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自来水的水源取自何方
黄浦江和苏州河
Ⅱ 上海的饮用水哪种好
1997年-2002年,农夫山泉相继在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千岛湖、吉林长白山矿泉水保护区建成三座现代化的饮用水生产基地,投资总额逾十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饮用水公司。
农夫山泉公司拥有专业的实验室,长期从事水与健康的研究还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国内的知名科学家进行专项合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
农夫山泉属于呈天然弱 碱性水,也是一种营养说,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为7.04,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反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
同样,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人工矿物质水由于在纯净水中人为添加了矿物质,破坏了水的酸碱平衡,甚至比纯净水还显酸性。
所以说,这是有国家认证了的。放心饮用哒。
Ⅲ 上海嘉定区水质怎么样
嘉定自来水水质连续3年排名郊区第一
日期:2008-12-23 作者:朱全弟;金志刚;龚媛媛 来源:新民晚报
嘉定没有出海口,也没有临江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中小自来水厂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鉴于此,嘉定区委、区政府多年前狠下决心,到江苏墅沟的长江口去引水,终于使嘉定人全部喝上了长江水。嘉定人说,喝上优质长江水还要感谢“水门”——墅沟水闸。
取道江苏引来原水
据介绍,墅沟的“水门”位于长江口、浏河、墅沟河的交汇处。1996年,嘉定区“借道”江苏太仓市浏河镇,构筑起嘉定唯一可以自控的出江口。从此,嘉定格外珍惜这一取水处,充分利用墅沟水闸随潮引水调活水体,顺利解决全区自来水原水问题。
此外,嘉定还利用长江的好水和潮位差冲击内河,激活嘉定北部地区河道的水动力,达到改善北部水质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墅沟水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它现在是嘉定宝山地区调节内河库容的主要水工程之一,还是嘉定地区饮用水源的引水工程,同时也是上海市河网调水方案中的重点引水水闸。
有水则活,何况那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嘉定水务部门利用调水设施调活水体。嘉定城河道先天不足,10多年前建造了泵、闸、坝一系列工程,水务部门采用这些人工设施调引环城河水,冲刷城内河道,借助“外力”有效改变了嘉定城里的河道水质。
着力消除河道黑臭
嘉定区的苏中河以北、蕰藻浜以南地区由于苏州河综合整治需要,水体不能流入吴淞江,河道因此缺乏动力,加上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恶化,出现较多黑臭河道。目前,嘉定正在加强截污治污与河道整治,推进人工调水工程。经过区水务部门两年多的努力,一项规划已经市主管部门专家论证确定,行业审查也获批准,届时黑臭河道将越来越少,直至全部消除。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
近年来,长江口水源屡遭污染,嘉定为此加强了自来水水源地的保护。现在嘉定的自来水水源仍在墅沟和娄塘河经留区域,处在江苏浏河镇和嘉定华亭镇。紧靠浏河(距浏河出江口约100米),引水途经江苏段约2公里,周边环境不太理想。嘉定区政府一方面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一级3平方公里,二级12平方公里),控制办厂、养畜、使用农药。另一方面,为避免浏河排水给嘉定引水带来影响,区水务局与市水务局专程去苏州市水务局,协调浏河引排水事宜并签订协议,确保错开引排水,保证引水时不受对方排污影响。嘉定区自来水水质连续三年在全市名列前茅,获得郊区第一名。
现在,墅沟水闸通过与之配套的墅沟河引水工程,每年向嘉定引入优质长江水4.5亿立方米,今年1~10月已累计引水3.63亿立方米。嘉定北片河道水质变清了,经河道水样检测,氨氮和化学氧量分别降低了84%和71%。
从墅沟水闸引入的长江水生产的自来水,浊度保持在0.3左右,优于国家标准,嘉定百姓普遍反映水质好了,喝茶更有感觉了。
这个可不敢随便说说,不然的话其他区会和新民晚报打官司的,你说对不对? 所以不要随便怀疑了。
Ⅳ 上海水资源污染情况
上海的水资源短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上海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版资权源量很小。上海水资源总量虽然有26.9亿立方米,但上海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1.2立方米;二、绝对用水量大。由于工商业发达,工业、商业、生活用水数量惊人;三、可用水源稀少。流经上海的水源,上游在江浙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加上上海本地,水源被污染情况严重。
Ⅳ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但为什么被称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2011年6月,一个朝气蓬勃的清晨,在中国,在上海,苏醒了无数人们的瞳孔;一条风驰电掣的热点新闻,在东海之滨,在长江河口,使无数媒体为之跟踪:历经15年论证、5年建设的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实现全面通水!
一个足有10个杭州西湖之大的江心河口水库,不仅使广大上海市民喝上优质长江水的多年期盼成为了现实,即使面临东海咸潮入侵,4.38亿立方米的有效蓄水量也足以保证连续68天的正常供水,从此解除了上海曾经郁结的“心头之患”,而且改写了上海饮用水主要依靠黄浦江水源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原水的供应格局,完善了上海“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饮用水水源地战略布局。
这是一个时代壮举,壮在工程的浩大,壮在党心所思、民心所向。
这是一件人间美事,美在自然,美在境界,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
为了让上海人民喝上好水
饮用水是人的“第一食品”。
地处东海之滨、长江河口、太湖水域的上海,曾因丰沛的水资源而得名“上海”。长期以来,水一直是大自然对上海的特别恩赐,因为上海有她的母亲河——黄浦江。按理说,上海的水域面积不小,占了上海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但却是联合国曾经预测的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六大城市之一,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上海并不缺水,上海缺的是可以饮用的好水。
长期以来,好水之忧如影相随。与此同时,上海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改善市民饮用水水质的努力:从上个世纪以来,上海的水源地历经数次迁移。苏州河和黄浦江市内段是上海最早的水源地,先是苏州河水质日趋恶化,上海水源取水口被迫迁至黄浦江军工路附近;到了1978年,人们无奈地发现,黄浦江下游的鱼虾几乎绝迹,取水口又被迫溯流而上;时隔十年,在1987年7月,取水口不得不再一次移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而到了1998年7月,二期工程又将取水口上迁到了黄浦江上游的松浦大桥附近水域。水源地一再迁移,而上海却并没有摆脱“水质恶化”的阴影。黄浦江上游,其实也是太湖流域下游,由于受到污染的影响,取自黄浦江上游的开放式、流动性的原水,大多属三类至四类水,有时甚至是五类,为了保证自来水的质量,水厂不得不采用重氯消毒杀菌,投放量甚至是过去的4倍。
干净水源何处寻,长江河口江中求。
上海的饮用水水质,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思考,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抉择——
1987年,上海市科委对“长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规划方案研究”进行立项,拉开了上海研究开发利用长江口饮用水水源的序幕。
1990年,上海市水利设计院提出了“促淤不可行,圈水可行”的建议,播下了青草沙圈水的第一颗科学种子。青草沙水源地因此受到了关注。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兴岛的西北方,是长江口的一个冲积沙洲,年均过境径流总量约9335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100倍,而更为重要的是,青草沙水源地水质清澈,达到了二级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
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环保局等一批专家提出了“从长江江心取水,变长兴岛为水源岛”的科学设想。
1994年,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江口成功开发了第一座盐度观测站——青草沙盐度站,奠定了长江口水沙盐序列观测的研究基础。
1996年,上海市建委组织了“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预可行性研究”,形成了青草沙研究系列报告。
2001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纳入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2004年,青草沙水源地被纳入水利部《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
2005年,上海市城投总公司组织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总报告和16份专题报告。经过科学论证,证明了青草沙水源地具有淡水资源丰沛、水质优良稳定、有利南北港河势稳定等综合优势,完全符合上海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符合上海水源地“百年”战略要求,青草沙水源地成为了上海新水源地的首选方案。同年12月,上海市水务局主持召开了“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评估审查会”,来自全国9个学科的26名院士专家组成了专家组,听取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汇报。与会的26位院士、专家一致认为:水源地建设属百年大计,关系到整个城市的供水安全,意义重大。从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及早启动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建设,并基本同意预可研初拟的工程方案。会议形成了《上海市长江口水源地研究成果评估审查意见》,并向市政府递交了《关于本市加快长江口水源地规划建设的请示》。
于是,2006年1月20日,成为了上海供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日子: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被正式写入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了在工程中体现“百年”战略
这是一种求真务实。2006年5月8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和2006年5月15日的市委常委会,分别听取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长江口水源地建设有关工作汇报》。
这是一种高瞻远瞩,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谋划青草沙水源地的开发建设中,特别提出:“饮用水源地要充分用好长江水源,要有‘百年’战略方案……”
是的,青草沙工程的建设难度堪比三峡,要把蓝图变为现实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在江心河口地区建造大型水库,世界上没有先例,这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伟大创举。要实现这样伟大的创举,需要殚精竭虑;要实现这样伟大的创举,需要呕心沥血。如果说,15年的论证是艰难的,那么,在此后5年的设计、施工阶段中,需要研究的工程难题更加现实,需要攻克的工程难关更加繁多,包括建设世界最大的江心河口水库是否可能,包括采用盾构法推进大口径长距离江底输水管线是否可行,包括建造亚洲最大的超大型输水泵站的选址问题,还有如何解决江心河口水库的咸潮入侵问题……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所有的愿望都寄托在这里。
在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总指挥的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以2007年6月5日为标志,一个造福民生的世纪工程开始打造,一幅宏伟蓝图开始立体地呈现在上海人民的心上——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由三大主体九大工程项目组成,即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长江原水输水隧道工程、陆域输水管线及增压泵站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江原水经取水泵闸、水库、输水闸井进入长兴岛岛域输水隧道,再经长江原水过江管自流过江后,由浦东五号沟泵站提升进入各个输水支线,最终到达14座自来水厂。
“向社会融智”,青草沙团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因为谁都知道,在接下去将全面铺开的浩大工程中,必须依靠专家来把关,来突破工程中的“瓶颈”。于是,一个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成立了,2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涉及到水利、隧道、基础工程、自动化控制、制水、环保等众多学科。为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工程指挥部作出了一个决定:凡是工程中的重大决策必须经专家委员会审查。
假如把“向社会融智”比作是青草沙工程的一条腿,那么,“靠创新驱动”就是青草沙工程的另一条腿。在专家委员会成立之后,一个科技与管理创新委员会相继成立。这个以青草沙公司为主体,以中标设计单位、中标施工单位、中标咨询单位、有关大专院校和研究院为中坚力量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从一开始就制订了《科研管理办法》和《科技管理与创新工作实施细则》,同时制订了切合工程实际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创新策划书》,并编制了科技创新实施规划,明确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科技创新的任务、目标及进度计划,为自主创新的促进、项目建设的推进,构筑了一个助力的平台。在此后的时间里,青草沙公司成功申请了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3项,市建委科研项目1项;先后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了青草沙水库最长连续不宜取水天数试验研究、水库工程河势影响研究、水库工程防冲护滩模型试验研究、水库泵型选择试验研究等三十余项科研项目,应用相应科研成果,有效指导了水源地工程建设,其中,结合工程实践起草发布的《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排体缝制及铺设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还填补了工程规范中的一项空白。
打造百年水源地工程,没有一步退路,只有去集聚智慧、付出心血,在实践中去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路子来,尽管所遇到的困难、所作出的努力,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青草沙团队独具匠心地创造了数个令人瞩目的世界工程之最:800米主龙口开创了河口水库合龙工艺之最、7.2公里输水隧道开创了中等直径盾构一次掘进工艺之最、高扬程大规模泵站开创了节地节电之最、水库科学实证基地开创了湖库富营养化预控技术之最……特别是在河口江心建水库,这是上海的创举、中国的创举,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绝无仅有的伟大创举!
为了实现“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
原水弥珍贵,润城细无声。
青草沙这个上海百年战略水源地,终于从“天方夜谭”变成了眼前的现实。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自2010年11月1日起正式进入调试通水阶段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设备调试和管道冲洗,新建的浦东金海水厂于2010年12月1日率先正式并网向用户供水。金海水厂通水后,青草沙水库又先后三次向杨树浦、南市、居家桥、陆家嘴、临江、凌桥和长桥水厂供水,上海的长宁、徐汇、卢湾、静安、黄浦、虹口、杨浦等7个行政区的全部地区,以及浦东、普陀、闸北、闵行、青浦等5个行政区部分地区的1000多万市民已全部用上来自青草沙水库的优质长江水。
“长江好水,在流入东海之前,将被挽留,为上海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造福。”上海终于让上海的千万市民喝到了长江的江心水,并且从根本上扭转了上海合格水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使长江原水占到了全市原水供应的50%。
为了实现“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景,上海没有停止她的脚步。
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原水总需求量将达到1428万立方米/天,而上海建成的长江青草沙、黄浦江上游、长江陈行及崇明东风西沙四大水源地。其中,青草沙水源地供给中心城区、浦东新区、长兴及横沙两岛;陈行水源地供给嘉定和宝山;东风西沙水源地供给崇明岛;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供给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和闵行,届时,长江原水约占全市原水供应的70%。
好水,流在我们的身边,流在我们的心里。上海有幸!上海人民有幸
Ⅵ 上海小区里的自动售水机水干净吗
每台设备都有定期的检验。从水质上来看,应该可以的。
但会不会闹肚子,则不一定。有的人不适应冷水的。我家里人都可以直接喝,而我就不行。
Ⅶ 上海市规定中小学生不准饮用纯净水是真的吗_
在水的传言中,有一个被很多人转发、提起的例子:“1997年,上海一对夫妇生下一男婴,从生下儿子那天开始就用纯净水烹调、饮用。3年后,他们的儿子得了软骨病,而且智商不发育。这对夫妇找到权威专家,才破解了谜底:一切都是纯净水惹的祸。自此以后,上海市政府强调中小学生一律禁止饮用纯净水。”
事实是这样的吗?针对记者的询问,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并不知道相关情况。据了解,2012年11月,上海市教委宣布,将逐步规范全市中小学校(含中职)校园饮用水供水模式,同时计划在2013年至2015年3年内,分别完成全市300所、400所、500所中小学校校园直饮水工程建设。据悉,上海已有近400所中小学校完成了校园直饮水供水模式建设。直饮水即通过安装中央水处理器等形式,对自来水进行初滤、深滤、消毒、杀菌等深度处理后,提供可直接入口的饮用水(其实就是纯净水)。
那么,饮用纯净水是否会影响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呢?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王明福认为不会。人体吸收微量元素的途径众多,水只是其中之一,且占比不大;人体吸收水的途径也不少,比如饭菜、饮料等。
“软骨病发病原因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日光照射不足等多种原因。”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鲁青介绍说,虽然纯净水中参与骨骼发育的钙、镁等重要矿物元素含量不足,但是人体摄入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为饮食,多种食物如蛋类、鱼类、动物肉类等均含丰富的钙磷等元素,因此“常喝纯净水会引起软骨病”这种说法不科学,传言中提到的案例不可靠。
Ⅷ 我觉得上海水质差的其中一个原因和自来水管道有关
铁管是一个原因,有些水厂出口的大型输送管到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还有个愿意是水厂过滤方式不同,还有水箱水污染
Ⅸ 上海的自来水水源地有几个,分别是哪里
上海的自来水水源地有4个,分别是长江青草沙、东风西沙、陈行水库、黄浦江金泽。
1、长江青草沙青草沙是中国长江河口的一个冲积沙洲,位于长兴岛的西北方,属上海崇明县管辖。青草沙水源地位于长江口江心部位,不受陆域排污的干扰,水体水质属于一类至二类,水量丰富、水质优良,使青草沙成为上海市难得的优良水源地和城市供水的战略储备。
2、东风西沙水库位于上海长江口南支上段的北侧、崇明岛西南部, 东风西沙水库工程属城市供水项目,为新建项目。有效库容890.2万方,总库容976.2万方,最高蓄水位5.65m,2014年1月17日,东风西沙水库正式实现了通水。
3、陈行水库位于中国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的东部长江江堤外侧。水库呈矩形,面积135万平方米。东傍新川沙河口,西连宝山湖(宝钢水库),是上海市主要取水口之一。
4、黄浦江金泽位于青浦区金泽镇西部、太浦河北岸,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总库容约910万立方米,其中应急库容约525万立方米,由金泽水库、连通管、闵奉支线和松浦泵站改造等四个子项目组成。
1、黄浦江金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分为金泽水库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和松浦大桥备用取水口一级保护区。
水域:闵行区西河泾以西黄浦江水域,竖潦泾、横潦泾、大泖港-叶新公路、园泄泾-G1501、斜塘、泖河、东泖河、西泖河、太浦河、拦路港、淀山湖以及急水港东侧部分水域。陆域:北岸上边界为淀山湖上海、江苏交界线,下边界为西河泾。
2、青草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青草沙的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与边界,水域部分为:青草沙水库库区和水库管理范围外沿线200米及取水口周围500米的长江水域。陆域部分为:北环河、水库堤坝外侧陆域沿线50米。
3、陈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陈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与边界中,水域为:陈行水库、宝钢水库库区及陈行水库和宝钢水库堤坝外侧沿线1公里的长江水域。陆域为:陈行水库、宝钢水库堤坝外侧陆域沿线50米、输水泵站西侧边界、新川沙河。
4、东风西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其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与边界中,水域部分为:水库东侧取水头部半径300米水域范围,切向向库区延伸,库内所有水域。陆域:水库堤顶向外侧(库区为内)延伸50米,包括东西堤以及取水泵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