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上海平安做保险有发展前途吗
对于销售相关工作,不管你在哪家保险公司做都基本是一样的,关键回就是自己的业绩情况以及团队答发展决定自己的出路。
就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保险的确不好做,就是因为不好做所以市场空间就大。而且现在保险公司真的缺乏相关人才,我的意思何不去偿试一下,因为在保险行业里面说过这么一句话“保险不是人做的,而是人才做的”,也许经过保险行业的磨练,你肯定会有收获的,以后也会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值钱。你说呢?
另外,保险业务完全在于自己,关键是不是在用心工作即自己的态度决定,这跟自己的性格呀,资源呀,都是没有太大关系。
在这里,我知道在保险行业,大家有公认的三句话是这么说的“品牌在人寿”“平安的人才”“新华的产品”
保险公司的底薪,销售行业毕竟与自己的业绩挂沟的,没有业绩,不用说2000,5000的底薪,甚至更高,都是不存在的。
❷ 想问一下,现在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如何
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展望[原创]
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人寿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 向贵朗
(根据演讲记录,未经本人审阅)
一、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2003年,全世界GDP达到3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0万亿美元,占了1/3,欧洲占了20%,日本占了10%,其余上百个发展中国家只占了10%左右。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刺激了它的经济增长,去年经济增长达到了4%。欧洲、日本也才各自达到1.2%。
国内2003年的经济情况:
(1)非典的影响。全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达到9.1%,二季度由于非典的影响,只达到了6.1%。经过中央积极的进一步的完善措施,全国上下一心,下半年经济回升,全国的GDP达到了116994亿元,经济增长9.1%,是97年以来GDP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深圳人均超过了6000美元,上海人均达到了5000美元,国内人均达到1090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
(2)进出口总额达到了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7.1%,是8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9.3%;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元,比上年增长4.3%。
(4)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0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3%,税收收入达到20045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3%。
(5)2003年外资直接投资突破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由于经济的增长,使得恩格尔系数(消费比重)下降为城市37.1%,农村45.6%。2003年末,全国人口129270亿,其中城镇52376亿,城市化比率达40.53%。
二、金融形势
(一)银行业
去年实现利润1906亿元(四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下降了20.4%,不良贷款率下降了17.8%。其中工行实现利润621亿,增长了40%,农行197亿,增长了56%,中行570亿,建行512亿,增长了33.9%。与四家国有银行相对应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资产5093.7亿元。
(二)证券业
去年底全国上市公司(A、B股)达到1287家,比上年增加了63家,股票市值达到42456.71亿元,开户数达到7025.41万户,增长了141.33万户,全国有45.5%证券公司盈利。
(三)保险业
全球的保险业2002年保费收入26000多亿美元,其中非寿险占了30%,寿险占了70%,增长比例为4%。
中国去年保费收入3886.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7.1%,其中财产险869.4亿元,比上
年增长了11.71%,占总保费的22.41%;寿险30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36%,占总保费的77.59%;长期险2669.49亿元,增长了287.3亿元;健康、意外险341.5亿元,增长了69.7亿元。2002年全国保险赔款84亿元,增长了19%,其中淮河流域发生洪水,赔付5亿元,上海地铁四号线渗透水,赔付1.35亿元,全国非典赔付500万。
全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长率、市场份额的情况如下表:
单位:亿元
保费收入 增长率 市场份额
中国人寿 1620.46 25.87% 53.82%
平安 588.9 9.5% 19.56%
太平洋 376.74 51.28% 12.51%
新华 171.85 115.27% 5.71%
泰康 133 105% 4.42%
美国友邦 33.8 1.12%
太平人寿 32.67 91.2% 1.09%
其它 53.57 77.42% 1.78%
保险业的主体,国内去年年末共有61家,其中24家财险公司,32家寿险公司,5家再
保险公司,37家外资合资公司设了67个营业机构。有19个国家地区的128家外资保险公司机构在中国设了192个代表处。
保险中介机构,2003年末,中国保监会已批准1037家,其中已批准开业的有705家,筹建的332家。兼业代理机构,全国11.7万家,其中寿险代理68696家。去年代理公司实现保费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2%,占全业的2.1%。全国代理人128万,增长了10万,加上兼业代理人共150万。全国通过中介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892.73亿元,增长10%,占全国保费总额的74.55%。
2003年全国保险业的改革深化:
(1)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由中纪委调任过来,保监委升格为正部级,设了18个机构,400人编制。吴主席在报告中强调:把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快速发展。
(2)各省的机构在2004年2月6日全部成立为保监局。
(3)去年保险业的开放,全国开放了15个城市,而且允许外资公司开办除法定之外的非寿险业务。
(4)监会去年取消了86个审批项目。提高了效率,风气相对有所好转。
(5)对于健康险、养老险的专业保险公司,今年看得出相对有些眉目,要准备开业,比如中保、华泰、太平洋(养老)、新华(健康)等。
(6)保监会允许各家机构放宽经营范围。
(7)外国经纪人公司、再保险公司都允许陆续进入中国。
(8)去年各家保险公司对新型产品开发很重视,全国新产品保费收入1750.2亿元。
(9)原来三家国有保险公司相继改组成功。2003年7月18日中国人保挂牌; 2003年6月30日中国人寿成立,8月28日挂牌,12月27日在香港、纽约上市,偿付能力是标准值的5.6倍;2003年8月,中国再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又以投资人和主发起人的身份控股设立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三、目前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规模小,密度低。全国保费收入,80年2.8亿(全是财险),81年5.3亿,其中财险4.77亿,82年人身险159万,全国10.3亿。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30%,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整体规模还是很小。美国一家公司一年就达到870多亿美元。2002年,全球的保险深度8.6%,我国仅3.3%,世界排名48位;保险密度全球人均423美元,我国仅29美元,排名67位,2003年,我国人均39.54美元。
2、员素质不高,人才奇缺。高层的、内行的、全才的人员缺。现在每年的培训费用达到550亿元。
3、中资公司的经营理念有待深化。中国人寿的赔付能力虽达到6.6倍,但在保险行业我们一定要诚信。民润保险代理公司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司风:起点高、管理严、司风好、讲诚信,不能搞浮躁情绪,坑蒙拐骗。
4、诚信建设相对滞后。前几年,由于缺乏诚信,中国的经济损失达5585亿元。汕头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领导不得不在全市强抓诚信建设,尽量尽快的挽回损失。我们要以情待人、以信接物、以利接义、以人为本。吴定富主席提出了四个一:打好一个基础(信息共享),创建一个好的机制(罚戒机制),四位一体(企业自控、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
5、当前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低下,技术水平不高。
6、目前产品比较单一。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全国储蓄11.6万亿元,其中45%与家庭的养老、健康、子女教育有关。这几方面恰又与保险是息息相关的,目前市场上人们自己愿意买的、符合需求的保险产品很少。所以保险公司有待进一步开发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7、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要依法合规经营。
四、保险事业的展望
1、目前是保险业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要把保险业做大做强。
(1)自然灾害的损失。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业直接损失达14亿。在美国,因自然灾害引起的赔付与损失的比例是1:5,中国是1:100。
(2)人为的重大事故发生频繁。空难、煤矿事故、烟花爆竹、天然气等事件时有发生。
(3)疾病、疫病的发生。
2、人口老龄化。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占16%,65岁以上的占7%,养老需求是现在的10倍。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日本人均4—5份保单,而我国人均还不到1份。保险密度和深度有大的发展空间。
4、企业年金的需求。目前市场存在的潜力需求1万亿,未来5年4.57万亿,未来10年8万亿。
5、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民众的通讯、旅游、保健、运动等方面的意识增强,相应的也增强了保险意识。
向贵朗简介:
现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拥有丰富、长期的保险业经营管理经验,并长期从事保险理论和实务研究,公开发表百余篇专业论文,其中十余篇对中国保险业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❸ 中国的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保险产品的主要特征
传统寿险产品
传统寿险产品提供保险的最基本功能——生存和养老风险保障。具体划分为终身和定
期寿险、终身和定期两全保险、终身和定期年金保险等。其主要特征是:投保人确定的义务和权利均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约定,与未来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直接相关。
新型寿险产品
由于分红保险和非传统保险(投连险、万能险等)在中国市场刚出现时间较晚,所以
也称作新型产品。新型产品的主要特点是,使利率风险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进行分担,这类产品正在逐渐成为国际寿险市场的主流产品。
目前分红产品已是国际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受客户欢迎的产
品之一。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具有分红功能;在香港,这一比例更高达90%;在德国,分红保险占人寿保险市场的85%。
中国保险产品发展空间巨大
2005 年中国人身险保费中,寿险占有89%的绝对份额,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只占8%和3%。在寿险中,分红险占比60%,普通险占比21%,其他险种占8%。中国保险产品在分散利率风险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营销渠道和专业化发展方面才刚刚起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保险业正进入上升周期
中国是全球最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保险市场
2005年中国保险密度为47美元,保险深度为2.7%,其中寿险深度仍仅有2.03%,密度只有35美元/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006-2015年“人口红利”孕育寿险业发展黄金期
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中等收入阶层快速崛起将大幅提升寿险和投资性产品配置比例
根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数量将增加到近2亿户,年均收入增长20%以上。而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有近90%以银行储蓄形态存在,购买寿险比例不足6%,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等收入阶层对保险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也有实际的购买力。
中国保险市场是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第三大保险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险市场。根据保监会数据,中国的寿险保费收入及财险保费收入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4%和17.3%,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之一。
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中国寿险保险深度为1.7%,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寿险密度为34.1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保险密度330.6美元的10.3%。2006年中国产险深度仅为1.0%,低于3.0%的世界平均保险深度;产险密度仅为19.4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保险密度224.2美元的8.65%。
随着GDP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提升、人口红利、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政府对保险行业的大力扶持,我国保险行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未来10年保费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有望超过15%。
❹ 上海保险行业发展怎么样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您好!保险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受国家大力扶持的重要金融行业,由于起步比较晚,发展市场前景可观,值得广大有识之士为之而奋斗。
❺ 上海保险专业就业好吗
是效果还可以。
❻ 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48091.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2.1倍。
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这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预计2010年中国保险行业保费总收入将达到1.47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32%,到2015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总收入将会突破3.6万亿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保险的起源、定义、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保险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然后具体介绍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再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保险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中介市场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资金运营分析、营销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最后对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保险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保险运营,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❼ 上海的保险行业前景怎样都说做保险难,在里面的哥姐们能否描述一下到底有多难
保险公司现在是超级大热门
所谓的“大热门”只不过是保险公司一头热而已
他们需回要大量的外勤业答务员每天在外跑单 但真正能跑到的及少数
因为现在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感觉还不是很规范 很多业务员采取欺骗的方式来推销保险理财产品 所以很多人都不敢买保险了
要做保险 今天投简历 明天就让你面试 后天就能上岗
一般刚开始做的 都只能拿点保底薪水 除非你真的是销售天才 一上来就得心应手 只有做久了才能赚多些 一个月上万都是时能发生的事
不过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进入保险业 也有很多人尝试着去做 但没坚持几天就干不下去了 毕竟外勤不好做 内勤工资又不高
❽ 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保险行业是朝阳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国家政策支持、趋势逐渐明朗,行业黄金期有二十年,大致可归纳如下:
1、在社会总资本规模上:保险作为一个金融工具,三驾马车(银行、证券、保险)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还处于一个失衡状态。
在发达国家总金融资产规模中,这三者占比基本上为1:1:1,甚至保险资金规模略高,而我国险资规模基本是另外二者的1/10不到;国外人均保单5-7张,我国人均保单0.3张,低的投保率,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利润。
伴随老龄化加快,医疗健康费用的支出随之增加。从国民健康费用支出来看,10年间人均医疗费用年均增速超过10%。如果按照三口之家计算,卫生费用开支则占家庭支出超过20%。
7、职业收入上:总体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从业者众多且素质参差不齐,平均收入不算高,但其中资质较好且坚持较久的一部分人,收入是值得期待的。
8、保费大省势头强劲:按照各地区保费收入看,保费大省的增长势头依旧不减。对照各地区的保费规模,作为保费大省的江苏、广东等地区,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依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