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美国指数基金规模2019

美国指数基金规模2019

发布时间:2022-09-23 23:27:36

Ⅰ 中概股指数型基金有哪些

目前国内能买到的中概基金只有一只: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513050);基金类型:QDII-ETF;成立日:2017-01-04;基金规模:14.18亿元(2019-12-31);跟踪标的: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人民币指数。

Ⅱ 什么是策略指数基金

什么是策略指数基金?策略指数基金是指通过对基金持仓股有选择性的策略性的优化,从而希望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类基金,策略指数基金在宽基指数基金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所谓宽基指数基金是在挑选股票时只将所有股票按照市值大小依次排列,而策略指数基金则是在宽基指数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这些股票,通常会采用某种投资策略来筛选股票,不按照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大小来挑选股票,这就使得策略指数基金拥有了主观选择与客观数据结合的特点,从而使这类基金更有可能获得良好超额收益,目前常见的策略指数基金有红利型、基本面型、价值型、低波动型几种,这些指数的策略都属于价值策略指数基金,另外也有一些指数的策略较为复杂,例如央视50,策略指数基金对持仓股进行了策略性的优化选择,所以策略指数基金收益相对于宽基指数的收益可能会更加好,对于投资者也是一类不错的投资选择。

Ⅲ 行业指数基金有哪些ETF品种如何选择

行业指数基金有哪些?如何选择?巴菲特说过:对于个股投资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买指数基金,那么A股的指数基金有哪些呢?根据交易系统的显示,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ETF基金共349支,总规模超过7000亿,其中成交额在1000万以上的有152支,而十亿以上的也就11支,去掉几个重叠的同类品种,也就是说ETF基金真正活跃的也就是那么十几个而已。至于行业主题类的ETF则是最多的,这对以行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板块或主题轮动,没有能力或者时间选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节省了大把的时间,直接买入相关行业的指数基金便可,这可能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投资品种了,现在各种主题基金琳琅满目,究竟该如何选择,已经成了投资者头痛的事情了。

从它的持仓来看,龙头太过明显,第一个占了前三个占了32%,前五个占了45%,如果懂点股票的投资者有可能不会选择指数,而会去选择这个行业里面的龙头,可能效果更好些。
2.芯片ETF
代码159995,规模200亿,于2020年,这完全是追逐热点而设置的产品,估计受炒作的时间有限,随着大批被高估的股票价值回归,后面的风险是大于机会的。
规模230亿,是2019年10指数基金,也是受当时5G概念火爆发行的,现在来看,这种跟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规模和成交量都上来了,但持续性还有待观察。投资者如果不会选股,以行业指数基金代替至少简单省事得多,另外比单独去买板块中的个股风险还是要小得多。
4.军工ETF
512660,规模70亿,成交额在八九个亿附近,这个产品已经运行有四年了,相关指数也很高就有了,而军工题材仿佛也是长久不衰,过一段时间就会炒作一番,与牛市的证券、熊市的消费、震荡市的军工也是投机者的最爱。
当然行业ETF绝对不止上面四个,还有新能源汽车、科技、消费、银行、半导体、医药、房地产、信息等等,通过这些行业指数基金,投资者可以非常轻松地把握到行情的方向,对整个大盘有一种把握全局的感觉,从而更明确地指导自己的投资,尤其对行业和个股的选择是非常有帮助的。

Ⅳ 为什么广发纳斯达克和华安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2019年涨幅不一致

虽然说都是指数基金,都是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但是有平均权重,和比例权重。不同基金公司会有不同的选法,而且如果是占比的话,发布时间不同,所占比例也不一样

Ⅳ 都去买指数基金了,战胜市场就更容易了么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在金融投资中,一对最重要的概念,是主动和被动投资。被动投资,指的是购买并持有一个市场组合,其目的是获得市场平均回报。而主动投资,则是指通过择股、择行业和择时来谋求获得比市场平均回报更好的投资回报。

主动投资,为了获取比被动投资更好的投资回报,需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其风险就是,投资者可能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也可能获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市场中所有的投资者,加总起来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其中所有的主动投资者,获得的总回报是平均回报扣除交易成本。如果有一位主动投资者获得超额回报,那么必然有另外一个主动投资者的回报低于平均。因此,如果你不能在主动投资中战胜别人,那你就是那个被宰割的对象。

最简单的被动投资方法,是购买并持有一个市场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在过去几年间,指数基金和ETF,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通过指数基金进行投资。这种趋势,让很多主动型基金经理如临大敌,开始担心起自己的饭碗来。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说法,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购买指数基金,加入被动投资的阵营,那么主动型基金经理面临的竞争就更少了,因此他们更可能战胜市场,获得超额回报。

乍一看,这种说法似乎挺有道理。因为大家如果都去买被动型指数基金了,那么市场有效性就会下降。有效性越低的市场,价格偏离基本面的情况就越多,因此主动型基金找到这种价格扭曲,并从中获利的可能性也越高。

然而,验证一种说法究竟是否有道理,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我们需要去研究和分析证据。这样才能得出更加客观和理性的结论。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数据。

在过去几年中,选择被动投资的美国投资者,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举例来说,2008年年底,美国主动基金管理的总资产为46,000亿美元左右,而被动投资基金管理的总资产为11,000亿美元左右,约占所有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的19%左右。而到了10年后的2018年底,主动和被动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104,000亿美元和64,000亿美元,其中被动管理的资产达38%左右。也就是说,在十年间,被动管理的资产市场份额,翻了一番。

照上面的逻辑,在这段时间内,主动管理的基金应该业绩更好,因为有更多的人选择了被动投资。但事实如何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标普公司公布的SPIVA研究结果。该研究统计了美国主动型公募基金战胜市场的比例。

2008年的SPIVA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的5年间,无法战胜市场的主动型公募基金,大约为79%左右,也就是差不多有八成公募基金无法获得超额回报。到了10年后的2018年,回顾过去5年,无法战胜市场的主动型公募基金,为87%。

也就是说,无法战胜市场的主动型公募基金,不光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去购买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但是要战胜市场,反而变得更难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意外的发现?其实仔细想想,背后的原因也不难解释。总结起来,有这么两条:

第一、退出主动投资竞争,甘愿去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大多是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没那么厉害的“输家”。在他们退出后,留下来继续专注于主动投资的玩家,其平均投资水平更高。

大致来说,绝大多数投资者,在一开始,心中可能都会有一个“投资大神”之梦,梦想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巴菲特第二。很少有人会在第一天就主动承认,自己没那么厉害,其实就是一颗被收割的“韭菜”。有一些投资者,在吃了亏以后,慢慢认清现实,认识到自己有几斤几两,以及战胜市场有多难,因此会选择加入被动投资的大军。在这种持续的自我筛选和淘汰过程中,参与主动投资的玩家更少了,但是留下来的却是更强的,或者至少赢多输少的。因此要战胜对方,自然难度也更高。

第二、市场的有效程度提高了。

有效程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廉价。和十年前相比,我们现在的网络速度要快很多,移动手机要普及很多,各种关于公司和经济的信息量大增,传播速度也更快。因此,基于信息时间差来谋求超额回报,难度大大提高。

其次,金融行业的人才数量,以及使用的工具效率,有了很大进步。在今天的投资行业里,考取CFA证书不再是一个稀缺品,而是一个必备品。大量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包括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进入基金投资和资产管理行业。任何一个有点规模的基金,如果没有几套基于电脑程序的量化投资交易策略,都不好意思跟人开口。所有这些因素,都提高了市场的有效程度。

主动投资的参与者更强,市场更有效,解释了即使有更多人购买指数基金,战胜市场却反而更难背后的原因。

上面说的是美国市场的情况,那么我们中国市场怎么样呢?很遗憾的,针对中国股市,还没有类似于SPIVA这样的统计研究,可以让我们直接观察到主动型公募基金战胜市场的比例。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数据研究,来管中窥豹。

举例来说,在2007年时,在上交所所有的上市A股中,个人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市值,接近50%,远高于机构(32%左右)和法人(20%以下)的持股市值占比。但是到了十年后的2017年,个人持股占比下降到21%,而法人持股占比则上升到62%左右。也就是说,A股的投资者结构,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股市中的主要力量,是公司层面的法人股,而非那些散户。能够让机构割的“韭菜”,将会越来越少,这将显著提高主动基金战胜市场的难度。

其次,在过去10年间,投资A股的基金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7月底,投资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数量,超过了6000只。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接近4万只。同行之间的竞争,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有效程度,也让任何一只基金战胜市场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在投资方面没有高人一等的信息或者速度优势,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胜市场的策略,那么投资者更加理性的选择,是购买一些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努力保持不同资产之间的多元分散,并且坚持长期持有。这种看似愚笨和简单的投资方法,反而才是最管用的投资良策,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成为市场中被狩猎的对象,获得最好的长期回报。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Ⅵ 策略指数基金指的是什么

策略加权指数也被称作聪明指数(Smart Beta),最初起源于美国经济学者对于指数择股规则的新设想,希望通过成分股选择上的优化,获取超预期收益,属于新兴概念。

在美股,经过近15年的飞速发展,策略指数和相关基金的开发已十分成熟。2019年,美国ETF产品中,Smart Beta的数量占总数的近半数,规模约占总规模的1/4。

许多研究都表示它能有效地提升收益,在牛市赚得更多,在熊市稳住下跌危机。

但在国内,策略指数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指数公司早期虽开发了部分策略指数,但苦于关注者不多,总体规模不上不下。

基金开发后没人买,基金公司还得花费一定的运作成本进行管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愿意研究,还不如去开发更受国内投资者追捧的宽基指数或者行业指数。

所以,常常只见策略指数面世,而不见策略指数基金面世。这也导致策略指数收益虽然不错,但十分小众。

归根结底是国内的投资者对策略加权指数了解不足,对其投资优势知之甚少。

策略加权指数真的能帮我们挣更多钱吗?

它们是怎么帮我们挣钱的?

往下读完,你会有更多收获。

一、策略加权指数概念认知

由于国内许多策略加权指数是从市值加权指数优化而来,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先从市值加权指数谈起,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宽基指数。

股市中的股票有几千只,宽基指数在挑选股票时,会将所有股票按照市值大小依次排列,再根据其排名分配占比(权重)。如,上证50指数选的是A股市值前50名,中证500指数选取大约300-800名之间……

这种选股方法简单粗暴,但对投资大方向上的收益保证十分有效。

能在股市中做大的企业,往往都有几把刷子,出现黑天鹅概率较低,收益基本有保障。

而许多策略加权指数就是在宽基指数的基础上,人为地选择不同的条件,进一步筛选股票。

这使得策略指数拥有了主观选择与客观数据相结合的特点。这也使得它不同于那些依靠基金经理、决策过程不公开的宽基指数增强。

策略指数的策略设计大都十分公开透明,有利于新手了解策略具体的运用和执行,投资起来也较为放心。

当然,有公开的策略指数,就有非公开的策略指数,如央视50指数是由中央电视台与北京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共同编制的。其择股标准不公开,仅定期公布成分调整,但长期来看收益仍十分可观。

二、策略指数分类

撇开宽基指数的打底效果,只看策略筛选条件,可以把策略指数分为红利型、基本面型、低波动型、价值型……

也有部分策略加权指数不将宽基指数作为基础,仅根据指数筛选条件,自行在股市中挑选股票,组成对应指数。

目前,红利指数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其次是价值指数、低波动指数以及基本面指数。

1、红利指数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红利指数都十分受欢迎,原因在于它的选股策略有天然的优势。

指数红利来源于许多公司每年都会进行的现金分红。

如果某公司当年业绩不错,利润较高,会提前约定,将一部分利润分给每一个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

此时,投资者无需考虑买卖差价问题,只需要一直持有股票,就能获得相应的现金分红。就像买入了一个不停下金蛋的鹅。只要公司还在持续盈利,随着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投资者的分红收益就会越来越多。

每年从分红中获得稳定收益,也是许多有经验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过程中,跑赢其他人的一大原因。

这种靠分红挣钱的思路应用到策略指数中就是红利指数。

(1)以国内最老牌的上证红利指数为例(000015,一般被简写为“红利指数”,注意区分),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选取过去两年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的50只股票,组成指数。

Ⅶ 指数基金可以永久持有吗

指数基金逐渐被投资者和市场所重视,在于巴菲特力荐,但是国内某些人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曲解了巴菲特的本意。

2008年巴菲特与一位基金经理打赌,看谁的收益高,基金经理选择五只基金,最终五只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8.7%,28.3%,62.8%,2.9%和7.5%,而标普指数基金的收益率为85.4%,指数基金完胜。

所以国内某些人就十分推崇指数基金,把巴菲特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实际上这是有点邯郸学步的意思。

确实指数基金取得了比对冲基金更好的收益,但是国内某些人仅仅看到表面现象,没有认识到指数基金取胜的内在逻辑,也没有关注到巴菲特的全部讲话,通过选择性的引用巴菲特的讲话,做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判断。

巴菲特指出,赌注的这9年内,表现异常疲软的股市可能会促进对冲基金的表现,因为许多对冲基金持有大规模的‘空头’仓位。相反,如果9年内股市带来很不寻常的高收益,那么这对指数基金是很有利的。

非常明显,指数基金赢在美国股市打赌几年内走牛,对冲基金败在美国股市走牛数年年,反过来,如果美国股市走熊数年,对冲基金持有大量空仓对冲,收益就会成倍放大,指数基金就会大跌,出现巨大亏损。

因此指数基金也是不适合长期持有的,只有在长期牛市中才会有持有价值,像美国次贷危机以后连续九年牛市,股指不知道创出多少次 历史 新高,持有指数基金收益巨大。尤其是A股波动率很大,又被投资者诟病为牛短熊长,目前指数与十年前相比,并没有涨幅,持有指数基金是无法取得良好收益的,搞不好还会亏损。

与 历史 高点6124点相比,不到一半的距离,如果当时买进指数基金,(当时应该还没有指数基金),那么市值就会损失一半,即使在15年高点5178点买进持有那么亏损也是在40%以上,即使在18年1月29日高点3587点买进,亏损也会有10%以上。但是在2249点买进指数基金,也会有30%左右的收益,收益还是非常丰厚的。

因此投资指数基金也要波段操作,在市场底部买进,在高位卖出,如果高位能够做空,低位做多,那收益更加丰厚。

不用听信指数基金长期持有的谎言,一个股市不可能只涨不跌的,尤其是A股,融资依然是最大化的任务,长期牛市太难太难了。

指数基金当然可以永远持有。

以我国A股为例,2005年沪深300指数基金基金成立,14年来虽然股市行情牛熊交错,震荡起伏。但是载止现在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涨幅依然接近4倍。如果你从沪深300上市那天就持有它,持有14年多,现在你的获利是接近4倍!这个收益也是不错了。

很多人以为指数基金持有这么多年不得赔死啊!实际不是这样的。

像沪深300指数、上证50这样的指数基金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都是我国优秀的核心上市公司。它们在大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成长,业绩一直在增长,给投资者的回报也越来越多。买指数基金就是买未来,买我国的长远经济前景。只要你看好我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你就长期持有指数基金。

永远持有指数基金是可以的。因为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人类 社会 一定会越来越富。这是个世界的大趋势。百年后的今天的人们一定要比现在的人富裕。就像我们比几百年前的人要富裕一样。因为 历史 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 探索 财富的脚步不会停止,股市上涨到10000点一定会实现!

大胆的持有指数基金吧!可以留给子孙。真的,没有开玩笑。

只要投资者愿意是可以永久持有这只指数基金的,通常说的指数基金是指上证50、沪深300还有中证500这些由证券交易所发布的特定指数基金。投资者是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成分股构建的投资组合,减少盲目选股带来的投资风险。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指数基金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也好于主动型基金,对于投资者而言只要在选择基金方面注意风险,避免基金清盘,要选择基金规模还有优秀的基金经理就可以长期持有基金。

投资特定的指数就可以避免基金经理因为主观情绪而影响到基金的整体收益水平,因为主动型基金主要是为了寻求超越市场业绩的表现为目标的一种基金,在选股方面全靠基金经理能力,必然就会受到基金经理的个人情绪影响导致基金的成绩存在波动。指数基金属于被动型基金,寻求跟市场的指数走势趋向一致,就避免了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反而在牛市行情中指数基金的收益会表现的更优异,也会与被动基金相比减少人为的干扰反而指数基金投资会更稳定。

1、A股熊长牛短走势。

但是投资指数基金主要在于股市的整体走势情况来决定收益,A股市场近30年的行情虽然是处在一个缓慢上涨的过程,但大部分时期都是一个冲高回落的阶段,投资指数基金如果选择长期持有虽然会有获取到收益,但要获取到较高的收益会存在难度。

也就是说投资指数基金最好是股市能有一轮较为漫长的牛市行情。基民才能真正的获取到高收益,如果像A股这种长期的熊市短暂牛市漫长的行情为主,永久持有指数基金获取的收益可能会跑不赢其他的投资产品。

2、选择基金也很关键。

做中长期基金投资,选择基金是非常关键的,毕竟投资者需要在长期的投资中要规避掉基金被清盘的风险。加上股市长期的熊长牛短,最好是维持一个高抛低吸的方式来操作更适合中国股市的行情变动。

选择基金需要考虑基金的规模,基金经理的能力跟以往的业绩三点来了解,才能对选择指数基金有更好的把握,也适合去在中长期投资中避免基金出现问题引起的投资亏损。

因此,投资指数基金是可以永久持有,但是A股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缓慢上涨熊长牛短的行情,如果要投资股市尽量是维持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可能指数基金的收益会更高,一个长期持有的思路来投资未必能跑赢一些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指数基金可以永久持有,但是还是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好指数基金;二是坚持不断投资;三是及时落袋为安。

指数基金都可以长期持有,但是我们还是要进行选择,毕竟我们进行指数基金的投资是为了获得不错的收益,来实现财富的增值,所以在决定指数基金投资之前,还是要对指数基金进行挑选。

挑选指数基金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数基金的规模,也就是体量大小,体量大清盘的风险就小。二是指数基金经理的能力,从其以前的业绩中,看看该经理的投资能力,毕竟是基金经理管理着你的资产。三是看看指数基金持仓的股票,是不是周期性的公司等等。

指数基金投资一定要坚持持有,这样获得收益的概率就会大很多。但是在持有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定投和购买相结合。

定投可以节省我们的精力,从而分散整个风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次性投入,踩中净值高点的可能。购买就是在基金净值下跌情况下进行人工投资,以此来降低成本,为后期获得收益打下基础。

指数基金的持有也要注意落袋为安,基金投资就是为了收益,虽然说一直持有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是如果不进行止盈,你看到地只是基金账户上数字的变化,并没有使你的资产获得增加。

及时落袋为安,可以让投资者更有信息,因为自己的资产在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性格,防止贪婪。这是你理财投资中最重要的,一定要注意。

总之,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持有,但是还是要注意以上三方面的问题,这样你的指数基金投资或获得更高的收益。

理由如下:

指数基金不是不可以永久持有,那样不能利益最大化。

首先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1、大家知道中国股市历来都是熊长牛短,五六年一个周期,这个周期中有高点、低点。如果我们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到高点也不买,任何一个股市都不可能是只涨不跌,只跌不涨的股市。那这么能获得收益最大化呢!2、一个好的指数基金收益好坏都是和改该基金投资管理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发现投资的指数基金经理管理水平有限,或该只基金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将调走,我们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卖出该基金,以回避风险。3、指数基金一般是根据股市行情一个涨跌周期,在该周期相对应高点卖出,然后在恰当地低点在买进,做到尽量收益最大化。

指数基金的投资从中长期来看,投资者往往会考虑长期持有或者是波段操作,不同的选择所带来的投资回报率也会有所不同。

指数基金长期持有是指以一定的盈利预期目标进行操作,在卖出之前除了基金定投买入,不会有任何卖出的操作。波段操作指数基金是指投资者在价格高时卖出,在低位时买入基金的投资方法。

长期持有的方式看似从头到尾都是一直拿着,不需要对市场进行择时和择机的选择,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只需要盯着自己的指数基金净值即可。骑牛看熊认为配上指数基金定投更好,每个月以固定的资金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买入,设置一个指数基金的止盈点,在将来达到盈利预期的目标后,再选择清仓卖出。

波段操作对投资者个人的交易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要时常关注基金一段时间的走势,还要注意整体的大势是否能继续上涨,种种因素的综合表现,将会决定投资者对于指数基金的买入和卖出作出判断。骑牛看熊认为这就好比股票日内做T,冲上去就卖,跌下来就买,但是投资者一旦操作反了,那么实际账户成本会增加很多,并且冲上去卖掉后,指数基金继续上涨。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久的事情,尤其是做投资一定讲究个灵活应对,就跟你投资某个公司一样,可能前10年这家公司经营的非常好,而后10年因为产业政策变化或者管理上出现漏洞,曾经的业绩优秀时代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按照过去的方式是肯定要赔钱的,毕竟山不转水在转啊。

在所有的基金投资里面,指数基金无疑是最好的,好的关键点在于被动型的投资指数,跟主动性基金的区别在于不去直接参与上市公司,这样就避免一些上市公司突然出现黑天鹅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主动基金的净值突然出现大跌的情况,有时候的跌幅远远大于指数,核心原因就是该主动基金踩上了地雷,导致净值大幅度下滑。

而指数型基金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回避了基本面的问题,但是并不见得指数基金就能长期持有,因为参与的是指数投资,所以只有在指数上涨或者处于牛市的时候,参与这样的基金才能赚钱,如果在市场处于熊市或者大跌的时候,指数基金一样会下跌的很多,你一样遭受损失的,从这点看参与指数基金一定要把握好波段机会,同时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要主动及时的减仓,当然如果对波段实在把握不好的前提下可以做基金定投也是个非常不错的策略。

指数基金是可以长期持有的!

因为对于大部分的指数来说,他们的涨跌其实都是鉴于那些指数股,权重股的贡献,而对于这些指数股,权重股来说,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能够维持一个贯穿牛熊的趋势。

因为大部分的机构和价值投资者会投资贡献向上斜率的价值股和成长股,交易型投资者主要参与贡献波动率的周期股和主题股。那么对于指数股,权重股来说,几乎清一色都是从高价值,高成长的股里选出龙头企业,龙头代表作为参照标准的。

不同的投资者因投资理念不同,参与不同的股票。类平准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外资机构、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基金主要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参与价值股和成长股,投资风格越保守的机构,参与价值投资的比例越高。以散户、游资为主的交易型资金主要参与主题股和周期股。所以价值股更稳定,面对熊市更抗跌。

数据显示:

2000年初至今,上证指数上涨118%,年化涨幅仅4.08%。而市场的波动率则异常明显。

2005-2007年上证指数最高涨幅约500%,2014-2015年上证指数最高涨幅约160%。上证指数在2005年、2008年、2013年与2019年4次大周期底部则逐次上移。A股投资者结构和股票类型的相互作用,是构成指数波动巨大,中枢缓慢上移的原因。

但是最好也是要有一个阶段性的布局策略!就拿A股来说吧,A股的指数,是一个上升趋势的平行线,大部分的熊市底部区域都是在这跟支撑线上完成筑底的!所以说,买入指数型基金也要选择在一个熊市的周期内进行分批,分时,逢低的布局,而不是选择在牛市周期,甚至牛市高位的时候买入。

这样的话,你的投资收益才会更多,享受收益的时间才会来的更快!!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买大白马股也好,绩优股也罢,都不是无条件的去买,涨幅过大了或者进入熊市了,这些优质股照样会下跌。因此,投资者应该顺势而为,低价时买进好股票长抱不放,而不是高价时大肆采购!

而对于指数型基金,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每个指数基金都有其黄金生命期。

像沪深300指数、上证50这样的指数基金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都是我国优秀的核心上市公司。但是大公司有大公司的通病,大企业通常因为各种原因增长缓慢,加之大公司跟经济大环境关系较大,持有指数基金享受的是加权平均收益,长期持有也就是一个较低的投资回报率。

当然指数基金也不断剔除成分股,同时增添成分股。

希望BAT和TMD这种能尽早加入成分股。

投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特质来,激进或稳健型,适合自己就好。

有的只要求高于银行收益, 有的只要求收益高于P2P,如果要求 稳健,规避大的风险,那么通常指数基金是相对稳健的。当然鸡蛋要分到几个篮子里,指数基金可以成为一个组合方式。

阅读全文

与美国指数基金规模2019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预约理财 浏览:748
炒股软件显示公募基金 浏览:604
国企股票价格 浏览:219
银行卡被关闭交易渠道 浏览:532
中远航运股票总共发行了多少股 浏览:789
办个人贷款需要什么 浏览:859
八卦跟股票 浏览:304
投资融资概念 浏览:94
贷款房还能再贷款吗 浏览:889
万达信息股票怎么样 浏览:393
有车有家融资租赁官网 浏览:83
融资效能 浏览:130
新加坡币怎么算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906
富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959
美兴小额贷款排列几 浏览:49
北京九鼎投资集团会计部 浏览:903
丰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717
股票佛山老 浏览:915
28融资 浏览:166
光信善信托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