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融信托简介 中融信托产品怎么样
中融信托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设立时申请的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 32,500万元。
2017年10月27日,中融信托累积利润转增方式增资20亿元,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至100亿。
2017年11月27日,中融信托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变更为120亿元,跃居行业第二位。
中融信托的产品非常多,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机构,我为广大感兴趣的理财师们列举其一:
中融信托- 唐升1 号12 个月(个人)
付息方式:按年付息
发行时间:2015年12月25日
大小配比:全大额
募集规模:10亿元
• 产品优势
1、产品期限灵活,成立时间固定:本信托计划期限灵活,设计为6、9、12个月、18个月,每周三产品成立,在同类产品中占有绝对优势,方便了投资者在期限上的选择,在资产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2、高收益信托产品:降息通道下市场上稀缺高收益信托产品,最高收益可达10.5%。
3、风控措施完善:资金投向有严格限制,禁止投向高风险领域。结构化设计,次级为本计划提供流动性支持。
4、管理人实力雄厚: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注册资本60亿,由多家央企和实力公司出资构成,拥有专业的投研团队。
5、产品投向定增市场:2014年定增市场火爆,平均收益率高达80%。
• 风险控制
1、信托资金投向限制:
本信托计划项下信托资金不得用于资金拆入、对外担保;不得将资金运用于房地产领域,不得直接投资于债券正回购、QDII产品(代理客户境外理财产品)、黄金期货等商品期货、股指期权、股票期权等产品以及法律禁止投资的领域、对象;
2、流动性支持:
(1)次级受益人在其与受托人签署的《信托合同》项下同时承诺,在本信托计划存续期间,受托人认为信托财产专户内的现金资产不足以支付对应的支付日预计支付的信托费用、信托税费及预计应予分配的信托收益/信托利益金额或受托人调整信托计划项下优先级信托资金和次级信托资金比例的,次级受益人应以其自有资金随时追加认购次级信托单位;
(2)信托计划存续期间,受托人有权指定第三方为本信托计划提供进一步流动性保障,具体安排以受托人与第三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为准
• 资金用途
信托资金主要通过投资基金专户理财计划份额、证券类公募基金份额、证券投资类信托受益权等形式参与上市公司股票的定向增发,也可以用于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存款、新股申购、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包括国债、公司债、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债券等)、债券基金、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和证券的投资,以及政策法规允许投资的其他项目及产品。
参考平台:超级理财师
如需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可以登录超级理财师官网。,��d����
Ⅱ 中融信托公司理财产品可靠吗
还是不错的,理财排行都在前列。
投资理财是指投资者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运用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现货商品、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艺术品等投资理财工具,对个人、家庭、企业、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和分配,以维持和增值,从而加速资产的增长。
拓展资料:
一、“投资理财”一词最早出现在90年代初的报纸上。随着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扩大,商业银行和零售业务的日益丰富,以及公民整体收入的逐年增加,“理财”概念正在流行。 投资理财工具主要包括储蓄、保险、股票、基金、外汇、黄金、收藏品和投资信托。投资理财的知识主要涉及金融、会计、经济、投资、金融、税务、法律。投资理财主要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财务安全,一个是财务自由。金融安全是基础,金融自由是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投资理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进攻,一个是防守。
二、投资理财是指运用投资理财知识和工具,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展全面、综合、整体、个性化、专业化、动态化、长效化的金融服务。投资理财的内容包括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税务规划、投资规划、退休养老规划、财产分配规划等。 投资者进行投资理财,需要先开立相应的投资理财账户。为防止投资者陷入投资理财误区,造成财产和精神损失,投资者在开立储蓄、保险、股票、债券、外汇、期货、黄金等投资理财账户时,应前往符合国家监管要求的正规金融机构。
三、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三部分:银行、保险和证券。但从投资理财渠道来看,证券公司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申请更多类型的投资理财账户。一些金融工具(如债券)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银行或证券公司)开立投资理财账户。
Ⅲ 中融信托是什么
中融信托是国内一家知名的信托公司。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版立的金权融机构,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公司目前注册资本100亿元,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央企恒天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沈阳安泰达商贸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7.47%、32.99%、21.54%和8.01%。
2016年末,公司合并管理资产8584.72亿元,公司净资产128.10亿元,净资本113.28亿元。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7.96亿元。公司拥有数万名高净值客户及上千家机构客户。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房地产、证券、工商企业及基础设施领域,“多元化”交易模式包括股权投资、信托贷款、股权收益权、财产权管理等。成立三十年来,公司秉持诚信、包容、创新、高效的价值理念,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已经发展成为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控有效、业务创新积极、人员覆盖全国的大型金融机构。
Ⅳ 融创撬了中融信托保险柜的锁,划走11亿,信托产品还能买吗
在现实生活当中,多数人群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投资,以获取更高收益。可投资总是会伴随着相应风险的存在,如果无法承担投资风险,还是尽可能不要进行风险投资比较好。
Ⅳ 中金财富中融信托哪个好
中金财富中融信托是一家专业的机构投资托管服务机构,专注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信托投资管理服务,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高效的投资服务。
中金财富中融信托的优点:
1、安全可靠:中金财富中融信托拥有多年的信托业经验,拥有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
2、专业服务:中金财富中融信托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有能力提供专业的投资咨询、投资策略分析、投资管理和风控等服务,能够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
3、资源优势:中金财富中融信托拥有独立的资源优势,有能力提供投资者更丰富的投资产品,更具有投资优势。
4、定制服务:中金财富中融信托有能力为不同的投资者提供定制的投资管理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从信托产品的销售渠道来看,普通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主要是通过信托公司直销,银行代销和第三方财富公司代销。
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购买信托三种渠道的优劣势
1、直销。即信托公司通过自己建立的财富管理中心或信托理财中心,由自己的员工直接销售产品。通过直销方式购买信托产品的劣势在于,可选择的产品有限,一般只能选择该公司旗下的产品,不利于投资者进行产品对比。但直销在产品预期收益上一般会更有优势。
2、银行代销。银行代销是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的常用渠道,一方面因为银行的客户资源较多,另一方面投资者对银行也较为信任。银行对于合作的信托公司一般要求比较严格,这实际上也是帮投资者对信托产品进行了一次筛选。通过银行购买代销的信托产品,通常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也提高了信托募集资金的成本。
3、第三方财富公司。通过第三方财富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选择也比较多元芦前化,而且很多第三方财困哗卖富公司会部分返利给投资者,所以投资预期收益相对要比银行渠道高。
至于在哪里买完全根据投资人的喜好和习惯,购买渠道并不影响认购资金安全,只要买到好的产品均可。
不同的渠道购买可能主要影响在于获悉信托产品信息的全面性和收益。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对信托产品的要求以及对收益要求,来选择最适合的购买平台渠道。
以上就是关于“信托平台”的介绍,如果大家对信托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点击关注我,或在评论区告诉我,对于大家的问题我汪逗会以专业的知识一一为大家做出解答。
Ⅵ 中融信托由哪家公司控股
经纬纺机
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前身为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 年。
2002 年4 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12 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信托投资公司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00]389号)的要求完成整顿任务并提出重新登记申请。
2002 年5 月中国人民银行作出《关于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有关事项的批复》(银复[2002]139 号),准予公司重新登记并批准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2002 年6 月,公司取得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2301001000045 号,注册资本32,500 万元,其中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2,000 万元,出资比例为36.92%;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资8,000 万元,出资比例24.61%;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0 万元,出资比例15.385%;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0 万元,出资比例15.385%;哈尔滨宏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500 万元,出资比例7.69%。
2004 年4 月,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融信托15.39% 股权转让给中植集团;受让后中植集团出资17,000 万元,持股比例52.31%。
2006 年2 月,哈尔滨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持有的中融信托股份改由哈尔滨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代表哈尔滨市财政局持有。
2007 年10 月8 日,公司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2009 年3 月哈尔滨宏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融信托7.69%股权转让给大连新星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2009 年8 月,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中融信托15.385%股权转让给中植集团;受让后,中植集团出资22,000 万元,出资比例67.69%。
2009 年3 月,全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升级,取得哈尔滨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230100100002118,注册资本为32,500 万元。
2009年12月,经纬纺机(股票代码:000666)于以12亿交易价收购中融国际信托36%股权成为中融国际信托第一大股东。
Ⅶ 深度 | 资本大鳄“中植系”,盘旋在地产圈的魅影
有圈内人说,解直锟的志向是做中国的巴菲特——不单自己投资成功,晋升富豪,还要带领其他人包括投资人一起成功。在金融强监管时代,“中植系”这个万亿金融帝国要如何面对?
“中植系”跑马圈地从未止步。
11月17日,青岛中植天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纸豪掷13.4亿元斩获崂山区3宗合计约90亩商住地的公告,再次让低调潜行的“中植系”浮出水面。
与以往定增、合作不同的是,此次拿地是中植集团首次以单独个体进入到房地产市场,也是其许诺将金融产业搬到崂山区的先期条件获得这3宗土地的开发。
这不是中植集团第一次与青岛“结缘”,因崂山区是青岛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所在地,中植集团董事局主席解直锟把财富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投向了青岛,这也是中植集团优化战略布局的首选之地。
今年3月20日,中植集团就与崂山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旗下的四家财富公司即恒天财富、大唐财富、新湖财富、高晟财富以及中融汇信期货等机构将入驻崂山区,与崂山区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中国财富管理第一中心”。
截至目前,中植集团已在青岛累计投资达105亿元,存续投资规模47亿元,合作领域涵盖青岛金王、海力威等股权投资项目、青岛(姜山)基金小镇项目以及各类地产项目。
与崂山区的合作,只是“中植系”投资版图下的一小块。在资本市场沉浮近30年,“中植系”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过去数年里,谙熟资本运作的“中植系”在解直锟的掌控下,稔熟地游走于国内金融与资本的敏感地带,尤其是在A股二级市场,曾多次依靠借壳定增重组转让等“套路”频繁进出各类上市公司,在造就万亿帝国的同时,也踩过不少雷区,遭遇过金融监管。
低调、神秘、家底殷实、毛阿敏老公……这是外界对解直锟的直观感受,但难以窥测到“中植系”真正的内部运作方式。
地产圈“中植系”魅影
相比安邦被接管,海航万亿帝国“缺血”,“明天系”出售资产还贷,“中植系”一直在隐秘扩张,并于近年逐渐活跃在台前,先后成为数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透过“中植系”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战役,不难发现其在巧妙地利用着资本市场的 游戏 规则。主要通过定增和二级市场收购参股上市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获得更多的股权或现金,进一步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合作,紧接着拉高股价,再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高位减持套现,获取巨额投资收益。
金融圈一位业内人士提到,当年中植集团和中融信托以“PE+上市公司”的模式玩转多家上市企业,获得了不菲收益。有的甚至入主后不久就谋求退出,过往的战绩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级市场。乐视网、康美药业、中弘股份、长生生物、康得新、东方园林等这些“大雷股”,“中植系”几乎无一缺席,但同时也在宝德股份、康盛股份、超华 科技 这些当年的牛股中赚得盆满钵满。
“中植系”在房地产行业内的动作也不少,是很多房企背后的“金主”。
33.12亿元接盘烂尾楼中弘大厦后,又斥资12亿元收购北京工体项目。皇庭国际郑康豪出让20%股权纾困,最终找来外援康顺晟源的背后正是“中植系”,同样也是“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向复活不久的佳兆业提供支援。在资本市场上“游走自如”的中国恒大,其背后的资金来源也有“中植系”身影,旗下中融信托一直是恒大的铁杆合作伙伴。
资本与地产的 游戏 ,“中植系”向来不陌生,中融信托是其枢纽也是筹码,承担原始资金融通的重要职责。
最近的一次是与佳源国际联手出现在10月末浙江嘉兴的一场土地拍卖中。自去年佳源国际在嘉兴首次联合“中植系”冲进土地市场后,双方便以佳源国际持股60%,“中植系”持股40%的载体展开数次合作。
在“中植系”买入北京工体3号公寓的同时,世茂的名字以合作方的名义被提及。2020年4月26日,“中植系”投资平台中海晟融披露已收购北京市东城区工人 体育 场西路公寓项目(北京工体3号公寓),并以40%权益引进世茂集团合作。坊间盛传,“中植系”在房地产圈最大的合作对象就是世茂,通过中植创信投资这个平台与世茂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其次是佳兆业。2017年9月,佳兆业复牌半年后,掌门人郭英成用项目收益作为交换,引入“中植系”外援,旗下中海晟融透过设立35亿元基金收购佳兆业位于深圳南门墩城市更新项目51%股权。中植方面称,深圳这座城市是投资者们不愿错过的“宝地”。
彼时若按63.3万平方米、单价4万元计算,该项目可售货值超过250亿元。对于佳兆业而言,引入资金意味着牺牲了项目未来部分的利润,但“中植系”借此扩大了版图。
华东某房企一位高管表示,“中植系”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相对简单,也不谋求上市房企的控制权,极少过度介入企业经营,大多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但它的资金成本不低,相对来说“中植系”不那么强势。
这也可能是解直锟的战术,从过往的操控来看,他本人并不直接持股麾下上市公司,通过多层股权结构设计,让持股变得隐蔽和分散,令外界难以窥探“中植系”的全貌。
横扫资本市场
解直锟到底是谁?“中植系”又是什么来头?
很长一段时期里,解直锟和他的“中植系”都只是传说般的存在。“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胞弟”……解直锟被贴上一个个标签,各种猜测和传言多年不息,但他从未回应。
据坊间消息称,解直锟在上世纪80年代时只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印刷厂的一名工人,当时印刷厂出现亏损,解直锟因能力突出被任命为厂长并进行承包。在解直锟的带领下,五营区印刷厂的经营大为好转。随后他下海经商寻找各种挣钱的方式,陆续开了面食厂、服装厂、储木厂、水泥厂和养殖场,并收购五营区国有不良资产,1995年在伊春市打造了迷你版的中植集团。
随后展开兼并、收购,涉足房地产开发、产业投资、矿业投资、公路、水利等诸多领域的业务,“中植系”逐渐成型。
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是在2002年,“中植系”入主中融信托,依托该平台逐渐进入金融领域,完成由实业到“全牌照”金控帝国的转型。
到了2014年年底,“中植系”已织就一张庞大的资本网络,位居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如中南重工、兴业矿业、上海电气等。A股市场披露过与“中植系”存在资本运作的企业案例超过50个,如TCL 集团、福田 汽车 、佳都 科技 、格林美、金叶珠宝等,其业务范围已涵盖金融、地产、 汽车 、文化、环保、农业、影视等多个产业,总计资产规模超过万亿。
多年来,“中植系”驰骋国内A股市场,完成了一系列极为缜密且激进的资本运作。
《投资者报》曾称,这一庞大的企业群,在股权结构上极为复杂,难以看透,空壳公司且用且弃,资本运作眼花缭乱,“中植系”成员间合作密切,但在规避法律意义上的控制关系、隔断资金链危机等环节精妙设计、手法老道,使其在规则边缘游刃有余。
据中植圈内人说,解直锟的志向是做中国的巴菲特——不单自己投资成功,晋升富豪,还要带领其他人包括投资人一起成功。
与其匹配的是解直锟掌控的一系列金融机构,支撑着“中植系”资本版图扩张。公开资料显示,解直锟直接持有或控制达到5%以上的有中融信托、中融基金、中融期货、横琴人寿、恒邦财险5家。其中最核心的当属持股比例达32.99%的中融信托,就连中融信托的现任董事长刘洋也是解直锟的外甥,但如今这张“中植系”头牌深陷ST股中,累计亏损已超10亿元。
曾经将“PE+上市公司”的投资模式玩到极致的“中植系”,很难说过去的投资方式适用于每一个投资标的。比如去年A股被曝出业绩造假的康得新,“中植系”作为康得新的第二大股东,估算其损失大概为50亿元。此外,“中植系”还踩雷过连续30个跌停板的ST天马,造假疫苗的ST长生等公司。
在房地产行业,“中植系”也善用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除世茂、佳兆业、皇庭国际外,还与大名城、万通地产、蓝光发展等上市房企有过密切交往。
2016年4月,大名城25亿元收购中植旗下公司中程租赁100%股权,形成商誉16.52亿元。中植集团对该公司2016年至2019年承诺的业绩对赌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公告之后的一个月内,“中植系”旗下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耗资20亿元增持大名城股份,形成更密切合作。
某P2P金融公司高管认为,这是产融结合,“中植系”先行耗资20亿元增持大名城,其实质等同于资产换股权。换股双方当时应该有过打造金融版图的设想。
结果两年后大名城又公告拟25亿元将亏损严重的中程租赁再卖给“中植系”旗下公司。双方约定,这笔25亿元的转让款分五期付清,在最后一笔交易中“中植系”违约了。
一买一卖到底玩的是什么 游戏 ?“中植系”拿不出5亿元,是资金紧张还是另有原因,市场上质疑声不断。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万通地产身上。2017年1月24日,万通地产公告称,中融鼎新合计直接或间接持有不超过万通控股总股本35%的股权。中融鼎新是中融信托的子公司,背后的实控人自然是“中植系”。不出市场所料,5个月后万通地产又花费5亿购买了中融鼎新子公司中融国富100%股权,账面形成商誉4.82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界人士认为,这就好比“自家人” 游戏 ,重点在于资产腾挪。一般情况下只要“中植系”出手,上市公司都会配合,双方一买一卖互赚一笔。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公司,“中植系”也可以通过债务等方式将其推上拍卖台,最终实现控股。“中植系”在金融圈素来就有“千年二股东”的传说。
实际上,这些都是“中植系”惯用的金字塔式运作手法,它如同一辆高速行使的资本列车,投资风格和套利路径令人惊讶。虽然隐秘且低调,但“中植系”还是走进了监管视野,罚单、内幕交易、违约等接踵而至,一个万亿金融帝国终将要面对金融强监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