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7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居全球第几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22日发布报告说,2017年,中国吸引版外国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创历史权新高,中国继续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报告预计,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加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在2018年有望反弹,增长至近1.8万亿美元。然而,地缘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强可能会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复苏。此外,美国税改可能会影响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全球投资格局。
❷ 人民币对美元历史最高
自从卢布给美元敛财造成麻烦以后,4月的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货币乱战的局面,美元连续冲破5道整数关口,非美货币跌的是一塌糊涂,有一个可以确定买入美元的买家集中释放了。
既然如此,那么必然是大量的国际资本转换成了美元,那么有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呢?
总结来看,人民币的汇率保持稳定的难度不大,但还是要提防,日本央行是铁了心要日元贬值,这还是在美联储没有开始疯狂加息的时候,随着利率越来越高,美元升值的势头还要继续。
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美元拉崩,而我国的多年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息息相关,金融、外贸、投资等等,与世界的融合度已经很高了,一旦发生类似的事情,中国的经济间接也会受到牵连,以至于人民币汇率受到不可预测的影响。
","force_purephv":"0","gnid":"9d1f478cdb721969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86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62f368da8b2305e.jpg","width":"1200"},{"desc":"","height":"87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08be67b8307260f.jpg","width":"1318"},{"desc":"","height":"8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2e90afcfd7a2a5.jpg","width":"120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515b066c0a8c707.jpg","width":"936"},{"desc":"","height":"49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d018ee69a178c1b.jpg","width":"974"}]}],"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219669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edf690d937d4523c","src":"金投网","tag":[{"clk":"keconomy_1:imf","k":"imf","u":""},{"clk":"keconomy_1:美元","k":"美元","u":""},{"clk":"keconomy_1:日元","k":"日元","u":""},{"clk":"keconomy_1:美联储","k":"美联储","u":""},{"clk":"keconomy_1:美债","k":"美债","u":""},{"clk":"keconomy_1:欧元","k":"欧元","u":""},{"clk":"keconomy_1:债券","k":"债券","u":""}],"title":"为了美元收割,日元“自我牺牲”以便掏空世界,人民币被偷袭历史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是多少 - : 我记得看过一些数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时是在1981年-1984年之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民币罕见地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 之后为了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官方汇率一路下调直到1997年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在8.27位置不动直至今天的汇率改革.
中国人民币兑换美元历史最高多少钱 - : 2003年最高1美元兑换8.28人民币,到了2015年就是6.03到6.28之间
历史上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最高是多少?: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阶段1975年,人民币名义汇率 按照有关计算,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在1975年为1美元:0.46人民币元, 这是我所知道的,另请高人详述.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历史以来最高的是多少 -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指改革开放以来)为:1美元对人民币7.4692元,突破了7.47关口,时间是2007年10月31日. 自1949年至1978年,人民币汇率兑美元汇率长期被维持在2.75至1.50...
人民币兑换美元历史最高最低汇率 - : 最低汇率是1979年,1美元兑换1.4962元人民币.最高汇率是1994年,1美元兑换8.6187元人民币.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历史最高是多少 - : 最高是在解放初期,当时使用的是旧人民币,和后来的人民币兑换是10000:1;和美元兑换是8.7万:1;最低是在2011年,汇率为6.37:1
人民币对美元最高的时候是多少钱 - : 在一九九几年左右,一美元最高可以兑换九人民币,黑市中最高可以达到10人民币.
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历史最高 - :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2284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1.4%.
人民币兑美元刷新11年以来的最高点 ?: 人民币兑美元刷新11年高点 -------------------------------------------------------------------------------- 2005年08月01日 02:06 每日经济新闻 7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收于1:8. 1056.人民...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历史最高我记得是10多元 - : http://qq.ip138.com/hl.asp?from=gbp&to=usd&q=1当天最新更新的换算 一港元可以兑换人民币0.881161元.
❸ 人民币兑美元的历史最高点比例是多少什么时候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
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50~1952)。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不是按两国货币的黄金平价来确定,而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节节上涨。如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6月为100,到1950年3月则上涨至2242.93。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根据前述政策要求,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至于和其他外汇的汇价,则是根据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
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 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大量抢购战备物资,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降低外汇汇价,以利于推动本国进口。因此,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保证出口的增长。
2.第二阶段(1953~1972)。从1953年起,国内物价趋于全面稳定,对外贸易开始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而且主要产品的价格也纳入国家计划。计划经济本身要求对人民币的汇价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以利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和各种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同时,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确立,各国之间的汇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再加上我国同西方工业国家的直接贸易关系和借贷关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货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自采用新人民币后,1955年至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脱离。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于是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
3.第三阶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7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而且在计算人民币汇价时,采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 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外自我封闭,对内高度集权,直至80年代初,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且大体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计划所冻结,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二、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4)。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 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随着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国相应调低了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使之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已调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币,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持平。
2.第二阶段(1985~1990)。在人民币双重汇率制下,外贸企业政策性亏损,加重了财政补贴的负担,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外国生产厂商对双重汇率提出异议。1985年1月1日,我国又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事实上,1986年随着全国性外汇调剂业务的全面展开,又形成了统一的官方牌价与千差万别的市场调剂汇价并存的新双轨制。而且当时全国各地的外汇调剂市场,在每一时点上,市场汇率水平不尽相同。这种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制一直延续到1993年底。其间,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从开始试办时的人为定价到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过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而西方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有意识地运用汇率政策调节经济与外贸,对人民币汇率作了相应持续下调。199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 日再次调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币;同年10月30日又调至1美元=3.20元人民币。
从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币放弃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做法,改为管理浮动。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币汇率适应国际价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汇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调,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币调至当日的4.7221 元人民币。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再次大幅下调,并由此前的4.7221调至当日的5.2221元人民币。
从改革开放以后至1991年4月9日的十余年间,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别实施过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与公布牌价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以及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多重汇率体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按市场情况调整,且呈大幅贬值趋势,这与同期人民币对内实际价值大幅贬值以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基本上相适应的;三是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调整机制上,做过多种有益的尝试,如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小幅逐步调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调整的方式,这些为以后实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是市场汇率的机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场汇率的调节作用在我国显得越来越大。
3.第三阶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公布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我国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币官方汇率的有管理的浮动,其基本特点是,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关即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外经济活动的要求,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对公布的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调低,但仍赶不上水涨船高的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
4.第四阶段(1994~2005)。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 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我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稳,并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我国政府承诺:在2000年之前,将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
事实上,1994年我国已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并已削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中的绝大多数限制,如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安排已完全废除,而绝大多数经常项目交易的用汇和资金转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后仍保留的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1日,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尚存的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将不再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14条第2款所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并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国将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郭树清指出,根据中美1998年签订的有关协议,中国承诺将扩大人民币弹性。因此,如果现在中国选择钉住其它币种或采取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度,不但会违背承诺,还是一种后退。增加汇率弹性是现实的选择。中国现阶段仍将以稳定汇率为主,同时用足每日3‰的汇率浮动区间,使市场逐渐适应汇率波动。今后将采取措施,提高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调整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结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安排的新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5〕第 16 号文——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事宜公告。其主要内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5)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一次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此次人民币短期升值来看,这将有利于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同时,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并能淡化人民币兑美元的国际矛盾。从长远战略来看,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最终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渐近条件。
❹ 美联储加息,有什么影响
针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9月17日在北京表示,正在评估,“我们初步的看法是,这个影响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张向晨是在当天举行的《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美国纽约时间9月16日,美联储开始了为期两天的9月议息会议,并定于9月17日发表此次会议的货币政策声明。不过,近期美国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和全球市场波动降低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将于本月加息的预期。
只看图片
美联储议息会议牵动全球市场神经。图为美联储总部大楼外景。
对外直接投资创新高
之所以看淡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据张向晨昨日介绍,是因为中国企业对于美国的投资从根本上是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一个战略性的发展,都会综合考虑一些因素,东道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利率的政策,他们当然在考虑之中,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从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角度,他们会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再寻找自己合适的发展机遇。
据昨天发布会上传递出的信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再创新高。
张向晨介绍,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情况下,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新高,达1231.2亿美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14.2%,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三,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中国内地对外投资的前三大目的地,分别是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
“从我们过去掌握的数据来看,中国企业对于到美国投资仍然持积极的态度。特别是今年1-8月的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中美在投资合作方面还是有很强的互补性。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仍然会保持一个比较高速增长的势头。”张向晨说。
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达到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380.1亿美元,占整个投资存量的58.3%,美国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第三大目的地,但由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中国对美国各类投资仅占美国吸引外资存量的近1%。
中国对外投资
将超过吸引外资
虽然中国企业赴美热情高,但张向晨提到,安全审查机制,是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问题,中方会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督促美国,在审查的方面能够提高透明度,能够简化程序,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和对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造成的障碍。
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在华投资速度放缓。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美国对华投资同比下降了19.6%。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因为基数比较高,且还有市场因素,绝大部分美国企业对华投资仍有信心。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我们现在接近一个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平衡点,但是离那个平衡点还有一段距离。”张向晨说。
长期来看,张向晨认为,中国对外投资会超过吸引外资,这是一个趋势,中国已经过了吸引外资的高速增长期,现在是到了平台期,“最近几年我们吸引的外资大概都在1200亿元左右,有时候上下3到5个百分点,但是我们对外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这个势头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保持下去。”
据介绍,2014年,境外投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为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业占了77.2%,亏损的占了22.8%。中央企业2000家境外企业当中盈利和持平的境外企业占74.4%,亏损的占25.6%。
“因此我们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结论,中国境外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还是良好的。”张向晨说。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