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美港基金经理陈龙

美港基金经理陈龙

发布时间:2022-07-11 16:18:59

⑴ 你理财的路上吃过哪些亏

普普通通的上班一族,每个月都领着固定的工资收入,肩负着房租、车贷等“重大负担”,很多人被生活的压力压迫的“难以呼吸”。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都会选择理财来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但是对于一些新手小白来说,一不小心就会踩入陷阱,导致自己出现财产损失。从我的经验来看,理财的路上,有以下陷阱需要注意:

⑵ 明明白白炒基金

首先,弄清该基金的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投资标的。也就是说,该基金是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资债券(债券型基金)、还是投资股票与债券(平衡型基金),抑或是货币市场基金。以上几个类型的基金预期报酬与风险从高到低依序是股票型、平衡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

其次,谁是基金经理人。基金经理的操盘资历、选股哲学、稳定性都会影响基金的绩效。建议先到各基金公司网站上去查询该基金经理人的基本数据与资历,多了解一下基金经理的风格和过往业绩。

第三,看懂风险系数。风险系数是评估基金风险的指标,通常是以“标准差”、“贝塔系数”与“夏普指数”三项来表示。新手只要大约掌握以下原则就行了:“标准差”愈小、波动风险愈小;“贝塔系数”小于1、风险愈小;“夏普指数”愈高愈好,该指数越高,表示基金在考虑风险因素后的回报情况愈高,对投资人愈有利。

最后,弄清基金表现走势赢过大盘的意义。“基金与大盘走势比较图”的意义,在于让投资人检视该基金的长期绩效是否打败大盘。所以,此图应该是以成立日为基准的完整图表。另外,您还可以比较该基金走势的波动幅度。如果该基金的高低点都比大盘波动来得剧烈,则表示该基金的波动比大盘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其实有的基金并不适合与大盘做比较,这里面有一个选择合适的比较业绩基准的问题。比方说,有很多基金都会投资一部分债券,这样的话,在选择业绩基准时,完全用大盘指数就不合适,比较出来就会有一定的误导。

对于你所说的银行(如果我没有领会错你的意思的话~)推出的理财产品,恐怕你混淆了一些概念。
银行都有推出自己的基金产品,也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但是这是两种不同的产品,作为基金产品,银行是作为企业身份推出产品的;而理财产品中,银行是以本身的金融中心身份出现。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买的是理财产品,我想风险相对会很小,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把握在银行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后的第一时间抢到手~这种东西是保赚不赔的,但是不能随时赎回(就是说不能提前支取,和定期存款有点像)
但是,理财产品(人民币)不如基金(当然要选对基金,方法见上面)收益高;
如果想在两者之间选择最优点的话,建议你选择外币理财产品(美元港币等等都行),这是目前收益和口碑最好的投资形式~
最后,祝你成功~

⑶ 《新月魅影》是陈龙和杨旸主演的吗

由陈龙,黄俊淇,秦子涵等共同主演的“僵尸功夫片”《新月魅影》将于12月20登陆全国各大影院。
本次《新月魅影》海报的亮相,以灵异的画面与神秘的角色为影片添加了更多悬疑,重新燃起了观众对僵尸题材电影的极高热情,仿佛一瞬间让大家回到了30年前,港产电影大行其道的年代。同时,也将观众对《新月魅影》的期待推到最高点。
动态关注搜狐微博

⑷ 求一基金经理名字,还有包括他之前写的毕业论文

找了大半天才找到。资料如果还可以,就给点分吧。如果不全,就给我发信息或者去网络一下。

私募崔军

崔军

证券从业经验已有15年。大学毕业论文就是探索股票中的RSI技术,一度被很多机构引用。曾获得过1998年全国博经闻荐股比赛冠军,2001年万联杯实盘股票比赛冠军。曾意图进驻赛马实业(34.55,-0.44,-1.26%),业界一度称作私募基金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第一案。

这个民间私募的勃勃野心开始昭然若揭,甚至这个野心涵盖了上海滩上最早一批本土私募的强烈心愿——进驻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制造一艘不同凡响的资本航母。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仇晓慧

崔军第一次轰炸性地进入媒体视野是在2008年7月。那时,很多媒体竞相报道了一条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博弈的新闻,在业界一度称作私募基金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第一案。

而这家意欲进驻赛马实业的上海私募,正是由崔军一手创立的宝银投资。宝银投资在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疯狂地收集筹码,无奈这场声势浩大的金融资本的袭购计划在赛马实业投放新的生产线后彻底化作泡影。

然而,这个民间私募的勃勃野心开始昭然若揭,甚至这个野心涵盖了上海滩上最早一批本土私募的强烈心愿——进驻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制造一艘不同凡响的资本航母。

崔军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屡次提到巴菲特。他强调自己最核心的投资理念是师承于此。他说,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早就是巴菲特通过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由一家纺织行业的上市公司变身而来,由此开辟了巴菲特私募运作史上的崭新世界。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痴人说梦的幻想,也或许只是一个在资本游戏过程中编织出的迷人谎言。然而,在记者与崔军进一步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崔军对实现这个想法十分迷恋,心愿虔诚。崔军认为,目前产业资本已经抵达了百年难遇的历史低价,这也意味着,这个百年难遇的契机让自己与资本航母心愿只有触手可及的距离。

如果历史真的到了一个神奇的时刻,那崔军是否会成为这个资本命运的宠儿?记者知道,他目前不到40岁,证券经验已有15年。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探索股票中的RSI技术,一度被很多机构引用。他曾获得过1998年全国博经闻荐股比赛冠军,2001年万联杯实盘股票比赛冠军。这些名头距今已有些时日,但分别代表了他不同的操作阶段。他说,坐庄是一件很过时的事,他已经从巴菲特身上,找到了永远赚钱的方法。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从这个成功的资本市场的巨人身上复制滚雪球的经验,且乐此不疲。

或许,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即将出现。崔军从2001年开始复制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巴菲特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就是安全边际,用0.4元的价格买进价值1元的东西。在2008年大盘暴跌60%~70%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获利的,上海宝银投资准备进入赛马董事会的赛马实业跑赢大盘237.28%。有一项统计:2007年10月15日大盘6030点时赛马收盘价15.5元。2008年1月6日大盘报收1937点,下跌了4093点,大盘下跌了67.88%,赛马收报20.12元(还分红0.18元),还上涨了30.96%,跑赢大盘237.28%,最高还涨到了25.81元。崔军认为,这可能就是价值投资的威力。

就买创新高的股票

理财一周报:你大概什么时候开始炒股的,是什么契机让你做起私募?

崔军:我在1993年入市的,其实我那时候不太懂,凭着感觉东买西买。我当时比较迷恋技术分析,江恩理论什么都仔细研究过。然而,那一年市场大跌,我很清楚地记得,沪指数从1000多点跌到325点。我拿了5万元资金入市,一下子亏了一半。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技术不是万能的,然后就痛定思痛,琢磨百战百胜市场的方法。我当时在书店里无意中发现一本书,叫《国际九大基金经理谈访录》,里面还有罗杰斯,那时候他还没像现在那么出名。其中有一个人的想法给了我很大影响,那人叫欧内尔,他是这批基金经理业绩最出众的一个。他提出一个操作方法,买进任何一个股票都是在创出新高的时候买进。买98%的人不敢买进的股票,其实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有人做过一个研究,80%的人炒股票是输钱的,10%不亏不赢,只有10%的人是赚钱的。如果要成为那10%赚钱的人,必须得使用逆向思维。买创出新高的股票,98%的人不敢买的股票。我就开始尝试了,结果屡试不爽。我印象最深的一只股票叫天大天财,现在改名叫鑫茂科技(8.96,0.08,0.90%)。它有一天突然拉出一个涨停板并创出历史新高。我在第二天跳高5点的时候全仓买进,买进之后天大天财再次封住涨停,没想到第三、第四天接连涨停,连续5天涨停。当时在证券营业部敢追高买进天大天财股票的只有我一个人。那时候是1997年,市场很低迷,然而这只股票却天天涨停,于是有人把它叫做天天发财。当时还有一只股票叫清华同方,我也追涨买进,获得了很好的收益。我就靠追涨了几只股票,来回操作,获得了第一桶金。由于在市场低迷时我被逼还债,最初的起始资金只剩下6000多元,到了2000年,我的资金翻到了130多万元,这时候,我所在的证券营业部的一些机构知道我股票炒得好,就把资金交给我,我就自然而然地做起了私募。

理财一周报:这种创新高炒股票的方法,有什么操作依据么?

崔军:其实这是一种高买高卖的方法,比较适合小资金运作,而且是一种短线投机的方法。我买的时候,正好是突破的那一刻,盈利速度相当快。记得当年一些科技股,从5元涨到120元,一翻就是20多倍。事实上,庄家也抓住了散户的一些心态,一些散户以为价格回落就安全了,事实上庄家正在灌压出货,把筹码倒给你,反而是向上突破的时候,98%的散户不敢买进,而此时却正是庄家扫货筹码最集中,散户最应该冲进去的时候。我们当时只要看见一个股票放出巨量创出历史新高时,就马上买进.我们这样操作每次都获利巨大。

理财一周报:并非每一个涨停板都值得投资,其中该如何选择呢?

崔军:有四个选股点,第一是创出历史新高;第二是业绩高速增长;第三是股本相对较小;第四就是在熊市后期这个时间点。我觉得这个方法在熊市末期尤其适用,在我看来现在就处在熊市末期,现在买股简直就是世纪性的机会。

理财一周报:我知道你曾经获得过1998年全国博经闻荐股比赛冠军,与2001年万联杯实盘股票比赛冠军,能否聊聊你当时获胜的关键?

崔军:在1998年,博经闻搞了一个每周荐股大赛。我当时选中的阿城钢铁巨量突破并创出新高,之后我并不知道科利华收购的资本内幕,我主要是从走势上、形态上发现一些异常。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该股动静不大,处于对峙状态。没想到这只股票最后冲得很高,成为那一年的大牛股。2001年的那一次,我看中了基金景博,那时在2001年5月这只基金创出新高,我马上全买进。那时候大盘见了大顶,别的股都在下跌,这个基金却天天上涨。说来很有意思,我观察了这只基金好几天,发现它的成交量很少,每半小时才成交一笔,然而价格却一直在往上走,还创出新高,说明主力高度控盘,控盘比例高达70%。那天我研究得很晚,我也很冲动,发现这个潜力品种后第二天一把打进。庄家发现后密密麻麻压盘,整整压了三天。我就纹丝不动。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往上拉,我轻松获利40%~50%。

理财一周报:那之后你怎么又开始关注巴菲特的?

崔军:毕竟创新高买股的方法并不是每个时间都适用,而且随着我手上操作的资金规模变大,就必须考虑一种能够稳定赚钱的方法。我发现巴菲特的方法是不会亏钱的,投资秘诀是用0.4-0.5元买进价值1元的东西,基本上可像巴菲特一样做到百战百胜。这就不仅要看技术面,更要看基本面。我在2001年的时候开始进行价值投资。那时候正好国有股减持,市场低迷。我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发现了茅台。我认清了价值之后,就坚定持有,就算短期回调,我也捏在手里。结果那一年,沪指从2200多点下跌到1000点,茅台不仅没有亏损,还小有盈利。此后,我还通过这个方法投资了海油工程(8.05,-0.08,-0.98%),同样受益颇丰。

理财一周报:能否简单说说这些年来你的盈利路径?

崔军:在2006年的时候,我发现有色金属开始疯涨,铜从1000多美元涨到8000多美元。我当时就看了几只股票,我发现云南铜业(26.74,-0.16,-0.59%)与江西铜业(41.85,-0.18,-0.43%)都不错。但是云南铜业是在现货上卖铜,卖的价格比较高。而江西铜业是在期货卖铜,卖得很低,于是我就选择了云南铜业和江西铜业,这两只股票后来也涨得很好。我们当时在4元多买的云南铜业后来涨到了98元。江西铜业当时股改前在6元多买进,复牌后当天涨50%多后一下冲到20多元,我们获利巨大。后来由于锌价上升,我还买了驰宏锌锗(26.52,-0.30,-1.12%),这只股票盘子小,我大约是在30多元左右买的,这时候基金拼命在砸盘,最低打到过29.8元。但我测算了业绩,公司每股收益从0.8元跳到5元左右,我按10倍市盈率,就是50元,20倍市盈率就是100元。很多基金认为铜市盈率按10倍来定,但我们市盈率是动态的。我们就坚定不卖。后来,驰宏锌锗从30元一下子涨到200多元,相当于两个10送10,我们是30元买的,赚了7倍多。我们觉得这时候价格有些离谱,开始寻觅更适合价值投资的品种,这时候我们发现封闭式基金折价很厉害,打了5折,是个很好的套利对象。那时候,大盘涨,基金也涨,涨得比大盘更厉害,从5折涨到7折、8折。2007年的时候,我们找到一个品种叫基金银丰(1.014,0.00,0.10%),它有个协议,表示一年后转为开放式基金,当时基金的价格是6毛,这个协议意味着转开放式后必须以1元的价格给投资者。然而,这只基金也不开持有人大会,还说这协议表示可转可不转,总之有些诡辩。然后我们就依照基金法自己召开持有人大会,还给管理层发了公开信,我们认为银河基金违反了契约,另外我们还与QFII也联系了。后来,他们为取消折价就开始大比例分红,每个季度分红,连续四个季度。每份基金分红1.42元。这个品种,又让我们套利200%。

熊年跑赢大盘237%

理财一周报:从去年开始市场变得不太好,你们盈利情况如何?

崔军:我们在这个阶段主要操作赛马实业。我们做过一项统计,在2007年10月15日大盘6030点时赛马收盘价15.5元,截至今年1月初,大盘1937点,大盘下跌了67.88%。然而,赛马收报20.12元(还分红0.18元),上涨了30.96%。如果下跌67.35%还获利30.96%,相当于跑赢大盘237.28%,该股最高还涨到了25.81元。

理财一周报:能否说说是如何操作赛马实业的?

崔军:我们在2007年7月份就开始关注赛马实业。期间我一直在研究商品,心想,铜锌都涨成这样了,而赛马水泥价格仍然是每吨198元,显然是个滞胀的品种。而且,因为环保,国家关闭了不少小水泥厂,而赛马实业的水泥垄断宁夏,垄断率将近60%。宁夏又有三条铁路要修,我想,这两三年的水泥总是供不应求,而赛马实业当时只有12元钱。但是我们买的时候,基金正在杀盘。我们是从2007年7月开始买的,基金砸盘到10元多,我们没动,继续买。后来基金也开始买了。当时参与的基金不多,根据数据,我们知道当时只有七八家基金,而我们知道赛马水泥厂一般每年一季度亏损,二、三季度赚钱。2007年10月16日,大盘见顶,这时候赛马实业价格到达十六七元,我们还是没动,一直等到赛马拉到25.8元,我们开始慢慢减仓,减了70%,因为当时市场很疯狂,赵丹阳在3500点卖空股票,但大盘逼空涨到6000点,我们也没有完全出完股票,于是在2008年6月份去赛马实业进行调研。这时,水泥的价格变成了400元一吨。我们在水泥厂门口,他们直接说398元一吨,问我们送到哪里去。我记得我是晚上开车去的,还在现场进行拍摄。我想,水泥从每吨198元到219元,后来又涨到398元,于是更有信心了,回去后就继续买,那时候大盘受到地震影响,盘面不行,我们就高抛低吸。我们本来想等它们价位到7元多的时候,买个1亿多股进入董事会,然而在7月份接触董事会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很抵触,于是我们就减了一部分。后来,赛马跌到8元多的时候,一个涨停就开始反弹,我们又慢慢接回来。这时正逢国九条出台,股价一路飙升。我们大概在十八九元时出货,盈利颇丰。我退出来一方面是发现,现在冲进去的基金太多,我统计过,大约有50多家基金,估值已比较高了。赛马水泥最高的时候涨到过460元/吨,然而,我考虑到2009年水泥是否会跌价,毕竟铜价从8万元一吨跌到2万元一吨,锌从4万元一吨跌到8000元一吨。

理财一周报:年末的时候到现在的行情不错,你的收益如何?

崔军:我们在去年年底在香港买了马鞍山钢铁和重庆钢铁(3.84,0.00,0.00%),当时马鞍山钢铁最低跌到0.87港元,重庆钢铁最低跌到0.7港元,我们发现马鞍山钢铁只有净资产的20%,重庆钢铁股价只有净资产的18%。重庆钢铁是重庆最赚钱的公司,而且公司没有在高位囤积铁矿石,铁矿石价格暴跌公司钢铁生产成本又大幅度下降,就算钢铁跌价,对公司业绩影响也不大。我就大量买入H股重庆钢铁和H马鞍山钢铁,果然我在一元左右买入马鞍山钢铁后,马鞍山钢铁一下涨到3元多,重庆钢铁也从0.7元一下子涨到2.5元多。现在重庆钢铁还只有净资产的50%左右,我们还坚决持有。

理财一周报:那你接下来看好什么股票?

崔军:我看好目前价值低估的股票。诸如现代投资(20.19,-0.01,-0.05%),这是一只高速公路股。你想,现在中国100人中有3部汽车,而美国100人中有80部汽车,就算中国以后100人中有10部汽车,那交通运输的业绩也要翻三倍,现在是1.6元,就算翻一倍,就是3.2元,2倍就是4.8元,如果市盈率20倍,那就是98元,投资风险很小。中长期而言,高速公路很赚钱,不像保险、金属,有很大的风险性,像商品价格暴跌,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暴跌。而高速公路业绩只会稳步上升,它属于抗周期性行业。

理财一周报:为何这只股票现在价格一直萎靡不振?

崔军:前段时间有人造谣,说高速公路不收费,很多基金经理、散户害怕,就纷纷抛货,也不管价值投资理念。而我们认为,随着燃油费,二级公路不收费,但高速公路还是收费的,这样一来,政策性风险就没有了。国家在鼓励高速公路发展,所以收费肯定是一个国策,如果不收费,哪有钱去大力发展高速公路。我认为现在的股价是整体向上的走势,趋势已经扭转了,很可能启动一波大行情。

今年就挑市盈率低的买

理财一周报:如何看待2009年的市场机会?

崔军:我们认为,现在是买股票的最佳机会,百年一遇。因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创造了最好的买股机会,而危机造成了股价的严重低估。看香港股市,由于外国人为了回笼资金救本国总部与银行,不惜成本卖出。有人说市场到了1000多点,中国经济可能崩溃,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我觉得,两年之内,必然会出现10倍股,5倍股。暴跌之后必有大涨。有100多家公司都在回购股票,政策也鼓励大家买进股票。到时候平准基金肯定会入市的,涨幅更加难以想象。华尔街完蛋了,反而是孕育着最大机会的时候,要相信在市场上,90%的人都看空的时候我们坚决看多。

理财一周报:那对于投资者而言该如何把握?

崔军:赚钱的原则就是必须是低买高卖。只要挑选市盈率低的股票买进就行了,市盈率15倍的时候买进,30~60倍市盈率的时候卖出去,况且牛市的时候一般市盈率高达60~100倍。另外,最好是投资低于净资产50%以上的股票。巴菲特也说过,现在就好像好色小伙子到了都是美女的岛上,却没有人挑,我觉得大把的钱都在地上放着。买一些好的股票,捂着就可以了。前段时间,外资机构抛售银行股的时候,私募疯狂买进。我们做了分析,为何银行股又有了价值。因为在中国,个人不能开银行,而目前有些银行的股价只是净资产的8折,甚至更低,而银行是把百姓的钱贷出去,赚取差价,这利滚利的盈利模式是很可怕的。我们只要选择一些资质好的、买雷曼债少的银行就注定赚钱。毕竟银行国家会保护,不会让它们破产的。而且国家政府也在买进银行股,只要发出一个调整利息的政策,就可以赚取暴利。而且,目前银行股的股价已经将利空的一面提前反映了,像现在这种错杀的股票还是很多。钢铁还可以套利,诸如邯钢,低于净资产,市盈率又低。所以,有钱就买进,疯狂地买进,两年之后必然有丰厚回报。

理财一周报:你是不是集中持股?如果集中持股,为何要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崔军:我们是集中持股,我近期在A股就做了赛马实业与现代投资这两只股票,太多顾不过来。为何不怕公开,因为我们不是坐庄,是做价值投资。我们需要的别人认同我们,与我们联合买进。坐庄要收集筹码,出货时要出利好,这是违规的。现在坐庄都是亏钱的,你想,如果庄家手上有5亿元,一年赚30%,10年就是115亿元,到时候肯定无法出货的,像德隆,最后是撑不住股价的。像这次太行水泥(13.40,-0.26,-1.90%),最后总共拉了10个涨停,游资可能还没办法撤出去的。而我们是看好了价值低估的公司,等到价值高估的时候再卖出去。有价值的股票,就算庄家把筹码扔给我们,我们也不担心亏钱,总有人会过来把价格拉上去。而且,我们也不做短线,就好像看跳舞要支付门票费一样,到时候赚的钱都不够支付手续费。

做中国伯克希尔·哈撒韦

理财一周报:此前,你说要进入赛马董事会,结果未成,更像是一种炒作股价的方式,能否说说你怎么会想到进入董事会这一提法?

崔军:金融危机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控制上市公司的最佳机会。现在我们就与一家上市公司达成了协议。我们可能通过增发的方式控制它1亿股股本,进入公司高层。现在,很多公司增发都发不出去。我们现在正在跟董事会谈判,保证我们18%以上的利润,如果没有达到,上市公司就得回购。我最近也在做一个私募产品,有些客户比较喜欢保本的产品,他们经历了熊市之后,已经变成了风险厌恶型,我们这个大项目,也正好符合客户的需要。

理财一周报:你除了做这个项目,另外还有项目么?

崔军:我另外还在做一个阳光私募。这是没有保本的,但有可能实现5~10倍的收益。年后有好几个项目都要进行。我们计划,保本的大项目规模在3亿元左右,其他信托规模在1亿元左右。我们希望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那样,能够做一个擅长资本运作的上市公司,再用钱去并购其他上市公司,同时也进行资金动向披露。此前,巴菲特也是收购了一家纺织行业,之后把纺织业务剥离,做成了一个比较纯粹的基金运作公司。

理财一周报:那你觉得进入董事会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呢?

崔军:关键是要与董事会达成共识,协助我们进入。之前赛马实业(34.55,-0.44,-1.26%)、现代投资(20.19,-0.01,-0.05%)就是因为董事会排斥我们这么做,诸如赛马实业没有跌到我们预想的7元钱,反而价格提高了,我们也就没能成功进入董事会。

理财一周报:是否还存在体制上的压力,巴菲特经验能否适用于中国国情呢?

崔军:我认为财务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国内与国外的资本市场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坚信巴菲特所言的复利的力量。做到每年获利30%,是我目前可以掌控的。每年复利30%,10年后13.79倍,15年后51.19倍,20年后190倍,50年后49.79万倍。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复制巴菲特滚雪球的经验。

⑸ 宁波美港陈龙的私募作品在哪里可以查看

在私募排排网那里看看,可以直接在顶部搜索框搜美港,找到相关信息。

⑹ 陈龙的主要成就

作品及传略入编用五种文学出版的《世界书画铭录》第一卷,并入编《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鉴》、《海峡两岸书画优秀作品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 人录》、《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 人才库》(世纪珍藏版);《98全国百杰书画家作品精选》等多部艺术大全中。2009年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全国老年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许多作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不少作品被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台湾、港澳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书画爱好者喜爱和收藏,有的作品被桂林市博物馆、归国华侨联合会及其它一些博物馆、会收藏。曾在“96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展”中以及其它国际、国内的各种书画展览中获金奖数次;在“第二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中以及其它的书画大赛中获金、银奖数次。并被世界书画家艺术认定委员会评定为一级书画师。

⑺ 股指期货瀑布效应

1.股市从998点以来上涨的回顾
从2005年6月6日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了第二波周期为8年以上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时间跨度之长,空间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具体的空间点位我不做推测,但是可以说明,已经过去的3000点只是基本的,4000点是肯定要被踩在脚下的,8年之后最终到达的空间点位是多少,我不能预测,相信也没有人能精确预测。从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时间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涨幅度是20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个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其性质我归纳为恢复性上涨,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1年半以来的市场情况。
第一阶段:熊市完结,股市试探性缓慢反弹(2005年6月~2005年11月)。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熊市虽然已经完结,但是人们饱经摧残的脆弱心理仍不愿相信牛市已经到来,若有上涨,仍将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弹,一切都犹犹豫豫,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沉睡的熊大哥。只有极少数的先知勇敢的买入,因为这个时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黄金啊,可能十年内都再没同样的机会了…....这个阶段缓慢的上涨,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个底部,磨啊磨啊,终于磨掉了那些不坚定的人,然后就到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大梦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拉高成本,脱离估值太低不合理区域。这个阶段没什么,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来越多,怀疑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机会来了,赶快搞一把再说,在第二阶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疯狂波,接下来就是较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峥嵘初现(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经过对第二阶段的彻底清洗,股指从2006年8月开始,进入到显露峥嵘的岁月。从8月起,在大象股的强力拉升下,股指强势进入主升浪,这个阶段,牛是没有回头吃草的时间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疯狂了。营业部门庭若市,新股民开户一再创新高。这个阶段,只要你买股票,随便怎样都赚钱,股指涨得象疯狗样,所以都叫疯狗浪。但是,再怎么强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远上涨而不休息,牛始终会回头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这一段时间,牛低头了,大盘6日内暴跌近500点。暴涨带来的暴跌让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给了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年半以来,大盘虽然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从大趋势来讲,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属于单边上涨,投资者多有斩获。虽然股指已经上涨很高,但是趋势没有改变,股指的连创新高开拓了牛市的空间,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资金,为下一阶段行情的演变打下了基础和铺垫了条件。
2.股市在2007年可能出现的波动
2007年对于指数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从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现在的接近40倍,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这个数据“现阶段”是高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国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又有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适当高估,可以让人接受的长期平均市盈率波动值可以考虑在20倍到25倍(欧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长期脱离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个问题。
2).短时间获利盘太多:1年半时间股指从1000点到3000点,这个市场的资本回报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资金年回报率在15%就有很多人开心的不得了,现在这个市场的资金年回报率超过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不会让你这么舒服的赚钱的,市场肯定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让投资者抬高成本。
3).市场进入题材股阶段:一般牛市的板块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刚开始是价值投资,然后扩散到炒作二线蓝筹股,后来炒作有实质性题材的板块,最后进入到炒作垃圾题材的阶段。现在这个市场基本是进行到疯狂炒作题材的阶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说。大致浏览一下个股,每个股票都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一段飙升段了,再涨的空间有多少呢。这些表明行情在逐渐在进入末期。
4).从波浪理论的角度来看,从2007年2月6日开始的上升段,很象某个稍大级别波段的5浪,5浪过后是什么呢,是对应更大级别波段的调整浪。
5).从江恩的时间周期来测算,2007年春节过后3到5周,是及其危险的时间之窗,是大波动的主要时间周期和小波动的次要时间周期的重合点。如果这段时间冲高上涨的话,则更加危险,那表明时间周期点将落在空间的顶点,这个信号预示着下跌不可避免。
总的来看,大盘股指的上涨力量在逐渐减弱,上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下跌的时间和空间在加大,下跌的推动结构一次比前一次强。上证指数可能在3100点到3500点之间,时间在春节后3~5周内见到2007年春节后的第一个高点,然后进行一个大级别的调整,调整的第一参照点是上次暴跌的低点2541点。
同时声明一点,技术性调整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下次更好上涨。在技术性调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渐跟上股价上涨的幅度,对股价形成基本面的支撑。同时也为了抬高投资者的成本,消化获利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时间换空间。
*三、把握趋势*
1、加息改变不了大牛势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加息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空,对股市的确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本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至于大到可以改变本轮大牛势的格局。因此,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操作思路没有必要随着加息而进行调整。
历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第一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个百分点。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第二次加息:1993年7月11日
央行再次调高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93年5月15日9.18%上调到10.98%,利率升幅为19.61%。首个交易日下跌23.05点。
1993年的两次加息,使沪综指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其后经过几个交易日的盘整后虽有一波小幅反弹,但最终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决定住房贷款加息。这对绝大多数购房自住的市民来说,意味着支付房贷的负担将增加5%至10%。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 1440,涨23点,大涨1.66%。其后依然维持上涨势头,并在5月份展开了一波历史上少见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点。
1993年—1998年,美国经历了数次加息,但是美国股市从3520点一路涨到8300点,涨幅高达136%,走出了长大5年的大牛市。
综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于房地产等占的主导比较大,受影响也比较大,必然会对大盘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股市还没有改革,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市值还没有引进。但现在除了市值发生变化外,关键是投资者已经逐渐适应了加息。从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息不再是毒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发展的良药。有些人并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义以及用途,只会盲目跟风杀跌,其实大盘历来暴跌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都要归咎于恐慌盘,所以,投资者的心态是关键。
2、股指期货推出之日便是A股深调之时
天下既然没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没有一路狂奔的牛市。人们都关心股市何时调整?何时终结?这就要从牛市的发动机谈起。对于中国牛市的非典型性,我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思考,所以在2003年5月19日特意加班写出了 “非典型牛市的典型开端”,刊于中国证券报的头版。在我看来,中国牛市的发动机过去一直是政府,政府不掏钱就没有牛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策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产生证券化的需求,所以股市动态超前反应经济趋势,这就是所谓的“晴雨表”机制。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没有伴随着股市的相应上升,反而伴随着长达五年的大熊市,这一直困扰着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司机和发动机的问题。中国股市这部车是政府造的,政府当司机,用的是老式柴油机。投资人不当司机,也就想不到要换发动机,只想“搭车”,不想开车,所以政府下车就没人开车了。2004年上半年,这一轮牛市就启动过一回,当司机的政府本想让这台车出厂,但没想到后面没人接手,司机下车,车就“熄火”。所以 2004年的股市就像飞机起飞后又紧急迫降,管理层开始寻找新的司机,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了“司机”队伍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股市发动机的问题。机构投资者带着三种动机进入市场,第一个动机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证券化,然后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获利;第二个动机是在股市中创造新的博弈棋局,然后在大并购中获利;第三个动机是把企业变成商品,然后在制造“企业商品”的市场上获利。全流通市场的背后是企业的商品化,企业商品化的背后是金融的证券化,金融证券化的背后是证券市场的产业化。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本轮大牛市的基础,于是在今年才让中国的“隐形牛市”浮出了水面。
行为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的差别就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别一样,亚当.斯密的市场界定如同天主教的上帝,在瞑瞑太空之上遥不可及,纳什均衡的市场界定把上帝拉下神坛,变成了买方与卖方的博弈。所以在行为经济学的市场上,司机可换,行为亦变。当司机从政府变为机构投资人之后,新司机就要换发动机,市场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因为在政府当司机的时候,股市的第一原则是稳定;在机构当司机的时代,股市的本源就是波动。波动的原因有时来自买方,有时来自卖方,就像汽车的轨迹一样,趋势在于道路的走向,波动在于司机的驾驶。从这个原理来分析市场趋势,股市调整发生的时点和深度就主要取决于投资机构的行为了。有机构预测明年是“年初上涨,年中调整,年末回升”,但是要具体分析本轮牛市的发动机,就会发现股市调整更大的概率会发生在年初,或者更确切的说,将发生在股指期货推出之时。
我把这个牛市的驱动力之一界定为“移民效应”,是场外的投资机构作为股市“新移民”入市推动的牛市。原来在场外的新移民是机构,其中不少是海外机构或者是受海外机构训练的基金经理。机构投资人有一个职业习惯,就是每到出季报年报的时候,都会“粉饰窗户(Window Dressing)”,让投资人,老板或股东们赏识他们的远见卓识。所以牛市越接近年底,就会越涨的越高,因为基金经理们在追涨补仓。中国的股市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上升幅度最高的时候,如果哪个基金经理在年底还没有用完他自己可以使用的中国投资额度,没有持有今年涨幅最高的中国蓝筹,就等于说你没有看准市场。由于有这种压力,年底之前大家都会把额度用完,于是就出现了越涨得好的蓝筹就越涨,越牛的股市越牛。
这样的机制推演下去的结论就是每年过了年底就会有机构先推高市场,伺机抛售,“装饰窗户”的工作完成了,没有必要再继续“装饰”,这种职业习惯会引起市场的小幅调整,如果市场上有避险投资工具,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修正,因为机构可以先在衍生市场上布局,然后再开始抛售。这样的对冲交易,可以使基金在正股调仓中的亏损由衍生品市场上的收益对冲,从而在基金调仓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所以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从行为面看股市调整要加一分小心:小调看“窗”;大调看“仓”。
这个机制告诉大家,“装饰窗户”后的调整多半是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于机构能够用衍生产品来对冲正股的亏损,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修正。较大幅度的修正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机构调仓。在调仓的过程当中,由于有衍生品投资的收益来对冲亏损,账面净值变化不会很大,但可用现金却增加了。其二是散户“震仓”。修正幅度超过一定点的时候,散户会成为惊弓之鸟。于是在散户跟风抛售的时候,又为机构创造了机会。所以,机构抛售加衍生产品的对冲会在市场上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机构和散户的博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人都会说保护投资者,但是保护哪一类投资者?是机构还是散户?又都各有一本帐。对散户的保护只能在制度上、程序上、和信息披露上来完成一般性的承诺,而市场上新推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所以在市场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保护投资者自然而然就倾向于保护机构投资者。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股指期货的推出,其实主要是为保护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避险工具。
所以我认为,明年初可能有“装饰窗户”后的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可能会出现深度调整。牛市之中的调整只要不跌破20%的心理线,牛市的基调就还存在,机构就会不断发动新一轮的拉升,这是我对明年股市调整机制的看法。
中国股市换了司机,新司机换了引擎,市场又从基本面和政策面产生了新的“加速器”:
第一是人民币升值。今年升了3%,专家预测明年升幅会是5%以上,于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推动股市继续向好;
第二是公司的盈利。预计明年公司的利润会大幅超出预期,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证券化的内在动力,是基本面的因素;
第三是“隐形收益”的回归。在管理层的利益和股票价格脱节的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往往有三个出口:一条出口流到总公司;一条出口流到关联公司;一条出口流到上市公司。于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赚钱的同时还要考虑利润分流,通过利润分流来平衡三个口袋的不同利益主体。大口袋通常是大股东的,大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帽子连在一起。小口袋是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小口袋的现金流关系到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间接利益,也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持续盈利。所以在两头照顾完之后剩下的才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在这样的机制存在之时,上市公司实际创造的利润会有相当部分会流出上市公司。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有三个因素会改变上述机制:其一是明年将推出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明年开始试点,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准备积累可分配利润;其二是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的提高。由于有强势的投资机构进了市场,机构人不参与管理,但是监督管理的功能强化了,三个口袋就不那么容易随便调剂了;其三是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考核办法,市值的考核会逐步替代原来的净值考核,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考核方式也会使现金流回归A股,超出预期的利润就会带动股价进一步上升。
第四是税收制度的改革。税制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两税合一”会解决中国企业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年为了对外开放,我们对三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实行了优惠的税收政策。除了 “两免三减或三免五减”之外,外资实际享受了很多的优惠,实际纳税平均只有内资企业的一半左右。两税合一以及包含着两税合一之后的减税,估计会把新的统一税率下调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盈利水平上,税收制度的改革会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8%到10%,这会直接影响到目前仍然以内资国企为主导的中国 A股市场,并且还会激励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推动A股市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第五是证券市场的开放。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是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结果是把境外的中小型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QFII政策也好,其他对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政策也好,都是在全球排名在前的大行影响之下制订的。以QFII为例,诺大一个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居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达到申请QFII额度的资格。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控制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这种情况在明年会有所改善。我预计明年QFII的申请门槛会降低,金融市场会进一步开放,甚至可能把那些通过进出口报价偷偷进入中国市场的热钱“弃暗投明”转化为新的机构投资者。
第六是机构投资的规范。目前除了基金公司之外,一般企业如果以投资股票为主营业务之一的话,最好还是用“人头账户”进行投资。因为法人的投资和一个自然人的投资相比,除了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优点之外,法人的投资回报要承受多层课税。中国目前的税制实际上是不鼓励机构进行证券投资的。许多机构藏在自然人的背后进行投资,一方面是为了隐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税。机构投资收益的税收问题不仅困扰着机构投资的规范化,而且阻碍着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等创新产品的发行和交易。
第七是A+H的一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蓝筹股上市和H股的“回乡”,A+H模式会逐渐导致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一体化,进而提出B股市场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B股市场的关闭应当借鉴股权分置改革的经验,通过协议回购,私有化的退市,或者准QFII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加强A股和H股之间的一体化。
总体来说,从宏观、微观、国内、国际、税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国股市继续向好的基础非常强劲,今年的储蓄增长率首次下跌仅仅是开始,是大规模资金投入股市的开始。储蓄如蓄水,投资如泄洪,从制度上开启储蓄资金自动流入证券市场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3、把握趋势
对于趋势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可以用道氏理论,可以用波浪理论,可以用均线理论,更可以简单到用一把直尺往图表上一放。而对于如何把握趋势,使趋势为己所用,则见仁见智各有各的妙法。事实上,趋势简单得吓人,简单到可以这样描述:在多头市场中做多,在空头市场中做空。说的好容易,可做起来真的很难。这也怨不得自己也怨不得别人,其实这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人性的诸多弱点是来自先天,如恐惧、懒惰、冲动、贪婪等等,而许多优良的品质却需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和历练,因此也就造成了人们知与行的无法统一。大家看股评的时候,股评师一般会说看空看多的理由,并指出了未来的支撑或阻力,还很好心的建议在支撑处低吸抢反弹,在阻力处减磅。这些先生们的勇气都很可嘉,但我们不能苟同他们的做法,在一个空头市场中低吸抢反弹,恐怕会淹没在向下的瀑布里;在多头市场中做空,恐怕会一脚踩在直升机上。趋势是无敌的,这些趋势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支撑能和趋势对抗吗?趋势是如此简单,你只需要有简单的思考就会有简单的动作,而在这个市场里,往往简单的动作却受的阻力最小。以市场来讲,跌深酝酿反弹;涨多酝酿回落。不过又有多少人能抓住这个极点呢?有句话说:只要市场中还有人在和趋势对抗,那么趋势便不会终止。在趋势行进过程中,又有多少“敢为天下先”的“聪明人”被市场无情消灭啊。趋势可以辨认。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亏损,一是源于人性的问题,即知道了趋势的方向,却因为贪婪恐惧等等,或者以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而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和趋势抗衡;二是不知道什么是趋势,完全凭感觉在市场里行走。因此,等趋势明朗了,等盘面热火朝天了,等你知道了明白了,你想不赚钱都难了,那时再做不迟啊。重要的是,在自己迷惘的时候应该身处局外,而不该置身其中。你不能用自己的资金赌在自己的迷惘里。做聪明人没用的,关键是要做个赚钱人。

⑻ 陈龙的身价达到多少了周星驰的是多少

成龙:10亿港币 非常准确
成龙自己说的
你去新浪播客上面找找 成龙自己说的
他的每部戏的片酬在美国是1500百万美圆
在香港是800到2000万港币 根据电影投资大小要片酬
代言费是2年1000万 李连杰:在好莱坞成龙身价1500万美元,李连杰1000万美元.在中国这要看细节.不过也差不多比如投名状李连杰1亿的片酬刘德华才1000多万人民币. 成龙比李连杰身价高些.
出场费是100万

⑼ 陈龙参观武警是什么电影

警 察 故 事 3
上映:1992年
时长:95分钟
地区:香 港
语言:国 语
导演:唐季礼
主演:成龙、张曼玉、杨紫琼
类型:搞 笑

⑽ 97年泰铢为何贬值国际炒家怎样进攻港币的

老虎基金是怎样袭击香港的

老虎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时间的全球宏观投资策略是:沽空日本股票市场及日元、沽空东南亚股票市场及其货币。
香港是最后一环
1997年开始的最近一轮亚洲金融风暴早已成为过去,但从未真正远去。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每发行7.8港元须1美元外汇保证),1998年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终在香港特区政府竭尽全力之下得以城门不失;但是三年之后,世界上极少数仍实行联系汇率制的国家之一阿根廷,终于在内外交困之际宣布放弃货币发行局(联系汇率制的一种)制度,不能不让人重思港元联系汇率制在变化了的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高昂成本。
1997年金融风暴的另一个教训是,资本的自由流动与资产的泡沫化也许可以短期相互激发,但绝不可能长期共存。在开放的国际金融体系中,资产的泡沫如果不能自我消肿,终将被强行刺破。承担这一职能的,在1997、1998年间,就是对冲基金特别是以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为首的宏观对冲基金。
对于选择了融入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中国来说,这些都是相当切近的必要的反思。在这些反思的背景下,本刊特邀潘明先生对宏观对冲基金1998年袭击香港联汇制全过程所作的高度专业的解读,于是获得了意义。
潘明出生于上海,在香港投资银行界工作多年,曾先后供职于美资花旗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DBS证券、港资百富勤证券、泰资纳华证券、美资培基证券,担任过上述机构的经济学家、高级经济学家、大中华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及中国股票研究部主管等职务,1997年后与老虎基金等宏观对冲基金有大量接触,对于对冲基金袭击香港的前后过程有切身的认知。 ——编者
初访老虎基金
我隐约感到,对冲基金已把目光瞄准东南亚尤其是泰国;但我未曾料到,一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1997年,我在纳华证券(Nava Standard Chartered Securities)任大中华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和中国股票研究部主管。纳华证券是泰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其大股东是泰国军人银行。纳华刚于数月前收购了香港英资渣打银行旗下的渣打证券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Securities)。在东南亚经济兴盛达到顶峰之际,它的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大的证券行——当时有此目标的并不仅有香港百富勤证券(百富勤是当时香港最大和最成功的本土证券公司,于1998年初破产)。收购渣打证券后,纳华证券仍保留了渣打证券的所有网络,包括其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内地的办事处。
1997年二三月间,我与同事到美国纽约就亚洲投资策略进行路演,拜访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 LLP)是其中一项重要日程。
老虎基金是最著名的宏观对冲基金之一,与索罗斯量子基金可谓并驾齐驱。老虎基金的创办人朱利安&#8226&#59&#59;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他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小城镇,从北卡罗莱纳大学商业院毕业后,在Kidder Peabody证券公司工作20年之久,1980年5月创办老虎基金,专注于“全球性投资”。在渡过10年的蛰伏期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虎基金开始创下惊人业绩——朱利安准确地预测到柏林墙倒塌后德国股市将进入牛市,同时沽空泡沫达到顶点的日本股市(沽空指先借入股票,然后沽售,当股价下跌到一定水平再购回,赚取其中差价)。在1992年后,他又预见到全球债券市场的灾难。随着这些预测一一实现,老虎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增大,从1980年起家时的800万美元,迅速发展到1991年的10亿美元、1996年的70亿美元,直到1998年中鼎盛期的200亿美元。
老虎基金的“全球性投资”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股票投资,无论是沽空还是购入,老虎基金对于投资对象的基本要求是流动性好并能提供40%以上的年回报率;另一方面是对全球货币利率和汇率走势的投机。使他们在货币危机此起彼伏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令各国央行畏之如虎的,正是这一面。
老虎基金之所以在90年代成绩斐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利安&#8226&#59&#59;罗伯逊从华尔街上重金招募了第一流的分析师,从而往往能在金融市场的转折关头押对正确的方向。大多数对冲基金不会拥有很多分析员,通常借助于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力量。老虎基金这样大规模的对冲基金则不同,旗下明星级分析员的报酬甚至远远超过在投资银行工作的同行。
我们访问老虎基金当日,在场的人士有其主管宏观经济和货币投资的合伙人、新兴市场的投资主管及跟踪泰国市场的分析员。他们最关注的主题是,作为泰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纳华对泰国地产市场及金融体制有何看法,特别是泰国中央银行会否让泰铢贬值——当时泰铢同美元挂钩,1美元兑换约25泰铢。
我们都同意的是,东南亚尤其是泰国经济毫无疑问出现了过热情况。比如说,纳华证券公司在泰国上市,其市值按美元计当时竟然已接近美国最大投资银行之一摩根士丹利!可知泡沫经济已到了耸人听闻的地步。
泰国经济不是我的专长,但是早在1996年末,我的朋友和过去的同事Chris Wood(我曾担任百富勤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他当时是百富勤证券的首席策略家)提醒我注意,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但由于泰国进出口赤字持续上升,股市和地产的泡沫迟早要破。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
泰铢贬值的风险已经很大,但关键是,泰国中央银行会否让其贬值?面对老虎基金人士的问题,我的同事Jan Lee回答道:泰国中央银行绝不会自动将泰铢贬值,因为他们要考虑政治。Jan Lee曾经担任过香港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老虎基金的听众们对此并不认同。
席间,一名老虎基金分析员中途退场,他要赶飞机赴泰国实地考察。
我隐约感到,对冲基金已把目光瞄准东南亚尤其是泰国;但我未曾料到,一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背景:泰铢贬值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对冲基金沽空泰铢的远期汇率,而跨国银行则在现货市场纷纷沽售泰铢。
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中央银行与新加坡中央银行联手入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
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财政部长俺雷&#8226&#59&#59;威拉旺辞职。因担忧汇率贬值,泰铢的利率急升,股市、地产市场狂泻,整个泰国笼罩在一片恐慌中。
从纳华证券泰国总部传来的信息很不妙——相当数量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已处于技术破产状态。纳华证券总部的高层们开始担心公司会否重组或兼并。6月27日,泰国中央银行勒令16家有财务问题的财务公司停业,要求它们递交重组和兼并计划。
7月2日,在耗尽了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泰国央行宣布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汇率重挫20%。亚洲金融风暴由此正式开始。此时,距泰国总理差瓦立在电视上公开讲话发誓泰铢不贬值仅仅两天。
再访老虎基金
Robert Citron告诉我,老虎基金的掌舵者朱利安&#8226&#59&#59;罗伯逊“已经注意到香港市场”
1997年6月,泰国水深火热之际,香港还处于烈火烹油的“繁荣”阶段。恒生指数达到14000至15000点之间,红筹国企股红得发紫。应美国一些互惠基金和对冲基金之邀,我再访纽约,作有关香港红筹国企股市场的演讲。当时红筹国企股正红得发紫。与香港市场热火朝天的炒风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基金经理们却表现得相当清醒,他们在纷纷减持港股尤其是红筹国企股。
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总部在纽约著名金融区公园大道旁一幢大楼里,占据了最高的几个楼层。接待处引人注目地铺设着以老虎为主题的大幅地毯。置身在宽大简洁的办公室中,透过四周玻璃幕墙,曼哈顿下区尽收眼底。
我告诉老虎基金新兴市场主管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Robert Citron)对香港市场及红筹国企股的看法。我认为投资者应该大力沽售香港股票市场。按照自由现金流量模型(Free Operating Cash Flow Model)测算,我认为绝大多数香港股票的股价远远偏离其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纳华证券中国证券研究小组强烈建议沽售红筹国企股,地产及银行研究队伍也发出减持地产、银行类股票的建议——当时香港股票市场以地产及银行股票为主导,它们占据了恒指近70%的市值。
当时香港股票及资产市场的泡沫,已到达最后的惊人的疯狂程度。以下是一些表征:
——张新楼认购证的转手价达250万港币;
——任何一家三四线股(垃圾股)传出被红筹企业收购的消息后,股价当天就暴涨100%至200%;
——每天十大上升股票排行榜中,70%以上为红筹国企股;
——红筹国企股的狂飙,交易量的激增使得红筹国企股的证券分析员需求大增。曾与我同事的红筹国企股分析员的年薪在短短一年间急增三倍,至150万港元。
我们相信,泡沫破灭的危机已近在眼前。绝大多数市值较大的红筹股如上实、光大、北控、天津发展、中远国际、中国招商的股价已反映了今后几十年通过注资活动而可能维持的高速增长,而这样大规模的注资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投资者对红筹股公司管理层抱有的期望过高。红筹公司多是经营多种业务的集团公司,期望红筹“大班”迅速为股东创造价值是不切实际的。这里有红筹“大班”的学习过程,也有集团内部的磨合、适应过程。在西方,投资者一般不愿买控股公司股票,控股公司股票的价格常常处于低于其净资产值状态。
谈话中,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不停地记笔记。我看见他眼神发绿,像闻到血腥的鲨鱼。
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告诉我,老虎基金的掌舵者朱利安&#8226&#59&#59;罗伯逊“已经注意到香港市场”,他相信许多股票的股价远远超过其内在价值——当时的恒生指数水平约为14000至15000点。“注意”这个词有深意。对一个管理100亿美金的宏观对冲基金掌舵人来说,朱利安&#8226&#59&#59;罗伯逊每年都在全球寻找获利机会。大规模的基金运作要求他们捕捉足够大的趋势,作出重大的策略性投资。一个或几个股票的投资机会往往不能提起老虎基金的兴趣。因为个别股票哪怕表现很好,也很难根本性地改变基金的总体表现。“注意”香港市场,意味着香港可能成为老虎基金全球投资策略中的重要一环。换言之,朱利安&#8226&#59&#59;罗伯逊看到香港可能发生一个老虎基金从中获巨利的大趋势。
从纽约回来后不久,在我的陪同下,老虎基金一行人对香港和内地进行了考察。
上海是我们内地考察之行的一站。在访问完上海船厂(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之后,老虎基金分析员查尔斯&#8226&#59&#59;安德森表示认同我在纽约时向他们所作的对于红筹国企股的分析。“这家厂根本不值这些钱(股价)——船生锈了,工人们在聊天。”安德森说。
“这是我们最好的沽空对象。”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说。“如果你们沽空,但股价仍然上升,怎么办?”我问。这种情况经常出现,特别是当众多资金疯狂追逐所谓的“概念”股时。
“我们会沽空更多!”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不容置疑地回答。
当天中午,我和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在外滩和平饭店八楼吃午饭。天气不错,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外滩和黄浦江的景色尽收眼底。
罗伯特&#8226&#59&#59;塞特隆同我聊起他的经历。在成为老虎基金新兴市场主管以前,他在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富达集团(Fidelity)负责新兴投资市场达四年之久。他经历了众多闻名世界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如1990年沽空日本市场及1994年沽空墨西哥比索等等。他告诉我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老虎基金从1990年开始沽空日本市场,直到当时为止,当年沽空的股票仍然持着空单。1991年1月,日经指数(Nikkei 225)曾冲至39000点水平,而到1997年我们在上海谈话时已下跌到16000点水平,暴跌约60%。空单持有时间如此之长,实在是因为有超出一般的大胆、坚定和耐心。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质量的宏观经济及微观企业研究之上的。
老虎基金的另一个重要部署是沽空日元。这与看淡日本经济及沽空日本股票市场相关。因日元利率接近于零利率,借贷成本极低。老虎基金向金融机构大量借贷日元,然后将日元借款兑换成美元,用美元购入美国或俄罗斯国债。当时俄罗斯国债回报率奇高,年回报率达50%(投资风险也很大,1998年俄罗斯国债市场崩溃之时,投资者损失惨重)。这种投资策略就是有名的“携带交易(carry trade)”。如果用美元购买的是美国国债,则如果日元兑美元继续贬值,或者美国国债利率保持高于日元借贷利率的状态,携带交易者都将获利。
考察结束,我回到香港。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又与老虎基金分析员多次作了关于香港股票市场的讨论。我向他们提供了纳华证券中国股票研究小组按照现金流量分析模型(Free Operating Cash flow Model)及“隐含超值”(“Implied Surplus value”)模型对红筹国企股股价的分析及原始数据。我们认为股价高估50%以上。老虎基金的研究人员对原始数据反复核实,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背景:1997年10月风波
联汇制的缺陷在8月及10月的两波冲击中已暴露无遗。风暴已经来了
在横扫东南亚之后,金融危机开始掠过香港。
随着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与美元挂钩的港币相对而言大幅升值。 而从实证角度来看,新兴投资市场的货币贬值具有传染性,由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货品结构雷同,所以存在竞争性货币贬值(Competitive Devaluation)的可能。邻近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使得港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
1997年8月14日、15日两天,港元对美元的汇率不寻常地快速下跌,港元远期汇率也相应下跌。市场上发现一些对冲基金大手沽空港币。香港金融管理局迅速反击,提高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回来,逼迫货币投机商在极高的贷款(投机)成本下平仓。
事后看来,这是对冲基金的一次测试。尽管香港金管局看似初战告捷,但香港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的弱点已经暴露:同业折息因银根抽紧而飚升。
香港的汇率制度采用联系汇率制,是“货币发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的一种形式。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核心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行某一数额的本土货币时,该批货币必须要有同等价值的外币十足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发行。以香港为例,香港金管局规定1美元兑换7.8港元,相应地,每发行7.8港元,就必须有1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支持。
联汇制于1983年10月17日开始实施。香港三家发钞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中国银行发行货币时,必须根据1美元兑7.8港元的汇率,向香港金管局交付美元以换取负债证明书(Certificate of Indebtedness)作为所发行货币的保证。同样,三家发钞银行可凭负债证明换回美元。金管局向银行体系保证,所有银行在金管局结算户口内的港元均可按1美元兑7.8港元水平自由兑换。
联汇制对香港10余年的货币稳定居功至伟,但这一制度也存在先天缺陷。
尽管香港流通的现钞有100%的美元外汇储备作支持,银行存款却并非如此。金管局收到1美元的抵押后,才容许发钞银行发行7.8港元现钞。在这基础货币之上,银行可通过信贷以倍数制造存款。1997年之时的香港流通中现金加各种存款总计超过1.7万亿港元,而外汇储备量折合港元低于7000亿。很显然,若港人对港元信心丧失,要求将手中港元兑换成美元,联汇制是守不住的。
而且,在面临真正的危机时,因为联汇制所设计的机制,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将飙升。货币运行局制度在危机时难以发挥自动套戥功能。尽管香港金管局规定银行能向其按照1美元兑7.8港元的兑换率拆借港元,但这主要局限于三家发钞银行。就是发钞银行亦难以频繁地大规模地通过贴现窗(Liquidity Adjustment Facility)向金管局拆借港元,以避免被金管局罚息警告。对于其他非发钞银行来说,同业拆借市场近于瘫痪。整个金融系统将难以运转,股市亦将面临大跌的风险。
1997年10月下旬,市场上又见大手沽空港元期货,港元远期汇率风险溢价急升,从而推动银行间同业折息利率上升。为了重挫炒汇投机者,金管局抽紧银根,当日同业拆借利率一度曾飚升至300%(按年率折算)。高息尽管增加了炒汇投机者的成本,但是亦重创股市。市场上沽盘如潮,在1997年10月下旬,恒生指数狂泻4000多点,更在10月28日创下日跌1400多点、跌幅13.7%的纪录。
过了10月,对冲基金主要注意力转向拉丁美洲和韩国,香港股市出现了一段令人意外的平静期。但是联汇制的缺陷在8月及10月的两波冲击中已暴露无遗。风暴已经来了。
老虎基金最关注的两个指标
访港旅客量和投资者透支率是老虎基金最关注的两个指标,前者被看做香港经济的先行指标,而后者被看做股市走势的反向指标
1998年初,我离开纳华证券,转到美国培基证券(Prudential Securities)担任大中华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及中国股票研究部主管。
1998年1月至2月,市场保持着表面的平静。我与老虎基金仍保持着联系,他们密切关注香港多项重要的经济和市场指标变动,其中特别重视访港旅客量(Visitor Arrivals)及投资者透支率(Margin Debt Ratio)这两个指标。
本来对于我来说,访港旅客量仅仅是追踪香港经济与市场所需观察的十几个综合指标之一,但是在老虎基金的影响之下,我发现,访港旅客对香港经济影响巨大。
访港游客直接关系到香港的外汇收入,而外汇收入是香港货币发行的原材料。据我个人统计,旅游业占据香港服务出口(Export of Services)40%以上,对稳定联汇制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访港旅客消费对香港GDP贡献巨大。从表面上看,根据香港旅游协会统计,访港旅客消费对GDP有6%的贡献;但如果考虑其对经济非直接的乘数效应,据我估算,其对GDP值的贡献不低于12.5%。
此外,访港旅客还是经济的领先指标,通过访港旅客量可基本推断出另一重要经济活动指标零售消费(Retail Sales)的趋势。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十分之高。
老虎基金关注的另一重要指标是投资者透支率(投资者透支额/投资者投资总额)。由于香港证券交易所没有这方面的正式统计数据,我只能根据培基证券的数据对整个市场情况作出估算。投资者透支率可显示股票市场的亢奋程度。比如说,1997年上半年香港股市高峰期时投资者透支率很高。蓝筹股的融资比例大约是70%至80%,红筹国企股甚至三四线股的比例亦达到50%至60%。
证券公司通常十分愿意为投资者提供股票融资服务,因为边际利润率十分高,对客户的借贷利率往往是最优惠利率加三个百分点,由于其借贷成本是同业拆放利率,利差(Spread)可高达5~8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当透支率达到超乎寻常的时候,股市的调整可能为时不远了。因此,透支比率是一个反向指标(Contrary Indicator)。从实证数据考察,美国历次股市泡沫要爆破前,投资者的透支利率都先期达到高点。
更重要的是,过高的透支率会加速股市调整。比如说,当利率上升时,股价会趋跌,证券公司将要求客户追加保证金,从而迫使大量客户斩仓,加剧跌势。这对以沽空为主要手段的对冲基金十分重要。他们最喜欢速战速决。
一张大单:老虎基金的对冲手法
老虎基金在整体上十分看淡香港,何以斥巨资购入香港电讯?
1998年5月,老虎基金交给培基证券一张大单,委托培基购买1.5亿美元香港电讯股票。一般来说,这样大的单都有一些要求。比如,不超过每日交易量的15%和价格不能高于前一日收盘价的2%等等。后来机构销售部的主管Ian Dallas告诉我,这是他见过的最大一张单,用了一个星期才执行完毕。其实,由于管理的资产规模相当大,老虎基金下单金额都相当大。通常情况一张买单的金额在1亿~1.5亿美元,一张沽空单在5000万~7500万美元。通常,如果基金经理喜欢某个分析员的研究,会通过其工作的证券公司下单,这就是所谓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Commissions),相应地,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一般都免费送给目标客户。在证券行业,分析员的报酬是同其研究受欢迎程度挂钩的。一个明星分析员一年的收入二三百万港元不是一件稀罕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张买单而不是卖单。老虎基金在整体上十分看淡香港,何以斥巨资购入香港电讯?事后看来,这宗单的构思十分精巧:其一,老虎基金预期港元同业折借利率会大幅上扬,持有大量现金的香港电讯会直接得益;而且高企的利率对银行及地产会打击很大,但对当时拥有垄断地位的香港电讯的业务影响不会很大。其二,购买具有垄断地位的公用股亦是老虎基金沽空对利率及经济周期敏感的地产股、银行股的对冲。
我记得老虎基金购入香港电讯的成本约为13港元。到1998年8月,许多地产、银行等蓝筹股大跌时,香港电讯还企稳在15港元水平。
插曲:与索罗斯基金的一次会面
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大概有半个多小时是在近乎争吵中度过的,这亦是我所经历的几百次基金经理会议中最充满火药味和最独特的一次
1998年7月24日,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约我去他们在香港的办公室会谈。接待我的是量子基金全球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罗德尼&#8226&#59&#59;琼斯和分析员本&#8226&#59&#59;德索玛,他们的问题像机关枪扫射过来。尽管对香港市场的看法几乎完全一致,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前景和人民币汇率走势,我们的看法截然不同。
刚从中国内地考察归来的他们认为,面临通货紧缩、生产能力过剩、效益极其低下等重大问题的中国经济迟早会崩溃,而人民币将在近期(指一到三个月)内贬值。他们的论据是人民币同其他亚洲货币相比已严重高估,而且人民币兑美元的影子价格(黑市价)已贬值8%左右(1美元兑9元人民币)。而我的看法是,某些地区人民币黑市价的贬值并不能完全反映人民币官价。从经济的基本因素分析,人民币在中短期非但没有贬值压力,而且有升值压力。我的主要论据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中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份额当时超过40%),出口单位成本大大降低,竞争力在增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隐含人民币有升值潜力;中国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及充裕的外汇储备能支撑人民币汇价。
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大概有半个多小时是在近乎争吵中度过的,这亦是我所经历的几百次基金经理会议中最充满火药味和最独特的一次。
宏观对冲基金的立体战术
宏观对冲基金在香港市场上的操作次序及手法是:先沽空一些股票→再沽空利率期货、恒指期货、期权→再沽空港元期货→最后大量沽空港股
香港的资产泡沫及联汇制的内在缺陷为对冲基金提供至少四大投机机会:沽空港元期货;沽空港元利率期货、沽空恒指期货;沽售恒指期权;沽空港股。
沽空港元期货是最重要的一环。沽空港元期货需要完成下述三个步骤:
——以港元利率从跨国银行借入港元;
——将借入的港元以市价卖出,购入美元;
——将购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
当港元对美元汇价贬值时,或者港元利率与美元利率息差扩大时,港元期货的沽空者可以获利。
按照保值利率等价论(1+港元利率)=(1+美元利率)×期货价/现汇价,远期港元汇价的下跌会导致即期利率大涨。从实证考察角度,假定对冲基金的交易对手是某英资银行,当对冲基金在远期市场沽空港元买入美元时,该英资银行是在远期市场沽出美元买入港元。为了对冲港元期货风险,该英资银行不得不在现货市场卖出港元来换入美元以对冲。这就是所谓的“掉期交易”。而在现货市场上,该英资银行的交易对手是香港金管局,则港元供应会减少,利率也就自然上升。如果其在现货市场上的交易对手是另一家商业银行,则港元因供求关系面临贬值压力。为了提高港元的吸引力,银行不得不提高港元存款利率。港元拆息也会因此上升。
而利率期货又同恒指期货、期权及港股息息相关。当利率趋升时,对利率相当敏感的港股会趋跌。恒指期货及期权亦相应趋跌。
因此,以我的理解,宏观对冲基金在香港市场上的操作次序及手法是:
先沽空一些股票→再沽空利率期货、恒指期货、期权→再沽空港元期货→最后大量沽空港股。
当整个市场还处于“疯狂”看好状态时,渐渐地沽空一些极度超买的股票,是一种比较稳妥和隐蔽的策略。据我所知,不少宏观对冲基金在恒指处于15000点至16000水平沽空不少红筹国企股和地产股,然后,再渐渐地沽空利率期货及恒指期

阅读全文

与美港基金经理陈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募基金与银行 浏览:118
融资部喝酒 浏览:19
上百元的股票 浏览:228
非债务融资工具 浏览:637
股票真破位 浏览:195
连续多日资金净流入选股公式 浏览:269
股指投资者 浏览:417
股票没有机构投资者 浏览:240
2019年6月10日人民币汇率查询 浏览:662
期货公司能看到账户余额吗 浏览:695
外汇汇到个人帐户收款 浏览:820
金沙理财图片 浏览:751
几百块投资外汇黄金 浏览:324
固定资产贷款贷利率高 浏览:902
简述外汇期权 浏览:658
大连港股票历史最高价 浏览:606
股指期货个价位是什么意思 浏览:795
实盘期货套利 浏览:291
华安基金查询001071 浏览:391
理财心得分享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