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股市中的投资者留意观察一下,会发现不少投资者都有过度自信心理,这种心理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那么这种心理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克服过度自信心理、提高投资收益?笔者在此文中与各位同仁谈谈这个有趣的话题。
在谈过度自信心理之前,我们先看下面几种现象:
现象之一:有机构随机对一些司机进行抽样调查,让他们评估一下自己的开车水平,结果9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但这在统计学意义上是不可能的,说明多数司机高估了自己的开车水平。
现象之二:创业成功的概率有多高?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曾这样说:“一万个创业者里跑出来一个就不容易了”。但有一个对2994名新创业公司老板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成功的机会有70%。
现象之三:股市遵循“七亏两平一赚”规律,也即:最终能在这个市场赚钱的只占参与人数的10%左右。但如果你随机问一些身边的股民朋友,多数人还是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市场赚钱,只是暂时没赚到而已。
从笔者例举的三个现象中可以看出,人的过度自信心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的这种过度自信心理来自何处?有研究认为,主要来自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来自关于知识的假想,第二个部分来自关于控制的假想。
来自知识的假想是指人们有这样一种倾向:认为随着信息的增加,自己对未来的预测也会更加准确。也就是说,人们认为信息的积累会增加自己对某件事的了解,从而提高决策的水平。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子一:不少买彩票的彩民为了提高中奖概率,学了很多选号技巧,比如尽量选近期的热号等。但从统计科学来看,学再多的选号技巧,也无法改变中奖概率。企图通过选号等技巧来提高中奖概率,不过是彩民的一种意淫。
例子二:在股票市场,许多股民把大量精力用于研究股票的K线图,收集此股票历年的高点、低点、波浪形状等信息,希望借此来寻找股票上涨的规律,提高对一只股票未来走势预测的准确性。但有研究者曾通过随机掷硬币的方式,画出了一组K线图,跟真实股票的K线图放在一起,让投资者辨认,结果没有投资者能够辨认出哪些是真正股票的K线图,哪些是用掷硬币方式画出来的假股票K线图。如果两者没有区别,我们又如何能够相信股票K线图的非随机性呢?
不过关于技术分析,我要对道氏理论特别说几句话。
道氏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市场指数,主要通过铁路指数与工业指数相互验证来判断市场趋势,曾经似乎“灵验”,但后来时灵时不灵,让人搞不清该相信哪一次。在这一理论产生之初,以之前及之后一段时期的两种指数相互验证来确认,确实可以在很大概率上判断市场的牛熊。但道氏理论的创始人查尔斯·H·道从来没有说过可以把自己的这一发现用于个股趋势的分析判断,用道氏理论来分析个股,是后来人的发明。
来自关于控制的假想是指:人们常常认为自己可以对一些不可控制的事件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它的结果。但这往往不过是一种错觉。
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许多彩民认为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彩票命中的概率会高于其他彩票。彩民之所以有这种错觉,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通过“自主选择”而不是“随机选择”这一主动行为,对未来的中奖概率产生了影响。
例子二:在股票市场,当牛市来临时,股民们很容易赚钱,许多股民就把赚到钱这一结果归结为自己的水平,认为自己目前的水平已经能够“控制”投资的结果,即赚钱,但事实上,大多数股民能在牛市中赚到钱,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正如一句话所言:只有当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熊市中的累累亏损让许多股民自认为的所谓“水平 ”“原形毕露”。
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认为,人的过度自信心理是“眼见即为事实”的一种表现。
什么是“眼见即为事实(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这样表述:“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过早下结论对我们理解直觉性思考非常有帮助,我将会用一个冗长的缩写来代表这种情形:WYSIATI,意思为‘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即眼见即为事实。
“眼见即为事实”揭示了人直觉性思考的一个特点:根据头脑中现有的信息作出判断,忽视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用卡尼曼的话讲就是:“衡量系统一(即:无意识的快思考)是否成功的方法是看它所创造的情境是否具有连贯性,而与故事所需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关系不大。信息匮乏是常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系统一则会仓促作出结论。”
人们通过“眼见即为事实”来作出判断的典型例子,我可以举一下自己观看大学生辩论赛的体会。
甲乙双方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双方为了压倒对方,会只讲有利于己方观点的论据。所以你如果观看辩论赛,应当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甲方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拿出相应的论据,你在未深入思考,或者说用直觉判断的情况下,可能会觉得甲方说得有道理。待乙方拿出反驳甲方观点的论据来论证己方观点后,你对甲方观点的认同度会下降。这其实就是人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以直觉性思考快速作出判断时容易出错的原因。这种直觉性的判断是人处理事务时本能上最爱用的办法,除非有意识地发动理性来思考,否则很难改变。
“眼见即为事实”是人的一种认知偏见,这种偏见导致我们只重视已知的,忽视未知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牛犊”之所以在“老虎”面前能够不害怕,很自信,是因为牛犊只知道自己蹄子的历害,却不知道老虎的历害之处。同样,多数司机高估自己开车的平均水平,是因为多数司机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平均水平 ”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 。
同样,“眼见即为事实”的认知偏见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高估自己、低估他人,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技能比较了解,却对他人的技能了解不多,所以会更多地关注于自己的技能,忽视他人的技能。
“眼见即为事实”的认知偏见使我们在作决策时容易产生”规划谬误“,高估自己做事成功的概率。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忽视了跟我们做同样事情的其他人的一般情况,这种“一般情况”有一个学术名词叫“基础比率。比如前面提到的股市中的“七亏两平一赚”规律,就是一个基础比率。许多股民高估自己在股市赚钱的概率,就是忽视了股市的这个“基础比率”。许多创业者高估自己创业成功的概率,也是忽略了创业成功的基础比率。
那么,人们能不能通过训练,克服过度自信呢?卡尼曼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其障碍在于:“主观自信是由人们构建的连贯的故事决定的,而不是由支持它的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决定的。”
那么,在投资实践中,如何避免因过度自信心理对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我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首先,初入股市,一定不要拿承受不起亏损的钱来炒股。
由于人在对个人水平作判断时,经常会忽略“基础比率”,从而出现高估自己的情况。股市中的“七亏两平一赚”的规律就是股市赚钱的基础比率,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比率,在无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具有不同于一般投资大众的“天赋异禀”的情况下,高估自己在股市赚钱的能力,从而在初入股市时投入太多的资金,结果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等恶果。
笔者在初入股市时,其实并不知道人有这种过度自信心理,只是觉得股市赚钱应当没有许多人想像的那么容易,加之笔者属于保守性格,追求安全第一,所以投资股市的前五年,投入的资金很少。事后来看,这样的做法非常明智,否则,2008年40%的亏损就可能让自己的家庭财务受到严重拖累。
其次,不要过于集中投资。
有些投资者,由于对某一只股票有过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以为自己掌握了这只股票充分、有效的信息,以为自己对公司的未来很有把握,开始产生过度自信心理,把全部资金都扑在这一只股票上,结果搞得很狼狈。
私募基金经理人董宝珍多年来对茅台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所以2013年前后,他清仓所有其他持股,全部资金只投入贵州茅台这一只股票,而且还上了杠杆,并与人打赌茅台不会跌破某一市值,结果因赌约失败被迫裸奔。董宝珍当时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过度自信。幸运的是,茅台股价在低见118元后就反转了,否则因杠杆爆仓了,董先生的基金经理人生涯可能就结束了。
对于投资应当集中还是分散,我没有确定的意见,但对于过度的集中投资,我认为应当谨慎。
第三,不要在收集一些无谓的信息上浪费时间。
比如,有些投资者热衷于小道消息、热门荐股等信息。有人做过统计,这些信息对提升投资者的收益有害无益。还有一些投资者在研究K线图的各种技术指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建议这些投资者了解一下发明这些指标的人在股市上发财了没有。
窃以为,投资者真正要做的,是认认真真地阅读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招股说明书等基本面资料,考察行业、产品销售、消费需求等市场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及估值情况,这才是根本。
第四,在投资顺风顺水的时候,要注意抑制频繁交易的冲动。
人在投资顺风顺水的时候,就容易忽视运气的作用,把投资赚钱更多归为自己的水平 ,从而自信心爆棚,接着就开始做傻事。由于过度自信心理,你很可能会加大交易频率,买入不符合自己估值标准的股票,或者抛弃保守投资原则去做一些无谓的冒险。频繁交易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交易成本的增加,长期来看对收益率提升有害无益。
第四,尽量通过客观事实来纠正自己的过度自信。
比如,有的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水平盲目乐观,投资路子已经走歪了,自己还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投资者,建议不妨把自己过去多年的投资收益计算一下,看看年复合收益增长率能达到多少,是否稳定,是否产生了绝对收益,是否跑赢了大盘。如果收益很低甚至亏损,不要找外在理由推托,比如骂中国的市场环境、骂政府、骂上市公司(不少人会这么做),要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水平不高,承认自己一定在投资理念或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而不是继续盲目自信地按老路走下去。这里给大家链接一篇笔者写的一篇文章:《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投资水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75e4fc0102wh12.html,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
苏格拉底曾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我的体会,人的过度自信心理,虽然有直觉思维本能上的原因,但在理性的层面上,人的过度自信,其实跟知识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人学的知识越多,越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所以苏格拉底才会有那样的感慨。如果不学习,不研究,不经历,人就会把一些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化,导致无知无畏,盲目自信。就像许多人在摸彩票上所犯的一些错误,其实就是对概率的无知。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应当是克服过度自信心理的途径之一。
『贰』 讨论为什么这个博弈就像一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投资机会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可以
博弈重在克服人性中的动物性
投资表面看是一场认知博弈,深层次上是一场人性博弈。投资对人的认知能力和人性控制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财富何以能留在你的手里,与你的理性、与你的认知、与你的人性控制有密切关系,此刻在银行股下的我们恰恰有机会体会这一点。银行股短期急速下跌和它的基本面无关,是由市场情绪和认知所决定的。市场情绪出现了恐慌,会引发一些超预期的波动,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大众的情绪就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市场情绪越恐慌,规律越临近展现。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规律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不可能缺席。
市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够通过理性的应用知识,知道哪个标的有前途和估值高低,但最终凭借这种认知获利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会有一些超预期的复杂时刻出现。这时,外部现实会作用在你的精神世界上,而你的精神世界一半是理性,一半是动物性。动物性有一个特点,它越是在平静的时候越不发作,越是在极端情况下越容易发作。理性则反过来了,越是在极端的情况下,越不容易发挥,越是在平静的时刻越容易发挥。
所以,当极端的现实作用到你的精神世界的时候,你最根本的应对之道是控制自己的动物性,只有压制住动物性,理性才能够出来处理眼前的局面。投资最难的是,当眼前的极端局面作用到你精神世界的时候,你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动物性,这就是芒格所说的,投资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理性,更进一步说,投资的核心能力是控制动物性。
理性和非理性狭路相逢的时候,由为数众多的非理性者所制造的局势把你逼到墙角的时候,要知道这是你被造就、被磨练、被提升的大好机会,也是你获得财富的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就是因为在这个时刻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人的命运和成败,在这个时刻,你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决定于你的内心,你的精神状态,你对自我的动物性的克服,对自己理性思考的坚信。银行股的投资人们恰恰遭遇了难得的被历练,被造就的难得机会,何去何从将决定每个人的命运。
选自搜狐作者:董宝珍 供参考。
『叁』 对话查理·芒格——你不需要投资很多东西才会变得富有
·序语·
一本收录芒格近20年来主要公开演讲内容的《穷查理宝典》,让无数投资者如甘露入心、醍醐灌顶。当和巴菲特的导师与人生合伙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先生坐到一起,他的天才智慧便在其每一句话中静静流淌。
芒格先生乐于敞开自己的思想,更一心为投资者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倾吐伯克希尔是怎么用杠杆的,他还原自己曾错失50亿美元的投资机会,他鼓励投资者拥抱中美两国国内的最伟大公司,他希望投资者能做个理性的人以及应该拥有怎样的有意义的生活。
说话时,芒格先生总不忘喝一口冰可乐。要知道,通过投资可口可乐,芒格先生背后的伯克希尔获得的投资回报达到1312.78%。
(注:本次采访时间为美国奥马哈当地时间2018年5月6日,首次刊发时间为2018年8月4日。)
《红周刊》独家深度对话查理·芒格(上集)——芒格最成功的三个投资
《红周刊》: 首先,非常感谢芒格先生接受《红周刊》的专访,这次采访不仅是《红周刊》的幸运,更是国内投资人之幸!收录芒格先生演讲稿的《穷查理宝典》被国内价值投资者誉为投资“圣经”。从这个角度说,国内投资人和您虽然隔着一个太平洋,但并不陌生。作为价值投资思想大师,您的投资理念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国内的职业投资人。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给国内职业投资人传道、授业、解惑,让国内的职业投资人在价值投资的路上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芒格: 我将尽可能提供帮助,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
投资者如何做到耐心
《红周刊》: 首先和您交流的是职业投资人如何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您一直强调,投资要耐得住时间,用中国话讲是“十年磨一剑”。在今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您再次强调,投资“要找到好的机会并且去长期坚持”。很多投资人知道这个道理,但却耐不住时间的寂寞最终投资无果。怎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芒格: 如果把投资当作在赌场赌钱,以赌博的方式投资就不会做得很好。因为你会很在意目前的结果,没有耐心。这种在赌场的人和我的投资风格就不一样,不是我的信徒,就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资本市场有许多愚蠢的赌博者,这些人的成绩不如有耐心的投资者成绩好。
我建议中国的投资者,少赌博多投资。投资追求的是一个长期的结果,而不是像在赌场一样立刻就有回报。
《红周刊》: 更少赌博,更多投资,投资就需要耐心。那么耐心是天性的东西,有的人有耐心就适合投资,如果没有耐心就做不了投资?
芒格: 有一些事情是天生的,但是有一些事情是后天可以训练的,耐心是可以后天锻炼出来的。美国有一种说法“long attention span”,就是长久注意力持续时间,是看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有多长。在中国的文化里,有很多人很长时间去专注于一个事情,教育也一直强调要对一件事情要专注很久,直到完成。这是人们非常非常希望拥有的特性,因为如果你能长时间深入、努力地思考某一方面的问题,你就会更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虽然中国的文化里一直强调做一件事情要专一,直到完成,但这样的教育文化里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资本市场中还是有很多人投机、不专一,这就和文化不太相容。要做一个长时间的结果而非短期,可有很多中国人不会注意这些,所以就做不到“找到好的机会并长期坚持”。
为何理性在投资中最重要
《红周刊》: 除了耐心,芒格先生您还曾经说过,对投资人最重要的一个词是:理性!为什么理性最重要?而不是知识、智力、耐心等?这也是国内职业投资人希望向您请教的问题。
芒格: 绝对是这样,绝对是!理性最重要。什么是理性呢?理性就是实事求是。而绝大部分人看世界,是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如果这样,就像通过变形的眼镜看这个世界,有多少知识、耐心都没有用。因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脱节的,没有理性的态度,其他都没有用。
《红周刊》: 但人大部分时间都是非理性的,那么请问芒格先生,投资人靠什么获得并保持理性?
芒格: 你必须用心、努力去做到理性,而且你必须重视、在意理性。如果你自己都不在乎,就不会努力去做到理性。那你可能就一辈子不理性,那么必然会承受糟糕的结果。
成为理性的人也是儒家的态度。就像孔子所说,是道德上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成为理性的人。我会比其他人更进一步。
《红周刊》: 我想成为理性的人,该如何突破和进步呢?
芒格: 你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并且需要大量地阅读。
《红周刊》: 芒格先生您也说过,投资不容易,因为在这个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多数都是假象,那么怎么样理解投资人看到的都是假象,那么真相又在哪?我们怎么样获取真相?
中国何时会出价值投资大师
《红周刊》: 在中国,很多职业投资人以芒格先生、巴菲特先生为偶像,请芒格先生结合美国的市场谈一谈,现在只有三十年 历史 的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怎样的条件、多长时间才能培育出像您两位这样的投资大师?
芒格: 中国内地市场将产生许多成功的投资者。看一看中国香港市场,就会得到答案。因为香港市场比内地时间长,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都比较发达,很多中国内地人也参与到香港这个市场化、秩序良好的证券市场中。接下来几十年,中国内地市场也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复杂,市场中的投资者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也会广受尊重,这里面一定会出现其他大师。
香港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证明中国将来的情况,在证券市场真正赚了大钱的都是那些发现了长期投资目标能够持续持有的人,而不是那些短期交易、赌博的人。
芒格一生就投资了三个公司
《红周刊》: 请问芒格先生您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一次投资和最不满意的一次投资是什么?
芒格: 最成功的投资是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我当时以每股16美元的价格支付,现在的价格每股几乎30万美元。当然,这笔投资花费了很长时间,是一笔长期投资。我喜欢伯克希尔的工作人员以及文化,我喜欢和我一起做投资的人,我就在那里坐等长达50多年。整体来说效果很好。这是我非常满意的一次投资。
还有许多类似于此的故事。
李录和我一起在中国投资有15年了,我们买入了很多股票,卖出的很少。这也是非常满意的投资。
《红周刊》: 那您最不满意的投资呢?
芒格: 这个……,我没有做过太多坏的投资,所以我不得不想很长时间(笑)。有一些小的,但不是太多,我想半天也想不出来,我的投资里还没有比较差的投资。
我今年已经95岁了,我这一生也就投了3个公司,一个是伯克希尔,一个是好市多,最后一个是与李录合作的基金。
你不需要投资很多东西才会变得富有。
芒格、巴菲特为何喜欢中国人
《红周刊》: 芒格先生谈到了中国和中国市场。今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也有一万多人来自于中国,5万人中有25%来自中国。
芒格: 我知道。这非常、非常特别。《纽约时报》采访我时,也问到了我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这么多中国人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对芒格和巴菲特感兴趣?
芒格: 也许是书(《穷查理宝典》)的原因。但为何中国人喜欢这本书?我觉得答案是:这本书有儒家的味道。中国有着深刻的儒家精神特性,要求人们做事谦逊,不管你多么富有或拥有多大权利。儒家精神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工作、行为要有尊严、有理性、改进已经达到的事情。而这些思想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碰巧沃伦·巴菲特和我的行为方式很像那些非常认真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还有另一个原因使我受到中国人欢迎,因为沃伦和我真的喜欢中国人。你喜欢我,我就喜欢你了(笑)。现在你们会问,为什么这两个奥马哈“男孩儿”这么喜欢中国人(笑)?
《红周刊》: 为什么呢?
芒格: 有些事情,许多中国人不理解。如果你从一个美国公民的角度看中国,看到的是这样的事情:中国人最初来到这里(美国)是100年前,是为了建设横跨北美的铁路,这条铁路要穿过陡峭山脉的山口。建设这个太难了,有很多人死于建设中,甚至当时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后来为了此事,美国引进了大约15000名中国苦力劳工,在那个年代,这些劳工实际上就像奴隶一样工作,但他们真的把铁路建成了,而美国人自己是建不成的。这件事情当然给美国人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备注:北美大铁路:即美国太平洋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这条铁路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该铁路的修建,凝聚着众多华工的心血和智慧。铁路1863年1月动工时,计划至少需要14年完成,但最终只用了7年时间。西段1100公里的修建工作,有95%是在华工参加后4年完成的。火车开通后,从纽约到旧金山只需要7天。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八十天环游地球》里说:“如果没有它,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梦想永远只是梦想。”)
岁月流逝,现在来美国的移民,早已不是当年的苦力劳工了。这些亚洲人,如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来到美国后,迅速成为了医生、律师、教授、商人等等,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很大成功。如我们去听纽约交响乐团的演奏,会看到很多中国人的面孔,交响乐团里曾经没有中国人,但现在看各种最难的演奏乐器很多是华裔面孔在演奏。
这些人很受美国人欢迎,而且他们也不会引发大麻烦,就是不断地获得成功。所以很自然地,我们喜欢中国人。我觉得,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不了解华裔美国人表现有多么出色,华裔在美国人眼中的形象是多么成功。
所有事情当中有最极端的一件事,没有人能预先料到,也没有人谈到。你们可以在杂志中写写这件事。
因为中国曾经比较贫困,人口过多,以往如果一对美国夫妇没有孩子,可以去中国领养一个非常贫穷家庭的女孩儿。在美国每一个较大城市中,人们都知道领养来自中国偏远农村而且被弃养的中国女孩儿,是最佳选择。因为平均来说,这些被领养的孩子可能要比他们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每个美国私立学校中都有很多来自中国农村被弃养的中国女孩儿,她们总是获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虽然她们有着贫困的家庭背景。她们遍布美国,这是非常戏剧性的现象。明尼苏达有很多中国女孩儿,她们在交响乐团中演奏那些难度很高的乐器。所以,每个要收养孩子的美国人首先考虑的是不要(领养)美国的孩子,而要领养中国的女孩儿。大多数在中国的人不会了解这种现象有多么极端。
这会让我们对中国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你们(作为媒体)应该写写这方面的事(笑)。
儒家思想及中国投资机会
《红周刊》: 您刚才提到儒家思想和《穷查理宝典》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您也提到了孔子、您和巴菲特的行为方式也像信奉儒家思想的人。那么儒家思想对于投资会起到什么样的正向推动作用呢?
芒格: 如果你是一个更好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孔子讲的这些,你有什么不喜欢么?虽然孔子之后的世界已经经历了2500年的变化,今天的事情孔子不知道,但他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对人生的基本理解和现代文明没有什么不相通的地方。
《红周刊》: 谈了中国人、儒家思想,再谈谈中国的投资机会吧。今年的伯克希尔股东会上,您提到了中国的未来是很光明的,而且已经在中国寻找猎物。我们特别感兴趣,中国现在的资本市场处于怎样的阶段?是不是像您说过的,会是1973年、1974年或者是1982年的美国那样,一个猪猡也能赚钱的美好时代?
芒格: 对于投资者来说,拥有更多的价值就是你买入中国最好的公司,或者买入美国最好的公司。比较中美两个证券市场,我认为中国最好的公司当前的价格要比美国最好的公司价格便宜。所以,中国人不必去国外寻找好的投资,在自己的国家里就有很多机会。在中国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目前价格非常合理。(《红周刊》采访芒格先生的时间是奥马哈时间2018年5月6日。)
《红周刊》: 您看到的价格非常合理的公司是谁?或者是什么方向?
芒格: 噢,我们不能告诉你(笑)。总之,中国市场正在越来越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来自国外的参与越来越多,市场也正在变得越来越 健康 。这些都很好,最终会推动市场价格上涨。
《红周刊》独家深度对话查理·芒格(中集)——价值投资者为何长寿
伯克希尔对 科技 股的态度
《红周刊》: 伯克希尔的投资标的都是以消费品和工业品为主。2011年开始投资IBM,到现在成为苹果的第二大股东,一季度时还增持了苹果7500万股。从消费品、工业品到投资 科技 股,这种投资的转变,是新的能力圈的拓展吗?
芒格: 目前,要在美国市场寻找很好且价格足够低的投资品,对于伯克希尔来说很难,我们几乎没找到什么合适的。总而言之,你也可以说苹果是一个电子消费品公司。沃伦说,相对于计算机科学而言,我们对电子消费品的了解可能会更多,这是伯克希尔买入苹果股票的原因。
还要强调一下我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如果你要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必须坚持不断学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情况在变化,现实在变化,我们的投资也会变化,我们不会故步自封。
芒格: 我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懂,我们也不会不懂装懂,我们只做我们懂的东西。我们唯一公布的已经投资的公司是苹果。我想,沃伦说的是与其他那些公司相比,我们更了解苹果。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投资于能力能找到的、看起来能够提供良好价值的投资对象。
看看我们对航空公司的投资吧。在几十年里,我们都在拿投资航空公司开玩笑,沃伦有很多这方面的笑话,黑了航空公司几十年。(备注:巴菲特曾说过一句名言,“在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小鹰镇第一次试飞成功之前,如果有个资本家击落它的话,那么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也许会有更好的投资局面。”)但突然之间,我们买入了每家航空公司的股票,因为航空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大幅下跌,是那么便宜,非常有潜力。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都愿意拥有航空公司股票了。
和航空公司一样,几十年时间里,沃伦和我也都不喜欢铁路股票。几十年之后,我们开始买入铁路的股票,因为世界变化了、技术也发生变化了,最后只剩下了四个大的铁路公司。最后,我们买了四家之中最大的最完整的铁路公司。
我们改变了,是因为世界改变了。这就是我们的投资逻辑。当现实发生变化,难道你的思想不应该发生变化吗?
《红周刊》: 在过去50年,美股市场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的都是与人们生活相关“吃、喝、拉、撒”的股票。最近10年亚马逊、苹果这种 科技 类公司开始发力。那么,您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会复制美国这条路吗?
芒格: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同样在中国发生。
工作、生活和学习
《红周刊》 : 作为天地间有 情感 、有思想的存在,您觉得一个人怎样生活才是更有意义的?
芒格: 其实挺简单的,过好每一天就行了。如果要做好人,就坚持每天都做个好人,一天只能过一次,坚持到足够的天数就变成好人了,也就会有好的生活。如果我想要戒酒,就每天坚持不喝酒,坚持到足够的天数就戒酒了。如果想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就把每天过得有意义,坚持足够的天数,人生就变得有意义了。
《红周刊》: 那么说说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吧。您和沃伦先生多久见一次面?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们互动频繁甚至需要见面探讨?
芒格: 我和巴菲特也不是经常见面,主要是通过电话聊天。我们不会特别的急,所有的事情都比较慢。举一个例子,我们公司去年的净资产增加了650亿美金,我们公司增加了多少人呢?一个都没有。我们之所以可以那么长时间不见,是因为没有任何官僚体系,也没有中间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就是有事就聊,没事就不聊。
《红周刊》: 芒格先生,您一年读几本书?
芒格: 噢,他们知道我喜欢书,送给我许多书。我一周读二十本书,我有许多书,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我读了许多传记,一些 历史 方面书籍,我几乎不读小说。
价值投资者为什么长寿
《红周刊》: 在投资界,价值投资大师普遍长寿,您和巴菲特先生就是价值投资长寿的代表,您今年95岁、巴菲特先生88岁。这是偶然的,还是与做价值投资有关?
那么回到投资,价值投资者是让市场来为我们服务。如果是那种短视的、赌博一样的交易员,情况是最糟糕的,他们压力山大、每个时间都想着赚钱,而且他们大多喜欢抽烟、喝酒,所以说短期交易员“走得最快”。
《红周刊》独家深度对话查理·芒格(下集)——如何合理使用杠杆
价格回归价值的神秘之处
《红周刊》: 芒格先生,接下来和您交流的问题是国内职业投资人否极泰基金的总经理董宝珍先生在投资中的困惑。因为一些突发原因他未能来现场与您交流,我们代他提问,并代为转交给您这份“15年茅台酒”以表寸心。
芒格: 送我“15年茅台酒”的人,就是我的人啦。如果他有任何问题,我都会很高兴回答。哦,我要问李录,为什么你送我的酒这么便宜!(笑)。
《红周刊》: 我会把您的原话转达给董宝珍!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价格回归价值的。美国曾有议员问格雷厄姆:“是什么力量使价格最终回归于价值呢?”格雷厄姆说:“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也一样神奇。但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回归于价值。”格雷厄姆先生没有给这个问题提供答案,导致价值投资理论大厦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根支柱!芒格先生您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芒格: 当事物变得有价值时,它就会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这是很自然的。比如,雪佛兰 汽车 ,买一辆10年的旧车的花费只相当于一辆新车的三分之一,但每个人都知道一辆新雪佛兰比一辆10年的旧车值钱。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认识到价值。
虽然疯狂的股票交易者短期会做出疯狂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取胜。
想一想,我们在伯克希尔并没有做什么,但是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我们的股票中,我们从10万美元开始,很快我们就有了1000万,而现在我们的股票值得更多了,最终股票价值会增长是很自然的事情,重要的是时间。格雷厄姆说短期来看股票市场是一台赌博机器,但长期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市场在长期内将会搞清楚真正的价值是多少。
所以在这个市场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价值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尤其价值增加的时候就会被发现,这个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情绪博弈的重要性
《红周刊》: 伯克希尔选接班人的条件是: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情绪稳定;第三,对人性和机构的行为特点有敏锐的洞察力。请教芒格先生,在这三个条件中,我们自然地得出一种认知,在伯克希尔看来投资最重要的是人性博弈,是情绪博弈,而不是估值,不是预判企业未来。这种理解对吗?
芒格: 绝对是这样。人性在一个大型官僚体系中会做出糟糕的决定。如果你和一个大型官僚体系打交道,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你能够越早明白如何与其打交道,你的情况就会变得越好。在任何事情上你都应这么做。预测现实,适应现实。
核心的观念就是理解这个世界本来是什么,而不是去理解成你想要看到的世界。
运用25种误判心理学的重要性
《红周刊》: 芒格先生说:“在所有人们应该掌握却没有掌握的模型中,最重要的也许来自于心理学……”芒格先生给了我们25种人类误判心理学的模型,让国内职业投资人受益匪浅。作为职业投资者,如何避免那些误判,使自己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去分析信息和学习进步呢?
(备注:《穷查理宝典》提到的25种误判心理学:1.奖励和奖惩超级反应倾向;2.喜欢/热爱倾向;3.讨厌/憎恨倾向;4.避免怀疑倾向;5.避免不一致倾向;6.好奇心倾向;7.康德式公平倾向;8.艳羡/嫉妒倾向;9.回馈倾向;10.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11.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12.自视过高的倾向;13.过度乐观倾向;14.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15. 社会 认同倾向;16.对比错误反应倾向;17.压力影响倾向;18.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19.不用就忘倾向;20.化学物质错误影响倾向;21.衰老-错误影响倾向;22.权威-错误影响倾向;23.废话倾向;24.重视理由倾向;25.lollapalooza倾向——数种心理倾向共同作用造成极端后果的倾向。)
芒格: 那些内容来自所有大学的心理学入门课程。如果你没学过,交学费大学就可以教你。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我用我自己的例子去和大家说,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后果有多严重。
正如我在书中(《穷查理宝典》)所说,几十年前有人向我报300股Belridge Oil(贝尔里奇石油公司),美股只要115美元,当时我看了这个公司之后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卖,于是就买了下来。过了一天之后,又说还有1500股可以买,然而这时我没有现金了,需要卖一些其它的股票,我是可以做到的,但我感觉比较麻烦就没有买。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没买那1500股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后来涨了很多(备注:《穷查理宝典》提到,在芒格买入300股Belridge Oil公司股票不到2年后,壳牌收购了Belridge Oil公司,价格大约是每股3700美元。这一部分属于25种误判心理学的第十四种误判,即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在这种倾向中,经常因为小题大做而惹来麻烦。),今天这个错误加上机会成本大概让我损失50亿美金,这是一个比较愚蠢的决定,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决定之一。这个正好补充刚才你们问的,我最失败的投资是什么。
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相对比较,买1500股不是那么容易,比较麻烦;另一个是这个公司的总裁酗酒,这也是一个误判心理,总裁酗酒,但他石油公司的石油不酗酒。所以,我因为两个心理原因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过于纠结那个人喝那么多酒的事,而对于那个油田有多么好这件事却想得过少,所以我把事情搞砸了。但是这件事应该对你们有激励作用,你可能会在人生重要机会到来时没有抓住它,但仍可以补救。想想那些第一次婚姻很糟糕却有着很好的第二次婚姻的人,许多事情可以得到挽回。
买入优秀的公司比烟头理论更高级
《红周刊》: 您提出的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的理念,强烈地影响到巴菲特先生,巴菲特先生说,这让他实现了从大猩猩到人的转化!大猩猩显然是不如人更高级的,格雷厄姆的烟头理论和你主张的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的理念有如此大的实质差别吗?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这个理论为何更高级呢?
芒格: 巴菲特说得对,你可以直接进化到人类,可以不经过大猩猩模式。
良好的公司不断努力工作,最终价值会增长得越来越大,你(作为投资者)什么都不用做。而平庸的公司却不是这样,这些公司会引发你很多的痛苦,却创造很少的利润,如果是这样的公司就将它卖掉,直到找到另一家好的公司。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买入一家伟大的公司的股票,然后坐等就行了。
厌恶杠杆的芒格和巴菲特为何会使用杠杆
《红周刊》: 您一直很厌恶杠杆,那么如果一个确定性的机会,您觉得可以使用杠杆么?
芒格: 说到杠杆,我们也使用一点,因为我们使用一些保险等工具,主要是用浮存金进行投资,浮存金也是某一性质的杠杆。但浮存金的借贷和一般的借贷不太一样,没有固定的借款人到时间要账,我们完全可以自主,这种情况下的杠杆是非常安全的杠杆。我们不必以股票作抵押借入资金。
如果你给我一个100%的机会,我肯定会用杠杆,问题是没有100%的事情。
假如你有一个富有的叔叔,他没有孩子,他拥有一家巨大的企业且价值在不断增长。他要把这个公司传承给你,这就相当于有100%的确定机会,你肯定要去,难道你还要做别的事情?这就是很安全的杠杆,你对确定的机会要双倍下注。
看看那些多少年来在香港赛马中赚钱的人,每周赚10万元,他们有自己的公式,但他的下注不能太大,太大就会改变几率,那是事情运转的方式。当他们确信时就赌多一些,不确信时就赌少一些。很明显是这样。
《红周刊》: 再次感谢您接受《红周刊》的采访,我的问题结束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采访您。非常感谢!
芒格:不客气。
本文源自红刊 财经
『肆』 价值投资好还是技术投资好
价值投资更有优势,现在科技投资一般泡沫比较高
『伍』 全仓+杠杆押注茅台的董宝珍,为何这么看好茅台
我觉得这是每个人的个人观点,因为在投资市场当中确实会有很多人压对宝,也会有一些人投资失败,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投资的事情本来就是需要独立思考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全盘抄别人的作业,我觉得大家只看到了董宝珍看好茅台,却没有看到很多人不看好茅台。投资市场上有无数个投资者,没有必要单独分析个例,因为个例本身就非常少,所以才能成为稀少的事物。
董宝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当初很多人不看好贵州茅台的发展,认为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已经偏高,并且业绩也没有那么好,甚至贵州茅台一度出现了很多利空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当年董宝珍特别看好贵州茅台,并且全仓加杠杆来压住茅台。在2018年的时候,当年的茅台已经从800元涨到了2000元左右,董宝珍也赚得了丰厚的回报。很多人总是拿董宝珍举例子,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陆』 董宝珍的“精神文化经济学”
董宝珍认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减少,供给增加。”这个理论无法解释广泛存在的,某些商品价格提升但需求不减,并且供给也并不能增加。比如,茅台酒的零售价十多年来持续上涨,上涨的价格并没有抑制需求,而且持续的价格上涨也并没有引发大量竞争者的进入,这种现象是传统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于是需要一种合乎逻辑的思想对茅台酒这样的商品不受传统经济学约束进行解释。董宝珍认为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有强大品牌的商品,其因为独特的历史文化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感受,因此价格提高,并不引发大量的竞争者。因为这种商品其核心的价值源泉来自于历史、文化和品牌,历史、文化与品牌是不能复制的,从而新的竞争者被永远的阻挡在行业之外。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种精神和心里的享受,从而此类商品价格提高的过程中并不会抑制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为获取精神和心里感受愿望支付更多的钱。
此种思想可以解释很多经济现象,弥补传统经济学的不足,在现实中故宫、长城兵、兵马俑景点门票持续提价,但是并不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原因就是故宫、长城、兵马俑它们都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历史、文化,消费者购买的是这种独有的历史和文化。当代有很多仿制的兵马俑,这些仿制的兵马俑虽然做的和历史上的兵马俑完全一样,但消费者不会观赏仿制的兵马俑。仿制的兵马俑在物质形态上和兵马俑一样,但缺乏历史和文化。古董和文物的价值不是来自于物质,而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历史和文化。
今天中国制造业遭到了发展困难,我们生产的皮包只能卖几百元,但欧美发达国家从中国工厂定制了这些皮包,贴上自己的品牌就可以卖到几 万甚至十几万,再反销到中国,中国的皮包生产企业几乎没有利润,挣得是血汗钱。国外企业将中国生产的商品贴上自己的商标再卖给中国就可以卖到几万甚至十几万,这种现象正是精神文化经济学的表现。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困难源于其只生产物质商品,而不能在物质商品上赋予精神文化。他们只能够生产出迪斯尼乐园的卡通形象,也能生产出物质形态的米老鼠,但不能创造米老鼠这个角色,中国生产的米老鼠卖给迪斯尼公司只有几块钱,迪斯尼公司贴上自己商标之后就可以卖到几百块钱。差别在于迪斯尼公司生产的是精神和文化,而中国生产米老鼠玩具的工厂只是生产物质性商品。当代中国制造业的困境根源在于没有在物质之外为商品赋予文化和精神,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必须在自身的商品上赋予文化、历史和精神,从而提升附加价值,这就是整个精神文化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柒』 林园曾说不买银行股,董宝珍却说银行股很有价值,散户究竟该听谁的呢
在回答该听谁的之前,我们渗伏辩其实共同来分析一下,两人曾经交错过的一段共同投资茅台的经历。
董宝珍在茅台股价100元的时候,呼吁大家买白酒股,2008年起陆续买入贵州茅台,直至满仓满融,结果亏到一夜成名,后来2018年左右,茅台上涨到700-800之间卖掉了,确实赚了很多,但是现在茅台多少钱呢?当初的出售理由是市盈率高了,估值高了。
那么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你觉得谁的投资风格更合你的口味呢?或者说这两位对于风险的看法,更被你认同呢?你只能挑选一个认同的人来去相信、去学习,强行去学习,不认同的投资者,风格是学不好的,画虎不成反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