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中国2015年投资路线图

中国2015年投资路线图

发布时间:2024-02-02 16:05:29

1. 《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全文电子档下载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此外,由于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商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所以零售商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发展过程。零售业是全国最先开始市场化、最先实现市场化的产业。同时中国在世界零售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其零售额占世界零售市场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5.1%增至2007年的9.9%。
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都达到新一轮消费增长上升周期的顶点。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速度相比2007年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明显不及2007年。
2009年中国零售行业却有如受到“特殊照顾”,尽管百货、家电以及一些奢侈品的连锁业态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零售业在这一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有如中国经济在全球的表现,让人侧目。2009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5%,并呈现出上半年增长平稳,下半年逐季走高的态势。
2009年,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还加快了完善供应链、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降低损耗、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降低成本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度过了观望期,对未来经济的前景和市场发展的信心已经基本恢复,开始重启快速扩张的步伐。而外资零售商则一直将中国市场当成优良的“避风港”,2009年不仅从没有减缓发展速度,其扩张速度反而比以往要更加迅速。
2010年中国经济仍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零售业正朝着好的方向行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农村家电等将带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同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拉动鼓励群众消费,扩大内需,这对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无疑是个有利的形势。
中国零售业充满着变数,改革、谋变和创新仍然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主旋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二十章。首先介绍了零售业的定义、产业特点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零售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零售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国际化分析、连锁经营分析、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分析、物流体系分析。最后对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品牌营销、投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零售业的未来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您若想对零售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 零售业相关概念
1.1 零售业概述
1.1.1 零售业的定义
1.1.2 零售业的产业特点
1.1.3 零售百货业的定义
1.2 零售业的准入条件概述
1.2.1 注册登记条件
1.2.2 资金条件
1.2.3 技术、设备条件
1.3 零售业的业态概述
1.3.1 零售业态的划分标准及定义
1.3.2 零售业的基本业态
1.3.3 零售业态发展规律分析
1.3.4 无店铺销售归入零售业态
第二章 世界零售业概况
2.1 世界零售业发展总体分析
2.1.1 当代国际零售业的特点
2.1.2 全球零售业发展概述

4.4.1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特点
4.4.2 影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因素4.4.3 国内大型零售企业成长的路径分析4.5 中国零售业的问题4.5.1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5.2 中国零售业的弊病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4.5.3 中外零售业发展的差距4.5.4 我国零售业发展面临的人才危机4.6 零售业应对问题的策略

5.2.2 超市管理的关键点分析
5.2.3 超市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分析
5.2.4 连锁超市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 大型超市的经营分析
5.3.1 大型综合超市的含义特征分析
5.3.2 中国大型综合超市建立的可行性
5.3.3 中国大型超市的发展现状
5.3.4 国内外大型超市经营模式对比及启示
5.3.5 我国大型超市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探析
5.3.6 大型综合超市新的营销策略
5.3.7 大中型超市社区营销能力提高的思考
5.4 中国超市市场开拓与营销战略分析
5.4.1 我国连锁超市农村市场开拓探讨
5.4.2 连锁超市营销八大差异分析
5.4.3 本土超市应对外来竞争的营销战略
5.4.4 超市成功促销的经验
5.5 超市的发展趋势
5.5.1 连锁经营成为超市发展的新趋向
5.5.2 未来中国超市发展基本趋势
5.5.3 全球化下中国超市发展的十个趋势
5.5.4 21世纪零售业态超市的发展态势
5.5.5 2010年中国超市业态发展趋势
第六章 零售业态之:便利店分析
6.1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便利店分析
6.1.1 美国是便利店的发源之地
6.1.2 英国的便利店行业现状
6.1.3 日本便利店经营的发展分析
6.1.4 台湾地区便利店行业的发展
6.2 中国便利店现状
6.2.1 国内外便利店成功案例分析
6.2.2 对中国便利店发展的思考
6.2.3 我国便利店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6.2.4 中国便利店市场探索分析
6.3 便利店的投资分析
6.3.1 中国发展便利店的必要与优势
6.3.2 便利店的市场定位分析
6.3.3 便利店赢利的基础分析
6.3.4 便利店市场风险及机遇并存
6.3.5 便利店的投资规划建议
6.3.6 便利店市场的投资前景看好
6.4 中国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1 我国便利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2 我国便利店发展的四大建议
6.4.3 便利店经营策略分析
6.5 便利店的前景和趋势
6.5.1 中国发展便利店的前景广阔
6.5.2 便利店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七章 零售业态之:购物中心分析
7.1 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购物中心分析
7.1.1 东南亚购物中心
7.1.2 美国购物中心
7.1.3 德国购物中心
7.1.4 日本购物中心
7.2 中国的购物中心分析
7.2.1 国内购物中心发展回顾
7.2.2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7.2.3 中国购物中心的显著特点及未来趋势
7.2.4 区域性购物中心发展形势
7.3 购物中心的设计
7.3.1 购物中心景观的规划和设计
7.3.2 购物中心本体建筑的设计
7.3.3 购物中心消防系统的设计
7.3.4 购物中心照明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7.3.5 都市区域性购物中心规划与设计
7.4 购物中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7.4.1 国内购物中心的运作失误
7.4.2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7.4.3 购物中心发展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7.4.4 国内购物中心建设的三个误区
7.4.5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7.5 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建议分析
7.5.1 中国购物中心健康发展的对策
7.5.2 中国购物中心的开发策略
7.5.3 我国购物中心发展的策略性建议
7.5.4 国内发展大型郊区购物中心需谨慎
第八章 零售业态之:百货店业分析
8.1 中国百货店业发展概况
8.1.1 中日美三国百货店业发展对比分析
8.1.2 2008年中国百货业态发展综述
8.1.3 我国百货业发展本土优势分析
8.1.4 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百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1.5 2010年中国百货业需应对的五大挑战
8.2 中国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探析
8.2.1 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简述
8.2.2 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作用
8.2.3 国内百货业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的问题
8.2.4 百货业供应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8.3 中国百货业的营销
8.3.1 百货店间常用的促销手段
8.3.2 百货商场营销策划的三个主要因素
8.3.3 百货业营销中应避免的误区
8.3.4 百货店的促销建议
8.4 大型百货分析
8.4.1 现代大型百货市场定位模式探析
8.4.2 大型百货零售业市场的内部准入条件
8.4.3 大型百货零售企业服务质量的要素构成
8.4.4 大型百货店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8.4.5 大型百货店市场制胜的发展策略
第九章 其他零售业态分析
9.1 大卖场
9.1.1 大卖场业态概述
9.1.2 中国大卖场业态发展拐点已现
9.1.3 大卖场的供应商组合和管理
9.1.4 其他零售业态对大卖场产生的竞争力
9.1.5 我国大卖场业态发展方向
9.1.6 我国大卖场经营策略
9.2 仓储式商场
9.2.1 仓储式商场发展历史
9.2.2 仓储式商场经营分析
9.2.3 仓储式商场发展分析
9.2.4 仓储式商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9.2.5 中国仓储式商场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9.3 专业店
9.3.1 专业店的变迁过程
9.3.2 专业店的发展及经营特色
9.3.3 专业店的发展特点
9.3.4 中国专业店的发展现状
9.3.5 外资专业店在中国发展之路解析
9.4 专卖店
9.4.1 专卖店概述
9.4.2 对专卖店营销的思考
9.4.3 针对加强专卖店建设的建议
第十章 中国零售业区域分析
10.1 北京零售业
10.1.1 北京零售业竞争力水平稳步上升
10.1.2 北京零售业态发展分析
10.1.3 2008年北京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10.1.4 北京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城市
10.1.5 2009年北京零售业突出现象及对2010年的影响分析
10.1.6 北京零售业开放程度占据全国各城市首位
10.1.7 北京连锁超市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10.2 上海零售业
10.2.1 上海零售业业态分析
10.2.2 上海零售业从传统转向现代
10.2.3 上海开展零售业节能降耗举动
10.2.4 2008年上海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10.2.5 2009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
10.2.6 2009年上海百货店业销售额突破300亿大关
10.2.7 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半年销售额可达21亿元
10.3 重庆零售业
10.3.1 重庆零售业五大商圈分析
10.3.2 2008年重庆零售业创历史之最
10.3.3 2009年1-10月重庆消费品零售市场运行回顾
10.4 广东零售业
10.4.1 2007年广东零售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
10.4.2 2008年广东零售业市场四大特点
10.4.3 2009年广东消费品零售市场增长情况
10.4.4 广东零售业信息化水平低制约其未来发展
10.4.5 广东超市业趋向多元化
10.5 长三角零售业
10.5.1 长三角零售业的市场格局
10.5.2 长三角零售业发展中的现象分析
10.5.3 2008年长三角零售业全面下滑
10.5.4 长三角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10.5.5 长三角地区零售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11.1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综合状况
11.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含义和特点
11.1.2 中国零售国际化的战略选择解析
11.1.3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排名全球第六
11.1.4 零售业国际化的经验与启示
11.2 中国零售业中的外资
11.2.1 外资零售巨头细化在华布局
11.2.2 外资零售“抄底”内地二三线市场
11.2.3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策略研析
11.2.4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11.2.5 2009年外资零售品牌在华战略解析
11.3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战略探讨
11.3.1 本土零售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
11.3.2 零售国际化对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劣影响分析
11.3.3 本土零售业的战略发展分析
11.3.4 中国零售业应对零售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11.3.5 本土零售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抉择
11.3.6 本土零售企业要加大自有品牌开发
11.4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分析与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11.4.1 零售业国际化空间分布特点
11.4.2 零售业国际化区位进入的理论判断
11.4.3 零售业国际化空间扩张模式简析
11.4.4 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扩张的结论
第十二章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
12.1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概述
12.1.1 零售业连锁发展内涵和价值观
12.1.2 现代连锁店对中国零售业模式的影响
12.1.3 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
12.2 2005-2008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数据分析
12.2.1 2005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2 2006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3 2007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
12.2.4 2008年中国连锁零售业基本数据分析
12.3 中国零售连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
12.3.1 危机影响零售业连锁百强门店增幅
12.3.2 中国连锁零售业面临严峻挑战
12.3.3 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3.4 连锁零售企业能耗现状及节能环保措施
12.3.5 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策略
12.4 连锁零售业的前景
12.4.1 连锁经营成为中国零售市场主流业态
12.4.2 零售连锁店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12.4.3 连锁成为21世纪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12.4.4 连锁零售业未来发展将多样化
第十三章 中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
13.1 零售业的信息化分析
13.1.1 中国零售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13.1.2 零售创新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13.1.3 零售业靠信息化打造时代竞争力
13.1.4 零售信息化必须要求信息对称
13.1.5 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的商业模式
13.1.6 大型零售企业信息系统内外部功能的提高
13.2 零售业信息化的问题及发展展望分析
13.2.1 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遭遇三难关
13.2.2 零售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分析
13.2.3 制定我国零售业信息化规划的思路
13.2.4 2010-2011年中国零售业信息化投入将继续扩大
13.2.5 我国零售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13.2.6 零售业信息化将开始重大转型
13.3 零售业与电子商务
13.3.1 零售业的电子商务程度化分析
13.3.2 中国零售电子商务仍处在起步模式
13.3.3 网上零售模式的发展
13.3.4 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
13.3.5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及策略
13.3.6 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13.4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3.4.1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4.2 中国零售类电子商务中的问题
13.4.3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内部信息化策略
13.4.4 中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策略
13.4.5 电子商务提升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十四章 零售业物流体系分析
14.1 中国物流业概况及第三方物流分析
14.1.1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
14.1.2 物流业绘制振兴调整规划新蓝图
14.1.3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分析
14.1.4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战略类型分析
14.1.5 第三方物流深入采购与生产运作的方法
14.1.6 中国航空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14.1.7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前景
14.2 物流与零售企业
14.2.1 现代物流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4.2.2 仓储物流是零售供应链的利润源
14.2.3 零售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物流服务及评价
14.2.4 零售物流专业化合作成趋势
14.3 我国零售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1 零售业“冷落”第三方物流原因解析
14.3.2 中国零售企业物流环节的不足之处
14.3.3 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3.4 我国零售企业物流存在的共性问题解析
14.3.5 零售企业现代物流策略的开展
14.4 连锁零售业的物流
14.4.1 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的概况
14.4.2 第三方物流与连锁零售业的结合趋势
14.4.3 零售业的缺货率原因及缺货对策
14.4.4 中国连锁零售业物流的趋势
第十五章 中国的流通业
15.1 中国流通业现状
15.1.1 流通力的内涵及流通业的重要性
15.1.2 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发展阶段
15.1.3 1978-2007年间我国流通业发展成就和特点
15.1.4 2008年我国流通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
15.1.5 2009年中国流通业运行情况回顾
15.1.6 中国流通业的误区及对策
15.1.7 金融危机对国内流通业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15.2 中国部分行业的流通分析
15.2.1 中国家电流通业的发展历程
15.2.2 中国钢材流通体系建设分析
15.2.3 中国药品流通监管迈入网络时代
15.2.4 中国汽配流通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15.3 中国农村流通体系分析
15.3.1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业发展现状
15.3.2 中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和市场机制发展分析
15.3.3 中国农村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分析
15.3.4 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15.4 流通业的趋势
15.4.1 国外流通业发展的新趋势向
15.4.2 全球经济环境下流通业的整合趋势
15.4.3 中国流通业的整体发展趋势预测
15.4.4 2010年中国流通业展望
第十六章 上市公司数据分析
16.1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16.1.1 公司简介
16.1.2 2008年1-12月新世界经营状况分析
16.1.3 2009年1-9月新世界经营状况分析
16.2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2.1 公司简介
16.2.2 2008年1-12月王府井经营状况分析
16.2.3 2009年1-9月王府井经营状况分析
16.3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6.3.1 公司简介
16.3.2 2008年1-12月苏宁电器经营状况分析
16.3.3 2009年1-9月苏宁电器经营状况分析
16.4 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4.1 公司简介
16.4.2 2008年1-12月广州友谊经营状况分析
16.4.3 2009年1-9月广州友谊经营状况分析
16.5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16.5.1 公司简介
16.5.2 2008年1-12月重庆百货经营状况分析
16.5.3 2009年1-9月重庆百货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七章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
17.1 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17.1.1 管理技术的比较
17.1.2 人力资本的比较
17.1.3 企业规模的比较
17.1.4 营销战略比较
17.1.5 中外资零售企业所在国政府管理的比较
17.2 零售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17.2.1 零售业的高度竞争性
17.2.2 规模化的趋势和不同规模之间的竞争
17.2.3 零售业的进入威胁和进入壁垒
17.2.4 替代威胁及“业态”的多样化
17.3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现状
17.3.1 中国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格局
17.3.2 中国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17.3.3 中国零售业的低价运作竞争
17.3.4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误区和失范
17.4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战略
17.4.1 中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战略定位分析
17.4.2 中国零售业竞争战略模式的探析
17.4.3 中国零售业竞争的信息战略
17.4.4 提升内资零售业竞争力的策略
17.4.5 提高中国零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7.5 提升本土零售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17.5.1 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17.5.2 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17.5.3 本土零售业的竞争战略分析
17.6 服务利润链下零售企业竞争策略探讨
17.6.1 服务利润链理论概述
17.6.2 服务利润链关系模型的构建
17.6.3 服务利润链理论在零售企业的运用
第十八章 零售业的品牌与营销
18.1 零售业的品牌
18.1.1 零售企业品牌体系的建立
18.1.2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的渠道整合功能
18.1.3 大型品牌零售企业及其社会责任
18.1.4 零售企业品牌管理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18.2 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概况
18.2.1 零售业自有品牌全球化的发展背景
18.2.2 零售业自有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
18.2.3 零售业自有品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18.2.4 零售业自有品牌发展建议
18.3 零售业的营销
18.3.1 零售企业体验营销战略的实施
18.3.2 以文化特色促零售业营销
18.3.3 零售业直销分析
18.3.4 中国零售业营销的趋势特点
18.3.5 未来零售市场以营销创新决胜负
18.4 零售业网络营销分析
18.4.1 网上零售发展现状
18.4.2 零售业网络营销概述
18.4.3 我国零售业网络营销调查分析
18.5 零售业营销策略创新分析
18.5.1 商品采购策略
18.5.2 国际化战略
18.5.3 市场细分策略
18.5.4 连锁化策略
18.5.5 新业态策略
第十九章 零售业的投资分析
19.1 国际零售业跨国投资分析
19.1.1 零售业国际投资的影响因素
19.1.2 零售业国际投资的特点
19.1.3 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19.2 中国零售业投资评估
19.2.1 中国零售业投资环境变化分析
19.2.2 国内零售业投资机会
19.2.3 我国零售业的投资价值
19.2.4 我国零售业盈利性分析
19.3 投资风险分析
19.3.1 国内的政策风险
19.3.2 外资不断涌入的产业风险
19.3.3 投机型模式造成的零售业风险
19.4 投资建议
19.4.1 加快抢占市场空白点
19.4.2 充分运用并购重组策略
19.4.3 投资超市项目以规模化取胜
19.4.4 谨慎进入百货业
19.4.5 仔细了解零售店铺审批程序
第二十章 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20.1 国际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1 全球百货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1.2 国际零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1.3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20.1.4 国际零售业的变化趋势
20.1.5 亚太地区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20.2 中国零售业发展前景预测
20.2.1 未来我国零售业发展前景展望
20.2.2 2010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20.2.3 2010-2012年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20.3 中国零售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0.3.1 零售业业态的多元化
20.3.2 经营方式特色化
20.3.3 企业发展规模化
20.3.4 市场定位科学化
20.3.5 企业经营国际化
20.3.6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0.3.7 自助购物普及化

2. 中国房价走势2015年月份趋势图

要画出具体的走势图较难,因为主观意向,意义不大。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宏观的方向预测。从今年7月份开始,房价有在全国松动的迹象,最最牛市的厦门房价,也在最近二周转向下跌了。我们还要注意另外几个动向:1、李嘉诚去年已经将内地房地产项目全部卖掉了,要知道,这是一个及其精明的资本投资家;2、最近两个月,连跌7年的沪市指数开始悄悄从底部抬起,难道这跟房价的下跌有某种关联吗?此外,从经济学规律看,任何曾经狂涨过的商品都会出现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合理回落,股市、大宗商品期货与现货、黄金白银、艺术品市、邮票市等都有过这种熊市经历,难道就中国房价不服从这个规律吗?因此预测:2015年,中国房价将实际下跌5%以上(包括送面积、送车库、打折、送汽车、送装修、送家具等变相降价),各地并不一致.我曾经对股市、期货、黄金白银的下跌幅度都做过相当精准(准确率85%)的预测,目前,唯一没有预测准确兑现的就剩下房价了(我曾经预测房价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转向下跌,下跌3-5年以上,跌幅35%-50%不等,。但是预测错了,仅仅浙江省验证了这个预测。从2012年7月开始下跌,到上月底,浙江省各城市平均房价下跌20%多,其中温州市下跌36%为最多),我难道真的要栽在这里了?
2014年8月5日我做了上述回答,至今已经过去快11个月了。现在经过时间的检验,验证了我的预测是正确的。从去年8月到本月,中国70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房价(一手房数据,因为开发商和政府都保密,没有统计)平均下跌幅度为12%多一点。下跌最少的是上海,仅仅4%;下跌最多的是浙江温州,达32%。按照趋势性,预测房价还要下跌3年以上,剩余跌幅应该大于20%。预测温州二手房价最终跌破10000元每平米,也就是从最高价36000元算起,最大跌幅超过70%。所有二线城市的总跌幅都不会少于30%。

3. 2015年中国经济怎么样,看完这几张图就懂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的全年主要经济数据,经济同比增长6.9%,这是我国自1991年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速。从历史经验看,高增长后经济增速下降是一个自然现象。对于后发追赶国家,经济增速在经历一个高速增长期后,随着后发优势逐渐减弱,经济增速都会趋缓。当人均GDP达到中高收入并接近高收入水平的时候,经济增速就会出现明显放缓。而且从多数国家来看,一旦进入减速期,经济增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回落,通常增速会下降40%到50%,东亚的日本、韩国都是如此。我国当前正在经济增速换挡期,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累计降幅低于同期日、韩的降幅,2012年至2015年4年增速分别为7.7%、7.7%、7.3%和6.9%,年度降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大大减缓了经济增速换挡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大国经济而言,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每个百分点代表的增量和以往大大不同。2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已达到10.8万亿美元,2015年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相当于10年前的2.6个百分点。

看待中国经济减速,需要放到全球低增长、低通胀和高负债大背景下。当今的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做到独善其身。从与世界平均增速的关系看,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速的弹性并没有明显下降。自1991年以来,全球平均经济增速为3.6%,我国平均增速为全球经济增速的2.7倍。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约为3.1%,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持续下行,仍为世界平均增速的2.3倍。

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在占全球GDP82%的前25位经济体中,我国经济增速仅略低于调整核算方法后的印度的增速。在我国经济减速的同时,我国经济总量、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占全球的份额都保持上升态势,表明我国总体竞争力没有下降。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大幅走低和我国经济转型调整,2015年国内国际金融市场都出现了较大波动,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股市、汇市波动的考验,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总体态势。

当下,国际上仍有对中国经济数据质疑的声音。一些人提出,中国经济增速存在虚高,实际增速仅有6%左右,甚至5%左右或更低。他们的依据大致为三类,一是根据中国能源消费与GDP的历史关系,二是根据中国主要工业产品的实物量(或综合指数)与GDP的关系,三是根据各种编制的经济同步指数与GDP的关系。这些数据校验的方法,在经济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如果脱离了这个前提,校验的结果会大打折扣。

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同以往的转折性变化,比如钢铁生产出现200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水泥产量出现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发电量和用电量出现了1978年以来首次零增长;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服务业首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等,这些都是不同以往的重大结构变化。过去,我国经济增速与工业密切相关,工业增加值与GDP的相关度很高,用工业产值或重要工业产品实物量都能较好地预测GDP增速,但当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大幅度下降时,这种方法自然也需要调整。发达国家历史上有一个能源消费的“倒U”规律,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单位GDP能耗会明显上升,当发展到工业化后期,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则会下降。在倒U曲线左侧时用能源消费检验GDP增速会比较有效,而处于倒U曲线的顶部或右侧时,仍沿用过去的历史关系来检验则会失效。

特别是,在我国工业领域存在严重过剩产能的背景下,钢铁、煤炭、建材、水泥、发电等都存在产能利用率明显不足的问题,如果仍沿用过去的方法,用这些基础工业的产品产量来检验我国经济增速,得出的结论会更悲观。例如我国41个工业产业整体利润为负增长,而亏损主要来自煤炭、黑色金属开采、油气、钢铁、有色、建材等六大行业,扣除这六个行业工业整体利润仍为正增长。如果再沿用钢铁、煤炭、水泥和发电量合成实物指数来检测GDP增速,得出的结论就会明显偏颇。正是由于忽视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目前部分研究给出了质疑中国数据的结论。如美国企业联合会用工业实物量,花旗银行以铁路货运量、发电量和银行信贷余额增速3项指标合成的指数和工业产值数量等来检验我国GDP增速,得出我国GDP增速仅5%左右的观点,都存在同样的逻辑和方法问题。

由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任务艰巨,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取得实效,则“十三五”前期经济运行有望逐步趋稳。其实,增速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不是问题的核心,最重要的是看就业稳不稳定,收入增不增长,企业盈不盈利,国家是否有税收,环境是否能改善。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过了追求数量的阶段,重在提高质量和效益。只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

4. 2015年我国市场投入多少亿

年09月22日10:35 中国新闻网 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82081166
中新网9月22日电 国新办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介绍,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 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投资流量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

张向晨介绍,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1286.5亿美元),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中国当年的实际使用外资是1356亿美元,实现资本项下净输出。2002-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5.9%,“十二五”期间中国 对外直接投资5390.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4倍。

二是存量全球排位居第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 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活跃,领域不断拓展。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579起,涉及62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金额544.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72.8亿美元,占68.5% ;境外融资171.6亿美元,占31.5%,并购领域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8个行业大类。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52.9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中国企业实施的最大海外并购项目。

四是“一带一路”战略扎实推进,对相关国家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达189.3亿美元,同比 增长38.6%,是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八成以上(83.9%)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的存量占比为 14%,另有2.1%存量在转型经济体。

五是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了108.5%、52.3%、 115.2%。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4%,占制造业投资的50.3%,带动了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六是境外企业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增大,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2015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的各种税金达311.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9%,雇佣外方员工122.5万人,较上年末增加39.2万人。

此外,从《统计公报》中还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流向中国香港、荷兰、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的投资共计1164.4亿美元,占当年流量总额的79.7%。

张向晨表示,从对外投资的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看,2015年,近八成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来自地方企业。地方企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93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流量的7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实现78.2%、84.7%、14.2%的较高增长;上海、北京、广东2015年流量均突破百亿美元,位列地方投资前三。

张向晨指出,从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式看,新增股权投资首次超过六成,债务工具占比创历史新低。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新增股权投资967.1亿美元,占比达66.4%;收益再投资379.1亿美元,占26%; 债务工具投资110.5亿美元,较上年占比减少一成,仅为7.6%。

(责任编辑:徐姚)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封冻圆桌对话会: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先让消费活起来 全国各地方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举措金观平:任务艰巨繁重 以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向好运行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 助力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财政部:2022年特别国债为到期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
渝昆高铁川渝段建设稳步推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保障住建部:前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国家铁数据:路1至11月份货物运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在大自然享受多彩生活 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蓬勃发展天气变冷冬日游热度上升 滑雪场推花样套餐吸引游客
编辑推荐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封冻


渝昆高铁川渝段稳步推进


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奥秘


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财经研究院
杨建华

短期关注业绩增长主线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中国新三板商学院
崔彦军

企业冲刺创新层积极性减弱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近期活动

2022年全国两会


聚焦“中国力量”

财访间:高端智库专访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
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特别报道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即将召开

2022年
2021年3·15消费曝光台

2021年
中医名医汇 解读中医本源

2021年
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之道

2022年
对话金融科技二十人

2021年
聚焦商业银行2022半年报

2022年
金融护航六稳六保 构建双循环

2022年
银行业分支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巡礼

2022年
银行业助力新市民美好生活

2022年
第一届区块链创新高峰论坛

2021年
银行业“碳”路绿色金融

2022年
走进银行理财子公司

2022年
银行业谱写2022年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2年
第三届中国医养保险高峰论坛

2020年
区块链大航海时代行业峰会

2020年
友情链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中国政府网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健委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经济周刊新华财经人民财经CCTV经济中国经济网环球财经新浪财经腾讯财经凤凰财经网易财经和讯国际在线金融界网站每日经济新闻汽车投诉平台

5.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等。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段枯老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握升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据ICTresearch研究分析表明,未来的新能源有:波能、可燃冰、煤层气、微生物、第四代核能源等能源。
三、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败启IEA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ICTresearch认为,IEA的研究过于保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至少应占世界总电力的10%以上,要翻10~15倍。
1.中国新能源市场特征
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2.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
1)光伏:市场短期的阴霾不掩长期灿烂,光伏辅料的国产化机会备受关注。光伏行业正在经历因产能扩张增速远大于需求增速而导致的供给过剩,全产业链面临价格下跌、利润水平下降的压力。ICTresearch认为短期内,从组件、电池片、硅片到多晶硅均面临利润被压缩的压力;但长期看终端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更早实现光伏平价上网,ICTresearch维持行业长期高景气的判断。
2)风电:行业整合加剧,行业龙头优势将愈加凸显,关注风机材料国产化的蓝海市场。短期供给过剩导致的全行业价格下行压力仍将持续。政策面对于风电制造业门槛的抬高和行业规范化治理的重视,将有利于风电行业走出无序竞争,提升行业集中度,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3)核电:安全风险巨大,等待政策明朗。由于日本核电事故造成的深远影响,各国相继出台政策计划逐步退役核电站;国内政策并未改变目前的核电建设规划,但建设进度可能放缓,未来审批标准将愈见严格。
4)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量产启动可期,关注电池材料商的业绩释放。政策方面目前以示范运营先行,ICTresearch认为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已经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充电/换电模式并行,为新能源汽车运营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四、细分产品详细分析
1.世界光伏市场发展历程
在能源紧缺、节能减排的格局下,太阳能的安全、无污染和资源无限等优良属性注定了太阳能必将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光伏行业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优势三大因素的引导下将长期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
2.中国与世界光伏市场规模现状
如图2、图3所示,中国2015年光伏装机量要达到10GW,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地震十分重视,重新检讨了能源结构,把新能源(PV)看做了重点。除了ICTresearch传统意义上要求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以便在有限的财政补贴内最大限度的推动光伏发展外,另外一个因素是电网建设。这主要是要解决长距离输送的问题,就是电网的建设(电网的覆盖范围要包含新疆、内蒙等)和输电成本的下降(主要包含超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等技术的突破)。随着今后国家输电网络的完善,给西北地区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打下基础。但是,2011年多晶硅、硅片附加值、电池片附加值、组件附加值等各光伏产业链走势低位盘整。
3.光伏市场主要驱动因素及博弈方式
2011年8月1日,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非招标光伏项目实施统一上网电价。发改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如图4所示。
2011年8月12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在京发布《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路线图》分析,按照以下假设:2009年光伏上网电价为1.5元/kWh,以后每年下降8%;火电上网电价以后每年上涨6%。则到2014年,中国工商业用电价格首先超过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4.光伏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核心功率调节组件,占整个并网光伏系统成本的10%~15%,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全球逆变器市场主要被SMA所控制,市场份额高达40%以上;KACO,FRONIUS,SIEMENS等第二梯队厂商占据了全球约30%的份额。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处在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很大,但行业集中度高,进入难度大。
5.风电市场现状及分析
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经历了从2006至2009年连续4年翻倍成长后,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1892万kW,再创历史新高,如图7所示。中国风能市场在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会下降,出现风机产能过剩严重的局面,风电采购电价补贴也将取消。ICTresearch预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风电建设速度进入稳定增长期。
6.新型电池市场的细分产品现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开展两年多以来,示范推广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任务艰巨,还有较大的挑战,需要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2011年,国内锂离子电池的累计产量达到约22亿只,同比增长22%;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的累计产量为约5.8亿只,同比增长20%,铅酸蓄电池累计产量为12000万千伏安时,同比增长9%。从单月的情况来看,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速从高位逐步回落;镍氢、镍镉等碱性二次电池月产量增速触底反弹。铅酸电池的月产增速呈下降态势。
动力电池市场的放量仍需等待。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动力电池市场,ICTresearch认为前景不容质疑,但其放量启动的时点应该2013年左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在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关标准的确定和商业模式的确定等阶段,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定位的过程还都没结束。因此其真正启动拐点的到来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空间同样广阔的储能市场,ICTresearch认为其发展时点应该在动力电池大规模应用之后,目前受制于高成本而难给行业带来实质影响。
五、行业整体策略建议
在面对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新能源的产品厂商较多,种类较多,技术发展也比较快,所以竞争会比较激烈。因此,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金融压力,怎样去寻求更好的合作伙伴,怎样保持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并具有环保优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领跑新能源这个行业。

阅读全文

与中国2015年投资路线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名品世家股票 浏览:795
通达信缠论MACD指标公式 浏览:727
资金盘能提现吗 浏览:900
国有银行公积金贷款资格 浏览:140
什么是外汇清算 浏览:171
期货aa公司 浏览:214
2500韩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元 浏览:603
600383资金流入 浏览:333
58租房贷款 浏览:478
鲁银投资借壳最新 浏览:109
犇犇理财师 浏览:175
高逸投资 浏览:478
捷安特股票 浏览:594
中美三层次小交易 浏览:89
股票月线天量 浏览:728
最新创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914
7月取外汇 浏览:620
股票买单数字什么意思 浏览:675
000390基金现在多少钱 浏览:115
退休人员19年长工资金额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