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分析 > 上海豫园谁建的

上海豫园谁建的

发布时间:2020-12-12 09:12:15

上海豫园什么时候建立的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
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专今已有四百余属年历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穗堂、大假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

⑵ 上海的豫园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年代久不久远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东方明珠是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

所以东方明珠不是古迹

⑶ 豫园建于哪个朝代

豫 园
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典园林,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市区城隍庙的北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由明代四川布政司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其名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名“豫园”。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至万历五年(公1577年)竣工,是一座糅和丁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园林面积虽小,但布局曲折,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景致各有不同,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每一处厅堂楼阁,假山流水,都代表着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豫园共有五条浸透着精灵秀气的巨龙装饰围墙,这五条巨龙一是伏虎,二是穿龙,三,四是双龙戏珠,五是睡龙。全园40余处景观被这栩栩如生的龙墙、蜿蜒曲折的回廊以及形状各异的花草巧妙地分隔,形成一步一景、步步皆美景的特色。
除了围墙之外,豫园主要景区有以大假山而闻名的城市山林,大假山是明代遗物,由叠石名家张南阳亲自设计建造,是豫园的精华;华林秀谷,有鱼乐榭、复廊、亦航,万花楼等景点,点舂胜迹,此处的“点春堂”曾为小刀
会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武器,文告、自铸钱币等文物;位于园东部的水石佳境,以池塘和假山取胜;园中还有玉玲珑、积石水廊、玉华堂、环龙桥等建筑。其中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江南园林的三大名石。有趣的是,在玉玲珑下面烧一柱香,上面会孔孔冒烟;从上面浇一盆水,下面又会洞洞流泉,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此外小巧玲珑的内园为豫园的园中之园,亭台楼阁,假山池塘,一应俱全。豫园大戏台更是豫园古建筑中的精晶,也是上海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戏台。游完了豫园,不能不去旁边的豫园商场(也就是老城隍庙商场),那里可是闻名全国的小吃王国。

⑷ 上海豫园始建于哪一年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开始兴建,到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⑸ 上海豫园的来历

豫园,是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万历五年(1577)潘允端解职回乡后加速建造,屈指算来,豫园建园已有400余年。

取名豫园,是因为“豫”与“愉”两字相通。据潘允端说,建造此园,是为了“愉悦老亲”,供其父享用。他因而博得了一个大孝子的美名。其实,潘恩于万历十年已去世,供潘恩享用的乐寿堂尚未造好,潘恩自然也没有福气“愉悦”了。

豫园的主要建筑有乐寿堂、玉华堂等,堂馆轩榭,亭台楼阁,多达30余所,建造都十分讲究。园林布局虚实相映,曲折有法,奇峰异石,参差其间。与仰山堂隔池相望的大假山,用武康黄石叠成,堆砌得犹如天造地设,巧夺天工,系出自江南著名叠山家上海人张南阳之手。明中叶后,江南修建园林的风气很盛,豫园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清之际的叶梦珠称之为“建第规模甲于海上”,范濂赞之为江南土木的一大奇迹,确实名不虚传。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古迹中的古迹。与潘允端同时代的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在其撰写的颂扬豫园的文中指出,此石系移自乌泥泾朱尚书园,为隋唐时代之物。据清人记载,玉玲珑后移到浦东三林塘储昱的南园,因储女嫁给潘允端胞弟潘允亮,便将此石归赠潘家。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特别加以珍视。

民间传说,潘允端造豫园时,他母亲曾说,很想看看北京的皇宫是什么样子,于是潘允端便将豫园造得像皇宫里的御花园一样,还筑了龙墙,有人向皇帝告发,潘允端得讯后,一夜间在园内大厅里塑起城隍像,撤去后墙,与城隍庙沟通。当朝廷派人来查询时,以庙墙为对,始免于难。人们往往将这段传说当作信史。其实此说并无历史依据。潘允端的母亲曹氏,在万历初年建造豫园时已去世。更重要的是,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民间擅自在建筑物上装饰是要冒灭族之祸的。退一步说,即使是被视若神明的上海城隍爷,也没有资格享用,潘允端也决不会去冒这个风险,豫园的龙墙迟至清末以后才建造,并非明代建筑。

豫园建成后,潘允端常在园内设宴演戏,宾客满堂,甚至食客、僧道、相士以至妓女无所不有。

⑹ 豫园是谁建造的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回、豫园商城相连,是上海答著名的古典园林。豫园是明代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奉养他的父亲,特聘园艺师张南阳设计并建造的,有豫悦父亲之意,所以取名“豫园”,后遭到破坏。1987年进行了一次修复,恢复了园内主要景观。目前园林现有面积2万平方米,亭台楼阁兼容,山川湖泊并蓄,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30余处;景致各有不同,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豫园内的5条巨龙装饰的围墙乃游园必到之处。5条巨龙一是伏虎,二是穿龙,三、四是双龙戏珠,五是睡龙。它们给整个豫园带来了灵动之气。

豫园

⑺ 上海豫园的来历是什么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
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潘允端常在园中设宴演戏、请仙扶乩、相面算命、祝寿祭祖、写曲本、玩蟋蟀、放风筝、买卖古玩字画等,甚至打骂奴婢、用枷锁等惩罚僮仆。僧尼、相士、妓女、三教九流以及食客等频繁出入豫园。由于长期挥霍无度,加上造园耗资,以致家业衰落。潘允端在世时,已靠卖田地、古董维持。潘允端死后,园林日益荒芜。明末,潘氏豫园一度归通政司参议张肇林(潘允端孙婿)。清初,豫园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张升衢遭贬黜,随即停工。园中亭台倾圮参半,草满池塘,一些地方成了菜畦,秀丽景色已成一片荒凉。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历时20余年。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园基原称广袤70余亩,据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37亩。
修复后的西园、东园性质上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复建西园时,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堂。
鸦片战争时,豫园遭破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农历五月十一日,英军从北门长驱直入,驻扎豫园和城隍庙,司令部设在湖心亭。豫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驻扎豫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皆遭损毁。咸丰十年,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又作兵营,“西园石山,尽拆填池”,建造西式营房。
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较快,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作为同业间祀神、议事、宴会、游赏之处。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各自筹款修复。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商贩丛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艺人,诸如相面测字、卖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设摊,逐渐成为固定庙市,后演变为商场。光绪元年(1875年),豫园内有豆米业、糖业、布业等21个工商行业设立公所,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旧有古迹日趋湮没。民国时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今豫园路)分割成南北两爿,古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建成民房,凝晖阁、清芬堂、濠乐舫、绿波廊分别成为菜馆、点心铺、茶楼。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被日军焚毁,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仅剩一片空地。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仍得以保存。
解放后,豫园得到妥善保护。1956年经市政府批准,拨出专款,由市文化局直接组织专门班子,聘请上海民用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专家以及能工巧匠,对豫园进行了全面修复,历时5年,投资上百万元,修复重建被毁坏的三穗堂、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等古建筑,疏浚淤塞的池塘,栽植大量树木花草,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修复后的豫园大门从原东面安仁街迁至园西南。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外,全园有大小景点48处,大体可分成东部、西部、中部以及内园等景区。豫园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名园风貌。1961年9月,豫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外各方人士喜爱的游览参观娱乐场所。
豫园对外开放后,仍不断进行修缮。1956~1961年大修时,限于当时财力物力,玉玲珑景点虽恢复了玉华堂、会景楼等建筑,但园林仍显得较空旷失平衡,与整个豫园幽深曲折,小中见大的特色不太和谐,加之“文化大革命”期间明代环龙桥被拆除,周围的曲池被改建为防空洞,古园林格局遭损。1982年大假山前的湖石假山螺丝洞及万花楼前小假山花墙出现险情,经区政府批准,拆卸险墙二处按原样修复。同时,改变了与古园林风貌不协调的水泥路面,调整了花木布局,扩建了东园门等。共计完成大的和较大整修项目23项,零星小项目上百项。
1986年3月,区政府决定,投资600余万元,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园。聘请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博士生蔡达峰,参照清乾隆时期的豫园布局和江南古典园林特点,进行设计、指导。第一、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园东部景区,包括玉玲珑、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周围景点。这一区域历来受破坏严重,修复工程较大,拆除防空洞,重建青石环龙桥,扩大水面,修建积玉假山、浣云假山、玉玲珑照壁和百米积玉廊。一、二期工程于1987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修复内园古戏台。内园古戏台因周围居民居住,长期重门深锁,无法对外开放。区政府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支持下,动迁13户居民、2家企业,1987年底至1988年8月期间动工修缮古戏台

⑻ 上海豫园的由来是什么

豫园主来人潘允端,上海人,在自明代任四川布政使。为了使父母双亲生活得愉悦,便在上海建造园林,并取“豫悦双亲,颐养天年”之意,故名为豫园。可惜尚未全部建成,老父潘恩已病逝,潘家又日趋败落。至乾隆中叶,豫园已变得荒芜了。后来变卖此园,成了城隍庙之庙园。

⑼ 豫园为谁建立的

豫园位于上海市区城隍庙附近,是明代布政使潘允端为侍奉其父所筑,取意“豫悦老亲专”。豫属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开始兴建,历时18年,于1577年建成,占地七十亩。1847年,唐岳再次赴京赶考,未中。后唐岳查访大观园,游历苏杭,并对上海豫园及苏杭等地的园林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豫园在鸦片战争时遭到入侵英军的破坏,现存部分为当年豫园东北部分。豫园布局以山水为主体,建筑物穿插于山水之间,依势就形。豫园现存中国江南最大的黄石假山,登山而上有石洞萦回,山南为水池,池水又分两股,其中一股向东蜿蜒而至万花楼,水池南麓建有二层楼阁仰山堂。豫园这种厅堂、水池、假山的布局方式对唐岳规划雁山园应该起到一定的影响。只不过雁山园有自然的真山真水,有方竹山、乳钟山和青罗溪,并人工开凿了碧云湖。雁山园的主体建筑涵通楼、澄砚阁、碧云湖舫也都是临水而建,青罗溪由南至北地展开全园的画卷,在涵通楼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仰山堂的影子。

豫园平面图

⑽ 豫园始建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专商城相连,是老属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豫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1559年,原是明朝潘氏的一座私人花园。

阅读全文

与上海豫园谁建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理财属于哪种理财方式 浏览:236
2220港币兑换人民币 浏览:343
000858上市当时收盘价格 浏览:83
诺亚财富派理财可靠吗 浏览:27
中国银行个人留学贷款 浏览:528
什么是非融资性 浏览:5
如何确定股票发行数量和价格 浏览:365
贷款违约金担保人出么 浏览:203
1比索折合人民币多少 浏览:946
163406基金净值今日净值 浏览:327
九号理财 浏览:952
金条银行价格 浏览:297
五线开花9期货揭秘与实战PDF 浏览:505
包装贷款怎么样 浏览:896
理财直融查询 浏览:525
国海证券金贝壳理财版 浏览:969
滴滴现在期权价格 浏览:712
首汽约车股票 浏览:490
A轮融资9亿 浏览:765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融资 浏览: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