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金的二八轮动策略是一次性买入好还是分批买好
何谓二八轮动策略?
通俗点讲就是大小盘轮动策略,“二”代表数量专占比20%左右的大盘权重股属,“八”代表数量占比80%左右的中小盘股票,二八轮动就是指在大盘股与小盘股中间不断切换,轮流持有。当前各平台的策略都增加了一个择时指标,在市场不好的时候,股票空仓,转入债券或者货币基金。
㈡ 目前中国的对冲基金主流的策略都有哪些可以分为哪些类
策略描述的是一只对冲基金通过何种方式盈利。总的来说,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统计套利
原理:当一种金融资产价格与其实际价值发生差异,且该差异能够覆盖交易成本时,通过反向交易赚取价差。例如,当ETF基金的交易价格与构成ETF的一篮子股票交易价格出现差异,即出现了套利机会。此外还有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等。
风险收益特征:低风险低收益。套利基本是一种无风险收益,因此收益也很低。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5%左右。
适合的市场环境:市场越无效,套利越有效。市场越有效,套利机会就越少,收益也越低。
2、相对价值
原理:相对价值可以视为统计套利策略的升级版,即寻找某几种高度关联的金融资产间出现的不合理价差并进行交易,通过价差的最终消失而获利。例如原油价格上涨,而具有原油开采业务的中石油股价却没有相应涨幅,则买入中石油股票,卖空原油期货,赚取二者间的相对差异。
风险收益特征:中低风险中低收益。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8%左右。
适合的市场环境:同上。
3、市场中性
原理:市场中性策略寻找的是同一大类金融资产下能够持续跑赢整体的强势品种,赚取相对收益。与统计套利及相对价值策略很少进行主观判断这点不同的是,市场中性策略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即需要判断哪些品种能够跑赢整体。市场中性策略并不判断整体是涨或跌。
风险收益特征:中低风险中低收益。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8%-12%。
适合的市场环境:有较大振幅的市场。单边市不利于市场中性策略的发挥。
4、宏观对冲
原理:宏观对冲策略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识别资源配置的结构性错配及大类资产轮动规律,赚取趋势性收益。例如1998年量子基金对泰铢的做空。应该说,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整体的结构化错配,对冲基金只是充当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其以一种相当激烈的方式回归正常。
风险收益特征:高风险高收益。一般可预期的年化回报水平为30%左右。
适合的市场环境:优秀的宏观对冲基金可以在所有类型资产里寻找机会,因此宏观对冲基金适应绝大多数市场。
㈢ 广发轮动配置股票新基金好吗可不可买进
这只基金由明星基金经理朱纪刚担纲,基金公司广发实力也属于中上,在新基金中属回于比较好的。
基金经理目前答管理的是广发核心精选,基金业绩极其优异,而且连续几年都是不错的,属于业内佼佼者,值得信任。
这只基金属于行业轮动策略基金,符合基金经理一贯操作风格,把握轮动机会,获取超额收益。
朱纪刚目前只有核心精选一只基金,这次新接轮动配置,应该会本人管理,不太可能挂羊头卖狗肉,由他人捉刀。这是近期少有的,中欧,上投的新基金都是一拖三,难免会无法顾及,存在请人捉刀的风险。
我个人还是很看好这只新基金的,这是今年最好的新基金之一。
㈣ 基金组合推荐策略有哪些
基金组合推荐就是挑选几只优质的基金,然后是高低风险结合的,组成一个基金组合。之后再根据市场行情去调整基金组合,以获得效果最大化。
㈤ 如何提高基金定投的收益率 雪球
雪球观点:
壹/定投的方式选择
很多投资者定投都采用场外基金,设定一个时间和金额,每个月自动扣款,省时省心,但我觉得这种方式有几个弊端,场外交易不如场内交易,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比较:
1.手续费比较:
采用场外定投前端收费的基金,在每月买入时就要按比例交手续费,增加了定投的成本。如果在银行柜台买,手续费是1.5%,在网上银行买,手续费是六-八折,在基金公司网站上买,手续费一般打四折。赎回时还有0.25-0.5%不等的赎回费。采用场外定投基金,平均进出成本约为1~1.5%(场外交易红利再投时不收手续费)。
对后端收费的基金,每月买入时没有手续费,若持有时间达到基金公司所规定的时间(3-10年)后再赎回,也没有手续费。因此场外定投最好选择有后端收费的基金,但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有后端收费的,若持有时间不满足基金公司规定同样有一笔不小的手续费。
采用场内交易,一般券商手续费为万分之2.5,有些券商最低可以优惠的到万分之一(与资金量大小有关系),而且还可以取消5元的门槛费,一般的进出成本为万分之5,场外交易(以前端收费基金为例)的摩擦成本是场内交易的20~30倍(指数基金场内交易没有印花税)。
可采用场内交易节约手续费而提高基金的定投收益,如果我们的基金定投策略还想配合估值轮动策略,场外交易基本是很难实现的,而场内交易的摩擦成本相当小,方便我们进行轮动操作,当所投指数估值进入高估区域时,可逐渐卖出指数基金买入固定收益类产品。
2.买入操作的比较
场外交易价格是按市场收盘后的价格确定,每天的交易价格只有一个,而场内交易是按实时价格。我们可以把每月定投的资金分成几分,分别在指数跌1%,跌2%,跌3%的位置挂单,当指数震荡出现“ V”型走势时,收盘价格一般会高于买入价格,这样会降低买入成本,没有成交的等待市场调整再买入。
总结:
虽然场内定投基金有众多优势,但需要我们按计划严格执行,由于场内交易较方便,如果我们频繁的随意操作有可能效果还不如场外定期定投好。
贰/定投的时间选择
定投一般都是长期投资,每次的买入价格对长期投资的结果影响不大,但如果我们能在定投的时候适当择时,可以降低买入成本。
1.牛市定投
当市场处于牛市时,市场基本都是震荡走高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月初买入,虽然不一定买到最低价格,但到月中或月末指数一般会越来越高。
2.熊市定投
当市场处于熊市时,市场基本都是震荡走低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月末买入,虽然不一定买到最低价格,但到月中或月末指数一般会越来越低。
3.震荡市定投
当市场处于震荡市时,可以把每月定投资金分成几份,一般每月都会出现几根中阴线,遇中阴线或市场连续调整时就买入一份,这种投资并不需要时刻盯盘,可以事先挂单(比如挂跌2%买入),或者临近收盘5分钟时决定是否需要买入。
4.停止买入和加倍买入
切忌在市场出现连续大涨时追高买入,再强的市场都会出现调整,当所有指数估值都位于高估区域时,建议停止定投指数基金,买入固定收益类产品,等到指数估值回落后再加倍买入。
总结:
择时只是为了提高我们定投的收益率,在网上看了一个投资者做的回测,如果从历史最高点6124点(2007年10月19日)买入红利指数基金,到2016年8月27日的3064点(一共107期,每期买入同样金额),总收益为32.78%,可以看出即使无脑定投,盈利的概率也是很大的。在定投的基础上加上择时和轮动,可以让我们的收益率大幅提高。
叁/一个定投的真是案例
我一个从事财务的女同事,从不炒作股票,前些日子聊天的时候给我说了她的投资策略,在去年指数上4000点后,她停止了基金定投,上4500点市场疯狂后她就一直慢慢赎回基金,6月18日和19日连续两根大阴线让她决定把所有的定投基金全都赎回了,这一轮定投基金收益也基本翻倍了,真是高手在民间啊,身边炒股的去年有几个没有亏损?市场很多股票连续跌停根本无法卖出,而基金还没有到无法赎回的地步。
指数从最高接近5200点一口气跌倒了3373点,到了7月份指数开始反弹,她觉得下跌空间够大了,于是又准备定投基金,由于对是否见底没有把握,这次定投她改变了方法,把资金分成很多份,不按固定时间买入,而是单日指数下跌2%买一份,下跌4%买两份,下跌6%买三份,下跌8%买四份,若原来的投资资金用完了,就等每月有收入的时继续按此方法买入。从去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虽然又经历了几轮股灾,她定投基金的收益率居然有10%左右,这个成绩应该跑赢了大多数的投资者和基金产品。这种策略适合震荡市投资,能保证自己的买入都在相对低位的时候。
肆/结论
很多人看不起指数基金的定投,其实这种方法适合我们多数上班族,时间不多对股票没有研究,不求在资本市场赚取大钱快钱,而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实现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有一个朋友也想给孩子定投作为以后的教育基金,但他一看指数和最低点相比已经涨了不少,于是不敢下手,其实目前的点位(如红利指数,不建议投高估的指数)对我们定投影响不大,一只教育基金起码要投资10年,短期的起伏在以后看来只不过是一朵细小的浪花。
在指数位于历史平均估值以下慢慢定投买入,到达历史平均估值以上逐渐停止买入并采取轮动策略,能为指数基金投资带来更好的收益。
没有哪种投资方式是适合每个人的,只有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㈥ 基金入门:ETF基金七大投资误区分别是哪些
ETF基金七大投资误区有:
误区一:只是供大户专享。不少投资者误认为ETF投资门槛太高,最小申赎单位少则几十万份、多则百万份且一篮子股票的实物申赎方式繁琐复杂,只适于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参与。其实ETF份额可以像股票一样挂牌交易且免印花税,一手(100份)为起点,资金量小的投资者也完全有能力参与。
误区二:只能在牛市获利。随着ETF应用范围的拓展,很多应用策略是与市场所处的牛熊阶段无关的。例如,有波动即有获利机会的波段操作策略,有价差异动即有获利机会的配对交易策略,又如纳入融资融券标的ETF在市场下跌行情中融券卖空等。
误区三:只用于投机短炒。ETF兼具交易和配置功能。作为指数基金,ETF能完美肩负起中长期指数化投资和组合资产配置的使命,且交易成本和跟踪误差远低于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随着跨境ETF、固定收益ETF、商品ETF乃至杠杆ETF等创新产品陆续推出,ETF可提供更加丰富的中长期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误区四:只热衷套利交易。一、二级市场瞬时套利仅是ETF众多应用策略中的一种,且获利空间已很小。除波段操作和资产配置外,日内T+0交易、行业轮动、风格轮动、市场中性、多/空等诸多策略都已应用于实战。即便在套利交易中,多策略事件套利、期现套利、跨市场套利等也不断拓展着ETF的应用边界。
误区五:只认为风险极高。股票ETF近乎满仓运作,净值波动较大。但ETF可被看作众多成分股组成的“超级股票”,相较于单一个股,可充分分散风险,对于资金量小或选股能力较弱的投资者,ETF恰是分散个股非系统性风险的优良工具。
误区六:只盯住高深策略。有的投资者认为ETF交易应用策略越复杂,交易系统越尖端,交易频次越高,则获利概率越高,收益越高。但实践证明,ETF交易策略复杂程度、交易频率与收益率并不一定成正比。实战中,普通投资者亦有很多机会通过分析简单的技术指标,甚至利用简单的定投策略获取满意的回报。
误区七:份额变化常看错。有投资者在发行期认购了ETF后很容易看错ETF的份额变化,觉得自己认购的ETF规模怎么突然大幅缩水。其实,ETF成立时的份额和它运作后公告的份额是不同的。
㈦ 常用的基金投资策略有哪些 常用的基金投
常用的投资策略有以下几种:
1、基金定投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基金投资策略,也是最省心、最适合入门级选手的投资策略。
但是对于老司机,或者喜欢折腾的投资者来说,就不太满足于这种简单省心的投资方式,那感觉就像开惯了手动挡的车,突然开个自动挡,总觉得操控性少了那么一点点。
2、单笔择时,和定投不一样,单笔投资的关键在于“择时”。
这个策略应该不用我多解释,很简单,在市场的相对低点买入,相对高点卖出。
难点当然就在于怎么判断高点和低点了,一般来说做单笔择时,最重要在于一个“等”字诀,不到最佳时机绝不出手,宁可错过,不可过错。
3、二八轮动。
这个策略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市面上也有很多对应策略做的组合,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二”代表的是市场上占比20%左右的大盘权重股,“八”代表的是市场上占比80%左右的中小盘股。
通常会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二”的代表,中证500指数作为“八”的代表,然后根据一定的量化指标,在沪深300和中证500之间做轮动切换。
这种策略通常在趋势比较明显的行情下比较奏效,但是在震荡市场行情下,就容易被反复打脸。
4、二八平衡。
和上面二八轮动不同的是,这里的“二”和“八”代表的是仓位,通常指的是20%的权益类基金搭配80%的债基,是一种经典的股债平衡策略。
这个投资策略的调仓阈值一般设置上下5%,也就是看权益类基金的仓位占比,超过25%或低于15%,都会触发再平衡,通过调仓将股债占比重新恢复到20%和80%。
二八平衡的投资策略,特点是稳健、波动小。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通常跑输大盘,但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却能让你高枕无忧。也就是说,它牺牲了一部分收益,换来了投资过程中的安心。
5、50:50股债平衡,将上述二八平衡的股债仓位调整一下,各一半,就变成了50:50股债平衡。
这个策略起源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提到的思想,权益类基金和债基各占50%仓位,上下25%作为触发调仓的阈值。
实际上,这一策略是二八平衡的基础版,相比之下,二八比五五的波动更小,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具体选择二八还是五五,看各位的喜好了。
6、核心-卫星。
这一策略通常用在资产配置上,对于基金投资来讲,“核心”对应的是低风险、长期稳定收益的基金;“卫星”对应的是积极进取的基金类型。
核心基金的占比通常会高于50%,甚至70%-80%,这个策略有点像二八平衡,但仓位和基金选择上更为灵活,只要把握“核心-卫星”的大原则就行,比如,60%的货币基金为核心,30%混基+10%股基为卫星,都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几种基金投资的策略。
㈧ 广发策略轮动配置基金
截止2020年6月29日的基金净值为2.52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