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红海行动》——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红海行动》上映全家都想看,第一遍看时错误的带了孩子,观影二十多分钟孩子就被吓得哭哭啼啼,于是只好带着孩子离开影院隔天单独抽空二刷。2018年一开年,一部全面超越《战狼2》的国产军事题材大片就横空出世了。也许有人说这是借了《战狼2》的余威,可为什么《空天猎》就没有借上呢?所以好电影就是好电影,好看耐看才是它真正的硬实力。如果《战狼2》当初我给了9分,那么《红海行动》我保守也要给到9.5分,留下的余地是因为还有上升空间。
战争场面惨烈残酷、感情线恰到好处、情节紧凑饱满、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没有伟光正的说教、没有塑造不死超人、武器战术极为专业......这一切都实在堪称中国军事题材影片的一座里程碑。好的地方太多不一一叙述,感情线的布设各影评公号说的不少也不浪费笔墨,这篇影评专讲战术和武器装备细节,并以找茬挑刺儿为主。
通信兵庄羽是两名阵亡的海军特种兵之一,他在沙漠伏击战结束后惊魂未定,对副队长说“参加了那么多的演习和训练,但经历这种情况完全无法控制自己,不配呆在蛟龙”。士兵不参加实战成为不了战士,这样的真实感受很客观,不像过去许多国产战争题材影片里营造的那种天生勇敢、猛士无敌。
庄羽在战斗中为了确保联络畅通牺牲了,死的很英勇很惨烈,但也预示着他的真正成熟。这种不是生来无畏但却越挫越勇的状态恰恰是这部电影打动我最真实的一个角度。而一方面赞叹影片的了不起,同时又给它挑刺找茬儿,也是为了中国电影能越挫越勇,保持住好不容易拔高了的水准,无限接近完美。接下来我们就一同回顾那些精彩难忘的片段和细节,从不同的视角层面重回红海的战火硝烟。
轻武器的配备使用据说是导演的看家本领,看下来果然耳目一新,回溯以往无出其右者。
特种小队蛟龙一队开场就是一场反海盗作战,清一色的国产95式枪族,92式手枪、95式突击步枪、88式狙击步枪先后露面。到了需要深入伊维亚国内执行任务时则全部换装北约国家的Glock手枪、SCAR突击步枪、米尼米机枪、M249班组自动武器和德造LRS2狙击步枪。到了深入沙漠解救人质时,为了更好的渗透敌营,除了外围狙击组继续使用顺手的LRS2,开车进入的女兵佟莉、医疗兵陆琛和石头继续使用北约制式武器外,队长、副队长都使用了俄制AKM突击步枪,副队长还使用了恐怖头子拉登最爱的AK74短突击步枪。而到了最后抢夺“黄饼”资料那场戏时,突击组使用的武器就成了短距离射击效用极好,全世界特种部队都爱不释手的MP5冲锋枪。
这些武器的出现没有任何一件是为了显摆的画蛇添足,表现出了极强的枪械使用知识和专业素养,导演和军事指导的功力极为深厚。如果真要挑毛病,那就是让女兵佟莉负责操作重达8公斤的班用机枪不够合理科学,且不说男女先天生理结构上的差异,这可是一支特种作战分队,机枪射手可不是简单的压制射击,是要把机枪打出精度射击效果的,在后来的战术行动中,与佟莉搭伙的队员普遍比较吃力,石头和军医一死一重伤,也证明了女性确实不适合这样高强度的特种作战。
除了枪械本身外,影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枪用战术组件,例如战术射灯、枪用测距仪、激光指示器和各类战术狙击镜、光学瞄准镜等,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讨论。同时作为军事题材中重头戏的狙击,虽然和枪械有关,但因为牵涉复杂所以随后另起一段单独介绍。
有影迷说这部电影是一群中国军人使用外军武器装备赢得了战争,这么说颇有些理由。OPS-FAST战术头盔、MSA拾音降噪耳机、轻质防弹衣、防破片眼镜、黑色和A-TACS废墟迷彩战术服,特别是影片刚一开场城市作战时就很拉风的那些抛射缆索,以及片尾之前只在《变形金钢》里才看到的飞行翼装。这些装备把我军特种兵的整体质感瞬间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现在来挑毛病:
一是狙击手顾顺和观察手李懂在进入城市制高点掩护突击组解救人质时戴着黄色和橙色镜片的防破片眼镜,这种镜片叫做弱光条件下视增强镜片,特别适合在黄昏时使用,但天气晴朗时使用反而会让时场变得昏暗压抑,出现的不是时候。
二是全片只有通信兵庄羽使用了拾音降噪耳机,搞得好像那是一副电台耳机一样,而其他队员则全部使用了轻型入耳式耳机,这是不合理的细节。拾音降噪耳机的作用是在激烈交火时可以自动降低武器射击爆炸的杂音而同时放大电台对讲机里说话的人声。特种分队除了营救人质外基本上都在枪林弹雨里硬碰硬,当然应该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耳机,激烈交火时使用拾音降噪耳机才够合理。
三是翼装飞行那场戏,从直升机上在远离目标区的位置高跳快突低开,可以有效实现隐蔽接敌,但要知道影片中使用的直升机是越战时期就出现的UH-1伊洛魁,这种直升机噪音很大,高度有限,根本无法飞到保证翼装飞行足够的滑行距离的安全高度就会因为噪音而被敌人发现了。这个细节可以看一下《阿甘正传》里阿甘被部署到越南时那场戏,听一听UH-1巨大的噪音。
除了前面所说的枪械和单兵装备外,重型装备豪华的参演阵容也是我国影史上史无前例的。我国海军的071两栖船坞登陆舰、052C导弹驱逐舰、054A导弹护卫舰都先后露面。
影片中还依次出现了美制C-130运输机、UH-1直升机,法制美洲豹直升机等空军装备,以及美制悍马高机动车、防地雷反伏击车、M60A3坦克和法制VAB轮式装甲输送车、俄制T-72B这些陆军重型装备。最后时刻佟莉还使用经典的毒刺肩射防空导弹击落了叛军的武装直升机。重型装备的出场和表现有许多出彩之处,特别是坦克对抗那场戏后面还要单独介绍。
这里还是继续说问题:
一是张涵予饰演的舰长军衔是上校,而其指挥的军舰则是绰号“新青年”的054A导弹护卫舰,护卫舰是营级编制,舰长只该是少校或中校,驱逐舰舰长才可能是上校军衔。我军护航编队的编队长应该是大校甚至是少将,蛟龙突击队执行的任务级别很高,应该是编队长而非一名舰长来指挥,指挥员职务与装备和部队编制间出现了不对称。
二是特种分队进城营救大使车队时使用了3辆无装甲型悍马和2辆防地雷反伏击车,防地雷反伏击车属于轻型装甲车辆,用来给营救对象乘坐是合理的,但把宝贵的特种兵扎堆放在四面透风毫无防弹能力的运输型悍马货厢里就有点太冒失了。
三是片中那段海军舰艇对付叛军火箭炮的段落太过夸张。我军的舰用近防炮主要仿自俄制“卡什坦”和荷兰的“守门员”,054A护卫舰使用的就是仿自“守门员”但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性能提升的1130近防炮,也就是11管30毫米速射炮,其性能甚至超越了美国海军的6X20毫米密集阵系统以及俄罗斯海军的2X6X30毫米卡什坦,可以同时锁定40余个目标,理论射速达到每秒166发,战斗射速也可以在一秒钟里打出50发炮弹。但我们必须明白,锁定40多个目标不代表可以同时攻击那么多目标,我们看到影片里叛军的火箭弹几乎是齐射过来的,这样的间隔密度速射炮是很难全部搞定的。这个片段参考了《超级战舰》中美军战舰防御外星武器的桥段,但前作中美军近防炮并没有成功防御住所有来袭目标,结局是被击沉了的。所以这个片段看着过瘾但有些夸张,毫发无损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狙击,是绝大多数军事题材影片中都少不了的桥段,甚至因为抗日雷剧的盛行而一度成为抗日战场上穿越时空的玄幻“神器”。《红海行动》中的狙击戏码很足,总体质量堪属上乘,远超过去国产军事片中的狙击情节水准,例如狙击手和观察手的配合协调,不同狙击武器的配合使用,狙击对观测环境的高度依赖,狙击装备的高度精密化等,都显得非常专业。
印象深刻的有两场戏,一是难民车队被伏击时我军狙击组迅速占领制高点压制叛军狙击手和迫击炮阵地,顾顺被敌人迫击炮锁定攻击时不是慌不择路的跳开,而是将头盔扣在枪托上作为假目标吸引敌方狙击手开火,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作出的反应凸显了他极强的专业素养。二是在执行人质解救任务时,狙击组再次被敌方狙击手压制,从而失去对目标区的有效控制以及对战友的支援,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马上向队长报告,这也是良好配合意识和战术素养的体现。
说完了优点必须说一说不足,细数后还不少,从头捋过来:
一是特种分队原配狙击手罗星在直9直升机上用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快速精确瞄准射击,子弹穿过舰艇舷窗和两排人质命中恐怖分子,这个很不科学。我们可以对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菲利普斯船长》里那场从准备观察到一枪命中长达几个小时的海上狙击,虽然不够刺激但绝对真实。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弹丸较轻,在击穿玻璃后根本不可能保持惯性精度,在直升机这种不稳定平台上预测弹头击穿硬物后的偏转量还能实施精确击杀,那至少也应该使用7.62毫米中等口径以上的狙击弹药才显得合理。
二是解救大使馆车队时,狙击手顾顺前方有水泥露台可供稳定架枪而且还可以提供很好的避弹隐蔽,却非要把狙击枪架在观察手肩膀上射击。这支狙击枪是德造LRS2,真正专业的狙击手不是什么枪都用得好而是有自己的专属武器,甚至子弹都要根据需要进行打磨改造,顾顺使用并不熟悉的武器还要把枪架在观察手肩上射击,不仅无法保证射击稳定,还有可能让战友成为肉盾。
三是护送难民车队遭敌伏击时观察手成功压制了敌方狙击手,但顾顺不是先把威胁最大的狙击手干掉而是先消灭迫击炮,要知道观察手使用步枪一个弹夹只有30发子弹,火力持续性是有限的,万一压制中断敌方狙击手抢先开枪打掉我方狙击手那就做了亏本生意了。
四是观察手使用的步枪自始至终使用消声器,但消声器虽然隐蔽却会削弱弹药动能,并不适合远程射击,同时加上消声器会增加武器长度导致操作不便,所以在完成暗杀任务后应该取下消声器提高杀伤能力才对。
五是敌方狙击手第一次狙击失败逃跑时背朝战场沿山坡向上直线奔跑,而不是沿隐蔽地形之字形短促跃进;解救人质时顾顺他们在明处,这个叛军狙击手在暗处,房屋间距离不远,他使用的德拉贡诺夫7.62狙击步枪射击精度也很好,照理说根本不该打偏让顾顺活下来,这样的素质实在不知是如何在残酷战争中幸存的。狙击是精妙和慎重的作战技艺,一定是攻击前先选好退路,消灭敌人同时保护好自己,而绝非英雄主义的以一敌百。
一句话总结,《红海行动》的狙击戏码进步很大,但在真实性和专业水平上尚有较大差距。
可以这么说,论精彩火爆程度,红海已经做到了极致,战术设计上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但问题同样比比皆是。
一是特种部队解救大使馆车队时,特种兵坐在无装甲的运输型悍马后厢板上,穿越交战区域时居然没有任何举枪警戒或放低身体躯干的战术动作,这显得很不专业。
二是为大使馆提供初期护送任务的武警使馆警卫分队在楼房内保护人员时居然全部集中在一个房间也是个大问题,防守时只有动物才会缩紧身子抱成团,作战时应该是兵力武器分散但射向集中,四个人应该编两个组分散守住门窗,而不是全部集中在一堆让对手一颗手榴弹就全部报销。
三是佟莉和石头相互掩护攻击敌人时处在短兵相接的境地中,白天开阔地型使用闪光炫目弹还不如直接投掷破片手雷管用,在不用活捉敌人也不需要保护人质的情况下直接一颗手雷再突进击毙就可以,搞瞎了再杀毫无意义。
四是海军特种兵接近建筑时为了隐蔽前进发射了烟幕弹干扰敌人,但烟幕弹应该发射在靠近自己的位置,然后一边前进一边朝前发射,这样才能起到隐蔽自己的作用,把烟幕弹打到敌人堆里,其实是自己看不到敌人,敌人却反而可以透过烟幕看到自己,这个细节可以看一看越战电影《全金属外壳》中的正确示范。同样在沙漠伏击那一段,掩护狙击组占领制高点时特种兵向敌方迫击炮阵地发射了烟幕火箭,但我们知道迫击炮并不是直射武器,而是间接瞄准的曲射武器,迫击炮阵地虽然被烟幕覆盖,但只需要继续按原来的俯仰角度和射击诸元继续对原射击区进行盲射就可以了,烟幕是阻挡不了他们开火射击的。
五是沙漠伏击的那段,号称特种部队的伊维亚政府军车队警戒力量居然选择在山谷地形中停下,在已知有敌情可能的情况下既不向前方和两侧派出警戒力量,也不组织车队迅速分散人员迅速下车隐蔽做好防御准备,就那么聚成一堆的被叛军迫击炮一锅端,这实在配不上特种部队的水准。另外,从弹药口径看叛军使用的应该是82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算是中型迫击炮,使用杀伤爆破榴弹时打掉几辆悍马和卡车是毫无问题的,但影片里法制VAB轮式装甲输送车也被它一炮敲掉就太过夸张了,要知道VAB是出现在世界各大维和战场的主要装备,《黑鹰坠落》里掩护美军游骑兵撤退时这种车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怎么可能被迫击炮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龟壳”作用。
这部影片的坦克战很容易被用来和《战狼2》吴京那场戏作对比,如果让我来评价,吴京那场戏是形式重于实质的炫技,这场坦克战则是实打实的真功夫真本事真技术真专业。作为一名资深装甲兵,看完这场坦克作战后是服气的,各种细节都展示的特别好,没有把坦克当作简单的花哨道具,这场戏也是全片我最难挑出瑕疵的一部分。
要想把这场戏看懂我们得先介绍下出场的两个铁甲“主角”。副队长缴获的那辆坦克是俄制T-72B型坦克,使用125毫米自动装弹滑膛炮,全身正面侧面披挂爆炸反应式装甲,车组乘员3人,属于二战后第三代改良版坦克;追击他们的3辆叛军坦克是美式M60A3坦克,使用105毫米手动装弹线膛炮,也披挂了爆炸反应装甲,属于二战后第二代改良版战车。
T-72B现在仍是许多国家的主战坦克,但M60A3在90年海湾战争后已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并移交给国民警卫队、用于海外军售军援,甚至被丢入大西洋充当渔礁。从这些细节可知T-72B的综合性能高于M60A3。记住这些细节,对后面的情节合理性至关重要。
现在开始从缴获坦克说起:
(1)副队长选择偷哪辆坦克是比较靠谱的,T-72B是华约国家装备,火炮、动力、通信、操控和我军坦克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果特种兵接受过坦克操纵的专门训练,哪怕不认识俄文阿拉伯文也是可以摸索着操作的,而对于M60A3这种美式装备而言,特种兵再聪明恐怕也很难很快学会如何使用。副队长缴获坦克后先跳入炮塔,然后原地开了3炮,杀了敌救了人但并没有把车开走。《战狼2》里吴京飙车开炮虽然看起来很猛很过瘾,但现实中一个人开车打炮是不可能的,要不干嘛要3至4名坦克兵,副队长打炮就没法开车,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2)待队长带着记者进入坦克后,副队长钻出炮塔钻进驾驶室开车,同时还使用AK74短突击步枪掩护射击,这就很厉害了,因为AK74这种短枪身的自动武器确实是俄制坦克乘员很喜欢的一款武器,出现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后来的作战中队长独自操作火炮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T-72采用了自动装弹机,本来就只有车长、炮长、驾驶员3名乘员,车长主要负责指挥观察通信,打炮在没条件的情况下有炮长就够了,后面追击的敌方坦克总是出现装弹手装炮弹的镜头,这是M60A3采用人工装弹的性能特点决定的。
(3)T-72B和美军M1A1属于同代坦克,对付老一辈的M60A3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3辆敌军坦克被干掉2辆是有实际可能的,特别是第二辆敌军坦克命中我军坦克很多发炮弹,但因为有爆炸反应装甲抵消了爆炸动能,所以车内人员没有伤亡也合情合理。
(4)T-72B在炮塔卡死无法转向情况下,通过改变车体方向实现炮口转向射击这段戏现实中几乎没有可能,但考虑到距离那么近直接瞄准射击虽然有难度但也有实现可能。这段戏很专业,专业就专业在队长和记者要配合开炮时先爬出炮塔交换了战斗岗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T-72B坦克炮塔内车长和炮长分坐火炮两侧,开炮时不可能把手伸到对面去击发,就算能够得着也会被后座的炮栓夹断手臂。队长后来没有进入车内,而是一直露着头在炮塔上指挥,这也才为实施概略近距离直瞄射击创造了可能,靠坦克的观瞄器材是不可能有这么灵敏的指挥和反应速度的。
(5)如果说有瑕疵,那就是最开始副队长原地开炮时那个炮弹飞行的慢镜头有问题,从弹体形状看,那是一发用来攻击步兵和轻目标的后行程助推杀伤爆破榴弹,这种弹药不同于穿甲弹或破甲弹遇赢才炸的特点,这枚弹药沿途撞上那么多柱子都擦过去而没有爆炸,这就不太像榴弹的工作原理了。
《红海行动》2个多小时不算短,但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尽管除以上所罗列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细节受篇幅所限无法详述,例如急救包扎和战场自救的戏份很值得一说;遥控无人机提供了战场观察、通信接力和近距支援也可以展开介绍;撤侨时那位女公民喊着太过专业反倒不够接地气的“我们的舰”而非“我们的船”也可以探讨研究,但看懂这么多已经足够支撑观影者既凑热闹又看门道爽爽的跟着剧情起伏了。影片的最后,中国海军6艘舰艇组成的编队在大洋上对擅闯我国海域的某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喊话驱离。敌舰一共3艘,其中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都是宙斯盾舰,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结尾,为什么有意思,只要知道这3艘舰艇的国籍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