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持仓量如何计算?
股指期货总持仓量是4个合约的持仓量之和。成交量双边计算是买单和卖单都算成交量,也就是说成交1手算2手的成交量,成交量单边计算是只计算一个方面的成交量,成交1手算1手。
假设我卖空2手沪深300期货合约,那么只要不平仓,我的持仓量就为2手;假设我同时买多2手并卖空2手,这样我的持仓量就是4手。
如何预测期指价格?
成交量,是在一定的交易时间内某种商品期货在交易所成交的合约数量。在国内期货市场,计算成交量时采用买入与卖出量两者之和。
持仓量,也称空盘量或未平仓合约量,是指买入或卖出后尚未对冲及进行实物交割的某种商品期货合约的数量。未平仓合约的买方和卖方是相等的,国内的持仓量计算的是买方和卖方合计的数量。
成交量和持仓量的变化会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期货价格变化也会引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变化。因此,分析三者的变化,有利于正确预测期货价格走势。一般情况下,有以下规律:
(1)若价格上升:
成交量、持仓量增加,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动能;
成交量、持仓量减少,表明价格上升的动能趋弱;
成交量增加,但持仓量减少,说明价格上升的动能在减弱;
(2)若价格下跌:
成交量、持仓量增加,价格还有继续下跌的动能,但如抛售过度,期价反会呈现触底强劲反弹;
成交量、持仓量减少,表明价格下跌的动能衰竭;
成交量增加但持仓量减少,表明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在降低。
从上分析可到,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成交量、未平仓量的增加与价格变动同向,其价格趋势可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如与价格变动反向时,价格走势可能转向。当然,这还需结合不同的价格形态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⑵ 如何准确预判期货商品的目标价格
以商品期货为例,基本面分析,主要是根据大宗商品的供需情况以及影响供需的主要矛盾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与预判的方法。譬如说利润决定供需,而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利润。
从基本面分析本身来说,需要关注众多因素,对投资者的要求较高。除了前面谈及的供需、利润之外,金融货币、地缘政治、政策导向、投机与心理等等都需要关注考量。
从供给层面展开来看。
主要构成指标包括产能产量、库存、进口等等。其中,对于农产品来说,更要关注播种面积、气候状况、单产、生产成本以及农业政策等因素。
从需求层面展开来看。
主要构成指标包括表观消费量、出口、期末结存的变动等等。需要重点考量需求的变动对比价格之间的弹性观测。
从经济周期展开来看。
主要包括国内及全球的经济周期波动和景气状况分析。其中可以借助主要经济指标数值高低与趋势来判断。如经济增长率、GDP、社销总额、失业率、汇率等。
从金融货币展开来看。
主要包括利率、汇率等主要指标。
从地缘政治开展来看。
期市对政治气候变化较为敏感。但这类事件往往难以预料,因此在分析政治因素对价格波动影响中,特别注意市场投机心理。
其它还有政策导向、投机与心理的研判,每位投资者都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
综合来看,期货的基本面分析需要广度与深度的拓展,认知与能力圈越大,对事物的理解就越透彻,从而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住主趋势行情。
⑶ 为什么说期货价格就是对未来现货价格的预测
期货价格影响市场供求。期货价格是指交易成立后,买卖双方约定在一定日期实行交割的价格,期货价格是对现货价格的预测,期货价格一旦形成,立即向外传播,影响市场供求并形成新的价格,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价格不断趋干合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并逐渐趋后,期货价格就是未来的现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