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药行业数据分析师怎么样
现在这里类别很多,不过顶尖的还是这里。
『贰』 我想做医药行业,哪里有对医药行业的数据分析
欢迎同行啊!我也刚刚做这行不久
『叁』 药品销售数据分析有哪些常用指标和分析方法
药品销售数据分析常用的指标:
1.动销率=销售商品品种数量÷有库存的商品品种数量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经营效率越高或品种结构越好、比较适应目标消费群;比率越低,表示经营效率越低或品种结构越差、不适应目标消费群。
2.库存周转率=销售额÷[(期初库存金额+期未库存金额)/2](以零售价计)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每件商品的固定费用(成本)减低、相对降低由损坏和失窃引起的亏损、能适应流行商品的潮流、能以少额的投资得到丰富的回报、减少存货中不良货品的机会、容易出现“断货” 、陈列不够丰满、进货次数的增加,进货程序和费用相应增加。
3.存货周转期间=平均存货÷销货净额/365
说明:期间越长,表示经营效率越低或存货管理越差;期间越短,表示经营效率越高或存货管理越好。
4.配送中心退货率分析=配送中心退货金额÷配送中心进货金额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控制越差,定货不合理;比率越低,表示存货管理控制越好,定货合理。
5.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额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获利的空间越大;比率越低,表示获利空间越小。对于我们经营的商品而言,毛利率不是越高越好 ,它应该是一个合适的区间。
6.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额
说明:比率越高,表示净利率越高、费用控制合理;比率越低,表示净利率越低、费用开支过大。
7.品效分析=营业收入÷品项数目
说明:品效越高,表示商品开发及淘汰管理越好;品效越低,表示商品开发及淘汰管理越差。
8.面积效率分析(坪效)=营业收入÷营业面积
说明:面积效越高,表示卖场(全场)面积所创造的营业额越高,面积能够合理使用;面积效越低,表示卖场(全场)面积所创造的营业额越低,卖场使用不合理。
9.来客数=通行人数×入店率×交易率
说明:来客数越高,表示客源越广;来客数越低,表示客源越窄
10.客单价分析=营业额÷来客数
说明:客单价越高,表示一次平均消费额越高,消费者购买能力强,商品宽度能够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心理、商品陈列的相关性和连贯性能够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客单价越低,表示一次平均消费额越低,消费者购买能力弱,商品宽度不能够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心理、商品陈列的相关性和连贯性没有能够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1.大分类构成比=大分类销货净额÷总销货净额
说明:分析各大分类产品占销售净额的比例
『肆』 医药行业分析主要分析哪些内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专析报告》指出:在行属业整体增速明显放缓情况下,2014年下半年可沿着三条思路投资,一是看好高景气细分领域,例如配方颗粒、医院建设、生殖专科药领域的公司;二是受益政策改革,低价药政策、招标推进的公司;三是公司自身内生外延发生变化,例如营销改革、股改待解决、新药获批或者新药上市等公司。
『伍』 目前医药行业的市场分析如何
一、2014年医药并购新形势
2013年医药上市公司并购节奏明显加快,并购案例超过20个,2014年这种态势继续发酵,双龙股份、康恩贝、南京医药等纷纷停牌拟并购收购。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对2013年医药并购进入深入挖掘,总结了三大特点:1)从“以国资为主导”到“各方资本加入”,2)增加产品链、扩张产品线,甚至是进入新的领域,3)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的的战略并购渐成主流。
1、从“以国资为主导”到“各方资本加入”
不难发现,2013年之前的资产整合基本上是国资企业进行主导,由华润医药、中国医药集团等国资委直接控股的大型集团公司领衔,广药集团、上药集团、哈药集团、南京医药等地方国资委控股的集团公司参与。而2013年来,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加入,例如新华医疗、仁和药业等。
2、增加产品链、扩张产品线,甚至是进入新的领域
3、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的的战略并购渐成主流
从2013年挂牌的股权交易情况看,进行战略性“减法”,突出优势资源亦成为一种整合趋势。
二、医药并购的利与弊
并购加速对于医药行业是个利好消息,因为并购不仅能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避免重复生产与开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还能增强跨国市场经营网络,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并购对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量属于重复建设型的医药公司会被整合,市场集中度会大大提高,现在的分散局面会得到改观,使市场竞争更加有序,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大多药企特别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新药研发能力较弱,新药数量少,产品科技含量偏低,自然成为并购市场中的猎物。再者,中小医药企业中,既懂专业知识,又能拓展市场、参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国内药企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并购获得技术人才团队是很多药企并购的目的之一。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兼并重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对于龙头优势企业来说是跨越发展良机;但另一方面,不少医药企业并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盘考虑,有些并购后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预期。而且目前从医药企业的并购案例来看,普遍溢价较高,成本高昂,未来是否能顺利整合以及整合后对企业经营的贡献程度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