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双边保护投资协定的介绍
双边保护投资协定是二战后签订的投资协定。
② 为什么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浮游生物---鱼来---大鱼---食鱼的动物
散户源(中小投资者)----机构---国家---财团
这个是两个食物链,一个自然界,一个社会的。如果自然界的浮游生物全没有了,或者因为污染,会有鱼虾和动物吗?
所以,散户是这个食物链的最低端,是机构、国家、财团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环境很好的时候(牛市)浮游生物生长非常好,鱼虾才能丰盛,大鱼才能生存,餐桌上才会有更多的禽兽,才能养更多的人。
在环境恶劣的时候(熊市),会导致大批鱼虾死亡或者减量,当然,人也吃不到更多的大鱼和禽兽。
所以,永远都会有人跳出来说保护环境,保护中小投资者。不保护不行啊,俺的餐桌上不能没有鱼啊,不能没有鸭啊!
③ 什么是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是指法律对投资者的保障程度以及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程度,由委托代理机制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司的管理者以及大股东可能由于自己的私利侵犯投资者的权益,投资者保护机制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投资者可以依赖两种保护机制:一是国家层面的制度机制,二是公司层面的政策机制。
投资者保护三大流派
1、契约论。契约论的学者认为,投资者通过和公司签订契约就可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因此,政府只需保证契约执行即可。
2、法律论。这派理论主要以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LI-SV)为代表,主要观点是法律在投资者保护方面至关重要,是决定投资者保护水平差异的最重要因素。LI-SV分析了多个国家投资者保护水平情况,发现法系差异决定了投资者保护水平差异,进一步,法律规则的变化提高了投资者保护水平和公司外部融资能力。
3、不完备法律理论。讨论投资者保护问题,不得不提到当前一种新的理论一不完备法律理论。2002年7月,伦敦经济学院的许成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皮斯托在《不完备法律理论——种概念性分析框架及其在金融市场监管发展中的应用》中提出了“不完备法律理论”,正引起欧美经济学界与法律界越来越多的兴趣与关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监管,特别是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存在提出了新的见解,可以进一步诠释投资者保护问题。不完备法律理论受到了不完备合同理论的启发;将这一理论用于法律分析虽剐开始,但极具潜力。该理论的出发点是,除合同之外,法律也是内在不完备的,事实上,法律上的不完备问题比合同l中的要更为深刻。不完备法律指,如果所有可能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能准确无误地由法律详细规定,则认为法律是完备的,否则,法律就是不完备的。运用在证券市场上,不完备法律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证券,市场监管理念的引入,且凸现了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④ 证券法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基本原则。
法律总是倾斜保护弱者的利益,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由其是专中小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属称、持股比例相对较小,相比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其一般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重点保护。
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全方位的保护,意味着证券市场交易是安全稳定的。从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就用信心,入市的资金和人数也会相应地增加。由此观之,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主要目的在于让投资者树立信心。因为,投资者保护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制度的规范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至于投资者保护对证券法、金融法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能防止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维护市场的安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交易环境;其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能够促进市场的成熟化,加快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并及时发现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影响未来相关领域立法的趋势。
希望有所帮助!
⑤ 浅析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年的风雨,目前已成为一个规模日渐壮大、地位日益显著的大市场。然而在我国,证券市场毕竟是一个新兴市场,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投资风险,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对中小投资者的恶性误导,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等。帮助中小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识别投资风险并有效的控制风险,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本文论述的基点。 一、认识现状,培养中小投资者维权的意识 中小投资者自我维权意识是投资者保护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小投资者维护行使自己的权利,一般体现在行使投票权上,而行使权利的意识往往与投资组合有着密切关系。证券所有权的分散对风险承受的最优配置是有益的,但其结果是证券持有者通常过于多样化地拥有公司的股票,以至于对某一特定公司没有多少行使权利的兴趣。中小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只是考虑通过实施的投资组合来降低投资风险,但对投资某一特定公司行使投票权却没有足够的兴趣。 中小投资者维权意识差,缺乏行使权利的动机,固然与组合投资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问题的症结还是应该归因于历史上的“一股独大”。虽然广大中小投资者拥有法律上的投票权,但股权分置使得流通股股东的投票权成为一种摆设。由于大股东所控制的董事会、股东大会等集体决策的组织机构,往往对中小股东投票权的行使规定了许多歧视性的限制性条款(如所持股票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比如5%),或对由中小股东所提出的提议不予表决等,也使得广大中小股东不仅在理论上“不愿行使”投票权,而且也在现实中“不能行使”投票权。即便是中小股东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实际上也不能对公司的决策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才会有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关系到证券市场是触礁搁浅还是继续远航的大问题。通过提高中小投资者的素质对他们维权意识加以引导,中小投资者一旦具有了丰富的投资知识和法律知识,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间接的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也会使证券市场稳定的向前发展。 二、正确引导,让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 证券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但要有一定的基本前提:投资者必须具有理性的投资行为。从现实情况看,证券投资的风险损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投资者本身的错误决策和错误的投资行为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往往表现为,缺乏利用会计信息的智慧型的投资和风险识别和防范技巧,由于一味盲目的模仿他人、随行就市的羊群式交易行为而诱发泡沫市场,以至于错误的判断证券质地和投资回报率。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理性的投资行为,可以引导投资走向成功之路,而错误的投资决策和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则可以使客观存在的投资风险变为既成事实。非理性行为会严重的妨碍证券合理价格的形成,降低证券市场的效率。 中国的投资结构极不合理, 在A股中70% 是由中小投资者持有,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投资总额上,庞大的中小投资者构成了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而且从现行的经济、金融政策及证券市场的运行状况来看,个人投资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占有比机构投资者多的多的市场份额。 然而,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证券市场往往倾向于过度投机和短期行为,市场的稳定性较差。市场上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常常是自发形成的并表现为非理性的特征,从而导致了意见和行动的传染。他们依靠“消息市”、“政策市”提供的各种小道消息和政策做出决策,缺乏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表现出各种偏激和情绪化特征,其投资行为往往无依据可言,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呈一时冲动。 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则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个人投资者相对较少,入市资金以养老基金、开放式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基金为主,股价不容易被主力所操纵。而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由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和法人公司等组成,投资基金占少数。这些投资者入市以自营为目的,资金来源极不稳定。种种迹象表明,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下机构投资者自身的行为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和扭曲,他们不仅没有引导中小投资者正确的使用会计信息,从而有效的稳定市场,反而助长了市场投机,对市场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否对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予以矫正,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会计信息,并结合丰富的投资知识和法律知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这里有两种观点。其一,一些观点认为,当把所有中小投资者看着是一个群体来考察时,由于新老投资者总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致使投资者整体的素质难以提高,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必然会持久化。此外,投资者与公司经营者共振作用也难以改变非理性投资行为。其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无需刻意矫正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他们认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不会构成影响资本市场效率的重大障碍。虽然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业绩并不一定感兴趣,习惯于搭便车和进行短期炒作,但由于非理性投资者以及短期投资者正好是使老练成熟的理性投资者得以套利的“小绵羊”,因此,他们的损失自然会迫使他们最终退出市场。 从以上的两种观点可以看出,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交易行为及其后果,但却不主张改变现状,而是顺其自然,让中小投资者自生自灭,要知道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呈现过度反应的倾向,在相当程度上会加剧证券市场的震荡,最终影响整个市场的交易,更谈不上保护其利益。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小投资者,加以正确引导,保护其利益,建议如下。一是为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政府部门在制定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时,应具有前瞻性、稳定性、延续性和透明度。在法律制度中应充分体现鼓励长期投资的理念,比如可以采用鼓励长期股票投资的税收制度来限制股票市场中的短期炒作行为,让中小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前景树立信心,从而减少中小投资者的盲目冲动性和过度的投资行为。同时,证券监管部门要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最大程度地避免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可能对中小投资者造成的伤害,比如可以开设中小投资者维权热线,制定“打击会计信息欺诈有奖举报实施细则”,并通过媒体对社会公告,鼓励全社会对会计信息欺诈进行监督、举报。二是为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创造稳定的经济政策环境。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减少政策风险对市场及中小投资者行为的震荡,避免“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的现象,使政策更接近投资者的心理认同,减少政策对证券市场和投资者行为的过度干预,使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三是为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创造优越的人文环境。证券监管部门或中介机构要担负起积极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的任务,可以考虑设立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民间组织。 三、加强监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使证券市场健康的向前发展。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从源头上铲除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修订后的公司法十分重视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增加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查阅公司财务会计账簿的规定;增加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监事时,可以实行累积投票制的规定;增加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的规定,在公司符合分红条件而长期不向股东分红的情况下,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收购其出资,退出公司;增加了股东代表诉讼的规定,当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侵犯了公司权益而公司不予追究时,股东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公司和自身的权益等。这些规定都极大的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比如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法律上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应加以限制,赋予监事会实质上的权力等。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尚需进一步的努力。
⑥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可以说是管理层经常说反复说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做起来并不然。管理层首先保护的是融资,保护融资实际上保护的是非流通股股东也就是大股东的利益。你看股市无论怎样低迷,投资者无论怎样怨声载道,舆论界无论怎样呼吁给予股市以休养生息,但停发、减发新股就是不松口,融资多少似乎关系到管理层的政绩。
为什么重融资呢?这和管理层对股市定位的认识有关,高层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股市这个东西就是用来融资的,所以这些年先后提出了股市要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口号。但是,股市的功能绝不只是一个融资,还有优化资源配置、兼并重组等多种功能,其中重要的功能就是股市是一个投资的场所,投资是要讲回报的,要让投资者在股市中能够正常赚钱,要让投资者分享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成果。不扭转管理层对股市定位认识的偏差,只是融资融资再融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不能落到实处。
而在流通股投资者当中管理层又是保护机构投资者,一事当前先想的是机构。比如这次“试行询价制度”,一下子就把询价对象定成了“证券投资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证券公司以及其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机构投资者”。要知道这种询价最后是要把新股发行筹码的20%-50%配售给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按目前中国股市的状况来看,一、二级市场肯定会是有利润可赚的。为什么不让中小投资者参与询价?在管理层眼里,中小投资者根本就是没有资格的,干不了询价这个事。其实7000万中小投资者当中,什么样的人才全有,定价定得比机构准的人才也有,研究行业、研究上市公司质地比机构研究得还深还细的人才也有,因为这是7000万人,这是群众,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要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除了要改变管理层的一些观念认识外,还应该充分认识中小投资者的作用。从目前中国股市的情况来看中小投资者数量是最多的,有几千万人。从历史和现实的贡献看,中小投资者的贡献又是最大的,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至今已融资9000亿元,主要是中小股东的血汗钱。假如没有中小投资者的参加,中国股市成立不起来,也走不到今天,是中小投资者支撑了中国股市这片天。但中小投资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到2003年底,投资者共交印花税1965亿,上市公司分红1844亿,而流通股股东只分得600多亿,再除去20%个人所得税,只得500亿左右。所以中小投资者的分红远不如交的印花税多。中小投资者总体算账是亏损的。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是尊重历史,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是保护人民群众,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是保护中国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是促进社会稳定。
⑦ 网络改造时怎样保护已有投资
企业网络改造是对现有资源重新配置并增加功能的过程,怎样合理地保护现有投资是在网络改造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企业网络在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在性能、吞吐量、稳定性方面往往不能满足业务的使用需求,如今能同时传输语音、数据及视频的网络已是大势所趋,所以很多企业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改造之初应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考虑在网络升级改造时怎样合理地保护现有投资。
盲目的改造不仅会浪费企业资源,还会对现有的工作造成影响,所以企业在网络改造之前首先需要对现有网络环境以及改造目的进行分析,现有网络环境包括企业原有的线路情况、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等情况; IT人员要弄清网络升级改造的原因是由于现有网络带宽不够还是应用不合理。
企业只有进行了全面的资源分析,才能确定合理的改造方案。但是任何一种升级和改造方案都不应该完全抛弃原有的资源,要尽可能地保护现有投资,网络改造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线路的利用及改造
线路设备指企业原有的综合布线,包括光纤、双绞线、信息模块等,线路是网络升级改造工程中最有重新利用价值的基础设施,目前中小企业普遍的基本要求是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甚至千兆到桌面,这就要求企业原来的骨干线路能够承载千兆的能力。
企业局域网的线路分为主干部分和用户接入部分,交换机间的级联一般称为骨干部分,这部分对网络的影响较大,而且线路相对较少,一般分布在机房或者配线间内,楼层较多的层间都有配线井相通,改造相对容易。而用户接入线路大多数都在装修过程中已经暗埋在墙内,若对线路部分进行重建将破坏原有办公环境的装修,成本很高,而且影响现有环境,这是很多企业都无法接受的。
最近几年建设的企业局域网布线系统一般都采用超五类双绞线,它具有千兆升级能力,两端的超五类信息模块也有千兆能力,主干多采用多模光纤,也具备千兆能力,改造时只需对网络设备进行考虑,即可建成全千兆的局域网。
局域网建成较早的企业,主干线路和用户接入线路可能都采用的是五类双绞线,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只更换主干线路,保留目前的用户接入线路,建成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局域网。在提高企业网络环境的情况下,避免对办公室进行开墙打洞的破坏。
网络设备的利用
网络设备的端口速率决定着企业局域网的带宽,目前需要进行网络改造的企业局域网大多采用的是百兆交换机,而网络要实现千兆主干的目标,核心交换机的端口一定要支持千兆速率。以前的百兆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只能作为局部的工作组交换机来使用,可以把它们规划在网络的末端,在用户接入密度较高的工作组办公区使用。如果这样的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千兆扩展槽,可以购买千兆端口模块卡安装,使它能与新增的千兆核心交换机相连,实现千兆主干,否则只能按照百兆主干的方式使用。
网络要实现千兆主干,新增的核心交换机必须是千兆交换机,即十/百/千兆自适应的千兆交换机,利用端口自适应,利旧(旧的可利用设备)的百兆快速以太网交换机还可以匹配百兆速率而具有利用价值。
如果局域网内的节点数较多,使用智能的交换机是值得的,因为智能交换机着眼于在三层及以上考虑包信息的优先级以及流量,这取决于相关的用户和应用程序。与普通的二层交换机相比而言,对于网络和业务来说,使用这种交换机使得网络交换效率更好,而且出现崩溃的次数也要少得多,由此可以获得更大的性能收益。
在网络改造的过程中,路由器和防火墙设计也是很关键的,很多老的路由器可能还是采用的RJ45接口,如果要升级,可能需要选购昂贵的接口模块,而且这些设备对于今天的宽带接入方式并不是很方便,大多都没有利旧的必要。思科、华为在宽带接入网关及防火墙产品方面有很好的产品可以选择,升级旧设备的费用有可能和采用新设备的费用相差无几,而且旧设备在稳定性、扩展性方面远不如新设备,所以升级的方式不如直接采用新产品。
另外,光纤收发器由于大多采用百兆端口速率,因此带宽升级到千兆后已经不能利旧使用,需要更换新设备。
服务器等其他设备的利用
服务器是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它的性能匮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务,所以网络改造中对服务器的升级是必要的。一般来说,企业对服务器升级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CPU、内存、存储系统、网卡等。
首先,要打造千兆网络必须将百兆网卡更换为千兆网卡。CPU的升级只能是增加CPU数量或者更换频率更高的CPU,内存的升级主要是增加内存容量,当然每个服务器都有一个支持最大内存容量的限制,CPU和内存升级的时候要注意比例的适当搭配,通常的比例是1:2或者1:4等。所有的硬件升级都要求服务器主板支持升级后的硬件,如果服务器已经没有升级的空间,可以考虑更换为新的服务器,更换下来的服务器可以通过集群的方法连接起来使用,或者将利旧的服务器供稳定性、处理能力要求不高的业务使用,例如作为备份服务器、日志服务器、测试服务器等。一些对安全要求不高的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所限不能购买硬件防火墙,可以采取利旧的PCServer+软件防火墙的方式来使用,即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企业网络的安全性。
存储系统的升级在企业中比较常见,很多企业目前的存储系统可能主要是一块普通的IDE硬盘,数据安全风险很大。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会对数据越来越重视,例如数据库文件等,如果这些数据丢失恐怕企业将受到致命打击,所以这时对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原来是一块硬盘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多加一个硬盘做成RAID1方式来保护数据安全; 如果企业经费容许还可以采用SCSI硬盘建立RAID5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原来没有购置磁带的可以考虑新增磁带来定期备份企业的重要数据。
目前的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千兆到桌面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企业网络进行千兆改造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服务器的网卡、光纤收发器进行更新,从百兆升级到千兆; 其次需要更换核心交换机为千兆交换机,将利旧的百兆交换机移到网络末端使用; 网络升级改造过程中最具利用价值的是基础的布线系统,尤其是用户接入端的线缆,因为改造这部分线缆不但会增加工程难度,而且对公司的正常工作影响较大,所以不建议用户改造基础布线系统。
摘自:http://www.cioage.com/art/200707/47449.htm
⑧ 为什么越是保护投资者,股价越跌的厉害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国家出台政策救市时候,并且出台政策重点保护中小投资者在股价发现剧烈波动的影响下出现严重的亏损现象,比如之前的熔断机制。可是股价往往在这个时候下跌速度加速,造成股价越跌越狠呢,很多投资者很难理解,下面我就来重点分析下这个问题。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不知道你对于国家保护中小投资的利益怎么看待的,涨跌停板和T+1制度到底算不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⑨ A股到底是保护中小投资,还是保护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呢
A股是一个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从这里可以明确告诉我们大家,股票名义上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实际上就是保护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为主。
咱们A股市场已经成立30年时间了,也就是成长了30年时间,从过去30年时间得出关于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两大结果。
(1)七亏二平一盈利,意思就是股民投资者当中90%的人都是亏损累累的,只有10%的人才赚钱的。而这10%的比例当中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赚钱的寥寥无几。
(3)咱们股市的交易制度是T+1,今天买入次日才能卖出,这个规定明显就是限制中小投资者交易自由性的。中小投资者船小好调头,刚好又出台T+1制度,这是保护中小投资利益吗?这是限制中小投资自由,损害中小投资利益。
总结
根据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A股重心已经偏袒了,偏向了融资方,忽略了投资回报的重要性。
所以从这里就明确的可以说明,A股是注重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益,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被忽略了,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