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工商大学好吗就要高考了
本人在北京,个人认为学校还是很好的。
首先,众所周知北工商硬件设施在北京全部高校里首屈一指,连北大清华人大也比不了。硬件设施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其次,很多人觉得北工商不行是把他作为综合大学定性的。但学校只能说算是个准综合类高校,处于由财经类向综合类过度的阶段。
学校偏文,理工类专业拖后腿所以学校综合实力不强,财经类专业,会计专业及食品类专业在全国还是出类拔萃的。比如就有北工商会计学全国前五,经济类全国前三十的说法。要知道全国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学怎么说也有好几百。
值得一提的是北工商的期货专业,很强的。因为本人工作与此有关,所以还有点发言权。至少搞期货的圈子内谁要不知道北工商就不用混了。北工商的胡俞越是这方面的泰斗。
另外北工商是1999年合并后的学校,合并才十几年,正是度过磨合期高歌猛进的时候。所以很多教育学界的专家认为北工商在未来几年很有发展潜力。
当然,如果同学你分数很高够得着人大,外经贸,央财这一类学校也没必要来北工商。
另外楼上的说法个人不认同。北方工大,北京信息科技和北工商还是差一个档次的。
B. 哪的MBA就业好农大期货、北工商还是中财不能只看知名度呦!
单说期货,那必须是北京工商大学。
本人就干这行的,童宛生,胡俞越那么有名。北工商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谁不知道?期货农大都比央财强,央财就经济学还好吧。
个人给个排名(仅参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
C. 北京工商大学 的 经济学专业 和 物资学院 的经济学专业 哪个更好更有优势。
看看北京工商大学的证券实力就知道了,北京物资学院能和北工商比?这是经济观察报的文章,北工商是期货圈子的十大院校,期货大鳄家族。
从1990年开始起步的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试点、整顿、规范发展、迅速扩张等阶段,如今已经迎来它的第20个年头。
与之共同萌生和成长壮大的是期货行业人才,而这个人才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其他体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的主体是一个“家族”式的树形结构般的网络,诸多相关公司股多期货公司高管、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库”……形成期货业关键节点的繁茂枝叶,其汇聚根植的则是北京工商大学(下称“北工商”)这片肥沃的土壤。
著名经济学家童宛生及其弟子常清和胡俞越在北工商共同创建了我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育基地,主导了中国衍生品人才的本土培养格局。北工商输送的人才及研究成为推动期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断壮大的期货业也为北工商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及成长平台,从业校友还会将资源和疑问带回来。如此的良性循环,令这个圈子保持着新鲜和热度。
衍生品生力军
中国的期货业私下规模最大的聚会,常常和北京工商大学扯上关系。
百人以上规模的聚会一年两次,从期货公司高管到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囊团,期货业大腕济济一堂,而将这些人凝聚到一起的只有一点:他们都曾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和期货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拜师学艺”。
院长胡俞越就是这些聚会的召集人。“6月份聚了一次,来了80多人,教师节又有40多人的聚会。每年上百人规模的聚会至少有两次。”胡俞越说。
北京是校友们最常聚集的地方,都在期货行业浸淫的校友们之间见面更加频繁。“每月都有聚会,大的上百人,小的二三十人,大家回到学校来见老师、见同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是个圈子。”研究院高扬副教授说。
在胡俞越的观念里,同学是一个外围不断扩张、流动的团队,经常的聚会让这个流动的团队纵向链接起来。 “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黄辉,所有同学都认识他,虽然他并不一定认识其他人,但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师兄。黄辉经常会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来和学弟学妹们一起讨论。”
刚刚当选为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的黄辉,是北京工商大学期货市场方向的第一批毕业生。如今,他的师弟师妹也成为各大期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例如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宏源期货总助丛小虎、经易期货总助邱菡仪、经易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李宏涛、南华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池洪涛……
胡俞越介绍,研究院的毕业生几乎都驻守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金融重镇。在校生也因学校在业内的人脉资源而纷纷进入大型期货公司、央企和外企的期货部以及交易所、期货业协会等机构。
“80后的学生,目前已经有不少成为了营业部总经理。”胡俞越说。
因为研究院在教学中讲求“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并成立了期货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期货操盘等务实内容,许多学生都将投资作为志向所在。
“学生们似乎对投资热情很大,喜欢一些能做期货交易的地方。”胡俞越介绍,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流向,就是进入央企做衍生品交易。
中航、中粮、中纺、五矿……研究院的校友们驻守重地,每天操作着几十亿的资金在国外衍生品市场上进进出出,设计套保方案。93级的朱璋,中粮集团嘉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01级的裴勇,中纺集团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俞越随口就罗列出十余个在央企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学生。
此外,证监会期货部相关领导称研究院为监管部门的 “智库”。这个“智库”的种种课题对中国期货市场上层建筑的布局和规则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期协每年给我们两个以上的课题,而证监会期货部的调研、教材等也有很多交由研究院进行。”胡俞越表示。
“硕士后流动站”
校友圈子聚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业校友把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来解决。中国的期货市场尚处在“青春期”摸索阶段,发展迅猛但也经常冒出一些新鲜问题,研究院校友们基本和中国期货市场同步成长,于是也经常带着新的课题来到聚会上。
校友徐欣23岁毕业后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工作,24岁就开始独立承担课题,因为年轻还没有助手,徐欣就经常带课题回到母校,寻找 “群众智慧”,在圈子的共同努力下,他的课题受到多方肯定。
这种模式渐渐固定下来,校友们打趣说,研究院有一个“硕士后流动站”,三五成群的聚会正是这个非官方“流动站”的载体。
在外做投资、做管理的校友们,经常还会在胡俞越的邀请下回到学校讲课,“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但是来听的人很多,因为全是最贴近市场、最贴近行业的信息。”
在央企、外企做衍生品交易的校友,带来很多计量经济学的话题,不少学生对建模、程序化交易和结构性的产品产生了巨大兴趣。
“学生们开始向国外交易衍生品的高级人才方向发展,这一特征越来越明显,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胡俞越称。校友郑强在中谷等机构多年从事外盘投资,后来还出了一本叫做《操盘芝加哥》的书,销售得非常好。
溯源
北工商圈子之所以能成为期货行业的中流砥柱,与学校的教育是直接相关的,这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这个衍生品家族的家族长——童宛生。
“国内最重要的两个衍生品人才基地就是北京工商大学和农大,而两个基地的领头人都是童宛生老师的弟子。”一家大型期货公司高管称。
常清为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
认识童宛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感觉极为敏锐的人,对时代的脉搏抓得非常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价系统开始失灵。期货市场拥有的定价功能引起了北京商学院研究“价格学”的童宛生的注意,她转舵驶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年10月,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诞生。中国自此开始拥有衍生品,向现代金融市场迈进了一大步。也正是这个时候,童宛生刚刚收下第一批研究期货市场的学生,其中就包括常清、胡俞越、黄辉……
童宛生的学生,一部分留下来继续从事期货市场理论研究,其中常清、胡俞越和童宛生携手创办了我国首个也是我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育基地;另一部分则走了出去,成为期货市场最早一批有着科班背景的实业家。
对于期货这一创新的学科,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师资难题:首先是和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研究金融、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将期货研究放到更大的蓝图之内;其次是将圈子打开,90年代,杜岩、陶
D. 我想考期货方面的研究生,请问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好还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好能详细说说吗
农业大学千万不要去。。。
E. 我想参加2012年的MBA考试,中国农业大学的期货和衍生产品方向以及北京工商大学的金融方向,不知道哪个好
搞期货和衍生品方向无疑是北京工商大学啊,农大根本不行,央财也比不了。你找个圈子里的人问问就知道,期货界谁不知道北工商。校内的胡俞越就是业内的泰斗。而北工商搞期货研究的团队在业内很有影响力。
F. 就读在职MBA(工商管理)专业有哪些收获
从1997年我国开始组织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每年进行两次。随着近些年MBA报考热度与日俱增,弄的在职人士们也心生萌动。那么到底读MBA有哪些收获呢?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老师为你解读。 收获一: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结业业证书加硕士学位证书。也有双证的MBA(研究生毕业业证书加硕士学位证书),助您完成国内重点大学正规统招生梦想。还有进入国际顶级名校机会(如剑桥、哈佛等)—很多学校跟国际顶级名校合作交换生项目--部分时间在本校学学习部分时间在国外名校学习(毕业时颁发两所学校的毕业证书)。 收获二: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的相关老师介绍,人脉就是生产力-MBA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具价值、最有效率的人脉平台。 收获三:案例式教学-在这里可以学到最具实用价值的最前沿的拿来即可使用的企业管理知识。 收获四: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文化素养 、企业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如财务管理 营销管理等。 收获五:工商管理硕士MBA主要专业方向—财务、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战略、金融-投融资-并购等。各个学校还会结合自己的优势开办特别方向,如中国传媒的文化传播管理、北师大的企业管理咨询、北工商期货投资、中国政法的特色是法商结合等。 选择MBA学位,就意味着你将职业目标定位于中高层管理人才或自行创业。如果你的个性偏稳或在某一领域有特殊兴趣或经验。专业管理硕士或专攻方向管理硕士会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