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橙心优选新出App 视频号主页打通小程序丨零售电商周报
又到了跟邦小白一起回顾一周电商大事的时候了!过去一周,零售电商领域发生了这些事。
# 平台级动态 #
1、视频号主页打通小程序商城
日前有品牌发现,企业视频号的主页新增了更多模块展示功能,包括微信客服、小程序等。这意味着,企业视频号未来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承担部分官网功能,而这也让视频号主页变成了一个新的购买路径,用户可以通过视频号主页直接进入小程序,完成商品购买。
2、美团公布商家帮扶政策:含佣金减免及费率透明化等举措
3月1日,美团发布公告称,由于疫情时有发生,餐饮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的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政府的号召和引导下,美团进一步推出六项帮扶举措,希望与受疫情冲击、经营陷入困境的中小商户共渡难关。
据悉,美团将从降本和增收两方面向商家提供帮助。降低成本方面,美团的帮扶举措包括:a.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属区县的困难中小商户(日均用户实付交易额下降超过30%),佣金减半且每单1元封顶;b.针对经营困难中小商户(主要指),佣金5%封顶,优惠时间从2022年3月起持续至2022年12月底,预计超过100万商户受益;c.2022年实现费率透明化全国覆盖。增收方面,美团的帮扶举措包括:a.为困难中小商户免费提供10万个“外卖管家服务”名额;b.为疫情地区新商户赠送云打印机和出餐宝;c.在全国召开100场商户恳谈会,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实效问题。
3、抖音电商:计划在今年培养100个会员运营标杆商家
据第一 财经 商业数据中心的数据,抖音电商发布了2022年年度目标,该目标包括:打造100个会员运营标杆商家,帮助商家实现日均招募会员1000以上,会员GMV占比20%以上;扶持1000个会员运营积极商家,帮助商家实现日均招募会员100以上,会员GMV占比10%以上;培养10000个会员运营入门商家,帮助商家实现日均招募会员10以上,会员GMV占比5%以上。
4、2021年快手电商品牌自播GMV增长1073%
快手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1000家行业风向标品牌入驻快手电商,入驻数量同比增长186%。从品牌自播生态来看,2021年12月相较于1月,快手电商品牌自播GMV增长了1073%,每个垂直行业品牌自播GMV增长均超100%。
其中女装服饰品类增长超过80倍,男装运动品类增长超过50倍。2021年,超过50家品牌实现年GMV过亿,超过120家品牌实现年GMV超过5000万。此外,数据显示,2021年11月相较于1月,快手电商品牌买家规模增长了316%,品牌用户月人均订单金额提升57%,一、二、三线城市的品牌购买用户占比近六成。
5、美团三个事业部设立统一职能中台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日前,美团优选、买菜和快驴三个事业部设立了统一的职能中台,包括人力、财务和公共事务等。人力资源方面,由美团优选人力资源负责人刘东伟统筹管理;财务方面,三个事业部成立一个班委共同管理;公共事务方面,由美团副总裁任奎统一负责。据悉,2022年1月快驴关停了6个城市的服务,包括业务的起点城市石家庄;美团买菜在年初暂停了苏州开城计划,收缩了前置仓规模。美团优选依然是公司坚定投入的业务,内部强调2022年要 “高质量增长”。
6、微信降低小微商户支付手续费:支持零钱提现减免
财付通发布通知称,自2021年9月1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对符合标准的小微商户实行支付手续费优惠。针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微信支付平台上所有支付方式和场景的支付手续费在官网公示标准基础上打9折。自2021年9月1日起,至2024年9月30日,个人收款码用户可参加降费让利活动,支持零钱提现手续费减免。
7、京东收购达达获批准
日前,京东集团披露投资达达的进展情况:该交易将于2022年2月底前完成;达达将向京东集团发行一定数量的达达普通股,京东集团将以5.46亿美元现金及若干战略资源作为对价。
经计及现有股权,京东集团将持有达达约52%的已发行及流通在外的股份,并预计将达达的财务业绩并入其合并财务报表中。此前2021年3月,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8亿美元认购达达集团新发行的普通股。
8、抖音电商面向电商达人新增“北极星计划”
日前,抖音电商面向电商达人推出“北极星计划”。此次北极星计划的官方权益包括百亿级流量资源、专属定制好货池、定制冷启成长计划、官方多对一全方位指导、全平台活动重点邀约和专业工具及数据诊断。活动报名条件为无抖音站内电商开播记录的达人或有抖音站内电商开播记录,但近12个月未进行电商开播或近6个月未进行有效电商开播的达人。
9、24小时不断播 京东虚拟人小美正式“上班”
日前,京东上线美妆虚拟主播“小美”,目前在YSL、欧莱雅、OLAY、科颜氏等超20个美妆品牌直播间,开启直播首秀。亿邦动力了解到,虚拟主播“小美”可实现24小时不断线直播,同时可凭借相对专业的美妆知识和讲解技能在直播间为消费者答疑解惑。
据悉,京东美妆打造的虚拟主播“小美”,为第三代“智慧型”仿真数字人。虚拟主播的五官形象由具有上亿参数的神经网络合成,嘴形也可以通过声音精确驱动,动作灵活流畅。在直播过程中,“小美”的每帧画面均由AI生成,以手持商品的展现形式,配以真人语调的产品讲解,模拟试用,真实感更强,可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播相对更好的体验。
# 新业态布局 #
1、橙心优选公布“橙掌柜”App
据报道,一款名为“橙掌柜”的App日前在安卓版APP市场中上线。打开其主页面可以看到,这是橙心优选针对超市、便利店、杂货店、餐饮店、网吧等多种业态推出的“一站式采销运平台”,涉及酒饮冲调、面包蛋糕、个护清洁、休闲零食、日用百货、粮油调味、乳品烘焙等多个品类。目前已有河南、河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区陆续上线。据悉,橙掌柜也在从两个方向重点推进业务。一方面是以城市为单位,招募区域合伙人。其中橙心优选提供平台、运营指导、资源对接等支持,区域合伙人则需要承担商品经销、渠道拓展、物流仓储以及资金投入等职能。包括传统经销商等具有本地化资源的区域企业,均会成为橙掌柜的拓展对象。
2、李佳琦38大促首日带货28.25亿
2月27日8点,天猫38女王节预售活动开启,李佳琦直播间超700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达28.25亿元,远超去年李佳琦和薇娅创造的7.9亿元销售额。
据了解,2月27日8点,2022年开年后第一场S级大促——天猫38女王节预售活动正式启动。本次天猫38女王节预售期为2月27日晚8点至3月4日下午6点。
3、盒马今年将进驻广西南宁
日前,盒马已与广西南宁市相关单位完成项目签约。早在两年前,盒马已在广西提前做了农产品基地和供应链的准备。盒马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会在南宁开设两家门店,但未透露具体开店时间。据接近项目组的人士透露,虽然签约已完成,但店面、商品等多方面筹备,预计还要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来看,预计是在八九月份开业。”
4、辛选集团签约大连项目 培养数字经济人才
日前,辛选集团与大连金普新区在北京正式签约合作。通过本次签约,辛选集团将在大连市金普新区投资建设一所以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培训为主的职业学校,学校总投资7亿元,计划9月份正式开学,每年将为 社会 培养近万名的数字经济人才。
5、饿了么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餐饮商家实行佣金减免
有媒体报道称,日前,饿了么宣布首批投入2000万现金,对今年1-2月所有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区的全国87个区县的所有商家减免佣金,并承诺相关举措3月后还将延续。饿了么表示同一区域内商家减佣举措一致,且不设置任何门槛,也无需平台额外审核。
6、北京市消协:2021年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占比超3成
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陈凤翔在《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线上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全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96315热线共受理有关直播带货消费者投诉2026件,比2020年受理投诉数量1021件增加了98.43%。《报告》指出,汇总分析舆情数据发现,在直播带货投诉整体数量上,虚假宣传问题最多,占比36.88%。《报告》显示,在涉及抖音、京东、快手、蘑菇街、小红书、淘宝、苏宁易购、微博、拼多多等9家平台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中,涉及抖音的消费维权舆情最多,占比高达37.56%;其次是淘宝,占比28.38%;快手排第三,占比10.07%。
7、美团布局医美私域
日前,美团医美私域的官方名称公布:“美团变美福利社”,主要有 2 个入口:官方海报和美团App。当前,美团变美福利社已经布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武汉9个城市。
美团变美福利社的主要玩法有5个,具体规则因城而异:抽奖、团购、核销礼、答题礼、医美科普。对于本地医美机构来说,美团变美福利社是一个非常好的引流渠道。
# 新消费观察 #
1、连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据36氪报道,连锁咖啡品牌“Seesaw Coffee”已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基石资本跟投。这是继2021年7月Seesaw获得喜茶首投和老股东弘毅百福追加投资后的新一轮融资,此轮资金将用于全国门店拓展和数字化建设。
2、元气森林第六家自建工厂将落地江苏太仓 预计年产值24亿
日前,元气森林公司和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元气森林第六家自建智能化无菌碳酸生产线工厂将在江苏太仓落地。据介绍,元气森林江苏太仓工厂占地面积120亩,预计规划六条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4亿元。
自2020年起,元气森林先后在安徽滁州、广东肇庆、天津西青、湖北咸宁、四川都江堰等五地自建工厂,分别对应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地区五大城市集群,重点对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川渝、两湖中南地区市场,初步构建起“超级城市群+自建工厂”的全国战略布局。
3、自然养肤品牌“山川”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日前,自然养肤品牌“山川”宣布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尚承投资领投,U家会基金跟投,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开发、生产、渠道建设等方面。据悉,山川成立于2021年,山川将东方山水生活意境与现代养肤理念相结合,采用来自中国地域的珍稀植物作为产品成分原料。目前山川的销售渠道主要为天猫旗舰店、微信小程序商城等,同时也会在少量线下的快闪店进行销售。
4、Manner全国10个城市200+新店齐开
3月1日,MannerCoffee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Manner在上海、北京、武汉、成都、南宁、海口、深圳、苏州、杭州和重庆10个城市的200+新店齐开。3月8日至3月11日,自带杯会员可以到店免费喝咖啡。
5、张勇卸任海底捞CEO 杨利娟接任
3月1日,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称,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调任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兼前首席执行官张勇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将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并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
6、美妆零售品牌“话梅”开设柠檬茶旗舰店
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妆零售品牌HARMAY话梅推出的手打柠檬茶品牌“introlemons”全国首家旗舰店在上海安福路开业。此前,“introlemons”已先行在北京、西安、重庆等地开店,未来还将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地拓店。
7、潮流配饰品牌“MYOMY”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据悉,潮流配饰品牌“MYOMY”日前完成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MYOMY在去年2月正式进军潮流配饰赛道,主打高性价比的太阳镜及相关眼镜配饰。渠道方面,得物为主阵地。在入驻得物的第一个月,在零投放的前提下实现了近20万GMV,而2021年全年GMV超过3000万。
# 其它 #
1、名创优品2022财年Q2财报:净利润增长超1.5倍
名创优品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二财季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这一财季名创优品总营收达27.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长21%。其中,国内营收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海外营收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该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增长155%。同时,名创优品该财季净利润率7.7%,创疫情爆发以来近7个季度新高。
在门店方面,名创优品本季末全球门店数量达5045家。其中,国内门店数3168家,国内店铺净增133家;海外店铺数量1877家,本季度净增41家。在电商方面,本季度名创优品电商+O2O业务营收合计占比近11%,其中,电商业务营收1.7亿元,O2O营收1.3亿元,O2O营收同比增长130%。截至12月31日,名创优品私域留存用户数超1400万,官方小程序月活跃用户数超过780万。
此外,作为名创优品集团“X”战略下孵化的子品牌,本季度TOP TOY营收达1.3亿元,环比增长20%。截至12月末,TOP TOY门店数量达89家,包括13家梦工厂店和76家潮玩集合店。
2、2022年1月线上消费报告:抖音电商GMV占天猫京东23%
据有关媒体报道,百观 科技 日前发布了《2022年1月线上消费数据洞察》报告,基于长期追踪的线上消费数据,针对2022年1月期间,个护化妆、食品酒水、家用电器及新概念赛道等重点消费品类的行业趋势和品牌格局表现展开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表现上看,2022年1月天猫京东GMV同比增长10%,相比2021年同期增速放缓,受春节消费驱动,食品酒水、手机数码、珠宝礼品等赛道增长高于大盘;抖音电商GMV占天猫京东的23%,同比增长166%,其中服装GMV已超越天猫京东。
3、丽人丽妆2021全年营收41.55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0.99%
根据丽人丽妆发布的2021年财报,全年营业收入41.55亿元,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20.99%,扣非归母净利3.63亿元,同比增长17.32%。归母净利润连续8年双位数增长,毛利率提升至36.46%。
此外,丽人丽妆2021年来自天猫国内和天猫国际的收入分别为37.09亿元、1.64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4.78%、1.43%,来自于天猫平台的收入合计38.73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93.2%。2021年,丽人丽妆除天猫之外的其他平台收入为2.82亿元,同比增长228.51%。
4、极兔持有百世快递1200万股权被冻结
日前,杭州百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为极兔速递有限公司,股权数额为1200万人民币,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冻结期限自2022年2月23日至2025年2月22日。对此,极兔速递暂未作出回应。
5、百盛旗下东方既白将永久关闭
3月1日,百胜中国发布2021年度报告,宣布终止运营旗下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
根据年报,东方既白关停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大众点评显示,最后5家东方既白门店分别为苏州、深圳、金华和上海,主要分布于交通枢纽。上海有两家门店,现已全部关闭。所有门店计划将于2022年永久关闭。
⑵ 蒸发3000亿!腰斩背后,谁在狙击顺丰
我国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快递市场也一直水涨船高。
纵观国内,顺丰在快递领域无疑是一枝独秀,以其快速的配送效率逐渐扩大市场占比,在物流快递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但自从4月以来,顺丰发布史上首份亏损季度财报、股价狂跌开始,一切似乎都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截止8月20日收盘,顺丰股价已跌至58.06元,相比于市值巅峰时期,已累计蒸发超3000亿元。
顺丰“不顺”?市值为何大起大落?
如今,国内的快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昔日的竞争对手开始进军上游快递业,这为顺丰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关于极兔所引发快递行业惨烈的价格战、EMS重新入局、京东物流融资加剧竞争等等,是近段时间舆论热议的话题……
01
快递红利正在萎缩?
近日,顺丰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在今年的上半年,顺丰营收总额为883亿元,同比增长24.2%。但其上半年的净利润总额却只有7.6亿元,同比下降近80%。
对于净利润的暴跌,顺丰公司曾给出两个原因:第一,由于第一季度的投入加大导致了成本的增加;第二,定价较低的经济快递产品占比提升过快,导致顺丰的毛利承压较大。
简而言之,快递红利正在萎缩……
在中国,民营快递其实是最近20多年才出现的。之前,大众所接受的快递服务都是由中国邮政EMS提供的。
90年代初,以顺丰、三通一达为代表的整个民营快递物流企业纷纷涌现。如今,在每年2万亿的行业蛋糕中,他们已占据85%以上的份额。
过去二十年,快递行业的成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增效和降本。
197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8%,2019年首次超过60%。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城市,而横向增加城市用地的同时,面积有限,人也住得更密。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时,中国就有超30万个小区,且其中有62%的小区占地超过3万平方米,11个这样的小区相当于一个梵蒂冈的面积。
这种高速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不仅给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天然条件,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劳动力支撑。
2019年,中国快递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一线快递员占70%以上,其中农民工占比超过80%。
显而易见,快递行业的发展完全基于时代的发展。而当“快递”遇见“电商”后,也预示着一场相爱相杀的故事正式开始……
在城市化进程的后期,快递物流业进入由电商驱动增长的阶段。
2019年,电商件占快递总量的77%。而电商件的客户对价格尤为敏感,做电商快递的企业赚钱得靠走量,因此常“以价换量”,由此引发了惨烈的价格战。
对于快递行业而言,价格战本质上就是效率战。
在价格战中,企业将规模优势下的成本降幅让渡给客户,而效率低下的二三线企业将在价格战中被逐渐出清,腾出来的市场份额再被头部企业吃掉。
快递物流是规模经济极其显著的行业,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通过价格战胜出的高效率企业将继续增加投入、扩大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
比如,目前由极兔所引发的快递行业价格战,让极兔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从0到2000万件包裹的业务增速,甚至使出一天补贴一亿的亏钱手段,最后因“低价倾销”被罚,也在所不惜。
因此,民营快递行业的赚钱模式,由早期的城市化红利,变成必须加大投入、主动塑造行业格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快递平均单价已从2010年的24.6元/件,下跌至2020年的10.55元/件。十年时间里,我国平均快递单价下跌了14.05元/件。
这个过程中,快递“老大哥”顺丰必然要受到一波强烈的冲击。
02
顺丰是不是一家好公司?
也有人说,顺丰的动荡,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转型期阵痛的表现。
顺丰或许不希望外界视它为高端商务件、强调时效的快递公司,更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到顺丰是一家综合性物流服务商,乃至一家优质的技术型公司。
在如此激烈的行业转型大战中,必然造成一种认知分歧,更何况从公司决策层面而言,面对巨变和竞争,任何企业都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说,商界是一个江湖。那么,顺丰试图从帮派混战的江湖中扬名立万,甚至当武林盟主,也许要首先要去证明自己是一家好公司。
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样,顺丰控股的创始人王卫,绝对是个“狠人”。据说,他喜欢一种以高速从山顶向下俯冲的自行车极限运动,这项运动极具野性和暴力美学。
如今,顺丰的股价亦如这项极限运动。相比春节前的 历史 最高点,顺丰的市值目前已经快速缩水,蒸发超3000亿,几乎“腰斩”。
而这一次,不知“冲下山”的王卫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当顺丰市值一举冲上5000亿人民币时,外界一致崇拜这种冒险的企业家精神;但当顺丰股价“腰斩”时,大家又会感觉厌恶,只愿接纳一种可靠、稳定的状态。
2021年第一季度,顺丰罕见地出现10亿元亏损。
季报发布后第二天,顺丰股价一度跌停,当时市值蒸发超700亿元。王卫为此公开向投资者致歉,称自己“在管理上有疏忽”,类似情况不会再出现。
但奇怪的是,从详尽的年报数据来看,顺丰又是中国业绩及品牌形象最好、且最有可能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物流公司之一。
这种看似矛盾、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或许才是越来越多投资者紧张情绪的真实来源。而事实上,大家出现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显然,在这场江湖持久战中,试图维系一个“好公司”的形象或许真的很难。
而当前有极兔的疯狂跳跃,后有京东的围追堵截时,这场江湖大战似乎才刚刚开始。
如今,股价“腰斩”的顺丰,不可逃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与京东物流相比,谁的投资价值更大?
顺丰和京东同属高端物流,起步于自营模式,舍得在仓储、卡车这些重资产上投钱,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并且都很接近终端消费者。
顺丰的定位是一家可以服务于任何公司的第三方,而京东物流,至少目前看上去还是服务于京东电商的物流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东集团的物流版块中,还有一部分是投资控股的同城配送业务达达。顺丰虽然在这个领域是新手,但掌握着一些优质的大客户资源,比如麦当劳。
2020年,顺丰的同城配送收入超过180亿元,而达达不到60亿元。
目前来看,不管是京东物流还是达达,都处于亏损状态。所谓的重资产投入与网络效应,都还没能在利润层面充分兑现。相比之下,顺丰每年5%左右的净利润率,相比京东物流更令人安心。
2020年开始,是顺丰发力电商快递的关键期。
过去,顺丰是靠着冷链、急送或是保价等特殊需求来争取电商客户,但低价仍是快速获客的最好办法。
顺丰在2020年力推单价3至4元的特惠业务,令公司经济快递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
03
“中国邮政全面提速”
“只要在中国境内,中国邮政一定使命必达。”
快递业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中国经济发展使快递业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快递业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同年GDP的增长率。
而开创中国大陆快递业先河的,正是中国邮政。
而直到2021年时,市场份额已主要集中于头部民营快递企业。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顺丰控股、韵达股份、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64%、16.33%、14.94%、9.93%。
曾经市场份额高达90%的中国邮政,如今仅剩不到30%,市场份额一步步被蚕食。
面对快递行业的竞争激烈,中国邮政一度被疯狂调侃,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邮政已经破产了。
2021年6月28日,中国邮政官方宣布全面提速!
1000+城市间寄递提速提升用邮体验,快为根本。中国邮政此次提速后,全国主要城市可享邮件次日达,6成以上特快专递实现次晨达。
中国邮政此次提速,被视为正式“硬刚”民营物流。
出人意料的是,与多年前全国网友一致吐槽EMS不同的是,这一次得知中国邮政提速的消息之后,网友们表现出一种强烈期待的态度。
6月28日当天,“今天起中国邮政全面提速”冲上微博热搜榜首。一周内,该话题在微博上阅读量超4.2亿,讨论超1.7万次。
难道这背后,是群众苦于民营物流一统天下久矣的现状?特别疫情期间,中国邮政令更多人对这个国企有了新的认识。
2020年,中国邮政集团实现收入6645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利润606.4亿元,同比增长12.5%。
根据《财富》发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邮政集团在世界500强中位列第74位,相比2020年名次上升了16位。
物流民营企业与中国邮政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当三四十架飞机随时待命,全国数千座机场联合分配协调时,实际上已经全面碾压了所有物流民企。
当面对这样一个把下沉服务到极致、把物流资源充分调配、又掌握大量资金优势的平台开始“苏醒”时,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自然有更多期待。
除了对民企的资源碾压外,还有意识形态的全面碾压。中国邮政喊出了“是任务,不是生意”。
或许,这是它与顺丰等民企的真正不同之处,亦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04
“快递”是一条荆棘之路
从极兔快递在义乌发货价一度低至0.8元,远低于其他快递公司价格后,被责令处罚;
从“三通一达”在收入端仍严重依赖电商;
从中国邮政二十多年来的一路亏损;
到如今顺丰的股价腰斩……
不难看出,快递行业显然不是太好的商业模式。
利润薄,资产不仅重,而且设备和技术进步很快,需要持续的资本开支。
但中国这样人口密集居住、商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超级大国,或许注定会诞生规模远超UPS和Fedex的本土物流公司。
可这无疑是一条无比艰辛、需要不停主动出击、又要不断经历洗牌的荆棘之路。
在快递江湖中,最终鹿死谁手,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题?
⑶ 达达配送的老板是谁
达达配送老板是上海趣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法人代表名字叫:蒯佳祺灶穗
我能局樱肯定,望采纳我的回答。隐腊卜
⑷ 达达配送
简介: 采用众包模式,专注提供最后三公里一小时配送的物流平台。
创始人: CEO蒯佳祺、CTO杨骏
愿景: 达达希望天下的O2O没有难做的生意
主要产品: 商户APP、配送员APP、BD工具
技术情况: 主要有云地址、动态定价策略、BD管理工具、派单与抢单
可参考: 新达达技术
主要竞争对手: 闪送、京东众包(京东到家)、蜂鸟、点我达、人人快递
主要发展节点:
1、2014 年 6 月上线
2、尝试承接饿了么外卖订单
3、与一米鲜达成合作,对接一米鲜订单系统,日订单量的突破4万
4、推广商户APP、配送员APP、积累大量商户以及众包配送员
5、2015年10月份推出“派乐趣”外卖平台
6、2016年2月派乐趣逐步淡出用户视野
7、2016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合并后京东集团将拥有新公司 47% 的股份,更名为新达达
融资情况:
A轮融资,金额数百万美元,投资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2014年底完成了来自多家PE私募基金和中美超级天使投资人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2015年6月获得DST领投、红杉资本和景林跟投的一亿美元C轮融资,当时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2015年9月,完成了D轮融资,融资额度在3亿美元左右,主要投资人为DST和红杉资本
个人解读:
2015年9月份开始接触达达在南京的运营团队,期间共关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以下为个人解读:
纵观O2O之类的互联网公司,达达显然有些特立独行,以至于完成C轮一亿美元的融资时,很多人还不知道达达是什么样的公司。
定位于O2O的基础服务商,达达在早期一直服务于商家。伴随着O2O寒冬的来临,达达急需完成新一轮融资或者实现自身造血,单纯的配送无法支撑起后续的发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推出外卖平台,实现了上游信息服务和下游配送服务的完整闭环,通过订单收益维持其众包队伍,因此达达于2015年10月份推出了“派乐趣”。
派乐趣在2015年年末全面发力,用三个月时间将派乐趣做到日订单百万级,这固然进一步恶化了和美团外卖、饿了么、网络外卖之间的关系,遭遇了传统外卖平台的疯狂绞杀。但也在O2O寒冬来临前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表明用户对传统的外卖平台并没有那么强的忠诚度。
下面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显性层面所能看到的是庞大的配送队伍,数量维持在百万级(活跃数量暂无公开数据),这是其价值所在。从淘宝、天猫、京东再到饿了么、美团、滴滴等互联网企业,这一类互联网公司的主要角色是信息平台,将商品信息直接传达到消费者手中,后续的物流服务基本靠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解决(京东快递除外)。这一类公司依靠信息传播的无差别性可以快速覆盖全国市场。
但对于O2O企业来说,因为区域性、时效性、离散性等因素,传统的物流体系无法支撑O2O企业的发展,因此O2O企业形成了众多分散的、孤立的、重叠的区域性市场。大市场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淘宝、饿了么、美团、滴滴这种提供线上信息服务的企业中。对于这一类的O2O企业来说,达达是其扩张的重要推手,一如和达达合作的一米鲜之类的公司。
达达平台的众包配送员,具体数据不得而知,但最多不过百万级。但他们不仅仅是兼职配送员。本质上来说,他们是一大群有时间、想挣钱、遵守线上平台规则的自由从业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是在达达提供的内容上完成配送工作,随着达达垂直领域的增多,他们会跟随达达的步伐进入其他垂直领域。或许会去谈商家、会去推广用户、会去更多需要临时用人、大量用人的长尾市场、O2O市场、自由职业市场。
隐性层面来看,达达的模式颠覆了现有的公司模式以及组织形态。我们很难去定义其员工的边界。他是虚拟的、无边界的一家企业,他将传统的组织功能进行了弱化,通过平台规则对员工进行管理。他是一个足够扁平化的无边界组织,他通过互联网平台去完成公司的自组织、自管理以及员工的更迭。
然而目前的达达的众包队伍所做的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工作上,另外员工个人的未来职业发展也是需要达达去考虑的,因为这个足够扁平化的组织,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职业上升通道。
更新:
2016年,伴随着O2O的降温,达达也投入京东到家的怀抱。这个曾经非常看好的创新公司,慢慢变得不那么耀眼,很多美好的想法也没有实现,似乎有那么一丝落寞之感。派乐趣的逐渐没落,似乎阻断了达达自己造血之路;一米鲜之类的第三方企业,本身不强的盈利能力,也无法支撑达达的后续发展。投入京东到家,也算一个不错的选择,希望达达在接下来的新零售模式中,能有更好的发展。
回归到线下实体店铺,媒体整天呼喊的实体店日子难过、中国的商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线下店铺倒闭等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新街口、万达的消费人群依然很多,优衣库依旧卖断货,超市搞个促销也会被一扫而空。至于所说的线下实体店铺倒闭,这只是正常的优胜劣汰,即使没有互联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实体店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也会有很多实体店因为体验好而人气爆棚。当年到处描述的传统公司看互联网企业,看不起、看不懂、看不见的问题,也只是从过分自信到过分恐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