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从发行者和投资者的角度看,可转换公司债券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抵押支持债券,有哪些特点
可转换公司债券最主要特点如下:
可转换债券是可以在转股期内用可转换债券的债券面值作为认购金额,以转股价为认购价格转换为普通股,一般来说投资者只会在股票市价高于转股价格时才会转股,否则就相当于用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相于投资者来说相当于拥有看涨期权的权利,而对于发行者来说是相当于收取卖出看涨期权收取了期权费。
对于可转换债券有可回售条款时,一般来说可回售条款是指当标的股票价格低于转股价格百分之多少时,且符合一定的时间要求,投资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些都要具体看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款),投者可以用约定的价格(即回售价格)回售其持有的可转换债券给发行者,一般投资者只会在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回售价格时才会执行这条款,实际上这样对于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格也具有一定的看跌期权的性质。相当于投资者拥有看跌期权的权利,而对于发行者来说相当于卖出看跌期权收取期权费。
对于可转换债券有提前赎回条款时,一般来说提前赎回条款是指当标的股票价格高于转股价格百分之多少时,且符合一定的时间要求,发行者可以要求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转股,否则按提前赎回价格提前赎回可转债券,这相当于发行者拥有了一个近似于敲出看跌期权的权利(可以视为熊牛证中的熊证)。
由于有这些隐含的期权,且理论上主要获得利益的主要是偏向于投资者,由于相关期权是具有一定的成本的,这样会导致可转换债券发行者在债券未被转换或未被提前回售或提前赎回前每年所支付的债券的票面利率相对于普通债券所支付的票面利率要少。
抵押支持债券实际上是债券发行人以自有的资产或债权作为抵押物营造一个资产池,用这些资产池里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支付抵押支持债券的未来现金流。其特点在于可以把流动性较差,但具有一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证券化,有效提前收回相关资产所投入的资金。
Ⅱ 以投资者的角度如何看待一家公司从会计学的角度有哪些数据是需要重
首先要看的是盈利抄能力,不能盈利的话也没人投资。这个的话重点分析近段时间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其次要看现金流,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的利润很高,但是客户的款回不来也是白搭,现金流一断企业就死了。所以客户回款及不及时很重要。最后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投资者在享有一定份额的资产所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同比例的债务,其实这里还是主要看现金流,要是现金能一直流转,负债率再高都不怕。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Ⅲ 什么是投资风险度
风险投资(VC)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
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
风险投资一般采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风险投资基金在法律结构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风险投资公司则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该基金的投资运作,并获得相应报酬。在美国采取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基金,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政府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
【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一、 风险资本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
风险资本的来源因时因国而异。在美国,1978年全部风险资本中个人和家庭资金占32%;其次是国外资金,占18%;再次是保险公司资金、年金和大产业公司资金,分别占16%、15%和10%,到了1988年,年金比重迅速上升,占了全部风险资本的46%,其次是国外资金、捐赠和公共基金以及大公司产业资金,分别占14%、12%和11%,个人和家庭资金占的比重大幅下降,只占到了8%。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保险公司和年金,分别占全部风险资本的31%、14%和13%,其中,银行是欧洲风险资本最主要的来源,而个人和家庭资金只占到2%。而在日本,风险资本只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分别占36%和37%。其次是国外资金和证券公司资金,各占10%,而个人与家庭资金也只到7%。按投资方式分,风险资本分为直接投资资金和担保资金两类。前者以购买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多为私人资本;而后者以提供融资担保的方式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助,并且多为政府资金。
二、 风险投资人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 风险资本家。
他们是想其他企业家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B 风险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C 产业附属投资公司。
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D 天使投资人。
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三、 投资目的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殖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四、 投资期限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殖。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五、 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也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六、 投资方式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殖服务。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原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的特征】
1,投资对象对为处于创业期(start-up)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2,投资期限至少3-5年以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30%左右股权,而不要求控股权,也不需要任何担保或抵押;
3,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
4,风险投资人( venture capitalist )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
除了种子期(seed)融资外,风险投资人一般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5,由于投资目的是追求超额回报,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增值。
【风险投资的特点】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Equity),而不是借贷资本(Debt)。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一般占该企业资本总额的30%以上。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但是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虽然说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银行贷款回避风险,安全性第一,高科技创新企业无法得到它。
风险投资机制与银行贷款完全不同,其差别在于:首先,银行贷款讲安全性,回避风险;而风险投资却偏好高风险项目,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意在管理风险,驾驽风险。其次,银行贷款以流动性为本;而风险投资却以不流动性为特点,在相对不流动中寻求增长。第三,银行贷款关注企业的现状、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和偿还能力;而风险投资放眼未来的收益和高成长性。第四,银行贷款考核的是实物指标;而风险投资考核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具有管理水平和创业精神,考核的是高科技的未来市场。最后,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它一般投向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而风险投资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它投资到新兴的、有高速成长性的企业和项目。
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平均投资期为5-7年)流动性差的权益资本。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不会将风险资本一次全部投入风险企业,而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地分期分批地注入资金。
风险投资家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与银行家不同,他们不仅是金融家,而且是企业家,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在向风险企业投资后,便加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是说,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持有约30%的股份,他们的利益与风险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风险投资家不仅参与企业的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目标的测定、企业营销方案的建立,还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为企业追加投资或创造资金渠道,甚至参与企业重要人员的雇用、解聘。
风险投资最终将退出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虽然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从风险企业退出。
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显然,能使风险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是风险投资家的奋斗目标。破产清算则意味着风险投资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损失。
以何种方式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是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风险投资家就制定了具体的退出策略。退出决策就是利润分配决策,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退出可以使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为最佳退出决策。
【风险投资家的十大谎言】
1. “我喜欢你的公司,但是我的合伙人不喜欢。”换句话说,就是“no”。这个项目负责人不过是想让创业者们相信他是个好人,聪明人,能真正理解创业 者所做的一切的一个人;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所以别怪罪于他。这是在推卸责任;别信他什么其他合伙人不像他一样喜欢这个项目的胡言。他要真这么喜欢,他一定会投钱成交的。
2. “如果你能找到其他VC先投钱,我们就跟。”换言之,“no”。就像一句古老的日本谚语说得那样,“如果你姨有胆魄(注1),她就是你叔了。”阿 姨当然没有啦,所以这话是扯淡。说这话的风险投资家其实是说:“我们不看好这单生意,但是如果红杉(Sequoia,注2)先投的话,我们也会跟风。”也就是说,一旦创业者们不需要钱,风险投资家会乐意给他更多--这话如同在说“一旦你看到Larry Csonka不再不寒而栗,我们就会帮你对付他。”而创业者想听到的是“如果你找不到其他VC先投资,我们来投。”这才是一个信任你的投资人。
3. “先做起来给我们看看,然后我们再投资。”言下之意,“no”。这个谎言可以翻译成“我不相信你描绘的大饼,但是你如果能赚大钱证明给我看,那么 你也许能说服我。但是,我不想告诉你我不打算投资,因为我说不定判断失误,然后,老天,你没准还能搞定一个财富500强客户,那时候,我不就活脱脱象个混蛋了。”
4. “我们喜欢和其他风险投资商联合投资。”这就好比太阳总会升起,加拿大人就是喜欢玩曲棍球那样的规律,你要相信风险投资家必是贪婪的。贪婪在风险 投资这个行当里的意思是“如果这是个好项目,我就要一人独吞。”而创业者们想听的正是“这轮投资,我们拿下了。我们不想要任何其他投资者的加入。”然后,创业者们的任务就是去说服他们为何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能够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不是减少他们手里的那块。
5. “我们想要投资你们这个团队。”这句话没讲完。投资团队是没错的,而创业者们听到的意思就是“我们不会解雇你们-如果我们投资全然是因为你们,我 们又怎么可能解雇你们呢?”这可一点儿不是风险投资家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只要事情进展顺利,我们就会继续对你们这个团队投资,但是如果情况不妙,我们 就会赶你们走,有谁是不可或缺的呀。”
6. “我会放很多精力(原文是带宽)在你们公司上面。”也许他说的是自己办公室里的T3线,但决不是指自己的日程安排,因为他早就在十个董事会里待着了。数一下他得参加多少个董事会议吧。创业者应当假设一个风险投资家每个月花在一家公司上的时间在5-10个小时之间。就是这样。面对现实吧。把董事会议尽量开得简短点!
7. “这是张香草味的投资意向书。”根本不存在什么香草味的投资意向书。你以为每小时收费高达$400的专业投融资律师,就是弄些标准化的投资意向书的吗?如果,创业者们坚持要用冰淇淋的口味来形容投资意向书的话,唯一适用的就是“崎岖之路”口味这就是为什么风险投资家除了离婚律师外,还需要每小时收费$400的投融资专业律师的缘故。
8. “我们能帮你敲开我们客户公司的大门。”这是个双重谎言。首先,一个风险投资家不能总是在客户公司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坦率地说,他的客户公司将 因此而讨厌他。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让他来为你引荐了。第二,即使风险投资家能为你开方便之门,创业者们也不能太当真地期待那些公司会成为你的忠实顾客-也就是说,有些东西顶多就是说说而已。
9. “我们喜欢投资创业初期的项目。”风险投资家真正幻想的是把1百万美元投到投资前就已经值2百万美元的公司里去,然后持有这下一个Google的 33%的股份。那才是早期创业投资呢。你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对Google惊人的投资回报耳熟能详吗?和我们都知道迈克尔.乔丹是一个道理:Google们 和乔丹们均是惊世罕见。如果他们普普通通,就没人写他们的故事了。如果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风险投资家喜欢投资于成功团队(注7, 比如Cisco的创始人),成功技术(注7, 比如荣膺诺贝尔奖的技术),和成熟市场(注7, 比如电子商务)上。我们是异常规避风险的,尤其是因为我们手里的钱并不属于我们自己。
10. 我正在夏威夷的星巴克里写这篇日志。已经待了90分钟了。没带电源插头,所以我的PowerBook笔记本电脑快没电了。你可得喜欢我刚才讲的九条谎言,直到老天爷送来由索尼Vaio团队解救的新苹果笔记本。
【风险投资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
1、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2、初步筛选。
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趣者作进一步考察。
3、调查评估。
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十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调查,以检验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与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4、寻求共同出资者。
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此外,通过辛迪加还能分享其他风险资本家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互惠互利。
5、协商谈判投资条件。
一旦投、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6、最终交易。
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与细节,双方就可以签署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现在比较著名的一些风险投资公司有: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最早引入中国的VC,也是迄今国内投资案例最多的VC,成功投资过腾讯,搜狐等公司)
http://www.idgvc.com.cn
投资领域: 软件产业 电信通讯 信息电子 半导体芯片 IT服务 网络设施 生物科技 保健养生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日本孙正义资本,投资过阿里巴巴,盛大等公司)
http://www.sbcvc.com
投资领域: IT服务 软件产业 半导体芯片 电信通讯 硬件产业 网络产业
凯雷投资集团(美国著名PE,投资太平洋保险集团,徐工集团)
http://www.carlyle.com
投资领域: IT服务 软件产业 电信通讯 网络产业 信息电子 半导体芯片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美国著名互联网投资机构,投资过甲骨文,思科等公司)
http://www.sequoiacap.com/
高盛亚洲(著名券商,引领世界IPO潮流,投资双汇集团等)
http://www.gs.com
摩根士丹利(世界著名财团,投资蒙牛等)
http://www.morganstanley.com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投资哈药集团,国美电器等公司)
http://www.warburgpincus.com/
鼎晖资本(投资过南孚电池,蒙牛等企业)
www.cdhfund.com
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国内著名资本)
http://www.legendcapital.com.cn
投资领域: 软件产业 IT服务 半导体芯片 网络设施 网络产业 电信通讯
浙江浙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民企)
http://www.zsvc.com.cn/
投资领域:关注(但不限于)电子信息、环保、医药化工、新能源、文化教育、生物科技、新媒体等行业及传统行业产生重大变革的优秀中小型企业。(更多投资公司资料可参考:http://hi..com/leesias)
“一部风险投资在华史就是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不少互联网大腕曾引用过这句精准语言,因为他们自己背后的故事就是与风险投资交融的历史。当1996年张朝阳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对国外互联网公司的简单模仿融来的18.5万美元来到中国创办谁都听不懂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明白了商业计划书可以换来创业资金的简单道理。
在美国,一个风险投资商(VC)的对于创业项目的成功几率控制在10%左右,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给风险投资商带来的回报可能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样,一个项目的成功收益往往可以大大高于其他9个项目失败而付出的成本。
不过,这样简单的数学计算题,拿到1996年的中国传统经济领域中看待,仍然有些不可思议。以至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硅谷诞生的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一段时间内,要么被神化,要么被妖魔化——风险投资商们到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行业外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这两种不同的结论。
从人们的早期记忆来看,风险投资像“疯钱”、“傻钱”。1998年~1999年那个年代,在咖啡馆里拿着商业计划书给投资人讲生动故事的大有人在,在几个星期内融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金绝不是天方夜谭。更有意思的是,外国风险投资商会主动要求,创业这最好在项目中占据主要的股份,投入的资金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花完,等等传统投资商很难想象的投资原则。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曾如此描述当初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时情景:在一家知名的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项目统计表,但在近百个项目中,只有少数几个标记着盈利的符号。但是,这家风险投资商却非常自豪,因为他抢先占领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重要位置,更为重要的是,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并没有已经盈利的要求。
事实上,早期从新浪、搜狐、网易等身上赚取大把银子的风险投资大有人在。当年像IDG、华登这样开荒者,都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幸运者和获益者。
中国互联网产业若没有这些慷慨解囊者断然没有今天。即便到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型商业网站的背后都是风险投资的身影:
1999年2月,才树立起大旗不久的新浪网宣布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险投资2500万美金,这在当时肯定是国内网络公司获得到的最大一笔投资,为此它也拉开了上世纪末中国互联网服务企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序幕。
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成功,首次公募9600万美元,开创中国网络股概念,同时也预示着风险投资商成功套现。
于是,风险投资开始沸腾了。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批的海归派搂着千万甚至上亿资金的风险投资创立了成千上万的网络公司。只是紧接着的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各种免费服务、高昂的薪水诱惑、豪华的写字楼等等。
然而,后来的现实却给热情的风险资本泼了大大的一瓢凉水。随着纳斯达克网络股的暴跌,这些外国风险投资在中国冒冒失失地来,凄凄惨惨地走。
这种惨痛历史很大程度来自于纳斯达克模式在中国的照搬。纳斯达克股市在1997-1999年互联网热潮时普遍认为,在一个行业发展的起飞阶段,真正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华尔街的一位分析家曾说:“在这一阶段,盈利并不能说明什么。投资者能够理解,在行业的早期增长过程中,保持高速增长和占有市场领先份额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优势。”
事实一开始的确如预想中的一样,网民成倍增长,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规模不断膨胀,但很快,产业走向低潮,风险投资们也跟着前赴后继地倒下。
对于风险投资对中国互联网的作用,曾有人分析,至少教会了很多人上网,也培育了很多的中国互联网精英,也才使得中国互联网在2003年以后的重新崛起。而且,网络泡沫破灭的好处是,驱逐了风险投资中的鸟枪炒家,迎来了真正的VC正规军。
产业轮回,变幻一瞬间。冷清几年的纳斯达克一复苏,在中国投资的风险投资商们又开始活跃。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因多年前就看好互联网宽带应用,因而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成为最大的输家,至今软银的财务报表仍十分难看。但是,软银对上海盛大网络的投资则是经典之极——当时盛大已经在网络游戏圈内规模渐大,只差最后一笔资金助力,软银适时出手,并且在不到2年内将盛大送上纳斯达克,成功套现。
当2004年有包括携程、盛大网络、Tom、e龙、第九城市、掌上灵通、空中网、前程无忧和金融界在内的多达九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时,另一批在产业低潮期没有坚持下去的风险投资商们又感叹,为何当初没眼力。
风险投资“风向标”透露了一个信号:眼前的低潮绝不是永远的低潮。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人来说,只要这个市场足够大,就肯定存在投资的机会。
根据相关统计,2004年,由美国风险资本在中国达成的交易达到了43宗,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2005年,聚积在中国互联网上空的风险资本据说多达20亿美元,令人惊呼是否泡沫时代又来临。一些打着WEB 2.0旗号的创业者,又开始与风险投资商们频频互抛媚眼,各种以创业和投资为主题的论坛重新人满为患,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中国风险投资VC的潜规则:
规则一:原来VC也讲等级
规则二:越投越贵,越贵越投
规则三:注重人脉
规则四:近地缘
规则五:VC是最昂贵的融资方式
规则六:VC失手是常事
规则七:拔苗助长、落袋为安
规则八:不要为VC放弃权底限
规则九:保持清醒,不要相信VC的赞誉之辞
规则十:VC是功利的经济动物,随时可能“变脸”
规则十一:一个行业的想象空间只有那么大
规则十二:VC的中国异化
【如何筛选和接洽风险投资商】
1.筛选
寻求风险投资的企业应预先了解风险投资市场的行情。风险企业可以去查阅像风险投资公司大全这样的参考文献??在这些文献中常会有一些关于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偏好方面的信息,也可以查阅一下本行业中那些即将上市企业的投资者名录,或直接访问行业中其他公司的管理者。此后,风险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要量筛选出若干可能的投资公司。在筛选时,风险企业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所需投资的规模;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企业的销售额及盈利状况;企业的经营范围等。通常,在此过程中,律师和会计师要起很大的作用。
2.主要投资者
在筹集风险资金的过程中,有时风险企业家需要找到一个主要投资者,这个主要投资者将会和企业家一起推动、评价、构建这笔交易。此外,这个主要投资者还会把周围的投资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投资者集团。风险企业家应从最有实力的投资者中选择他的主要投资者。
3.接触
多数情况下,与风险投资家的接触可以通过电活开始??只是探讨一下你的新想法是否和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相适合。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家都会拿起听筒,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个好的项目会从哪儿来。然而,由于寻求资金的人很多,风险投资公司也需要一个筛选的过程。如果风险企业家能得到某位令风险投资公司信任的律师、会计师或某位行业内的“权威”的推荐,他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许多。
尽管如此,多数的风险投资公司都要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接近。有些企业家常报怨自己不能找到风险投资者,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试想,如果一个风险企业家甚至找不到方法去和风险投资者进行接触。那么,投资者又怎能期望他会成功地向顾客推销产品呢?因此,在接触过程中,风险企业家还要有一种坚韧、顽强的精神。
在和风险投资公司接触的过程中,如果企业家觉得自己的项目很难吸引那些投资者的注意时,他可以反复地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有能力完成他们的使命?企业的产品是否能赢得一个足够大的令人满意的市场?企业是否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投资不被浪费?当然,一个风险投资项目不可能保证投资者100%获得利,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因此,即使企业家的经营计划还不是十全十美,企业家也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它送出去。因为风险企业家常常愿意和那些先驱者们合作,帮助他们实现那些美好的想法。
为了保证筹资成功,有的风险企业家喜欢一次接触的风险投资家越多越好,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如果和20位或30位的风险投资家联系,就会让人感觉这不是一笔好生意,从而不愿花时间去考虑这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可能已经被别人拿走了)。反过来,如果风险企业家每次都是一个一个地去找风险投资家,那么,他可能永远也筹集不到资金。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先选定8到10位可能的风险投资家做为目标,然后再开始跟他们接触。在接受之前,要认真了解一下那些有可能对项目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家们的情况,并准备一份候选表(backup list)。这样,如果没有人表示出兴趣,企业家不仅可以知道原因,而且可以找另外的侯选投资家去接触。总之,企业家千万不要把项目介绍给太多的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们不喜欢那种产品展销会的形式,他们更希望发现那些被人丢弃在路边的不被人注意的好商业机会。
Ⅳ 恒信贵金属的可信度是有多高
恒信贵金属属于香港那边的现货黄金交易平台,一直以0佣金的方式在吸引投资者,但是因为没有经纪人提供分析和指导,所以导致恒信贵金属最终能吸引客户,但是留不住客户。
现货黄金交易是利用资金杠杆原理进行的一种合约式买卖。根据国际现货黄金黄金保证金合约的交易标准,利用一盎司的价格购买一百盎司的黄金的交易权。利用这100盎司的黄金的交易权进行买涨卖跌,赚取中间的差额利润。并且如果补充足差价可以提取实物黄金。最低100盎司。
投资特点:
1. 金价波动大:根据国际黄金市场行情,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报价。因受国际上各种政治、军事、经济、供求因素,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金价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可以利用这其波动差价进行黄金买卖。
2. 交易时间长:每个公司结合不同的情况,经营时间有所不同,最长为每天二十二小时交易,涵盖主要国际黄金市场交易时间。(夏令制从星期一8:30--到星期六02:30 ;冬令制星期一8:30--到星期六03:30 )
3. 资金即时结算:T+0交易规则,允许当日平仓,随进随出,投资者在市场趋势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交易
4. 交易方便,操作简单:主要采用网上交易系统下单委托,也可以电话委托下单,交易软件简单易学,公司另外提供行情分析系统以及行情分析报告。
5.双向交易:金价涨,做多,赚钱;金价跌,做空,也赚钱。(股票只能单边操作)。
6、风险可控:可设止盈止损,还可预先进行限价交易,以此把握赢利,控制亏损
7. 资金杠杆交易:以小博大,交易时保证金自动扩充100倍进行交易,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交易门槛。
8、无庄家控盘:投资的是国际市场,而不是上市公司企业,市场日交易额大,机构无法控盘,因此无法坐庄。
9、交易手续费低。
10. 趋势良好:个人黄金投资在国内才刚刚兴起,未来将成为最大投资市场。
Ⅳ 分别从发行债券公司的角度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债券评级的作用是什么
1、债券公司的角度:是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的筹资成本。一般来说,资信等级越高版的债券,越容易得到权投资者的信任,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出售;而资信等级低的债券,风险较大,只能以较高的利率发行。
2、投资者的角度:最主要原因是方便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决策。投资者购买债券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如果发行者到期不能偿还本息,投资者就会蒙受损失,这种风险称为信用风险。债券的信用风险因发行后偿还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对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事先了解债券的信用等级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受到时间、知识和信息的限制,无法对众多债券进行分析和选择,因此需要专业机构对准备发行的债券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客观、公正和权威的评定,也就是进行债券信用评级,以方便投资者决策。
(5)可信度高的公司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由于债券筹资的筹资数额巨大,所以对发行单位的资信评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分析债券发行单位的偿债能力;
2、考察发行单位能否按期付息;
3、评价发行单位的费用;
4、考察投资人承担的风险程度。
Ⅵ 去散户化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对A股造成哪些重大影响
A股去散户化是股市未来发展必然的趋势,也许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散户还没弄明白A股去散户化的意义和目的在哪里?去散户化对A股发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下面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关于A股去散户化,为大家讲解去散户化的相关知识点。
什么是去散户化?去散户化的部分股民肯定就是理解为A股要把散户赶出股票市场,或者限制散户在股票市场交易的意思。
但实际意思并非如此,去散户化真正意思就是让散户抱团,抱机构的大腿,和机构一起炒股。
影响二:股市活跃度大幅降低
股市活跃度同样也是需要散户在里面,股市没有散户在交易,难道主力自娱自乐吗?机构不管怎么折腾,怎么拉升都没有人接盘。
没有人接盘,机构资金自娱自乐根本没有意义的控盘,所以去散户化同样会降低股市活跃度,会让整个市场变成死水一潭,波动更加小了。
以上这两点就是股市要去散户化的最大影响,假如股市没有资金流动性,股市没有活跃度,这样的股市还有投资价值吗?
总之去散户化对股市、对散户都是利弊相加,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正所谓有失有得,因果循环的大道理。
Ⅶ 企业如何做到投资适度
投资活动是企业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由于投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业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特别受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关注。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现象。常言道,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企业如何才能做到投资适度呢?对于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经营特点、财务特征和管理模式,因此各阶段引发投资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分析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改进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保证企业可持续稳健发展。
一、相关理论及分析
传统意义上,投资过度是指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的情况下,仍然进行投资的一种现象。投资不足则是指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情况下,企业却放弃投资的一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关于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信息不对称
作出投资决策的关键问题是要有充分的信息。正确的投资决策依赖于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能力,这就需要投资决策人有通畅的信息渠道和极高的处理信息能力。然而,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获得、传输、处理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时会产生偏差,有时甚至会出现误解。
Myers (1984)认为,由于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致使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这就会产生“融资约束”问题,出现公司对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无法融资, 还有可能出现使股东主动放弃对债权人而言有利的投资项目, 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发生投资不足。
Narayanan(1988)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准确通过投资项目的NPV将企业按质量的好坏完全分离,只能以平均价值对所有企业的投资项目的NPV估价,因此形成的市场均衡是包含许多不同的以平均价值估价的发行股票的混合均衡。这样项目的NPV较低的企业可以从发行被高估的股票中获利,从而弥补NPV小于零的项目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企业将会接受一些NPV小于零的投资项目,因而发生投资过度现象。
Stiglitz和 Weiss(1981)分析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地把握投资项目的风险。为了减少不良贷款的损失,实行信贷配给成为银行最优的政策。在信贷配给中银行需要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讲,企业资本数量越多,银行越容易保证自己的权益。因为银行对于企业资产质量情况并不是很清楚,所以银行更多的是根据企业的名义资产量进行信贷配给。因此规模越大的企业获得贷款越容易,融资成本越低。另外,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地方财政收入或政绩,会特别扶持规模大的“明星”企业,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得到政府的青睐,在融资时获得政府的帮助。在企业“做大”好处多多的时候,他们会饥不择食地找资金、上项目,大肆地兼并收购以扩大规模,出现投资过度。
(二)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不完全相同,当两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代理人有违背委托人利益而独立实现自身利益的倾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督成本的存在,也为代理人实现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Jensen(1986)认为,当公司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时,公司的经理人就会不顾股东的利益,为构建自己的“帝国大厦”,产生将这部分现金投资于公司规模扩大的新项目上的动机,以满足获取公司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各种金钱和非金钱收益的欲望,导致投资过度。根据这一理论,治理投资过度,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负债融资的比例,因为伴随负债比例的提高而带来的破产威胁,可以阻止经理人采取减少价值的投资。另外,负债的运用以及负债比例的提高将有利于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抑制经理人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过多而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过度投资行为。
(三)有限理性
企业的经理人和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受到经理人和投资者双重非理性的影响。
在对经理人的非理性研究中,Roll(1986)认为,企业的投资收购活动很多是源于经理人的过度自信。当经理人考虑投资收购时,对于投资项目分析的准确性过度自信,这将可能会导致过多的投资收购活动。在投资者非理性的研究中,Stein (1996)认为,当投资者过度悲观时,股价被低估。由于企业为投资项目融资的成本将会过高,将不得不放弃一些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此时出现投资不足。但当投资者对一些投资项目过度乐观时,如果经理人员认为这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想当然地认为投资者知道更多的信息,那么经理人就可能将投资者过于乐观的情绪误认为是有客观基础的乐观,从而投资于一些具有负NPV的项目,出现投资过度。
二、问题的提出
在学者们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研究中,无论是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还是从经理人和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出发,都很少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然而,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投资特点、现金流量、管理模式也不同,导致的投资扭曲方向自然不同。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采取的措施是否也应有所偏重?
另外,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依靠项目的净现值来界定。一般情况下,净现值法用于投资项目采纳与否的决策中。在只有一个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如果该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则进行投资;如果该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则放弃投资。在多个投资项目的取舍决策中,则是净现值大者优先。在资金无限量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时,仍然进行投资,就是投资过度。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肯定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利,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应采取措施对投资过度行为进行规避。同样,在资金无限量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情况下,放弃投资,就是投资不足。但现实生活中的企业不可能获得无限量的资金,出于企业可持续稳健发展的考虑,并不是所有的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都要进行投资,所以对投资不足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在资金充裕时的投资不足可能是过度稳健的表现,会丧失企业发展的大好机会;而在资金紧张时的投资不足则是理性的表现,可以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破产压力。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应在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应对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尽量做到投资适度。
三、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投资扭曲问题与对策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创办开始,到其消亡为止所经历的自然时间,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一)初创期
处于初创时期的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专有技术,资金来源主要是创业者和风险资本家,有少量的债务。此阶段的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创业者一般集投资者、生产经营者、管理者于一身,管理体制一般采取集权治理模式,委托代理问题不明显。企业投入多、产出少,盈利能力较低,现金流转不顺,自由现金流量甚至为负。但初创时期的企业一般拥有新发明或新技术,这些新发明或新技术转化而成的新产品又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因此,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由于资金的制约,在此阶段企业一般不会出现投资过度,主要的问题是投资不足。
在企业初创期,由于融资困难产生的投资不足问题,可以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缓解。企业应积极向市场上的风险资本传达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详细信息,通畅信息渠道,使市场上的风险投资者能有效地将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与其他企业的劣质项目区别开来,提高投资者的鉴别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向银行融资时,通畅的信息可以让银行准确把握贷款的风险, 通过签订合适的贷款合同减少企业违约风险,同时提高企业取得贷款的成功率。
(二)成长期
处于成长时期的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新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客户稳定增加,生产销售量提高,产品成本下降,业绩增长速度加快,市场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企业在行业中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定位。业绩的快速增长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量,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组织结构由单层逐渐形成多层,由简单变复杂,所以集权治理模式不能适应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发生分离,分权经营管理模式逐渐得到完善,随之委托代理问题也开始出现。成长期的企业投资不足问题仍然显著,但同时要防范职业经理人员在企业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发生违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动。
导致成长期投资不足的原因中,资金来源紧张仍然占主要地位,积极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投资者正确理解企业的高成长性,对企业投资项目保持乐观的态度,提高股票的价格,降低为投资项目融资的成本。同时股利政策应采取少量的现金股利和高比例配股、送股,既提高收益留存率,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又能传递企业高增长的信号。对于日益显现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投资过度现象,此阶段宜采取股权激励的方法解决。经理人持有股份的增加可以使经理人和所有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减少其可能侵害外部股东利益的行为。成长期的股票期权可以为经理人带来大量的好处,并且通过保持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致的行为,比逆向选择更容易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经理人持有股份的多少可以向企业外部传达他们对公司运营前景的信心。另外,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也能有效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过度投资。
(三)成熟期
处于成熟时期的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产品市场份额稳定,企业盈利能力强,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成熟期的企业由于产品市场趋于饱和,存在行业生命周期进入萧条的可能。为保持竞争力,企业会出现跨行业、跨区域、跨文化的规模扩张行动。成熟期业务的复杂化使企业管理更加困难,客观上需要职业经理人员进行实际运作和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经理人为了构建自己的帝国,增加在职消费,非常容易出现投资过度的行为,加上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的客观存在,更为投资过度提供了条件。另外,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需要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业务。
为缓解成熟期的过度投资,首先应执行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并通过适当的股票回购,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同时可以提高股东的价值;其次,根据Jensen的“控制假说”,提高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率,通过承诺支付未来现金流,减少经理人可以自由决断使用的自由现金流量,约束经理人及其组织的行动,减少代理成本,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引起的过度投资。
在这一阶段,发行可转换债券将具有很好的作用,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双重性质的融资方式。在初始发行时具有负债性质,但以后根据条件可以转换成股票,因此可转换债券能在以后改变公司的负债比例。相对于可转换债券,由普通债券和股票组成的资本结构具有刚性,改变公司的债务水平相对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可转换债券给予其投资人单方面把债券转换成公司股票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理人的自由决策,对控制经理人的利己主义行为非常有用。
在企业成熟期,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于新产品、新业务、新市场的投资开发,以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在对这些项目进行决策时,引入期权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草率决策引起的投资扭曲。传统的净现值项目评估方法,忽视了企业拥有的投资机会价值,并且认为只能马上投资或者不再投资,因而错误估计了投资项目的价值,忽略了有价值的项目或投资于无价值的项目。期权理论指出,项目的价值应该由两部分组成:静态净现值和灵活性管理的期权价值,企业可以根据经济环境、投资项目和企业自身条件等情况的变化,对投资战略、投资项目进行调整。当情况不利时,企业可以延缓投资或转换投资,以减少风险,等待有利状态的到来;当有利状态出现,投资项目的产出和市场比预期的好时,企业可以不同程度地扩大投资规模。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时,具有这些期权的项目更具有价值。
(四)衰退期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股票价格开始下跌,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十分困难,银行信用贷款收紧,企业筹资能力下降。在企业现金流转不畅、融资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管理阶层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投资决策中考虑“小集团”利益等问题突出。衰退期的企业有三条出路,第一条是通过业务收缩、资产重组延缓衰退;第二条是通过被接管、兼并等形式完成企业生命周期;第三条是通过新产品、新业务的成功开发蜕变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衰退期的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投资于新产品、开发新业务或进行业务重组和整合,寻求新的增长点,但由于此阶段企业融资困难,会出现投资不足;另一方面,若企业被竞争对手接管和兼并,将会对经理人的利益构成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经理人又会迫切地实施反兼并措施,如进一步的扩大规模,增加被兼并成本,使竞争者感到兼并无利可图而放弃兼并等。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的情况发生,出现投资过度。另外,较大的企业规模会使管理人员内部形成利益不同的“小集团”,造成管理控制不力和决策权的分散,更加重了投资扭曲的现象。在衰退期,既要形成新的竞争力又要预防被兼并的双重压力,使得企业可能出现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无钱投资,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优先上马的矛盾局面。
经历了发展的辉煌时期,衰退期企业的股权分散度相对较高,广大的中小股东监督经理人的成本很高,失去了监督的积极性。企业可能就会变成经理人的“帝国大厦”,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随心所欲地作出投资决策,把股东利益抛到脑后。针对衰退期的这种情况,集中所有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Pindada和Torre(2002)发现“集中所有权”的监督缓和了主要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防止了对负净现值项目的投资。因此集中所有权被视为是过度投资的控制机制,使得大股东有监督经理人的决策制定的激励,防止经理人作出不利于股东的分散资金、降低企业价值的投资。但应注意的是,所有权集中度过高也不行,因为掌握控制权的所有者在衰退期会选择“掏空”企业的做法,从掠夺中小股东利益中获利。
企业管理阶层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引起的投资扭曲,主要是由管理内部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上一级管理部门作为委托人,下一级部门作为代理人,他们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造成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争夺利益。解决方法除了对机构进行精简,减少委托—代理层次外,主要还是通过约束和激励机制减少投资决策人的道德风险。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投资决策人作为代理人,其行为受制于委托一代理的契约关系,即受制于投资决策人作出决策而产生的结果和投资决策人本身的利益关系。如果投资决策人的利益对决策结果不敏感或者无关,投资决策人就有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如果契约规定投资决策人对投资决策后果承担责任,则投资决策人就有寻求规避投资的倾向,其行为将趋于保守。因此应建立投资决策者和投资结果相关的契约关系,包括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增大其懈怠或机会主义的成本,可使其谨慎决策,避免投资过度;建立决策者业绩激励制度,决策结果作为各级管理人员考核的硬指标,从而使其决策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成功开拓新产品、新市场。
综上所述,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投资扭曲的方向不同,因此缓解投资扭曲的侧重点和策略也应不同。在分析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问题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的经营特点、财务特征和管理模式,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理,对症下药,做到投资适度。
Ⅷ 怎样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
个人认为三年不够!起码得五年啊
既然都有 资产负债表、收入表和现金流量表了你还怕啥啊内 ,这三个表几乎涵容盖了所有的能披露的信息了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自由现金流贴现法,这是国际公认的比较权威的分析公司未来能够产生多少自由现金流的方法,巴菲特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彼得林奇的方法是:(税后利润的长期增长率+股息收益率)/市盈率>=2。这是他最常用的一般方法。
还有,看 净资产收益率,一般选常年达15%以上的
至于软件,市面上没有,曾经试图自己编制一个,结果技术不过关失败了
嘿嘿````
Ⅸ 投资者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
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可参考以下的分析指标与方法:
1、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
2、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它比销售净利率能更好地刻画公司主营业务对盈利的贡献情况,因为净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出净额后得到的,而这些收入或损失的持续性较差,排除这些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别。
4、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5、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平均资产负债率)这是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它受资产净利率与平均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下不防用个牛股宝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他们都是经过多次选拔赛精选出来的高手,跟着他们操作相对来说要靠谱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Ⅹ 风险厌恶度的投资者来说,更愿意选择哪些组合
更愿意选择具有较低的夏普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