手续费实际收到货款项为249万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249
投资收益
6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4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
贷:投资收益
15
7. 2007年为什么会出现牛市
出现牛市 标志主要有:
①价格上升股票的种数多于价格下降股票的种数;
②价格上升时股票总交易量高,或价格下降时股票总交易量低;
③企业大量买回自己的股票,致使市场上的股票总量减少;
④大企业股票加入贬值者行列,预示着股票市场价格逼近谷底;
⑤近期大量的卖空标志着远期的牛市;
⑥证券公司降低对借债投资者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使他们能够有较多的资金投入市场;
⑦政府降低银行法定准备率;
⑧内线人物(企业的管理人员、董事和大股东)竞相购买股票。
(7)07年股市行情回顾扩展阅读
牛市与熊市是股票市场行情预料的两种不同趋势。牛市是预料股市行情看涨,前景乐观的专门术语,熊市是预料股市行情看跌,前景悲观的专门术语。
出现熊市
出现熊市 标志主要有:
①股票价格上升幅度趋缓;
②债券价格猛降,吸引许多股票投资者;
③由于受前段股票上升的吸引,大量证券交易生手涌入市场进行股票交易,预示着熊市到来已为期不远;
④投资者由风险较大的股票转向较安全的债券,意味着对股票市场悲观情绪的上升;
⑤企业因急需短期资金而大量借债,导致短期利率等于甚至高于长期利率,造成企业利润减少,使股票价格下降;
⑥公用事业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很大,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动常领先于其他股票,因而其股票价格的跌落可视为整个股市行情看跌的前兆。
8. 2007年股市全年大盘走势图
1、在股市中,大盘一般是指上证指数,所以要查询2007年股市全年大盘走势图,可以到内股票交易系统容中输入“999999”查询。
2、大盘一般指上证综合指数。由于股票基金主要投资股票,因此与股市关系密切,需经常关注上证综合指数。大盘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上证综合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为样本,以发行量 为权数(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权平均法 计算,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指数 定为100点的股价指数。
9. 中国股市有多少次牛市,时间间隔是多长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第四轮牛熊更替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记录4081点。
2007年10月16日,大盘创造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其后,由于股改承诺的大小非解禁,估值偏高,平安再融资,CPI值不断升高,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国次贷危机等问题。大盘一度回落到2008年4月22日的3147.79点。当天最低点已破3000点。
中国股市正式从牛转熊。
1、现在中国股市是熊市。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4478)。
2、中国股市的牛熊历史: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时间,-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个月后,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个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个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点)(八个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个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个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两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两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两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个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个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两个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个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个月,162%)。
10. 07年股市行情
朋友,07年大抄盘迅猛上涨,这种行情好难再上演,目前股市相对低迷。
这个原因是好多方面的,有内地本身因素,也有国际环境的原因。
股市现在是越来越难把握的了,随便它怎么跌吧,反正我现在不做了,以前做的。我改做电子现货,做涨做跌都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