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的媒体评论
喜欢做一名宽客,是因为可以自己掌握命运!
近十年来,量化投资成为了欧美资本市场发展的热点与焦点,发展势头迅猛。从2012年开始,国内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的各类论坛、会议、组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2012年3月中国量化投资学会正式成立,仅仅半年,就从十几个人的兴趣小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量化投资的研究团体,会员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北美、欧洲、港台均有相应分会成立。
对于量化投资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我有着很深的体会。2011年年底我的《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一书出版,出版后一个月内就脱销了,说明整个市场对于量化投资方面的书籍的渴求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量化投资学会提出编撰《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丛书》的设想,立刻得到了业内人士的热烈响应。
卢扬洲博士的《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是这一丛书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书以管理资产规模排名,收录了全球十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详尽地描述了各个公司历史沿革和它的掌舵者的管理理念,重点分析了公司发展的根本指导:投资策略,列举了运用该策略基金的投资案例和收益情况。另外,也对对冲基金公司的文化、创始人、投资团队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对冲基金公司的更多和全面的信息,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对对冲基金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
国内有关对冲基金故事的书籍已经有过几本,但是大多数都是粗略介绍对冲基金的特点、主要业绩等,很少有详细介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与投资理念的,卢博士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总结性的工作,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书中介绍了布里奇沃特的绝对Alpha策略、摩根大通的股市中性策略、奥奇-齐夫的逆向投资策略、贝莱德的另类投资策略、鲍波斯特的困境证券策略、保尔森基金的并购套利策略、安祖高顿的可转换证券套利策略、文艺复兴科技的高频交易策略、埃利奥特的困境债券策略和法拉龙的事件驱动策略。
从这些众多成功的对冲基金策略的分析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绝对收益方法与模型,并且可以将其应用到国内的市场中去。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策略如何在国内市场的应用情况,相信随着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放开,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这些国外的策略一定在国内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阳光私募所发行的产品绝大多数就是名副其实的对冲基金,中国的对冲基金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预计,中国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把资金投资到对冲基金中去以求获得绝对阿尔法收益。
本书还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这些对冲基金的投资理念和他们的风控原则,与其他同类的故事书相比,增加了很多实战价值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可以成为入门教材的书籍。
国内很多的阳光私募产品,同样有不少应用了市场中性策略、事件套利策略等,当然无论从应用的广度还是深度方面来看,和国外的对冲基金尚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这些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投资收益,是每一个从事投资研究的人的必由之路。
本书尤其适合各类有志于资产管理的投资者,通过对海外对冲基金的了解,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获得较大的帮助,是一本适用范围很广的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基本上已经定型,能够让年轻人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未来十年,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这个领域是少有的几个可以诞生个人英雄的行业,无论出生贵贱,无论学历高低,无论有无经验,只要你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地研究模型,研究市场,开发出适合市场稳健赢利的交易系统,实现财务自由,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从事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尊严。
让我们一起拥抱中国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黄金时代的到来!
丁鹏 博士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 理事长
方正富邦基金公司 资深量化策略师
《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作者
《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副主编
CCTV/第一财经特邀嘉宾
2012年12月
北京 丰融国际大厦
Ⅱ 去年美国一个对冲基金公司经理年薪47亿美元.他是谁
保尔森 在危机中赚大钱
麦迪逊大街590号29楼,保尔森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从窗口向外眺望,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可以看到同一条街上他的老东家——贝尔斯登,2008年5月29日,它被摩根大通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成了此次信贷危机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危机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保尔森。
16年前,保尔森就曾从楼市的大萧条中受益,通过抵押拍卖,他买下了纽约的一套公寓和长岛汉普顿的一幢大房子。而去年,通过做空楼市,保尔森个人净赚37亿美元,就此成为对冲行业有史以来年收入最高的经理人,连索罗斯这样的“老手”也望尘莫及。
放胆一搏
他把丘吉尔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的格言——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现年52岁的保尔森是哈佛商学院的MBA毕业生,曾效力过奥德赛合伙人公司、贝尔斯登公司以及格拉斯公司。1994年,保尔森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只专注于并购套利的对冲基金。到了2002年,这只基金管理的资金从最初的200万美元变成了5亿美元,9年的时间里,这只基金有8年都在赚钱,这包括网络泡沫破灭后“所有主要的市场指数都在下跌”的那几年。这并不等于说,它已然是行业里的明星了——它也许不再是麻雀,但却远远没有变成凤凰。
2005年,保尔森担心美国经济会走向衰退,他开始做空汽车供应商等公司的债券,赌它们的价值会下跌。然而,即使这些公司的债券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它们的价格仍然在上涨。
“这很疯狂!”保尔森对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说。他催促他的经纪人想办法保护他的投资和利润。
保尔森问他们:“哪里有我们可以做空的泡沫?”
最后的答案是:房地产。
当时,处于牛市思维中的房地产专家们反复宣称,房屋价格永远不会在全国范围内下跌,否则美联储会通过大幅削减利率来挽救这个市场。“大多数人告诉我们”,保尔森说:“永远不会出现拖欠投资级别的抵押债券的现象。”
在分析了大量数据之后,保尔森确信投资者远远低估了抵押信贷市场上所存在的风险。他赌这个市场会崩溃。“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交易,有这么多人看多,而只有极少的人看空。”
保尔森当然不能直接做空房子,但他可以做空与之相关的证券化产品——CDOs和CDS。
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也就是债务抵押债券,是华尔街将抵押债券重新包装形成的券种,投资者如果担心CDOs风险太高,华尔街还提供一种可以避险的衍生产品CDS(Credit Default Swap),也就是信用违约交换。
公司的投资经理佩里格利尼开始操作复杂的债券交易:一边做空危险的CDOs,一边收购廉价的CDS(由于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普遍乐观,所以当时CDS的价格相当便宜)。
保尔森还觉得人们处于信用泡沫之中,他怀疑评级机构在给次贷产品评级时标准过于宽松,于是,他让团队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贷方回收贷款确实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2006年,保尔森决定成立一只对冲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专门做空危险的抵押债券,保尔森为这只新基金募集了大约1.5亿美元的资金,大部分投资者来自欧洲。2006年中,这只基金开始发力。
可是,房地产市场还是那么牛,保尔森的新基金却一直在赔钱。
犹疑的投资者劝告保尔森,在房地产领域有着更多经验的人都保持乐观,他却偏离了他擅长的并购套利领域。一位好友也打电话给保尔森,问他是不是准备止损。
“不。我还要加注。”他回答说。
保尔森决心放胆一搏,虽然他需要每天到中央公园跑上5公里来缓解压力。他把丘吉尔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的格言——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1%的风险、100%的利润
控制好风险,利润会不请自来;风险套利不是关于赚钱的,而是关于不赔钱的。
保尔森的投资理念深受格拉斯公司的高级合伙人马蒂?格拉斯及其父亲约瑟夫?格拉斯的影响,他们的两句话一直指导着保尔森的投资:其一、控制好风险,利润会不请自来;其二、风险套利不是关于赚钱的,而是关于不赔钱的。
“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的目标是保护本金,不是赔钱。如果某一年我们的投资回报没有跑过S&P,我们的投资人会原谅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有非常大的损失,没有人会原谅我们。”
保尔森唯一的失手是在1998年,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衰落的影响,“损失了大约4%”。他们发现,大部分的亏损源于事件套利组合。从那时起,他们就减少或者干脆关闭事件套利组合,以减少基金与市场下跌的正相关性。
在保尔森看来,这次做空次级债与他的投资理念非常契合。
“这是一个不对称的风险回报交易。”保尔森解释,“我们瞄准了BBB级债券,在次级债里是评级最低的部分。在一个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中,一般会有18至20个不同的风险等级,等级最低的最先遭受损失,BBB级债券大约在5%次级的位置,如果标的资产损失超过5%,这种债券就要遭受损失,如果超过 6%,这种债券就不会得到偿付。所以,做空这种债券,如果我的决定是错的,那么我会损失1%,如果我是正确的,那么我会赚100%。损失的空间有限,而盈利的空间巨大,我们喜欢这种投资。”
他接着说:“只冒1%的风险赚取100%的利润是巨大的风险回报。”
危机刚刚过去1/3
凤凰变麻雀的故事并不会比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更少。
利润果然不请自来。
在2006年年底,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上涨了大约20%,保尔森开始成立第二只类似的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I。2007年,第一只基金上涨了590%,第二只上涨了350%。2007年开年的时候,保尔森公司管理着70亿美元的资金,仅去年一年,就有6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这还没有把他们当年的投资收益计算在内。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的教授彼得?莫里西相信保尔森并非唯一嗅到抵押贷款行业将要遇到麻烦的人,但他确实是将理论实践得最有效率的人。“他看到了我们很多人都怀疑的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勇气把钱投进去。”
同样关键的是:保尔森做空的时机刚刚好。好几年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学者在做空房地产,这些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保尔森一飞冲天后,等待他的并不只是鲜花,也有臭鸡蛋。某社会组织说他从这场危机当中赚钱“很龌龊”。“从失去家园的人那里获利不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美国邻里协助公司的CEO 布鲁斯?马克斯说。
虽然免不了媒体的狂轰滥炸——有报纸居然把他母亲都挖了出来,81岁的老太太对该报纸的记者说:“我的儿子约翰是一个重要人物,但我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但保尔森依然保持着刻意的低调。毕竟,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凤凰变麻雀的故事并不会比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更少。
保尔森仍然看空房地产市场,他认为“危机刚刚过去1/3”,市场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回暖。他还看空美国经济的其他方面,例如,信用卡和汽车信贷。他告诉投资者,现在赌经济将出现问题还不算太迟。
Ⅲ 能给我介绍一下马士基公司吗
马士基航运大中华区
马士基航运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服务网络,在100多个国家设有325个办事机构,并通过该网络为大中华区的外贸事业服务。
马士基航运在大中华区拥有40个分公司和办事处,地域覆盖范围无可比拟。马士基航运每天都有船只停靠中国,为主要码头提供航运服务。
马士基航运在行业内率先提供度身定制的运输方案、门到门服务、安全、及时和可靠的货物运输、优质的设施以及快捷的船期。马士基航运还拥有一支冷藏专家队伍,无论在船上、码头,还是办公室,冷藏工程师都能够确保客户的冷藏或冷冻货物安全抵达目的地。
A.P.穆勒-马士基集团
始于1904年
1904年,28岁的阿诺德.彼得.穆勒同父亲彼得.马士基.穆勒船长共同创建了“斯文堡船运公司”,并购买了一条载重2,200吨的二手蒸汽货轮。公司的第一间办公室设在穆勒先生童年居住过的斯文堡的安娜村。八年后,A.P.穆勒建立了“1912轮船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仍然是A.P.穆勒集团的核心企业。2003年,两家公司合并成为“A.P.穆勒 – 马士基集团”。
今天
阿诺德.彼得.穆勒先生1965年去世后,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先生继承父业,担任集团领导。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先生深谋远虑,不断创新,将集团发展成为国际化大型企业。A.P.穆勒-马士基集团总部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埃斯普拉纳敦大街,在全世界125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雇员总数逾60,000人。 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一条由250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总装载量约为12,000,000吨,其中包括集装箱船、油轮、汽车运输船、供给船、专用船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除航运外,A.P.穆勒-马士基集团还从事物流业、码头运营及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造船、航空运输、工业制造、超级市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业务。
如有任何查询或意见提供,请通过电邮地址 [email protected] 联络我们,或致电+86 10 65058866
Ⅳ 马士基航运的历史
A.P.穆勒-马士基集团 始于1904年 1904年,28岁的阿诺德.彼得.穆勒同父亲彼得.马士基.穆勒船长共同创建了“斯文堡船运公司”,并购买了一条载重2,200吨的二手蒸汽货轮。公司的第一间办公室设在穆勒先生童年居住过的斯文堡的安娜村。八年后,A.P.穆勒建立了“1912轮船公司”,这两家公司目前仍然是A.P.穆勒集团的核心企业。2003年,两家公司合并成为“A.P.穆勒 – 马士基集团”。 今天 阿诺德.彼得.穆勒先生1965年去世后,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先生继承父业,担任集团领导。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先生深谋远虑,不断创新,将集团发展成为国际化大型企业。A.P.穆勒-马士基集团总部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埃斯普拉纳敦大街,在全世界125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雇员总数逾60,000人。 A.P.穆勒-马士基集团拥有一条由250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总装载量约为12,000,000吨,其中包括集装箱船、油轮、汽车运输船、供给船、专用船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除航运外,A.P.穆勒-马士基集团还从事物流业、码头运营及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造船、航空运输、工业制造、超级市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