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20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20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2-04-19 10:03:35

Ⅰ 2013年中国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902亿美元,比...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投资额大幅度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额连续5个月减少,故①与题意不符;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连续减少,说明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在不断创新,②正确;材料中既有对外投资,也有我国吸引外资,体现了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结合,③正确;④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外汇基本用途包括以下几项:
1.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高速增长
2000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向外发展。2013年中国政府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据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231亿美元。据《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4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中国央行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另有数据指出,2016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总金额高达2456亿美金,与2015年同比上升145%,创下史上成长最高纪录。前面两个数据并不矛盾,因为现在欧、美、日等国利率较国内为低,很多中国企业可以利用海外融资或者货币安排等方式进行并购。
不同口径数据对照,保守估计中国在2014-2016三年当中,累计对外各类投资约在4500-5500亿美元之间。因为存在各种可能的统计遗漏,所以真实数据可能较上述数据高出30-50%。但是这些外汇流出总体上属于投资性质,虽然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但是并不能算是损失。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不会限制中国的对外投资,并将进一步鼓励。
2.企业加速偿还外债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企业所借中长短债务规模很大。尤其是在2005-2014年间,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为了追逐汇率升值的收益,国际资本涌入规模很大。
现在人民币汇率呈现一种贬值的趋势,为了减少损失,很多债务人急于兑换外汇用于对外支付。2015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16732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4942亿美元,占29.5%;短期外债余额11790亿美元,占70.5%。
2016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14320亿美元,较2015年3月末减少2412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5376亿美元,占38%,较前值提高8.5个百分点;短期外债余额8944亿美元,减少2846亿美元,占比62%。短期外债下降速度快于全口径外债余额下降速度。
仅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中国的对外债务就下降了2000多亿美元。由于债务迟早是要清偿的,无非是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题。所以,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外汇储备下降也不能算是损失。
3.中国政府为提升国际地位而付出的资本
近3年中国先后牵头成立了亚投行(总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出资298亿美元),丝路基金(400亿美元)、金砖国家银行(启动资金500亿美元,目标是1000亿美元,5国分摊)等国际性的机构。仅在这三个国际机构当中,中国付出了798亿美元的资本金。
中国还扩大了自己在IMF的份额。2016年1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改革修正案》生效,中国成为IMF第三大股东,根据方案,中国份额占比将从3.996%升至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同时,IMF的份额资源将增加一倍,从约2385亿特别提款权(SDR)(约合3298亿美元)扩大至约4770亿特别提款权(约合6597亿美元)。据此,中国的缴纳的资本金将增加290亿美元。
因此,中国为提升自己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至少支付了约1100亿美元的资金。因为此项原因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也不能算是损失。
4.中国政府对他国的援助
近两三年,中国政府对非洲、南亚、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巨额的贷款与援助。从广义上说,这些都属于援助范围,因为无论是贷款还是援助,很多最后都难收回。但是这些援助可以间接带来收益。
如中国给委内瑞拉的贷款,短期内难以收回,甚至可能永远不能收回,但是保证了中国在南美洲的利益。中国对中亚五国提供了大量的贴息贷款,促进了中国对其出口及项目建设。还有中国给非洲的贷款,估计最后打水漂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通过这些贷款,中国的企业蜂拥而进入非洲,开办了大量的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其实所获得的利益早已超过贷款很多倍了。例如,中国是唯一一个获得安哥拉优先采矿权的亚洲国家。
上述数据目前并无完整统计,但是规模肯定不小。严格地说,中国对外的这些贷款及援助,对于中国自身的利益来说都是属于投资性质,日后终将慢慢收回。

Ⅲ 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占gdp的百分之几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仅占其对外资产的10%。2013年中国对外资产超GDP一半,达5.94万亿美元。
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四国外汇储备的总和。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4年4月7日报道称: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拥有5.94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资产,高于2012年底的5.2万亿美元。这比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还要多,以美国国债和其他证券投资(以及硬资产)的形式存放在从非洲大陆到美国加州的世界各地。5.94万亿美元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手中的3.88万亿美元国际储备,这笔钱占中国对外资产总额的65%。国际储备的大头是美国政府债券,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权人。
对外投资亦称"海外投资"。主权国家为获取外汇收入或挤入国外市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投资。对外投资与资本输出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建设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而对国外进行的投资活动。这是在战后才出现的一种世界经济现象。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国家,为其"过剩资本"寻求最有利的投资场所,以获取高额利润和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
企业对外投资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所谓企业对外投资就是企业在其本身经营的主要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境内外的其他单位进行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是相对于对内投资而言的,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是企业总收益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条件下,企业对外投资已成为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
按对外投资投出资金的回收期限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购进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1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以及超过1年的其他对外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短期投资的目的是利用生产经营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谋求收益,投资购入的有价证券通常是证券市场上交易活跃、容易脱手的证券。

Ⅳ 外国直接投资的中国状况

2012年10月23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591亿美元,虽然下降3%,但仍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际投资合作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这充分说明广大国际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日益重视中国的市场潜力,高度认可中国的投资环境。
该负责人说,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努力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真心诚意地解决外商投资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与广大国际投资者间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中外经贸关系和投资合作一再经受住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考验,呈现出旺盛的活力。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吸收外资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加强自身的投资环境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与管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要旗帜鲜明地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相信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外商投资企业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5年1月30日,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26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国2014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196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同比增长1.7%,外资流入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发表谈话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吸引外资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5年9月8日,联合国贸发组织在厦门首次发布的《2015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显示,2014年,流入中国的FDI(外国直接投资)达1290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根据报告,2014年全球10大FDI流入地分别为:中国、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和荷兰。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说,这反映出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也说明中国在国际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美国外资流入受到单一大宗资产剥离交易的影响而减少。

Ⅳ 转移到福东工业园的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摘要 据有关部门测算,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4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进而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分水岭。

Ⅵ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

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

改革开放后: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

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新的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6)20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扩展阅读

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贸易规模,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样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贡献率可达到23.4%。显然,中国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对全球贸易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认为,中国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向消费的转型,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中国更强劲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从而支持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

Ⅶ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困难

据有关部门测算,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400多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进而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分水岭。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2012年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虽然离第一名美国的3383.02亿美元还有一定差距,但专家估计,在未来10年左右可以赶上美国的规模。这个《公报》还显示,中国有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6604.8亿美元,较2012年排名前进2位,位居全球第11位。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形成以下几个特征。其一,中国已成为一个对外投资增长较快的国家。近三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速均在两位数,2013年达到20%以上,在今后较长时期,将继续维持高位增长。其二,中国企业将全方位、多领域“走出去”。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经覆盖发展中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在以资源为目标的同时,以技术为目标、以营销网络为目标、以研发平台为目标的“走出去”成为常态,进而构筑中国的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供应链。其三,大型对外并购投资成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并呈现投资领域多元化的趋势;其四,中国企业“走出去”将促进产业的国际转移,尤其是在高水平上的转移,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和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其五,在今后的对外投资中,利用人民币境外投资的比重将不断上升,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一方面将减轻目前过大的外汇储备压力,另一方面,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当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在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中,国有企业仍然占55%,非国有经济占比不到一半。这意味着,政府决策的投资和国有企业的投资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仍需进一步确立。其次,从企业国际化角度来讲,企业“走出去”将直面技术和人才储备的问题,这些要靠企业自身去解决,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些“瓶颈”还将在较长时期制约其“走出去”。
再次,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还存在以下问题:审批程序较繁琐;外汇出境限制较多;境外并购贷款安排困难;对外投资的法律障碍等。这里既有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的问题,也有企业自身能力提高的问题。复次,尽管中国企业“走出去”潜力很大,但失败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和文化风险等也很大。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企业走入高失败风险国家较多,进而遭受较大的损失;进入低失败风险国家比较少,也比较困难,如在201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中,投向美国的仅占总规模的2%。如何评估和预测可能发生的失败风险,就成为一个摆在“走出去”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必须看到,无论对于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对它们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走出去”将倒逼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已经表明,国有企业的现行体制和制度有着诸多不适应“走出去”的弊端,它们也在影响国有企业“走出去”的进程。成功“走出去”的案例则告诉我们,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绩效考核等主要环节,国有企业都需要根据国际化的要求进行改革,以适应“走出去”的要求。“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不仅获得了发展机会和新的资源,也在企业制度的再造和完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而全面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笔者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几点建议。在企业层面,“走出去”一定要有长远战略考量,充分考虑复杂的法律、经济和文化环境,要建立全面、灵活、长效的评估机制。同时主动引导市场换资源、换技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形成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要特别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政府层面,建议“十三五”规划将“走出去”战略规划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区位抉择、投资趋向、合作方式,并制定主要行业的“走出去”规划,包括高铁、石油、装备制造等。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无论政策性金融支持,还是商业性金融支持,都需要不断改善,切实起到应有作用。在自贸区层面,自贸区要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从简化自贸区内企业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入手,逐步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企业的跨境资本流通提供便利。2.通过政策鼓励境外金融机构落户自贸区,为企业提供走出去的并购贷款,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并购融资工具的创新,鼓励信贷融资向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及债券融资的多元化转变,并积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3.在自贸区内实行境外投资所得税分期缴纳,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现金支持。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中国由经济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的核心环节之一。可以预期,在以建设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标志的新一轮开放,以及中国政府一系列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的推动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还将爆发式增长,由此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Ⅷ 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国与海外合作的频繁开展,我国的境外投资也得到快速发展,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境外投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到34.3%。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823亿美元,当年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651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012年8月30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实现了自数据发布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达到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非金融类投资达到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范围内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这是对有关“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大规模撤资”说法的有力回击。事实上,外商对华投资热情未减,结构更优化,含金量更高。今后,我国资本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外资“引进来”仍是重要着力点——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26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国2014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196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同比增长1.7%,外资流入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再次证明了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对外国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外商对华投资增长动力未减,有关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国大规模撤资的说法不实。
截至5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267亿美元)。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2354.5亿元人民币(折合384.1亿美元),占84.6%,收益再投资429.1亿元人民币(折合70亿美元),占15.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9月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有关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会上表示,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连续12年实现增长,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同时,2014年对外投资的存量规模不断扩大,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201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首次步入全球前10行列。

Ⅸ 201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是多少

有抄7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副袭部长高燕23日在北京透露,东盟已成为继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500家,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

高燕是在当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数据显示,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为301亿美元。十年来,双向投资新增额超过700亿美元,累计达1007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来华投资771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据介绍,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东盟共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

阅读全文

与20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