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小说里王伟和杜拉拉最后怎样了
王伟离开DB后,出国了,与拉拉失去了联系。一年后,拉拉在去北京的飞机上遇到王伟的表弟,使得王伟知道拉拉一直在等他……
(王伟回到自己的房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仔细收藏的手机。他打开手机,进来一条短信:“不管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 一起。”王伟觉得喉咙一阵哽咽。
王伟知道,拉拉每次来北京都喜欢住国际饭店,他马上打电话到“国际”的前台查询,对方帮他在电脑里搜索的短短的十几秒里,王伟的心七上八下,生怕查不到这个名字,或者是人已经离开了,等得知人没走,他才稍稍放下心来,马上出门。
夜色不知不觉一点一点笼罩了拉拉,她感到凉意的侵浸,终于慢慢站起身走向“国际”。
拉拉走进大堂,只走到底右转走向电梯口,忽然迎面不敢相信的看见,王伟正站在那里等她。“拉拉”他叫她,还是原来那个熟悉动听的男中音,并过来抱住她。
拉拉马上哭了,不说话。
王伟十分心疼,:“都怪我,我以后再不丢下你跑了!”
不时有客人往来,微笑着看他们马上走开,拉拉很不好意思,有控制不住自己,就哭着走进电梯,按了楼层,一边还是哭个不停,王伟拥着她,半天想不到别的,只得说:“要不,以后你老关机,我跑全世界找你,行吗?”
秋天来了,梧桐树的落叶三三两两的飘落到长安大街上,这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
㈡ 王伟的人物简介
王伟,1962年1月出生于安徽淮南,祖籍安徽亳州 。
1979年至1983年进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3年7月毕业分配至华中师范学院(大学)从事心理学工作至今:
㈢ 上海高院王伟法官不与上诉人面谈,就发不予受理裁定书,这违法吗
不应该违法。
㈣ 杜拉拉升职记2杜拉拉 王伟
第二部对拉拉和王伟之间的描写比较少.有一段是拉拉在飞往北京的飞机内上遇到了一个叫李都的人容.拉拉因为他长得与王伟有几分相似,幻想他是王伟的表弟,并幻想出她与王伟在酒店相逢的一幕.王伟常常在机场不自觉地望向往广州的登记口,有一次意外的看到了拉拉疲倦的样子,万分心疼,却没有走上前去.基本上两人在第二部:年华似水 里没有过多的交集.
第三部.拉拉在除夕夜发信息给王伟拜年,意外地受到关机一个多月的王伟的回复.拉拉终于忍不住拨通了电话.
从张凯口中得知,王伟与Jack合办公司,并且办事处设置在广州天河,拉拉决定去找杰克了解王伟的情况.不料看到王伟与宝宝开车离去,拉拉找到王伟住的酒店,碰巧看看王伟与宝宝进电梯的一幕,伤心不已.王伟接到jack的电话,追上拉拉,终于两人又和好了.后来他们两人在广州互相支持,也有了结婚的意思.但是因为拉拉刚跳槽不久,王伟事业还未稳定而一拖再拖.后来,拉拉暗下决定,在SH干够一年后就辞职,跟王伟回北京……
(还是建议你把原著 看完,很好看的)
㈤ 关于王伟的文章(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兵)(读后感)
不辱使命 用热血铸起尊严丰碑
壮丽的人生瞬间,源于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非是几件虚浮的荣耀之获取和几声精神的呐喊所能立起来的。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方为国之立家之本。抛却民主及民生的福祉不谈,仅仅以浅显的国之安危根本来说;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强兵福国才是上上之策。
如今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的,嘴舌可是“乱云飞渡”了。沾沾自喜于2001年之所谓的“中国盛年”。什么申奥成功了、什么入世了、什么国足踢出亚洲了等等。殊不知在这虚浮的精神胜利之麻醉中;忘却了百年来列强迫使的“不平等条约”、忘却了历史教科书上难以抹去的“耻辱”、忘却了往年的弹炸“大使馆”、忘却了王伟的“懦弱之坠落”、忘却了陈水扁台湾独立之“得寸进尺”、忘却了印度的“叫板”、印尼马来之“排华风潮”;忘却了虎狼之日出之国及沙俄近在咫尺的盘踞和侵蚀。更忘却了老人家“指点江山”的豪迈气魄及运筹帷幄的强者风范。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一代天骄的只识弯弓射大雕,都略显风骚。俱往矣!美帝的“纸老虎”,苏俄的“修正主义”,“三个世界”的论断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宏伟思想,百年来就是千年来,又有谁敢与这种豪情及不屈的思想及行动相比拟。虽然这种思想和行为带有违背于科学的“大跃进”实质,或是浪漫主义色调。但他却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强力的气概所在。
中国千年传统的军事理念及战略根髓是“远交而近攻”。这种思想在千年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如今我们赖以欣慰和自豪的,或是不惧怕外来侵略的后盾和支柱是庞大的人口及辽阔的国土。就如当年和苏俄的“翻脸”,老人家一句话;我们有什么好怕的!就是甩起了原子弹,能将我们的人民消灭完吗?直止后来的“深挖洞,广积粮”,搞的苏俄也是诚惶诚恐。
时代在变,我们的朋友也在变。无非是从敌人变为朋友,从朋友又变为敌人。依此推移,无穷无尽。但有一点不应该忘记,那就是最危险的往往就在身边。
百年来,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我们对美国人是恨之入骨的。我们遥隔着太平洋,骂他们是帝国主义,是霸权者。我们在朝鲜和他们死拼,我们在越南和他们为战,但美国人却没有肆虐及霸占我们的妇孺和国土。打了又和,和了又打,剩余的就是无休止的谩骂了。
我们的外交重点放在美国上是无可非议的。但它是我们的朋友呢?还是敌人?我们似乎还是搞不清楚。若要从先古中国的军事理念上来分析,美国只能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就是若有那么一天,真正为敌了,最起码我们自己有能力跨过太平洋。
我们是不怕外来的强盗的,我们所怕及所担心的是自己的邻人。现在可谓是“太平时期”,但真正的太平似乎言之过早。以前的敌人成为了我们的朋友,以前曾欺辱过我们的刽子手成为了我们的座上宾。我们以自己的善良来对待他们,而他们却在虎视眈眈。其实,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这种所做所为带有懦弱的成分,自己也许能瞧得起自己,但他们会瞧得起你吗?
我们为自己的和平及稳定和发展付出着代价。虽然我们也是渴望着迅速的强大起来。但人穷志不能短。我们欠缺着一种骨气,这种骨气已丧失了许多年了。
如今我们都觉得有吃有穿了,有了几个的零花钱,就自恃为富翁了。就如聂卫平跑到韩国转人家的商场,小姐戏虐他:看什么看!这鞋一千多美元,中国人能买得起吗?他为了争口气,一咬牙把那鞋买了下来。自己的兜里却空空如也矣。是啊!气是要争的,但最起码要有能力和底气。
也许,我们值得高兴的事太少。作为祖国的一分子,我们都品尝着历史所给予的磨难和困苦。有了那么一丁点的幸事,我们就高兴的手舞足蹈。哎!为我们的这种可怜的精神愉悦而悲悯。
诚然,我们未来的强盛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在这个和平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尽情的发展自己。不管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但我们不可为这个和平的环境显得低三下四,或是软弱乞求。作为一个大国,我们要象一个大国的模样。
几年前的“钓鱼岛”事件,惟有一个香港的青年人以殉死的方式维护着岛屿的主权。我们的大陆和台湾却显得无动于衷。就是不停的抗议,小日本还是有恃无恐。我们只能以“求同存异”来宽慰自己和对方,以“搁置”的方式来处理这无法不解决的问题。我们称他们为友邦,而他们却称我们为敌人。就如越共主席所说的:我们的北方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它是我们的敌人。
每年,我们的政要们都要踏遍五湖四海,披星戴月,栉风沐雨,辛劳有加的飞来飞去,目的是为了游说及广交朋友。当然,更多的是要他们对我们有一个了解,不存有偏见和诋毁的了解。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我们除了一些亚非拉的穷朋友外,又有几个视我们为真正的朋友呢?
展开地图,为我们的大好河山赞叹不已,同时,也为我们周围的边邻而忧心忡忡。这种忧心带有安危及余悸的成分。我们的北邻是庞大的俄国,东面是狂妄的日本,西南是骄矜的引度,正南是当年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的”越南。
可以说,我们的这些邻居们,都和我们大打出手过。不友好的因素一直潜在,更何止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领土争端。我们曾吃过很大的亏,几百万的领土被一刀砍去;几千万的生灵被涂炭。翻开历史,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好好想想,除过当年的那个“日不落的不列颠”外,还有那个国家对我们有如此的伤害。
也许,有很多的旧帐不应该翻,然而,若再不翻了,就怕我们忘记了。忘记了我们的耻辱,忘记了我们的奋发。如今我们的骄恃和盲目正预示着这种忘记,我们有意无意的自诩为自身的强大和不可战胜。而恰恰的百年前,号称强大的“北洋水师”被这种骄恃而害。
我们不需要复仇,我们只需要振作起民族的脊梁。中国自古以来的“唯我圆心”的思想,已让存有的侵略他人的潜在烟消云散。精神要成为实质性的精神,而并非是虚浮的精神;国格和人格同呼吸,只要这样,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祖先和民族。
中国,我不希望你懦弱!就是贫穷也要有骨气;中国,我不希望你骄恃!因为骄恃使你变得盲目和自负;中国,我更不希望你没有精神!一种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到的民族傲然之精神!
..................................................................
2001年3月31日,星期六。晚6时30分,王伟从飞行中队给妻子打电话,略带歉意地告诉她:“队里人手紧张,我替别人顶班,今晚就不回家了。”阮国琴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们夫妻的最后诀别。
4月1日。王伟用忠诚飞完了生命的最后航程。
壮丽的人生瞬间,源于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还是一名中学生时,王伟就坚定了从军报国理想。他在日记中写道:“能成为一只翱翔蓝天的雄鹰,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他放弃了报考地方大学的机会,放弃了具有发展潜质的艺术特长,放弃了难得的经商机会。
1986年6月,王伟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军校飞行学员。四年的军校锻炼,他用忠诚诠释了责任的含义,以每门功课全优的成绩取得了翱翔蓝天的通行证。
通往理想的路,充满艰辛,伴随奉献。在追求理想的航程中,王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理想插上忠诚的翅膀,随战鹰在祖国的海空跃升。
王伟自幼向往大海。在他看来,望着辽阔无垠的大海,会使人的胸襟像大海一样无私坦荡;听着生生不息的波涛声,会使人的意志变得勇敢坚强。1991年6月,王伟从空军某航校毕业时,主动要求到海军部队工作。在选择去向时,他又毅然提出到天涯海角,守卫祖国的南大门。尽管亲友们希望他能分到离家乡近一点的上海、杭州或是常州,尽管他也希望作为父母的独生子能多尽一份孝心,减少一份父母的牵挂,但他却初衷不改。面对劝说的亲朋好友,他深情地说:“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但总得要有人做出牺牲。对我来说,祖国的需要永远是唯一的选择。”结婚后不久,王伟又说服双方老人,动员妻子随军到部队。海南陵水与浙江湖州,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气候条件,都不可同日而语。妻子随军后,没有像样的工作,只好在部队服务社上班,收入也比在湖州少得多。但妻子没有埋怨他,她理解丈夫对飞行事业的执著:在王伟的心目中,没有比驾驶战机为祖国巡逻更神圣、更自豪的了。
阮国琴清楚地记得,王伟探家时,一位转业到民航工作的航校同学到他家作客,向王伟介绍他的收入高出部队十多倍,还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车。当这位同学询问王伟今后的打算时,王伟平静地回答:“挣钱的机会人人都有,但穿上军装报效祖国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争取到的。”在这个假期里,每当听到天空有飞机轰鸣声,王伟就会兴奋得跑到外面,仰天注视,迟迟不肯进家门。细心的妻子知道丈夫离不开他的神圣岗位,离不开他魂牵梦萦的战鹰,只好让他提前归队。
作为共和国的一名年轻飞行员,王伟用他的行动实践着“让理想在飞行岗位上闪光”的誓言。部队每次改装新机种,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一次,王伟得知某型战机的改装任务即将开始,为了争取这次机会,他动员第一次怀孕的妻子做流产手术。王伟动情地对妻子说:“我不想错过飞新机种的机会,趁年轻,飞上十个八个机种,是我最大的愿望。”妻子含泪答应了他。如愿以偿的王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新装备的钻研和掌握中。为了检验自己对新机型的精通程度,他让战友轮流考问他,并自告奋勇当起“擂主”,希望有人问倒他。几个月后,他第一个驾驭新型战机巡航祖国海空。
1998年春,已经飞过两种机型的王伟,了解到部队即将装备国产先进歼击机,又一次报名申请首批飞行。有人劝他:“一旦改装,又是从零开始,你又成了一名新飞行员。像你这样的飞行技术,在别的部队早已干上大队长了。”王伟却不为所动。他说:“我不在乎当官,只要能早一天飞上新机种,无论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也愿意。”短短几年间,王伟凭着对飞行事业的忠诚,赢得了熟练掌握三种新型战机的过硬飞行本领,成为一名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海天骄子。
在某飞行团的飞行日志上,记载着王伟闪光的航迹:截至今年3月31日,他已安全飞行1152小时6分钟,起飞2000余架次。这一组数字,是他用青春谱写的一曲理想壮歌。
苦练精飞 用汗水磨砺倚天长剑
在15年飞行生涯中,王伟不断书写着一个个骄人的“第一”:
在飞行学院同期学员中,他第一个放单飞翱翔蓝天;
在飞行部队3次装备更新中,他每次都是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在同一批飞行员中,他第一个飞满1000小时,成为能飞4种气象的“全天候”飞行员;
在同龄飞行员中,他战斗起飞的次数最多,执行重大任务的次数最多。
这一个个“第一”,是王伟苦练精飞的印证。
“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要问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我爱祖国的蓝天》是飞行员最爱听、最爱唱的一首歌曲。在海军航空兵某部迎接新飞行员的联欢会上,初来乍到的王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指挥大家唱出了心中的壮志豪情。
为掌握过硬的飞行本领,每次装备更新,王伟都坚持苦练精飞,刻苦钻研装备原理,反复练习每一个飞行动作。他积累的训练笔记,常被打印成册,成为战友们的学习教材。他在全团率先把飞行理论、战术理论知识运用计算机编程,转化成形象逼真的图形,增强学习效果。面对新的技术领域,他一项一项钻研,当天学的内容,当天消化吸收,就是回到家里或在外场值班,也要掏出笔记本,记上一条原理,背上一组数据。有时为弄通一条原理,他趴在原理图前来回推导,常常三四个小时不挪动一步。
2000年初春,团里组织夜间编队科目训练,王伟飞僚机。夜间训练光线较暗,他觉得夜间长机、僚机的距离不好判断,倘若距离判断不好就会诱发一些不安全因素。那些天里,王伟除了向老同志请教外,还暗地里琢磨点子。正巧那段时间同室的战友出差在外,他就在熄灯之后悄悄加夜班。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还想着夜航编队飞行的事。突然发现从门缝里透进一缕月光,一下子触动了他的灵感,他翻身坐起,拿出两只手电筒,分别比作长机和僚机的航行灯,独自一人在房间里来回行走,反复体会,用这种方法,来判断自己与长机的距离。正式夜间编队训练那天,他果然飞出了好成绩。
王伟有非常强烈的“前沿”意识,目光始终盯着现代高技术的制高点。团里成立新战法研究小组,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团里的战法研究室,他去的最多。去年,团里进行一项战法研究,王伟主动承担了图上演示部分。他利用三维动画,把战法表演得惟妙惟肖,并制成多媒体供大家借鉴。在王伟看来,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必须是一个智能型的,不仅要会空中精飞还要动脑飞。他的战法研究非常广泛,不但把对手的各型飞机研究透,还把对手的舰船摸个清;他不但研究打飞机,还研究打导弹。无论是舰机对抗,还是异型机合练;不管是他扮演红方,还是充当蓝军,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严格训练,科学操作,按章飞行,锻造了王伟矫健的翅膀。一本《国际航空飞行规定》被王伟翻阅得卷起了毛边,里面的重要条款,他都烂熟于心。在全师“飞行法规和国际法知识竞赛”中,他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优胜奖。王伟还有一样须臾不离的“宝贝”,那就是他的掌上电脑,里面储存了《空中特殊情况处置手册》,只要有空儿他就打开,认真复习。他在2000多架次的飞行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海上飞行经验,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
胸存凌云志,天高任我飞。王伟不断向飞行训练的高水平跃升。无论是飞行的高难技巧,还是编队的战斗动作,他都能沉着冷静,挥洒自如。在一次海上联合演习中,王伟担任四机编队的四号机飞行。在空中,后面的飞行必须配合前面的飞机,越在后面操纵难度就越大,王伟的四号机是最后一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配合默契,编队美观,王伟把风向、风速、云雾、能见度、地面参照物等飞行参数在电脑中进行定量分析,制定出各种预案,打成卡片分发给每位机组人员。通过严密精确的训练,他们在编队飞行中完成了密集队形穿云等高难动作,一秒不差飞抵指定空域,受到观看这次演习的军委首长的称赞。
不辱使命 用热血铸起尊严丰碑
4月1日8时36分,一阵战斗警报声骤然响起。王伟和赵宇百米冲刺般跑向战机。他们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这样的警报声划破甜美的梦乡,记不清有过多少回如此紧张的起飞打破节假日的安宁。
多年来,美国军用侦察机频繁到我国近海活动,在我沿海实施空中侦察,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位于南海前哨的海军航空兵某部,为捍卫国家主权一次次派出战机进行跟踪监视,王伟和他的战友最多时一天紧急起飞3批次执行任务。他们在对美国军用侦察机一次又一次跟踪监视中,大义凛然,坚定无畏,忠诚履行着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的神圣使命。
前年除夕,全国人民正欢天喜地迎接传统佳节。中午11时30分,一阵急促尖厉的警报响起,担负战斗值班的王伟和段辉扔下饭碗,驾机升空。目标越来越近,是美国的军用大型电子侦察机!他们发现座舱里的美国飞行员个个戴着一顶“圣诞帽”。在西方,慈祥的“圣诞老人”为人们送去祝福,是平安与祥和的象征。而此时,一个国家的军用侦察机飞行员戴着“圣诞帽”抵近另外一个主权国家的领空,送来的“圣诞礼物”却是威胁和挑衅!
今年1月24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美国军用侦察机又来侦察骚扰,他们似乎专挑这样的时候跑来捣乱。王伟和战友高秉礼,奉命去和“老对手”周旋。7天的春节假期里,他俩两次战斗起飞。
对抵近我国侦察的外国军用飞机实施跟踪监视,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需要,完全符合国际惯例。
今天,“不速之客”又来了!王伟和赵宇紧急升空,战鹰仰首直刺海天,上升高度,调整航向,空中编队,向目标飞去……
几分钟后,王伟和赵宇发现左前方有一架大型飞机。他们向目标接近,很快判明这是美国的EP-3型军用电子侦察机,正向我海南岛三亚外海抵近侦察。王伟、赵宇迅速调整航向,驾驶战鹰与美机同向同速飞行。
王伟和赵宇都是多次和狡猾的美国军用侦察机打交道了,熟知美国军用侦察机常常利用双方飞机性能上的差异,尤其是利用侦察机擅长低速飞行的长处,玩弄各种花招和伎俩,如“减慢速度”、“贴云飞行”等,企图摆脱我机跟踪。狂妄傲慢的美机还经常忽上忽下,突然左右坡度转弯,一次次做出极危险动作,挑衅我方飞行员。
这一次,王伟和赵宇当然知道该怎样对付这个“老对手”。他们沉着冷静,在我海南岛一侧平稳编队飞行,美国EP-3飞机在外侧。突然,美机大动作转向,向王伟的飞机撞压过来!美机左机翼外侧螺旋桨将王伟驾驶的飞行垂直尾翼打成碎片。王伟的战机发出一阵惨烈的怒吼,呈右滚下俯状坠落。
此时,长机赵宇难以相信,从翻滚坠落的飞机上依然传来了王伟镇定的报告声:“飞机控制失灵。”王伟还在继续驾驶着已经完全失控的战机。
l秒,2秒,……8秒,9秒,……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王伟与坠落的战机在空中翻滚,他在用自己血肉之躯为救护战机作最后的冲刺。赵宇大声命令:“跳伞!”
没有回音,但闻惊天动海的呼啸;尽管匆忙,却是从容不迫的告别。王伟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战机,犹如一颗流星用自己最后的光芒,在海天之际划出一道壮丽的彩虹。
降落伞缓缓下落,一只不屈的雄鹰在南中国海盘旋、盘旋……
战机悲壮地扑向大海,激起冲天巨浪,竖立起一座尊严的丰碑。
热爱生活 用爱心书写真实的人生
这些天来,在王伟工作和生活的营区、宿舍,一簇簇鲜艳夺目的三角梅、九里香等花卉,在春天的阳光沐浴下竞相绽放。望着这些由王伟亲手培植的造型各异的盆景,战友们禁不住潸然泪下。
王伟十分钟爱生命力极强的三角梅。工作之余,他把它们塑造成各式各样的战鹰雄姿,有的像战斗机,有的像轰炸机,还有的像两架战斗机在编队飞行。他把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溶进一花一木之中。
王伟像一团火,对生活充满着激情。笔记本的封面上,他用钢笔勾勒出自己戴着飞行头盔的头像,左上角画着一架直插云霄的战鹰,左下角竖写着一行遒劲有力的楷书“天高任我飞”。
在王伟的电脑里,存放着一幅尚未完成的画稿。上方是一位全副武装的飞行员驾战鹰翱翔海空,下方是一艘大型战舰的轮廓。在打草稿时,站在身旁的妻子阮国琴评价道:“你这幅画蛮有超前意识。”王伟对妻子说:“当代军人不把目光盯着未来就不称职。”今年3月30日晚上,离家到部队值班的王伟告诉妻子:“等‘五·一’放假,我就把它画完。”王伟走得太匆忙,匆忙得来不及再用色彩语言抒发他的凌云壮志,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一幅用生命热血画成的英雄画卷。
热爱生活的王伟,用自己的才华创造着美好生活的空间。为丰富军营文化生活,他发挥文艺特长,教战友们唱歌,部队组织歌咏比赛,他总是担任指挥和领唱;他酷爱美术,创作的一幅幅反映飞行员火热生活的油画,多次在上级组织的比赛中获奖;他喜爱摄影,为战友和亲人们拍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瞬间;他为中队、大队出的一期期板报,为飞行员俱乐部设计的形象标志,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为军营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人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他的一生也就最壮丽。”为战友,为他人,王伟捧出了一颗炽热真挚的博大爱心。战士史册华被分到炊事班后,工作打不起精神。为帮助小史正确对待工作分工,王伟一有时间就找他谈心,陪他下棋,约他散步,还送上一些烹饪方面的书。王伟兄长般的真情关爱感动了小史,他逐渐安心炊事工作,不久还当上了班长,加入了党组织。
在团里,战友们有事都愿找王伟帮忙。战友要理发,他随叫随到;帮报考军校的战士辅导功课,他不厌其烦;兄弟单位请他写美术字,他从不推辞。飞行员刘长松的女儿患急性肺炎住院,王伟听说后,便主动找团领导要求替他值班,让刘长松回家照顾女儿。战友叶潮嵩想学电脑,王伟手把手地教,使他很快掌握了微机操作技能;大队文书潘家伟经常为飞行员家里换煤气罐,跑来跑去很辛苦,王伟就把自己的一辆自行车送给了小潘……
王伟深爱着他的亲人。在妻子阮国琴的眼里,他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好丈夫。妻子随军后,由于飞行员的特殊职业要求,他们总是离多聚少。王伟每周只有一两天能回家吃饭,每次回家他总要扎上围裙,做上几道妻子爱吃的家乡菜。去年8月,在他们结婚纪念日这一天,王伟特意买了一块漂亮的真丝面料,为妻子裁制了一条新颖的时装裙子。今年二三月间,阮国琴生病住院,王伟昼夜陪护着,为妻子煲汤熬药,洗脸洗脚,有几次累得在病房里打起了呼噜。他给妻子许下诺言:“等你身体康复后,带你回老家看望父母,陪陪我们的儿子,好好享受一下阖家团聚的天伦之乐……”
王伟,亲人在呼唤你,战友在呼唤你,人民在呼唤你!
你在春天里离去,遍野的山花为你编织绚丽的花环;你在海空中离去,白云碧涛为你书写不朽的挽联。
英雄王伟,你在大海中永生!
㈥ 上海王伟影视文化工作室招聘信息,上海王伟影视文化工作室怎么样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版官网,公司简介,权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 公司简介:
上海王伟影视文化工作室成立于2018-02-28,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王伟,公司地址是上海市松江区富永路425弄212号1楼,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310117MA1J2PQP5J,行业是其他未列明商务服务业,登记机关是松江区市场监管局,经营业务范围是影视文化艺术活动交流策划,舞台艺术造型策划,服装设计,美术设计,动漫设计,文学创作,礼仪服务,企业营销策划,影视文化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会展服务,摄影摄像,影视器材、服装、道具租赁(除金融租赁)。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上海王伟影视文化工作室工商注册号是310117003828703
㈦ 王伟的科研论文
1. 王伟,方学明,朱苹香.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羟氨苄青霉素的血液浓度探讨.福建医药杂志,1998;20(4):99-100获得上海市闵行区医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2. 王伟.微机在药房管理中的运用.中国药房,1999;10:18
3. 王伟,方学明,沈晓英.上海地区九十年代末用药分析.中国药房,2000;11:77-78 在“全国医院药学、临床用药论文评选活动”中,评为优秀论文。
4. 王伟.阿莫西林可溶片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9):87-88
5. 王伟.某院1999-2001年抗感染药物利用分析及对策.中国药师,2003;6(12):827-829
6. 王伟,方学明.浅析我院的药品结构与促进合理用药措施.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9):76-77
7. 王伟.药物引起荨麻疹1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6):285
8.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经专家评审在“98首届中国药师周-世纪之交的中国药学”大会进行交流。
9. 王伟,方学名.150份药历的用药合理性分析.中国药师,2002;5(4):232-241
10. 王伟,沈晓英,曹华,等.地卡因胶浆的制备与应用.医药导报,2005;24:110
11. 王伟.高血压患者的药学监护.中国药师2004;7:12-13
㈧ 王伟的主要成就
一、创新节目形态,连年斩获全国大奖。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王伟同志和同事经过充分的考察和筹备,在河北广播界率先创办了广播情景喜剧栏目《生活嘉年华之“欢乐作坊”》,此节目在国内广播界中也属创办最早的之一。
《生活嘉年华之“欢乐作坊”》栏目开播迄今,立足百姓生活和社会变迁,创作播出系列情景广播剧800余集。为了进一步落实“办一流节目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活动要求,节目围绕“三年大变样”工作给百姓带来的切实生活变化,做足做活节目内容,深受广大听众好评。石家庄AC尼尔森收听数据显示收听率始终位居同时段前3名,河北省赛立信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该节目听众满意度100%,省内业界专家月度节目质量评议中连续为“优秀”等级,2010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省台“十佳广播电视栏目”荣誉称号。
王伟同志工作思路开阔,不断创新节目形态,策划推出的《生活嘉年华之“整蛊乐翻天”》连续2年荣获国内知名广播创新大奖——中国记协和上海文广集团主办的2008年“东方畅想”全国广播节目创新大赛全场大奖“最佳听觉奖”、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广播栏目创新大赛唯一创新金奖。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节目给于较高评价,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评价节目为“近年来河北广播的一个新亮点,对河北的广播创新有了新认识”。
近年来,王伟同志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实际围绕我省“三年大变样”工作策划的多档节目和作品,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奖、中国广告“长城奖”“黄河奖”、河北省新闻奖等奖项近40项,内容涵盖新闻、专题、文艺、广告创意等多个领域,宣传创优较为突出。
二、瞄准广播市场,探索跨媒体、跨地区合作。
王伟同志在立足广播宣传的同时,不断拓展工作视野,瞄准市场,探索广播资源的开发和跨媒体合作。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依托广播节目先后开发了国内首部同名广播剧改编的104集动画长片《欢乐作坊》,利用3G技术平台推出系列广播衍生产品,有效地延伸了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策划的180集奥运系列节目《奥运有的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实现了全国20家省级台同步播出,《生活嘉年华之“欢乐作坊”》也实现河南台、西安台等异地连续播出,这些工作提升了河北的广播节目在国内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是,2008年河北电台生活频道与国内知名影视动画企业、我省动漫产业龙头企业——河北玛雅影视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制作104集大型系列动画长片《欢乐作坊》。此次合作项目为国家级动漫基地(石家庄)的重点项目,投资合计四百万元。在此次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将共同开发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图书、玩具等),进行更深层的产业化运作。
此外,还利用3G技术平台,依托广播节目内容制作的手机彩铃可供手机用户试听和下载,通过与3G手机平台、互联网等一系列的媒体联动,拓展了广播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联合影视动画公司制作推出广播节目《嘻哈来福秀》同名系列flash动画短片,通过网通网络电视台、新浪播客、土豆网等知名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与其配套的手机动漫也提供用户下载使用,积极拓展宣传经营新领域,探索市场化经营之路。
二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策划的 180集系列节目《奥运有的说》因制作精良、策划独特,从全国多家电台推荐的节目中脱颖而出,从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点燃开始,连续6个月在中央台都市之声和全国20余家省级生活(城市)台同步播出,覆盖数以亿计的广播听众,《奥运有的说》在全国多家电台连续同步播出为省级台首创。
另外,随着《生活嘉年华之“欢乐作坊”》节目在业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多家播出机构纷纷主动联络播出事宜,自2006年起,节目先后实现了在河南旅游广播、邯郸经济生活广播(河北生活广播暂未在邯郸落地)、西安综艺广播的连续播放,实现了河北广播成品节目的异地常规播放,不断突破河北广播的地域影响力。
三、打造活动品牌,办让百姓“看得见”的广播。
王伟同志始终坚持依托节目办活动,发挥活动对广播宣传的延伸影响作用,使广大听众通过更大平台接触广播、走进广播,办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广播。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王伟同志与同事共同策划了“新鲜女主播”大型活动、“农家书屋计划”公益活动、“生活嘉年华——公益舞台秀”系列演出等一系列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的品牌活动。
一是,联合河北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共同推出了“新鲜女主播”大型活动。举办四年以来,活动合计走进120所大中专院校(区),通过联欢晚会和露演直接覆盖人群近百万,通过宣传页、宣传海报覆盖数百万人。活动时间跨度长、传播面积广、设置环节科学合理,已成为河北省内最引人关注、知名度最高的校园品牌和广播活动之一。
二是,联合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推出了“农家书屋计划”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广播节目、网络宣传、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募集图书。迄今,已募集图书近万册、价值5万余元,在无极县明秩寺村捐建一所农家书屋。
三是,响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繁荣夜经济”的号召,立足广播资源、结合生活频道实际,联合河北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策划推出“生活嘉年华——公益舞台秀”全新舞台演出模式,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业余生活,创新广播发展新模式。
㈨ 澎湃新闻的舆论关注
@刘春:最近澎湃新闻很火,主要是几篇原创的时政大稿。但老汉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以原创内容为特色的新闻门户网站澎湃网的成功,因为再多的原创也支撑不起一个新闻门户,而基于PC端的门户本身就在衰落中。澎湃新闻最近的火爆仍然来自公共账号来自移动端的转发传播,澎湃的未来在APP在移动端。
@武大沈阳:【关注@澎湃新闻】网络舆论场有数家比较具有舆情穿透力的大媒体如:人民系、中国网事、环球时报、南方媒体和财经财新等,现在看来要新出一股上海力量了。近期澎湃新闻来势凶猛,出现了好几篇高曝光的热点舆情稿。是昙花一现,还是力道永劲,值得关注。紧跟热点、快捷报道、创新表达也许是条路。
@魏武挥:【上报集团“澎湃”上线:请有节奏的烧钱】澎湃不仅让你感觉上东西多,事实上东西也多。说到底,可能还是太有钱了。真正的创业项目,哪里会上手就那么多原创内容供给。有钱烧是好事,但有节奏地烧,才是正确的。
@吴飞微议:“澎湃”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根据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的构想,该集团未来的新媒体战略将集中于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第二种是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
@王甘霖:虽然@澎湃新闻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还没有更新,但从其网站发布新闻来看,不得不承认,上海报业集团斥资两个亿打造的澎湃新闻网,必将成为中国第一新闻网站。该网站体现了六个字:及时、独家、深度,哪怕是财新网、财经网都得逊色几分。 在扯氮集博主魏武挥撰写的《少即是多》中,他写道:
上报集团的澎湃项目终于上线了,当我热爱时政信息的父母听说这个事后,第一时间拿出他们的手机和平板(安卓系统)要我帮他们装上。我折腾了颇有一段时间,因为澎湃网站上居然没有应用下载,还非要我先去装个360或豌豆荚才能下载这个app——不知道澎湃的人怎么想的。
我个人倒是很早就从私人渠道拿到过澎湃的app,装在手机上后给不同的朋友展示过,意见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内容太多了。这是一个定性的表达(拿着我的手机,他们也不会把玩太久),我们需要定量一点。
澎湃的网站上列出了四十七个栏目(或者说标签,tag,但一般人搞不明白栏目和标签的区别,第一时间都会认为这是澎湃的栏目设计),标记为(2014年)6月28日这个时间(这可是周六)的文章有六十四篇。澎湃的手机端,在不断下拉时,会源源不断地展示出更多的内容,似乎给人一种没有底的感觉——这是对Pinterest的一种模仿,但我个人以为,Pinterest是轻阅读,澎湃不是一个轻阅读产品。
换而言之,澎湃不仅让你感觉上东西多,事实上东西也多。六十多篇文章,每篇如果两千字,那就是十几万字的节奏,可不就是一天生产一本书!——还是大周末的周六。
创造了术语信息检索与描绘符的穆尔斯在1959年提出过一个穆尔斯定律:当拥有信息比不拥有信息会给用户造成更大的痛苦和麻烦时,用户会倾向于不使用信息检索系统。信息会带来痛苦与麻烦。这一点我们都有所体会。——老实讲,穆尔斯本人,是反对海量信息的。信息架构学之父莫维里在他的《随意搜寻》一书里也这样提到:现在我们关注的焦点理应从创造丰富的信息转移到解决注意力分散问题。
现在来看看澎湃这个产品,官方对它的定位是时政和思想,一位朋友和我这样说道:我们想要给人的感觉是,你要是喜欢政治,来这儿就够了,全中文互联网所有最好看的政治思想内容都在这儿了。这个定位不能说是错的,中文世界里这一块基于种种原因的确有一些欠缺,但我个人的看法是,一开始如此之多的内容,有黑云压阵之感。当用户产生负担感之后,会逃离这个系统。
事实上,标题里的少即是多,我并不是完全接受,互联网受欢迎的产品都是功能复杂的(想想时下最流行的微信吧),但它们不是一开始就功能复杂的。第一版的QQ简单到安装包连1M都不到,在慢慢增加供给时,用户的承受力会提升。对澎湃来说,同样如此。没有这个必要一开始就如此庞大的内容供给,即便是可以自定义栏目,四十七个栏目会让人选择不能。
此外,在2014年7月17日举行的2014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上,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王伟提及最近颇受人关注的“澎湃”,称本来是定于7月21日上市,但还要延续一段时间,“界面”预计在8月能够推出。王伟称虽然尚未正式上线,只是在公开测试,但“看到有的评论认为‘澎湃’的内容及时、独家、深入。”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根据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的构想,“澎湃”要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通过与读者的互动,分辨真相和谣言,并将核实结果实时更新。王伟也对“澎湃”进行了阐释,“澎湃是定位于通过新闻加思想的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澎湃是借助于《东方早报》的品牌和团队建设起来的,用纸媒研究者传媒老王的话来说,这一举动表明东方早报的品牌在转型上开始脱胎换骨。”
参加论坛的学生在肯定“澎湃”发布的内容很有力量、很有影响力、而且速度很快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澎湃在重视内容开发的过程,或者重视内容的生产同时,为什么对它的渠道建设还很有限呢?”王伟坦诚,应该是更注重渠道建设,不是不重视,可能是还来不及,“‘澎湃’项目目前是在草创初期,所以它肯定还有很多方面会没有顾及到,它想打自己的品牌,想把自己品牌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先打造出来,我觉得它一直在对外灌输这样一种理念,也就是所谓新闻+思想。它的一些运作模式是形式上的,和我们原有的新闻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包括呈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注意到它是一个新闻网站,也有移动平台上能够阅读的,在移动平台上阅读的部分都在测试当中。它的展示方式和大家网上看到的版式、条块划分不一样的,它是采用了项目制的方式,据说有80个左右的方块表。我觉得它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塑造核心品牌和内容上,可能他们觉得现在微博高潮过了,微信有积累的过程,如果它在网页版和移动平台上能够阅读的话就能够达到它的最初目的。
㈩ 王伟的介绍
王伟是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中的男主角,由李光洁饰演。DB大客户部销售总监。北京部队回大院子女,清华大学商答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的一家美国大公司做销售。在一次培训中认识了上海分区的黛西。之后,王伟来沪重觅工作,机缘巧合进入DB。后来发现了黛西出轨的证据,两人分手。王伟至此对女人失去信任,把全部的精力投身事业中,很快获得接二连三的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