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gdp增幅投资增幅

gdp增幅投资增幅

发布时间:2021-01-02 00:59:02

Ⅰ GDP增长是什么意思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版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权,即“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Ⅱ 用给出的数据自己算gdp的同比增幅为什么和给出的不一样

出现这个问题是你对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不清楚的缘故。并不是你或理论上出了什么版问题。权
政府统计部门在公布GDP及增长速度(增幅)原则上是绝对值用现价GDP,而增幅用可比价(不变价)GDP算出的。也就是说表中的绝对数与相对数没有严格计算的逻辑关系。
你计算的增幅数据,是现价GDP的增幅,错是没错,但不作分析用。

Ⅲ 如何理解中国 2017 年第二季度 GDP 增速为 6.9

据报道,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今日发布了《中国宏观版经济分析与预测(权2017年中期)——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报告预测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6.7%,CPI为2%,预计M2增长率为11%。

在此过程中,需要防止竞争式监管放大监管要求,需要更多的协调。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

Ⅳ 根据经验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2:1的水平较为合理。经验数据的依据

所谓经验数据即指历史数据,通过统计一国或者某一集团如发达国家在内相当长的时间内固定资产投容资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大致是2:1的合理水平。
理论依据:投资增加和GDP增加之间的关系可用加数模型来说明。加数模型是用来表示每增加一单位的国民生产总值而需要增加的投资量。具体表示可用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投资增加量为因变量,GDP增加量为自变量,即用GDP增加量表示投资增加量。详细的公式我不方便写,你可以参考一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在讲经济周期时有专门提到加数原理。
PS:乘数和加数原理是相对应的,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加速原理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一起说明了经济周期的产生和结束。乘数和加数原理是萨缪尔森和汉森提出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Ⅳ M2增幅-gdp增幅-cpi增幅 是什么参数来着

一般来说广义货币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M2增幅-GDP增幅表示广义货币增长超出GDP增长的幅度,可以看出货币供应是否过量,再减去CPI增幅,表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M2增幅-GDP增幅后的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速。
减去CPI是考虑剔除物价影响M2增幅超过GDP增幅的幅度。可以衡量市场上流动性情况。

Ⅵ GDP增幅是怎么计算的

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是现价,增长率是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就是将2014年的GDP和2013年的GDP都换算为固定基年价格的GDP后,再计算增速。GDP增速是扣除了价格因素后的增长率。

Ⅶ 公式"房地产投资增速/GDP增长速度"代表什么

可以度量房地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增加。
该数值如果大于一,意味着房地产投资在GDP的比重增加。小于一则相反。等于一,说明比重不变。

Ⅷ GDP增幅是什么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定义: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注:一定时期一般指一年一统计的期限;最终产品区分于中间产品;劳务也是一种服务性产品。市场价值就是该年度的货币价值。

附注: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如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年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改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

不知道你到底侧重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什么方面,所以今就概念先行解释一下,书中的比较抽象。

有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一般我们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什么是三次产业?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随着经济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GDP,但真正能明白的人恐怕并不多。日前有报道说我国的GDP中有约10%—20%是无效成本,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博士。
内在含义是什么
许宪春介绍说,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不应混淆概念
针对日前有关报道说,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GDP的比重至少为10%—20%的问题,许司长说,国家统计局作为GDP发布的权威机构至今从未公布过这一数据,无效成本是经济学名词,国家统计局在统计GDP时从未使用过这个术语。虽然在核算GDP时,疏漏和重复在所难免,但使用无效成本来衡量是不恰当的,至少有关GDP三种形态的计算中都不涉及无效成本的概念。
有关报道中还提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还有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为2000亿元,由于不合理的税外收费和不必要的审批造成的各种费用约3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款损失以及发现的腐败损失等,正是这些因素造成无效成本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
对此,许宪春说,上述报道中提到的概念很混乱,它们和GDP不是一个口径,比如三角债、逃废债务造成的损失、欺诈造成的损失等,这些概念和GDP都不是同一类概念。通常我们在计算GDP时使用的数据是来自统计部门、财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如金融保险系统、铁路系统、民航系统、邮电系统等,这些部门的数据均不会讨论无效成本的概念。当然,GDP也不是万能的,并非什么数值都能往GDP上靠,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GDP值是如何确定的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呢?许宪春说,GDP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Ⅸ 为什么gdp增幅大于cpl时一定要投资

说错了,GDP和CPI没有关系。只有当市场无风险利率(可以用国库券利率等效)<CPI时,说明回货币资产的增值速度小于物答价上涨幅度,此时的实际利率是负利率。货币资产的购买力在下降,如果将货币资产转换成实物资产,则可有效避免利率损失。当然作为普通个人,你的资产是
不足以去开一家公司的,你只能通过证券市场购买已经被等分好的证券资产。这就是投资。

Ⅹ 2018年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增长向好,那为什么GDP增速下降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预测,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6.8%、6.7%、6.7%、6.6%,呈现稳中微降的发展趋势,2017年全年GDP增长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个百分点,仍然保持在平稳较快的合理增长区间。从定性因素上分析,这种微幅波动下降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了微幅波动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GDP基数大幅提高,数据对外部冲击的敏感性有所减弱;我国政府对经济调控手段逐渐成熟,宏观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18年GDP仍将保持微幅波动状态。
(2)经测算,2018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继续小幅下滑,因此,若国家不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那么我国经济实际增速将在其潜在增长轨迹上运行。
(3)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和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经济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战略下的单边贸易保护举措,不仅不利于中国的出口企业,也可能引发全球的贸易战,从而给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4)在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的基础上,2018年基础设施计划投资额继续大幅增长,依然成为带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随着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及环保是否达标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冲动得到有效约束;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剥离后,债券发行不足以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无法支撑投资规模的大幅扩张;而且美国政府的连续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国央行被动提升基准利率,从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2018年,在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毫不动摇、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下,房地产价格得到有效遏制,这一方面将限制和降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另一方面也会削弱房地产对家电、家具、建材等行业的拉动作用;另外,导致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持续低迷的主要因素(利润不断下滑、盈利前景恶化、信用风险上升、融资成本过高、投资领域受限、市场壁垒难以真正破除等)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仍将持续低迷。
(5)从经济先行指数角度来看,通过经济先行指数来判断经济运行趋势,是国际学术界进行经济预测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的中国经济先行指数(该指数由12个子指标构成),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年最高点,然后呈现平稳微幅下调的发展趋势。
以上来自网络,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gdp增幅投资增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信股份股票 浏览:472
小额贷款怎么收账 浏览:798
基金交银蓝筹净值519697 浏览:222
杏花村国贸投资公司销售情况 浏览:395
什么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会高些 浏览:231
深大通资金流向个股行情 浏览:73
生活理财分类 浏览:435
北京公积金贷款代办 浏览:210
万达股票下 浏览:170
碳元科技投资 浏览:492
n派思股票 浏览:483
冠军1号系统指标公式 浏览:924
黄金怎样知道真假 浏览:37
手机换外汇吗 浏览:126
郑棉期货网上开户 浏览:741
20元欧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560
160629基金还有可能再涨 浏览:775
中国三大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167
京能集团境内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227
国内贵金属整顿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