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岛月洋经济实业发展总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16361327-4所在地:山东省注册资本:198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邢明岗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登记状态:吊销登记机关: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172号
法定代表人:邢明岗
成立时间:1993-05-03
注册资本:19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6361327-4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172号
B. 月洋石价格有浮动吗
有汶洋石,有月尾石,有月洋石,寿山石是以质地,大小,完整性来论价格的,每一种寿山石都有它的特性,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月洋石民族特色浓郁,雕工精美,吸引了众多藏家,,适合收藏.
买月洋石?博宝宝珍商城在线购物平台更专业!
C. 关于上海的资料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2000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4至5世纪时的晋朝,以捕鱼为生的居民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沪)”。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上海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千米,辖16个市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六位。
(3)上海月洋扩展阅读
名胜古迹
1、枫泾古镇
枫泾古镇是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
2、朱家角镇
朱家角镇,隶属于上海市青浦区,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01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接壤。
朱家角镇处于北纬30°~31°,东经120°~121°之间,东距青浦镇6公里,上海市中心48公里。318国道贯穿镇境。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含水域)。201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3.4亿人民币。
3、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
D. 上海开埠是哪一年
以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为标志,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一场划时代的沧桑之变随之启动,它的策源地是在被划入英租界的外滩。1844年初外滩已率先跨出了传统农村社会的门坎,到了1862年前后,伴随着太平天国和小刀会起义的历史阵痛,上海的租界地区已从江南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剥离,草创了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化城区。
一、城市化进程始于外滩
上海开埠之初,除了城厢地区之外,其余大部分地方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乡村景象,然而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的左岸却已经出现了刺目的新景象:那里原先清军炮台所遗下的断垣残基和火炮残骸依在,而黄浦江上已堂而皇之地停泊着一艘艘飘扬着米字旗、星条旗、三色旗的炮舰和在他们保护下的、装载着成箱成箱标有乌黑“OPIUM”字样的西洋商船。这是那个时代给上海这座新生的商埠打上的烙印。
由于1843年上海的开埠非常仓促,口岸初开之际,对于如何安置、管理外国侨民、如何开展中外贸易、必须确立哪些适用法规等一系列城市化的重大问题还远未解决,各种相应的职能机构都有待逐步建立。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要由当时上海的最高军政长官“苏松太兵备道”与英国驻上海领事一步步谈判,有待于中英政府各自经多方面磋商协调,才能一一具体落实。但是,从11月中旬到当年年底,第一批外国商船已经将第一批外国人陆续送达了上海,据统计短短一个半月中在英国领事馆登记的已有25人。1844年底登记者已增至50人。他们大多是来自广州的长期经营鸦片贸易的洋行大班或由洋行派遣来上海的经理人。最初,他们在县城南门内外租赁民房暂时住下了。然而这些人在到达上海以后,无论是因其自身的利益还是接受的指令,首要的目标都是迅速地开办分行,取得预期的丰厚利润。在这种强烈欲望的推动下,他们便全然无视一切,毫无顾忌地在黄浦江沿岸“抢滩”了。从1844年初他们就不顾上海冬天的寒冷,争先恐后地在外滩擅自向当地乡民租赁土地、建造房屋,从而启动了传统社会的农村土地向近代城市化开发的历史程序。
在外滩租赁土地的捷足先登者是在广州禁烟运动时声名狼藉的鸦片商人颠地·兰士禄(Dent Lan—celot)。早在1844年初,他已奔走于今九江路南侧与汉口路北侧之间的黄浦江畔,向当地奚姓、吴姓等近20户乡民租赁了30余亩土地。紧接着,英商李百里洋行(Thomas Ripley & Co.)大班托马斯·李百里(Thomas Ripley)在今九江路北侧的沿黄浦一带向施、姚、吴等姓乡民租赁了10余亩土地。当年5月,他们都与乡民订立了“租地草约”。尽管在当时这些草约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草约的订立已经在今九江路南北两侧,率先造成了从传统的农村土地向近代商业性质的城市土地转化的既成事实。后来随着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公布,一系列相应细则逐一确定,相应管理、执行机构也逐一设立。1847年,颠地·兰士禄已获准了以这份“租地草约”换取外国人在上海的第一份合法的土地契证——英册1号8分地道契;李百里则换得了英册9号7分地道契。
几乎与颠地、李百里租地活动的同时,1844年4月至12月之间,从今北京东路南侧到南京东路北侧之间,沿黄浦一带的土地几乎也已经全部由英国商人向当地乡民租定,并且都订立了“租地草约”。租地人是来自广州的老牌鸦片商怡和、和记、仁记、义记等洋行。这批英商与宝顺洋行、李百里洋行相比,或因资格更老,或因实力更为雄厚,在广州、印度以至伦敦的声名甚至更为显赫。据英册第3至第9号道契记载,他们在数月之间就在上述地段租定了沿浦土地总共约70余亩。
面对英、美商人争先恐后抢滩黄浦江的局面,作为晚清一位难得的干练官员,身兼江南海关监督的苏松太道宫慕久,当机立断于1843年末,先在外滩南翼,洋泾浜注入黄浦江的河口北岸,临时设置了“西洋商船盘验所”。随即,又将今汉口路南侧沿浦土地约20余亩圈定为“盘验所地基”,准备在此筹建未来的“洋关”(即江海北关)。
宫慕久此举刚定局,欧洲新教的代表英国公理会伦敦差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传教士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于1844年9月就在盘验所地基西侧至桥街(今四川中路)东西两侧之间与当地吴姓等乡民订立了租赁约11亩土地的“租地草约”。这是欧洲新教的代表人物在上海租赁的第一块土地。当时,麦都思是以刚刚成立的“英商义冢会书记茅司账”的身份出面租赁该块土地,日后他取得了英册第2号24分地道契。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