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实验室
心理学系有一系列设施服务于教学、科研各个领域,现有实验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4个教学实验室,包括专用的计算机教室,各种录音录象设备,实验动物中心。心理学系拥有一幢独立的用于神经生理心理学与动物心理学研究、教学的实验楼,一个专设的用于发展心理学研究、教学的实验室,一个独立的综合研究实验区,及一个行政办公区,并与校医院合建有心理诊所。总面积约3000平米,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多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TMS系统、双眼竞争实验系统、多媒体电脑、眼动仪、多导仪、液相色谱、摄录像编播系统和语音分析系统等。
1)生物心理学实验室
A.生理心理学教学实验室
生物心理实验室以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校中唯一一个灵长类实验室。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动物行为、动物认知、心理行为发生发展机制比较研究,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等。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1981年起开设“生理心理学实验课”。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材经过了数次革新,并研制开发了适合教学的实验设备,如动物行为训练操作系统等,为同学们从事此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心理系的特色课程之一。
B.电生理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为听觉认知的心理物理学和神经科学、言语加工的听觉机制、言语的信息掩蔽与能量掩蔽的理论模型以及神经机制、情绪学习的神经生物学、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该实验室的负责人为李量教授。
2)认知心理学实验室
A.实验心理学教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著名心理学家陈舒永教授和杨博民教授于1978年北京大学恢复重建心理学系时成立的,他们率先在国内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课程。目前该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实验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所承担的课程“实验心理学”于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实验室研制的 “PES心理实验系统(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System)”于1994年获得国家教委委级鉴定(鉴定号:94教仪鉴16号),是目前国内心理学界唯一通过鉴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实验心理学是目前心理学系本科生主干基础课程中学分最多、实验数量最多、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最多的一门课程,具有整齐的教学队伍、丰富的教学手段、完善的教材建设。该实验室负责人为耿海燕副教授。
B.ERP&TMS实验室
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下,认知脑成像实验室于2001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主要的实验设备包括事件相关电位(ERP)系统和穿颅磁刺激系统(TMS)。该实验室用于支持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由韩世辉教授负责。
C.心理与行为实验室
在北京大学“校级本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支持下,心理与行为实验室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用于支持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由吴艳红教授负责。
D.认知心理实验室
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三个:语言加工、注意与执行控制、以及社会神经科学,试图以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和神经机制两个层面上阐述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的本质。该实验室的负责人为周晓林教授。
E.视知觉研究实验室
视知觉实验室由北京大学“985”工程支持建设。主要的实验设备包括剑桥视觉研究系统 (Cambridge Research System), SMI 500Hz 高速双眼眼动仪,立体镜,以及附属的头托和额托,该实验室负责人为方方教授。
3)应用心理学实验室
多媒体行为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经由学校社科部支持、学校有关机构批准建立,由211计划资助,于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专用于应用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实验室。从事社会心理学、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领导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综合性研究。该实验室的负责人为施俊琦博士。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室
儿童发展心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孙国华先生于1955年9月创建,著名心理学家吴天敏、许政援教授曾在此工作,并承担完成国家教委“八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儿童语言和阅读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数学认知能力发展。该实验室负责人为王莉副教授。
5)神经经济学实验室
周晓林教授领导的神经经济学实验室致力于决策、社会性决策、和社会认知神经基础方面的研究。神经经济学关注人类大脑如何进行经济和社会性比较、如何计算效益和价值、如何评价决策的结果、如何加工社会信息、如何决定是背叛还是合作等等问题。我们采用神经科学的技术方法,从认知、情感、行为与神经系统等层面,研究趣味横陈的社会现象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既包括对社会认知的假设验证,也包括对古老问题的重新诠释。
Ⅱ 2009年【 】让我感动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的发展速度
摘 要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机遇;应对策略;国家政策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挑战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国际金融风暴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
2.我国在金融风暴中得到的机遇
海外投资国际股资的缩水,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进出口贸易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金融证券保险业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房地产业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旅游业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劳动就业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
经济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经济地位。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
3.我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应对的策略和国家政策
世界金融危机在各方面将会对我国影响深远,在经济上也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但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从国家发展战略结构上来应付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从经济金融战略、科技教育战略、国防军事战略、外交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方面来思考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实现我国和平发展之路不应是自发和随机的,要明确国家发展战略和激励可行的目标。这样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必须加强外交战略和国际合作。保障国家利益和以经济金融为基础的务实合作外交可部分地消除国际上遏制我们中国发展的舆论。现在是个加强国际间特别是与西方大国沟通和理解的良机;既是向国际社会说明不应把我们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和挑战的最好理由和时机;也是建立多边主义,实现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不同意识形态间相互依存和而不同的时机。
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待国际金融危机与单纯从经济财富的角度来考量还不同。象我们这样有独立意识形态和人口众多的大国,要和平崛起不是仅靠外汇财富的积累能建立起来的,应该靠我们的经济、国防及文化等全面的软硬综合实力。我们国家在发展中的自然基础资源、经济和军事力量、人口和国土等硬件部分并没有较大优势;要果断抓住资本和创新、科技和政策、国内外经济金融制度的有利安排,利用这些发展中软件方面的优势来实现我国经济、国防和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直来,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金融格局也影响和制约我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种贸易纠纷。金融危机也有利于我们加入国际经济金融新体系中。这将体现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变革中,产生在对主导世界经济多边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八国集团等机构的改革中。抓住百年一遇金融危机中的世界经济组织结构调整的改革机遇,在国际合作中提出我们的合理诉求,实现我们中国在国际地位的逐步改变。
我国应对这次金融危机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国际合作策略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上述三大矛盾的解决、调整和提高,以及看是否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更求。国际合作的方式很多,除了股权介入的“抄底”、国债有限度投入的“救市”,还有贷款和成立共同基金等方式。同时我们也可提出在高科技项目、能源和军事装备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要求,以及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承认等。世界金融危机中有限度和力所能及的国际合作是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必然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又好又快励精图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4.总结
制定和掌握政策就是寻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振兴股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要严格区分好过度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场保值工具,防止因咽废食,用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