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坑美(康美)闹剧
自1997年马兴田与许冬瑾创立康美药业不过五年时间便在上交所上市,2015年市值突破千亿,成为A股首家市值突破千亿药企,直到2018年5月29日,最高时市值达1390亿元,其上市之初总市值只有8.9亿元。
无数耀眼光环和炫丽成绩围绕下,不到半年时间让这家千亿市值药企跌入谷底。这五个多月的时间不断有声音显示其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但2018年12月公司被调查,董事长马兴田还淡定地准备2019年新春贺词。
此时企业总部所在地的普宁市的市长还表示康美药业连续11年荣获全市纳税第一名;2018年底企业还如期兑付了一笔20.87亿元的债务...
2019年4月底,在证监会调查下康美药业公告2017年会计计算出现错误,致使销售收入多计入89亿元,现金多计入299亿元,“多计入”可以代表这家企业在2017年有300亿的现金“不翼而飞”。董事长至此依旧淡定声称:企业快速发展导致内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完善,心理素质可谓非一般人。
随后证监会公布深入调查结果:2016年虚增货币资金226亿元、2017年300亿元、2018年362亿元,A股 历史 最壕造假大戏揭开幕布。
一是:16、17、18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亿元(实际并没有实际的产品收入)
二是:16、17、18年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亿元,年平均占净资产比例92.33%(实际每年虚增出将近一整个企业)
三是:18年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36亿元(实际啥也没干)
四是:16、17、18年未披露控股股东存在占用资金进行关联交易的情况(实际自己拿钱干什么去了谁也不知道)
像这样有预谋、有组织、长期性、系统化实施欺诈股民行为,令证监会出离愤怒。终在2019年中的18年度股东大会上,马兴田起身面对镜头向28万名持股股东鞠躬道歉。
时至今日,2.25的股价较最高时的27.99已然令投资者心如死灰,但其子马佳骏的多款全球限量顶级豪车仍飞驰在国内外的马路上。
❷ 康美药业24.5亿巨额赔偿,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资管法务评述将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结合康美药业案实际情况,对24.5亿的投资损失金额进行拆解,简述赔偿金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投资损失的构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第三十条 虚假陈述行为人在证券交易市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范围,以投资人因虚假陈述而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投资人实际损失包括:(一)投资差额损失;(二)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前款所涉资金利息,自买入至卖出证券日或者基准日,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以此,广州中院的民事判决书中明确,投资损失由投资差额损失及其相应的佣金、印花税、利息损失四部分构成。
其中,投资差额损失=(买入均价-卖出均价或基准价) 持股数量 (1-证券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比例)
佣金损失=投资差额损失 0.03%
印花税损失=投资差额损失 0.1%
利息损失=(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印花税损失) 0.35% 第一笔有效买入日至最后一笔卖出日或基准日的实际天数/365天
可以看出,计算投资差额损失是计算投资损失的核心,而确定买入买入均价、卖出均价、基准价,则是计算投资差额损失的基础。
买入均价、卖出均价、基准价
根据最高院《若干规定》:第三十一条 投资人在基准日及以前卖出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实际卖出证券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
第三十二条 投资人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或者仍持有证券的,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
但《若干规定》未对买入均价、卖出均价计算方法进行明确规定,根据投保基金出具的《证券投资者损失测算报告》,投保基金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买入均价和卖出均价。该方法得到广州市中院认可。
买入均价=(本次购入股票金额+本次购入前持股总成本)/(本次购入股票数量+本次购入前持股数量)
卖出均价=揭露日(含)至基准日(含)期间有效卖出总金额/有效卖出总数量
以此方法得到的投资差额损失包括卖出损失和持有损失两部分。
卖出损失=(买入均价-卖出均价) 有效卖出总股数
持有损失=(买入均价-基准价) 基准日剩余有效股数
此处的基准价,即为虚假陈述揭露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通过计算,基准价为12.70元
揭露日与基准日
根据最高院《若干规定》第二十条 虚假陈述揭露日,是指虚假陈述在全国范围发行或者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
第三十三条 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的基准日,是指虚假陈述揭露或者更正后,为将投资人应获赔偿限定在虚假陈述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内,确定损失计算的合理期间而规定的截止日期。
康美药业案中,根据投保基金出具的《证券投资者损失测算报告》,选定的揭露日为2018年10月16日,基准日为2018年12月4日。
2018年12月4日为康美药业上市可流通股票换手率达到100%之日,符合最高院《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关于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的基准日的相关规定。
证券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比例
根据最高院《若干规定》第十九条 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四)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
因此,计算投资差额损失,还应扣除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因素。根据投保基金出具的《证券投资者损失测算报告》,扣除系统风险的方法是,选取医药生物(申万)指数(801150)为系统风险扣除的参考指数,采用“个体相对比例法”测算投资者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扣除比例。
被测算的人可能不同程度收到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影响。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场系统风险扣除比例=证券买入与卖出期间指数加权平均跌幅/证券买入与卖出期间个股加权平均跌幅
指数加权平均跌幅=(指数卖出损失+指数持有损失)/(有效索赔股数 指数买入均价)
个股加权平均跌幅=(个股卖出损失+个股持有损失)/(有效索赔股数 个股买入均价)
截止目前为止,可以计算出每一名投资者因康美药业虚假陈述的投资损失。
52037名存在投资损失的投资者构成及总损失
根据最高院《若干规定》第十八条投资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二)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三)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
第二十条 本规定所指的虚假陈述实施日,是指作出虚假陈述或者发生虚假陈述之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11号),2017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2016年年报,受此次存在虚增收入、虚增货币资金等虚假记载行为,因此确定2017年4月30日为虚假陈述实施日。
但根据投保基金的证券市场风险因素的影响比例计算方法,有3289名投资者买入康美药业的个股加权平均跌幅小于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加权平均跌幅,即扣除市场系统性风险因素以后,该3289名投资者实现了正收益,应从存在投资损失的投资者中扣除。
最终确定了52037名存在投资损失的投资者,总共损失金额为2,458,928,544元。
❸ 康美药业从千亿白马股沦落到退市的边缘,是谁把康美药业推入深渊
康美药业从千亿白马股沦落到退市的边缘,把康美药业推入深渊是贪婪。
1.财务造假是康美药业倒下的最主要原因;
2.管理层的贪婪是把康美药业推入深渊的黑手;
3.股民可以集体维权索赔挽回部分损失。
康美药业作为曾经的千亿市值的白马股受到了很多人喜欢,康美药业曾经也让很多投资者获得了甜头,但是因为疫苗造假结果康美药业的人设突然倒下,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企业管理层自己的问题。康美药业从千亿白马股沦落到退市的边缘,把康美药业推入深渊的是管理层的贪婪,管理层的不负责任,他们是幕后真正的推手;财务造假只是他们贪婪之后的结果而已,真正痛苦的还是股民;面对这样造假的企业,股民一定要维权,争取能够获得赔偿。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面对企业造假国家一直强调零容忍,这对很多企业都是非常大的打击,净化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环境,这是接下来监管层要重点做的事情。
❹ 康美药业被申请了破产重整,这对股民索赔案会有影响吗
涉及财务造假并陷入债务困境的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收到广东省揭阳市中级法院送达通知书,广东揭东农村商业银行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
对索赔相关诉讼的影响全身而退,证监会维护保护投资者的脸面,不会损失巨额的财政收入,证金为首的这些投资基金本来就是长线投资,只要把公司经营扭转回来,股价迟早都可以回去,一时的浮亏影响不大。不过公司的股权会不会产生变化,作为当事方对其他受损方的补偿,这个有待下一步观察。
❺ 康美进入破产环节,负债超400亿,多家银行、券商等机构被卷入
康美药业是A股市场非常典型的财务造假案例,其巨额财务造假引发的债务申报金额高达435亿元。在康美漩涡中,多家金融机构踩雷,总损失率可能达30%。
康美目前的债务申报金额高达435亿元,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长江证券、国民信托、中融人寿等金融机构持有康美债的金额均达数亿元。有债权人代表分析,最终债转股后、总亏损仍又可能达30%。
作为康美药业的深度合作伙伴,广发证券也因康美爆雷一事受罚,投行业务暴跌。近期公司刚刚度过承销业务禁令期,所保荐的上海福贝宠物能否顺利过会,是检验广发整改是否到位的重要信号。
康美为迷惑审计,竟另造财务系统
最终,在康美药业2019年自曝家丑的会计更正中,把约300亿元货币资金调整为存货及投资性房产,就是把易审查的货币资金变更为不便于审查的存货,意图拖延时间。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对正中珠江事务所的处罚书,一定程度上披露了康美造假的详细手段:为满足财务造假和反审计的需求,康美甚至基于金蝶EAS软件重造了一套完整的财务系统,在该系统下,使用康美提供的初始数据,无论如何测试,都能达到完美的审计效果。另外,康美还存在和供应商/客户串通做回款,共同应付审计的恶劣行为。
整体来看,康美造假的核心逻辑依然是通过资产的调整来消化虚增的利润。在财务造假暴雷后,康美背负的巨额债务也无从偿付,以至于走到了破产的地步。今年6月,揭阳中院受理了康美破产重整一案。
康美破产,债委会成员名单出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债委会成员中还罕见的纳入了虚假陈述集体诉讼投资人代表:中证中小投服中心,这一设置可谓是近些年企业破产过程中的一大创举。
中小投服中心代表康美股民在内的5.5万多位中小投资者、参与了债权申报,参与集体诉讼的投资者共申报债权达48.7亿元!
之所以纳入中证中小投服中心,是考虑到了康美股民集体诉讼以及索赔的需求。自新《证券法》出台以来,A股集体诉讼第一案就选定了康美药业,且在8月初正式开庭,代表股民出战的原告正是中证中小投服中心。
截至7月底,康美已有2000多家债权人,申报金额435亿元。截至8月初,管理人已审计了近1300家债权,已确认债权300亿元。其中,银行占据大头,譬如光大银行债权约23亿元,农业银行深圳宝安支行、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等银行机构申报的债权都在10亿元上下,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敞口规模也均排在前列。
浙商银行、粤民投、太平洋证券、民生证券等被卷入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银行此前也多渠道向康美输血,以至于在这次破产重整中栽了大跟头:浙商银行直接申报的债权近19亿元,“宝城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浙商银行”对应债权接近15亿元,“浙商银行专属系列理财产品”申报金额超过6亿元,合计接近40亿元。
太平洋证券也有多只产品申报。此前《红周刊》曾报道,太平洋证券是高收益债市场的活跃参与者,不少破产企业的债权人中均有太平洋证券存在。就康美来说,太平洋证券、太平洋证券-兴业银行-太平洋红珊瑚富华1号集合资管计划、太平洋证券红珊瑚27号集合资管计划等多只产品的申报金额约为9亿元。
观察净值,红珊瑚富华1号作为一只债基,最近3个月的净值却从1.2218跌至目前的0.9659,排在同类产品中的尾部。
公开信息显示,太平洋红珊瑚富华1号/红珊瑚27号的基金经理均为张舒雅,其2013年后就职于太平洋证券资产管理部。张舒雅在权益投资上表现出色,红珊瑚27号的长期收益率也跑赢沪深300指数。
民生证券也有多只产品申报,譬如民生证券、民生证券进取1号单一资管计划,共申报金额约5.5亿元。
在信托系债权人中,国民信托有20多只产品参与了申报。其中,国民信托-融信68号债券单一资金信托、稳鑫28号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雪赢1号债券单一资金信托、托稳鑫2号债券投资单一资金信托等4只产品就申报了7亿多元。
此外,对标中民投的粤民投(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债权达21亿元。粤民投的筹建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定位为“全国一流的地方民营投资平台公司”,股东也是广东龙头民企:康美实业、美的集团、碧桂园、金发 科技 等。不料却踩中了康美这个大雷。
中融人寿、长江证券等机构“踩雷”
多家险企也被卷入。其中,“中融人寿-分红产品”受伤最重,债权申报金额为5.3亿元。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融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65%,不足150%的监管要求,在业内排名尾部。目前来看,其失血情况还在加剧,截至今年二季末,中融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下跌至126.73%。
中融人寿也是问题重重,其实控人为罗玉平,也是中天金融(000540.SZ)的实控人。中天金融曾试图吞下“明天系”的核心资产——华夏人寿,但其后华夏人寿被接管。中天金融支付的70亿元定金也有损失风险。中天金融目前饱受债务压力,2016年以来,归母净利润从30亿元跌至不足6亿元。而中天金融以及罗玉平也因未履约股票回购承诺、向关联方违规提供财务资助等问题,在不久前被交易所通报批评。
“弘康人寿-万能”也持有一定规模的康美债。此前《红周刊》曾报道,弘康人寿的作风很激进,主打分红险/万能险等产品,在渠道上仍依靠滴滴金融等互金平台,而偿付率在业内也排名靠后,仅去年四季报就亏损了7000多万元,存在急切补充资本金的压力。
除了上述金融机构,也有多家外资大鳄“上榜”。比如,DAVIDSON KEMPNER就有5只产品,累计金额约12亿元。公开信息显示,Davidson Kempner(戴维森肯普纳资本)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对冲基金,成立已近40年,管理规模曾超过300亿美元;另外,高盛国际申报且确认的债权也达3.1亿元。
对于剩余的暂缓确认债权中,管理人又临时确认了包括“长江证券超越理财灵活配置集合资管计划”在内的41家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达47亿元。具体来说,长江证券超越理财灵活配置集合资管计划临时确定的债权为1.3亿元。长江资管交通银行长江证券超越理财乐享1天集合资管计划的确定债权额度为7707万元。长江资管长兴农商1号定向资管计划的确定债权5505万元;齐鲁资管0093乐山商行理财定向资管计划、齐鲁资管0176青岛农商行理财定向资管计划,各确定的债权均超亿元。
在债权申报中,也有多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除了债务会中的新天药业(002873.SZ)外,医药流通巨头——九州通旗下的江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辽宁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也参与了债权申报,但未获认可,管理人认为这些债权实质上是“销售返利”。
罕见的可交换债违约案例
比较罕见的是,康美债务包袱中还包括可交换债。可交换债由于对发行人的偿付压力较小,因此是2016~2017年一级市场的明星品种。康美药业的大股东康美实业在2017年发行了“17康01EB/02EB”两只可交换债,承销商同样是与康美关系密切的广发证券。两只可交换债规模达50亿元,存续期3年。
17康01EB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哪些机构呢?据《财新》报道,持有金额较大的债权人包括某国有大行。值得注意的是,与广发证券类似,该银行也承销了康美药业发行的多只银行间市场债券(与民生联合为主承销商)。相较广发证券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处以重罚,该国有大行受康美爆雷影响却非常轻微。
不同于债券持有人,对于可交换债的持有人来说:到底是换股后大幅亏损、再以股东身份参与集体诉讼?还是以债券持有人的身份参与破产,但现金清偿可能很少?
存货暴增后又离奇缩水205亿
有债权人按30%计提亏损
在采访中,还有债券持有人表示了自己对康美存货离奇消失的担忧。据康美2020年报,公司去年亏损额高达277亿元,亏损原因主要是因为疫情冲击等。此外,康美还对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进行了巨额减值,特别是对存货的减值达205亿元!
一直以来,康美的存货数据、及“存贷双高”是财报中的两大疑点。在2019年被证监会调查后,康美才自曝家丑:由于采购付款、工程款的确认时间存在错误,导致存货少计195亿元、货币资金多计299亿元。这一造假规模在A股堪称空前。
而康美在2020年9月由广东揭阳国资背景的易林药业接管后,对于包括大量中药材在内的庞大存货的盘点,也是托管组的重要工作。康美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产品、自制半成品、消耗性生物资产。据《财新》报道,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包括康美自产的人参、林下参,被认为水分最大、最难清点。
广发证券投行收入暴跌
冲刺福贝宠物IPO检验整改成色
作为康美的长期合作伙伴,广发证券也被重罚。广东证监局去年做出决定:广发负责康美可交债的林焕荣等人被认定为不当人选达15~20年,不得从事债券承销工作;广发的债券承销业务被暂停1年,欧阳西等高管被公开谴责,多位资深保代被采取10年以的禁业处罚。
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是受到严重冲击的。其投行部门员工有多人离职,不少在手项目的发行进展也受到影响。体现在营收上,其投行原本在行业内第一梯队,营收规模长期行业内前十,其2019年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3.65亿元。但在去年的一级市场牛市行情下,广发的投行业务净收入却跌至5.72亿元,滑落至行业中游。在IPO项目上,去年至今,广发保荐的IPO公司仅有8家上市,仅为2019年上市数量的一半。
不少有IPO/增发目标的企业也选择了其他保荐券商,比如国信证券就不再聘请广发证券担任其150亿元定增的联席主承销商;另外,壶化股份、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等多家IPO公司也不再聘用广发,比如壶化股份宁愿选用资历和口碑略逊的国都证券,也不再续聘广发证券为IPO保荐券商。
(本文已刊发于8月21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本文源自红刊 财经
❻ 康美药业299.2亿元巨亏之迷踪魅影,会不会赔得倾家荡产
一天亏近一个亿,康美药业再爆惊天大雷!预亏再增一百多亿,预计去年全年亏损约为244.8亿元到299.2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就在4月16日晚间,证监会做出回应,康美药业普通代表人诉讼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乃我国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事涉300亿造假,A股首单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来了
康美药业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再爆惊天大雷!康美药业预亏244.8亿元-299.2亿元,其“迷踪魅影”之科幻灵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月16日晚间,ST康美披露业绩预告更正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约为亏损244.8亿元至299.2亿元。此前,康美药业预计净亏损为148.5亿元至178.2亿元,也就短短2个多月,亏损额就急剧扩大了一百多亿元,公司将亏损放大的原因,归咎于新冠病毒疫情、资产减值。
其中,ST康美的资产减值计提金额共计超过260亿元,仅“存货”一项,计提金额高达203亿元。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此次计提的存货减值,与该公司2019年追溯调整的存货金额竟然有高度相似。 此前突然“消失”的300亿货币资金,被转入“存货”2年之后,借资产减值“一笔勾销”,康美药业放的大雷,令人惊诧不已!
马兴田(右2)、许冬瑾(中)在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
这次,监管层还发函要求康美药业的年审会计师发布专项说明,并表示公司2020年期末净资产预计为负,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截止于4月19日早盘,昔日A股“中药第一股”的ST康美,总市值仅97.49亿元,股价暂时为1.96元/股。
说实在话,假如以ST康美预亏金额最低段的244.8亿元计算,也就意味该公司每天烧掉6706万元;假如还是照此数据计算,扣除康美药业183亿元净资产(假如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就意味着ST康美之净资产为-61亿元。 一年内就将净资产都亏光了,还是个负数,那么有个疑问产生了:2021年ST康美用什么资产来度过危机,如何重获新生呢?
4月15日,ST康美发布《康美药业关于部分中期票据未能按期兑付的公告》,目前康美药业共有8 期中期票据,除了三期是2022年七八九三个月兑付外,其余5期兑付日均在2021年6月底之前。
去年全年亏损额大于总市值,且大约净资产,中票兑付迫近,即便是康美药业无偿划出股权,亏空及债务巨洞也很难填平呀!
康美药业创始人马兴田(中)、许冬瑾(右)夫妇
日前,广州中院发布公告,康美药业由普通代表人诉讼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A股首单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来了,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破冰在广东,长期困扰证券投资者的维权难问题的解决迎来重大转机。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并施行《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事诉讼法及证券法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予以细化。法律界认为,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标志着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在我国真正落地。
与之同时,证监会也发布《关于做好投资者保护机构参加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相关工作的通知》。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发布了《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特别代表人诉讼业务规则(试行)》。
此前,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制度虽是存在,但具体实践中少有,有了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就意味集体诉讼进入了实操阶段,也将提高违规成本。
无论如何,中国版的集体诉讼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时,ST康美“首当其冲”,对于其创办人马兴田、许冬瑾夫妇而言,他俩又创造了一个 历史 !集体诉讼,解决了小额多数的受害投资者维权难,对于那些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者,会不会罚得倾家荡产,让他们赔得倾家荡产,倒逼上市公司强化公司治理,且拭目以待!
ST康美获国资托管,马兴田家族命运如何?
原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许冬瑾(右)
康美药业300亿造假一案,仍在发酵之中,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指向ST康美,将会产生什么判决结果,且拭目以待。
去年7月,康美药业实控人马兴田在深圳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除了马兴田之外,被同时带走的可能接近10人。
2020年9月2日晚,ST康美(600518.SZ)公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易林投资。在国资托管方“揭阳易林药业投资有限公司”托管下,如何将ST康美回归到正常生产经营轨道上,也是不小的挑战。
康美药业,是一家扎根揭阳、扎根普宁,聚焦中医药主业的上市公司,曾是A股市场中医药龙头股,也曾是广东揭阳及普宁市一张烫金“名片”、“梁柱企业”。公司“不能散”,最好能在跌倒后再次爬起来,毕竟康美药业对于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导向,也包括利税收入都曾做出过积极贡献。
康美药业创始人马兴田
康美药业创始人、前董事长兼总裁马兴田,生于1969年,广东普宁下架山镇碗仔村人。他的妻子、前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许冬瑾,生于1970年,也是普宁人,是普宁流沙镇人。
被称为“飞起来的药王传奇”,马兴田、许冬瑾家族曾为普宁首富,1997年马兴田和妻子创办康美药业时,年仅28岁。创业仅4年,2001年,康美药业就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如此“亲近”资本市场的能力,堪称传奇!曾有人惊叹,康美药业就是为公司上市而生的。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一案,震惊了A股市场,事发后,马兴田、许冬瑾夫妇声称“洗心革面”,今后要聚焦主业,瘦身健体。不过,现在来看,马兴田家族管治下的ST康美,已不是“痛改前非”问题了,公司曝出来这么多问题,作为公司实控人、掌舵人难辞其咎。
马兴田、许冬瑾夫妇
ST康美创始人马兴田、许冬瑾夫妇,年岁还不太大,其家族二代尚未实质走向舞台。
女儿马嘉霖,生于1993年,此前其名字虽出现在创业板盛迅达的股东名单里,但没有担任过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董高监。儿子马佳腾,生于1997年3月,与康美药业同岁。“趣炫网络”冲刺IPO时,他曾因持股12.45%而被列入第三大股东,不过他也没有被推上前台。
康美药业造假案,对马兴田家族代际传承自然会造成深刻影响,影响有多大,尚待观察。
2020年5月,证监会对康美药业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包括马兴田在内公司相关人员也因涉嫌犯罪行为被移送公安机关。
康美药业公司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有预谋、有组织、系统性实施财务造假约300亿,涉案金额巨大,持续时间长,性质特别严重, 社会 影响恶劣,践踏法治,对市场和投资者毫无敬畏之心。中国版集体诉讼第一案锁定康美药业,对于构造资本市场 健康 生态,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指标性意义!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❼ 康美股票还能买吗
目前ST康美主要考虑还是由于财务造假影响的,整体风险比较大,退市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资金得不到保障,其次就是后期在想上市的机会也比较小,而且目前科创板开市在即很多未上市企业多了上市融资的机会,所以对于后期【借壳上市】的情况也比较小的,所以不太建议买进。
买st股票最大的风险是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暂停上市之后,投资者是不能交易的。后面的结果要不是能恢复上市,要不就是退市。风险是很大的。
【拓展资料】
康美药业会不会退市?
一、证券法规定需要退市。按照证券法第63条相关规定,康美药业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并且还存在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造假和操纵股票已经做实,除了ST之后,相关责任人都要面临重罚,并且追究责任,不仅仅是会不会退市,按照证券法规定,退市后还要赔偿投资者损失,毕竟股民不可能为此行为买单。这种地雷大多数人是防不胜防,没有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一不小心都会踩雷,毕竟蓝筹和白马股是让股民最信任的价值投资标的,一旦出现雷,很多人是始料不及的。
二、康得新强制退市后才到康美。目前康得新因为四年虚增净利润119亿被监管调查后已经做出了处罚,康得新被处以60万元罚款,董事长钟玉被处以90万元罚款并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在顶格处罚面前让这些造假人士不敢猖獗,知道法不容情,也让他们了解到敢伸出罪恶之手,就要被重罚。而康得新一旦强制退市,预计接着就是对康美药业的审判之日,也会走康得新的退市之路。退市股的增多,ST股今年增加了40多只,市场的风险正在急剧升温,此时ST板块在注册制落地前已经一片狼藉,资金疯狂出逃,加大了该板块股票退市的概率。
三、投资者谨防风险。虽然康美药业作为国内500强企业很有实力,但是在资本市场造假,就要面临相关的处罚,如果都因为是好公司,500强企业就不用退市,那如何让股市健康和稳定发展,如何保住股市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此时股民就要很理智的不参与炒作,不盲目投机,避免和它一起退市。投机最终的终点就是亏损,这是一条不归路,价值投资虽然周期太长,但是证明是成功的,不过康美这种价值投资,仅仅是个例,踩雷的股民也只能是诉讼赔偿。总之:康美药业退市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这只股票目前已经在ST的路上越走越远,造假和操纵股票已经被坐实,那么等待它的就是公正和公平的审批,在大部分造假股票退市的当下,没有所谓的既往不咎,就算曾经是千亿市值的大白马,就算是中药龙头,它也要为自己犯的错承担,踩雷的股民加紧索赔。
❽ 康美药业或面临股民数十亿索赔,康美药业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
近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收到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关于发布接受康美药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 投资者委托说明的通知》。这也就是说,A股首例集体诉讼来了。考虑到康美的虚假陈述行为横跨三年年度报告,以及其超百亿的市值,索赔规模可能高达数十亿,索赔对象主要是康美药业以及马兴田、许冬瑾等相关股东及责任人。对于股民们关心的诉讼费用问题,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相关费用予以最大程度的减免,投服中心不收取其他费用,大家尽可放心。
根据《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处罚,受损投资者可以依法起诉索赔,索赔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
❾ 昔日千亿白马股康美药业面临股民集体索赔,造假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有很多的企业还是能够获得我们比较多的关注的,而且我们对一些企业也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大的信任的,特别是有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如果我们觉得有一些企业能够做的很好的话,我们是会更加相信那些企业的。
康美药业在之前也是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的,而且也是有很多的投资人都想要去投资康美药业的,但是康美药业却做出了一些不太好的行为。昔日千亿白马股康美药业面临股民集体索赔,造假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我认为代价很大。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需要面对高额赔偿。
在我看来,我认为造假付出的代价真的是特别的大,因为造假是需要付出高额的赔偿的。很多时候如果造假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的话,还有可能会被判刑。因此如果那些造假的人真的做出了这样的行为的话,是会导致自己面对高额的赔偿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❿ 康美药业300亿不翼而飞牵出“帮凶”:别让广发证券跑了
康美药业(维权)300亿元现金不翼而飞,全市场为止震惊。
这些年的投资者什么没见过,獐子岛(维权)的扇贝都能长腿,可如此规模巨大、堂而皇之的财务事故,事后公司却还能镇定的以“会计差错”来搪塞质疑,这是前所未有的。
“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作为一种公开市场建制,A股从不是一个可以裸奔的场所,上市公司的一切重大动作,都要有券商、会计、律所这些第三方机构来背书的。
如此重大的财务事故,中介机构干什么去了,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证监会去年就开始对康美药业进行调查,上个周末,会计师事务所正中珠江也被立案。
可时至今日,还有一位可能是康美药业事件中最重要的主角,不但没有受到追责,更没发出任何声音。
那就是广发证券。
一)默契之交
广发证券是康美药业的“老朋友”了。
18年前康美药业上市时,保荐券商就是广发证券。
但细数两家公司深度交好的起源,要追溯到中信证券对广发证券的那起收购案。
2004年,中信证券突然发起股东要约收购。
一时间,广发证券上下如临大敌。这并不奇怪,与万科类似,广发证券是一家股权结构分散、无实控人企业,一旦遭遇龙头收购,管理层大权必然旁落。
于是广发证券内部想到了一个方法,其动员2000多名员工集资设立了一家持股平台“吉富投资”,火速买下了12.55%的外部股份,加上辽宁成大、吉林敖东这些盟友助阵,广发成功抵御了来自中信的突袭。
看似事态已经平息,但这场“员工护盘行动”却为广发证券两年后的借壳上市买下隐患。
因为吉富投资无论在持股人数超过200人还是受让程序上先斩后奏,都触及了法律底线,必须限期清理。
于是,有四家公司成为这些广发员工股的接盘方。康美药业副董事长许冬瑾创设的“普宁市信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了6200万股,成为其中的四分之一。
要知道,吉富投资持有的这些员工股,是广发证券对抗中信收购的利器,如果不是过命的交情,又怎敢拱手出让。
不仅如此,吉富投资转让这些员工股时,居然是以2元多的每股净资产来定价转让的,当时A股牛市汹汹,券商股动辄出现数倍溢价。
所以这四家公司的“低价受让”,也难免让市场质疑这场交易背后,是康美药业们为广发员工股提供的代持。
而自此之后,康美药业开启了疯狂融资模式,从2006年至2019年的13年间,康美药业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入高达430.14亿元,平均每年达33.09亿元;在此前的2001年至2005年间,这个年均额只有2.35亿元。
提供这一切的正是广发证券。
从2006年至2019年的13年间,广发证券为康美药业提供的融资工具可谓五花八门,涵盖了公开增发、定增、配股、公司债、可转债、优先股等,合计规模高达252.55亿元,占康美药业同期筹资净现金流入总额的接近6成。
以上统计都只是公开市场融资,这还不包括早年的1000万元委托贷款和后来出现的多笔质押融资。
统计显示,康美药业大股东康美实业2014年以来在广发证券及其资管子公司处实现了多达33次股票质押,为康美药业大股东提供以康美药业为质押的33次,涉及质押股票规模近40亿股。
广发证券助力康美药业融资一览
这种深度绑定关系,可不是谁想拥有就能拥有的。
二)纵容之恶
帮忙融资只是一个维度,广发和康美间的暧昧关系却远不止此:
康美家族旗下的投资公司,投资了广发证券保荐的多个项目。
康美的一名高管,通过定增成为广发证券的间接股东。
广发证券投行部的前员工,常年在康美担任董事和顾问。
接盘广发员工股后的2007年,康美药业获得广发证券子公司广发基金10%的股权。
这笔股权在今年1月份又被广发证券回购,康美药业通过12年的持股一举获得超过8亿元的投资收益。
广发和康美的关系,到今天康美事件的爆发,无疑向资本市场提出了一个伦理难题。
那就是中介机构公司关系可以好到一个什么程度,有怎样的边界。
当超出这个边界时,中介机构还算是“中介”,还具有独立性吗?
明眼人知道,在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中,中介机构很多时候不止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勤勉尽责的疏忽者,而是出谋划策、竭尽全力帮甲方擦屁股的始作俑者。
在广发和康美的关系上,这种已经突破中介机构独立性底线的存在已经成为一张明牌,几乎是市场中的公开秘密。
可这种关系,已经不止一次逃脱了决策者的问责与制裁。
2012年,康美药业被曝存在十多亿元的虚增资产,出具“无虚增结论”的广发证券就曾被市场质疑“不具有独立性、适当性”,但此事最终却因证监局一句“广发证券调查符合法律规定”没了下文。
纵容之下,必有甚恶。
面对今天康美药业300亿现金的“差错”,广发证券随之出具的督导报告书仍然对其坚定力挺: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情形”
不仅如此,这份报告书落款处居然没有日期,如此问题已不是首次出现,2017年的督导报告里,广发证券同样没写日期。
不知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是否也包括“我盖好章,你拿去用”这种极致体验。
说个题外话。
在广发证券的“老朋友”中,康美药业并不是近来唯一不太平的公司。
在担任广发员工股“接盘侠”的四家企业中,一家名为“宜华企业集团”的公司赫然在列,老板刘绍喜更是资本运作的高手。
宜华系旗下的宜化生活同样是广发证券保荐上市的。
如今这家公司的18年年报出现存贷双高、子公司占款、存货激增等异常情况,刚刚才遭到交易所19个连环追问。
回到眼下,康美药业的案件并不能就此了之。
300亿货币资金的虚列非同小可,前后如此巨大的差错更是视上市规则为儿戏,作为医药白马股的典型代表,这个案件的走向不仅关乎无数股民的信任,更将成为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能否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关键一局。
证监会已经对正中珠江立了案,这是个好兆头,但广发证券要从中承担何种责任,仍然没有说法。
作为头部券商,广发证券是一家内部人控制公司,自身的组织人事又接受当地领导,无论在证监系统,还是在属地,都具有难以撼动的人脉、资源和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
毫无疑问,必将会出现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康美药业案上死保广发证券,何况热点频出的资本市场又是极其健忘的。
如果今天放弃了对相关机构的追责,猖狂者又将前赴后继,而买单者将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自己。
君不见,市场对万福生科和平安证券的造假记忆十分模糊了。
本文源自融金术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