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青海投资集团产量

青海投资集团产量

发布时间:2023-08-27 13:00:56

A. 青海财政概况

首页 >> 统计公报 >> 年度统计公报 >> 地方年度统计公报 >> 正文

青海(2004年)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5-03-07 16:40:25

2004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海省统计局

2005年3月2日

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紧紧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得到实惠的好势头,保持了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积极奋进的好势头。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生产总值46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达到8606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2%。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省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特色经济发展活力旺盛,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贡献继续增大,第一产业增加值57.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7.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 、16.4% 、10.2%,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3.0 :46.5 :40.5转变为12.4 :48.8 :38.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增强,工业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总体产出效益提升。落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增加。

二、农业和畜牧业

全省“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农牧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制定和落实了“两减免、三补贴”等七项支农惠农政策,以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三农”工作,实现了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结构调整促进了特色种植养殖业、订单和设施农牧业的发展,规模效益不断上升;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稳步实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取得了新成效。

种植业获得好收成。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向销路好、收益高的特色品种调整优化,总产量和亩产量均比上年提高。粮食种植面积24.47万公顷(367.05万亩),比上年减少1.3%;总产量88.47万吨,比上年增产1.9%;亩产量由上年的233公斤提高到241公斤,增产3.4%。其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6.78万公顷(101.70万亩),比上年增长3.2%,总产量29.03万吨,增产2.9%;豆类种植面积4.01万公顷(60.15万亩),比上年增长 1.0%,总产量 10.75万吨,增产20.4%。油料种植面积15.98万公顷(239.70万亩),比上年增长5.1%,总产量28.89万吨,增产10.3 %,亩产量由上年的115公斤提高到121公斤,增产5.2%。蔬菜种植面积2.51万公顷(37.65万亩),比上年增长3.9%,总产量78.44万吨,增产1.7%。油料、马铃薯、蚕豆、药材、花卉、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上升。全年完成订单农业面积3.3万公顷(49.5万亩),新增设施面积333公顷(4995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扩大,制种面积发展到2.1万公顷(31.5万亩)。

畜牧业产出效益提升。全省坚持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培育产业化经营实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了西宁及海东良种肉羊、青南与环湖藏羊牦牛等7个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建设,实施了退牧还草、禁牧减畜工程,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草食牲畜出栏率达29.94%、商品率为24.49% ,分别比上年提高0.81和 0.75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2216.5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05%;全年肉类总产量24.80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牛肉产量7.29万吨,增长2.8%,羊肉产量8.84万吨,增长4.1%。羊毛产量1.77万吨、牛奶产量22.7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2.8%。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稳步实施。全年完成人工造林种草合格面积7.93 万公顷(118.95万亩),其中,造林面积5.24万公顷(78.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合格面积7.06 万公顷(105.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36万公顷(20.4万亩),退耕还草0.46万公顷(6.9万亩),荒山造林3.01万公顷(45.2万亩),荒山种草2.23万公顷(33.5万亩)。落实退牧还草任务,禁牧、休牧113.7万公顷(1705万亩)。

渔业资源合理保护工作加强。全年水产品产量0.11万吨,比上年下降15.4%。

农田水利建设态势看好。年末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为18.03万公顷(270.45万亩);年内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03万公顷(30.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4万公顷(2.1万亩)。解决了30.6万人、18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湟水河治理工程、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得到落实,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工业企业在深化改革、资本整合、园区建设、完善监管体制的过程中,生产保持高位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5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45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10.46亿元,增长24.8%。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规模以上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4.55亿元,增长25.3%;集体企业增加值1.32 亿元,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48.9%。按轻重工业分,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8.46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23.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 25.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9.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创造增加值70.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4.81亿元,增长15.1%,水力发电业10.34亿元,增长66.8%,有色金属业26.52亿元,增长31.8%,盐化工业9.08亿元,增长84.3%。四大优势产业创造增加值4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冶金工业38.00亿元,增长25.4%,医药制造业0.83亿元,增长27.0%,畜产品加工业0.89亿元,增长16.3%,建材工业3.03亿元,增长17.7%。

适销对路产品增加。全年生产原煤418.75万吨,比上年增产31.4%;天燃气18.35亿立方米,增产17.8%;原油222.02万吨,增产0.9%;发电量173.44亿千瓦小时,增长30.2%,其中水电111.01亿千瓦小时,增长60.2%;钢47.23万吨,减产1.0%;十种有色金属60.66万吨,增产39.1 %,其中铝55.94万吨,增产39.6%;水泥343万吨,增产13.6%;硫酸6.48万吨,增产18.5%;纯碱7.66万吨,增产33.8%;烧碱1.07万吨,增产8.1%;化肥147.63万吨,增产64.6%,其中钾肥145.68万吨,增产65.7%;中成药433吨,增产48.9%;原盐82.63万吨,增产24.5%;轻革 13.41万平方米,增产46.6%;乳制品1.06万吨,增产3.3倍。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43%,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87.9%,下降7.1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为99.2%,提高1.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达99.5%,提高1.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为99.1%,提高1.5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销率达99.9 %。全年完成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4倍。

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0.51,比上年上升49.87点;全年实现利润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倍;亏损企业减亏额2.03亿元,扭亏增盈取得显著成效。

建筑业生产不断增长。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68.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 418个,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二级及以上企业113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7.09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366.48万平方米,占8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投资方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

投资总量增加。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按城乡划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8.38亿元,增长12.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68亿元,增长1.4%。按计划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06.46亿元,增长8.7%;更新改造投资51.61元,增长25.9%;房地产开发投资26.24亿元,增长17.6%,其它投资7.44亿元,下降3.5%。按投资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33.26亿元,增长2.8%;民间投资75.76亿元,增长38.6%;港澳台及外商投资9.05亿元,增长1.5倍;民间投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领域和规模继续扩大。全省完成国债项目投资36.25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用于优势资源开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项目投资增大,改善发展“瓶颈”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3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8.78亿元,增长50.8%;水力发电业投资46.01亿元,增长1.22倍;盐化工业投资13.20 亿元,增长27.1%;有色金属工业投资21.36亿元,增长34.6%。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黑色金属开采及加工业投资4.81亿元,增长1.46倍;医药制造业投资5.14亿元,增长1.63倍;畜产品加工业投资1.60亿元,增长61.1%;建材工业投资3.07亿元,下降59.1%。西宁至兰州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西宁至大通、西宁至塔尔寺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公伯峡水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西宁南北过境公路、拉西瓦水电站、玉树通电工程、青海碱业90万吨纯碱项目、西台钾锂硼综合开发、西宁机场航站区扩建及一批煤炭、电力、交通、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6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公里;新增电源装机容量69.13万千瓦。全年基本建设新上项目1417个、竣工项目1252个。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投产,增加了经济发展后劲。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经济26.41亿元,增长10.2%;集体经济10.98亿元,增长11.6%;个体经济57.96亿元,增长11.6%;私营经济13.47亿元,增长17.7%;其它经济6.77亿元,增长23.6%。按城乡分: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74.95亿元,增长13.3%;县及县以下(农村)的消费品零售额 40.65 亿元,增长11.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94.51亿元,增长13.4%;餐饮业18.10亿元,增长10.1%;其它行业2.99亿元,增长5.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22.33亿元,增长12.3%(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年零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统称为限额以上企业);其中,通信器材类零售额0.06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38亿元。

物价总水平上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升5.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6.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3.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3.9%、蛋上涨 18.9%、水产品上涨15.5%、鲜菜下降10.5%、鲜果下降3.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6%;居住类价格上涨2.4%;服务价格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上升2.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9.2%。西宁市区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3.5%,其中,房屋销售价格上升4.0%;土地交易价格上升6.1%;房产租赁价格上升0.4%。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活动富有成效,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与协作取得新进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成果丰硕。

进出口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7%。其中,出口额4.55亿美元,增长66.0%,进口额1.21亿美元,增长85.0 %。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60亿美元,增长35.2%,加工贸易出口1.94亿美元,增长1.4倍。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0.30亿美元,中国香港0.51亿美元,日本1.30亿美元,韩国0.84亿美元,俄罗斯0.01亿美元。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0.50亿美元,增长1.82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0.12亿美元,增长1.36倍。

招商引资数额增加。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2 个,其中:农、林、牧、渔业6个,采矿业6个、制造业1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个,房地产业9个,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3个。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3.53亿美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0%。引进省外资金到位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不断增强。全年运输和邮电业创造增加值3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共完成货物周转量 139.47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1%。其中,铁路84.86亿吨公里,增长11.6%;公路45.31亿吨公里,增长5.9%;民航0.04亿吨公里,增长62.8%。全年完成货运量6655.93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铁路1308万吨,增长19.7%;公路5136万吨,增长7.1%;民航0.23万吨,增长53.3%。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45.1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铁路18.63亿人公里,增长13.6%;公路23.20亿人公里,增长6.7%;民航3.29亿人公里,增长40.6%。全年客运量4600.9万人,比上年增长7.2%。其中,铁路385.5万人,下降5.5%;公路4193.0万人,增长8.3%;民航22.4 万人,增长41.8 %。2004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28059公里,增长15.1%,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71公里,增长44.9%。

邮电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6.39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6.0%;电信业务总量24.76亿元,增长2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2.98万户,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76.28万户,增长17.8%,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6.70万户,增长45.2%。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6.7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6.77万户,增长16.4%,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6.47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上升到38.9%,互联网用户和网民俱增。

旅游业发展加快。创建西宁优秀旅游城市、全力打造“夏都”品牌,成功举办第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民族文化旅游节”等旅游宣传活动丰富多彩,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当年全省国内旅游者509.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1%;国内旅游收入1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6.9%。接待境外入境游客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3%,其中,外国人1.2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66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增收渠道不断拓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增加;金融和保险事业稳健发展,服务功能继续完善。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89亿元,增长11.9%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33亿元,增长12.5%;其中,教育支出 15.37亿元,增长21.7%;社会保障支出16.17亿元,增长13.5%;林业支出和专项支出成倍增长。

金融保持平稳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07.54亿元,比年初增加63.1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3.8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3.76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9%和14.6%。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99.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21.92亿元,比年初增加64.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8.46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86.9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2.1%和13.0%。发放人民币消费贷款20.82亿元,比年初增长27.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获得保费收入7.37亿元,其中,寿险收入3.58亿元,财产险收入 3.1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60亿元。年内各类保险赔付额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寿险给付0.52亿元、财产险赔款1.72亿元,分别增长41.6%和31.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给付0.22亿元,下降7.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6个,招生数320人,在学研究生618人,毕业生84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9所,招生数0.95万人、在校生2.95万人、毕业生0.5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2%、12.8%、21.6%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1所,招生数0.72万人、在校生1.87万人、毕业生0.5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倍、80.3%、18.1%;普通高中143所,招生数3.48 万人、在校生9.21万人、毕业生2.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2%、15.0%、17.6%;初中学校364所,招生数7.71万人、在校生22.32万人、毕业生6.31万人;普通小学2995所,招生数9.91万人,在校生51.26万人,毕业生8.0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338人,在校生238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70万人,比上年增加0.30 万人。全省“普九”覆盖率达8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扫盲工作获国际扫盲奖“世宗国王奖”;高校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5758万元,比上年增长49.5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864万元,增长1.5%。组织实施了223项科技项目,其中完成了6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社会招标。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22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2项,应用技术成果94项,软科学成果16 项。

全年专利申请124 件;授权专利70 件;签订技术合同327 项,成交金额1.28亿元。全省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9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4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地震台站15 个,地震遥测台网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3个,公共图书馆38个,博物馆16个,档案馆56个;广播电台4 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上升为86.4%;电视台8 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2.0%,有线电视用户27.40万户。全年报纸出版量3220万份;期刊(杂志)出版量105万册,图书出版量968万册(张)。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省、州、县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已覆盖农牧民200万人,参合率达87%。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677 个,床位数1.65万张,其中,医院130个,床位数1.40万张;乡镇卫生院405个,床位数 0.21万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个。全部卫生技术人员2万多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0.91万人,注册护士0.62 万人。

体育事业充满生机。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和“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升级后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获得圆满成功。全年全省优秀运动队中共有246人次参加了国内外比赛,17人次获第一名,16人次获第二名,22人次获第三名,平世界记录1项。体育对外交流继续扩大,接待来青登山、探险、考察等人次增加。城乡各地群众性体育健身、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亮点。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人员数为655人,比上年增长5.6%;各类环境检测站20 个,比上年增加2个;拥有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 个;自然保护区 8 个,面积2060.83万公顷(3091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8.5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2052.25万公顷(30784万亩)。当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7 个,项目总投资2467万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得以提高,建成的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发挥作用良好。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省各地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少生快富”、“奖励扶助”工程启动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87‰,控制在10‰以内。年末全省总人口538.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7.5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乡村人口331.09万人。全省男性人口276.43万人、女性人口262.1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32%和48.68 %。0―14岁人口125.60万人、15―64岁人口381.30 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31.70 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3.32%、70.79%、5.89%。全年出生人口8.75万人,出生率为16.32‰,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3.46万人,死亡率为6.45‰,比上年上升0.36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4.80万人,比上年少增0.4万人。

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年末全省就业人员达293.26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4.12万人,比上年增加3.80万人,增长4.2%。全年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9.67元,比上年增长8.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04.59元,比上年增长10.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上年的36.8%、49.1%下降为35.7%、48.5%,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39个县的179个贫困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1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社会保障力度全面加大。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58.5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职工42.0万人,离退休人员16.5万人,分别增长3.7%和3.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33.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 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0.1万人,比上年增长7.7%,其中,职工40.6万人、退休人员19.5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2.0万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20.1万人。启动实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全年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25亿元,对102万灾民进行了救济。建立农村牧区特困人口救助制度,对20.75万特困人口实施了基本生活和大病救助。各项社会福利业、各种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B. 青海最好的国企是哪个

要看从哪个角度去定位“最好企业”,从不同角度排列名单如下,希望可以给予帮助。
一、2010年度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名单(10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庆华矿冶煤化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省电力公司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海省公司
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义马煤业集团青海义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二、2010年度青海省上缴税收大户企业名单(11户)
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
青海焦煤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青海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
青海省奥凯煤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销售分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三、2010年度青海省上缴税收先进企业名单(33户)
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青海黄河水电再生铝业有限公司
青海互助金圆水泥有限公司
青海正维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碱业有限公司
青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西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青海青藏铁路多元投资中心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青海物通(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青海兴青集团天峻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青海昆源矿业有限公司
西宁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青海瀚海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
西宁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中航资源有限公司
青海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青海省物资产业集团总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北销售青藏分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
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
青海洁神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青海华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C.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1993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按照青海省国有资产产权结构调整的安排和部署,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将我司作为引进外资增资扩股、整体改制的试点单位,按照《中外合资企业法》和《外国投资者并购企业暂行规定》,引进外资增资扩股,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2005年6月15日,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关于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出资决定》精神,联合两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司进行了增资扩股。2006年4月28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了我司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合同和章程,并于5月13日颁发了批准证书。合资公司已于2006年5月24日办理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合资后公司名称仍为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国资委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资本运营,对投资项目作为业主成员进行全过程管理,办理设备租赁、资金筹措、融通业务,项目、债权和股权投资,贷款担保、托管、投资咨询,工业生产资料(国家专项规定的除外)销售,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主要涉及发电、有色金属冶炼、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金融等行业。 我司所属的金鼎担保公司、昆仑租赁公司,开展贷款担保及经营租赁业务,有力的保证了我司在上述领域投资和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D. 青海省国资委有哪些下属企业

青海省国资委没有直属企业,只有监管企业。目前共16户。
1、西部矿业集团有专限公司
2、青海省投资集属团有限公司
3、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青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6、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青海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青海省公路桥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9、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青海创安有限公司
12、青海省物资产业集团总公司
13、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14、青海机电国有控股公司
15、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6、深圳青鹏集团有限公司

阅读全文

与青海投资集团产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000858上市当时收盘价格 浏览:83
诺亚财富派理财可靠吗 浏览:27
中国银行个人留学贷款 浏览:528
什么是非融资性 浏览:5
如何确定股票发行数量和价格 浏览:365
贷款违约金担保人出么 浏览:203
1比索折合人民币多少 浏览:946
163406基金净值今日净值 浏览:327
九号理财 浏览:952
金条银行价格 浏览:297
五线开花9期货揭秘与实战PDF 浏览:505
包装贷款怎么样 浏览:896
理财直融查询 浏览:525
国海证券金贝壳理财版 浏览:969
滴滴现在期权价格 浏览:712
首汽约车股票 浏览:490
A轮融资9亿 浏览:765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融资 浏览:344
钱多多是中粮期货 浏览:281
债券融资组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