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内首家 吉利宣布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 2020年将发双颗低轨卫星
从小轿车到飞行汽车,吉利汽车对于出行领域的探索,早已不再局限于陆地。
3月3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浙江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可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此外,该项目还将赋能吉利控股旗下的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领域。过去的几年时间内,吉利通过曹操出行、耀出行已经充分完成了对共享出行领域的布局。低空出行方面,吉利全资收购了城际低空出行公司太力飞行汽车,并与戴姆勒共同投资低空出行领军企业Volocopter。
未来,共享出行及低空出行领域均将实现高度自动驾驶,而卫星项目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其迈向高度自动化的进程。
据悉,吉利方面计划将该卫星系统开放给生态合作伙伴,以实现共赢合作。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车资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中国将重点实施哪五大商业航天工程
据报道,早在2016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集团提出重点实施五大商业航天工程。
希望中国的商业航天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Ⅲ 商业航天概念股票有哪些
航天晨光 航天科工航天发射地面设备约30%
航天电器(002025) 航天科工军用连接器继电器接近版100%
中信海直(000099) 中信集团直升权机运输和维修100%
中航光电(002179) 中航工业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设备约 50%
成发科技(600391) 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63%
航天通信(600677) 航天科工导弹武器系统总装 15%
高德红外(002414) 民营红外热像仪 45%
Ⅳ 现实版马斯克“殖民太阳系”将实现,如何看待spaceX的商业航天
美国成功将SpaceX载人龙飞船的成功发射,而这一成功无疑不是开通了新纪元。此次飞行任务成功还是在美国2011年之后,历经9年才又自主重返太空,之前的9年里,一直依靠俄罗斯国家,需要花费的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所以SpaceX载人龙飞船虽然是为了验证SpaceX的各个系统是否符合美国载人航天各项指标,航天员也需要在轨道上对龙飞船的各项指标进行验证,但是实际上一旦成功,对未来航空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Ⅳ 一箭9星!我国成功发射齐鲁一号等9颗商业卫星,这有何价值意义
2018年是航空航天行业的热点。随着国内国防和民用技术一体化的提出,航天工业逐渐进入政策密集型时期,火箭和卫星领域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国内许多商业航天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迅速崛起。“马风牛一号”从应用层探索卫星应用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将卫星应用到教育、媒体、公益等方面,成为一次有益的探索。相对于美国已经出现的搭载或观测星座的成熟商业航天项目,我国的相关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
采用“拼车”发射,是因为一枚火箭不管是按最大运载能力装个大卫星发射,还是装几颗小卫星发射,它的发射成本和费用是一样的。比如一家商业航天还在起步阶段,只能研制一些微小卫星,如果让它单独承担一枚火箭的发射费用可能负担不起,而且对于火箭制造商来说也会浪费火箭运载能力。所以把几家商业航天公司凑在一起“组个团”,让大家平摊一枚火箭的发射成本,根据各自卫星的重量大小各掏各的钱,然后装在一个火箭里一起发射是最合理的。还能把火箭运载能力最大化,充分发挥火箭性能。
Ⅵ 商业航天市场有什么发展机遇吗
看过一篇报道,吉林进取空间的董事长说过商业航天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航天人长期以来所积淀的大量研究成果正在转化落地,这一动能必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走上新的高地
Ⅶ 我们国家的商业航天企业距离 SpaceX 还有多远
11月20日,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3亿人民币融资,这也是蓝箭自2015年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五轮融资。
反观国内,民营商业航天领域只有一条“军民融合”的大指导思路,来自政府的源动力远不及国外。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研发和设计成本,持续存在的技术和人才瓶颈,国内民营商业航天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在政策指导下裹足前行
1986年,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发生后,美国政府决定推进火箭发射的商业化。2006年前后,美国政府、NASA开始支持包括SpaceX、轨道科学(ATK)等公司进入商业市场。
在随后的10多年里,NASA同SpaceX、ATK以及其他私营公司签订了一系列激励协议和商业服务合同。2010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美国国家航天政策》致力于鼓励和推动商业航天发展计划。
事实上,纵观美国商业发射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美国政府一手推动了美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发展,成为所有参与者中最重要的角色。
反观国内市场,来自政府的源动力明显不足。
2015年,军民融合政策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以零壹空间、蓝箭航天为代表的第一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开始出现。2017年,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体制内政策的转变,国内开始出现第二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三年多的时间里,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出现了以星际荣耀、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灵动飞天等为代表民营火箭公司,也有以天仪研究院、长光卫星、九天微星、微纳星空等微小卫星研发与制造公司。
Ⅷ 吉林进取空间的商业航天市场有什么发展机遇吗
肯定有的,看过一篇报道,吉林进取空间的董事长说过商业航天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航天人长期以来所积淀的大量研究成果正在转化落地,这一动能必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走上新的高地
Ⅸ 我国航天事业除了千年梦圆在今朝里所写的以外你还知道哪些
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Ⅹ 中国商业航天将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吗
据报道,针对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问题,日前有航天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商业航天应该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混合所有制有两种,一种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公司,吸收了十几亿元的社会资本,是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第二种是社会资本为主并引入国有资本(包括地方政府资金)的混合所有制公司,零壹空间就属于后者。
文章来源:央广网