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改革 是什么
金融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采取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暗示允许更多私人资本进入银行领域;
3、将严密管制的资本账户略微放松。
在A股市场上,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对银行、保险和券商信托等板块形成了反复向上的刺激动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稳走强将对整个A股的趋势见底回升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伴随着金融业垄断门槛的降低,部分优秀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较强的券商以及与互联金融相关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将产生逆转,优秀金融公司或参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现价值回归行情。
2015年12月2日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决定,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
❷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后,引发了金融改革的强专烈预期,金融机构属都想抢先分食改革红利。目前已有10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花旗银行、星展银行)涌入自贸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上海自贸区建设无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在决策是否进入、何时进入、如何进入、进入后如何运作管理之前,必须要对机遇和挑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否则会战而不胜,甚至一败涂地,殃及全行经营目标的实现。
❸ 怎样认识上海自由贸易区对金融改革开放的意义
尊敬的网络用户你好!上海自贸区并不是简单的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它承载着中国回下一轮政府管理答体制改革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全面试验的重任。如果总结一年来的经验,上海自贸区已经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很多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已经或者正在向全国推广。就当前看,自贸区已经改革的政府管理体制涉及多个方面,重点是在投资管理体制和事中事后管理体制的构建上。
❹ 上海自贸区怎样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召开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推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摩根大通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华欲设合资券商。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监何昕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自贸区,一是因为上海有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因为在人民币跨境业务等方面有政策优惠和便利,三是具有包括海外背景人才在内的人才优势。
据张红透露,上海自贸区目前储备的外资金融机构项目类型涵盖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评级、第三方支付等几乎所有金融业相关领域,既有新设金融机构,也有存量机构申请金融牌照、增加外资股权比例,或者扩大业务范围等。
张红表示,从开放对象上看,涵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土耳其、约旦等发展中国家;从综合实力来看,这些项目的股东背景雄厚,均为国际上的大型、知名金融机构,这些外资项目多是中国第一家或第一批,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❺ 自贸区金融改革怎么走
在自贸区方案中,遭受最大反对声和持保留态度的除了税收那块,就是金融领域这块了,主要是财政系统与一行三会中的“三会”在内的多个部委,对一些具体开放举措的尺度仍有所保留。
“全面开放”这个要求不是想说就随便说的,它的确是一个目标,几乎所有相关机构以及一些有背景的人士都盯着这场改革,试图从中发掘大量商机,把此次改革的机遇看成一场盛宴。
总结如下,此次金融领域改革主要有9点:
不过,这里特地说明下,下面9点改革大部分都在自贸区内执行,但也有部分允许超出自贸区范围实施推广(自贸区范畴包括上海综合保税区现有范畴,具体为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其中最为老牌的是外高桥保税区)
简单地说,这9点改革内容分别如下:1、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2、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风险可靠前提下);
3、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
4、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5、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
6、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7、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
8、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9、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参照技术先进性服务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相关人士表示,本质上讲深圳前海等地的很多优惠政策堪比上海,但此次试点为何放在上海,因为这是国家层面的规划,上海有四点优势:自然条件、人文基础、工业产业基础、开放经验。最为关键的是,
上海自贸区的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面积28平方公里)的产值占据了全国所有保税区的一半以上。一旦改革成功,示范性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据我们独家了解到,高层的指示是“总是要在探索中前进,但是28平方公里也不用走得太慢了。你们做一个时间表,上半年把方案弄弄好,下半年一步步推动,分几步就全部落实。”
但是,取消法律限制,开放外汇管制,引入外资,开放金融、民营银行等改革方案,可能现在都觉得挺好,而一旦开搞,不知道国内相关企业悲欢几何呀。
当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开放一定比不开放更好。开放迫使各类企业有一种紧迫感,加快转型的步伐,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创造出更加贴近民生需求的服务和产品,老百姓更低成本的享受各种福利。企业这样才能在自由贸易中存活。
而一些企业,注定要在这个大环境下日落西山,一些企业,在自由贸易的大背景下则会如鱼得水。而各种自由的行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则是各种创新企业诞生的沃土。对于激活经济是长期利好,但对于被竞争的企业则是噩梦。
现在漫天飞舞的小贷公*、典当行,能够扛得住金融改革的大旗么?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自贸区无疑给了市场一次大浪淘沙的机会。
❻ 盘点2014年金融改革都有哪些内容
1.存贷款利率改革VS汇率改革
政府在今年可以对货币进行了全面改革,对内对存款利率进行改革,下调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4%,同时也下调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但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1.2倍。非对称性的降息并没有缩小银行的利润空间,但是给放贷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对外,授权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人民币对外国货币的直接交易,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2.“定向降准”VS“创新货币工具·”
两次定向降准,4月25日第一次下调县域农村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以及下调县域农合行人民币春款准备金率0.5%;第二次下调一部分商业人民银行人民币存准0.5%。在创新货币工作上,9月份首创中期借贷便利(MLF)
3.进一步开放金融
一来对境内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发行1000亿,境内发行5亿);二来开通沪港通(沪股通3000亿元,港股通2500亿元);另外还开放了上海自贸区和港澳粤地区自贸区等,促进自贸账本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等。
4.人民币国际化
扩大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与多国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总金额达3万亿元;与12个国家签订了人民币清算安排。
5.发展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在银行倒闭的情况下向存款人提供财务救助,支付上限达50万的存款金额。银行必须按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费,由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发生经营困难面临破产的时候代替银行向存款人作出赔付。
❼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概念股有哪些
自贸区即经济自由贸易区,金融结算是促进自由贸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改革部适合自贸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