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人宋尚龙,独立高志昌,刘长生,张德森,杜婕,张俊先 杜婕,张俊先
B. 云南中天正和会计师事务所跟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广西分所是
应该是同一类资质的公司。审计的职责
一般财务报表是公司内部的财务部门所出的,财务可能出于公司管理层的压力和经营者的利益而编造虚假财务报表来欺骗所有者和投资者。而所有者和投资者财务知识和精力有限,这就需要独立的第三方人员对财务报表进行核查——也就是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他们的职责就是保证财务报表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真实的,有据可依的,审核之后对公司整体经营成果发表合理的审计意见。
审计所需的相关资料
审计一般需要公司的会计文件和其他的相关凭证。
主要包括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公司章程、经济合同等基本文件,以前年度相关审计和检查报告,这类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再就是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科目余额明细表等等反映财务情况的报表,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固定资产权属证明 等等。
审计的财务指标
审计主要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等展开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
营运能力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盈利能力分析:主营业务员利润率、成本费用利用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
C. 作为投资者 如何检查一个企业通过折旧调节利润简答题
作为投资者,可以通过检查一个企业是否调整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调整折旧期限的会计估计等,检查是否通过折旧调节利润
扩展阅读:
一、重资产企业通过调整折旧年限进行利润修饰
2017年8月,亚泰集团发布了一则公告:《关于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水泥生产行业子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估计变更的专项说明》。通过这个专项说明,可以了解到亚泰集团调整了折旧年限,并对当期利润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亚泰集团是重资产企业,据2016年年报,固定资产总额128亿元,此次折旧年限调整,少提折旧5142万元,相应的,在没有任何经营改善的前提下,就能增加本年利润5142万元。
通过牧原股份连续五年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营收、利润双双暴涨,并且分析机构对其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比较好的预期。而累计折旧在效益如此可观的情况下,并没有同样的增幅。
是为了在效益好的时候更早的摊销掉固定资产,为企业的未来减负,所以才将折旧年限调低么?
这样去理解牧原股份的动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其公告的数据来看:调整之后,对2017年的利润影响只有262.13万元,与牧原股份2016年年报中23亿的净利润相比微不足道,调整折旧年限的做法岂不是多此一举?
不妨假设一下,随后的几年内,牧原股份即将快速扩容增产,而这样的会计估计变更,会对牧原股份未来的折旧、利润产生重大影响—2017年牧原股份中报的固定资产总额较2016年年报增加了三分之一,达到82.3亿。
三、综合折旧率
除了发公告通过变更折旧年限来调整利润,还有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偷偷”调整折旧的方式,比如本文开始时笔者提到的操作,变更固定资产的分类,从而影响提取的折旧。这些五花八门的伎俩,投资者如何判断呢?一个比较简便的检查手段就是“综合折旧率”,通过计算当年提取的折旧总额和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综合折旧率),与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如果数值发生了重大偏差并且没有合适理由的,通常可以认为是在折旧上做了手脚。
据Wind资讯终端提供的数据,A股上市公司中,2016年综合折旧率较2015年变动超过30%的共有600余家,这些公司中,除了发生大规模并购或重组的企业(因为并购时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综合折旧率变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资产增加的情况下,综合折旧率反而降低,这种企业通常是比较可疑的。
比如中化岩土2015年的综合折旧率为3.13%,固定资产净值6.4亿。而在2016年的年报中,固定资产净值增到9.6亿,综合折旧率却降到了2.10%。固定资产增幅接近50%的情况下,2016年的折旧费用相对于2015年却几乎没有变化(2015年折旧费为2008万元,2016年折旧费为2011万元),这样的数据变化是值得玩味的。
我们无法肯定这些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作了假,但是数据说明了其折旧的处理是不正常的,投资者在分析基本面的时候,需要对这类企业戴上“有色眼镜”来审查。
通过大数据筛选,除了ST类的上公司,创业板的综合折旧率问题比较多,比如蒙草生态、苏大维格、欣天科技、移为通信等均存在2016年年报较2015年年报综合折旧率大幅下降的情况。这与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有关,部分事务所审计不严谨和监管机构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了大量“修饰”过折旧的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