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中国在非洲石油投资

中国在非洲石油投资

发布时间:2020-12-22 18:19:49

① 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影响力如何

环 球时报转译美国《圣何塞信使报》的文章说,苏丹最大的炼油厂今夏完成了一项造价3.41亿美元的扩建工程,其炼油能力提高了一倍,增加了这个国家的石油出 口和国内汽油供应。在距离该炼油厂几十英里的一处河岸,那里曾是一个垃圾场,开发商们正紧锣密鼓地筹画建造一个投资40亿美元的商业区,他们希望将喀土穆 打造成东非的商业中心。
这两项工程成了苏丹的展示专案,该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如果没有中国,这一切就是不可能的。这折射出整个非洲的一股趋势,中国公司正向从炼油厂、水坝到公路、商场等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建筑项目,注入数以亿计的美元。
美国缺席与中国存在同等醒目
在过去10年,中国日益转向非洲,以满足其对自然资源的渴求。中国成了非洲大陆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是,这种每年400亿美元并且在不断增长的贸易关系已不再仅仅围绕着石油和矿物。
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因非洲长期动荡而认定那里无利可图,并于几十年前就几乎放弃在那里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的投资之际,中国公司进来了。
凭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企业从事着缺乏资金的非洲国家有必要去做但自身又无力去做的工作。中国公司业已在多个非洲国家开展或同意开展不同的项目,如 安哥拉的医院和铁路线、苏丹和肯雅的公路和桥梁、埃塞俄比亚和利比理亚的水坝、加纳和辛巴威的电信网路,以及其他许多专案。
上周,刚刚结束两周非洲之行的民主党参议员巴拉克"奥巴玛与国会议员连线时说:"走访非洲时的一个惊人事实是,美国在非洲的缺席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人是否在从中获取巨大好处目前尚不清楚。不过,通过从事美国和其他国家没有做的工作,中国巩固了与非洲领导人的关系,并确保他们对自己的议程的支持,尤其是在阻止台湾与非洲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上。
分析人士说,中国的首要目标还是能源,它经常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石油和矿产协议开道。不过,中国也同那些没有石油储藏的非洲国家做生意。一家中国公司正在干旱的埃塞俄比亚兴建一座造价3.5亿美元的大坝。该水坝建成后可望用于灌溉和发电。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4年,中国在非洲共有450个投资专案,其中大部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但中国带来的影响也许更深远。来自中国的投资正在改变非洲大陆这块博弈场,西方国家曾长期控制对那里的发展援助以及政治议程。
非洲人怕中国人离开
非洲国家从中国的投资中得到了好处。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率去年达到5.3%,预计今年会更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投资及其对非洲原材料的需求。不过,一些非洲人担心,如果中国人不对当地人进行培训,他们离开后,目前进行的投资将可能付诸东流。
中国表示,它有意在非洲长期待下去。北京宣布2006年为"非洲年",并发布了一份政策档,承诺对非洲进行长期投资以及对非洲工人提供培训。在中国领导 人越来越频繁的非洲之行中,他们经常讲到发展中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专家们说,中国不把世界上最贫穷的非洲大陆看作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是视为一个投资机 遇。
南非一家研究机构的分析家史蒂文"弗里德曼说:"我不认为中国在目前这个阶段的首要目标在政治影响力上,他们更关注经济领域。"
也许,再没有其他地方比在灰尘遍布的喀土穆,更能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了。在那里,由中国公司建造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修整一新的街道上面,穿着光鲜的石油商在中国人开的加油站给他们的高级轿车加油。
驻喀土穆的一名美国高级外交官说,苏丹经济的迅速增长令一些美国官员大吃一惊。"我有时甚至自问,‘我们是不是错失了这里的良机'?"这名外交官说对苏 丹的制裁是合理的,但他淡化了有关中国在苏丹投资威胁美国利益的说法。他说:"他们在跟我们作对吗?美中在苏丹有着越来越大的合作空间,我们的政策目标不 必是对抗。"
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非洲项目主任J"斯蒂芬"莫里森表示,中国可能正将自己在经济崛起中学到的经验用于非洲。他说:"过去20年里,中国已使数亿国民摆脱贫困......对非洲,中国人比我们有信心。"
。。。一片专家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② 有朋友在非洲有石油进货渠道.我能否在中国开贸易公司进口,在国内销售国家政策有没限制

不能。国家钦定的七大国资垄断行业里,石油在第一位。不过民资可以做成品油。

柴油汽油润滑油都是成品油。

③ 中石油在非洲等海外国家的开发投资属于发展援助吗

不属于。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开发石油资源后,经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帮助当地建设学校、打井等,也算是一种援助把。

④ 中国有哪些行业和企业在非洲投资开发

在非洲目前中抄国企业主袭要是开发矿产品和贸易。但当地日用品实际生产条件很好的,可以考虑开发日用品工厂,市场潜力很大。 当地比较有优势的是矿产品,木材,生皮。农业也不发达,但要看国家了,如果到一个没有开发的国家去,开发难度就很大,因为对气候需要从头了解。在非洲曾经尝试种菜,但因为没有其他人种,也没有成功,主要是育种及移植问题。 太阳太毒,刚栽的不过半个小时就会晒干了。

⑤ 如何看待中国投资非洲


最后说一下,这是一片未开发的地区,属于世界边缘的存在,只要他们结合实际需要,学习一下中国人的精神,他们就可以发展得很好,这片土地也可以是黄金的,事实上,这片土地为了黄金,已经打了很多年了,如果我们不把他们拉一把,那么谁来开发这一片土地呢,谁又真心诚意的帮助,至少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很善良的,也愿意帮助人,也很有耐心,不是吗?

⑥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迅速发展,对非洲投资增多,这引起了某些西方人士的非议,他们甚至荒唐地认为中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中版国对非洲权的投资有利于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中国坚持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加强“南南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战略,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⑦ 中国给非洲投资如此大,扶持度也很深,那非洲出口给中国的石油为什么要比外国贵

没有任何迹象能证明我国进口非洲的石油要比中东和俄罗斯的贵!

⑧ 中国投资非洲对中国的利益是什么

能源利益
毋庸讳言,世界将关注之目光投向非洲的重要原因,在于非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非洲石油存量位列世界三甲。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8%,其石油产品占世界的11%。目前,非洲的石油产品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至2007年,非洲石油日产量达700万桶;2010年,非洲石油日产量将达到800万桶。苏丹一国的石油储量已超过50亿桶,2006年其石油日产量已达75万桶。而在几内亚湾诸国,深海石油勘探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非洲石油不但储量巨大,而且含硫低、油质好,易于提炼出航空燃料,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经济利益
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2004年,中国驻非的非金融类企业达715家,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国家;新签价值67亿美元的劳务承包合同,完成营业额40亿美元。截至2005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FDI)16亿美元,涉及48个非洲国家。2005年1-9月,中国国有、民营和合资企业对非出口额分别为55.9亿美元、51.1亿美元和28.6亿美元。2007年5月,中国宣布在三年内,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融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范围极为广泛,投资项目涉及贸易工商、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等。中国在苏丹涉及的工程价值已超过200亿美元,包括基础设施、水坝、水电站、纺织厂和农业等项目。中国承诺将向苏丹提供7.5亿美元用于尼罗河上的新水坝建设。与此同时,中方投资l亿美元用于纺织厂的建设,另提供5亿美元作建设炼油厂之用。此外,中国还向苏丹政府提供了1200万美元的软贷款,用于红海渔业工程项目。
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利益,是中国在非传统利益的核心要素。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非洲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对中国仍有重要意义。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框架内,非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历史上,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洲国家的支持。当前,中国既是大国,亦为发展中国家,其和平发展需要得到非洲国家的支持。今后,非洲在国际政治中还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非洲在对外交往方面的不断成熟,非洲国家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提升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力量。因此,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需要得到非洲国家的支持。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之一,在中非关系中,非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是发展双方关系的前提。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历来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从这一点看,中国在非洲的核心政治利益是有保障的。从宣传言辞上看,中国对非洲的外交话语也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利益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⑨ 请问中国的投资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自独立以来,非洲一体化一直被视为加速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去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非洲经济发展报告》就分析了非洲一体化进程在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分析指出:在经济多元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非洲一体化无疑提升了非洲经济的生产力,壮大了经济规模,增强了经济竞争力,并且成为非洲经济更好参与全球经济的助推器。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04年的报告指出: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要求非洲更快、更具战略性地推动一体化进程。非洲是否需要通过非洲内部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创造更具规模、更富竞争力的地区经济组织,从而占有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经济融合将解决长期困扰非洲多个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抵消了消除贫困的努力。另一方面,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内部问题也限制了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非洲的基础建设投资对非洲一体化所发挥的作用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投资被认为是西方发展模式的替代方式。德博拉最近在《外交事务》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中国和西方在非洲的行为模式做了比较。该文指出
:西方通过推进贸易自由打开非洲市场;中国则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吸引本国企业到非投资;西方支持政治治理和民主;中国修建公路和大坝。
西方推动的是非洲的民主、自由和一体化进程而中国推动的是基于资源的发展援助。例如,布劳蒂加姆指出70年代末中国曾借助其资源从日本吸引了100亿美元的贷款。
中国从日本得到了新的设施和技术,作为回报,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
从80年开始日本投资于中国的六个主要铁路、港口和水电项目,许多日本公司参与建设中国的输电网络、煤矿和交通运输网。2004年以来,中国已与至少7个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达成了将近140亿美元的类似协议。
许多非洲的领导人对中国的发展模式表示认同,因为中国无疑为非洲提供了传统援助者之外的其他选择。不过西方一直对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怀疑,他们尝试说服中国按照西方模式援助非洲的发展,注重民主、自由和非洲一体化。本文的关注点是地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基建投资在非洲地区融合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并不成功,对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众说纷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非盟提出能力与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地区融合,并质疑国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外国援助在地区融合中的作用。南非金山大学的吉尔伯特教授称之为外生的一体化。吉尔伯特对欧洲等所谓的第一代援助者推动的外生一体化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进行的内生一体化进行了对比,并表示中国可以在第二代地区融合中发挥作用,淡化欧洲的影响。鉴于目前大家的关注点多集中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而往往忽略中国对于非洲一体化的支持。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支持非盟和其它次区域组织。例如,中国给予该地区组织以经济支持从而避免内部冲突以保持和平,刘贵今大使在沙姆沙伊赫的中非合作论坛上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企业在非洲基建方面的投资也被认为是促进了非洲的区域融合,特别是类似于坦赞铁路这样的基础建设。非洲脆弱的基础建设往往被认为是区域融合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在提高当地基础建设水平的努力也被认为是促进了非洲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虽然中国在该方面的投资方便了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但是却没有提升非洲国家促进一体化进程的内在需求。
一、没有经济多元化就没有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非洲是否存在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吉布指出由于市场没有互补性,非洲的一体化进程目前还没有真正开始。非洲经济依赖于原材料贸易,由于很少有非洲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能消化这些原材料,因此这种贸易并不是非洲内部的互补贸易。生产品种单一也限制了贸易品种的多元化。这就道出了非洲经济缺乏融合的原因。因此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应是提升非洲经济的第一步,由此还可以促进地区基建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没有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跨国境的基础建设只是为在非的国际企业提供了便利。相对于基础建设,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制造业对当地政府来说应该是更有裨益。
目前,中国的政府和企业正在投资非洲的制造业,根据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古京博士的研究,中国民间资本越来越关注非洲的制造业。中国在加纳的340个项目中有超过100个都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项目,而在埃塞俄比亚,66%的中国企业投资于制造业。目前世界银行正与中国政府合作发展非洲的制造业以促进非洲的产业转型,及从最基础的制造业开始逐渐转向有附加值的产业链。中国政府经常谈论中国投资给非洲带来的工业革命,其战略就是鼓励中国企业将部分生产线转往非洲。
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也乐意将部分或者全部业务移往非洲,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中国企业放眼海外寻求机遇。中国政府正在通过资金支持和简化海外投资程序等方式鼓励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另外欧洲与非洲之间的优惠协议以及能源优势都吸引中国企业在非洲设厂。到目前为止在非投资的产业都属于低端制造业,例如玩具、制鞋等,因为中国国内也正试图进行产业升级。但是这些产业多集中于非洲的经济特区,因为非洲基础建设水平落后,而特区往往濒临港口或者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中国在非洲的制造业投资是否能够提升所在国的产业多元化?非洲的基础建设是否仅仅为国外企业提供便利?抑或是特区的周边地区也将受益于当地的基础建设?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在短期内确实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转型,中国的官员明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重大转变是有可能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因为中国没有经历工业革命。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值得深入探讨。
二、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
在前几十年中国一直在吸引境外直接投资,国外企业在中国的运营受到严格限制,开设公司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合资企业,且中方合资人必须拥有超过50%的股权。这样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促进技术的转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非洲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是中非之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有强大的政府执行力,但是非洲国家间却存在多种领导模式。如果某个非洲国家准备限制国外投资,只允许他们开设合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转往其它限制较少且拥有同样丰富资源的非洲国家,直接投资的缺乏一定程度上迫使非洲政府坚持目前的经济政策,因此政治一体化并形成统一的针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非洲国家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所有的非洲国家能就境外直接投资达成一致协议并都遵照严格执行,无疑将提高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多样化,而这又会增强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
非洲的政治一体化应先于经济一体化,以创造更强大的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因此,如果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促进了地区融合,那么其中发挥作用的并不是中国在非的基建投资。正如前文所言,如果非洲没有一体化的内在动力,那么基础建设只是为境外企业提供了便利。如果中非之间就中国应为非洲融合提供帮助这一点达成共识的话,那么中国就应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工厂从而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从另一方面来讲,与其等待中国给予此方面的协助,不如从现在开始非洲国家就通过制定统一的外资政策,以从目前的在非中资企业获取发展的利益。通过这种模式中国也可以在非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相较于欧洲,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当年的中国更相似。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组织为非洲一体化所提出的建议往往没有效果的原因,因为这些建议多基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如果中国真的愿意在非洲的第二代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协助非洲发展制造业,其中技术转移以及当地企业的参与程度都尤显重要。非洲应该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学习经验,思考强大的政府执行力和统一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外,相对于个体机遇,非洲国家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最符合非洲现实情况的,什么是最符合本国国情的。【作者系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⑩ 为什么国家要投资非洲

非洲有中国急需的资源,而且非洲国家和中国做生意不会有太多的政治目的,非洲国家也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处处刁难中国,最主要的是中国投资非洲国家,都是非洲国家急需的技术和项目。

与中国在非洲石油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