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人造肉概念股基金

人造肉概念股基金

发布时间:2023-07-05 01:27:38

『壹』 人工肉会成为时代主流吗

感觉不太会吧。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存在的吧。

『贰』 美国“人造肉”为什么会受到投资者青睐

当地时间本周三(8月23日),美国人造肉初创公司 Meats宣布,其已经获得1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至此,Memphis Meats共计获得2200万美元融资。

该轮融资由美国著名风投德丰杰基金(DFJ)领投,参投方不仅包括向来对“人造肉”感兴趣的比尔·盖茨,还有供应全美22%肉类食品的美国食品公司嘉吉(Cargill)。

“我相信,30年后,我们不再需要宰杀任何动物来获取肉类。这些人造肉不仅会更加清洁,而且味道相差无几,甚至更加健康。”英国维珍集团董事长Richard Branson也是此次投资方之一,他表示。

就Memphis Meats在去年2月推出的人造牛肉而言,其造价约为每千克40000美元。尽管之后研制出的人造鸡肉和鸭肉成本有所下降,约为每千克20000美元,但相比普通的同等肉类,依然是天价。至于这些人造肉的味道究竟如何,评价褒贬不一。有被称为“口感像洋芋片”的,也有说和普通肉类几乎一样的。

至少,对于投资者来说,人造肉新鲜且值得一试。早在2014年,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就为另一家美国人造肉公司Modern Meadow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就在本月初,Memphis Meats的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刚刚完成7500万美元的E轮融资,由新加坡淡马锡领投,比尔·盖茨参与其中。

『叁』 car-t股票的代码是什么

一、car-t疗法主题股票列表
1、南华生物(股票代码:000504)
相关原因:2017年12月,公司收购湖南元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4%股权,交易金额5130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元泰生物54%股权,主要从事car-t细胞免疫疗法研发及相关服务 其他概念:car-t疗法、重组、干细胞、重磅基金股、基因测序、人造肉、生物疫苗、文化传媒、预亏预减
2. 银河生物(股票代码:000806)
相关原因:参股江苏德康生物60%股权,主要从事CIK、NK和T细胞治疗研发。同时增资玛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卡教授合作的改良型抗CD19 car-t产品获得成功; 2017年12月,“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自体T淋巴细胞注射液”相关材料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10月18日通过审批 其他概念:汽车疗法、风险投资、创新医学、电力物联网、广西、工业大麻、基因编辑、基因测序、精准医疗、民营医院、深证通、虚拟现实、云计算、预亏预减, 智能医疗
3、贵州百灵(股票代码:002424)
相关原因:18年12月,我们与凯因制药合作开发“靶向人CD24、人CD20和人BCMA的car-t细胞治疗新药项目” 其他概念:CAR-T疗法、创新药、防护服、富时罗素概念、高管增持、高质押率、汇金概念、基金重仓、健康中国、保证金交易、深交所、腾讯、乙肝疫苗、医药、智慧医学,中医
4. 妖机扑克(股票代码:002605)
相关原因:2014年8月,正在研究cat-t的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增资并相应持有其22%的股权 其他概念:2021年10月解禁、2021年9月解禁、汽车疗法、风险投资、重磅基金股、标语牌、基因测序、精准医疗、上海本地、手游、网络游戏、预亏预减
5、东成药业(股票代码:002675)
相关原因:公司持有宇研生物10%股权,开发了5个第三代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包括第三代car-t、CD8 CTL、PD-L1、溶瘤病毒和双特异性抗体 其他概念:car-t疗法、重组、富时罗素概念、肝素、基金重仓股、PD-1抑制剂、保证金交易、深证通、养老金概念、医药、预盈和预增。

『肆』 从“闭眼都赚”到“闭眼不看”,炒美股的年轻人经历了什么

北京时间17日凌晨,美股又现一轮暴跌,道指下破三万大关,纳指重挫4%,标普500跌3.25%,距离周一美股重挫不过4天。

随着标普500指数周一正式跌入“熊市”区域,美国媒体形容,股市给投资者带来一线希望的“那个微光消失了”。

美股上一次进入“熊市”还是在2020年初,只持续了相对较短的6个月。有分析指,这次“熊市”会持续更长时间。

那么,那些炒美股的中国投资者钱包还好吗?他们的心态有何变化?中新经纬找了几位年轻人聊了聊。

“面对大跌已经躺平”

“现在是赔得一塌糊涂。”90后Stephie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白领, 提及当前账户状态,直呼“躺平了”。

虽然不是金融相关专业出身,但Stephie本身外语能力不错,所在公司又做跨境 旅游 零售服务,和品牌接触比较多。靠着自己对时事经济的了解,Stephie在2020年2月初加入炒美股的队伍里。她的投资策略讲究稳妥打法,大多数的闲置资金投向基金,再购买了一些定投产品,拿出一小部分进行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前后在美股市场投入了3万元人民币

蔚来是Stephie入的第一只股票,“我当时觉得价格合适,行业前景好,政策扶持力度也大,也是冲着创始人李斌去的,感觉他个人魅力很强。”后来又逐渐买入了Beyond meat、Bark Inc两只美国本土股票和1只标普500 ETF。

6月14日美股大跌后,Stephie看到自己的美股投资仍旧是亏损状态,亏得最多的那只人造肉概念股, 当初125美元/股买入,现在已跌到22.47美元/股,浮亏幅度约82.02%

但尽管已经跌去不少,被套牢的Stephie并不打算卖出,“只要没卖就没赔,目前也没有急用,就准备放着等等长期的情况了。”

“其实下跌的时候正是补仓的好机会,对于长期持有的人很友好。”Stephie表示,自己当初买股票都是看好公司基本面打算长期持有,但目前“有心无力”,由于外汇交易限制,目前自己没法再低价买入。

在Stephie看来,现在是市场大环境不好,也没想着近两年靠股票挣多少钱,“所以市场涨跌也没太大关系,就长期放在那里,说不定过个五年十年的拿出来一看,哇塞,赚回来好多!”

“转战港股后我的作息都正常了”

85后小美(化名)是一名 财经 媒体人,炒美股两年,迄今已赔了将近20%。 她称自己本来想去打新,但没想到成了一颗韭菜。

2019年,港、美股打新火爆,炒A股5年多从来没中过一只新股的小美动心了。“听说不仅中签率高,运气好的话,涨幅比A股还高。”于是,小美在朋友推荐下,开通港美股账号,先投了5万元人民币试水,选择了一些国内赴美上市的“熟面孔”。

得偿所愿,小美中签了。虽然只有5股,但她回忆当时,“ 非常兴奋,不顾中美时差,一直守到0点之后开始上市交易,果然大涨 。随后几个月一波卖出买入操作,眼看着股价从20美元涨到80美元。”

不过,猜中故事开头的小美没有猜中故事结尾。在尝到甜头后,她又陆续投入了几万元,但打新的收益并不理想,小美没有遵守最初给自己制定的“只打新、不炒股”的纪律,转而炒起了美股。

那时真是闭眼买都涨,我也找到了久违的牛市感觉。随着购买的股票价格一路走高,我的收益一度翻倍 。”但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行业调整等因素,小美持有的股票一路下跌,曾经重仓的一只工业大麻概念股始终没有出现期待的反弹。“我看着它从高点67美元/股跌到29美元/股,然后出手,以为买在低点,没想到‘跌跌不休’,如今市场大跌后已经到了3美元/股,如果不是前期有赚,仅这只股票就让我赔穿。”

小美表示,看着自己的持仓收益从翻倍到赔20%,中间还要承担汇率、手续费等各种风险,最近她已换到了港股,“美股市场起伏大,腾讯目前价位合适”。

“之前牛市的时候,每天都要盯盘,打新中签了也要盯到后半夜,心情也是随着股市涨跌波动。”小美称, 换了腾讯之后基本再没看过美股账户,作息也比原来正常多了

“早已在3月选择清仓”

林风(化名)是一名年轻的 科技 股投资人,虽然只有29岁,但深耕A股、港股和美股已有七八年时间,其中仅美股持仓市值就在数百万美元左右。 不过早在今年3月,他的美股账户就选择了全数清仓。

“当时俄乌冲突已经开始,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上升。受疫情影响,全球出口供应链危机悬而未决,而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控制不住了。叠加多重因素,美国经济大概率会走向衰退,即使这种最差的情况不会很快发生,但美联储必然会采用加息来控制商品价格。”谈及原因,林风指出, 利息的锚定对于任何股票的定价都非常重要,这样的情况对 科技 股投资人并不友好。

而在此之前,2020年4月美联储开启“大放水”之后的一个阶段,林风曾斩获了最高的投资收益, 随便一只中概股可能至少都是两三倍的涨幅,持有的特斯拉等几只 科技 股涨幅高达10倍,“那个时候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前所未有”。

作为一个投资人,林风对市场走势有着自己的清晰判断。他认为,6月14日美股大跌是受美国5月CPI涨幅超预期冲击的正常反应,只能说未来离美国经济走向衰退会越来越近,但并不意味着到了完全不适合购买和投资的程度。

“原来大家认为七八月份资产会反弹,但现在很可能是从第四季度开始反弹,只是看目前经济衰退或者资产价格下降时期是否会比想象的更长一些。”林风提到, 深V走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到了一定的便宜程度,自己还是会再下手。

“炒股两年炒出投资心得”

李筱晴(化名)是一名做运营的大厂员工,也是一名90后,2020年1月初觉得市场不错,遂开始投资美股。从大学就开始炒股、搞副业的她平常就喜欢自学理财知识,研究宏观经济,并主动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刚进入美股,李筱晴先买了拼多多和理想 汽车 ,“看到大家都在热议拼多多,我看了业务模式和财报觉得不错就入了。然后因为新能源 汽车 板块实在太火了,但我当时买不起特斯拉,就入了理想。”

后来,李筱晴又陆陆续续买入3只中概股和6只美国本土股票。谈及自己的选股风格,她提到,都是按照资金量选个股,主要看企业的成长性,一般不会选高价股,后来入手特斯拉和苹果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

“2020年那会儿,感觉随便买只中概股都是涨的,后来看板块和基本面情况又买入了Sea、Unity、SHOP、Lululemon,赚得比较多的几只个股都翻了倍。” 在这个过程中,李筱晴的本金从1万美元左右最多加到3万美元,赚得最多时持仓约有6万美元 。2020年底,她拿出本金,只放下3万美元的盈利在里面“玩”,“但因为我的港股亏损比较多,其实美股赚的钱,基本都只是填补了港股和A股的亏损。”

2021年下半年之后,李筱晴逐渐卖掉中概股,到2022年基本上只买入了苹果,还做空过B站和Sea。她表示,因为觉得比较耐跌,自年初就一直拿着苹果,现在持仓仓位接近80%。

“目前美股账户亏损大概18%,但是我也不太担心,毕竟都是之前的盈利,偶尔做做波段,高抛低吸。对于苹果公司我心里也设定了止损线,如果亏损达到了30%,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割肉,不玩了。”李筱晴称, 炒股两年,面对市场的沉沉浮浮,已经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投资原则 :不要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资金要控制好;要有自己的交易规则;不熟悉的公司和板块不碰等。

『伍』 人超肉是啥

人超肉就是植物蛋白制成的素肉和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

『陆』 加拿大麦当劳推出人造肉汉堡,为何吃货期盼股民更开心

加拿大麦当劳和人造肉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新式汉堡——人造肉汉堡,这种汉堡口味和真肉差不多,还没有瘦肉精等污染,大受国外吃货们欢迎。因此,美国人造肉股票大涨,受此影响,A股的人造肉概念股也大涨,持有人造肉股票的股民当然开心了。


人造肉主要受荤食者喜欢,因为吃到嘴里感觉是肉,其实吃的是素,既欺骗了舌头,又吃到了健康。一举两得。随着人造肉技术的进步,在肉类大涨的时候,人们又有了一种选择,可以选择人造肉替代肉类来食用。人造肉将更多的成为人们的食材。

『柒』 为什么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生产人造肉

因为这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

为什么汉堡王的这个举措这么重要?因为,这标志着人造肉这项技术可能迎来一个转折点,它可能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人造肉汉堡技术被2018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这项技术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一个原因是,人类吃肉的饮食习惯,导致在生产肉类食品上,占用了大量的环境资源。

新的技术不再是通过在实验室培养细胞来生成肉类,而是以植物为基础来生产肉类。IF公司使用转基因酵母生产的血红素,来制造人造肉汉堡。血红素可以带来肉的颜色和味道。BM公司使用豌豆蛋白来制造碎牛肉。BM的产品在包括美国的全食超市等连锁店有出售。制造汉堡所需要的人造肉,都还只是碎肉。

所以全世界都在生产人造肉。

『捌』 2023年市场规模或达64亿美元 人造肉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人造肉产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双塔食品(002481)、华宝股份(300741)、诚志股份(000990)、东方集团(600811)、金字火腿(002515)、双汇发展(000895)等。

本文核心数据: 猪、牛肉产量、猪肉价格、投融资规模、大豆产量、人均肉类消费量、碳排放量。

产业概况

1、定义:人工合成的蛋白质食物

人造肉共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以植物蛋白为原料制备的人造肉(简称:植物基人造肉),该类产品因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肉品的外观和口感,所以又被称作植物肉、素肉、模拟肉等;另一类是以细胞为原料制备的人造肉(简称:细胞基人造肉),该类产品可以绕开动物饲喂而为人类提供真实动物蛋白,又被称作培养肉、培育肉、体外合成肉、清洁肉等。

2、产业链剖析:原材料简单 生产工艺复杂

目前,我国人造肉行业产业链从两种不同的产品形态出发,其一是植物基人造肉,通过对大豆、豌豆等作物加工生产出优质的植物蛋白,进而合成出植物基人造肉;其二为从猪、牛等动物提取全能干细胞、肌细胞等进行培育,进而合成出动物基人造肉。两者的下游均为餐厅、商超、网购平台等。

由于动物基人造肉的发展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现目前主流的人造肉以植物基人造肉为主。因此上游企业主要包括双塔食品、华宝股份等,中游人造肉企业包括星期零、双汇集团等,下游主要包括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盒马、全家等商超便利店等以及海底捞、汉堡王等餐饮零售行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依然处于萌芽阶段

我国的素食主要以豆制品等为原料的素肉为主,但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我国的人造肉产业起步较晚,2018年我国人造肉行业开始出现部门初创企业,但是由于发展较慢,出产的人造肉产品较少。2019年,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美国上市,点燃了全球人造肉的风潮,国内的人造肉行业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并且如齐善食品等传统素肉企业也开始往人造肉方向转型。

2020年,人造肉在国内引起了剧烈讨论,伴随着Beyond
Meat在中国设立工厂,国内人造肉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但是由于人造肉在口感、味道较真正的肉食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内的关注度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企业开始进入打磨自身技术,产品快速迭代的过程。

上游供给情况:大豆依赖进口

由于目前的人造肉大部分为植物基人造肉,因此大豆、豌豆等产量对行业形成一定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2020年中国大豆的年均产量为1491万吨,其中2015年中国大豆产量仅为1237万吨,直到近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大豆产业发展,国内大豆产量才逐步恢复上升,到2020年大豆产量达到1960万吨。然而两千万吨不到的大豆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多的消费,超过八成的的大豆消费需要依赖进口。中国大豆是主要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超过1亿吨。

下游供给情况:肉类消费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对肉类的消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受猪肉价格的影响,我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有所下降,其他肉类人均消费量变化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6.91kg/年,其中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0.28kg/年,人均牛肉消费量为2.2kg/年,人均羊肉消费量为1.19kg/年,人均禽类消费量为10.8kg/年。

注:2021年国家统计年鉴还未发布,故2020年人均肉类数据暂时缺失。

行业发展现状

1、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拉动肉类产量增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加提振了对于肉类的需求,肉类产量也随着在不断提升。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我国的肉类生产量呈现出倍数级的增。1980年牛肉产量为27万吨,猪肉产量为1134.1万吨,到了2020年,牛肉和猪肉的产量分别达到了672万吨和4113万吨。

2、畜牧业带来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

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的18%,属于庞大的碳排放系统,其中养殖环节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的80%以上。盖茨基金会在将牛作为单独个体,在全球碳排放排名中,可以将其排到第三位,每年因养殖牛带来的碳排放总量达到50亿吨,较排名第二的美国低3亿吨左右。畜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这也逐渐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识。

因此,通过植物基和动物基培养的人造肉可以有效地绕过饲养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解决当前世界的气候问题。

3、人造肉对改善环境保护有巨大帮助

将植物肉和传统畜牧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生产环节中,传统畜牧业排放了更多的温室气体,浪费了更多的生产用水和造成了更多的土地破坏浪费。每生产一斤植物肉替代动物肉制品,可以减少90%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3%的土地破坏浪费和节约99%的生产用水。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人造肉在这方面相较于传统畜牧业有巨大优势。

4、行业处于发展初期 投融资事件较少

目前,我国的人造肉行业依然处在发展初期,相关企业数量较少,且旗下产品正处在推广和迭代的过程中。因此行业发展的所需资金主要来自于投融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相对较少。2019年,我国人造肉行业资本市场才开始活跃起来。从融资轮次看,目前大部分融资分布在A轮和A轮之前,这是由于人造肉行业目前在我国刚刚兴起。2020年,我国人造肉行业出现了一波投融资小高潮,其投融资事件数量达到11件,总金额为7.7亿元。截止2021年10月,我国人造肉行业投融资事件数为4件,总金额为1.27亿元。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依靠煤炭资源发展外延产业

目前我国人造肉行业主要生产地区为广东、四川等地区,由于这些省份的素肉产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人造肉生产基础,我国本土的人造肉初创企业星期零Starfield即为注册在广东深圳的人造肉企业,这些省份具有较多传统的人造肉企业,Vesta未食达等就与部分传统素肉企业开展人造肉生产合作。

2、企业竞争:行业处于拓荒阶段 暂未企业领头

相比国外企业成长迅速,我国的人造肉行业仍处于初创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并不盛行素食,人们对于口感有很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全球素食风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人造肉”这种新型的健康食品,国内以素食为特色的主题餐厅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造肉行业也慢慢兴起。

目前国内的人造肉企业主要包括人造肉初创企业、传统素肉生产企业、传统大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等类型的企业,目前国内初创企业星期零Starfield是我国人造肉行业的领军者,同时人造肉初创企业也与传统素肉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合作,以结合双方的技术和生产优势。传统企业如双塔集团等也通过投资相关初创企业的方式加快人造肉行业的布局。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中国的人造肉行业将会出现快速发展趋势。其中,企业发展主要以投入研发,降本增效,实现大规模生产为主。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迎来一众参与者,其中将会出现传统食品行业的领先者和行业上下游的跨界参与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会提高。在产品推广和产品发展方面,随着动物基人造肉的发展,其与真肉更加类似的口感和味道将会触达更多的用户群体。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看,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的预测,我国的人造肉市场在2021-2026年将会保持13.9%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2026年,我国的人造肉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75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造肉行业趋势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玖』 “人造肉”概念股要推出素肉月饼,你会去尝试吗

如果是我,我有钱的话,我会去尝试的。

对待一个新鲜的事物,肯定都有好奇心嘛!

但是问题来了......人造肉实在太贵了,如果用它做素肉月饼,价格也会比一般的鲜肉月饼贵很多,不过肯定能刺激一波消费是肯定的,宣传造势得好的话,应该也能拥有不少的顾客。但是能不能长久卖下去,还是要看它做出来的素肉月饼的味道了。

阅读全文

与人造肉概念股基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000858上市当时收盘价格 浏览:83
诺亚财富派理财可靠吗 浏览:27
中国银行个人留学贷款 浏览:528
什么是非融资性 浏览:5
如何确定股票发行数量和价格 浏览:365
贷款违约金担保人出么 浏览:203
1比索折合人民币多少 浏览:946
163406基金净值今日净值 浏览:327
九号理财 浏览:952
金条银行价格 浏览:297
五线开花9期货揭秘与实战PDF 浏览:505
包装贷款怎么样 浏览:896
理财直融查询 浏览:525
国海证券金贝壳理财版 浏览:969
滴滴现在期权价格 浏览:712
首汽约车股票 浏览:490
A轮融资9亿 浏览:765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融资 浏览:344
钱多多是中粮期货 浏览:281
债券融资组 浏览: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