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的工业地理格局当中,你认为上海到底起到了一个什么
以上为核心,辐射长三角,上海起到了龙头作用,一个龙头,你应该知道它的作用有多大。
『贰』 上海发达还是香港发达
我觉得香港更加发达。
但从经济发达程度来看,两个地方差不多。都是在一部分版地权区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在其他地区又有相当多的低阶层人民。
但是香港的整体政治体系,医疗,福利都更加完善。
这些是上海比不上的,上海还是需要很长时间还完善不错的。
『叁』 上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金融,工业
上海有地理区位优越的良好条件
上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与东京、香港、新加坡相邻或处于同一时区,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构建连续24小时的接力交易。上海又位于远东的中心点,邻近的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与国内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便利的条件。
上海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优势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具备了汇聚国内商贸并辐射全国乃至海外的作用。国内主要城市横向比较,上海在GDP排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积蓄了深厚的经济实力,这本身就为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上海拥有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
到目前为止,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截至2008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已超过850家,上海已有十大类银行机构,银行网点数突破3000多家,成为中国银行业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地区。外资机构纷纷落户上海,上海是大陆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375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上海,占在沪机构总数的44%。其中,有27家外资银行总部设于上海,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的2/3,并表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的80%以上。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也分别达到154家、150家和196家。更重要的是,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这是反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金融机构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十五”末,上海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9%。截至2007年底,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60万亿元,上海就占了7万亿元,约为全国金融总资产的12%,增长很快。
上海有数量众多的金融市场体系
上海已成为大陆金融产品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再保险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上海已形成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上海金融市场的成交总额和规模连续大幅度增长。200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超过70万亿人民币,比2001年的10万亿增加了6倍。
上海具有品种多样的金融产品
目前,上海各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不仅包括票据、信用卡、资金运营、中小企业金融、电子银行管理、零售银行管理、汽车金融、资产托管、产品研发等市场前沿的各个方面,也覆盖了数据处理、会计处理、国际贸易单证处理等多项银行后台业务处理功能。2007年推出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标志着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地位的确立,也为将来包括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价格基准。目前,我国的私募证券基金、QFII、QDII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上海。
上海具有辐射周边地区的巨大潜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肆』 上海是中国最发达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吗
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位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汉、南京、成都和沈阳(实力中基本包括综合素质)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亦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科研、教育中心。至于经济方面,虽然有一大批人才,有自己独立的赶超国际的独立见解,但完全受制于中国上海,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有很大的进展。但值得标榜的是,这里有中国的硅谷——“中关村”,这里有在亚洲比较知名的大学——清华、北大、人大、北航、北理工等。所以北京可以说在整个亚太地区乃至泛欧亚大陆都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这一点,在中国,是其它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比拟的。众所周知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奥运效用将对北京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到那时,北京可以当之无愧地栖身于世界大城市行列。
上海:中国最具有国际气息的都市,这里汇聚了众多的外国人士,具有极高的国际知名度,甚至可以说在亚太地区完全能够媲美东京、香港、新加坡等著名城市。它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领导能力,拥有中国所有城市中最高的GDP总值和人均GDP值。并且强有力的辐射整个华东地区,使其成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而且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港,运输能力也已进入世界前十。经过将近十年的大幅建设,上海早已成为了中国的金融中心。这里吸引了众多的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以及金融寡头。上海将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以及最先跻身世界级的城
『伍』 中国哪个城市工业实力最强
必须是上海!
上海无论在轻工业还是在重工业上在国内都是一流的!
而且是代表了国内工业发展的潮流及方向。
但是这几年北京有点替代上海成为工业老大的倾向!
『陆』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上海处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两条经济带的交汇处。黄金水道长江和沪杭、京沪铁路干线版,使上海成为贯通中权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国工业科技的最大基地。其中,上海的纺织工业出口产品数量最大、创汇最多,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精密仪器仪表及量具制造中心,上海还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贸易、科教、文化中心。浦东新区是我国重点对外开放区,是举世瞩目的投资热点,带动着长江流域各省、市经济的发展。
『柒』 上海为什么经济实力和潜力都这么强
一,上海是东方重要港口。物流进长江口的都要经过上海。
二,上海儒家文化思想较弱。整个南方长江流域的儒家思想都较北方黄河流域要弱很多。 因此在19世纪一开埠,农民继续即离开了农业的儒家文化的思维影响,而被西方的工业文化所影响。 而西方商业文化与工业文化核心就是:平等。交流。提供质量好的服务与产品。 所以上海的理念,是普遍性的较为敬业与科学。 这是上海产品在整个20世纪中,在中国,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一直到现在。
三,民国党当年的中心就在南京,所以上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大城市。所以集中了当时中国极多的人才与高等学府。 北有北京,南有上海。 但学术与科学,讲究的就是自由与创新。 这一点上,全国没有一个城市能做到上海这样。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两所学校的创新力,在全国都是靠前的。 北京投入非常大,国家有钱,但毕竟政治氛围太浓,很多思想不敢讲。 自由度与创新力要差很多。 所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老外,在北京,是图新鲜。但在上海,有家的感觉,工业化,商业化的气氛都非常浓厚。 商业规则也都比较遵循。这个非常重要啊。 人事力量起的作用越强,对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的阻挡越强。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四,天气优势。 上海天气不错,有空调的可以活,没空调的也能活,不是活不下去。
五,人才与理念优势。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因为上面四个原因,所以人才与理念非常强大。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与国外工业化城市相提并论的。 北京官员太多啦,只指点不干活,那产值硬拿钱投出来的。 所以上海也是全国最忙碌的城市。
但我个人觉得非常习惯,忙碌是忙碌,但让人感觉忙碌的有价值: 一是给的钱较多。 二是人性化,业余时间人家不管你。 三是面子问题放的低。 所以忙但不心累。 体力好就多干,体力不好就少干,也没人干预你。 人家就是再恨你,也得通过法律,否则再看不惯你也没办法,呵呵。 法治很好。 正而巴经的给你办事。 所以上海人到内地城市,大家虽然看不惯,但没有讲上海人做事不认真的。这种评论很少。 最多就是讲上海人看不起人。但也是别人自己感觉的。 因为在上海就这样,他看不起你,你也可以看不起他,但只要不是诽谤罪,互相也不鸟对方。 这种文化,在内地,就受不了了,呵呵,内地城市基本上,都讲儒家的礼,即所谓的你高兴不高兴,你得理他,得笑。 上海不这个文化,上海只有对服务对象时,那非常专业的笑。但一般都是各干各的事,互相不理的。 你可能会觉得这太冷漠,但其实非常省心。没那么多事。
我从上海待了十年,回内地城市,非常不习惯。 效率低,不办事,就只是忽悠人,然后拖啊拖的,还得去送礼什么的,讲什么,只讲谁家关系硬,不讲谁有本事。 一说羡慕谁,就是谁认识哪个当官的,然后搞了多少钱,很少,极少有讲:谁非常有本事,自己如何创办了什么,然后又如何的。 这个我就变得很不习惯。
呵呵,我想中国人之所以看不懂上海人,根本上,还是农业文明占的城市太多。 工业文明占的城市实在是太少了。
再过100年,中国真正的从文化上实现了工业化时,就不一样了。
那全国基本就不再骂上海人了。
这是个发展过程,正常的。
『捌』 为什么上海市是工业龙头
新华社上海12月8日电(记者 罗争光)过去5年里,上海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作用日益显著,高新技术不仅在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成为“主角”,更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大力推进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推进“四大工程”引领发展转型。
高新技术全面“领跑”
在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办公楼的大厅内,迎面一块黑底红字的巨型显示屏,每天都更新着该公司两台百万千瓦发电机组的供电标准煤耗。
从2008年正式建成投产开始,火力发电的供电标准煤耗世界最低纪录就一直由这家公司保持:2008年为287克/千瓦时,2009年降至282克/千瓦时,而同期世界最先进的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煤耗在300克/千瓦时左右。“2010年全年,‘外三’应该可以降至280克/千瓦时以下。”公司总经理冯伟忠说。
冯伟忠称,与国内同类机组平均水平比,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台机组每发1千瓦时电,可以节约62克标准煤,一年就可节省标煤70多万吨,累计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这对于我国在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减少40%至45%的计划而言,意义深远。
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煤耗世界最低纪录”,源于其长期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建厂和运行的5年间,“外三”研发并组织实施了“零能耗脱硫”、“广义回热技术”等11项世界首创技术,“超超临界机组参数和运行方式优化”等6项国内首创项目,取得了9项国家专利授权。
“外三”的成绩,是上海科技创新全面迈进的一个缩影。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介绍说,“十一五”期间,上海共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任务5357项。在上海研制的我国大型客机首个型号C919技术方案取得明显进展,ARJ21-700支线飞机试飞、试航取证也全面展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新药研制”、“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部分阶段性成果已实现产业转化;首台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先进封装光刻机实现市场销售额“零”突破,65纳米介质刻蚀机2010年已销售12台,并获得国外批量订单。
“科技支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越来越明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寿子琪表示,2009年上海全市新能源等九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完成工业总产值5561亿元,同比增长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3%。而截至今年7月,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0%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达到63.8%。
提升创新效率
寿子琪说,尽管上海“十一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的五项指标均可实现,“但量上的数据攀升并不代表创新效率质的提升。如何继续突破科技创新依然存在的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短板’,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短板”何在?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陈杰直言不讳:“首先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其次是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仍然缺乏有效衔接和支撑;再次是因为体制机制上的制约,在知识创造、转移、扩散和转化的链条中难以形成有效合力;此外,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也有待强化,这关系到上海科技创新总体效率。”
因此,“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
“首先要有目标指引。”陈杰介绍说,“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对科技发展考核指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重点突出提高“大中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三大指标。“考核指标的调整,意味着‘十二五’期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重点发展。”
加强和促进产、学、研的合作是上海提升创新效率的重点工作。“真正的产、学、研相结合,应该是以产业应用为目标导向。因此,要加强企业与研究单位的沟通、融合,加速推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上海市科委发展计划处副处长陈海鹏表示,根据今年7月启动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工作的阶段目标计划,到2012年将在半导体照明、下一代广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构建6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5个国家级及上海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是促进“产、学、研”融合的一条有效途径。上海市杨浦区不仅建立了上海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而且还建立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加强了区校联动与区校融合,为后续发展集聚了更多资源。目前,环同济大学知识经济圈已形成了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计、通信工程设计等多个完整产业链,聚集企业近1600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预计2010年总产出将近150亿元,而2015年将超过300亿元。
“四大工程”引领创新转型
上海世博会已成为上海发展高新技术、探索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的试验田。“着眼‘十二五’,科技创新推动和引领上海经济转型的作用将全面凸显。为提升科技发展的动力、活力与合力,上海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寿子琪说。
所谓“四大工程”,即: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它们构成一个体系,为上海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打基础,更是提升创新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新兴产业是这一体系的“龙头”。除了形成产业自主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及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两个目标之外,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重点推进针对耐药菌的新型抗感染药物研发,实现新增产值10亿元;重点开发A00纯电动乘用车,力争取得整车、动力系统集成、电机及动力蓄电池组等自主系列核心技术,2015年产量达到万辆级……
基础能力提升则是解决“龙头”“舞”起来的动力。陈海鹏介绍说,为支撑产业发展转型的创新需求,上海将在“上海光源”等国际先进科学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建设大科学工程,在未来五年使国家级研发基地总数达到130个左右,新建和完善约4个大科学工程(装置),并建立起强大的人才支撑队伍。
上海市科委党委书记陈克宏表示,上海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和深化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三项行动,针对性地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把技术创新工程视作一个重要目标而不是配套服务措施,实现从软的服务环境到‘实’的创新工程的转变,从而真正发挥引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作用。”
『玖』 秦奋在上海有多大实力
关于秦奋的背景,流传的比较多的有两个版本
1、秦奋的爸爸是澳门大卫集团的幕专后老板,跟赌王家的属生意差不多,以博彩业发的家。
2、秦奋的爸爸是上海招商银行董事长,爷爷是军人,他是红三代。
真正的牛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真正背景,就算知道了,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总之,他非常有钱就对了。
(9)上海真正的工业实力扩展阅读
秦奋是上海的超级富二代,很多人给他起了个外号为沪上皇。从这样的外号就能看出来是多么的惊人,要知道上海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桥头堡,汇聚着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企业家和各种风云人物,可以说是国内除了北京之外最高经济实力的城市了。
想看他们的资产肯定还是很难做到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看看他车库里的豪车。毕竟这也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他家里价值超过千万的豪车就有十几辆。
大家对秦奋的了解其实也是从他的豪车开始的。在2014年的时候,保时捷918发生的亚洲首撞的车主就是他,当时还不算非常的出名。而接下来的2015年,一辆价值3000万的法拉利被撞成废铁这,这位车主也是他。
『拾』 上海有哪些重要的重工业企业
这两家较重要出名一点
三菱重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灵路258号第1层A部位
电话:(021)68413030
现代重工业
地址: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