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基金经理淡斌

基金经理淡斌

发布时间:2022-05-01 15:14:18

❶ 但斌的主要著作

《时间的玫瑰》2007
在喧嚣的中国股市里,他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在他眼中,价值投资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哲学。
“不知道现在是大牛市吗?还做长线?不是傻了吧你?”2007年9月,当上证指数成功站上5000点时,人群中流传出这样一种声音。中国股市持续高歌猛进,彻底点燃了老百姓的投资激情。人们忘我地低买高卖、追涨杀跌,不知疲倦地享受着套利的乐趣。
然而,在红红绿绿的缤纷色彩中,却有一个人不为所动。他手上操作着数亿资金,但一切股价的起伏,仿佛都与他无关。在波段理论、图形分析等技术大行其道的时候,只有他,把投资上升成为一门哲学。
在喧嚣的中国股市里,他似乎更像是一个孤独的另类。这个人,就是私募基金深圳东方港湾公司董事总经理——但斌。
亏出来的哲学
刚到不惑之年的但斌,已经在中国股市摸爬滚打了15年。坐在诺德金融中心办公室里,他所展现出来的气质,更多是一分从容与淡定。尽管哪怕百分之一的股价波动,为他带来的损益,也许是几百上千万的数字。
“所有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亏钱亏出来的。”在但斌15年漫长的投资生涯当中,有三次惨痛的失败让他记忆犹新,而正是这些教训,奠定了他今天的投资哲学。
1992年,年仅25岁的但斌,大学毕业不久,就踏上了南下深圳的道路。1992年8月的股票风潮,很多人抢购原始股。这是但斌第一次感受到股票市场的刺激,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能挣钱。
正好当时公司老板拿出50万,让他帮忙做股票。当时的股价一个劲疯涨,包括所有的垃圾股。初次尝试,就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斌手上的50万,很快变成250万。他的胆子开始大起来,什么样的股票都敢去做。
没想到在一路风光之时,风暴不期而至。1993年,偶然听到一个著名股评家说“深深房”有重大利好,于是,但斌迅速把宝压在了这只股票上面。原本他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从一进去,股价就开始暴跌。不但把以前赚的钱全部亏进去了,本钱也亏了很多。
那个时候的200多万,不是个小数目,尽管不是亏的自己的钱,也足以让他难过万分。那段时间,但斌亏得精神恍惚,连自行车都骑不稳。“我想现在很多投资者也是这样,听到一个消息,马上去买进,实际上这是风险最大的事情。”但斌说,从此他再也不相信道听途说的所谓“消息”。
随后,他迅速重整旗鼓,转战期货。在之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他把100多万资金做到了1000多万。然而随之而来的“327国债事件”,但斌手上所有的单子被强行交割,再次让他赔了个精光。
“投资者总要不断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危机。”一夜之间,不可思议地从1000多万到一文不名,曾经经历的巨大落差,使但斌对于风险的认知与众不同,“就像1895年美国道琼斯指数,到现在不知翻了多少倍。但这期间,它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因为有危机,我们就不去投资吗?”
从1995年到2000年,但斌手上的钱越来越多。那时候,他主要依仗图表分析和基本分析,这让他以为,技术分析是万能的。就在这时,一只叫做“华工科技”的股票,进入了但斌的视野:技术面和基本面都非常良好,进入的仓位也很合适,预期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于是他下了重注。结果这一次,他被表面数据蒙蔽了,投资的4000多万资金几乎亏损了一半。
一次又一次的教训,让但斌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获得长期而稳定的收益?靠“内幕消息”?靠波段靠周期?靠技术分析?显然这些都不可靠,它们能让你快速积累财富,却也可能转瞬间让一切灰飞烟灭。那么,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怎么做?
想成功,与成功者为伍
2003年,但斌来到香港。这是他从事投资的第10个年头,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第一次开始关注企业本身。
但斌在香港选择的企业,将来会赚多少尚在其次,他的首要要求就是从长期来说,至少不会亏钱。因此,但斌投资了几只高速公路、以及同仁堂科技,这些股票后来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从投资高速公路开始,但斌赚了很多钱。他慢慢知道了选择真正的好企业投资,才是成功的关键。后来,但斌买进了张裕,并一直持有到现在。
“张裕的领导者,在他们做IPO的时候差不多持了1亿市值的股票,经历2006年整整一年到现在,差不多涨到7、8亿了。原来这些管理层,要想从那个企业中获得一点好处的话,浑水摸鱼更好办。”对此,他解释说,“但当他拥有股权的时候,他只需要把这个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大,这些管理层就会变得非常非常有钱。那么,这些掌握几亿十几亿上百亿资产的管理层,碰到这样一个时代,他会把很多社会资源向企业里集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问题的关键就是:选择一个成功的企业,与它共同成长。
在过去10年当中,美国股市表现出色的有房地产、金融服务、银行、零售、保险。实际上在中国,去年这一波很大的行情中,也是类似这样一根主线。选股票就是要选中国最好的行业,以及这些行业中最强的企业。
“投资这样的企业都不赚钱,那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股票能赚钱。”但斌笑道。因此在他的股票池中,他挑选了茅台、云南白药(29.65,0.00,0.00%,进入该吧)、万科、招商银行(38。
那么,好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好企业的市场宽度和广度要足够大。要能够抵御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这企业的产品一定要能够提价,如果提不了价,那么投资可能会发生很大风险。比如说茅台在1970年的时候它可能卖7-8块钱一瓶,从70年代到现在,30多年的茅台提价幅度是惊人的。
还有,某种意义上的“不死企业”,这种企业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另外要有足够的净利润,最好是轻资产的。比如说像茅台,当地的赤水河水加当地的高粱酿造,成本9万块钱每吨,去年卖61万每吨,可能在未来的几年要卖72万每吨,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就会给企业带来不断的现金流。
在但斌看来,选择了好的企业,即使在熊市中一样能赚钱。这一点在但斌投资贵州茅台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在2003年就大胆买入茅台,现在已经获得了十几倍的收益。
“什么时候买进这些股票?”但斌说,“过去十几年之间,在万科任何一个历史高点持有,到现在都是很大的回报。”
对于市赢率,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假如一个企业市盈率现在是50倍,如果它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仅仅三年之后就会降到15倍,处于一个较低的估值。根据他的研究,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股价基本上都是成45度的斜率往上走的,“真正的好企业,从长期来看,是绝对不会套住投资者的。”
乌龟式投资策略
“买最好的企业,长时间坚持持有”,这是但斌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投资的时候,他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市场分析专家,也不是宏观分析师,或者证券分析师,而是企业分析师。因为他相信,长期而言“股票绝不可能表现得比企业更好”,选择杰出企业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在但斌的投资哲学当中,有这样一条:像乌龟一样去投资。在成立私募基金公司的两年当中,他经历了中国股市由“熊”到“牛”的巨大转变。有的基金公司在这两年的回报率是20倍,甚至30倍。但东方港湾的回报率仅为10倍。在购买自己的信托产品之前,他都会向客户说明:我们拒绝炒作短线与市场热点,我们不会承诺能让您快速致富。
在但斌看来,那些回报率超高的基金无异于一群兔子,而自己则更像一只乌龟。“既然是比赛,那么只有跑完全程才有可能会胜出。兔子虽然跑得快,但它的寿命没有乌龟长,所以最后胜出的一定是乌龟。”所以他从不与其他公司比业绩,总是默默地做着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会是乌龟?第一,乌龟能耐得住寂寞,慢慢地爬,稳稳地前进,最终会走得更远;第二,我们称胆小鬼为“‘缩头乌龟’,尽管是贬义词,但乌龟有坚固外壳,每当听到风吹草动,便迅速将头缩进壳内,规避风险。乌龟的风险意识与本能是值得我们投资时学习的。”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斌很郑重。
为了规避系统风险,但斌在选择股票时,会投资几家相互不太关联的优秀企业。同时他深知,尽管可选择的公司不少,但真正杰出的企业却并不多。所以他采取了“相对的集中”策略:消费品、金融、地产等几个行业中最优质的企业。“多做多错,每年持有1只股票,和同时持有50只股票,明显前者赚钱的概率大。”
寻得价格合理的卓越的企业,自然会买进,那么何时卖出呢?理论上讲,好企业最好永远持有它,但斌选择卖出的时候只是在它被市场高估太多;或者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及发现了更好的企业。
在东方港湾投资的整个过程中,但斌卖出股票的情况寥寥无几。“深赤湾、盐田港(15.61,0.37,2.43%,进入该吧),云南白药和张裕减持了一些,但是张裕B(47.110,-1.39,-2.87%,进入该吧)股没有卖,更早的时候还有深南电。其实这些股票也还是不错,主要是估值原因。其它股票更有吸引力,就换一下。”他认为,如果真的能够发现非常伟大的企业,不断带来惊喜,为什么要卖掉它?卖掉之后想再买回来,很有可能意味着机会的丧失与成本的上升。
在投资中,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找到好企业,长期持有”,看上去很简单,但人们总是想快一点赚钱,再快一点。对此,但斌打了个有趣的比喻:一个和尚去面壁,一直坐在那里,10年、20年,他就成了高僧,可是有多少和尚成了高僧呢?打坐是多简单的一件事,但坚守下来又是那样困难。
香港1977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中,早期有几百家上千家房地产企业,后来只剩下一些大企业,现在香港大的地产企业两三千亿港元市值。房地产企业的长期趋势是越来越集中,现在万科是300亿元左右市值,如果说10到15年后万科还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5000亿元的市值很正常,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将万科的股票从现在一直持有到15年之后?
做一只与时间赛跑的乌龟
在过去60年中,美国的通货膨胀是1000%,英国是4000%。通胀是必然的,它无声无息地吞噬人们的财富。怎样来抵抗通货膨胀,通过什么方式保值增值、延续财富?要持有什么样的资产度过漫长的岁月?我们要持有什么样的资产才能够保证我们的财富不受损失?对此,但斌有着自己简单而深刻的理解。
实际上,在过去的100年当中,美国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10.4%,它其中5%是来自分红,4.8%是来自盈利的增长,只有0.6%来自市赢率的变化,也就是股价的涨跌。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并不看重分红和企业内生性增长,他们盯住的是0.6%股价的波动,长期来看,这是没有价值的。因为短期的波动,很快就会被长期的曲线所抹平。
但斌看来,大起大落是投机,而持续盈利才能称为投资:财富管理不是半年、一年、几年,是一生的、甚至是穿越几代人的一个目标。而要真正做到投资而非投机,最重要的就是,把财富交给时间来增值。
“我不是在与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那些投资者赛跑,我是在孤独地与时间赛跑。”但斌说,有些投资者总是企图把别人口袋的钱,赢到自己口袋里来,把股市看成是一个赌场;他们始终没看到,股票本身就能带来利润,这是一个正和博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人生常常是在得不到时的痛苦与得到之后的厌倦之间徘徊,这样的人其实总是有很多短期的目标,所以才会不断重复痛苦与厌倦。在但斌眼中,价值投资是一种信仰,它可以让人摆脱这种低级循环。
《时间的玫瑰》增订本,在封面和作者简介上我删除了“华人杰出投资者”的说法,在第1版时,我曾经去掉了许多夸张之词包括“华人杰出投资者”也曾极力想将它拿掉,一方面我希望“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想让《时间的玫瑰》随着时间静静流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距离这个目标非常遥远,但拗不过出版商的坚持,因此只能在增订版的时候,将它回归到我想要的平常人状态。我用了一句话来替代 ——“投资考验的是我们思考的极限——一种蕴涵在心灵深处的力量。”这也是我对投资到目前为止,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时间的玫瑰》增订本删节了几篇文章,新添加了约16篇文章,谈估值、风险和人生感受的各有几篇。

❷ 但斌海外基金净值怎么查

可以在相关网络查询
但斌先生,东方港湾董事长、基金经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1992年开始投资生涯,历任君安证券研究员、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经理,并于2004年初参与创建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长期致力于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基础研究,对价值投资哲学有丰富思考,对投资的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2015年4月,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聘任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14位委员之一。出版《时间的玫瑰》一书,弘扬价值投资理念,深受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❸ 道歉后产品仍亏钱,但斌再次致歉,基金扎堆道歉是真愧疚还是公关策略

前不久,私募基金经理叶飞在腾讯新闻发布动态,对日前私募大佬但斌因所管理基金亏损致歉一事发表评价。这看起来很有诚意,但网友并不买账,因为比起这虚情假意的道歉,还不如现金来的实在一些,这些基民们亏的都是真金白银,作为基金的管理者,不仅仅是道歉,更应该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基民们挽回损失。

二,基金管理者应该以诚意的态度对待消费者。

基金管理者与其用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去敷衍消费者,倒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当初的抱团炒作过度乐观,只有用诚意的态度去对待消费者,这个基金才会真正被消费者所接受。

❹ 但斌平时干些什么

但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新闻、发微薄

❺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中国股市翻云覆雨。大浪淘沙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英雄。既造就了徐翔、常士杉、王涛等一批草根英雄,也产生了以李旭利为代表的悲剧人物。

通过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目前将国内私募基金经理人按照出身划分为四大派别,为“公募派”、“券商派”、“媒体派”和“民间派”四类。

公募派——曾经沧海难为水

创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品牌是很多公募基金从业者的梦想。很多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人不甘于公募基金的束缚,选择创立或加入私募基金。

公募派私募基金掌门人中,从业最资深的当属柏坊资产龙小波,其曾任大鹏证券副总裁和大成基金的首任总经理。不过,柏坊资产旗下产品在A股市场中表现平平。此外,莫泰山和余路明也是为数不多的转做私募的基金公司老总,“私奔”之前两人分别担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华商基金的总经理。

2012年成立千合资本的王亚伟是公募派中最大牌的基金经理,此前被称为公募基金经理中的“一哥”。

公募派的优势在于其经历过正规军的磨砺,熟悉公募的投研体系以及渠道关系。不过,这同时也成为了少数公募派基金经理的制肘。“曾经沧海难为水”,失去了公募基金强大的投研平台,不少基金经理业绩大失水准。

券商派——横看成岭侧成峰

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风格差异较大,但普遍比较灵活,且注重实战,交易型选手较多。目前分为“大鹏系”、“蔚深系”、“君安系”等门派。

“大鹏系”以金中和投资的曾军、万利富达的胡伟涛为代表;“蔚深系”以龙腾资产的吴险峰、开宝资产的李艾峻、景良资产的廖黎辉为代表;“君安系”则以天马资产的康晓阳、东方港湾的但斌、尚诚资产的肖华等。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总体来看,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数量较多,虽然目前整体缺少超大规模的私募基金,但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大型私募基金数量较多。如果考虑到交易的活跃度,其影响力并不逊色于公募派。

媒体派——莫谓书生空议论

媒体派私募也是近些年崛起的一股新势力。媒体派私募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有龙赢富泽的童第轶、财富成长的唐雪来、彤源投资的李威等。

尽管和公募派、券商派相比,媒体派私募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但不可否认与民间派相比,媒体派私募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媒体的角度审视上市公司可能发现普通的研究员所无法发现的机会或者风险。此外,由于证券类媒体常年和上市公司打交道,财经记者大都和企业高管私交颇深,这为其转型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行业背景。

民间派——英雄不问出处

私募基金行业另一股重要的力量是民间派私募,这也是私募基金行业中最为鱼龙混杂的群体。其中,既有像泽熙投资徐翔这样的行业翘楚,也有净值多年徘徊在3毛钱之下的“民间股神”。既有世通资产常士杉这样的“黑马”,也有林园这样爱出风头的“另类”。

其实,私募基金行业正是这样的一个江湖,只有你有才华、有能力,都可以在这样的舞台上表演一番。大浪淘少、横刀立马,是金子总会闪光。

最执著的私募基金经理——但斌

“是你让我看透生命这东西,四个字坚持到底……”东方港湾的掌门人但斌可谓是最执著的私募基金经理,长期以来对茅台的不离不弃,即使在白酒行业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也不断发微博力挺茅台。看来,但斌既是最执著的私募基金经理,也是最喜欢做“股评”的基金经理。不过,面对“说的不做、做的不说”的行规,但斌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真正定位。

最遗憾的私募基金经理——王贵文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2008年,王贵文作别嘉实基金、投身私募。这位昔日的明星基金经理可谓是“生不逢时”。尽管在2010年,王贵文旗下的产品还位居当年三甲,却难以改变最终清盘的命运。王贵文最终选择淡出私募行业,并称“此次别过,今世不再来”,内心的遗憾或许只有当事人心中才能体味。

最悲剧的私募基金经理——李旭利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少年得志的李旭利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得身陷囫囵的结局。转投私募的李旭利原本想要大干一场。却因“老鼠仓”事件,不得不过早的终止了自己充满悲情的投资生涯。据说,在庭审时,李旭利依旧保持昔日的孤傲。面对法官,他说自己其实不太看得上其他基金经理的水平。

最大起大落的私募基金经理——罗伟广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私募基金经理罗伟广在2009年一战成名,新价值规模也迅速壮大。然而,此后罗伟广的投资旅程却始终不顺利。2012年,更是有多只产品排名靠后。面对这样的大起大落,这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难免会有英雄气短的感受。

最有哲理的私募基金经理——康晓阳

“我想我是一个哲学家,可以参透孤单的假相……”如果说哪位私募基金经理最喜欢在微博上为粉丝熬制“心灵鸡汤”,非康晓阳莫属。尽管业绩并不突出,但康晓阳大师一般的口吻的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毕竟这是一位老牌私募基金经理了,听听他的话总会有些帮助的。

最神秘的私募基金经理——徐翔

“带着一丝丝神秘的你,可能想着同样的事情,背后的你是什么表情……”涨停敢死队出身的徐翔,通过成立泽熙投资实现了阳光化。然而,与其他私募基金经理相比,徐翔行事过于低调,却往往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对此,徐翔也感觉很冤枉。然而,从重庆啤酒到酒鬼酒,这些问题股中都不乏徐翔的身影,这又怪得了谁呢?
勤奋和专注是徐翔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2015年11月1日,因涉嫌违法犯罪,徐翔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一时令人唏嘘。

最受争议的私募基金经理——吕俊

“就算缘份到了尽头,无力再挽留,我们还可以是朋友……”私募基金合伙人不乏分家,但大多数会是和平分手,诸如但斌和钟兆民(专栏)。然而,像吕俊和姜广策这样闹得不可收拾的却很少出现。或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即使在圈内,吕俊夫妇恐怕也是最受争议的私募基金经理了。

最大牌的私募基金经理——王亚伟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对于王亚伟而言,这一天或许等待得已经太久了。曾经的公募基金经理“一哥”转投私募,无疑是最大牌的基金经理。产品募集金额之大、投资门槛之高都刷新私募基金行业记录。至于王亚伟的业绩是否还会像在华夏基金时候那般优异,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最另类的私募基金经理——林园

“玩世不恭,也许有点与生俱来……”草根出身的林园是私募基金经理中的另类,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林园经常会露出那种玩世不恭的坏笑。林园爱出风头,经常上电视,从不讳言自己喜欢美女。和但斌一样,林园偏爱茅台,而他的业绩似乎也随着茅台的波动而波动。

最美丽的私募基金经理——杨玲

“你的美,无声无息,不知不觉让我追随……”一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被看作男性的天下,毕竟资本市场博弈的残酷不亚于战争。而黄明皓、杨玲等人的出现给这样一个行业带来了几许的亮色。江晖的搭档、星石投资总裁杨玲经常出席各大投资论坛,以其优雅的举止、流畅的演讲受到业界好评和关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不善言辞的江晖也是一个十分有益的补充。

❻ 股票 但斌平时干些什么

做股票不一定完全就只读股票方面的书,涉猎的知识面很广泛的。平时会总结一些经济数据,做行业分析,研究股票动向,分配下属任务,操作资金买卖股票,开会做讲座,接待大客户等等吧。

❼ 私募大佬但斌为业绩道歉,基民们有为他的道歉买单吗

私募大佬但斌未业绩道歉基金,股民们肯定有为他的道歉买单,毕竟就算真不买单那也没用,毕竟作为理性的投资人而言,相信但斌的操作,那么之后的风险肯定也是要承担的。现如今整个股票市场其实是整体环境不大好,并不是但斌本人自身重大过失或者故意而导致股民们损失的,所以不管但斌道歉股民或者基金朋友们支不支持,那么也必须得为他所操作的买单。

不管怎么说,目前但斌的基金亏了钱,这也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正视,一些投资人基本上也收到了但斌关于回撤率高的通知。他们之后能不能支持,但斌的基金做下去,这还真的挺难说的!这也说明了现在的股票市场还是挺凶险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亏钱,甚至亏得挺多。

综合以上种种,私募大佬道歉,基民们其实也会为他的道歉买单,这是按照合约去操作的话,他们亏钱也就亏钱了。更为重要的是,私募大佬但斌也没有做出一些失误,或者故意导致他们的基金亏钱。

❽ 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仓,投资理念交织地缘通胀,该如何进行取舍

我觉得就要看每个投资人的个人选择,我们可以参考但斌的持仓,但没有必要完全模仿但斌的仓位控制。

以我个人来看,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投资背景和投资策略,当我们看到别人清仓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本身是投资界的大佬而盲目学习,因为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重大亏损,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来选择自己的投资行为。

但斌的所有持仓可能已经空仓。

但斌是一位管理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投资人发现的很多基金产品的波动非常小,同时也怀疑但斌是否已经清仓。在此之后,但斌表示自己的仓位基本上维持在30%以内。为了进一步避免系统性的风险,但斌在通过清仓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

❾ 但斌回应空仓传闻:仓位是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透露了哪些信息

市场有消息称,私募大佬但斌疑似空仓,上百只产品净值几乎零波动。第一财经记者电话联系了但斌,但斌回应称“仓位应该是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




但斌表示,经过08年与白酒危机之后,在我们卖出原则里面加了一条“遇到系统性风险”也会考虑卖出暂避,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及之后的衍生风险是我们的聚焦点。当然也包括其它一些思考。但斌所在公司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方面表示,在俄乌冲突伊始预判市场风险后总体是都做了比较严格的风控措施,以风控为先,谨慎应对市场的大幅波动。





其实每次重大决定都不容易,都要付出非常的“心智”,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与结局……东方港湾经过08年与白酒危机之后,在我们卖出原则里面加了一条“遇到系统性风险”也会考虑卖出暂避,18年修订的《时间的玫瑰》里面也有谈及。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及之后的衍生风险是我们的聚焦点,当然也包括其它一些思考……




从2021年2月始至2022年2月,整整一年我们的A股与港股投资做的非常不好,我常常自责也经常反思、思考――投资理念交织社会环境的变化该如何进行投资取舍……但斌微博还进行了备注:特别说明的是东方港湾部分产品可以做雪球结构的,我们做了大部分是纯美股的雪球。



❿ 量化私募公司四大天王是谁

中国私募基金四大天王的赵丹阳、刘明达、但斌、杨骏。

虽然业内对赵丹阳在3500点时就早早地退出广为诟病,但事后看,他清盘旗下信托计划却紧随巴菲特躲过了2008年的A股大劫难。而江晖与马宏在2008年暴跌之时却依然享有难得的正收益,如今业绩依然不差。

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则被认为是巴菲特的伪弟子。他们公开宣称价值投资,但普遍每年300%的高换手率,板块、热点轮动的追逐,倡导价值投资的他们,往往陷入趋势投资、技术投资甚至概念、信息炒作上。

在公募基金中,坚持价值投资取向的实践者屈指可数,包括博时基金的价值风格组、富国基金投资总监陈戈、汇添富基金投资总监张晖等。

传说18年 (至2007年)中以8000元变成20亿元的“民间股神”深圳林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则被认为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投机主义者。

尽管林园有些恼怒巴菲特的提法,但依然无法阻止人们送他“中国巴菲特”的称呼。林园的选股铁律是:“我只买我了解、能算清账的公司股票,只做有底的投资。”他曾经煽情式地公开宣称:“牛股就是我创造的,我不买,它就不升;我不抛,它也不会跌!”



风险大:

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首先源于其相对较长的投资周期。因此,私募股权基金想要获利,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不仅要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要为企业带来利益,这注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再者,私募股权投资成本较高,这一点也加大了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此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大,还与股权投资的流通性较差有关。

股权投资不像证券投资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其退出渠道有限,而有限的几种退出渠道在特定地域或特定时间也不一定很畅通。一般而言,PE成功退出一个被投资公司后,其获利可能是3~5倍,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可能是20~30倍。高额的回报,诱使巨额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PE市场。

阅读全文

与基金经理淡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金投资收益率 浏览:866
12月6号美元兑人民币 浏览:101
理财r0 浏览:70
600611大众交通股票 浏览:257
欧式看涨期权价格计算 浏览:918
适合90后怎么投资理财 浏览:218
混合型基金涨跌看什么 浏览:628
专利对股票 浏览:125
东方财富手机版怎么看南下资金 浏览:907
小米贷款取现收费吗 浏览:423
南宁信托大厦 浏览:642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