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的法律制度健全吗,请详细解答
不是很健全,举一个税收方面的例子 2008年6月25日-26日,由纵横合力主办、《财经时报》联合主办的“2008(第四届)中国创投融资发展高层论坛暨2008(第二期)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启幕”在北京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上图为软银赛富创始合伙人阎炎演讲。 阎焱: 大家好,2007年到2008年是中国风险投资的高潮,也是历史的高潮,我想我们在2007年到2008年,市场经历了一次非常大的波动,去年中国股市上90%以上的股民都是赚钱的,今年92%的股民都是赔钱的。在这样一个大的外部宏观条件下,我们怎么看待中国的风险投资和PE。我想跟大家一块儿来分享一下对这个行业的思考。 2007年到2008年是一个疯狂与理性的交织,使中国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和融资的中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印象中,似乎每一个基金都有伟大的退出案例和成功融资的经验。我想尤其是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历史上是非常辉煌的几年,我们很多的第一期去融资的基金都成功地融到了钱,而是赚了很大的钱。在时下的中国,风投和股权投资占据了大部分商业精英的想象力,也成为了中国政府官员和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所碰到的很多过去在中国做实业的商业人士,都在问我一个问题,就是说我怎么能够做风投?各地风投公司风起云涌良莠不齐,政府在鼓励风投和限制外资的两难间徘徊。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中国的各地政府,包括北京市政府都在组建一些投资基金。天津的滨海新区的渤海基金是一个非常大的政府和国有企业间合作的范例。但是另外一个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实际上外资进入中国的困难度大大地增加了,商务部在批准外资进入的时间和困难度上,要大大地增强了。舆论炒作和中国的风投过热,我们看到很多的在座的新闻界的朋友们都在说中国的风投是不是过热。但是实际上VC和PE的投入,相对于中国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也许是杯水车薪,我们去年投资大概是30多亿美金,美国去年风投在美国这么不景气的条件下大概是300亿美金,相当于中国的10倍,美国的GDP如果按照PPP来算的话,美国的GDP大概是中国的6到7倍左右。但是VC的投入差不多是中国的十倍。中国跟美国比较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以色列一个600万人的小国,去年的风险投资金额大概是28亿美金。如果说一个28亿美金的VC投资对于一个600万人的小国来说不算太多,那么如果30亿对于中国来说,更不是过多的了。 对于我们大家所看到的VC的现象,很多人在问到底中国的VC、PE是一个即将冉冉升起的旭日还是一个即将破灭的泡沫。2008年到2009年,这个低迷的市场会不会促进VC的理性投资的回归和整合。目前股票市场的低迷对于VC来讲是一个有好有坏的事情。低迷的股票市场对于VC投资的退出是一个障碍,我们很多的IPO的时间都往后推了。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在估值方面更进一步地趋向于理性。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在很多公众市场的公司,就是你去买股票的话它的价值比做PE要更加合理。很多中国一线的公司,目前的PE都在单位数。对于我们来讲,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的问题,作为资产的一类,中国的VC和PE是否会在今后的十年里整体的平均回报率高于世界任何其他类资产。应该这么说在过去大概五年里面,中国的VC和PE作为资产的一类,我们可能是创造了一个世界的奇迹,我们在中国TOP10里面的话,它应该是比美国和任何一个世界的国家的VC都应该是整体要高。但是这样一个好景是否能够持续?也就是说我们在今后的十年里面是不是能够超过世界上其他的资产的一部分,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谁也没办法预测未来,但是我想是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是超过一半以上的。 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中国做风险投资,它所相关的风险是高于任何一个其他资产的行业的。但是无论怎么样,在未来的十年中国将是VC和PE的乐土,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二八定律,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它的20%的人赚了这个行业的80%的利润,那么在风险投资界这样一个二八定律是不是也适用,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个规律一样适用的,如果你的时间足够长,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够摆脱这个统计上的大定律。 在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高潮中间,其实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是有利和弊,先说说好的方面为什么中国VC会这么热,高速成长的庞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对孕育风险投资的温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对资金和原料的大量的跨境需求,使得我们对风险投资和PE投资来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总体资金的供求关系仍然是有利于资金的提供者,就是我刚才讲的在中国仍然是需求资金的人,仍然要远远大于对资金的供给。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和资本流动的效率的低下,为VC和PE提供了大量的机遇。比如说在座的人要是去创业,做一个软件的公司,我可以告诉你中国没有任何一家银行会给你提供贷款,也没有任何的财务的源泉,你唯一的希望就是你的家人、朋友,另外一个就是对于专门做种子阶段的风险投资基金。 民营经济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发展都超过了临界点,为VC和PE的投资提供了优质的项目源,这一点上我想是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年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在中国过去前十年,中国的VC不能够发展,我想除了政策上的原因之外,还有相当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在发展的规模超过了临界点。另外一个就是在中国过去几年里面,我们会看到与中国特有的一些商业模式的出现,这个对风险投资基金来讲无疑是一个福音。 那么在中国VC和PE投资的话,也有很多的弊病,比如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VC和PE的法律和税收制度都是不健全的,基本上中国目前对这些事情都是要个案处理,中国的大部分创业者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了解甚少,而且有抵触。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是不健全的。另外一个,在中国的企业信用制度不完善而且不发达,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投资审批的手续繁杂,政府干预太多,而且官员对真正的VC和PE了解的人是少之又少。 另外一个我们刚才提到政府在鼓励风投和限制外资的两难中间徘徊,退出机制不完善。大家去年都对中国风险投资基金能够在中国的A股退出,很多报纸和媒体都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中其实它的根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就是在中国我们的A股市场退出有一个三年的锁定期,在全世界所有的股票市场中间,只有中国是有这么长时间的锁定期的,货币的流动性差,银行的效率低下。另外一个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是非常缺乏真正在VC和PE方面懂VC和PE管理的人才。但是中国这两年VC和PE变得非常热门,所以爱好和热衷非常想积极参与到里面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能够懂VC和PE管理的人士是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来培育的。 一个好的企业的成功,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是非常关注的事情,企业的成功是不是都有相同的地方?,就像一个人,有DNA,我想好多企业也有很多类似的NDA的东西,你比如说一个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团队,一个好的企业要有相对清晰的盈利模式,我们去看过很多的中国企业,中国的很多企业是希望什么都做,尤其是在早期生存阶段可能做得不错,但是真正到了发展阶段,这种不清晰的发展模式,90%以上都是不成功的。 另外每一个核心的企业都具有核心竞争力,要么是别人没有,要么是同样一个东西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更精、更便宜。另外一个好的企业都需要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以及这种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洽、专注非常重要,我们很多在中国不乏做风险投资和创业的激情,但是这种激情往往很短。另外一个对于商机的把握。但是是不是有了好的DNA就一定会成功?我想这也不一定,这也就是做VC和PE的难处,尤其是在中国做VC和PE的秘密所在。希望大家、欢迎大家都加入到VC和PE的行业里面来,谢谢大家。(
B. 私募首期创利是什么意思
私募股权公司是指从投资者中筹措资金并以无记名股权的形式投资的公司。
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是1976年,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三位合伙人所成立的投资公司KKR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并购业务。迄今,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遍地开花,全球专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已有数千家,其中KKR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和黑石集团都是行业的佼佼者。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我国的正式发展起于2006年12月30日,国务院特批的中国首支私募股权性质的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成立,该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募集60.8亿元,规模尤为巨大,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主要通过聚集市场上的闲散资金进行投资、理财,该基金的成立是中国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公司名称
私募股权公司
成立时间
1976年
公司类型
专业投资管理机构
定位
基金的策划人等
外文名
PrivateEquity Firm
快速
导航
具体作用
概述简介
私募股权公司作为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是实现“集合投资,专家理财”功能的核心。它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管理运营和到期清算中都要肩负重要作用。从整体上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定位体现在三个方面:
具体作用
基金的策划人。基金管理人根据自己的专业分析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结合经济社会和产业领域发展的需要,设计具有特定投资方向和明确标底物的基金方案,提供给潜在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
基金的牵头发起。基金管理人要牵头组织基金的融资募集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基金设立工作,包括组织基金募集路演、确定出资意向、组织对设立文件条款的谈判、组织投资者创立大会,完成投资者出资和法律文件签署,同时帮助投资者选择确定基金托管人,组织投资者与托管人签署合作协议。
基金的管理运营。这主要是根据基金委托管理合同,寻找调研项目提供给基金作投资决策,在通过投资决策后,协调基金托管银行划拨投资款项。同时, 基金管理人要向被投资项目派出产权代表,代表基金履行投资人权益,并给项目提供增值服务。在每个财务年度,基金管理人要提交基金年度报告和利润分排方案, 并接受基金董事会的评估和监事会的审计。
基金的到期清算。在基金设立期限到期时,基金管理公司要履行清算职责,帮助基金做好财产登记、资产评估和清算方案。在基金设立期限最后2年,要尽快完成所投项目的退出,最大限度回收现金,最大限度实现资产证券化。
C. 个人如何股权投资
1、新三板是国家新推出的股权交易市场,可以自由甄别公司,然后进行股权投版资。但是大权多企业为了融资,财务状况、经营状态都不明确甚至有造假,投资需谨慎。
2、可以在风投、融资类公司内选择适合自己活着自己熟悉的有潜力项目进行最初投资。只要项目发展良好,未来有机会进入新三板甚至主板,这样投资回报才会更高。
3、任何股权投资都有很大风险,如果不能承担风险,那么久不要贸然选择。高利润的背后一定蕴藏高风险的。
D. 最近一二年,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名的私募案例
随便都是,给你找几个看看吧,呵呵
1、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挂牌,国内首支以人民币募集的私募股权基金成立
2006年12月30日,经过一年的筹备期,中国首支在大陆境内注册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在天津挂牌成立。基金以契约型形式设立,采用私募发行方式,该基金总规模为200亿元,存续期15年。首期60.8亿元资金已募集完毕。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亦于同日挂牌成立负责该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目前在中国大陆直接以基金名称注册的产业投资基金都是基于特别批准而设立,中外合资外币产业基金共有两只,它们是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是在中国注册的第一只契约型产业基金,也是中国第一支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产业投资基金。
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打破了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由外资基金主导的局面,必将推动中国本土私募投资的迅速发展。
2、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出台,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影响重大
2006年,中国政府先后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006年9月8日公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后在二级市场卖出。
中国大量优秀的A股上市公司对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一规定为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A股上市公司扫清了道路,扩大了基金可投资的项目范围。新规发布后,已有一大批海外基金开始频频活跃于各地上市公司,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12月底,共有19家在大陆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获得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PIPE),融资27.05亿美元,占年度私募股权投资额的20.8%。
此外,《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主要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进行规范,并加强了对涉及外资并购行业龙头企业或重点行业的监管和审查力度,严格限制了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在海外上市的模式,对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并购投资和今后海外上市退出活动都将造成了一定障碍。
《合伙企业法》的修订,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虽然不是这对私募股权及船业投资行业需求直接点明,但仍间接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按照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与运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能够采用有限合伙这一国际通行的私募基金形式,避免了在公司制下的双重征税,不仅大大提高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效率,而且也拓宽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募资渠道,将极大促进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
3、多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直接进驻中国大陆,“中国战略”日益被重视
由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属于新兴市场,在这一产业,外资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过去大部分海外私募股权基金仅在香港或环中国周边地区设立总部或办公室,作为其投资中国大陆的桥头堡。然而,在近几年特别是2006年,多家海外私募基金直接在中国大陆设立常驻办公室。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06年底,有29家私募股权基金将办公室设立在北京;23家私募股权基金在上海设立办公室,深圳有2家。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加上巨大而又稳定的市场消费潜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战略”日益重视,纷纷在中国大陆设立常驻办公室,方便投资中国企业。
4、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活跃,可投资中国资金比例增加
2006年,海外私募股权机构纷纷加快了投资中国的战略准备,有多支针对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其中对于投资中国的资金比例相比以前也大幅攀升。如凯雷成立第二支亚洲区(日本除外)的凯雷亚洲基金II,募集资金18.00亿美元;安博凯(MBK PARTNERS)为旗下的北亚收购基金 (North Asia Buyout Fund) 成功筹得了15.60亿美元以及中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60.8亿元人民币等。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有40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募集资金高达141.96亿美元,下半年资金募集金额增长尤为迅猛,募集资金高达95.65亿美元,比同年上半年募资金额增长106.5%。这充分表明中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信心,充裕的资金也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5、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先行,本土机构争相涉足私募股权基金行业
2006年中国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产业基金试点。今年首个中资产业基金试点-天津渤海产业基金获得国家批准成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申报产业基金试点的热潮。据估计,中国目前有十余家产业投资基金正在申报成立。
另一方面,今年多支由中国本土机构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也成功募集,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有6支由中国本土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渤海产业基金)成功募集,募集金额达到15.17亿美元,占整体募资金额的10.7%,平均每支本土基金的募资额达到2.53亿美元。这与中国当前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积极试点和本土机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热情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政策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2007年,中国大陆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由本土机构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
6、中国市场成为亚洲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创新高
2006年,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高盛集团以私募股权形式投资25.8亿美元购买中国工商银行5.75%的股份成为本年度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事件。其他如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资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高盛联合鼎辉竞购双汇发展,汉鼎亚太联合德意志银行旗下机构PREEF投资希尔顿中国区酒店,渣打、华平等投资绿城等大规模私募股权投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共对129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达到75家,投资总额达到129.73亿美元。
7、传统行业领跑投资,房地产业最受青睐
2006年,传统行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无论从投资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方面来说,传统行业的投资都排名第一。2006年1-12月传统行业共发生73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占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56.6%;该行业投资金额为65.13亿美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50.2%。
私募股权基金对传统行业的投资中,中国的房地产业最受基金青睐。2006年,世贸房地产、上海复地、绿城中国、首创置业、阳光100等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获得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房地产行业共有31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占传统行业投资案例总数的42.4%,投资金额达30.37亿美元,占传统行业总投资金额的46.6%。
8、成长资本领舞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收购案例逐渐增多
在欧美发达的私募股权市场,并购投资往往占据了非常显著的份额;而在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上,则是成长资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6年1-12月,属于成长资本的投资共有66起,投资金额达28.57亿美元,占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51.2%。
2004年5月,新桥资本收购深发展银行是人们记忆中第一起外资收购基金成功收购中国企业案。到了2006年,这样的案例更多的涌现出来,如CCMP收购武汉凯迪电力环保公司70.0%股权,PAG取得好孩子集团67.5%的控股股权,华平联合中方合作伙伴收购山东中轩98%的股份,CVC 收购吉象木业85%股权等。据清客研究中心统计,截止12月底,私募股权基金收购未上市企业控制权案例达到12起,投入收购资金高达23.68亿美元。
9、私募股权退出持续活跃态势,回报良好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年度调查,共观察到33起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事件,如汉鼎亚太退出北京美大,华平退出亚信,3i退出分众传媒等案例均给私募股权基金带来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2006年,共有23家私募股权机构支持的企业实现IPO,退出活动十分活跃。
2006年,中国银行相继在香港主板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行上市前,引入了4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RBS China、亚洲金融私人有限公司、瑞士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投入30.48亿美元、15.24亿美元、4.92亿美元和7,374万美元。中行上市后,按A股发行价计算,这4家投资机构大约获得2.6倍的投资回报。
2006年9月,迈瑞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交易所IPO的生物/医药企业,总计发行2,00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上市前,迈瑞获得高盛集团约2,780.47万美元的注资。上市后,按照发行价计算,高盛获得约4.4倍的投资回报。
良好的投资回报和中国退出环境的逐渐改善将加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信心。预计在2007年,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IPO退出案例数将超过今年。
10、外资并购引发关注,经济安全成关键词
随着近几年国内法规、政策等方面发生变化,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成为新的潮流。凯雷并购徐工,这起商业性质的案例在成为今年中国并购的关键词,该案例会同几起同样倍受关注的外资并购事件在2006年引发了一场关于外资对产业的渗透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大讨论。今年8月,商务部联合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证监会和外管局正式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问题引发经济安全问题作出回应,规定明确要求“今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并取得实际控制权,涉及重点行业、存在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素的,当事人应向商务部进行申报”。
目前外资并购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并不大,据商务部统计,不超过7.0%。商务部称,制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规章并非限制引资,而是要继续扩展利用外资的渠道。预计在2007年,由于全球资本流动性过剩,以及中国企业的良好投资价值,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并购中国企业案例将继续增加。
资料来源: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E. 天津渤海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怎么样
天津渤海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是2011-12-0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天津市河北区胜利路405-411号D区101室A。
天津渤海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2010558641973X6,企业法人郭元庆,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天津渤海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对未上市企业的投资,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投资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以上经营范围涉及行业许可的凭许可证件,在有效期限内经营,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通过爱企查查看天津渤海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F.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细节曝光,骗出的数十亿元资金流向了哪
天津银行的十亿资金,都转入禾和公司朱辉等人的银行账户,由于这些资金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好处费”、“过桥费”等成本,所以第二部分的资金获得的四亿多元,基本上全部转入了吉庆村镇银行,并且这些有的人还将这些钱用于炒股。
在2016年4月6日,张仲夏主动到公安局自首,最终揭露了这场是天津银行损失7.8亿元的流动资金的案件,张忠夏也以挪动资金罪和接收贿赂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一百万元,而李文亮等七人以诈骗罪和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罚款三百万万元。除了天津银行这个案子以外,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件,更加的严重,更加的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