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经理排行榜前十名
1、罗伟冬,赛亚资本,深圳,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4,近五年收益率内651.97%。
2、辜若容飞,磐耀资产,上海,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31,近五年收益率360.22%。
3、裘慧明,明汯投资,上海,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5,近五年收益率355.85%。
4、解环宇,明汯投资,上海,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5,近五年收益率355.85%。
5、董宝珍,凌通盛泰,北京,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5,近五年收益率310.13%。
6、谢叶强,宁波宁聚,宁波,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7,近五年收益率288.31%。
7、林园,林园投资,深圳,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88,近五年收益率281.35%。
8、韩广斌,新思哲投资,深圳,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7,近五年收益率277.87%。
9、张晓君,仙童投资,天津,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10,近五年收益率263.95%。
10、李昌民,广州雪球投资,广州,管理股票策略产品数5,近五年收益率250.02%。
⑵ 顶流基金经理被邀请参加《天天向上》,基金经理上综艺节目有何不妥
我们要搞清楚基金经理的定位,为什么会去邀请那些顶流基金经理呢?所谓的顶流基金经理全部都是靠着业绩才支撑上去的,这些经理就被成为顶流的基金经理。像张坤,刘彦春这样的经理都是属于这个范畴之内。在前段时间还有张坤的粉丝后援会,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也应该都知道。基金经理上综艺节目是很不妥的一件行为,基金经理是否优秀看的是业绩,而不是个人的影响力。基金经理吸引粉丝只能去靠着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曝光是不需要的。基金经理应该做的是研究自己掌握的基金,而不是想着去出名。基金经理不像是明星那样能够留住粉丝,基金经理如果收益不好的话那么粉丝队伍也会树倒猢狲散。
⑶ 在目前所有的基金经理中,哪位的择时能力最优秀
一名普通投资者可能根本没有与基金经理接触的机会,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研报和定期报告,收集一些数据来了解基金经理。
我们大致可以从从业经历、长期业绩、风险控制能力、投资风格、持股风格、机构认可度这六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从业经历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至少要经历过一次大的牛熊周期,而且在发行新基金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底部区域,逆势发放新基金,这样更能体现出基金经理的沉稳性和其投资能力。
经过以上的层层筛选,我们大致可以选出几位择时能力优秀的基金经理,例如:
傅友兴、张坤、刘彦春、周蔚文等等,具体个人适宜什么风格的基金经理还需大家自己做好判断,此仅作为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推荐,请大家要对自己负责。
⑷ 中欧基金的王健、睿远的傅鹏博、景顺的刘彦春,这几个基金经理口碑都很好,他们管的产品现在买啥更好
一般来说,投资主动基金主要就是看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傅鹏博与陈光明属于同一回路数,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答他非常看重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刘彦春的景顺新兴成长一直是网红爆款,本人是成长风格。
王健的话,没有上面两位风头这么足,特点是成长与估值并重,选股以“稳健”著称,优点是价值和成长风格她都能适应,过去8年每年业绩都保持在前50%,年化收益超过16%,非常难得,如果想投王健,不如关注下她5月要新发的一只基金中欧嘉和,但她的产品适合长期拿、拿得住的人。
⑸ 明星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基金你翻倍了吗
这些明星基金经理,里面有你最看好的吗?他们的代表作你都入手了吗?
张坤这个新晋的养“基”界男神,最近担任了一直新基金的基金经理。有了前面的风势,大家会考虑买这支新的基金吗?
相信对基金有一定关注的都知道曹名长(价值一哥),周蔚文(业界风向标),董承非(一个人拿金牛奖就拿了10次),傅友兴(平衡大师)等经理“健将”。
但下面这些基金经理也是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公募基金界的“巴菲特”-张坤。
任职期间基金最大盈利达到662.29%,2013年开始管理兴全合润分级至今已取得接近600%的收益。抗跌耐造,均衡策略领军人,不在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死,擅长将资产均匀分配到各领域中。
投资理念:坚持自下而上选股,从成长性和估值匹配角度挖掘目标,保持均衡的总体投资结构。代表作:兴全合润分级混合。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基金代表仅供参考。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⑹ 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有哪些人
每个人都知道炒股赚钱,所以股市上出现了各种行业的人。 不仅有散户和机构,还有民间募捐等。 与散户相比,私有才是股票投资的名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私募牛人的十大排名。
2010年600万元的多棉持仓以3万元赚220倍到13亿元,2011年1亿元的空棉以1万元赚7亿元,被称为棉花奇人。 2012年再次进入市场,损失7亿美元后,暂时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七、张磊张磊,一级市场的“投资狂魔”是高甫资本的创始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300亿美元。 他投资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葫芦”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佳股权管理基金。
八、裴国根裴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立重阳投资,成为掌门人。 无论股票、期货还是债市,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5%。
九、曹仁超曹仁超,内地股民称他为“香港股神”。 1969年开始投资生活,以5000港元购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资产,创造了“40年附加值4万倍”的神话。 他主张“不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遗憾的是2014年得了淋巴结癌,于2015年2月去世。
十、徐翔徐翔是曾经的“私人计划”,被称为“宁波涨水停板敢死队”的队长,17岁时将3万市炒至40亿元,管理数百亿元资产的“骄傲群雄”。 遗憾的是,2015年操纵证券市场,涉嫌内幕交易被捕,第一代投资神话落下帷幕。
以上是私募牛人的排名。 大家不是都羡慕他们丰富的打扮吗? 股东如果想有他们那样独特的观点,就必须对股票市场有明确的认识,对经济和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力。
⑺ 基金经理刘彦春最近表现特差,不知怎么一回事
基金经理的投资表现有时候不好,也是正常现象,因为股市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市场
⑻ 基金葛兰跟刘彦春哪个好
其实这两个人在基金经理里面都是很有名气的,刘彦春是景顺的皇牌,葛兰是中欧的招牌,只不过两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所以不怎么好比较了。
⑼ 博时新兴基金的基本面
该基金为股票型基金,最初由成立于1992年12月31日的基金金越于2007年7月19日转型而来,其投资范围是:组合中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60-95%(权证投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3%并计入股票投资比例);债券投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0-35%,现金以及到期日在1年以内的政府债券投资比例不低于5%。
———————————————————————————————————
截止2008年09月30日,该基金近三个月增长率为-12.65%,在176只股票型基金中排35位,该基金今年以来增长率为-43.15%,在160只股票型基金中排38位,近一年增长率为-43.56%,在154只股票型基金中排34位。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资产净值为168亿元。该基金成立于2007年07月06日,现任基金经理李培刚、刘彦春均是自2008年07月03日起开始管理该只基金。其中李培刚于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在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工作,任高级分析师;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华安基金研究部工作,任高级研究员,主要负责电力及设备、煤炭、公共事业行业及上市公司研究;2005年11月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员;2007年1月起任研究部副总经理兼行业研究员。 基金经理刘彦春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汉唐证券研究所工作,任汽车行业研究员;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在香港中信投资研究有限公司(中信资本控股公司下属公司)工作,任汽车行业研究员;2006年1月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研究员;2007年3月起,任研究员兼任基金经理助理。
————————————————————————————
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资产管理规模1231亿元,旗下包括12只权益类基金和2只固定收益类基金。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庞大,历史业绩优秀,今年以来旗下所有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分化,整体排名居前。
——————————————————————————————
投资策略:一般推荐。基金经理资产管理经验不足,但均具有研究员背景,研究能力较强。
⑽ 什么是最牛公募基金,业绩可以到达多少
2020年“疯狂的基金”终于告一段落。110只基金净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赚近60%,收益最高的冠军基金年回报超过166%,每个数字单拎出来都相当炸。
乘着2020年业绩的东风,“十倍基”(Ten bagger)的队伍也进一步完成了扩容。将时间拉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发现,在公募基金阵营中,虽然十倍基是一个相当珍稀的“品种”,但截至2020年底,整体涨幅超过10倍的基金达到了惊人的50只(份额分开计算)。其中回报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已经将近40倍了,堪称“业绩之王”。
这些不同类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点?它们的风格、业绩爆发时点、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经理,又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怎样才能识别“灵魂投手”,买到一只真正的十倍基?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拆解了全市场50只十倍基,用数据和事实告诉您答案。
正是由于绩优基金经理的不断接力和传承,才锻造出了这些优秀的产品。
如果结合这3只基金的业绩爆发年度来看,还能发现一些别的规律,于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作了一个统计。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来了一波业绩爆发,年度净值增幅为70%左右。在其后的几年间,这2只基金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好,年度回报在-20%和20%之间来回波动,一直到刘彦春接手以后才重新起飞,收益扶摇直上。另一只基金景顺鼎益的情况与此类似,2015年刘彦春开始担纲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当年回报就达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报均超过了50%。一个字,稳。
对于另外一些基金,或许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更大。例如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以一人之力贡献了近12倍的任职总回报和49.77%的任职年化回报,在同类型基金中一骑绝尘。在他离开后,华夏大盘精选又经历了7位基金经理,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经理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创造了比较稳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国内公募历史上唯一的一只“四十倍基”。
总的说来,一只“十倍基”背后往往是多个基金经理和其投研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出走创业,行情下跌时巨大的压力或者公司人事的变动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发挥,毁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只“十倍基”,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少。
怎样才能买到“十倍基”?
最后来简单讲一讲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怎么才能买到“十倍基”。
通过前面部分的统计,大家可以发现,即便是最年轻的“十倍基”,也诞生于2008年,到2021年已经迈入第13个年头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将一只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够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个没有对与错,主客观因素都有,大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备这么长线的资金实力。
作业还是可以抄的。与其去抄基金的重仓股,也许不如认准这个基金经理,直接买这只基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归纳了不少“十倍基”的特点,比如选择中长期业绩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动管理能力优秀、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避开一味炒热点、做短线的产品。其实只要做到了这些,要选出一只“潜力基”并不难。
这些已经成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是可以进入你的基金池而进行关注的。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很快,热点赚钱效应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结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业绩来挑选出眼下依然能够适应新形势、没有落后于市场的好基金。
还有一个特点是,近两年业绩增长一倍、两倍的“翻倍基”队伍也日趋庞大,从这些“翻倍基”中寻找下一个“十倍基”,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总的说来,业界一直以来强调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资,不间断,不以错过“十倍基”而懊恼,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长期持有,中间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