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扶持政策
根据我国环保产业现状,我国当前环保产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全球及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给环保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今年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国家采取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绿色工程规划”两大举措,实施了“33211”工程,第一期投资人民币1888亿元,对1591个项目进行治理,第二期投资约2600多亿元,这必将极大地刺激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其次,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来拉动市场的措施,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投资重点之一。
去年批准了2600多个环保项目,总投资达500多亿元,今后2-3年内,我国仍将继续加大基本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今年国家将有300多亿元国债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和有关环保项目建设,同时,国家已把环保产业列为今后重点投资领域之一。这无疑给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正逐步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减少各种废物排放,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扩大了环保产业领域及需求。
最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都将有利于环保市场化的发展,使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内容进一步扩大,运行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如环保产业咨询业、服务业、运营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使环保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宽,这就预示着环保产业在今后2-3年内将会有很大发展。据有关规定预测,未来1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总量平均增长速度可达25%左右。到2005年,环保产业年产值将突破2819亿元。但是,目前环保产业虽然前景广阔,其发展却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当前亟须解决的是政策扶持问题。例如在企业治污方面,由于投入回报率低,企业治污缺乏动力。目前各自为战 的环保治污体制不但形不成规模效益,而且存在重复投资的弊端。由于目前环保市场不完善,没有形成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环保市场,不仅不利于环保技术的创新和转化,也使环保产业的投资渠道受到了限制。
目前企业治污基本是自己污染自己筹资治理,城市公用水、垃圾处理是由当地政府想办法治理。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一方面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也使环保力量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而且在采用新技术等方面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有必要指出,环保产业在我国仍存在相当的分散性,没有市场化,巨大的环保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市场。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体系,如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污染治理收费政策;对环保产业投资者实行财政鼓励性补助政策;对环保投资者以及使用有利于环保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生产低公害或无公害产品的
企业、从事废物资源化的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等。企业只有有了经济推动力,才能成为环保市场的主体,我国的环保产业才能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有所作为。
基金是一项长期投资,如果你抱着几个月或一年的心态来买卖基金,风险很大。谨记专,投资绝对有风险,能否赚属钱看中国经济和基金组合。
在不同时期基金表现差别很大。握住两点,基金表现取决于中国经济,投资时间越长风险越低。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能坚持基金投资5年的,可以考虑指数型基金,即指数ETF,基本闭着眼睛随便选,总体差别不会很大。挑大基金公司就华夏300、广发300。
能坚持投资2、3年,想赚点钱旅游血拼,买个老牌基金或选个好基金经理,例如华夏红利(定投),嘉实主题,易方达成长
另外代表中国“十二五”经济产业发展,可以投资中小盘股票的ETF基金,例如华夏中小板ETF(场内买),易方达中小ETF
3. 如何申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投资扶持呢(项目产品为:完全附合2023年十二五国家重大投资扶持
根据你企业情况:
1、如果你企业经常报项目的话,应该会认识相关部门的人员,可以拜访内/咨询一下;
2、如果你企业容从未报过项目,最好是找代理机构,帮你申报,或者是咨询政府部门的时候,政府部门会有经常合作的代理机构,你问一下也好。
3、进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进行项目的通知、管理办法及流程的查询,可以根据通知内容,打电话咨询你想申报部门的电话,一般情况下,接受咨询的老师还是比较有耐心的。
希望你多方理解项目申报信息,这样不管是自己申报还是代理申报,心里都有个底。希望能帮到你。
4. 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是什么急需答案
政策导向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
5. 消费。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这次的十二五规划之后为何“消费”会前所为有的排在了第一位
· 长期以来耳熟能详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的位置发生了悄然变化,消费第一次超过了投资和出口,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这表明,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五年发展的新动力。
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提高至如此高度?
从全球看,现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路径,不外乎三种主要模式:一类是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模式,典型的像美国;一类是新兴国家靠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出口导向模式,大量提供货物,满足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三类是资源输出国的供给模式,比如中东各国。这三种模式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金融危机前全球经济的繁荣。但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后,这种模式被打破了。
“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这对全球市场和新兴国家的出口产生深刻的连带影响。在这种新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在巩固外需的同时普遍提出扩大内需,开始反思并调整固有的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这对经济外向度居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言,更要将经济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到更多依靠消费拉动上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外向度较高,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为负数,拖了增长后腿。把“消费”移至‘三驾马车’的首位,意味着要重点解决长期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切实增强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重要篇章:“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
6. “十三五”期间滇池怎么治理 水质要达几类标准
“十三五”期间滇池怎么治理 水质要达几类标准?
云南《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二五”规划》)发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33个,投资77.53亿元。投资金额最大的为昆明主城北部合流污水处理厂(昆明市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投资13.1亿元,将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含40万立方米/天一级强化处理设施),配套建设1座合流转输泵站、4.8km转输管网,及新建改造6处合流沟渠截留井。昆明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及泵站建设工程,投资9.5亿元,责任单位排水公司,在清查梳理主城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干排水管网加装水力冲洗等设施、设备。
2015年
滇池流域常住总人口约406.86万人
滇池流域涉及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盘龙区、呈贡区及晋宁县、嵩明县五区两县,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12平方公里。2015年滇池流域常住总人口约为406.86万人,约占昆明市总人口的60%;流域GDP达到3168亿元,约占昆明市GDP的80%。
“十二五”:
完成项目67个在建25个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二五”规划》)共有项目101个,规划总投资420.14亿元。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项目67个,在建25个,项目完成率为66%,完成投资289.79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9%。
“十三五”期间,滇池怎么治理,将实施哪些项目,水质要达几类标准?将于本月底听证的《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听证稿)》(以下简称《规划(听证稿)》)给出了明确答复。
力争到2018年,草海稳定达到V类;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十三五”期间,规划项目总计100个,总投资192.68亿元。其中,滇池外海环湖湿地建设四退三还工程(续建)。
《规划(听证稿)》将于8月31日在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举行。可登录昆明市环保局查阅《规划》具体内容。
规划目标
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
到2018年,草海稳定达到V类;到2020年,滇池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外海北部水域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天数降低20%以上),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COD≤40mg/L);“十三五”期间,盘龙江、洛龙河稳定保持Ⅲ类,新宝象河、马料河、大河(淤泥河)、东大河稳定保持IV类,船房河、茨巷河、大观河、捞鱼河、金汁河稳定保持V类;到2020年,西坝河等其它主要入湖河流稳定达到V类;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规划项目:
共计100个,总投资192.68亿元
规划项目总计100个,总投资192.6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7个,投资约106.69亿元;结转“十二五”项目23个,投资85.99亿元。规划项目分为四类。
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33个,投资77.53亿元。
投资金额最大的为昆明主城北部合流污水处理厂(昆明市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投资13.1亿元,将在昆明主城北部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含40万立方米/天一级强化处理设施),配套建设1座合流转输泵站、4.8km转输管网,及新建改造6处合流沟渠截留井。昆明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及泵站建设工程,投资9.5亿元,责任单位排水公司,在清查梳理主城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更新改造老旧排水管网约100公里,完善排水系统节点约100处,在部分城市交通、人流密集道路下方主干排水管网加装水力冲洗等设施、设备。
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9个,投资1.72亿元。
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冷水河沿岸村庄截污工程,投资0.41亿元,冷水河沿岸村庄埋设截污管,实施污水收集及处理;冷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0.4亿元,青龙潭-松华坝库尾长14.6公里,实施河道截污、生态河堤整治、清淤、湿地提升改造、绿化、管护道路。
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4个,投资107.61亿元。
投资金额最大的为滇池外海环湖湿地建设四退三还工程(续建),达46.3亿元,继续在滇池湖滨实施退塘、退田、退人、退房,开展生态修复,实现还湿地、还林、还湖。其次是滇池外海北岸水质改善与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投资12.5亿元,在滇池外海北岸建设进口取水工程、输水隧洞工程,提高滇池防洪能力,改善滇池水质。滇池外海西岸湿地建设工程,投资7.1亿元,建设西华湿地939.7亩、观音山南湿地724.35亩、观音山北湿地462.15亩,总计建设湿地2126.2亩。
环境管理类项目14个,投资5.82亿元。
湿地维护运行管理项目,投资2.5亿元,每年对沿湖已建湿地进行运营管护,5000万元/年。滇池流域入湖河道水量监测项目,投资1.043亿元,2016年对滇池流域入湖河道91个水量巡测站点按月开展瞬时流量巡测,在滇池流域入湖河道157个监测断面建设自动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