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批复上复海加快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大海,交通便利,有深厚的经济基础,上海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基础条件好, 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与管理,从国内城市目前的现状来看,上海最有条件。
上海是我国综合城市实力最强的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上海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贰』 上海显然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你认为上海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具备的,第一,要创造条件,争取让四大国有银行的总行或执行总行迁入上海,一方面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本身的市场规模与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中资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地位,更好地适应WTO过渡期结束后上海外资金融机构增加的竞争格局。第二,要加快努力,允许在上海发行公司债券与市政债券,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的布局。第三,要重视近年出现的国内股票市场边缘化的趋势(国内优秀企业竞相海外发行上市,至2004年底已有296家中资企业海外上市,其总市值3492亿美元,是国内沪深股市1377家上市公司流通市值1413亿美元的2.47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这一趋势。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在平稳前提下加速汇率体制弹性化与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发展进程。第五,要从中国发展战略出发,协调处理好上海与香港两个金融中心发展的关系。第六,要加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进一步规划与协调,增强陆家嘴的功能与形象。第七,政府要推动上海金融市场与世界各大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人才的培训。第八,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要改变对民间的民族金融资本的歧视性政策,鼓励它们积极介入本国金融发展,成长壮大,一个本国民族金融十分虚弱的国家却发展出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不可想象的。
『叁』 从金融法角度谈上海为什么不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晕了 楼主的这个满意回答纯属扯淡,中国发改委早已公布了上海在20年内版组建成并开权始运行国际金融中心并且这也是中国政府力协的项目,既然有政府的协助,自由兑换能成为问题?别人100年发展不起来的东西中国用了20年..这已经是奇迹了 金融中心?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的中国难道没有这个能力吗?看看最新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吧 别只抱着一个时期的信息签定上海..并且中国政府的这个意愿 已经得到了纽约和伦敦的支持!放心吧 上海成为金融中心以成定局 只是步骤问题,其他的就不说了 世界少不了上海 就象世界现在离不开中国一样。中国的成绩有目共睹。
『肆』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有哪些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 。本市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面积
1949年,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1949年的10倍。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100公里。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3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水文
上海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总面积的11%。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源自太湖,全长113公里,流经市区,江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苏州河上海境内段长54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上海的最大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2平方公里。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伍』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具有辐射周边地区的巨大潜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回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答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陆』 解读|“十四五”期间,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1月3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纲要》对“十四五”时期上海如何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进行了部署。
《纲要》提出,要建设具有较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体包括七点内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把握机遇加快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
“一个视角是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一个视角是安全——防控金融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主体内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同时也强调了金融风险的防控,其中提及风险17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则认为,立足于全球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有“三张好牌”,而上海在《纲要》中提出的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各类细则,可以看成是用好“三张好牌”的具体内容。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张好牌是第二代以高储蓄为特征的人口红利和由此形成的二元结构的消费市场。头部消费需求将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升级,还有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依靠中国逐渐形成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优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来做好线上普惠的大众市场的服务,从而激发流量规模带来的消费长尾效应(需求端)。”孙立坚表示。
《纲要》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体包括“充分发挥科创板制度创新作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内容。
孙立坚认为,要把高净值人群的市场与中低收入的市场全面激活,不要用在金融投资上,而是用在消费市场上,创造一个跨境和“内循环”的场景,把金融服务真正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国际化密切结合。
“只要市场起来了,市场就有需求,我们就可以做大宗商品、期货、创新金融产品,这都是可以复制延伸出来的东西。”他表示。
有效防控风险
孙立坚认为,第二张好牌是政府财政和调配公共资源的能力,除了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之外,还要着力帮助市场解决后顾之忧的民生问题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所需要的制度建设以及强化监管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的活力(供求匹配、内外循环)。
“我们一直在呼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的建设,反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他说。
《纲要》提出,上海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优良金融生态,具体包括加快金融法治规则与国际对接,探索实践证券代表人诉讼、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调解等制度创新,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地方金融统一监管平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探索金融税收改革,强化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
徐奇渊指出,《纲要》主要从以下角度对金融风险防控进行了阐述:其一,在金融市场风险方面,有事前的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事后的应急预案、稳妥化解。其二,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潜在风险,建立完善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其三,在推动金融开放政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风险的防控和稳步推进原则。
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
“第三张好牌,是创新业务上的先发优势(供给端)。”孙立坚说。
他指出,在一些赛道上中国已经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他们把相关业务水平做到了世界第一阵营,如华为中芯代表的信息技术和基站生产的性价比优势,又有像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这样的电商平台的平台服务竞争力,所以,创新驱动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投资的专业能力今天完全可以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脚,不仅可以匹配内循环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长期被边缘化的外循环市场的需要。
“国际金融中心核心的业务内容是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孙立坚说。
他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同步发展的,对应二元结构,中国赛道最前端的华为、中兴和中国高质量的消费者匹配,例如芯片设计、疫苗。低收入人群则通过数字经济,通过流量消费的平台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大量的消费流量养活中低端的企业。
因此,《纲要》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章节里多次提到发展“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字眼。
根据《纲要》,上海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发挥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信贷奖补政策,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加强政银企三方信息对接,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探索建设区域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纲要》还提到,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支持在沪金融基础设施提升能级,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
《纲要》也提到,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积极推进大宗商品贸易、对外工程承包、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了不少与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内容。
《纲要》指出,要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大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力度,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
徐奇渊表示,《纲要》抓住了长三角经济带,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依托腹地,同时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三角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长三角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同城化。研究建立长三角金融科技监管协作机制。支持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实现长三角企业和个人借贷信息全覆盖。
“可以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在绿色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监管、征信系统方面对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并且在支付清算、信用担保等业务的长三角区域金融一体化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徐奇渊说道。
『柒』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到底差距在哪里
陆红军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追寻答案。从2001年起至2004年,我们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和多元统计分析,设计与探索实施了一套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金融规模、金融环境、金融聚集度、金融国际化、金融风险防御、金融创新、金融效率、金融人才、金融制度、金融科技10个一级指标和56个基础指标。 本指标体系10个一级指标和56个基础指标测评的样本数据截至2004年,分为客观数据与主观数据两类。其中客观数据源于文献调研,包括2001~2004年的各类统计年鉴,各大官方统计网站,如各城市的金融管理机构官方网站、城市官方统计网站、世界银行等网站,以及2000~2004年各类专业研究报告。 主观数据源于问卷调查,主要包括针对金融制度、金融透明度和金融创新力三指标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高级经济学家、跨国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中国京沪深三地政府经济部门官员、金融业高管人员、律师、高校专业研究人员等。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与比较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取得六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原始数据,再通过统计方法量化,我们得到六个城市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一级指标得分数。 在表中,我们可发现: 1.中国香港在金融聚集度、金融国际化等方面得分比较高,一方面由于香港属于特殊的经济体,另一方面是由于其长期实施自由的商业社会与金融制度。同欧美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香港的金融规模处于中游水平。 2.新加坡的金融发展状况与香港类似,金融聚集度指标得分较高,而金融规模与金融人才得分排名居纽约、伦敦与东京之后。新加坡的经济运行机制与香港类似,且都属于资源缺乏的经济体,主要依赖于开放的政策资源和创新的人才资源。 3.作为世界级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东京,其优势在于:金融规模得分仅次于纽约,比伦敦高;而在金融人才方面,其得分低于纽约、伦敦。而东京的弱势集中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这主要由于日本金融体系弊端所致。 4.上海近几年发展比较迅猛,但由于整体金融改革有待时日、金融体系基础较薄弱,金融制度健全进程中,导致其大部分指标得分虽然与香港、新加坡接近,总体上仍处于香港、新加坡之后。由于日本银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频频发生倒闭现象,资本市场秩序难以控制,而中国政府不断向各银行注入资本,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同时加速银行改制上市进程,从而使上海在金融效率指标中略胜于东京,但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上海在吸引外国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时,采取了不少积极的优惠政策;而东京则相对保守,故在金融国际化指标中,上海与东京的差距并不大。 5.与其他城市相比,前几年上海的相对优势集中于金融规模上,得分略高于新加坡,与香港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上海的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金融风险防御、金融创新与金融人才方面。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金融国际化方面,上海虽然落后于其他各城市,但差距不是非常大。因此,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把握机遇、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不能全方位赶超国际各大金融中心城市。
『捌』 国际金融分析题 你认为把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我们还欠缺哪些条件
我不拿积分的,就没事写写:上海已经具备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所有条件,但除了一条就是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自由浮动,但要实现自由浮动起码要10年左右时间,所以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