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在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日报、经济日报上发稿怎么弄呢
这个要找高手才行,虽然一些简单的我也会发,但要做的好的还是要找专业的回人士,我认识一个他做的答还是蛮不错的,305乀03872这是他的Q不管你发到门户网还是地方的网站都可以帮你完成。价格绝对低廉,你直接跟他联系好了。
❷ “房贷提价”现身广州 楼市火热地带调控加码
“今天接到的文件,首套房贷利率调整为LPR+55bp,二套房贷利率LPR+75bp。”中国证券报记者1月27日致电工商银行广州市海珠区某支行时,该行信贷业务员如是说。记者向多家广州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求证了解到,工农中建四大行的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作出上述调整,其他银行暂未接到调整通知。
分析人士表示,“房贷提价”背后是放贷额度吃紧和贷款需求旺盛,未来调控举措和房贷利率变动将更趋“一城一策”化。
四大行率先行动
继广州住建局严厉发声打击哄抬房价等违法行为后,广州四大行房贷1月27日全线涨价。根据1月20日央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4.65%),广州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分别上调至5.2%和5.4%。
一位国有银行广州某分行信贷业务负责人介绍,他所在的分行目前房贷额度比较紧张,放款时间较之前出现明显延长。近期监管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约谈,加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管控力度。
房贷利率上浮,有人欢喜有人愁。“突然庆幸自己在年前把房买了。”一位已经“上车”的购房者说。“对于我这个7月入职的‘广漂’,压力更大了。”另一位“刚需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此次房贷利率上调只涉及四大行。中国证券报记者咨询了广州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发稿,均回复暂未接到类似通知。但有银行表示,房贷额度紧张。
中国证券报记者致电北京、上海多家国有行和股份行网点,工作人员均表示,没有收到上调贷款利率通知。但有部分网点表示,目前办理房贷业务需要排队。
房贷供需出现变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四大行房贷规模较大,调整利率有风向标意义。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进行调整,体现了信贷政策收紧导向。
分析人士称,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在于房贷供给和需求出现了变化。
从供给端看,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银行分为不同档,对应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从需求端看,2020年广州楼市交投氛围活跃度明显提升,年底更是出现“翘尾行情”。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广州的现象是由政策调控和当地的供需状况引发,不同银行差异很大。在上述监管框架下,一些银行在上限边缘可能超标,其房贷增速不能超过平均贷款增速,虽然仍有新增贷款额度,但增速放缓。不同地区需求量不一样,有的地方需求比较旺盛,新增贷款不能满足需求,价格出现上升;有的地方额度相对充裕,价格不会上涨。
大城市调控政策收紧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银行房贷投放总规模有收紧预期,未来房贷调控和利率的变动将更加“一城一策”化。
“广州的政策进一步说明当前大城市房地产政策收紧的风向。”严跃进称,从此前深圳楼市调控政策收紧开始,到近期上海楼市调控政策升级,以及杭州楼市调控政策“打补丁”,都说明大城市在不断加码楼市调控。
严跃进表示,信贷收紧会限制市场交易,有助于市场稳定,但要防范恐慌性购房以及既有购房合同违约等风险,真正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广州的做法目的是“抑泡沫,控风险”。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抑制投机投资炒房。
❸ 马云投资了华联股票吗
中国证券网讯
近日,有华联控股的投资者称“有消息说,马云在考察公司”,并于投资者版互动平台权向华联控股求证。华联控股7月24日早间回应称,“没获悉有这回事”。
华联控股早盘一度涨停,其后涨幅收窄,截至发稿,报12元,涨6.29%。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❹ “新华社”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算不算媒体
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建于1931年11月,1937年改现名。1949年新中国成立专以来,特属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新华社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正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而奋斗。全社从事新闻报道、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职工逾万人。
❺ 把自己写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需要哪些条件
首先你要根据自己的投稿内容决定要投稿的媒体。一般来说,报纸分为行业、综合两类,技术性专业性的你就投行业类的,例如电脑报、证券报。综合类报纸,又分为日报、晚报;日报大多为当地党政机关报,晚报类比较贴近生活。
其次,要注意投稿的栏目和版面,比如新闻、评论、译稿等;如果是文学文艺类的,投往副刊。
第三,每个报社都有外联部门,负责接收投稿,可打报社热线获取邮箱。
第四,投稿勿忘写上姓名、联系方式、邮政地址等,方便接收稿费。
第五,稿件的要求,新闻类最起码要符合新闻稿的基本要求,消息类和通讯类稿件的写作要求和范文可自行查找;评论类注意篇幅,尤其要突出自己的观点,用最简短的文字,写出精彩内容。
第六,如因工作需要,要报社帮忙发稿,又分新闻稿、软文、论文作品等几类。如果是新闻稿,可与相应的采访部门取得联系,例如:时政类新闻联系记者部;社会新闻联系热线部;经济新闻联系经济部;股票证券投资类新闻联系财经部等。联系后可要求记者来采访,如果联系采访成功,可将自己写的新闻通稿发给记者,并与之商量是否可在其修改撰写的新闻稿后添加自己的名字并署通讯员。
软文类稿件同广告,可与广告部联系,或会收取费用。
论文类,日刊报纸很少发表,不知详情。
第七,可通过购买报纸版面,刊发自己的文章,可与广告部联系获取价目表,也可与那些跟报社有业务往来的广告公司联系。小开的地方报纸,收费应该整版在两万左右。
以上个人建议,请勿抄袭。
❻ “新华社”算是媒体吗
新华社这样的通讯社是超媒体,除了拥有自办的大量有影响媒体,还向国版内外媒体供稿,既权是国家通讯社,又是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多站点采编,多语种发稿,多媒体传播。
新华社的平面媒体有《新华每日电讯报》《瞭望》周刊、《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系列刊、《参考消息》《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现代金报》和新华出版社。
网络媒体有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文明网等。
电视媒体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5亿人口,还有手机电视台、网络电视台。
新华社自身像国外的报业托拉斯,有比单个媒体更有优势的媒体航母,称为媒体业更准确。
你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没什么错,可以理解成“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属于同类并列。即便理解成“新华社媒体、《人民日报》等媒体”,也不是问题,看事物要看实质。
如果生硬挑毛病,这句话的“逻辑”大有问题,新华社是国务院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民日报》是中央机关报,地位远高于新华社,老大和最多是老二的排混了。
❼ 中国股市十八年的编辑推荐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股市何去何从?股改究竟给证券市场带来什么?中国的政策市欲行多远?谁是中国股市的赢家?
看到这本对中国股市梳理得如此清楚的好书是非常难得的。无论是进入中国股市的先行者还是后来者,如果能对市场做出总结,或许就不会沉湎于每天追涨杀跌中!
——李迅雷 中国证券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
只有了解股市,才能理解中国的经济,了解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也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经历了2008年的股灾后,阅读此书深有同感。
——丁永强 《上海证券报》编委,终审发稿人
追寻改革开放30年的舞台,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舞者,它正由B角转向A角。该书不仅告诉了我们中国资本市场从恣意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这段历史,同时也对股市投资起到了指导作用。
——王靖 中央电视台《证券时间》主编
从金茂底层攀上88层的楼顶,需要一个多小时。但从楼顶纵身跳下,只要10秒钟。一次成功的投资,只会前进一小步。但一次失败,却足以倒退一大步。本书的内容再次表明,投资的实质还是风险管理的过程。
——孟诚 第一财经《公司与行业》主持人
感性的分析、理性的探索,高上博士呈现的是一本独到的记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并籍此展望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方向的佳作,相信读者能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得到启迪。
——李康博士 中国证券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以资本市场引领经济发展为特征的金融改革正在催生巨变,高博士应时而出此著作,相信对那些有志于投资和对证券市场发展有兴趣的读者,都将有所裨益。
——陈晓升 中国证券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申万证券研究所总经理
❽ 证监会急招四大报碰头 私募短信提示中投入市
可靠消息称,上周五证监会召集了《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负责人紧急开会,会议围绕“维持稳定”、“健康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展开 “看不懂,涨得很突兀。”这是诸多资深市场人士在上周五尾盘“飞天”表演过后,共同的感慨。 但周末传出的一则消息彻底解答了他们的疑惑。据可靠消息,上周五证监会召集了四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 上海证券(行情 股吧)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负责人紧急开会,会议围绕“维持稳定”、“健康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展开。 早报记者获悉,今后每周五,几大专业类证券报刊和中央级媒体相关人员都会开个碰头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将围绕最近的股市行情、市场资金的动向、股民的情绪等各方面问题。据此,监管部门对舆论导向会有一定要求。 根据上周五的定调,今天几大证券报将纷纷发表对目前A股市场“不看空”的评论性文章。 对此,一交易所研究部门人士却重弹了“旧调”:言论托市,托得了一时能否托得了一世?我们(离奥运会召开)的时间不多了,唱戏的角儿再好,始终是台上的闹腾。 离奥运会召开只有不到20天了。中国股市却始终不见有“迎接奥运”的势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后,并不让人失望的数据却引发了大盘的再一次高台跳水。当天, 上证指数(行情 股吧)在高开了40点后逐步下探,毫无抵抗地跌破2700点。 而此时,离《人民日报》破天荒地用一整版发表《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维稳檄文才不到48小时。 上周五,上证指数以崩塌的走势运行至午后1点半时,突然间几大权重股被大笔买盘齐齐拉起。 中国石化(行情 股吧)当天大涨7.57%, 中国联通(行情 股吧)尾随其后,几乎呈直线拉升态势,一度冲击涨停。而上证指数也从2697点附近上演惊天大逆转,一度冲高至2785.53点。 上周五下午2:45分,上海一私募发短消息给早报记者。短消息写道:“快抢,中投公司代替平准基金买A股了。” 然而直至发稿时,早报尚没有从权威部门获悉有关平准基金的任何消息。 代替平准基金“真金白银”这一利好的,是中国证监会在7月19日于三大证券报上就证券市场五大热点问题刊发的“答记者问”。 在“持续深化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提纲挈领下,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融资审批节奏、基金市值下降非砸盘所致、新股发行增强透明度和约束机制、延长锁定期以及融资融券等市场创新制度暂无时间表等问题做了详尽的说明。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昨天传出,近日在某中央级媒体上会刊发对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的专访,据猜测会有社保基金入市的若干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6月中旬,戴相龙就曾公开透露,“相信社保基金会在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中,做应该做的事。” “也许不一定使用某个名字,但未必就不能去做。”某券商首席分析师给出了他的观点。 从新华社重执牛毫,欲重现16年前掀起中国股市巨变的“股市通信”,到《人民日报》长篇问诊中国股市。监管层呵护市场、稳定人心的声音不绝于耳。 从7月2日新华社发表《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到18日再发《让股市发现资产的真正价格》的评论文章,新华社16天内连发了“四道金牌”。 而新华社的财经记者也以“多头”的身份撰写盘面稿件。据新华社副总编吴锦才称,在《关于股市的通信》出台的前几天,他还签发了一篇题为《A股已到战略建仓点》的稿子,当时沪指在2700点左右;此外,7月17日,新华社在发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股市长期向好基础未改》一文的同时,还发表了一篇题为《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出炉价值投资值得期待》的文章。 更添一笔浓墨重彩的是,在《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发表后不久,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接受有关记者采访时,拒绝评论当前证券市场与具体点位的同时,甚至表示,“你可以去看看前两天新华社的文章。” 媒体搭台,政府唱戏。维稳之心苍天可见。 无奈的是,在这场戏码中,一贯行之有效的“言论”在市场流动性激增的新格局下,收效甚微。从7月2日至今,3000点整数关的裙边还没摸到。 截至7月18日,沪指盘中最低点2665.91点,上证指数已超过越南股市的跌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下跌榜的首位,成为全球上半年表现最差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上半年,沪深A股总市值缩水14.66万亿元,而我国今年上半年GDP为13.0619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已经令全国各经济领域在同期创造的财富总和全部化为乌有,甚至还欠了1万多亿元的债。 维稳之路为何如此艰难?一不愿具名的国内大型券商负责人感叹:“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切为了奥运’。” 他表示,平安奥运不能牺牲股市,“中国股市是个特殊的资本市场,它的参与者主要是中小散户。要用全球最大跌幅来宣告中国人民的‘忍辱负重’?还是用吞噬了整个华夏大地GDP的市值蒸发,再创造一个‘勒紧裤腰带’的精神帝国?这些应该都不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 他认为,在一系列权威媒体连番发表股市评论的背景下,管理层推出实质性救市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证报发表了证监会官员答记者问的同时,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分析了几项实质性措施的可行性。这些建议包括:参照越南和巴基斯坦的做法,将涨停板定为10%,跌停板定为5%;参照美国证监会最新紧急限空令,在大小非解禁期间,对沪深股市50大权重股限制做空;对基金、机构联手对某一大盘股砸跌停的操纵市场行为展开大规模的调查,一经查实,对操盘人给予经济和法律的处罚;尽早成立平准基金,与其投资数千亿美元次级债和房贷债在美国亏损,还不如拿来做平准基金买A股。
记得采纳啊
❾ 新华社的下属媒体只有人民日报吗
不是从属关系,两者是平级的,,人民日报的上级单位是中共中央。
❿ 农业银行已成立首家银行系债转股机构吗
2018年8月6日,抄作为农业银行的市场化债转袭股实施机构,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私募基金子公司——“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农银资本”),这是银行业首家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成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