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基础地位政策的体现和农业投入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为促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已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数量不断增加,但年度间不均衡,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收入或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徘徊(相对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尽管,这几年为了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不得少于15%;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和鼓励其他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等,但实际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表现为县级政府对农业资金投入绝对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相对规模却下降;县级政府缺乏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幅度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对生产性投入低而对非生产性投入高,即用于农业主管部门的人员经费投入多,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份额较高,农林水等部门科技三项费用占农业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有的县甚至未能安排。
二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且交叉重复并存,影响资金使用效果。集中体现在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业发展政策的多目标性。农业的多功能性决定农业发展既要考虑到实现食物供给、生产资料供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效应,又要考虑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一段时间内或每年的农业发展政策必须同时确定多个目标,即使2004年中央1号文件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但政策目标仍呈多元化。具体到每个农口职能部门,当年的工作目标也是发散的。这必然导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要针对每项政策目标设立、分配。第二,体制转轨的不完全性。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都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支农资金的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块块为主。由于财政支农资金分属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政策之间缺乏有机的协调,各个部门在贯彻中央“三农”政策时都会在资金安排分配面面俱到。目前最突出的是发展改革委、科技、财政和农口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机构之间分配管理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是各自为阵,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如在某县(区)审计调查发现,财政和国债资金1182万元,被投放到167个项目中,平均每个项目资金投入7万元,并且项目还分散在这两县区所有的二十七个乡镇(街道)和十多个农口事业单位,致使数额可观的资金投向过于分散且无重点,致使扶贫资金的整体规模效益不明显。
三是财政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的财政支农财力支解,平均分配资金,影响到了财政支农资金的政策支持效果。由于财政分配拨付制度存在缺陷,制约了支农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表现为县级财政双轨运行,上解基数过高,留用财力减少;县级政府预决算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均呈下滑趋势,支农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低;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存在虚列支农资金的现象,年终结存资金不实或无资金结转,滞留、占用支农资金问题;另外由于支农资金来源分散,不利于监督管理,尤其是上级农业等主管部门直接拨入资金,脱离财政部门的监管,造成资金使用失控。
四是受地方财力限制,农业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支农效果。现行财政体制规定,中央、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国债项目、扶贫项目的资金安排,均需要地方财政及企业配套资金共同完成。为得到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多数市、县(区)政府在地方财力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仍承诺对涉农项目进行资金配套,致使多数项目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严重影响了中央、省级农业项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调查表明近年来,除少数发达地区外,我国县乡本级财政的支农能力有名无实,甚至是极其虚弱,财政支农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财政。特别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化,县乡政府支农的实际能力已经普遍弱化,这不仅妨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的稳定运行。
五是支农资金项目管理模式落后,资金安排不科学。目前,支农项目投资的随意性和被动性很强,投资也不科学、不合理。这种投资方式不能给农民以稳定的心态从事农业产业,造成很大投机心理,缺少长期和长远的心理准备。目前,支农资金项目管理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模式,即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是使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工程项目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部分项目施工单位采用高套单价、多计工程量、偷工减料以及夹带未实施工程等手段虚报冒领工程款;工程建设单位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管机构造成工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工程监理不作为或胡作为等,造成部分项目存在高估冒算,据对某市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审计发现,项目工程高估冒算资金占工程概算达23%,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也易滋生腐败现象。
六是支农项目资金监管水平低下。首先是监管职能缺位,我国支农资金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多头监管,责权划分不明确,部门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支农资金透明度低,缺乏完善的举报系统,社会公众舆论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其次是事前监管严重缺乏,主要表现有对项目立项过程监管、工程开工前执行“招投标、监理、合同管理、项目法人制”情况的监管、项目开工前对法人代表及项目单位财务人员上岗资质及业务情况的管理等事前监督工作淡化、甚至缺位。有些支农项目没有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如财政部门负责的支农项目)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财务报帐制,以致出现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工程不能按计划通过验收等问题。
七是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财政部门滞留支农资金。有的单位将支农资金列支后,转入“暂存款”科目,于次年陆续拨付。还有的单位将预算列支的支农资金转入农财部门,未及时拨付。二是农口部门在管理和使用支农资金时,轻视效益。有的农口单位年底结余(包括往年结余)竟然占当年度财政拨款的50%。三是缺乏科学论证盲目立项,造成支农资金的浪费损失。四是资金投向失准,超出财政管理范围,造成财政支农资金的流失。有的主管部门将农业专项资金投入下属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导致支农资金流人私人囊中。五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分散,各农口主管部门缺少拉动地方农业大发展的重点工程和龙头产业,影响支农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农业投向的指导作用,不利于加快农业发展政策的贯彻执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在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真金白银”的同时,如何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真正做到“管水到田”,切实提高财政支农效益,是值得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研究和加以改进的大课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投入少。从支农资金的结构和投入能力方面看,目前农业投入中央财政仍是领头羊,地方财政特别是基层财政对农业投入显得“有心无力”。近些年来,县乡(镇)两级财政可以说是我国五级财政体系中最困难的两级财政。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县乡财政更是捉襟见肘,运作十分困难,用于解决工作人员工资,维持吃饭财政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地方农业建设资金高度依赖上级政府,实际投入支农的预算资金比例小。
(二)管理部门多。以县市为例,粗略统计下来,直接管理和分配支农资金的有发改委、财政、科技、水务、林业、国土、农业、交通、民政等十多个农口部门和涉农单位。管理部门多必然造成统筹协调难,主要表现为项目申报各自为政,多头申报;项目资金管理方式方法多样,政出多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既有发改委或财政直接下达的,也有发改委或财政先下达到行业主管部门,然后由行业主管部门下达到地方的,还有由发改委、财政与有关部门联合下达的或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下达的。由于资金管理部门较多,各自为战,缺乏沟通,管理层次和拨付环节烦琐,导致支农投资盲目投放、重复支持、资金到位难、办事效率低等现象屡屡发生。
(三)地方配套难。中央下达许多支农投资项目,规定省、市、县都要资金配套;省下达的支农投资项目,也大部分规定市、县、乡镇要资金配套。这种方法对调动各级政府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资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地方尤其是相当部分市、县和乡镇财政困难,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一些地方为争取国家更多的投入搞配套空头承诺、搞“钓鱼”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开工后,上级的钱拿来用,本级的拿不出来,造成资金缺口大,许多建设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四)资金使用散。由于“资”出多门,“条条”管理,支农投资安排时往往发生撒“胡椒面”现象,顾及方方面面。此外,少数领导个人支配使用的随意性大,搞“人情项目”、“关系项目”。造成支农资金使用分散,农业项目点多面广,单个项目投资额小。如一个需投资几十万元的项目只安排三、五万元甚至一、二万元,根本无法完成该项目建设,也极易导致“豆腐渣”工程。农业资金的整体效益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五)投资效益低。由于管理部门多,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致使同一类型支农项目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立项、交叉投入的情况,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农业开发和水利两个部门存在重复;水土保持项目在水利、林业两个部门均有安排;扶贫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及公路建设项目有相同的建设内容等等。给政府支农投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给资金和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资金使用效益也必然大打折扣。
(六)监督力度弱。重项目轻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支农资金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被截留、挤占、挪用的现象较多。国家审计署在 2004年6月发布2号审计公告,对全国50个县2001年2002年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后,发现部分地区财政支农资金不到位以及被挤占挪用情况令人担忧。50个县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4.95亿元,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弥补经费、出借、经营、建房买车等,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10%。
二、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资金投入是党和政府关于“三农”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在推进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的同时,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1、保证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法定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县乡造成较大的冲击,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负债运转较为普遍,基本保障能力下降。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省级财政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的主体地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加,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财税体制,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财力。形成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以市县乡为辅的财政支农投入保障机制。
2、调整存量与调整增量并举,以调整增量为主。在存量调整方面,重点是深化机构改革,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和人员经费,增加现有财政资金中用于农业发展的比重;在增量调整方面,逐步提高新增支出中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逐步提高国债资金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
3、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落实好中央关于新增耕地占用税主要用于“三农”、部分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等有关政策规定。除了直接投入外,要重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信贷资金、外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以进一步拓宽农业投资渠道。
(二)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努力扩大资金供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金资源是当前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课题,重点是如何整合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1、合理界定政府支农投资方向,奠定资金整合基础。支农资金的使用要体现代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严格把握政府支农投资使用方向,将支农资金集中用于广大农民普遍受益的农林水利和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等。
2、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下放资金分配权。上级在确定农业建设项目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数量、规模以及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地方财政配套比例。针对农业和农村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监管难度较大等特点,可考虑减少上级主管部门资金分配权,明确规定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围、比例,将农业建设项目的决定权、资金分配权下放给县级人民政府,避免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的现象,有利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地方政府要量财力办实事,在规划上报投资项目时,更应根据本级财力状况选择急需建设的项目,切忌为争取得到上级资金而把项目报多、报大,把可行性报告搞成可骗性报告。
3、明确支农资金整合范围,适当归并资金分类。由于整合支农资金涉及到相关农口部门的利益,工作中必然出现一些难度和阻力,县(市)区的财政部门在推进支农资金整合时,必须从明确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对象入手,加强对整合支农资金的政策宣传、强化对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当前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是:除救灾资金和特殊用途资金外,包括财政部门管理分配的支农资金以及农口部门预算中用于农业项目的支出。同时,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重新确定支农投资分类,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远考虑,可以逐步将现有各项支农资金按性质归并为五大类:农业生产类、管理服务类、灾害救助类、生态环境类、农村生活类和农民收入类。对现有的支农资金进行科学的分类后,属于相同性质的资金都可以进行整合,归并为一项资金。不过,特大防汛抗旱资金、突发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救灾资金不宜整合。但是灾情事前防御和灾后重建中适合项目管理的资金也可纳入资金的整合范围。
4、改革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机制,实现支农资金整合。在适当归并资金分类的基础上,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调整和归并,也不是单纯地将某一部分资金划归一个部门或机构管理,而是要形成分类科学、分工明确、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近期可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构建整合载体,实现农业资金整合。在不调整原有管理体制、不改变资金原有性质的前提下,有机捆绑、相互衔接、匹配投入、各司其职、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和政绩共现。要着重寻找资金整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构建资金整合的载体。比如,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合载体,把农业基建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基金、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资金,按照统一的规划投入到重点区域,统筹安排使用;长远打算应通过调整机构和职能实现农业资金整合。按照“减少交叉、权责一致、强化协调、增强服务”的原则,切实改变目前支农投资多头管理的局面。重点是理顺投资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在政府财政性建设资金分配管理方面的职能定位,改变单个部门既要管项目又管资金的格局,建立两部门间合理分工、共同协商、相互制衡和有效监督的机制,从源头上改变投资渠道多、使用分散的状况。
(三)健全落实支农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1、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农项目的立项制度。对符合财政支持范围的农业项目,要组织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评估论证,严格项目立项条件,提高财政支农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预见性、准确性。
2、实行重点项目资金财政直拨,县级报帐制度。对投资规模较大、建设期限要求较严的重点项目,资金按项目的隶属级次,由本级财政部门按工程建设进度,直接拨至项目承建单位。县级以下的重点项目,实行县级报帐。即把各级财政投入项目的资金(包括乡镇应负担的资金)汇入县财政专户,县财政落实专人负责,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将资金拨至承建单位,整个工程的会计帐务在县财政核算,工程竣工验收后,县财政即把项目完工形成的资产移交给有关单位使用和管理。
3、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实行项目从申报至竣工专人负责的制度,负责者可以是建设单位法人代表,也可以是单位委派的专职人员,总之要明确谁是该建设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并明确责任人的权利和职责。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和监督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并行使相应管理职能,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跟踪检查。
4、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要认真执行新《会计法》,项目建设要配备财务核算机构和合格的财会人员。根据工程的建设特点,采取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工程支出,杜绝糊涂帐。要做好会计核算资料的整理、保管及移接交工作,使支农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来路清、去向明,投资形成的资产帐务全、管理严。
5、建立实施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制定刚性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㈡ 试分析农业企业存在哪些经营风险,提出规避和处置的对策
一、农业企业存在一下几种经营风险:
1. 自然风险
在计划经济体制或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经营最主要的风险是自然风险。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自然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依然存在。例如台风、洪水、干旱、地面下降、严寒、酷暑、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等等,都会给农业的发展带来损失,有的损失还可能是毁灭性的。自然风险有许多是不可知的,也无法避免。有些是可以预报的,可以通过人的力量来预防,通过增强抗灾减灾措施来减少损失。当然,也有些自然风险的形成,还可能是人为的原因。例如地面下降、外来生物入侵等。
2.市场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市场风险已凸显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风险。当前农业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要表现为价格波动。价格波动而形成的市场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生物。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然存在价格风险。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特征相关联。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销售周期短。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与分割,必然会产生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由此而产生价格风险,也就成为了农业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由于农产品大多是鲜活商品,比较容易腐蚀,其流通过程必须迅速而安全。故农产品销售需要采取保鲜、特殊运输等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地进入消费。农产品的流通与工业产品的流通相比,更具专用性和即时性。这些都有可能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发市场风险。三是防范风险具有艰巨性。当前我市的农业仍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为主体,这就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十分分散,市场信息更加零星。这种局面所带来的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就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从而引发市场风险。小规模的家庭经营,降低了市场效率,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很难避免市场风险。四是预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农产品生产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的。经济转型要求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而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又比较单一,产品多样化程度低,很难消化由国际国内市场波动而引发的市场风险。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就更大了。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要对农业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制度风险
制度风险就是制度(或政策)在变革(或实施)过程中,由于其结果的不可预见性,使制度(或政策)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出现的几次波动,实际上就是因制度变革出现问题而形成的风险。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基本制度不完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业的基本制度,例如土地的经营制度、流转制度,农民的财产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农业的经营制度、投资制度、保险制度等等的创新与变革,都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许多潜在的制度冲突必然地要被激发出来,从而影响各种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制度风险。二是经营制度不配套。特别是原有的土地经营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先后被打破,而新的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的农
业经营制度新体系尚在建立之中,新体制的各个方面还不配套。由此也就产生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大量圈占粮田、农民没有种田的积极性、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高涨、各方面搭车乱收费等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大量发生,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进而也就引发了农业经济的过渡性波动。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农业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建立之中。目前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主要是农业市场主体的缺位,造就了农产品流通机制、农产品价格机制、市场信息传播及反馈机制等等的不健全不完善。这些不仅造就了市场风险,也从多个方面制约了制度变革,进而引发了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与制度风险的相互交织,对农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已成为转型时期农业风险的一大特点。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是众所周知的共识。但是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和制度选择,无疑也要付出成本的,要承担实施新制度和新结构的风险。这种制度和结构的实施是否可行,关键还是要看结构调整带来的收益和付出成本的大小。
4.技术风险
技术进步是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大大拓宽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使得农业的竞争,从资源禀赋优势的竞争变成了技术优势的竞争。但是农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收益和效率,还有隐藏的风险。农业技术风险是指推进农业技术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传递形式具有公开性。农业生产一般都是露天作业,具有很强的公开性,生产技术的保密性很差。绝大多数的农业技术属于经验型,比较容易被人模仿。无度的技术模仿,有可能会使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使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这样的技术传递越广,带来的技术风险就越大。二是传递渠道具有不畅性。在技术市场及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只能以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而产生的信息错误,由于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而产生的信息错误,由于道德败坏行为传递错误信息等等,从而也就很难免引发技术风险。三是传递受体具有差异性。当前的农业技术,多以知识形态而存在。即便是实物形态,如作物品种或牲畜品种等等,也很难直观地辨别其优劣。这就要求农业技术传递的接受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市的农民以中老年为主,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因为接受技术传递者的素质不高,难以掌握技术要领,造成部分农民失败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四是传递环境具有制约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外界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较为严格的选择性。例如,自然条件发生变化而不能满足其技术要求,则技术的优势不仅不能显现,还可能适得其反,遭受到巨大损失,其收益可能与预期的相去甚远。社会经济环境对技术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上。一项技术的推广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的价格和市场规模。当市场需求发生逆转时,最先进的技术也可能实现不了效益。总的来说,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而农业的技术风险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5.信贷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必要的信贷支持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新项目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农业借贷资金的规模也会随之而不断扩大,从而带来的信贷风险也会相应地扩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期成本很难准确预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即使是最为稳定的货币价格也随时变动。在农业的信贷活动中,人们对借贷资金未来利率的变动或借贷货币汇率的变动,是很难准确地进行预测的。无法准确把握借贷资金的成本,信贷风险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二是预期收益很难准确确定。在农业项目的投资中,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应该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对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率状况,也就很难确定。这都有是造成农业信贷风险的基本原因。事实上,农业信贷因客观上存在很多未知因素而充满着风险,借贷资金规模越大,其风险也会随之扩大。需要指出的是,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上述各种风险常常是重迭在一起的,使得农业的经营风险显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加难以防范。
二、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防范农业风险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艰巨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做大量的艰巨和创造性的工作。
1、充分认识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极端重要性。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确定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富裕的保证,是国家安定的根本。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而事实上农业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它的现代化市场化进程中充满着经营风险。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又很难防范农业的经营风险。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我们过去的教训说明,有效防范农业风险,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负有重大责任,应该发挥主要的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工作,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尽快地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经营风险防范新机制,有效地控制农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并尽可能地把经营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2、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防范农业的自然风险,可根据自然风险不同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加强城乡和农田的各种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防洪抗旱的能力。加强对台风、暴雨、干旱、严寒、酷暑等灾害性气候的预报工作,以做好防灾抗灾的准备,控制与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加强对病虫害、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的检验检查和检测工作,努力把这类自然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切实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以控制与减少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分类别制定各种自然风险一旦发生后的抗险预案,以尽快控制灾情,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农民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抗御农业自然风险方面,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显然还不够,有些方面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作用,通过行政和财政的有力支持,为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构筑起一道牢固的抗御自然风险的防线。 3、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种养加结合、工农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市场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防止与抵御农业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连接了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产业联系,改变了农产品的实物形态与销售方式,有利于防止和分散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农产品专业基地的形成,能有效地把现行体制下分散零星的农户和农业聚集起来,从而架起了千百万个小型农业经营户与国际国内大市场联系的桥梁与网络,也就能有效地化解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
4、完善农业发展机制,减少发生制度风险的可能。目前农业所面临的政策风险,从本质上讲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工作还没有到位而诱发的。其主要的问题是农民的市场主体、财产主体的地位没有确立,更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定。农村原有集体经济组织的已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与集体土地的关系,与集体资产的关系,与宅基地的关系等等,有的法律规定不够清晰,有的有规定但很难操作,在实践中在许多地方事实上都没有很好地落实。这方面的制度不明确,不能早日从法律层面解决,农业的经营制度、市场制度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完善化,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因而必须加快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步伐,促进农业经营制度、市场机制和产业结构的完善,最终建立起合理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机制。 5、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放大科技进步的正面效应。形成科技风险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基本的方面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和农民素质不高这两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以利于构架科研单位与农民与农业的直通桥梁,可以有效地解决诱发技术风险的瓶颈因素。加强农科推广网络的建设,可以从现有的农业的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入手,以网罗有关科技人员,搭建推广网络。农业技术推广,要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解农业发展之难,解农民增收之难。农技推广网络应主要由政府财政供养,免费或基本免费为农民与农业服务。提高农民的素质,是防止与减少技术风险的根本途径。要象培训城市工人一样,高度重视农民的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充分地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全面地提高农民的素质。 6、建立农业信贷新机制,减少信贷风险的危害。在农业和金融都在走向国际化市场化的条件下,农业发展遭信贷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农业的信贷风险,就必须加快探索建立农业信贷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至少应包括,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之尽快恢复农民所有、农民所管、农业所用的机制。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或信贷风险基金,援助因信贷风险而造成发展困难的农业项目。进一步鼓励与促进工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形成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内外结合的农业投资新机制。进一步鼓励与支持农民与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获取更大的农业外的利润,千方百计提高农业产出的平均利润率。
㈢ 农业属于传统型行业,为什么不适合长期投资
如何选择农业项目投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很多项目投资失败,都是因为选择不当造成的。选择大于努力同样适用于农业投资。
【1】长线大资本选择大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尤其适合投入种业(粮食、花卉蔬菜、种畜、种禽等等),控制农业最前端,长期收入很大。可以从收购兼并开始,缩短投入期。
【2】中线资本选择农业末端的加工业、仓储运输、农业园区建设、技术服务类,受环境气候影响小,附加值高,能形成品牌,向管理要效益。
【3】小型资本更多的可以选择有机农业、互联网农业、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特种种养殖,这些项目贴近消费者,投入相对较小,拼的是耐心、恒心和爱心。长短线结合,收放自如。很多刚开始创业的,或者回归农业的,或者小型企业试水农业的,都可以选择这些项目。
㈣ 鎶曡祫涔℃潙鎸鍏达細13涓閲嶇偣棰嗗煙涓5澶ф姇鍏ユ柟寮
绀句細璧勬湰鏄鍏ㄩ潰鎺ㄨ繘涔℃潙鎸鍏淬佸姞蹇鍐滀笟鍐滄潙鐜颁唬鍖栫殑閲嶈佹敮鎾戝姏閲忥紝闇瑕佸姞澶ф斂绛栧紩瀵兼挰鍔ㄥ姏搴︼紝鎵╁ぇ鍐滀笟鍐滄潙鏈夋晥鎶曡祫銆5鏈8鏃ワ紝鍐滀笟鍐滄潙閮ㄥ姙鍏鍘呫佸浗瀹朵埂鏉戞尟鍏村眬缁煎悎鍙稿嵃鍙戙婄ぞ浼氳祫鏈鎶曡祫鍐滀笟鍐滄潙鎸囧紩銆嬶紝鍒楀嚭浜嗙幇浠g嶅吇涓氥佺幇浠g嶄笟銆佷埂鏉戝瘜姘戜骇涓氥佸啘浜у搧鍔犲伐娴侀氫笟绛13涓榧撳姳鎶曡祫鐨勯噸鐐逛骇涓氬拰棰嗗煙銆
鍏朵腑锛屼紤闂插啘涓氥佷埂鏉戞梾娓搞侀愰ギ姘戝裤佸垱鎰忓啘涓氥佸啘鑰曚綋楠屻佸悍鍏诲熀鍦颁綔涓轰埂鏉戞柊鍨嬫湇鍔′笟锛岃鍒楀叆鈥滈紦鍔辨姇璧勭殑閲嶇偣浜т笟鍜岄嗗煙鈥濄傝佹眰鎵撻犱竴鎵硅炬柦瀹屽囥佸姛鑳藉氭牱銆佹湇鍔¤勮寖鐨勪埂鏉戜紤闂叉梾娓哥洰鐨勫湴锛屽缓璁惧啘鑰曚富棰樺崥鐗╅嗐佹潙鍙查嗭紝寤鸿句竴鎵瑰啘涓氱戞妧鏈嶅姟浼佷笟銆佹湇鍔″瀷鍐滄皯鍚堜綔绀撅紝鏀归犱紶缁熷皬鍟嗕笟銆佸皬闂ㄥ簵銆佸皬闆嗗競绛夊晢涓氱綉鐐广
銆婃寚寮曘嬪悓鏃惰佹眰锛屾牴鎹鍚勫湴鍐滀笟鍐滄潙瀹為檯鍙戝睍鎯呭喌锛屽洜鍦板埗瀹滃垱鏂版姇铻嶈祫妯″紡锛岄氳繃鐙璧勩佸悎璧勩佸悎浣溿佽仈钀ャ佺熻祦绛夐斿緞锛岄噰鍙栫壒璁哥粡钀ャ佸叕寤烘皯钀ャ佹皯鍔炲叕鍔╃瓑鏂瑰紡锛屽仴鍏ㄨ仈鍐滃甫鍐滄湁鏁堟縺鍔辨満鍒讹紝绋冲Ε鏈夊簭鎶曞叆涔℃潙鎸鍏淬
閲嶇偣浜т笟鍜岄嗗煙
鐜颁唬绉嶅吇涓氥
鏀鎸佺ぞ浼氳祫鏈鍙戝睍瑙勬ā鍖栥佹爣鍑嗗寲銆佸搧鐗屽寲鍜岀豢鑹插寲绉嶅吇涓氾紝鍔╁姏鎻愬崌绮椋熷拰閲嶈佸啘浜у搧渚涚粰淇濋殰鑳藉姏銆傚珐鍥轰富浜у尯绮妫夋补绯栬兌鐢熶骇锛屽ぇ鍔涘彂灞曡炬柦鍐滀笟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澶у姏鍙戝睍闈掕串鐜夌背銆侀珮浜т紭璐ㄨ嫓钃跨瓑楗茶崏鏂欑敓浜с傛敮鎸佺ぞ浼氳祫鏈鍔犲揩鏋勫缓鐜颁唬鍏绘畺浣撶郴锛屽悎鐞嗗竷灞瑙勬ā鍖栧吇娈栧満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寤鸿句紭璐ㄥザ婧愬熀鍦般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鍙戝睍姘翠骇缁胯壊鍋ュ悍鍏绘畺銆傘
鐜颁唬绉嶄笟銆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鎶曡祫鍒涙柊鍨嬬嶄笟浼佷笟锛屾帹杩涚戜紒娣卞害铻嶅悎銆傚紩瀵肩ぞ浼氳祫鏈鍙備笌鐜颁唬绉嶄笟鑷涓诲垱鏂拌兘鍔涙彁鍗囷紝寤虹珛鐜颁唬绉嶄笟浣撶郴銆傚湪灏婇噸绉戝︺佷弗鏍肩洃绠$殑鍩虹涓婏紝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绉鏋佸弬涓庣敓鐗╄偛绉嶄骇涓氬寲搴旂敤銆傚垱鏂版帹骞库滈緳澶翠紒涓+浼樺娍鍩哄湴鈥濇ā寮忋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鎶曡祫鐣滅芥按浜т繚绉嶅満銆佸浗瀹惰偛绉嶅満銆佸搧绉嶆祴瀹氱珯銆佺嶇暅绂藉満绔欏缓璁俱傘
涔℃潙瀵屾皯浜т笟銆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寮鍙戠壒鑹插啘涓氬啘鏉戣祫婧愶紝绉鏋佸弬涓庡缓璁剧幇浠e啘涓氫骇涓氬洯銆佸啘涓氫骇涓氬己闀囥佷紭鍔跨壒鑹蹭骇涓氶泦缇わ紝鍙戝睍鐗硅壊鍐滀骇鍝佷紭鍔垮尯銆傚彂灞曗滀竴鏉戜竴鍝佲濃滀竴闀囦竴鐗光濃滀竴鍘夸竴涓氣濄傚洜鍦板埗瀹滃彂灞曞叿鏈夋皯鏃忋佹枃鍖栦笌鍦板煙鐗硅壊鐨勪埂鏉戞墜宸ヤ笟銆傛墦閫犱竴鎵光滃湡瀛楀彿鈥濃滀埂瀛楀彿鈥濈壒鑹蹭骇鍝佸搧鐗屽拰鍏锋湁甯傚満绔炰簤鍔涚殑鍐滀笟浼佷笟鍝佺墝銆傛敮鎸佺ぞ浼氳祫鏈鎶曡祫寤鸿捐勮寖鍖栦埂鏉戝伐鍘傘佺敓浜ц溅闂达紝鍙戝睍鐗硅壊椋熷搧銆佸埗閫犮佹墜宸ヤ笟鍜岀豢鑹插缓绛戝缓鏉愮瓑涔℃潙浜т笟銆傘
鍐滀骇鍝佸姞宸ユ祦閫氫笟銆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鍙備笌绮椋熶富浜у尯鍜岀壒鑹插啘浜у搧浼樺娍鍖哄彂灞曞啘浜у搧鍔犲伐涓氾紝鍔╁姏寤鸿句竴鎵瑰啘浜у搧绮炬繁鍔犲伐鍩哄湴鍜屽姞宸ュ己鍘裤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鍙備笌寤鸿惧浗瀹剁骇鍐滀骇鍝佷骇鍦颁笓涓氬競鍦哄拰鐢板ご甯傚満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鑱斿悎瀹跺涵鍐滃満銆佸啘姘戝悎浣滅ぞ鍏卞悓寮灞曞啘浜у搧浠撳偍淇濋矞鍐烽摼鐗╂祦浣撶郴寤鸿俱傘
涔℃潙鏂板瀷鏈嶅姟涓氥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鍙戝睍浼戦棽鍐滀笟銆佷埂鏉戞梾娓搞侀愰ギ姘戝裤佸垱鎰忓啘涓氥佸啘鑰曚綋楠屻佸悍鍏诲熀鍦扮瓑浜т笟锛屽厖鍒嗗彂鎺樺啘涓氬啘鏉戠敓鎬併佹枃鍖栫瓑鍚勭被璧勬簮浼樺娍锛屾墦閫犱竴鎵硅炬柦瀹屽囥佸姛鑳藉氭牱銆佹湇鍔¤勮寖鐨勪埂鏉戜紤闂叉梾娓哥洰鐨勫湴銆傚紩瀵肩ぞ浼氳祫鏈鍙戝睍涔℃潙鐗硅壊鏂囧寲浜т笟锛屾帹鍔ㄥ啘鍟嗘枃鏃呬綋铻嶅悎鍙戝睍锛屾寲鎺樺拰鍒╃敤鍐滆曟枃鍖栭仐浜ц祫婧愶紝寤鸿惧啘鑰曚富棰樺崥鐗╅嗐佹潙鍙查嗭紝浼犳壙鍐滆曟墜宸ヨ壓銆佹洸鑹恒佹皯淇楄妭搴嗐傘
鐢熸佸惊鐜鍐滀笟銆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绉鏋佸弬涓庡啘涓氬啘鏉戝噺鎺掑浐纰炽傛敮鎸佺ぞ浼氳祫鏈鍙備笌缁胯壊绉嶅吇寰鐜鍐滀笟璇曠偣銆佺暅绂界勃姹¤祫婧愬寲鍒╃敤銆佺Ц绉嗙患鍚堝埄鐢ㄣ佸啘鑶滃啘鑽鍖呰呯墿鍥炴敹琛屽姩銆佺梾姝荤暅绂芥棤瀹冲寲澶勭悊銆佸簾寮冩笖缃戝叿鍥炴敹鍐嶅埄鐢锛屽姞澶у规敹鍌ㄨ繍鍜屽勭悊浣撶郴绛夋柟闈㈢殑鎶曞叆鍔涘害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鎶曡祫鍐滄潙鍙鍐嶇敓鑳芥簮寮鍙戝埄鐢ㄣ傘
鍐滀笟绉戞妧鍒涙柊銆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鍒涘姙鍐滀笟绉戞妧鍒涙柊鍨嬩紒涓氾紝鍙備笌鍐滀笟鍏抽敭鏍稿績鎶鏈鏀诲叧锛屽紑灞曠敓鐗╃嶄笟銆侀珮绔鏅鸿兘鍜屼笜闄靛北鍖哄啘鏈恒佹笖涓氳呭囥佺豢鑹叉姇鍏ュ搧銆佺幆淇濇笖鍏峰拰鐜荤拑閽㈢瓑鏂版潗鏂欐笖鑸圭瓑棰嗗煙鐨勭爺鍙戝垱鏂般佹垚鏋滆浆鍖栦笌鎶鏈鏈嶅姟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鐗靛ご寤鸿惧啘涓氶嗗煙鍥藉堕噸鐐瑰疄楠屽ょ瓑绉戞妧鍒涙柊骞冲彴鍩哄湴锛屽弬涓庡啘涓氱戞妧鍒涙柊鑱旂洘銆佸浗瀹剁幇浠e啘涓氫骇涓氱戞妧鍒涙柊涓蹇冪瓑寤鸿俱傘
鍐滀笟鍐滄潙浜烘墠鍩瑰吇銆
鏀鎸佺ぞ浼氳祫鏈鍙備笌鍐滀笟鐢熶骇缁忚惀浜烘墠銆佸啘鏉戜簩涓変骇涓氬彂灞曚汉鎵嶃佷埂鏉戝叕鍏辨湇鍔′汉鎵嶃佷埂鏉戞不鐞嗕汉鎵嶃佸啘涓氬啘鏉戠戞妧浜烘墠銆佷埂鏉戝熀纭璁炬柦寤鸿惧拰绠℃姢浜烘墠绛夊煿鍏汇備緷鎵樹俊鎭銆佺戞妧銆佸搧鐗屻佽祫閲戠瓑浼樺娍鎵撻犱埂鏉戜汉鎵嶅靛寲鍩哄湴銆傘
鍐滀笟鍐滄潙鍩虹璁炬柦寤鸿俱
鏀鎸佺ぞ浼氳祫鏈鍙備笌楂樻爣鍑嗗啘鐢板缓璁俱佸啘鐢版按鍒╁缓璁撅紝鍐滄潙璧勬簮璺銆佷骇涓氳矾銆佹梾娓歌矾鍜屾潙鍐呬富骞查亾寤鸿撅紝涓橀櫟灞卞尯鍐滅敯瀹滄満鍖栨敼閫犮傞紦鍔卞弬涓庢笖娓鍜岄伩椋庨敋鍦板缓璁俱傘
鏅烘収鍐滀笟寤鸿俱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鍙備笌寤鸿炬櫤鎱у啘涓氾紝鎺ㄨ繘鍐滀笟閬ユ劅銆佺墿鑱旂綉銆5G銆佷汉宸ユ櫤鑳姐佸尯鍧楅摼绛夊簲鐢锛屾彁楂樺啘涓氱敓浜ф櫤鑳藉寲銆佺粡钀ョ綉缁滃寲姘村钩銆傞紦鍔卞弬涓庡啘涓氬啘鏉戝ぇ鏁版嵁寤鸿俱傞紦鍔卞弬涓庘滀簰鑱旂綉+鈥濆啘浜у搧鍑烘潙杩涘煄宸ョ▼寤鸿俱傘
鍐滄潙鍒涗笟鍒涙柊銆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鎶曡祫寤鸿捐繑涔″叆涔″垱涓氬洯銆佸啘鏉戝垱涓氬垱鏂板洯鍖哄拰瀛靛寲瀹炶鍩哄湴绛夊钩鍙拌浇浣擄紝鍔犲己鍚勭被骞冲彴杞戒綋鐨勫熀纭璁炬柦銆佹湇鍔′綋绯诲缓璁撅紝鎺ㄥ姩浜у︾爺鐢ㄥ悎浣滐紝婵鍙戝啘鏉戝垱涓氬垱鏂版椿鍔涖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鑱斿悎鏅閫氶珮鏍°佽亴涓氶櫌鏍°佷紭璐ㄦ暀鑲插煿璁鏈烘瀯绛夊紑灞曢潰鍚戝啘鏉戝垱涓氬垱鏂板甫澶翠汉鐨勫垱涓氳兘鍔涖佷骇涓氭妧鏈銆佺粡钀ョ$悊鍩硅锛屽缓璁句骇瀛︾爺鐢ㄥ崗鍚屽垱鏂板熀鍦般傘
鍐滄潙浜哄眳鐜澧冩暣娌汇
鏀鎸佺ぞ浼氳祫鏈鍙備笌鍐滄潙浜哄眳鐜澧冩暣娌绘彁鍗囦簲骞磋屽姩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鍙備笌鍐滄潙鍘曟墍闈╁懡銆佸啘鏉戠敓娲诲瀮鍦炬不鐞嗐佸啘鏉戠敓娲绘薄姘存不鐞嗙瓑椤圭洰寤鸿捐繍钀ワ紝鍋ュ叏鍐滄潙鐢熸椿鍨冨溇鏀惰繍澶勭疆浣撶郴锛屽缓璁句竴鎵规湁鏈哄簾寮冪墿缁煎悎澶勭疆鍒╃敤璁炬柦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鍙備笌鏉戝簞娓呮磥鍜岀豢鍖栬屽姩銆傛帹杩涘啘鏉戜汉灞呯幆澧冩暣娌讳笌鍙戝睍涔℃潙浼戦棽鏃呮父绛夋湁鏈虹粨鍚堛傘
鍐滀笟瀵瑰栧悎浣溿
榧撳姳绀句細璧勬湰鍙備笌娴峰栧啘涓氭姇璧勫悎浣滐紝鍦ㄢ滀竴甯︿竴璺鈥濆叡寤哄浗瀹舵姇璧勭粡钀ョ伯銆佹夈佹补銆佺硸銆佽兌銆佺暅銆佹笖绛夌敓浜у姞宸ャ佷粨鍌ㄧ墿娴侀」鐩锛屽缓璁惧冨栧啘涓氬悎浣滃洯鍖猴紝涓庡浗鍐呭啘涓氱敓浜у舰鎴愭湁鐩婅ˉ鍏......
鍒涙柊鎶曞叆鏂瑰紡
瀹屽杽鍏ㄤ骇涓氶摼寮鍙戞ā寮忋
鏀鎸佸啘涓氫骇涓氬寲榫欏ご浼佷笟鑱斿悎瀹跺涵鍐滃満銆佸啘姘戝悎浣滅ぞ绛夋柊鍨嬬粡钀ヤ富浣撱佸皬鍐滄埛锛屽姞蹇鍏ㄤ骇涓氶摼寮鍙戝拰涓浣撳寲缁忚惀銆佹爣鍑嗗寲鐢熶骇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鑱氱劍姣旇緝浼樺娍绐佸嚭鐨勪骇涓氶摼鏉★紝琛ラ綈浜т笟閾炬潯涓鐨勫彂灞曠煭鏉裤傛敮鎸佺ぞ浼氳祫鏈鍙備笌鍐滄満鐢熶骇銆侀攢鍞銆佸簲鐢ㄧ瓑浜т笟鍙戝睍銆傛敮鎸侀緳澶翠紒涓氫笅涔¤繘鏉戙傘
鎺㈢储鍖哄煙鏁翠綋寮鍙戞ā寮忋
鏀鎸佹湁瀹炲姏鐨勭ぞ浼氳祫鏈鍦ㄧ﹀悎娉曞緥娉曡勫拰鐩稿叧瑙勫垝銆佸皧閲嶅啘姘戞剰鎰跨殑鍓嶆彁涓嬶紝鍥犲湴鍒跺疁鎺㈢储鍖哄煙鏁翠綋寮鍙戞ā寮忥紝缁熺逛埂鏉戝熀纭璁炬柦鍜屽叕鍏辨湇鍔″缓璁俱侀珮鏍囧噯鍐滅敯寤鸿俱侀泦涓杩炵墖姘翠骇鍋ュ悍鍏绘畺绀鸿寖寤鸿俱佷骇涓氳瀺鍚堝彂灞曠瓑杩涜屾暣浣撳寲鎶曡祫锛屽缓绔嬪畬鍠勫悎鐞嗙殑鍒╃泭鍒嗛厤鏈哄埗銆傘
鍒涙柊鏀垮簻鍜岀ぞ浼氳祫鏈鍚堜綔妯″紡銆
榧撳姳淇¤捶銆佷繚闄╂満鏋勫姞澶ч噾铻嶄骇鍝佸拰鏈嶅姟鍒涙柊鍔涘害锛岄厤鍚堣储鏀挎敮鎸佸啘涓氬啘鏉戦噸澶ч」鐩瀹炴柦锛屽姞澶ф姇璐疯仈鍔ㄣ佹姇璐蜂繚璐翠竴浣撳寲绛夋姇铻嶈祫妯″紡鎺㈢储鍔涘害銆傜Н鏋佹帰绱㈠啘涓氬啘鏉戦嗗煙鏈夌ǔ瀹氭敹鐩婄殑鍏鐩婃ч」鐩锛屾帹骞挎斂搴滃拰绀句細璧勬湰鍚堜綔妯″紡鐨勫疄鏂借矾寰勫拰鏈哄埗銆傞紦鍔卞悇绾у啘涓氬啘鏉戦儴闂ㄧ瓫閫夊苟鍩硅偛閫備簬閲囧彇PPP妯″紡鐨勪埂鏉戞尟鍏撮」鐩锛屼紭鍏堟敮鎸佸啘涓氬啘鏉戝熀纭璁炬柦寤鸿剧瓑鏈変竴瀹氭敹鐩婄殑鍏鐩婃ч」鐩銆
鎺㈢储璁剧珛涔℃潙鎸鍏存姇璧勫熀閲戙傚悇鍦拌佺粨鍚堝綋鍦板彂灞曞疄闄咃紝鎺ㄥ姩璁剧珛鏀垮簻璧勯噾寮曞笺侀噾铻嶆満鏋勫ぇ鍔涙敮鎸併佺ぞ浼氳祫鏈骞挎硾鍙備笌銆佸競鍦哄寲杩愪綔鐨勪埂鏉戞尟鍏村熀閲戙傞紦鍔辨湁瀹炲姏鐨勭ぞ浼氳祫鏈缁撳悎鍦版柟鍐滀笟浜т笟鍙戝睍鍜屾姇璧勬儏鍐佃勮寖鏈夊簭璁剧珛浜т笟鎶曡祫鍩洪噾銆傘
寤虹珛绱у瘑鍚堜綔鐨勫埄鐩婂叡璧㈡満鍒躲
寮哄寲绀句細璧勬湰璐d换鎰忚瘑锛岃╁啘姘戞洿澶氬垎浜浜т笟澧炲兼敹鐩娿傞紦鍔卞啘姘戜互鍦熷湴缁忚惀鏉冦佹按鍩熸哗娑傘佸姵鍔ㄣ佹妧鏈绛夊叆鑲★紝鏀鎸佸啘鏉戦泦浣撶粡娴庣粍缁囬氳繃鑲′唤鍚堜綔銆佺熻祦绛夊舰寮忥紝鍙備笌鏉戝簞鍩虹璁炬柦寤鸿俱佸啘鏉戜汉灞呯幆澧冩暣娌诲拰浜т笟铻嶅悎鍙戝睍銆傞紦鍔辩ぞ浼氳祫鏈閲囩敤鈥滃啘姘+鍚堜綔绀+榫欏ご浼佷笟鈥濃滃湡鍦版祦杞+浼樺厛闆囩敤+绀句細淇濋殰鈥濃滃啘姘戝叆鑲+淇濆簳鏀剁泭+鎸夎偂鍒嗙孩鈥濈瓑鍒╃泭鑱旂粨鏂瑰紡銆
㈤ 为了农业发展,国家投资大吗
在工业时代,经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历史变故,也是习以为常了。例如,“什么比发展企业更好,什么比发展项目更好”的工业概念在当地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但现在它不起作用了。相反,过去不受重视的农业似乎已经迎来了一个伟大的发展时代。
比较客观地说,现代农业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导致了各地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现在,资本正忙着寻找出路,农业正等着提高质量和效率,而有了“互联网”,“有心人”真的需要重新审视农业产业的投资机会。这样一个供给平稳的万亿级特大市场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同样它的信息化一直处在末尾水平。不难农业产业猜测转型的潜力有多大。一旦多渠道资本注入,形成完整的盈利方式,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定位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结果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㈥ 我是农村的,想做农业投资项目,应该从何入手
在农业里,休闲农业是投资热点之一,要想实现盈利,规划、定位、竞争力、营销、认知度、口碑、美誉度、品牌形象都需要重点打造,它们环环相扣,只有各环节工作都做到位了,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不做规划怎么定位?
不少农场主进入休闲农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要种什么、养什么,体验什么,卖什么,往哪个方向发展,既无清晰的思路,又无长远的规划。很多搞休闲农业的,就是败在这上面。一个项目既没事先做战略策划,也不进行规划,抱着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开发一点算一点,一头扎下去,蒙着眼睛就往前跑,掉坑里是早晚的事。
评:在做休闲农业项目之前,首先必须结合国家战略的方向,根据资源条件、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因素综合考量,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战略规划与设计。规划有了,定位才能有了根基。
没有定位何来竞争力?
有了土地规划,有了战略方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定位了。和众多行业一样,它需要的是针对性,要有新颖、准确、有针对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抓住目标市场的“痒”点,从而直接打动消费者。
评:要针对不同的市场消费主体,做出准确定位。或青少年学生夏令营式、户外拓展式,或老年养生式,或公司、企业的团队活动式,或家庭周末游等。消费主体不同,需求各异,区分好不同的消费主体,满足各自的需求,消费者才会前来。定位清晰了,也就有努力的方向,竞争力才能逐步形成。
没有竞争力如何营销?
没有特色的休闲农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大多是布局雷同、项目雷同、简单复制别人的项目或产品,似曾相识,大同小异———钓鱼、吃饭,而且还吃不到正宗的农家土菜。如此这般,产品没有特点,没有竞争力,自然缺乏市场号召力,营销成了农场主每天挥之不去的噩梦。
评:正确的定位能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只有特色经营才能有可营销的资本,才有可能打动用户的心。
不做营销怎么会有认知度?
农场、农庄建设好以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电商“烧钱”般的营销学不来,那就因时、因地制宜,集天时、地利、人和,整合各种资源而进行。如今农庄各类主题节庆、各种优惠打折营销活动层出不穷,活动过程中人气儿很旺,可一旦结束几乎就是门可罗雀。因此,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不能指望一触而就。
评:营销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持续的传播。仔细看看身边那些拥有良好口碑和形象的品牌,哪一个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没有认知度谈什么口碑相传?
要让农场、农庄有更广泛的认知,其实就是为了更广泛的覆盖消费群体。这一步可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要知道,产品即爆品、话题即新闻、老板即明星、景观即焦点、文化即魅力、知识即传奇,将这些运用到免费的互联网阵地上,建立自有媒体做日常传播。
评:认知度、忠诚度当然可以起到口碑传播、带动销售的作用,但“认知度”覆盖达不到一定数量的受众,就不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才有更多的销售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没有“认知度”一切销售都是空谈。
没有口碑怎能形成美誉度?
“口碑”是最好的广告效应。以“认知和热情”、“高品味、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的“口碑”广告是适合任何一家农场、农庄的,好的口碑能一传十、十传百,只有好的“口碑”不断累积,才能慢慢形成美誉度,才能开拓新的客源,才能使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评:极致口碑来源于什么,当然是极致产品,没有好的产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怎么做到极致呢?
第一,小而精。如果一年推出几百种产品,要做到“极致”很困难,但如果一年只推出几款产品,就可以做到。第二,界定好边界。好的产品都要有边界,一个产品只能代表某类消费群,而不能是全部的消费者,所以要有所界定和取舍。第三,革新和升级。任何一个顾客都不希望十年如一日看到同样一个产品。
没有美誉度谈何品牌?
种子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向更大的消费群进行扩容。实际上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口碑、忠诚度的消费群还是小范围的,也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如粉丝从100人发展到1000人的时候。但如果要达到1万人到10万人,甚至百万人的时候,我们需要怎么做?
评:唯有拥有较高的美誉度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才会占有更广大的市场,农场、农庄才会长久发展。美誉度是品牌获得社会公众支持和赞许的程度,美誉度永远是无价的,它是最宝贵、最可靠、最稳定的市场资源。
没有品牌,盈利只是一场空!
休闲农业的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得见的有形市场,如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等,这是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一类是看不见的无形市场,如品牌、文化、生态等等,这是做市、做势、做未来,这是休闲农业的重点。
评:移动互联网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很多机遇,休闲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互联网+农业”时代,无品牌,不农业,无品牌,不能生存。作为农企,品牌建设应及早提上日程。
你的农场、农庄凭啥能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你的产品与其他农场、农庄产品有何不同。你必须要懂得品牌化。善于为你的品牌进行合理策划,你的定位、核心价值、口号以及品牌形象都需要重点打造,这样,你的产品才能比别人的产品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