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k线调整到以年为单位(单击右键-分析周期-年线),总k线不少于根,也就是说公司上市经营历史不少于10年,每次年线收阴后都能大幅收阳的股票。
第二步:从财务报表里面找到“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不小于15%,这个指标代表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所谓净资产就是总资产剔除负债后的净值,公司真正的价值。就好比你拿100元投资,一年赚了15元,那么这是公司真正赚的钱。这个指标肯定越高越好,一个公司的股价一年的涨幅凡是超过这个指标的,都是虚涨,最终市场会回归这个价值。
我们还是拿几个案例来加于说明,便于大家真正理解。
一、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
1、年化k线。
9、市盈率(PE)高的公司未必一定不好。
海康威视目前的动态市盈率是49倍,作为一家高科技高成长高业绩的公司,49倍的市盈率也不能算高。国外成熟市场的高科技企业普遍在50倍以上的市盈率。
10、选择小股本,巨人的品牌,行业老大的公司。
相比已经成长到3万亿人民币市值的腾讯和阿里,而且在香港和美国的成熟市场。海康威视目前4000亿人民币市值,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很巨大。
毕竟光中国的安防市场目前就超过2000亿规模,海康威视2017年的总收入400亿左右,安防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大华刚刚中标的新疆一个县的平安城市安防项目金额高达43亿元,中国有3000个县,这个市场规模吓死人。这条也算完全符合。
从十大方面来分析,海康威视只有一条基本符合,其它完全符合,可以算是一个优质的上市公司,但是他的经营历史还不足10年,科技行业的跨界竞争性很强,即使做到了绝对的行业龙头老大,也可能杀出一匹黑马来,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投资总归多少有点风险,总体已经确定性很高了,赶紧加入你的自选股,适当时机可以作为你的投资标的。
『贰』 中国股市历次熊市低点影响人们恐慌的原因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
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
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记录4081点。
2007年10月16日,大盘创造历史最高点6124.04点。
其后,由于股改承诺的大小非解禁,估值偏高,平安再融资,CPI值不断升高,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国次贷危机等问题。大盘一度回落到2008年4月22日的3147.79点。当天最低点已破3000点。
中国股市正式从牛转熊。
接下来的日子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大小非解禁,降低印花税等)使股市有短暂的回暖。正当各大机构以及股民期望红5月的到来时,我国又发生了8级地震。对我国实体经济也好,对股票期货等融资市场也好,无疑是雪上加霜。
6月越南又爆发金融危机,越南股指大幅缩水。越南做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甚至是世界金融危机哪?中国股市和中国实体经济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一旦爆发危机,甚至比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形势更加严峻。
参考资料:前半段粘贴的。后半段自己写的。我尽量了,希望能帮到你。
『叁』 请教迄今为止中国股市行情的几个大转折点的分析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7日至2007年10月16日
2005.4月底,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05.6.6上证综指破1000点心理底限后,市场开始一轮基于价值回归的反转行情,至2007.10.16上证综指最高升至6124点。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中石油A股上市拉开了本轮熊市的帷幕,大小非,国内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等等问题,伴随着A股从6124点跌到最低1664点。
『肆』 高分寻找一篇关于股市历年规律的文章。
兄弟 你要的应该是这个吧
《16年K线揭示中国牛熊规律》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截止2007年5月14日,中国股市创下4081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其间,中国股市已经历了四轮半牛熊交替。16年的历史,16年的轨迹,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中国特色”。
16年历史经验总结起来看,中国股市牛熊交替的基本规则大体如斯:如果涨得快,一定跌得更快;如果涨得陡,一定跌得更陡;如果涨得猛,一定跌得更猛;如果一波三折地涨,它就会一波三折地跌。
16年来上证综指日K线图全景
本文划分每一轮牛熊周期的标志:熊市的底部目标一般都会跌去牛市峰值的50%以上,否则,本文不算入一个牛熊轮回。
1.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4.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200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
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5.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4081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
正常的技术性反转,再加上“股改”的东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1000点附近再次启动,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5月14日,大盘再次创下至今的历史最高记录4081点。
本轮行情的主要特点是:来势凶猛、涨得快、涨得陡,除1500——1750点区域作过较为充分的整理外,其他点位区间几乎拒绝了一切调整,尤其是自2000点以来,股市更是拒绝了任何调整的要求和机会,它在向3000点和4000点进发的途中几乎是毫不喘息、不知疲倦地往前冲,它似乎要将前四年的下跌在一夜之间报复性地补偿回来。
因此,自2000点以来,中国股市开始不断地加重泡沫化的成份和比重,“凡新必炒”、“必跌必抢”,进而演变为“凡买必涨”、“凡买必赚”。由于股市的极度疯狂以及“天上掉馅饼”的财富效应,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大批新股民抢入股市,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上课时间炒股成风,上班一族请假在家专心炒股,更有职员炒掉老板炒股票,当然,也有一些公司老板关掉自己的企业专心炒股,也有人高利贷炒股,或是卖房炒股,以及借用房贷名义炒股,甚至出现盗用银行公款炒股,至此,“全民谈股”与“全民炒股”的格局业已形成。当大盘累计上涨300%之后,沪深A股已有超过80%的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50倍。
目前的股市,是上?是下?仍是一个谜。然而,无论大盘走多远、涨多高,熊牛交替仍是股市永恒不变的法则,“大牛”后的“大熊”终将再次考验中国股市投资理性之所在。笔者曾经预言,若有朝一日,中国股市能真正站稳1500点之上,而不再重返1500点之下,只有到那时,中国股市才叫“长大”、“成器”。
『伍』 某股票创新高之后放量大跌
创新高后放量下跌意味着什么
(2016-11-24 13:43:55)
很多股民在观察大盘时,会发现一些个股出现创新高后反而放量下跌的情况。那么,创新高后个股放量下跌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创新高后个股放量下跌的实例与原因分析。2015年股市的牛市之路走的似乎并不平坦。4月20日之后,沪市成交再次突破万亿大关,而盘中震荡则明显加剧,最大跌幅曾达2.08%,尾盘暴跌1.13%。在上证指数已经冲上4500点的背景下,突然出现高位放量下跌,让投资者提高了警惕心。据分析认为,4月份的创新高后的放量下跌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的:1、 国企股热情消退。股市大涨,中字头股票功不可没。特别是两桶油的涨停,在指数上涨方面堪称主力军。但是国资委与中石化、中石油澄清市场相关传闻,让投资者对国企股的热情消退不少。仅仅依靠银行股,显然无法抵消股市下跌。2、 投资者借机抛售。两桶油股价出现异动,往往被市场解读为市场反向指标。引起了投资者的警惕心理。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投资者会借机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股市下跌。3、 监管部门的提示。继4月16日,证监会主席在上证50、中证500期指开市仪式上提醒投资者注意市场风险之后,4月1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重提了投资风险,又一次向市场发出警告。监管层如此紧锣密鼓的发出投资警示宣言,让投资者立即打起了退堂鼓。其次,创新高放量下跌意味着什么呢?除了以上的客观原因之外,有专家分析,创新高后放量下跌有可能是主力趁机吸筹的手段。投资市场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市场价格随着买卖关系而走的。单靠散户投资者的力量,是无法牵动股市的起落。唯有主力庄家才有可能。一般情况下,庄家为了达到吸筹的目的,必须压低股价。而放量下跌是最好的办法。下跌,代表卖的多,而买的少;反之,上涨,是代表买的多,而卖的少。如果大盘下跌,说明他们已经认为仓位很低了,他们会开始吸筹。所以,股民在对个股进行判断时,应该先对主力的意图多加揣测。如果主力是吸筹,那么股价未来走势就是利好的态势。如果主力是出货,那么股价未来就会下跌。总之,掌握主力意图对于股民判断股价至关重要。
『陆』 2015 股市暴跌的原因
一、大户套现,散户接盘。
第一阶段:
2014年7月11日—12月31日,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7月银行改革、8月铁路石油改革、9月水利改革、11月金融券商改革),带动了股市不断上涨,上证指数涨幅58.23%,对这波行情媒体都称之为“改革牛”。这期间中小股民投入了1.33万亿元进入股市。
第二阶段:
2015年1月1日—3月8日,因为春节、政府年终总结、准备两会等原因,没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股市平稳震荡。这两个月市场基本处在消化前期改革概念的阶段,中小股民净买入5100亿元,新的资金还在不断进入。
第三阶段:
2015年3月两会召开之后,改革利好不断出台,股市重新开始上涨。2015年3月9日—4月27日,两个多月时间中小股民净买入1.62万亿元,比前两个月涨了2倍。这时候市场泡沫开始形成。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正式面市。尤其是中证500,这成为一个极佳的套利工具,因为它的标的是中小盘股。以往的沪深300根本无法准确指示中小盘的价格走势,经常是股指跌了5%,但是小盘股已经两个跌停了,起不到套利作用。
接下来的5月、6月,股市震荡下跌,官媒开始护盘,这是我们做的一件错事。如果没有官媒护盘,也许股市可以进入一个平稳期,和第二阶段一样,去慢慢消化过去的改革概念,股指能维持在4500点左右,稍微有点泡沫很正常。可是这次护盘后,5月、6月间有大量杠杆资金入市,再加上做空手段齐备,于是引发了后来的大规模下跌。大庄家们也疯狂套现,从5月1日起到7月8日证监会禁令出台,总共套现3.2万亿元,逼迫政府出手救市。
而上市公司高管们在5月总计套现366.5亿元,6月336.4亿元,单月套现金额相当于2015年前四个月套现金额的总和。
二、高杠杆配资。
截至2015年6月,场内场外配资规模达到最高峰4.8万亿元,股价也被推到最高点。大量杠杆资金入市的结果就是,一旦出现下跌,就会发生千股齐跌的壮观场面。6月13日午间,证监会发布消息,要求证券公司对外部接入进行自查,对场外配资进行清理。配资在得到通知以后开始撤出,大量抛售股票,配资筹码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触及平仓点,跌停的股票是卖不出去的,必须抛出那些还没跌停的,结果就是引发大面积跌停。
6月18日,沪指跌3.67%,两市近2000只个股下跌;6月26日,沪指跌7.4%,两市2000只股票跌停;7月7日,1700只股票跌停,占当日交易股票总额的88%。
而紧接着在7月24日的第二轮股价下跌中,配资又一次大规模出逃,拖累股市。融资融券余额由7月24日的1.5万亿元减少到8月3日的1.3万亿元。股价恢复平稳之后融资融券余额回升至1.4万亿元。在8月18日的第三轮股价下跌中,融资融券余额再次由1.4万亿元减少到8月26日的1.2万亿元。
三、做空制度加剧市场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开始形成时,做空工具也横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杆都处在高位的时候,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持卖单量也达到两个高峰。
7月1日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无量跌停,现货卖不出去,只有通过股指期货空单去对冲现货头寸,导致以中证500股指期货为首的合约大幅贴水。IC1507合约收盘7509点,较现货中证500指数贴水902.51点,贴水幅度达12%。也就是说,现在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场价的8.8折往外卖才会有人来接单。由于中证500可以精准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势,大家只能开出更多中证500的空单对冲,大量的空单又加剧了股市的恐慌下跌,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6)2015年11月16日股市预测分析扩展阅读:
遏止内幕交易,大户套现得到约束,才能稳定市场预期,让股指逐步回归价值投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政策,而是有效的监管体系,而这正是我们目前的证券市场最薄弱的地方。
如何将疯牛导入慢牛,避免股市重新步入熊市,就非常关键。考验政府的调控能力和水平。
中国股市从创立之初起就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即让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开放平台。相反,这是一个有意识对资源配置进行扭曲,以实现让无效率或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能够以低成本或无成本源源不断攫取社会资金的目的。
为此,中国股市创建之初便作出了一系列有别于国际通行的一般市场规则的特殊制度设计,其核心包括两个内容:
第一,新股上市(IPO)政府审批制度;
第二,股权分置制度。前者是为了确保唯有政府认可的国有企业——而不是优质企业——才有资格上市融资,后者是为了确保即便国有股份所占的比例再小也依然能够保持对企业的绝对控制,从而使之能够无节制地圈钱而又不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股市暴涨暴跌 真正凶手是谁
『柒』 请高手分析下这几只股票当时走势的原因(可以从技术分析,基本面,庄散心理.....)
这行情应该不会有庄家啦了,有应该跟风盘也比较少
2013-08中旬601288和601988的离谱大涨下跌最后证监会的解释是光大证券的乌龙事件影响,也就是光大证券的交易员交易错误,误买入很多大盘股,导致上涨又下跌。。。
个评:但是其中的黑幕谁知道呢,后面的9月9日涨停,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光大证券可能是替罪
羊。
60688 6月开始大涨是因为5月31日公布的股改方案。
8月二十号开始下跌是因为公告十股支付5股低于预期
公司大事记:今日对价支付股份上市日,不设涨跌幅限制S上石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公告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对价为:全体流通A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A股将获得非流通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的5股上海石化A股股票。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为:2013年8月16日。公司A股股票复牌日及对价股票上市流通日:2013年8月20日。当日不计算除权参考价,不设涨跌停板,不纳入指数计算。600871也是一样股改,也是一样对价支付股份。。都是10股支付5股。
股改前大涨是因为有股改的炒作,股改后大跌是因为股改只是10股送5股,低于预测10股送10股。
600653大涨是因为之后准备重组了,这个重组公告之前大涨应该是有泄密了,后续下跌是因为重组低于预期,高价接盘的人不多
下面是分析错的,晕,看错问题了。。不删了。。。
基本面分析吧。
这些股票的特性都是盘子比较大。再加上这些年盘子大的股票不是夕阳产业,就是产能过剩,不然就是被宏观调控所制约。周期性很大。所以在现在股市股市讲完,今年IPO停止后的各大炒作后,在面临现在资金比较紧张,IPO即将重启的情况下,主力都会抛弃这些让他们忍受很久不怎么涨的大盘股。最近股市行情不好,特别是以一些夕阳产业,产能过剩,被政策影响的大盘股都是很萎靡,所以这三只股票算是跟着大势在跌,毕竟他们都是流通盘子大的股票。
个人预测这些股票的短时间内还是会波动向下吧,毕竟现在在传统行业里没什么概念,资金也炒作不起上海概念这个已经抄过的大概念。除非创业板大跌,市场人气涣散,主力会借一些大盘股来拉拉稳定下股市和所谓的28现象来控制下风险。但是只要市场人气起来后,主力还是会抛弃这些大盘股的去买小盘股的,毕竟盘子不活跃,加上啦涨需要的资金大,真的让主力很不喜欢。
所以我觉得未来投资方向在以创业板为主的一些传媒,互联网,新金融,环保等股票。不过现在炒得比较高,耐心等待的创业板这些年的波动,去年到今年最高涨了将近3倍,这才是炒股的爽之处。
炒股记住
流通。。物以稀为贵
概念,股市。。未来趋势的股票才有炒作故事,概念可讲。
耐心。只有耐心的空仓等待调整,只有耐心的满仓装死享受上涨才可以赚钱。
『捌』 急!急!急!华东电脑股票分析。。
这个股还可以。星期五计算机板块异动,星期五新世纪,长城电脑回都有上涨,今天这答个股大涨7个点。盘面上看。估计明天这个股要回调下。
楼主的你看那么远啊。上市分析到现在?晕
股市炒股,最多是半年的趋势的研究。那么长的时间,除非是自己跟踪的。但是跟踪的时间长了,会发现这个的股性。这个股总体股性活跃度占40%,比起特活跃的要差点。板块不动个股不动,我想楼主应该知道吧。
分析那么长的时间没实战价值。
『玖』 有专家帮忙分析一下中国股市近二十年的走势,简单易懂的优先给分。
从2001年到现在,我分析了一个月线级别走势图,自2005年创下的998低点之后,走出内了一个上涨中枢容,目前并没有结束,别的都不用看,你只要能看懂现在向上的一笔还没有走完,也就是目前还是上涨的趋势就好了。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