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有哪些港口哪些做内贸,哪些是外贸麻烦专业人士详细些!
我知道港口有哪些:有宝山、张华浜、军工路、外高桥、共青、高阳、新华版、复兴、开平……宝山县权位于上海的北郊,东北濒长江,与崇明县隔水相望;东与吴淞区接壤;南与杨浦、虹口、闸北、普陀区毗连;西以界泾、杨泾与嘉定县分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县为邻。全境分成陆地与岛屿两部分,陆地北狭南宽,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3.08公里。
⑵ 上海有哪些港口
有宝山、张华浜、军工路、外高桥、共青、高阳、朱家门、民生、新华、复兴、开平、东昌等港区
⑶ 做外国产品的代理商很多都是在上海,是因为上海港口有什么地域上的方便条件吗或者什么优惠政策
确实是的,主要就是上海的港口便捷性,另外上海是中国最大城市,最有国际性,老外比较喜欢;政策优惠方面其实很少的。
⑷ 上海的货代怎么做其他港口出的货
大公司在一些港口都有分公司,基本可以覆盖全国!小公司就不一定了,而且国外的代理也不是很强势!如果方便尽量去看下规模!
⑸ 境内货源的填写,一批货是河北邢台发的,一批是浙江台州发货的,上海港口出货,请问我的境内货源地要如何填
可以填两个的。
问报关员吧。问我也可以。
⑹ 关于FOB上海港交货
FOB报价时,对卖方来讲,会产生以下费用:
出口报验费,出口报关费,在装运港产生的港杂费,单证费,THC费,装卸费等港口费用,办理必要的产地证等证明费用等。
⑺ 上海港口的码头有哪些
上海港位于长复江三角洲前缘制,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港口有哪些?下面物通网给大家介绍上海港口地址大全。
上海港口有哪些
上海港主要由分布在长江入海口南岸的宝山、张华浜、军工路、外高桥、共青、高阳、朱家门、民生、新华、复兴、开平、东昌等港区构成。
上海目前主要港口有东昌港区、民生港区、朱家门港区、汇山港区(黄埔)、汇山港区(汇山)、南浦港区、南浦港区(开平)、高阳港区(公平路)、高阳港区(高阳)、新华港区、张华浜(集装箱码头)、张华浜、军工路港区(集装箱)、军工路、共青码头、宝山港区、龙吴港区、外高桥港区等。
目前上海主要进出口港口有: 一、洋山港(目前欧洲线的/美洲线超过5000TEU的船舶都是挂靠洋山) 二、外高桥1-5期(主要挂靠小于5000TEU的澳洲线/南美线/亚洲线船舶) 三、张华浜码头(主要挂靠日本线韩国线等支线船舶小于1500TEU) 四、杨浦军工路码头(集装箱船舶已经不靠泊这里,除了小驳船) 五、龙吴码头(目前只是杂货或者散货码头) 六、宝山码头(主要靠泊小型集装箱船舶和驳船)
⑻ 上海有几个港口
截止来2019年10月,上海有三个港口,有自外高桥、吴淞码头和洋山深水港。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
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和黄浦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的空间。
由于越来越多生产商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西部及内陆设厂,上海预计未来五年的吞吐量年均增速将在10%左右。陈戌源表示,西部及内陆地区制造业产量增加将惠及上海。
名称由来
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⑼ 上海的港口
目前上海主要进出口港口有:
一、洋山港(目前欧洲线的/美洲线超过5000TEU的船舶版都是挂靠洋山权)
二、外高桥1-5期(主要挂靠小于5000TEU的澳洲线/南美线/亚洲线船舶)
三、张华浜码头(主要挂靠日本线韩国线等支线船舶小于1500TEU)
四、杨浦军工路码头(集装箱船舶已经不靠泊这里,除了小驳船)
五、龙吴码头(目前只是杂货或者散货码头)
六、宝山码头(主要靠泊小型集装箱船舶和驳船)
⑽ 上海有几个货运港口
上海金山港口,五代十国前,古金山港位于大、小金山附近。南宋时期,因海岸内坍而废。明嘉靖以后,漴缺成为海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曾在漴缺港设立海关,后因沙滩外涨,遂失去海港条件。半年后,海关迁上海。此后,境内以金卫、朱泾、张堰等内河港口为货物主要集散地。1985年,金山境内共有大小港口15个,其中以金山卫港(也称石化总厂港)和朱泾港为最大;大小码头120个,其中年吞吐量在万吨以上88个。总吞吐量804万吨。
金山卫港宋元时期,浙水东流,松水南注,都通过青龙港入海,位于青龙港畔的篠官镇(即后来的金山卫)遂成为海港,入贡和行商的船舶,包括外国商船大多在此集散,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设金山卫,又兼为军港。明成化年间,青龙港堵塞,金山卫沿海逐渐形成滩地,失去海港条件,成为内河港口。清雍正四年(1726年),金山建县,设县治于金山卫,仍为县内粮、盐集散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县治于朱泾镇后,港口进一步衰落。1972年,兴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金山卫港开始复苏,年吞吐量为7.75万吨。翌年,西门、北门、南门等内河装卸码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吞吐量超过百万吨,1985年达到314.5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港区内现有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内河码头9处,码头岸线总长度2434.5米,泊位58个,其中百吨级泊位有26个。货物堆场有效面积为72698平方米,堆存量1O万余吨;其中仓储面积17020平方米,堆存量2万余吨。机械化程度达99%以上,为境内最大的内河港口。
朱泾港朱泾镇东有掘石港,西有秀州塘,南有胥浦塘,北有小泖港,市河横贯东西,中官塘纵贯南北,水路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县治于此后,朱泾港遂成为主要港口。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境,该港顿为衰落。解放前夕,客运虽比抗战时期有所发展,但货运吞吐量甚微。
解放后,经济复兴,港口得以发展,装卸码头由自然缓坡或阶梯形改建为石砌驳岸和钢筋混凝土排桩结构。装卸操作逐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1960年起局部转入机械化作业。1975年港口吞吐量为86万吨。1985年,港区有1个客运码头、20余个货运码头,岸线总长度2230.5米,泊位64个,货物堆场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39.4万吨,是1956年的14倍。
朱泾内河客运码头,位于金山大桥南、掘石港西侧。建于民国9年(1920年),初为木质,年客流量6万人次。1963年改建为垂直驳岸码头,岸线长23米,占地368平方米。1986年3月新建候船室,占地92平方米,每天有8班客轮停靠,年客流量约9万人次,为县内第二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