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98年走香港抄底香港股市

98年走香港抄底香港股市

发布时间:2021-01-26 13:36:09

Ⅰ 1998年是以谁为代表的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结果如何最好说经过,详细点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回眸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 将至壕边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利率。而事实已经证明,在前3次冲击(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贷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也因此被戏称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据说索罗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总金额约400亿美元的买入合约,到期日为1999年2月。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众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开启了香港的新时代。但是,对国际炒家而言,这正好为他们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香港的经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故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没谱。而恒生指数代表香港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香港经济、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只要能动摇恒生指数,就能打击人们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恒生指数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广大投资者盲目恐慌,从而到达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众 浑水摸鱼 国际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1998年8月初,投机者大肆宣扬人民币将贬值10%,其中,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人民币左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想借此来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其目的仍是为了其狙击港元创造心理条件,其手段真可谓无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混乱状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下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收益之高令人震惊!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间,投机者就大肆宣扬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以致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兑换9.5元人民币的水平。投机者散播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是“声东击西”的招数,旨在借此影响人们对港币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机者还大肆宣扬内地银行不稳定等谣言,目的仍是为狙击港元创造条件。除了妖言惑众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开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联系汇率脱钩的期权。 出其不意 首战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们一天之内抛售200多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1美元兑换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抛售了200多亿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香港银行体系———从而起到了稳定银行同业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难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业绩的一些蓝筹股业绩不佳,导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恒生指数全日下跌212点,跌幅为3%。在此后的7日至13日这几个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继续采用吸纳港元的办法,以稳定同业拆息并进而达到稳定股市的目的。但由于炒家在股票市场上大肆做空,恒生指数最终还是跌到了6600点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炒家要打压指数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如数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高于投资炒家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当日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银、获多利、和升等多家证券行指示,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表示不惜成本,务求将8月期指抬高600点。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积极不干预”政策,给投机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击。 代行中央银行职权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预期货股票市场,这在全球开放型资本市场上尚属首次。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令市场为之一惊。 接着,投机炒家鼓动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攻击港府的舆论大战。与此同时,炒家们并不愿意俯首称臣,他们又一次玩起了“声东击西”的鬼把戏———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围魏救赵”冲击恒生指数。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市场最高交易纪录。 但投机炒家并不善罢甘休,他们认为港府已经投入了约1000亿港元巨资,资金压力与舆论压力使其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想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炒家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乘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 这样,投机炒家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炒家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败走麦城。 生死决战“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恒生指数期货8月合约的结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击以对冲基金为主体的国际游资操控香港金融市场的第10个交易日。 双方经过前几个交易日的激烈搏杀后,迎来了首次决战。 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790亿上。 1998年8月28日,对于众多国际炒家来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预以来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针对炒家们惯用的汇市、股市、期市的主体性投机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从8月13日收盘的6660点推高到28日的7829点报收,并迫使炒家们在高价位结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货。在此之前,炒家们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仓。这样一来,即使它们转仓,成本亦很高,一旦平仓,则巨额亏损不可避免。 乘胜追击获全胜 “8·28”之战,港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国际炒家来说,期指转仓是可行性选择,更可能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因此,对香港特区政府来说,“8·28”之战也只能算是阶段性胜利。港府决定,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来,香港政府动用了100多亿美元,消耗了外汇基金约13%,金额大大超过了1993年“英镑保卫战”中,英国政府动用77亿美元与国际投机者对垒的规模,堪称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麻烦采纳,谢谢!

Ⅱ 98年香港金融危机恒生指数成交日情况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恒生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61.1%,其中以专1997年10月最为属惨烈,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下跌达10.41%,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真正的大跌都是97年开始的。

Ⅲ 如何借鉴1998年香港救市

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对香港发动了大规模“狙击”。他们事先沽空恒指期货,然后在专外汇远期沽空港属元,试图引发港元远期汇率的下跌、利息率的上升和股市下跌,从而使早已沽空恒指期货的炒家获利。在这场所谓的“金融保卫战”中,被视为“救市之手”的平准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意思的是,这场保卫战打赢之后,平准基金通过合理的退出机制,不但没有损失,还净赚了983亿港元,回报率超过83%。在保持股市平衡前提下,实现了资金的回笼,做到了“边救市,边赚钱”。
希望可以帮到你,请采纳,谢谢

Ⅳ 1998年香港成功地抵制了亚洲的金融危机,说说香港为什么能保持稳定繁荣呢

1980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内值。1983年容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动用外汇储备稳定汇价,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
其次是多年来中央的支持,如自由行、泛珠合作、香港工业品进口内地免税、支持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性行为等,以维护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

Ⅳ 98年索罗斯冲击香港股市如果大陆不利于帮助会怎么样他如何赚到钱

这什么问题啊,提问题你首先要讲清楚,你到底要问什么意思!
今天无聊借你的问题码点文字。所以可能答非所问。先给你回答第二个问题,明白了你就懂如果大陆不帮助香港后果会如何了。
首先你要明确Soros是货币汇兑之王。做空汇率是他的专长。所以他的目标是冲击港币,股市与期市只是配合他做空的一个工具手段。Soros的手法主要是借攻击国的货币,然后冲击该国汇率,逼迫该国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变成自由汇率。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举个简单的例子。借100亿泰国株。然后按照联系汇率(美元)1比10卖出。得到10亿美元。来回来去卖三四次。泰国人看到市场有那么多抛售换美元的就会害怕。会跟风兑换美元。兑换到泰国没有外汇储备了。泰国就会取消联系汇率,变成自由兑换。这样就变1比50了。然后Soros拿着先前兑换到的美元中的一部分在市场换回已经贬值的泰国猪,还给泰国银行即可。剩下的美元就是他的战利品。这样平白无故的就席卷了泰国的外汇储备和人民的财富。懂?
第二个问题懂了,第一个问题就可以明白了。Soros攻击香港,香港只能提高利率来抗衡,这样可以使Soros借货币的成本增加。但这是一个双刃剑。因为提高利率会冲击楼市、股市、期市。会引发楼市、股市、期市的坍塌。房地产关联行业数百个(看看房子里的灯,毛巾,家具就可以明白)这样就可以冲垮香港的经济,使老百姓的财富缩水。因此就需要有海量的外汇储备与之抗衡,你卖多少我收多少,而大陆的外汇储备充足,是Soros所无法抗衡的。所以如果大陆不帮助香港你就能知道香港的后果了。

Ⅵ 求索罗斯97年香港具体做空手法,造成最后的结果,谢谢大家

做法为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结果为香港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60%。

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但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他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立即于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战。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进而推动港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扬。香港金融管理局又大幅提高短期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接着香港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60%。

(6)98年走香港抄底香港股市扩展阅读:

乔治·索罗斯的相关情况:

1、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

2、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3、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Ⅶ 香港挺过98年的金融风暴是否有中国的功劳呢

实际的资金貌似没有 听说是香港拒绝了大陆的资金 认为自己能搞定 当然大陆还是做了一点维稳措施 比如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指示几个在港国企级和央行长协助 反正这么说吧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意思是大陆跟香港同一阵线 是他的后盾 索罗斯最后撤了是因为在俄罗斯重创 在香港占不到便宜 大概这样咯 最后说一点 教科书和CCAV的东西听过就算了 别太认真 出了这个国门你才会明白世界原来是那样的

Ⅷ 98年索罗斯狙击香港外汇,如果我想从中获利,我该怎么做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是当时的亚洲金融中心。索罗斯在东南亚狙击泰铢时,其实就已经开始对香港进行多次试探。97年的7月和98年的1月、5月,港币都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市场极度恐慌。到98年的8月,索罗斯终于安耐不住开始狙击港币。

此时的香港政府做出了政府入市,调用外汇储备的艰难决定,并得到了中央600亿港币的支持。98年8月14日,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入市,使恒生指数升幅达到8%,以7224点收盘。随后索罗斯带领的炒家疯狂卖盘,香港政府则围追堵截,全盘买入,到8月28日下午四时整,恒生指数以7829点收盘,香港政府在此次战役中获得胜利,国际炒家从香港败退。而在整个决战过程中,香港政府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

2、98年索罗斯狙击港币的原理

香港采用的是联系汇率制度,当香港居民对港币失去信心时,就会把港币兑换成美元,联系汇率也就难以维持。外来资金的大量涌入也加剧了香港房产和股市的泡沫,索罗斯正是抓住了香港政治和经济的弱点,大量卖出港币,卖出股票现货做空。香港政府想要保住港币,就保不住股市,要想保住股市,就必须把港币和美元脱钩,而这会令香港股市楼市再度急泻,利率飙升,炒家则做空港币大赚。

以上关于98年索罗斯狙击港币过程及原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Ⅸ 1998年索罗福是怎样冲击港股的

2018年1月,印尼盾再次受到攻击而下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浪潮袭来。港元又一次受到攻击。据香港金管局事后调查,国际炒家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多方组织,借入港元。

他们一方面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债券融资,另一方面将手中的美元债权转换为港元债权,神不知鬼不觉地备足了“弹药”。

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9000点附近不断购买看跌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手中累积起大量淡仓,布好了“地雷阵”。

炒家的如意算盘是:首先抛出港元佯攻港币汇率,逼金管局使出“挟息”的惯用招数,拖垮股市,造成恒生指数暴跌,把市场逼向他们预先布好的“地雷阵”里,然后“引爆”期指淡仓,利用期指巨大的杠杆效应,赚个钵满盆溢。

6月,炒家再次试探性冲击港元,金管局此时已经觉察到有操控市场的情况,但也并未行动。这使得大小投机商们更加胆大妄为,公然将香港称为他们的“自动提款机”。

8月,数字显示,香港第二季出现5%的经济负增长,失业率上升至4.8%。3日,香港汇丰银行宣布上半年业绩出现大幅倒退,与同期相较,竟然减少四成;汇丰银行的母公司汇丰控股的盈利也下跌了16%,这是汇控成立9年来的首次盈利倒退,消息一出,股价急挫5.29%,整体拖累大市,恒指跌穿7700点关口。

对冲基金认为时机已到,首先派出“先头部队”,开始大量抛售港元。

金管局看准了财政库房需要提取港元的时机,沽售美元换取港元,让银行体系结算余额没有下降,并没有出现炒家盼望的“高息”。

然而,炒家亦是有备而来,他们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大肆散播人民币贬值及港元脱钩的谣言。再加上香港经济持续下调,美国股市大跌的种种不利因素,虽然没有出现高息,但香港股市还是一路下滑。

6日,港股下挫212点,恒指报收7254点;10日,恒指跌破7000点心理大关,一时间抛盘如潮。这当中可能既有故意砸盘的炒家,又有见势不妙、风紧扯乎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11日,港股继续下破6800点;13日,破位6500低点。

14日时至中午,市场上开始传出港府携外汇基金入市的风声。当日,恒指大涨564点,终盘收复7000点大关,报收7224点,升幅8%,创下6年来单日升幅之最。

港府所用的中银、和升等4大经纪行力托重磅蓝筹股香港电讯,当日恒指报收7210点。自此,攻坚战、阵地战、游击战、集团军作战,甚至心理战轮番登场。

8月21日,港府入市第5天。对冲基金对此前连日失利极为不甘,决定反扑,当日期货市场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一幕。

下午临近收市,对冲基金的出市代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了大约3000张期指沽盘合约。

27日3时45分之后,炒家在数分钟内风速卖出4千万股,狂砸香港电讯,攻势汹汹。有“御猫”见势不妙,急忙将买盘收起,守方一下乱了阵脚,被攻方冲散。“御猫”被迫退守,最终以15.45元收市。这最后的15分钟内,成交额高达每分钟5.5亿元!

还是在这一天,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驻港基金经理斯坦利·德拉肯米勒公然叫阵。

就在港府全力托市的同时,对冲基金在俄罗斯市场上投资失败,被迫回撤,也就没再攻击香港。

(9)98年走香港抄底香港股市扩展阅读:

这次金融危机中,在国际投机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货币竞相贬值,给中国香港的港币和股市带来很大压力。

1997年10月,国际投机资本开始狙击香港金融市场,香港股市在初期以大跌收场,之后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开始救市,在外汇市场保持现行汇率制度不变,股票市场信心大增,恒生指数重上一万点,基本维持住金融稳定。

1998年,国际投机资本再次狙击香港金融市场,香港特区政府再次动用大量外汇储备救市,将汇率稳定住,打赢了香港金融保卫战。

可以说,在这次危机中,除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外,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中国政府的审时度势,在危机发生前后实行的各种政策措施,保证了中国金融和经济的稳定运行,这也客观上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阅读全文

与98年走香港抄底香港股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恒冒财富理财 浏览:721
银行跨境理财 浏览:352
股票一次最多买多少股 浏览:666
办房贷要买贵金属 浏览:702
80年代理财 浏览:903
中翌理财亏掉怎么报警 浏览:295
人民币增值利好哪些股 浏览:532
招财猫理财投资 浏览:577
征信可以办助学贷款吗 浏览:259
东方财富期货怎么关注好友组合 浏览:263
红枣期货10000元 浏览:494
51vv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641
信托与pe 浏览:64
新闻联播人民币 浏览:529
股份融资 浏览:55
翘然天津资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456
融资融券宝典 浏览:29
定期理财规划 浏览:599
恒大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6
信托信披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