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大基因的简介
华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承担其中绝大部分工作)、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水稻基因组计划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组研究工作,彰显了世界领先的测序能力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也奠定了中国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华大基因在全球范围内与众多学术机构和研发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在人类健康服务事业和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
华大基因已经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拥有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学研队伍,建立了核酸测序平台、蛋白质谱平台、细胞学平台、动物克隆平台、微生物平台、动物平台、海洋生物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并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基因库的构建,成立了生育健康中心和临床及医学健康中心,进一步促进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向人类健康服务、环境应用、生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转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将依托先进的测序和检测技术、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多学科结合的新型生物科研体系为基础,为全球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创新型生物研究的科技服务,推动基因组学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真正做到科技惠民,为我国生物经济产业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Ⅱ 华大基因回应被实名举报,系恶意诽谤!其资本版图有多大
华大基因成立于 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原始创始人有汪健、杨焕明、刘斯齐。华大英文名称是The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简称BGI。华大BGI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公司,原因在于他所从事的业务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是一家研究生命科学前沿的机构,涉及到人类、生物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领域。同时,他们还涉足医学健康、资源保存、司法服务、医疗设备等领域。
Ⅲ 基因测序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华大基因(300676):2013年3月,华大基因成功完成对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Genomics的收购,实现了基因测序上版下游产业链的闭环。并于2015年 相继推权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测序系统“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及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公司所处 的细分行业是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的组成,通过新型的基因测序仪分析生物样本(组织、细胞、血液样本等)的基因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临床医学 诊断、个体化用药指导、疾病发病机理研究、生命调控机制研究等领域。
贝瑞基因(000710):去年12月初,停牌6个月的*ST天 仪推出重组草案,欲斥资43亿元购买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贝瑞和康")100%股权,此举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ST天仪变身 为基因测序服务商,而贝瑞和康董事长高扬则将晋升为上市公司新任"掌门"。
达安基因(002030):主要业务为分子诊断技术及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2014年公司测序仪和无创产前产品就获得了CFDA批准。近期其子公司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
Ⅳ 华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缩水38亿是怎么回事
金陵晚报消息,作为基因领域的龙头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的招股书于3月14日晚间更新,并再度叩关A股。从相关数据看,虽然这家公司一度被VC、PE挤破门槛,但在后起之秀的追赶下,所谓“神一般存在”的评价已大打折扣。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华大基因目前总股本3.6亿股,公司拟募资17亿元,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简单测算,公司IPO募资计划中的估值为42.5元/股,其目前总估值约为153亿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缩水38亿元。
基因界的腾讯还是富士康?
这固然与投资机构起初的盲目乐观有关,但从财务数据看,华大基因的业绩也并非外界想象中那么光鲜。
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13.19亿元以及17.11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5852.98万元、27205.52万元和35001.75万元。公司2015年净利增长3.6倍,这是因为公司前身华大医学于2014年12月启动与华大科技的重组,华大控股、华大三生园将其持有的华大科技合计57.6225%的股权评估作价对华大医学进行增资。
而根据此前公司披露的资料,2012-2014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5亿元、10.47亿元、11.32亿元,同期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73万元、1.36亿元、2812万元,其中2014年净利润较上年下滑79.3%。对于如此大的业绩波动,华大基因此前并未在招股书中解释详细原因。而在这次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中,2014年的净利润变成了5852.98万元。
前述投资界人士推测,可能华大基因独立发展的业绩表现跟不上公司一路飙升的估值,控股股东才启动了2014年底的重组。
追溯过往,2010年,华大从美国基因测序仪器公司illumina购入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使其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2013年,华大完成对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G的收购,从而具备二代基因测序仪的生产能力。
这也导致市场上一直有两种声音:一说华大基因是“腾讯”,有着强大的生物学领域创新技术;一说华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测序的来料加工企业而已。
竞争对手正在谋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场被投资界热捧,竞争程度也在加剧。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华大基因2016年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大客户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户,采购额5739.55万元,占比3.35%。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体检机构之一,美年大健康对基因检测服务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证券》记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经自设基因检测服务公司美因基因,并且已经在2016年11月顺利融资1.67亿元。
此外,华大基因收入来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类服务,2016年该板块收入达9.29亿元,占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中,贝瑞和康一直被视为华大基因有力的竞争对手。巧合的是,贝瑞和康也在谋求上市。据上市公司*ST天仪(原天兴仪表)2017年3月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4亿元、4.46亿元、9.22亿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37亿元、1.42亿元。
可见,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2015年增长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方面,贝瑞和康9.22亿元的营收已经接近华大基因的9.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证监会就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发出《问询函》,总共提出了59个疑问要求华大基因解释。证监会表示,华大基因历史上重组较多,主要通过收购股权和资产的方式,将华大控股下属一些板块纳入发行人体系。因此,证监会要求华大基因说明:是否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业务等方面是否均独立于关联方。
对于外界疑问,《金证券》记者曾多次致电公司披露的公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截至发稿,记者传送给公司邮箱的采访提纲也无人回复。
Ⅳ 估值150亿IPO这家公司为何与腾讯、华为并称“深圳三宝”
【被誉为“国内基因测序龙头”、“基因测序界的腾讯”的华大基因,今日正式过会,并有望在在一个月内登录A股。】
备受投资界热捧的华大基因要叩开二级市场的大门了。《21CBR》记者获得证实,证监会将在今晚发布创业板发审委会议公告,华大基因已于今日下午正式过会。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递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不低于4000万股,筹资17.32亿元,所募资金将用于精准医学服务平台升级项目等5个项目建设。按照目前的发审节奏来看,华大基因有望在一个月内登陆A股。
华大基因的上市历程颇有些一波三折。15-16年间,华大基因首次递交IPO以中止审查告终,证监会显示中止情形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
今年3月,华大基因再度冲击IPO。公开信息显示,华大基因的排队序号一度在短时间内从第65位跃升至第27位。3月14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华大基因更新后的招股书。
然而,当晚证监会下发的“59问”《反馈意见》引来外界议论纷纷。意见显示,证监会就公司独立性、同业竞争及多次重组等共计59个规范性和信息披露问题向华大基因作出询问,上市进程因此再度搁置。
深圳国家基因库
然而,前沿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临床可应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并真正落地惠及民生,是基因产业在起跑阶段的一大难题。以应用最为普及的产前基因检测为例,目前国内单次检测费用普遍仍在3000-5000元之间,且大多不在地方医保体系内,价格仍是众多中国普通家庭被拒之门外的现实理由。
前沿技术的快速奔跑需要极高的计算力支持,对后端的技术支撑也提出了要求。2015年10月,华大基因与阿里云、英特尔联合成立精准医疗开放云平台,旨在加快基因测序的诊断和治疗时间。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和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加快了精准医疗的行业发展,但现阶段长达数周的检测和诊断时间并不能满足行业以及后市场的需求。
对华大及其衍生出的众多“华小”而言,未来能跑的多快并非单由自身决定,仍要依赖政策倾斜、相关行业协同推进以及受众的广泛接纳。此番上市成功或将加大中国在基因测序产业链的话语权,但华大与“华小”们的前路依旧任重道远。
Ⅵ 华大基因是不是中国科研机构排行榜前五这类资讯在哪些生物论坛有介绍
近期,自然出版集团(NPG-日本知名横跨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杂志出版商)发布了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的报告,该报告对中国科研机构及城市进行了排名统计,其中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名列2010中国科研机构第四,深圳名列2010中国科研城市第六。在生物帮可了解最新国内外生物动态、科研资讯、产业资讯,观点评论和访问生物名人博客等。 作为一家致力于公益性研究的科研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简称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炎黄一号、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多年来,华大基因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让人瞩目的成果,获此殊荣乃实至名归。可
参考:IT
can
help
you.Click
www.bio1000.com/zt/focus/bgi.html
Sign
in
account.
目前,华大基因正在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相融合,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高速发展的市场。作为华大基因最核心的IT合作伙伴--荣之联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在云计算技术上荣之联走的是行业云计算的模式,紧贴特定行业的需求,开发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云计算架构。华大基因和荣之联共同开发的生物云无疑能极大地助益华大基因的科研进展和市场推广。 华大基因长期专注在生物科技的研究项目上,并不断尝试新的研发和运营模式,这次荣登排行榜仅仅是华大基因科研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与荣之联合作的“生物云”落地将是华大基因新的助推器。我们相信,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的道路上,华大基因必将会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
Ⅶ 华大基因 BGI 的英文全称是什么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ion。
华大基因来是一个专门从事生源命科学的科技前沿机构。以学、研、用为主的科研方式。涉及人类、医学、农业、畜牧、濒危动物保护等分子遗传层面的科技研究。
华大基因为消除人类病痛、经济危机、国家灾难、濒危动物保护、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提供分子遗传层面的技术支持。华大基因有科教、科研、科普、科用四大支柱,1999年9月9日,随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 项目"的正式启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
(7)华大基因基金信息扩展阅读:
华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以来,足迹遍布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业务覆盖了科技、健康、农业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全球伙伴提供先进的测序服务。
根据业务需要,华大基因在全球分布四大片区,分别为中国内地、亚太、南北美、欧非,除在主要城市设立分部外,还有多个业务中心、代表处,各片区依托华大基因先进的测序和检测技术、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丰富的生物资源、多学科结合的生物科研体系,为当地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创新性生物研究服务,为当地民众提供生物科技在医疗、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