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居民银行存款投资趋势

居民银行存款投资趋势

发布时间:2020-12-25 02:13:08

⑴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居民存款储蓄余额较高的现象

郎咸教授说过 居民存款储蓄余额占生产总值的30%到40%最好 高了 低了 就会产生金融危机

⑵ 居民储蓄意识增强 银行存款

C 解析: 股票是高收益、高风险同在的投资方式,②表述错误;①③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

⑶ 根据现状分析我国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可行性

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储蓄是社会主义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是社会主义银行信贷资金的三个重要来源。通过居民的储蓄,银行把大量闲散的货币资金聚集起来,再把这些资金贷放给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使其在社会主义生产和经营中发挥作用。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储蓄是社会主义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增加社会主义积累又是加快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的物质保证。居民储蓄的实质是推迟消费,将消费转化为投资。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是高储蓄率,高储蓄额,这样的现象有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为推进储蓄转变为其他金融资产创造了条件。但是总体而言,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在以上这些投资品种中,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较好的产品并不多。比如在保险市场上,由于我国的商业保险起步较晚,居民的风险意识不强,2007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只占了当年储蓄余额的4.08%。 从债券市场看,债券是国外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我国也于1981年恢复了自1958年后停止了23年的国债发行,1984年起,我国的企业也开始通过社会和企业内部职工来发行企业债券,我国的金融机构也陆续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专项资金。但总体看,债券市场对居民储蓄的分流十分有限,2007年,我国全年发行企业、公司债拳1821亿元,仅占当年储蓄余额的1.06%。从国债来看,目前它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但是国债发行的幅度受到一国经济发展的制约,一般来说,国债的余额“只能以占财政收入或国民收入的一定比例为度”。而且目前的国债,面对银行、保险公司等市场主力发行的记账式品种多,少量面向个人的凭证式国债发行,每次都引来大批的投资者。国债虽然可以影响到居民储蓄,但国债对居民的影响,几乎等同于高息的储蓄。从股票市场来看,2007年股票成交金额已达到460556.22亿元,从股市交易额与储蓄增长的变化来看,股市投资收益日益成为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股市的财富效应,使储蓄存款向股市迁移。在2000年5•19行情后,股市牛市特征明显,交易额大增,期间储蓄增长则减缓;但自国有股减持消息出台后,股市大跌,上海综指从2200多点到2005年5月跌破1000点,交易额急速下降,同期储蓄增加则十分明显,2005年下半年股市回暖,居民储蓄绝对数额虽然是增加的,但增速却明显放慢。2007年股市下跌,居民储蓄增速又有加快的趋势。从上例中可以看出股市的交易活跃程度虽然影响居民储蓄的行为。但是股市变化比较大,机制尚不成熟,风险大,老百姓不可能将自己的看病钱、养老钱投入其中。因此股市虽然也能分流居民的储蓄但是并不能起到持续的分流。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居民储蓄转为投资可行,但风险比较大

⑷ 居民把储蓄存款作为投资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最简单的目的就是想存银行比较安全,还有利息。
主要还是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内意识到钱在贬值
比如买容个菜多几毛钱也不会太在意。
银行利息上涨的速度都比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最好的投资方式是留一小部分备用,一部分拿去做点投资

⑸ 居民资产结构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由股票、债券及银行存款等构成。中国居民以前的金融资产的版绝大部分是银行权储蓄,证券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占金融资产的比例相当小。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投资意识的加强,不断有居民将银行储蓄转化为其他投资,股票占个人金融资产的比重会不断提高,而且这种变化趋势是长期的。但总的来讲,可以预计,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股票投资的比例会不断提高,银行储蓄会降低

⑹ 截止2018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储蓄存款是多少

人均存款估计不到20000元。这些年来国民存款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⑺ 为什么现在去银行存款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银行居民存款

1、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互联网金融,包括余额宝、零钱通这些货币基金还有P2P这类网络理财以及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不少居民的资金流向互联网理财及保险市场。

比如余额宝目前规模达到1.8万亿元,已超过中国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虽然这类资金有大部分(以余额宝为例,60%左右)仍然会回流到银行存款中,但以货币基金的名义存入和以居民个人存入记账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计入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一个是计入居民存款,正式因为这样,所以居民的储蓄存款增速才会出现下降。

2、房地产市场火爆

最近几年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使得大额的居民存款涌向房地产企业,开发商收到款项后,部分资金发放给员工作为工资(仍转为居民存款)、部分给政府纳税及缴纳土地出让金(转为财政性存款)、部分支付给工程商(转为企业存款)、部分自己的利润(放在银行则转为企业存款、用于购买理财或者债券等,则不计入存款)。上述原因,也导致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的减少。

3、居民消费的增长

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2017年年均增长11.3%,实际增速比同期GDP增速快3.2个百分点。国民收入中储蓄和消费总和是收入,如果总收入不变,消费增加了,那储蓄必然减少。其实看一下天猫双11,每年的销售额,就知道我们的居民消费有多恐怖。

⑻ 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国内外比较

国内这来10多年来储蓄率居高不下源,余额一直创记录地上升,与发达国家恰恰相反,发达居民国家储蓄率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甚至于负数,以借债来前消费,这除了各国之间的传统习惯、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不同外,关键在于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国内近几年关系到居民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生存基本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而且社会处于改制转轨过程中,大多数人对未来的工作和收入没有信心,而社会保障机制又不完善,生怕万一哪天失业、疾病、养老、孩子教育等等用钱难,按目前的城镇房价,要一般居民工作15-35年的年收入,而且还在涨价,除了储蓄之外别无办法。中国的高储蓄是在低消费水平下的储蓄,是相对贫困的储蓄,不是富有的储蓄(在高消费水平下),而且中国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占人口10%不到的人占有80%以上的经济资源(包括储蓄存款),这部分人会拉动社会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如住房、汽车、粮油、服装、交通、教育等等),但却不可能拉动另外90%人的收入水平。所以说中国的高储蓄与其他社会保障机制较健全的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隐藏着相当多的社会问题和危机,是非良性的。

阅读全文

与居民银行存款投资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
拆借信托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