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水污染溯源分析

水污染溯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7 07:28:04

❶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追本溯源,主要因素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
水源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内自然污染:容因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
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后一种是比较严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

❷ 什么叫溯源性

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性的理解和应用

李纪辰

化学在测量方面,虽然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但测量结束要保证的可比性、一致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进入90年代,一些国家发起并组织了“分析化学与21世纪”国际研讨会,认为国际化学测量系统是21世纪的主要任务,组成了分析化学国际溯源协作组织并提出溯源性是质量的基础。
什么是溯源性(Traceability)?这个术语越来越多地用于描述测量的可靠性。从绝对意义上看,就是通往测量单位的基本系统(国际单位制SI)或其导出单位。在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VIM)中,溯源性更概括地定义为:“通过不间断的比较链,一个测量结果能够与适当的标准器,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器相联系的特性”。
如果是物理特殊性标准物质,通过一系列的仪器校准,通常可用适当的SI基本单位建立起溯源性。
而化学成份标准物质建立溯源性是很困难的。在研制标准物质的任何一个过程或全部过程都是溯源链中的环节,带有自身的不确定度。在化学成份定值时大多数以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来表示,而不是以摩尔表示的物质的量。
标准物质的量值在测量系统中,通过给出的不确定度,即可了解标准物质量值传递的可靠程度。
标准物质的研制,应从各工序,如均匀性的检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定值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层层把关,而标准物质的定值工作是直接建立标准值的,是溯源性的关键。因此,在研制标准物质时我们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值方法的选择

一般采用标准方法,国外的标准方法大约有400多种,如国际标准(ISO)、日本标准(JIS)、美国标准(ASTM)、英国标准(BS)、法国标准(NF)、德国标准(DIM)和前苏联标准(гOCT)等。国内的方法除国标外,还有经常采用的原冶金工业部部标准(YB)、第三机械工业部部标准(UB),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准确度也用基准物质或不同原理的其它方法进行了核验,分析结果的总不确定度,国际上称其为ReferenceMethod,标准方法不确定度水平目前可达到0

❸ 河涌污染源溯源检测方法有哪些

由于地下水污染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当发现污染时,往往不易确定污染物的来源,这为锁定污染肇事者,判定其责任大小和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据全国118座大尘世浅层地下水调查结果显示,97.5%的城市分别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严重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不断外扩,城市人口不断的增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生活废水、工业污水对环境和人类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多数管道内部的情况,用人工无法观察,或因无法进入,或因内部情况过于恶劣,为了解决这样的困难,管道爬行机器人便应运而生了。

广州迪升CCTV 检测仪装备有先进的摄像头、爬行器及灯光系统,完全由带遥控操纵杆的监视器控制,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可以进行影像处理、记录摄像头的旋转和定位。具有高质量的图像记录和文字编辑功能。

其主要工作部分为一部四轮驱动的摄像小车和一台计算机。根据不同管径,可以选用不同型号的 CCTV 。通过它能够将管道中的情况一览无余。在项目中对管内情况实在无法得知的时候,便采用此设备对管段进行检查。在检查前首先要通过高压冲洗车对所需检测的管段进行冲洗,确保 CCTV 车能顺利通过,然后通过一种专用排水管管道堵塞器将上游排水管暂时封堵(采用的是德国制的管道堵塞器,这种堵塞器是一种橡胶制品,通过对其内部冲气使其膨胀达到堵塞管道的目的),然后用抽水机将井中的污水抽至附近的污水井中,待被观察管道中水深不至于淹没 CCTV 摄像头时即可投入工作。在抽完井中污水的同时也可观察此时被检测管道中的水流情况,原先埋在水下不便检查的管段此时已“浮出水面”了。

❹ 关于渭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然而近年来渭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严重恶化,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渭河流域水质现状,寻根溯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2007年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渭河流域水质污染控制对策。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水质现状 保护对策
1 概况
1.1 渭河基本情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流经陇东高原、天水盆地、关中平原(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杨陵区),至潼关港口入黄河,共经甘肃、宁夏、山西三省(区)26个县(市、区),干流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766km2,其中陕西境内河长502.2 km,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依秦岭,北至黄龙山,流域面积67059 km2。
1.2 渭河水系特征
渭河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但数量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积小,由西向东主要有清姜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尤河等。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流经宁夏、甘肃、陕西三省,至陕西省高陵县的泾渭堡汇入渭河。泾河全长455km,流域而积4.54万km2。陕西段河长275km,流域面积0.94万km2,仅占总流域面积的21%。省内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
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陕北吴旗白于山区的草梁山,流经延安地区,穿越渭北高原东部至大荔县朝邑入渭,全长680.3km,区内长145km,全流域面积26905km2,区内面积3813km2,河系不发育,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
1.3渭河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渭河流域地处陕西中部,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杨凌、铜川、渭南等6个地市,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实力雄厚,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2007年区内总人口2340万人,集中了陕西省62.7%的人口,85%的工业,81%的国民生产总值,是陕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区社会经济概况详见下表。

表1 渭河流域2007年社会经济概况
分类 单位 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杨凌 渭南
总人口 万人 822.52 83.19 375.86 497.44 15.68 545.65
耕地面积 千公顷 263.86 64.50 306.62 358.52 4.35 513.09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1450.02 83.63 476.93 483.97 19.58 350.07
工业总产值 亿元 948.87 69.20 364.80 320.79 8.43 277.79
农业总产值 亿元 69.5 8.47 45.1 124.4 1.77 76.6
注:资料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2007》。
1.4污水排放现状
渭河横贯关中地区,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的排污河,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从2007年监测资料来看,渭河水不仅作为饮用水源己经不可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干流水体鱼类等水生生物已经基本绝迹。渭河不仅基本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还影响到黄河的水质。关中地区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表
排污口 指标及单位 西安 咸阳 宝鸡 渭南 铜川 杨凌 合计
排污口总计 污水量(108?m3/a) 4.46 1.03 0.94 1.028 0.167 0.080 7.71
COD(104?t/a) 9.35 2.90 1.993 2.52 0.334 2.52 17.12
NH3—N(104?t/a) 0.832 0.217 0.205 0.174 0.023 0.009 1.46
排污口数量(个) 117 11 101 13 67 3 312
1.5面源污染
区域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主要是降雨径流过程,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情况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渭河水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即城镇工业及生活废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于没有对河流面源污染状况做详细调查监测,在此仅对能够产生面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些分析。区域面源污染的发生
(1)与该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经多年治理后,1995年度关中地区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63万km2,占关中总土地面积的29.5%,占全省的流失面积26.9%。年产沙量5529万t,占全省7.4%,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998t/ km2。
(2)与土壤背景值有关,渭河流域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最高,依次是宝鸡、铜川、咸阳、渭南等市。在自然区域上的分布呈现出关中平原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渭北原区。
(3)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有关,据统计,渭河流域农药年总使用量为4728t,亩均使用量0.279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总使用量341.5万t,亩均使用量128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70.2%。农药亩均使用量西安市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阳、宝鸡、铜川。农药亩均使用量超过0.5kg的有西安的四个郊县及渭河两岸的部分县。西安市莲湖区高达0.761kg/亩。咸阳市的化肥亩均使用量超过150kg,其中有10个县超过200kg/亩。
(4)与大气污染与酸雨有关,据监测,1995年渭河流域7个市县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85mg/m3,日均值范围为0.003—1.130,超标率14.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只有铜川市,出现在冬季;7个县市氮氧化物年均值为0.042 mg/m3,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均值范围为0.002—1.000,超标率9.8%;总悬浮颗粒年日均值为0.618 mg/m3,日均值范围为0.063—2.439,超标率为70.6%,7个县市年日均值全部超标;自然降尘年平均为24.51t/km2.月,超过我省暂行标准(18.0 t/km2.月)的0.36倍。年平均降尘量范围为12.26—41.46 t/km2.月;1995年关中地区降水PH值范围为4.35—9.35,全年采集酸雨总量占采水总量的2.75%,酸雨样品占总雨量的2.0%。关中仅在西安和渭南两市出现酸雨。
(5)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状况有关,根据陕西省土地管理局土地面积调查结果,渭河流域总土地面积5558.7千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26.7%,其中耕地面积2162.26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38.9%,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1%。园地面积107.89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0.01%。林地面积1850.45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33.3%。牧草地面积256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4.6%居民及工矿地面积375.98千公顷,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6.8%。交通用地面积74.28千公顷,占总面积1.3%。水域面积168.51千公顷占总面积的3.0%。未利用土地面积562.5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10.1%。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人类活动的加剧等,都会使面源污染负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有林地和草地的总面积也是呈锐减的趋势,由于耕地的减少,引起乱垦荒地,关中地区大于25°陡坡耕地有124.94公顷,占到耕地面积5.8%,其中宝鸡地区陡坡耕地占到17.1%,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所在;其次是渭河水系水质的恶化,带来的是渭河流域广大灌区土壤作物的严重污染,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水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
2 渭河流域水质现状
2.1河流水质现状
2.1.1 断面选择与评价标准
1.1 断面选择
选择了渭河干流陕西段的6个监测断面(拓石、林家村、咸阳公路桥、耿镇、华县、潼关吊桥)、支流8个监测断面(黑河黑峪口、沣河入渭口、灞河马渡王、泾河张家山、景村、北洛河吴旗、交口、状头)作为评价断面,控制河长493公里。
1.2 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和标准: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24个指标。
1.3评价结果:
北洛河水系
北洛河水系评价河长541.4公里。全年平均、非汛期水质评价结果相同: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58.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41.2%;汛期全部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
泾河水系
泾河水系评价河长为222.5公里,汛期和全年平均水质评价结果相同: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7.4%;汛期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7.4%。主要超标项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
渭河水系
渭河水系干、支流评价河长总计524.7公里。汛期: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1.6%,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12.2%,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0.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6%;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43.8%;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0.6%;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非汛期: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22.8%、Ⅳ类水质河长26.0%、劣Ⅴ类水质河长51.2%;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2.8%;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6.0%;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全年平均:Ⅱ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2.8%,Ⅲ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12.2%,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9.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6%;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35.0%;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比例为29.4%;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2.2功能区达标评价
渭河流域: 2007年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仅22段,评价河长1288.6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31.8%;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3%。
表3 渭河流域按功能区评价统计表
水功能区 按个数达标评价 按河流长度达标评价
区划个数 评价个数 达标个数 个数达标率(%) 评价河长(km) 达标河长(km) 河长达标率(%)
一级区 36 6 1 16.7 527.6 71.7 13.6
二级区 116 16 4 25.0 761.0 112.0 14.7
水功能区 152 22 7 31.8 1288.6 183.7 14.3
在评价的22段水功能区中一级区6段,河长527.6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和16.7%;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3.6%。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在评价的22段水功能区中二级区16段,河长761.0公里。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25.0%;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7%;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3 污染原因分析
3.1 河道生态水量不足
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内6~10月可得60%的降水和70%的径流。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自产径流约70亿m3/a,扣除汛期水量,仅余20亿-30亿m3/a水量,从渭河年取地表水约20亿-25亿m3,其中,渭河宝鸡峡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平均年取水量4.83亿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见表3)。因此平时河道生态水量甚少,河流稀释净化能力很低。
从表4看出:1995年以后,尽管年径流量逐年减少,但年引水量并没有因此减少,且有加重的趋势,造成河道的生态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得不到稀释和降解,从而说明河道生态水量的不足是1995年以后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表4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引水量
*年引水量=年径流量-断面下游实测年径流量。
年份 年径 流量/亿m3 断面下游实测径流量/亿m3 年引水量/亿m3 年引水量/年径流量(%)
1990 25.82 21.63 4.19 16.23
1991 12.65 6.36 6.29 49.72
1992 22.84 17.91 4.93 21.58
1993 19.72 15.65 4.07 20.64
1994 10.74 5.94 4.80 44.69
1995 6.66 2.28 4.38 65.77
1996 7.66 3.25 4.41 57.57
1997 4.02 0.84 3.18 79.10
1998 9.43 4.08 5.35 56.73
1999 9.45 4.07 5.38 56.93
2000 8.74 2.55 6.19 70.82
平均 12.52 7.69 4.83 49.07
3.2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
据资料报道,宝鸡市土壤养分失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有机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板结、耕层变浅、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现象日趋严重[7];且由于大量使用廉价低质的氮肥和农药,以及氮、磷、钾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冲人水体中造成污染[7]。这也是宝鸡市区附近的卧龙寺桥、虢镇桥断面NH3-N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只注重对环境的索取,过分强调人在环境中的主宰,割裂了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片面地认识和利用整体性的“人类—环境”系统,则是产生渭河水污染的根源所在。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从宏观到微观对环境的认识和相互矛盾的决策,则是造成渭河水污染的重要认识根源。
3.4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
由于用水量加大而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水质型缺水。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据《陕西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报告》资料,渭河废污水年排放量达7.05亿吨,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渭河水资源严重不足,污径比不断增大,自净能力下降,同时,由于上游筑坝拦水使渭河水量巨减。沿岸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渭河,且远大于渭河本身的环境容量,使得渭河几乎丧失了自然稀释净化的功能。
3.5水土流失问题
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达4.58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剧。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4 保护对策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保护法制在实现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实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确立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强化政府职能。建议成立由一位省级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统一协调机构,加大对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水体功能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和监管力度,提高科学治污的能力和水平。
4.1 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
从分析可知,渭河宝鸡林家村断面以上引水量占断面下游河流径流量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16%提高到2000年的71%,致使渭河径流量大为减少,环境容量丧失殆尽,污染严重加剧。因此通过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以减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径流量,在近期内使该断面下游(渭河中下游,渭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的河流径流量提高2-3倍,以改善渭河中下游的水质,减轻中下游城市的治污压力。
同时,关中平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补给。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从而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 。
4.2 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污染控制
通过分析可知,渭河流域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是造成COD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
1) 通过工业布局, 产业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 淘汰排污量大的重点污染企业和产品。结合企业的技术改造, 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2) 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治理, 关闭、搬迁一批污染严重而效益差的小造纸厂、小炼油厂等"五小企业", 使流域水环境污染得到缓解。
3) 对重大工业污染户严格实行限期治理。对机械、电力和造纸工业等, 其污水必须治理达标后才允许排放。
4.3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
1) 推广、采用各种类型的"持续农业"耕作法,减少土壤侵蚀,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积物减少,从而减少化肥中N、P流入水体的量,防止渭河水体富营养化。
2) 完善农田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新技术以及肥料与水混合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节省肥料,防止水体污染。
3) 改善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
4) 加强土壤和化肥的化验和检测, 科学定量施肥。
5) 调整化肥品种结构, 加强开发生态肥料与农药,开发和推广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常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6) 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地表覆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体。
4.4 实施生物生态治理
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根据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现状,首先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地以及坑、塘、洼,建一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和废水稳定塘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质。这种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技术,如果与当地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污水回收与再用的生态农业就可以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
4.5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如果水体污染后再治理,要使水域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良性循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保护水环境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方针。对于将来可能产生新污染的新工业,首先要严格控制兴建,污染不重的要从预防为主,是工业污染物要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其次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再次就是进行污水处理,根据河段和行政区域情况把污水处理到一定程度后才排放。
4.6 总量控制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既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合理利用各种水环境的稀释自净能力,将过去的排放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结合各水功能区、各行政区,及时对流域内的各种水体进行监测,逐渐做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
4.7 严格生产管理,开展清洁生产
严格生产管理可以减少或降低生产过程中水、能资源和原材料的浪费,从而减少向水环境的排污;开展清洁生产除了加强生产管理外,还包括开发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实用技术、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它于污染的末端治理相比,效果更佳,因为前者不仅排污,还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从而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统一。
4.8 经济手段
利用经济手段使污染者对其造成的污染损失进行赔偿,即使社会净损失为零。
要改变原有的水资源无偿使用的局面和观念,明确水资源的产权,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逐步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应用市场机制,有偿使用环境容量。
污水经过处理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具有双重意义,既减轻了污染又增加了水资源。为此,应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有关污水资源化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奖励制度,实行按质供水。

❺ 关于水污染处理,和COD水污染的处理

1:你对生化处理特别是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原理,工艺,设备及工程等的了解和认知以及回浅谈你在物化法答和预处理方面的学识。像东北一般厌氧工艺应用比好氧工艺要广泛,所以我个人认为厌氧生化可在你简历中作为个人能力的次重点介绍,具体的最好贴近该公司主页里的业务范围及业绩介绍里的来写。
2:你自己接触;应用过的相关工程的介绍及工程施工或运行过程中你担任的角色及工作范围和内容。
3:你对行业的认知和个人定位以及行业发展状况及个人发展目标和定位。
主要的就这几点,其他的格式;要求和注意点参照普通简历来写

❻ 质量溯源管理系统想要导出做分析报表,能一次性操作吗

当数据量不大的时来候,通常的做法自是,手动复制粘贴,逐条导出,如果遇到数据非常多的话,工作量会非常大,而且还得安排专人导数据,导出的数据存在一定出错率;

我见过用工具实现数据自动导出,网页和客户端软件都可以,工具名字好像叫什么小帮什么工具的,你可以找找

❼ 200分跪求一篇关于湘江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南省水利厅水政处提供的一份湘江污染状况示意图上,蜿蜒的湘江被标成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从中游的衡阳以下,湘江颜色由绿转红,渐至褐色,污染渐重。曾担任过11年省环保局局长的傅玉辉感慨地说:“湘江污染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据了解,湘江受污染河段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总砷、总汞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湖南省政府参事、老水利专家聂芳容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即使在枯水期湘江也从未出现过四类以下的水质,而现在丰水期的七八月份四类以下的水质也常有出现。湖南省水质监测中心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一次监测中,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三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仅为25.6%。32个河段水质为4类,属已污染水体,其中湘江干流有2个河段水质为五类,已根本无法饮用。
不久前,记者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湘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从湘江上游永州市一直溯源至湘江发源地之一广西兴安县。这是整个湘江流域中保护得最好的一段,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以上。
然而,在茂密的森林和清清江水之下也隐藏着湘江保护的隐忧。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的想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认为,源头地区的绿色湘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不发达造成的,但恰恰由于经济落后,这些地区对“母亲河”的潜在索求没有释放出来。由于目前国家无力对源头地区进行合理的补偿,导致源头地区与中下游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也造成了源头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失衡。如果这种不平衡继续扩大,难保上游和源头地区不会再走中下游的老路。
另一种现实的担忧是源头区的小水电站开发热。据了解,仅湘江一级支流潇水源头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已建和在建、报建的小水电站多达180多个。从江华县城溯潇水而上至湘粤交界的码市镇,一路上随处可见在建的小水电站。这些电站最近的相距不到两公里。记者看到,建有电站的河段水位被人为地一再抬高。据当地干部介绍,由于小水电开发成本低、见效快,开发小水电在当地已成为一股热潮,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也纷纷入股办电。据随行水利专家介绍,小水电的开发固然有诸多益处,但如果开发过多过密,不仅会对两岸防洪、交通等造成不便,而且还会形成废渣污染。由于过度开发违背了河流的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挽回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小水电开发热波及区域,许多地方提出了“以水发电、以电兴工”等口号,大力发展冶炼、轧钢等高能耗企业,而这些企业很有可能给湘江造成新的污染。
尽管近年来湖南省和湘江沿岸各城市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湘江水质恶化的趋势却没有明显改观。
湘江污染难以根治,首先源于沿岸城市的地方保护主义。上游肆意污染,下游叫苦不迭在湘江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如湘江长沙段的水质,在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仍只能“勉强符合饮用标准”。长沙水质恶化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上游的株洲、湘潭治污不力。今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就查处了这样一起恶性事件:特大型国有企业株洲化工集团公司一个下属企业竟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站停止运行,将高浓度酸性废水直接排入湘江。
相对城市而言,环保意识的缺乏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处偏远的地区尤甚。自1931年发现锡矿后,潇水支流泡水河沿岸11万群众就饱受污染之苦。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这里非法小锡矿蜂拥而起,泡水河水因矿渣排放变成了一条“红河”,河水铅、砷含量分别超出国家标准180多倍和60多倍,上游近36公里河道水生生物绝迹,连下河戏水的鸭子都未能幸免。离污染源最近的老屋田自然村,100多人中竟有35人因污染而致残。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泡水河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深受其害,但当地一些群众仍将采锡作为“致富手段”。直到2000年,在政府强行关闭了上游锡矿后,泡水河水质才逐渐恢复正常。
市场机制的缺位也严重影响了湘江治理污染的进程。近几年来。每年排入湘江的污水多达30多亿吨,其中大部分为城市排污。为了根治污染,株洲、长沙、衡阳等地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目前这些污水处理厂都处于一种停停开开的状况,能保证长期运行的几乎没有一个。污水厂闲置的原因是经费不足。据了解,目前每处理一吨污水需要0.5元左右的成本,而污水处理厂所能收到的污水处理费却只有每吨0.2元。这种状况使得“谁污染、谁治理”变成了一句空话。傅玉辉等专家认为,有必要用市场手段提高用水单位和个人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如果不确立一种“人人有责”的治污机制,不明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那么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就无法真正深入人心。

❽ 如何做溯源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自身产品,对自身产品进行溯源版建设,以给消费者权呈现一个完整的产品制作过程。
当然了,建立追溯体系的目的还是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
启航软件食品追溯系统主要功能有这四点。
1.防伪查询:对消费提供多样、灵活、简便的真伪查询。
2.窜货查询:对企业及相关渠道商,根据其所具有的查询控制权限,提供其相关分销及窜货信息的查询及统计。
3.数据分析:对消费者查询数据、经销商窜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报表或图表的方式给与直观的展现。
4.生码系统:将生成的二维码批量分配给需要的客户,并且在分配时可以选择客户的信息,作为生成后定义,可以成批分配,并进行增删改查管理。

阅读全文

与水污染溯源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