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和商誉的问题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在企业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即为其注册资本,应全部计入“实收资本”科目。此时不会出现资本溢价。而当企业重组并有新投资者加入时,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的出资额就不一定全部都能作为实收资本处理。一是补偿原投资者资本的风险价值以及其在企业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中享有的权益;二是 补偿企业未确认的自创商誉 。
正因为资本溢价是考虑补偿原投资者资本的风险价值以及其在企业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中享有的权益和补偿企业未确认的自创商誉,这两种补偿是新投资者在出资时对被投资企业的补偿而形成的资本溢价。在账务处理上,应当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处理。即:在收到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确定的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或有关存货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对企业自创商誉,普遍做法是在账面上不予确认,账面上不存在商誉。在企业产权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接受新投资者的企业就有必要对商誉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使企业新投资者和原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在账务处理上,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处理。
而对于外购商誉,则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处理。
2. 商誉减值是什么意思
计提商誉减值,一般出现在公司收购时,是指企业收购方较公司市值多花的钱专,再属从公司利润中抵消,导致公司账面利润减少。商誉减值被业内人士形容为一个“地雷”,增加了公司的审查风险,可能导致集体爆发。如果想延缓计提商誉减值地雷爆发,可以采用摊销方式进行后续计量,以化解这一风险。
3. 联营到期,退还投资者投资会计分录怎么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抄-甲 2000万
袭贷:长期股权投资-丙 800万
投资收益 1200万
碰见这种问题时,你要学会一种思维,就是站在乙公司角度上,我得到了什么?得到了甲公司的2000万长投,你付出(失去)了什么?付出了对丙公司的800万长投,你得到的东西比付出的东西多,所以你取得了1200万的投资收益。
此外,乙公司不能控制甲公司,因为乙公司的持股比例只有30%,不是控制则不会确认商誉。
商誉是在控制下才在合并报表上确认商誉的。
在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中,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企业可享有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会计上不做处理,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企业可享有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会追加长投成本及营业外收入。(这段话是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模式下的原话,里面根本不存在商誉这回事,你可以理解成“商誉”,但会计分录上不会有这个东西,所以别纠结了)
最后:哥们你想的这例子不错,但是实际中不会发生,因为这样属于甲乙公司合谋制造假利润。搞成这样的话,乙公司当年会增加净利润1200万,明显造假。
4. 累计超额收益率(CAR)越大,是否意味着投资者投资越多
超额收益法是以改组企业的超额收益为基础,以之评估企业商誉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了“商誉依企业超收益而存在”的性质,因此,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可进而分作三种方法:
1.超额收益倍数法
超额收益倍数法是将超额收益的一定倍数作为企业商誉的评估价值。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步骤为,首先确定企业所处行业的正常收益率,可用行业平均收益率来代表正常收益率,并根据改组企业资产总额计算出正常收益。其次,根据企业过去3~5年的盈利情况,计算出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的盈利水平减去正常收益即为超额收益。最后,依据评估主体的经验,在经得投资各方同意的情况下,确定超额收益的倍数,评估计算出商誉的价值。
超额收益倍数法计算方法简单,但人为因素太重,影响其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在改组商誉评估中,常常作为筐算之用,而非评估入帐的方法。
2.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超额收益资本化法的基本思路是超额收益是商誉创造的利益,按一般资本报酬率,需有多少价值的资产才能创造这一利益,据此确定商誉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G=(I-rC)/i式中:G——商誉价值I——预期年收益r——行业资本平均收益率C——企业的资本额i——资本化率超额收益资本化法是基于改组企业在未来几年的收益水平足以代表企业存续期间的收益水平。因此,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已进入成熟期,并且在可预计的若干年内,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改组企业。
3.超额收益现值法
超额收益现值法的基本思路是改组企业商誉这项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在未来时期内带来多少超额收益,这些超额收益按一定的资本报酬率进行折合成现值,以之对商誉进行评估。这种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合理确定改组企业超额收益的剩余经济寿命。其次,确定在剩余经济寿命期内的超额收益。最后,评估确定商誉的价值,测定合理的折现率,企业剩余经济寿命期间预期超额收益的折现额之和,便是企业的商誉评估值。
超额收益现值法反映了企业超额收益不可能永久存在的客观事实,当改组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持续有限年度时,应运用此方法来评估商誉价值较为合理。
5. 关于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和商誉的问题
发行股份溢价部分记入资本公积。发行股份公允价值大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记入商誉。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区别在于非同一控制会产生新商誉而同一控制下不会产生新商誉。
6.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还是商誉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在企业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即为其注册资本,应全部计入“实收资本”科目。此时不会出现资本溢价。而当企业重组并有新投资者加入时,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的出资额就不一定全部都能作为实收资本处理。一是补偿原投资者资本的风险价值以及其在企业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中享有的权益;二是
补偿企业未确认的自创商誉
。
正因为资本溢价是考虑补偿原投资者资本的风险价值以及其在企业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中享有的权益和补偿企业未确认的自创商誉,这两种补偿是新投资者在出资时对被投资企业的补偿而形成的资本溢价。在账务处理上,应当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处理。即:在收到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确定的价值,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或有关存货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对企业自创商誉,普遍做法是在账面上不予确认,账面上不存在商誉。在企业产权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接受新投资者的企业就有必要对商誉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使企业新投资者和原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达到均衡,在账务处理上,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处理。
而对于外购商誉,则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处理。
7. 投资形成的商誉,怎么理解
1、投资形成的商誉,是指商业信誉。也就是预期被投资企业发展前景很好,有着版较大的获权利空间和潜力,虽然现在价钱较低,但投资者出于未来获得更高收益的考虑,愿意出一个比被投资单位目前价值还要高的价格。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个商誉并不是投资者主动要求出的,而是经与被投资企业原股东谈判所做出的必要让步,因为被投资单位的原股东如果不能得到额外的弥补是不会平价出售一个有着未来获利潜力的资产的。
2、商誉只在企业合并中产生,是指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商誉的本质是投资者看重企业整体(包括品牌、团队在内)未来的发展潜力而愿意支付的溢价。比方说面值一块钱一股的股票,某人愿意花两块钱买,那多出来的一块钱本质买的就是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