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马忠 的PDF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链接:https://pan..com/s/1aT3ZcFlYY5MMiZHZaZsrCQ 提取码:55ux
这段时间我也在找这个案例,刚找到了扫描的,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一共40页。
2. 寻找电子版财务管理学(第三版)(2009年版)郭复初 王庆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财务: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着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2.财务活动: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3.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4.财务管理:是指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5.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
6.代理问题:是指在执行契约之前或在执行契约过程中,代理人有意选择违背契约的行为。
7.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8.拍卖方式:是以拍卖方式组织的金融市场。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价形式形成的。
9.柜台方式:又称店头交易,通过交易网络组织的金融市场,其中证券交易所是最重要的交易中介。这种方式所确定的买卖成交价格不是通过竞价方式实现的,而是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关系自行确定的。
10.金融市场利率:它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金的价格。
11.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12.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违约风险的大小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高低成反比。
13.变现力:是指某项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可能性。
14.到期风险:是指因到期期间长短不同而形成的利率变化的风险。
15.再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利率下降,使购买短期债券的投资者于债券到期时,找不到获利较高的投资机会而发生的风险。
16.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
17.现值:又称为本金,是指一个或多个发生在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当于现在时刻的价值。
18.终值:又称为本利和,是指一个或多个现在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未来某一时刻的价值。
19.复利:它是指在一定期间按一定利率将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即“利滚利”。
20.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的时间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复款项。如折旧、租金、利息、保险金等。
21.普通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22.先付年金:又称为预付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23.递延年金:又称延期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在第二期,或第三期,或第四期,……的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
24.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支付的年金,永续年金没有终止的时间,即没有终值。
25.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26.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给定的年限内等额回收或清偿初始投入的资本或所欠的债务,这里的等额款项为年资本回收额。
27.风险:是指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通常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影响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
28.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生产经营上的原因给企业的利润额或利润率带来的不确定性。
29.投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
30.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措资金上的原因而 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与借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和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大小。
31.随机变量: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32.概率: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33.期望值:是指随机变量以其相应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
34.方差:它是反映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数值。
35.标准差:也称均方差,它也反映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方差的平方根。
36.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率。
37.无差别曲线:它是这样一簇曲线,同一无差别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效用期望值是相同的,而每一条位于其左上方的无差别曲线上的任何投资点都优于右下方无差别曲线上的任何投资点。
38.投资组合:是指由一种以上证券或资产构成的集合。一般泛指证券的投资组合。
39.协方差:是用来反映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
40.相关系数:是用来反映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相对数。
41.不可分散风险:又称系统风险或称市场风险,它是指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证券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42.可分散风险:又称非系统风险或称公司特有风险,它是指某些因素给个别证券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非系统风险与公司相关。它是由个别公司的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
43.β系数:是不可分散风险的指数,用来反映个别证券收益率的变动对于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性。利用它可以衡量不可分散风险的程度。
44.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它是在一些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得出的用来揭示多样化投资组合中资产的风险与所要求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45.财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说明资金活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
46.财务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不同的财务指标构成的一系列指标的集合。其中财务比率是其核心。
47.财务比率:主要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数据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
48.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49.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50.现金比率: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51.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用来衡量企业一定盈利水平下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52.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53.股东权益比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比率。它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股东投入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54.权益乘数: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它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
55.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权益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用来衡量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
56.营运能力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通常指资产的周转速度。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57.市况测定比率:是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比率。主要指标有:每股收益、每股股利、股利发放率和市盈率等。
58.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它用来反映投资者对单位收益所愿支付的价格。
59.定基对比分析法:又称指数分析法,是将连续数年的财务比率数据分别和某基年比较,以便分析观察其变动趋势的方法。
60. 直接对比分析法:是将连续数年的各项财务比率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分析观察其变动趋势的方法。这种分析也可与同行业的财务比率数据进行比较,以便分析与同行业相比的变动趋势。
61.纵向百分比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上的某项数据作为100%,如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等作为100%,然后计算其与纵向排列的各项目相当于这个数据的百分比的一种分析方法。
62.横向百分比分析法:是将前后期财务报表上的相同项目,作横向的百分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63.财务计划:是企业总体计划的一部分。它是以货币形式展示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内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定量说明。
64.销售百分比法:是根据销售收入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资金需要量的方法。
65.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
66.筹集费用:是资金在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为取得银行借款支付的手续费;为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广告费、印刷费、评估费、公证费、代理发行费等。
67.使用费用:是企业为占用资金而发生的支出。包括:银行借款的利息、债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等。一般而言,使用费用是资本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68.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又称:为综合资本成本,是以各种不同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为基数,以各种不同筹资方式占资本总额的比重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数。
69.边际资本成本:是指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量的资本而形成的追加资本的成本。
70.筹资总额分界点:是指在现有目标资本结构条件下,保持某一资本成本不变时可以筹集到的资金总限额,即特定筹资方式下的资本成本变化的分界点。
71.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和满足长期流动资金占用的需要。
72.固定利率:贷款利率经借贷双方商定后通常不再变动。
73.变动利率:利率可以定期调整,一般是根据金融市场行情每半年或一年调整一次。调整后贷 款的余额按新利率计息以还本付息。
74.浮动利率:利率按市场利率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常常采用基本利率加成计算。通常将市场 上信誉最好企业的借款利率或商业票据利率定为基本利率,并在此基础上加0.5 至2个百分点作为浮动利率。到期按面值还本,平时按规定的付息期采用浮动利率付息。
75.债券:是筹资单位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其目的是为了筹集大型建设项目的长期资金。
76.债券评级:是衡量违约风险的依据。它是由专门的债券评信机构对不同公司债券的质量做出 的评判。债券质量通常以信用等级来表示。信用等级越高,债券的质量越好,说明债券的风险小,安全性强。
77.债券发行价格:债券有效期限内企业未来现金流出按市场利率的折现值。即企业未来应付利 息和本金折现值之和。
78.债券调换分析:是比较新旧两种债券的债务成本及成本节约额,并以此进行决策的分析。
79.股票发行价格:是指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将股票出售给投资者所采用的价格,也是投资者 认购股票时所必须支付的价格。
80.期权:是指未来某一时间的选择权。
81.期权合约:买卖双方达成的一种可转让的标准化合约。它是一种不对称合约。它使期权持有 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期权立约人则处于被动地位。
82. 权利金:即期权价格,是指期权合约持有人为拥有期权而支付的费用。它的确定主要受合约期限、履约价格及标的物交易的活跃程度影响。
83.买入期权:又称看涨期权,它赋予投资者在合约有效期限内按某一确定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或期货的权利。
84.卖出期权:又称看跌期权,它赋予投资者在合约有效期限内按某一确定价格卖出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或期货的权利。
85.双向期权:又称双重期权,指投资者可同时购买某一证券或期货的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以便在证券或期货价格频繁涨跌变化时获益。
86.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
87.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如果在一项租赁中,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或收益实 质上已经转移,这种租赁称为融资租赁;否则为经营租赁。
88.直接租赁:是指由出租人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并向设备制造商支付货款后取得设备,然后直接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方式。
89.售后回租:是指设备的制造者在出售某项设备后,立即按照特定条款从购买者手中租回该项设备的一种租赁方式 。
90.杠杆租赁:是指如果设备购置成本所需资金的一部分(10%-20%)由出租人承担,其余大部分资金由出租人向贷款人以租赁设备作为资产抵押而获得,这种租赁方式称为杠杆租赁。
91.认股权证简称认股证:是持有者购买公司股票的一种凭证,它允许持有人按某一特定价格在规定的期限内购买既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92.附认股权证:认股权证通常伴随公司长期债券一起发行,这种债券可以称为附认股权证债券。
93.认股证溢价:是指认股权证市场价值与理论价值之间的差额,认股权证溢价大小与相关股票市场价值的变动有密切关系。
94.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以公司债券(也包括优先股)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价格转换为发行公司或其他公司普通股的金融工具。
95.转换比率:是指每份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成普通股的股数。
96.短期筹资:指为满足企业临时性流动资金需要而进行的筹资活动。企业的短期资金一般是通过流动负债的方式取得,短期筹资也称为流动负债筹资或短期负债筹资。
97.稳健型筹资策略:这是一种较为谨慎的筹资策略,按照这种筹资策略,企业的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要靠长期筹资方式来解决,即企业的短期筹资少于企业临时性流动资产 。
98.激进型筹资策略:这是一种扩张型筹资策略,按照这种筹资策略,企业短期筹资方式筹措的资金不仅能满足企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还能解决一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
99.折衷型筹资策略: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种筹资策略 。
100.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它是企业交易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筹资。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
101.自然型筹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还形成一些受益在先,支付在后,支付期晚于发生期的费用,这些费用可以视为企业的自然性筹资。
102.信用额度:是指银行对借款人规定的短期无担保贷款的最高限额。
103.周转信贷协议:是指银行具有法律义务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它是正式的贷款承诺。
104.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这里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20%
105.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了量是指投资项目增加的现金收入额或现金支出节约额,包括:(1)收现销售收入。即每年实现的全部现销收入。(2)固定资产残值变现收入以及出售时的税赋损益。如果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收入大于税法规定的数额,就应上缴所得税,形成一项现金流出量,反之则
3. 谁有2010中级财务管理word电子书
希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噢。。。呵呵,祝你好运!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
〔基本要求〕
(一)掌握复利现值和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二)掌握年金现值、年金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三)掌握利率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
(四)掌握股票收益率的计算,普通股的评价模型
(五)掌握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债券的估价模型
(六)熟悉现值系数、终值系数在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中的运用
(七)熟悉股票和股票价格
(八)熟悉债券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资金的时间价值来源于资金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后的价值增值。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也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润平均化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根据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理论,可以将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折算为其他时点的金额。
二、现值与终值的计算
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Po终值又称为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Fo
现值和终值概念可以适当推广。对于所分析的任意一段时间,资金在起始时刻的价值量都可以称为现值;资金在终了时刻的价值量都可以称为终值。一定量资金的终值与现值的差额即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连接现值和终值并实现两者相互折算的百分数称为折现率。现实生活中“本金”、“本利和”的说法相当于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中的“现值”和“终值”概念,利息和利率类似于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形式,利率经常被当作折现率使用。现值和终值对应的时点之间可以划分为若干个计息周期。
(一)现值和终值的基本计算
利息的计算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在不同的计息方式下,现值和终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通常情况下,资金时间价值采用复利计息方式进行计算。
1.单利计息方式下现值与终值的关系
或者
式中,P 为现值;F 为终值;i 为折现率(通常用利率替代); n 为计息期期数; 称为“单利终值系数”;(1 + n × 1)称为“单利终值系数”。
2.复利计息方式下现值与终值的关系
或者
式中, 称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1+i)称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二)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的计算
如果多期发生现金流,则每期现金流均按现值和终值的基本公式计算。多期现金流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现金流入(或者流出)间隔的时间相同、金额相等,这种类型的系列现金流称为年金,每期流入(或流出)的金额用A表示。年金按其每次收付发生的时点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
1.普通年金的现值和终值的计算
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指从第1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普通年金有时也简称年金。
(1)普通年金的现值计算公式与现值系数
式中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
普通年金现值计算公式经过移项变形,可以得到每期资本回收额公式:
式中, 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是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资本回收额计算公式的含义是,如果当前投入资本为P,在每期利率为i的情况下,经过n期将P收回的话,每期期末应收回的资金额为A。
(2)普通年金终值计算公式与终值系数
式中, 称为“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
普通年金终值计算公式经过移项变形,可以得到偿债基金公式:
式中, 称为“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是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偿债基金计算公式的含义是,在利率为i的情况下,如果第n期期末需要清偿的债务为F,那么每期期末需要提存的准备金为A。
2.即付年金现值系数和终值系数
即付年金又称先付年金,是指从第1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即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在于,即付年金的收付行为发生在每期期初,而普通年金的收付行为发生在每期期末。
即付年金现值系数=(1+i)×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即付年金终值系数=(1+i)×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3.递延年金
如果在所分析的期间中,前m期没有年金收付,从第m+1期开始形成普通年金,这种情况下的系列款项称为递延年金。计算递延年金的现值可以先计算普通年金现值,然后再将该现值视为终值,折算为第1期期初的现值。递延年金终值与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相同。
4.永续年金
普通年金的期数n趋向于无穷大时形成永续年金。永续年金不计算终值。
永续年金现值=A/i
(三)现值与终值系数表
显然,现值、终值系数的所有公式都只需要三个因素:计息方式、每期利率和期数。在复利计息方式下,由不同利率i和期数n的组合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现值和终值系数,并依照一定顺序排列成复利现值系数表、复利终值系数表、年金现值系数表、年金终值系数表等。在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只需要根据i,n两个因素查相应表格,即可获得有关现值系数和终值系数。
三、利率的计算
(一)复利计息方式下利率的计算
利率、现值(或者终值)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已知现值(或者终值)系数,则可以通过内插法公式计算出对应的利率:
式中,i为所要求的利率;B为i对应的现值(或者终值)系数; 为现值(或者终值)系数表中与B相邻的系数
4. 急求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8版pdf (中文版)
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8版pdf
http://vdisk.weibo.com/s/Cef8HccZWRAOf
5.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 》 黄世忠编pdf版急求!
上传到附件里了...
直接点击下载即可...
确认无误请采纳我的回答...
6. 《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全文电子档下载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此外,由于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商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所以零售商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同时中国在世界零售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其零售额占世界零售市场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5.1%增至2007年的9.9%。
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达到新一轮消费增长上升周期的顶点。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速度相比2007年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明显不及2007年。
2009年中国零售行业却有如受到“特殊照顾”,尽管百货、家电以及一些奢侈品的连锁业态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零售业在这一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有如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表现,让人侧目。2009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5%,并呈现出上半年增长平稳,下半年逐季走高的态势。
2009年,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还加快了完善供应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降低损耗、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降低成本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度过了观望期,对未来经济的前景和市场发展的信心已经基本恢复,开始重启快速扩张的步伐。而外资零售商则一直将中国市场当成优良的“避风港”,2009年不仅从没有减缓发展速度,其扩张速度反而比以往要更加迅速。
2010年中国经济仍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零售业正朝着好的方向行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农村家电等将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同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拉动鼓励群众消费,扩大内需,这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无疑是个有利的形势。
中国零售业充满着变数,改革、谋变和创新仍然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主旋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零售业的定义、产业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零售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零售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际化分析、连锁经营分析、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分析、物流体系分析。最后对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品牌营销、投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零售业的未来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零售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零售业相关概念
1.1 零售业概述
1.1.1 零售业的定义
1.1.2 零售业的产业特点
1.1.3 零售百货业的定义
1.2 零售业的准入条件概述
1.2.1 注册登记条件
1.2.2 资金条件
1.2.3 技术、设备条件
1.3 零售业的业态概述
1.3.1 零售业态的划分标准及定义
1.3.2 零售业的基本业态
1.3.3 零售业态发展规律分析
1.3.4 无店铺销售归入零售业态
第二章 世界零售业概况
2.1 世界零售业发展总体分析
2.1.1 当代国际零售业的特点
2.1.2 全球零售业发展概述
4.4.1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特点
4.4.2 影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因素4.4.3 国内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路径分析4.5 中国零售业的问题4.5.1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5.2 中国零售业的弊病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4.5.3 中外零售业发展的差距4.5.4 我国零售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危机4.6 零售业应对问题的策略
5.2.2 超市管理的关键点分析
5.2.3 超市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分析
5.2.4 连锁超市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 大型超市的经营分析
5.3.1 大型综合超市的含义特征分析
5.3.2 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建立的可行性
5.3.3 中国大型超市的发展现状
5.3.4 国内外大型超市经营模式对比及启示
5.3.5 我国大型超市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探析
5.3.6 大型综合超市新的营销策略
5.3.7 大中型超市社区营销能力提高的思考
5.4 中国超市市场开拓与营销战略分析
5.4.1 我国连锁超市农村市场开拓探讨
5.4.2 连锁超市营销八大差异分析
5.4.3 本土超市应对外来竞争的营销战略
5.4.4 超市成功促销的经验
5.5 超市的发展趋势
5.5.1 连锁经营成为超市发展的新趋向
5.5.2 未来中国超市发展基本趋势
5.5.3 全球化下中国超市发展的十个趋势
5.5.4 21世纪零售业态超市的发展态势
5.5.5 2010年中国超市业态发展趋势
第六章 零售业态之:便利店分析
6.1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便利店分析
6.1.1 美国是便利店的发源之地
6.1.2 英国的便利店行业现状
6.1.3 日本便利店经营的发展分析
6.1.4 台湾地区便利店行业的发展
6.2 中国便利店现状
6.2.1 国内外便利店成功案例分析
6.2.2 对中国便利店发展的思考
6.2.3 我国便利店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6.2.4 中国便利店市场探索分析
6.3 便利店的投资分析
6.3.1 中国发展便利店的必要与优势
6.3.2 便利店的市场定位分析
6.3.3 便利店赢利的基础分析
6.3.4 便利店市场风险及机遇并存
6.3.5 便利店的投资规划建议
6.3.6 便利店市场的投资前景看好
6.4 中国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1 我国便利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2 我国便利店发展的四大建议
6.4.3 便利店经营策略分析
6.5 便利店的前景和趋势
6.5.1 中国发展便利店的前景广阔
6.5.2 便利店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七章 零售业态之:购物中心分析
7.1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购物中心分析
7.1.1 东南亚购物中心
7.1.2 美国购物中心
7.1.3 德国购物中心
7.1.4 日本购物中心
7.2 中国的购物中心分析
7.2.1 国内购物中心发展回顾
7.2.2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7.2.3 中国购物中心的显著特点及未来趋势
7.2.4 区域性购物中心发展形势
7.3 购物中心的设计
7.3.1 购物中心景观的规划和设计
7.3.2 购物中心本体建筑的设计
7.3.3 购物中心消防系统的设计
7.3.4 购物中心照明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7.3.5 都市区域性购物中心规划与设计
7.4 购物中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7.4.1 国内购物中心的运作失误
7.4.2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7.4.3 购物中心发展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7.4.4 国内购物中心建设的三个误区
7.4.5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7.5 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建议分析
7.5.1 中国购物中心健康发展的对策
7.5.2 中国购物中心的开发策略
7.5.3 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的策略性建议
7.5.4 国内发展大型郊区购物中心需谨慎
第八章 零售业态之:百货店业分析
8.1 中国百货店业发展概况
8.1.1 中日美三国百货店业发展对比分析
8.1.2 2008年中国百货业态发展综述
8.1.3 我国百货业发展本土优势分析
8.1.4 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百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1.5 2010年中国百货业需应对的五大挑战
8.2 中国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探析
8.2.1 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简述
8.2.2 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作用
8.2.3 国内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的问题
8.2.4 百货业供应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8.3 中国百货业的营销
8.3.1 百货店间常用的促销手段
8.3.2 百货商场营销策划的三个主要因素
8.3.3 百货业营销中应避免的误区
8.3.4 百货店的促销建议
8.4 大型百货分析
8.4.1 现代大型百货市场定位模式探析
8.4.2 大型百货零售业市场的内部准入条件
8.4.3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的要素构成
8.4.4 大型百货店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8.4.5 大型百货店市场制胜的发展策略
第九章 其他零售业态分析
9.1 大卖场
9.1.1 大卖场业态概述
9.1.2 中国大卖场业态发展拐点已现
9.1.3 大卖场的供应商组合和管理
9.1.4 其他零售业态对大卖场产生的竞争力
9.1.5 我国大卖场业态发展方向
9.1.6 我国大卖场经营策略
9.2 仓储式商场
9.2.1 仓储式商场发展历史
9.2.2 仓储式商场经营分析
9.2.3 仓储式商场发展分析
9.2.4 仓储式商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9.2.5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9.3 专业店
9.3.1 专业店的变迁过程
9.3.2 专业店的发展及经营特色
9.3.3 专业店的发展特点
9.3.4 中国专业店的发展现状
9.3.5 外资专业店在中国发展之路解析
9.4 专卖店
9.4.1 专卖店概述
9.4.2 对专卖店营销的思考
9.4.3 针对加强专卖店建设的建议
第十章 中国零售业区域分析
10.1 北京零售业
10.1.1 北京零售业竞争力水平稳步上升
10.1.2 北京零售业态发展分析
10.1.3 2008年北京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0.1.4 北京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城市
10.1.5 2009年北京零售业突出现象及对2010年的影响分析
10.1.6 北京零售业开放程度占据全国各城市首位
10.1.7 北京连锁超市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10.2 上海零售业
10.2.1 上海零售业业态分析
10.2.2 上海零售业从传统转向现代
10.2.3 上海开展零售业节能降耗举动
10.2.4 2008年上海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10.2.5 2009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
10.2.6 2009年上海百货店业销售额突破300亿大关
10.2.7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半年销售额可达21亿元
10.3 重庆零售业
10.3.1 重庆零售业五大商圈分析
10.3.2 2008年重庆零售业创历史之最
10.3.3 2009年1-10月重庆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回顾
10.4 广东零售业
10.4.1 2007年广东零售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
10.4.2 2008年广东零售业市场四大特点
10.4.3 2009年广东消费品零售市场增长情况
10.4.4 广东零售业信息化水平低制约其未来发展
10.4.5 广东超市业趋向多元化
10.5 长三角零售业
10.5.1 长三角零售业的市场格局
10.5.2 长三角零售业发展中的现象分析
10.5.3 2008年长三角零售业全面下滑
10.5.4 长三角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10.5.5 长三角地区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11.1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综合状况
11.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含义和特点
11.1.2 中国零售国际化的战略选择解析
11.1.3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排名全球第六
11.1.4 零售业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11.2 中国零售业中的外资
11.2.1 外资零售巨头细化在华布局
11.2.2 外资零售“抄底”内地二三线市场
11.2.3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策略研析
11.2.4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11.2.5 2009年外资零售品牌在华战略解析
11.3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战略探讨
11.3.1 本土零售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11.3.2 零售国际化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劣影响分析
11.3.3 本土零售业的战略发展分析
11.3.4 中国零售业应对零售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11.3.5 本土零售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抉择
11.3.6 本土零售企业要加大自有品牌开发
11.4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分析与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11.4.1 零售业国际化空间分布特点
11.4.2 零售业国际化区位进入的理论判断
11.4.3 零售业国际化空间扩张模式简析
11.4.4 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结论
第十二章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
12.1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概述
12.1.1 零售业连锁发展内涵和价值观
12.1.2 现代连锁店对中国零售业模式的影响
12.1.3 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
12.2 2005-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数据分析
12.2.1 2005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2 2006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3 2007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4 2008年中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数据分析
12.3 中国零售连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
12.3.1 危机影响零售业连锁百强门店增幅
12.3.2 中国连锁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
12.3.3 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3.4 连锁零售企业能耗现状及节能环保措施
12.3.5 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策略
12.4 连锁零售业的前景
12.4.1 连锁经营成为中国零售市场主流业态
12.4.2 零售连锁店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12.4.3 连锁成为21世纪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12.4.4 连锁零售业未来发展将多样化
第十三章 中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
13.1 零售业的信息化分析
13.1.1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13.1.2 零售创新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13.1.3 零售业靠信息化打造时代竞争力
13.1.4 零售信息化必须要求信息对称
13.1.5 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的商业模式
13.1.6 大型零售企业信息系统内外部功能的提高
13.2 零售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发展展望分析
13.2.1 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遭遇三难关
13.2.2 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分析
13.2.3 制定我国零售业信息化规划的思路
13.2.4 2010-2011年中国零售业信息化投入将继续扩大
13.2.5 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13.2.6 零售业信息化将开始重大转型
13.3 零售业与电子商务
13.3.1 零售业的电子商务程度化分析
13.3.2 中国零售电子商务仍处在起步模式
13.3.3 网上零售模式的发展
13.3.4 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
13.3.5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及策略
13.3.6 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3.4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3.4.1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2 中国零售类电子商务中的问题
13.4.3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内部信息化策略
13.4.4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策略
13.4.5 电子商务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十四章 零售业物流体系分析
14.1 中国物流业概况及第三方物流分析
14.1.1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14.1.2 物流业绘制振兴调整规划新蓝图
14.1.3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分析
14.1.4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类型分析
14.1.5 第三方物流深入采购与生产运作的方法
14.1.6 中国航空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14.1.7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前景
14.2 物流与零售企业
14.2.1 现代物流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4.2.2 仓储物流是零售供应链的利润源
14.2.3 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物流服务及评价
14.2.4 零售物流专业化合作成趋势
14.3 我国零售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1 零售业“冷落”第三方物流原因解析
14.3.2 中国零售企业物流环节的不足之处
14.3.3 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4 我国零售企业物流存在的共性问题解析
14.3.5 零售企业现代物流策略的开展
14.4 连锁零售业的物流
14.4.1 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的概况
14.4.2 第三方物流与连锁零售业的结合趋势
14.4.3 零售业的缺货率原因及缺货对策
14.4.4 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的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的流通业
15.1 中国流通业现状
15.1.1 流通力的内涵及流通业的重要性
15.1.2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发展阶段
15.1.3 1978-2007年间我国流通业发展成就和特点
15.1.4 2008年我国流通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
15.1.5 2009年中国流通业运行情况回顾
15.1.6 中国流通业的误区及对策
15.1.7 金融危机对国内流通业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15.2 中国部分行业的流通分析
15.2.1 中国家电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15.2.2 中国钢材流通体系建设分析
15.2.3 中国药品流通监管迈入网络时代
15.2.4 中国汽配流通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15.3 中国农村流通体系分析
15.3.1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业发展现状
15.3.2 中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和市场机制发展分析
15.3.3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分析
15.3.4 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15.4 流通业的趋势
15.4.1 国外流通业发展的新趋势向
15.4.2 全球经济环境下流通业的整合趋势
15.4.3 中国流通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预测
15.4.4 2010年中国流通业展望
第十六章 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6.1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16.1.1 公司简介
16.1.2 2008年1-12月新世界经营状况分析
16.1.3 2009年1-9月新世界经营状况分析
16.2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2.1 公司简介
16.2.2 2008年1-12月王府井经营状况分析
16.2.3 2009年1-9月王府井经营状况分析
16.3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6.3.1 公司简介
16.3.2 2008年1-12月苏宁电器经营状况分析
16.3.3 2009年1-9月苏宁电器经营状况分析
16.4 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4.1 公司简介
16.4.2 2008年1-12月广州友谊经营状况分析
16.4.3 2009年1-9月广州友谊经营状况分析
16.5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16.5.1 公司简介
16.5.2 2008年1-12月重庆百货经营状况分析
16.5.3 2009年1-9月重庆百货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七章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
17.1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17.1.1 管理技术的比较
17.1.2 人力资本的比较
17.1.3 企业规模的比较
17.1.4 营销战略比较
17.1.5 中外资零售企业所在国政府管理的比较
17.2 零售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17.2.1 零售业的高度竞争性
17.2.2 规模化的趋势和不同规模之间的竞争
17.2.3 零售业的进入威胁和进入壁垒
17.2.4 替代威胁及“业态”的多样化
17.3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现状
17.3.1 中国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格局
17.3.2 中国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17.3.3 中国零售业的低价运作竞争
17.3.4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误区和失范
17.4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战略
17.4.1 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战略定位分析
17.4.2 中国零售业竞争战略模式的探析
17.4.3 中国零售业竞争的信息战略
17.4.4 提升内资零售业竞争力的策略
17.4.5 提高中国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7.5 提升本土零售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17.5.1 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17.5.2 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17.5.3 本土零售业的竞争战略分析
17.6 服务利润链下零售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17.6.1 服务利润链理论概述
17.6.2 服务利润链关系模型的构建
17.6.3 服务利润链理论在零售企业的运用
第十八章 零售业的品牌与营销
18.1 零售业的品牌
18.1.1 零售企业品牌体系的建立
18.1.2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渠道整合功能
18.1.3 大型品牌零售企业及其社会责任
18.1.4 零售企业品牌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18.2 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概况
18.2.1 零售业自有品牌全球化的发展背景
18.2.2 零售业自有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
18.2.3 零售业自有品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18.2.4 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建议
18.3 零售业的营销
18.3.1 零售企业体验营销战略的实施
18.3.2 以文化特色促零售业营销
18.3.3 零售业直销分析
18.3.4 中国零售业营销的趋势特点
18.3.5 未来零售市场以营销创新决胜负
18.4 零售业网络营销分析
18.4.1 网上零售发展现状
18.4.2 零售业网络营销概述
18.4.3 我国零售业网络营销调查分析
18.5 零售业营销策略创新分析
18.5.1 商品采购策略
18.5.2 国际化战略
18.5.3 市场细分策略
18.5.4 连锁化策略
18.5.5 新业态策略
第十九章 零售业的投资分析
19.1 国际零售业跨国投资分析
19.1.1 零售业国际投资的影响因素
19.1.2 零售业国际投资的特点
19.1.3 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19.2 中国零售业投资评估
19.2.1 中国零售业投资环境变化分析
19.2.2 国内零售业投资机会
19.2.3 我国零售业的投资价值
19.2.4 我国零售业盈利性分析
19.3 投资风险分析
19.3.1 国内的政策风险
19.3.2 外资不断涌入的产业风险
19.3.3 投机型模式造成的零售业风险
19.4 投资建议
19.4.1 加快抢占市场空白点
19.4.2 充分运用并购重组策略
19.4.3 投资超市项目以规模化取胜
19.4.4 谨慎进入百货业
19.4.5 仔细了解零售店铺审批程序
第二十章 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20.1 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1 全球百货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2 国际零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1.3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20.1.4 国际零售业的变化趋势
20.1.5 亚太地区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2 中国零售业发展前景预测
20.2.1 未来我国零售业发展前景展望
20.2.2 201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20.2.3 2010-2012年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20.3 中国零售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0.3.1 零售业业态的多元化
20.3.2 经营方式特色化
20.3.3 企业发展规模化
20.3.4 市场定位科学化
20.3.5 企业经营国际化
20.3.6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0.3.7 自助购物普及化
7. 求analysi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pdf
不能用 for, 应该是 analysis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PDF,意思是 “对财务管理 PDF 的分析”
注:PDF 是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概率密度函数) 或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概率分布函数)的缩写。
8. Cognos 8 Administration and Security Guide
中国商业智能免费资料大全(截至2007-10-01)
某国税局数据仓库系统简介和演示
ETL数据加载策略
银行经营分析系统平台产品测试方案
Gartner07年1季度商业智能报告
数据仓库维度建模技术在电信行业的应用研究
《数据仓库结构用户开发指南》
财务报表分析教程
1994-2007 bi厂商收购列表
设计并实现ETL过程(IBM讲座)
Dimensional Data Modeling Introction
Informatic PowerCenter7基础培训
2006-2007年中国商业智能发展报告概述
IBM的BI培训总结
客户赢利性分析及管理
XX公司IT战略规划报告
电子书商业智能基础 ETL和数据挖掘
财务分析培训资料
《商务智能信息知识利润》
KPI关键绩效指标辞典
中国电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议书
《商务智能(BI)初阶》
《数据仓库(DW)初阶》
海波龙政府数据中心方案建议书
医院KPI指标设计基准资料
元数据技术规范书
数据仓库元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可口可乐的关键业务指标KPI
数据挖掘软件发展分析(ppt)
Data Warehousing and OLAP
2006全球管理软件100强
小型超市数据仓库系统
国企KPI运作标准体系及表单
商务智能(BI)平台介绍.ppt
××公司人力资源BI解决方案
数据仓库概念、设计和介绍ppt
大客户资料分析主题构建
基于OLAP 数据设计销售报表
基本财务管理分析概念与工具(ppt)
《Business Intelligence Roadmap》
数据仓库的实施步骤
中国电信计费结算中心BI系统
移动数据仓库存储容量估算方案
辽宁日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说明
ETL工具测试比较
培训资料Oracle9i Warehouse Builder
数据仓库教程ppt
数据仓库概念、设计和介绍ppt
数据挖掘工具性能比较
DataWarehouse讲义--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data mining技术的应用
microstrategy培训教程
数据仓库开发方法.pdf
维胜医疗数据仓库
某电信集团ETL工具以及BI产品选择分析报告
MicroStrategy SDK 介绍
数据仓库中的CMM应用.doc
CA工具数据转换实践方法
X电力企业ERP项目建议书
可口可乐的关键业务指标KPI
Common Warehouse Meta Model
ERP 项目业务咨询问卷
信息化评估
2003年度管理咨询行业发展报告
青岛卷烟厂信息化咨询报告
七个精典市场分析报告
操作型BI研究报告
《电信企业数据仓库建设》
数据仓库存储容量估算方案
《财务管理与报表分析》
数据仓库成功案例下载
小型超市数据仓库系统.doc
全球商业智能工具2005年市场分额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分析
BI 和OLAP产品比较的资料
国际工程学会颁布的 电信BI文档
中国银行东莞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管理考核商业智能(BI)系统项目成功案例
商业银行数据平台规划建议书
保险行业主题与维度的设计资料
中国保险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电子化总体规范
XX保险公司KPI体系设计说明书
金融业运营状况分析
毕马威《2006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
2006年中国火电行业研究报告
powercenter 官方入门资料
Informatica开发方法论
基础培训 Informatica PowerCenter 7
下载BO XI Release 2 安装说明
bo语义层创建指导文档
bo存在的问题
Business Objects/Web Intelligence弱点
下载BO XI用户使用手册
Crystal Report OLAP
Cognos8中文版安装
Cognos8开发端安装
Cognos产品安装流程
Cognos transformer教程
Cognos Impromptu 管理
Cognos Cube的刷新优化
Cognos DS
PowerPlay 培训教程
Cognos 8 Troubleshooting Guide
Cognos 8 Administration and Security Guide
Cognos 8 Secure Deployment Guide
Cognos 8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Guide
书籍: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
SAS数据挖掘白皮书
微软BI认证考试70-431选择题
微软BI认证考试资料70-431
微软olap&kpi
book:Professional SQL Server 2005 Reporting Services
Practical.Business.Intelligence.with.SQL.Server.2005
book:SQL 2005 DataMining
book:SQL Server 2005 Reporting Services
《SQL Server 2005 Reporting Services》
商业智能的未来及其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角色
Oracle olap 资料下载
下载OWB开发人员实例
92 OWB OLAP Training with simple ETL
brio的学习文档下载
重磅资料:brio的pdf教程
下载Teradata SQL基础教程
mondrian元数据和建模报告
pentaho源代码阅读报告
在自己的算法中调用Weka实现文本分类的一个例子
WEKA开发环境的建立(Windows+NetBeans版)
基于web的商业智能报告
Gartner2007年Q1魔力四象限
海南BOSS系统业务需求
Informatica Data Quality演示教程
Informatica PowerCenter8演示教程
9. 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研究生考试科目及内容
随便搜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啊
数学三,英语一,政治,专业会计与财管
10. 如何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pdf
凭借着资深的财务背景和丰富的培训经验,作者以其独特的“财务智慧”视角,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原本艰深晦涩的财务管理知识徐徐道来,让读者
在翻看真实企业的有趣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并深深理解了:(1)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基本原理;(2)财务是一门艺术,其中
包含着大量的估计和假设;(3)如何计算财务比率、投资收益率和营运资本;(4)现金与利润的区别;(5)财务知识普及和财务透明对提升企业业绩的重要意
义。该书的写作风格清晰明了,引人入胜,特别适合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非财务部门的员工,高等院校的本、专科学生,以及所有对财务感兴趣,又苦于找不到合适
教材的人阅读。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利用财务数据作出决策、分配资源和进行费用预算。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管理者在应用最基本的财务工具进行日常工
作时并非游刃有余。即使是自认为很精通财务的管理者可能也没有深入理解财务报表。他们把数字看成是绝对的真理,而实际上本应该对有些数字提出质疑。在
本书中,作者在更广阔的范围上阐明了财务的本质。书中的章节简洁易读,以一种容易理解和颇具实用性的方式向人们教授着财务基础知识。作者还把你带到幕后,
揭示数字从何而来。因为没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都进行量化,所以会计和财务人员要依赖假设、估计和职业判断,这使得数字可能会在一个方面或另一个方面出现
偏差。这本书帮助你认识和理解这些偏差,在必要时挑战和矫正它们,并利用这些信息成为更好的管理者。此外,基于对数干名管理者和员工培训I的经验,伯曼和
奈特努力使读者深入理解以下这些内容:财务报表的基本原理:阅读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的艺术:从假设和估计中分离出确切的数
字;分析技术:计算比率、投资收益率和营运资本;现金和利润: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为什么现金忽然成为董事会和华尔街关注的“热门”数字;
财务知识普及和财务透明度:理解它们如何提升业绩。本书通俗易懂,尽量避免术语,选取了许多真实企业的有趣案例,它将帮助非财务管理者为企业的成功
(也为他们自己的成功)作出更多贡献。如果你希望自信地与同事“讨论数字”,这本书就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